颈静脉采血

关键词: 绵羊 采血

颈静脉采血(精选十篇)

颈静脉采血 篇1

1 采血器材

采血器, 针头, 5%碘酊棉球, 75%酒精棉球, 标记笔。

2 采血方法

2.1 由助手牵出1只绵羊, 将绵羊放倒, 身体右侧着地, 将羊头抬起, 与身体呈90°, 交于采血者, 采血者站立接过头, 放于右大腿后侧, 左脚放在绵羊前肢前, 右脚放在绵羊只身躯右侧前。

2.2 采血者右手固定绵羊颈部, 在颈中1/3处, 迅速找到颈静脉沟, 确定剪毛部位, 用拇指固定, 右手持毛剪, 在左拇指前延静脉方向剪除羊毛, 面积为2 cm×3 cm, 毛茬尽量剪短, 依次蘸涂碘酊及酒精。对于熟练采血者, 羊毛也可不剪除, 只要用手指拨开毛丛就可以了。2.3右手换成针头, 左拇指施压, 使静脉血回流受阻而膨胀, 采血者用眼观或用右手食指点击皮肤, 确定血管隆起最高部位, 拇指食指持针, 延颈静脉纵向与颈呈45°角, 向上刺入血管内, 由助手接血, 并做好标记备用。

3 体会

3.1 该种方法具有快速简捷、操作方便、应激反应小等优点, 而且不易受绵羊个体的影响, 适用于血样量比较大的情况, 此外改进后的技术最主要是省工、省力, 熟练后可单独操作, 适合于大规模采血时使用。

静脉采血操作考核 篇2

1、采集血标本采集应按医嘱进行,做好查对工作,认真查对检验申清单、患者床号、姓名及申请检验项目,根据检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容器,按要求贴好标签。

2、婴幼儿,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约束或固定好再采血,采血后应观察有无渗血、出血及血肿情况。

3、选择采血部位时,应避开有感染,皮疹或有瘢痕的皮肤。

4、取颈静脉采血时,应避免压迫颈静脉窦,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凡病情危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宜在颈静脉采血。

5、不可在输液、输血的针头或静脉留置针管多接头处采取血标本,亦不能在输液或输血侧肢体采集血液血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应在对测肢体采取。

6、一个患者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标本时,按先培养次抗凝最后血清标本的顺序进行,动作迅速准确。

7、采血后用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5分钟以上,直到不出血为止。

8、各种标本注入方法;

1)采集血清标本:A、采集后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干试管内。

B、勿注入泡沫。

C、避免震荡,以防红细胞破裂。

D、注意切勿用力过猛,速度过快。

E、采用真空管血清标本采集法可有效防止血标本溶血。2)采集全血标本:A、取下注射器针头,使血液经乳突沿试管壁缓慢注入抗凝管中。

B、利用腕部力量轻轻摇动试管,使抗凝剂与血液切匀混合,防止血液凝固。

C、绝不可用力上下左右摇晃,以免破坏血球。D、注意注入速度切勿用力过猛速度过快。

3)采集血培养标本:严格无菌操作,采血后应迅速将容器塞和针头在酒精灯火焰

上行火焰消毒来回3次,再将针头刺入培养容器内,将血液注入容器中及时送检。

9、采集血标本时怎样防止溶血:

1)注射器、针头及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注射器不漏气。

2)皮肤消毒后应让皮肤待干再穿刺,以免消毒剂带入针头引起溶血。

3)抽血不宜过快,以免负压过大。

4)血液注入试管时勿用力过猛速度过快。

5)切勿将采血注射器内的气泡注入试管。

6)抽全血标本时摇动试管方法要正确。

7)抽血完毕立即送检。

10、采血时怎样防止凝血

1)针头、注射器、容器清洁干燥。

2)抗凝剂放入适当,利用腕部力量轻轻摇动试管,使抗凝剂与血液切匀混合,防止血液凝固。

3)操作者动作稳、准、轻、快,拔针后迅速将血液注入抗凝管中,必要时助手协助。

4)采血时昼选择粗血管,采血针头不宜过小。

5)采血量不够时,重新选择血管,更换注射器及针头,重新取血。

6)冬季采血时,注意患者保温,必要时,在采血部位的上端放置热水袋,以防抽 血时间过长引起凝血。

7)其空负压抗凝管能有效预防凝血。

11、本院采血量与试管要求:

1)抽血培养及染色体应先通知化验室到现场。

2)抗凝标本:A、血型、合血,凝血功能可三合一,0.2ml抗凝剂加1.8ml血液

B、血常规:干燥抗凝剂加2ml血液,摇匀

C、3P:0.2ml抗凝剂加1.8ml血液,摇匀,单独一管

D、血沉:0.4ml抗凝剂加1.6ml血液,摇匀

3)非抗凝标本:A、肝功能、B.S、E4A、二氧化碳结合率等,每项3—4ml,若同

时采2项,可共同抽5ml一管,若同时采3项以上,要根据项目多少分2管以上抽,每管5ml(一管最多能抽2次)。

B、DNA(PCR)标本:单独一管3ml

C、内分泌项:血HCG、AFP、内6项等,每项单独一管,每管4ml。

4)请注意:当用普通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用真空管贮血时,请勿将注射器针头

颈静脉采血 篇3

【关键词】颈静脉,采血 ,ICU

ICU临床护理中,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时,常规选择周围静脉[1],如果是肥胖患者,血管比较细比较深,或者失血性休克外周血液循环差的患者,常很难找到抽血的静脉。采集血液标时往往不能一次性取得成功,即使是采集成功了,一次也只能采集5-7ml,每次需要2-3次才能采集完成检验的血量。抽取时间和系止血带时间延长,非常容易导致机械性溶血和凝血的发生。针对这类患者,首选颈静脉穿刺采血,颈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显露明显,尤其是压迫颈静脉三角区,静脉怒张明显,穿刺可以在直视下进行。

1、操作方法

备齐常规采血无菌用物,患者取平卧位,在肩部下方垫一枕头或毛巾,使头尽量向后仰,头偏向一侧,使颈静脉充分显露,常规消毒皮肤,选用5~10ml注射器穿刺点在下颌角与 锁骨上缘联线中1/3处,左食指压迫颈外静脉三角区处,使之充盈,左拇指向近侧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在颈静脉上方呈45度角进针,见回血或边进针边抽吸注射器,见回血后固定针头,继续抽血至所需要量,拔针后用干棉球或消毒干棉签压迫针孔处3~5min,整理用物。

2、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2)穿刺拔针后按压针孔处3~5min,力度要适宜,避免压迫颈动脉,从而影响血液回流。(3)取頸静脉血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面色、呼吸、心率等。(4)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5)有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采用颈静脉采血。

3、体会

抽血化验结果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及时抽出血液标本送检,得出结论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危重病人由于病情重、变化快,抢救措施不及时往往造成不可逆后果,而静脉采血在抢救过程中尤为重要。颈静脉穿刺采血操作简便易行,安全迅速,成功率高[2],可为患者争取有效的抢救时间,并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靳桂婷 颈静脉穿刺采血在儿科临床中的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7.23

颈静脉采血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需采血患儿,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6个月~3岁, 平均年龄 (2.1±0.6) 岁。对照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4个月~3岁, 平均年龄 (2.0±0.7) 岁。纳入标准: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患儿无血液感染;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严重血液感染;凝血功能障碍。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股静脉采血法, 患儿取仰卧位, 使其腿呈青蛙状, 将其腹股沟展平, 对患儿上臂及下肢进行固定。常规消毒后, 右手对针头固定, 左手回抽法进行穿刺, 抽取需要血量, 完成采血后, 使用棉签压迫止血。观察组行颈静脉采血法, 患儿取平卧位, 并在肩下垫一薄枕, 将其头偏向对侧, 将穿刺部位充分暴露, 将患儿上臂与下肢固定。常规消毒后, 右手持一次性真空采血针, 以15°~20°角沿静脉方向进针, 有回血后将真空采血针另一端直刺入真空采集管, 抽取需要血量后, 使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 若进针一次可抽取所需采血量, 即为穿刺成功;同时记录2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及采血后止血压迫时间, 作对比分析。在采血完成后通过我院自制量表对患儿家长满意情况进行调查, 量表采用100分制, 分值>80分为非常满意, 60~80分为满意, <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采血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采血时间及采血后压迫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率为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小儿静脉采血作为儿科中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 在患儿诊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特别是年龄<3岁的幼儿, 沟通较为困难, 易产生恐惧感, 在采血过程中多数不配合, 且会进行挣扎, 从而增加采血难度。因此, 对采血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 小儿静脉采血具体方法包括股静脉采血法、头皮针穿刺采血法、肘静脉采血法以及颈静脉采血法等。以往临床多采用传统的股静脉采血法, 但有研究表明[2], 股静脉穿刺疼痛明显, 且主要依靠触摸寻找穿刺点, 采血时间较长, 易增加患儿痛苦。另有学者表示[3], 在采血过程中, 患儿出现哭闹、扭动时, 易出现错位, 使穿刺失败, 严重者甚至会损伤动脉及神经。有报道还发现, 在进行股静脉采血时皮肤暴露面积较大, 易使患儿受凉。

由于颈静脉血管较粗, 暴露明显并且更易固定, 若小儿出现哭闹, 可使血管更为充盈, 暴露更为明显, 因此, 颈静脉是较为理想的采血部位。近年来, 医疗技术的进步及真空采血针的出现, 使得颈静脉采血法在小儿静脉采血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疼痛感小等优势, 可有效提高采血成功率, 保障采血质量。有学者对传统股静脉采血法与颈静脉采血法进行比较后发现, 后者一次性成功率明显较高[4]。本文中, 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采血时间及采血后压迫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 (P<0.05) , 提示颈静脉采血法不仅可提高采血质量, 且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时间。有报道指出[5], 儿科是医患纠纷高发科室, 在采血过程中减少患儿哭闹, 缩短操作时间, 保障采血顺利进行, 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减少纠纷。本文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颈静脉采血法在提高医护质量方面也有重要价值。虽然颈静脉采血法优于传统股静脉采血法, 但在采血过程中仍需注意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 防止感染发生;且为提高穿刺成功率, 需在采血前做好患儿的固定工作[6]。

综上所述, 在小儿静脉采血中应用颈静脉采血法, 安全快捷, 成功率更高, 效果更为显著,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瑶, 谢秀珍, 李昃, 等.两种小儿头皮静脉采血法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31) :95-96.

[2]吴生美, 梁琴, 杜双, 等.三种小儿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采血方式的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3) :118-119.

[3]王钧芹, 王增淑.小儿外周浅静脉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在静脉采血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6) :37-38.

[4]周林娟.门诊小儿股静脉采血失败6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31) :97-98.

[5]陈小娘.小儿静脉采血成功率影响因素与对策[J].全科护理, 2012, 10 (36) :3428-3429.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篇5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 评估:

1、询问患者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如:是否空腹等。

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静脉充盈度和管壁弹性。准备:

1、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2、备物:核对医嘱,化验单及联号,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

1)治疗盘;2)无菌棉签;3)0.5%碘伏;4)5-20ml 注射器;4)一次性手套;5)弯盘;6)止血带;7)垫巾;8)检验单;9)试管架;10)标本容器(干燥试管、抗凝试管或血培养瓶或真空采血管);11)浸泡桶;12)洗手液;13)锐器盒;14)医用垃圾袋 操作:

1、推车携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2、取舒适卧位,铺垫巾,在穿刺处上部约6 ㎝系止血带、选择合适的静脉、松止血带。

3、以穿刺点为中心用0.5%碘伏棉签常规消毒2 次,扎止血带于穿刺点上约6 ㎝处。

4、嘱病人握拳,操作者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角进针,刺入静脉,见回血后抽出适量血液。

5、松止血带,松拳,以干棉签置穿刺点处迅速拔出针头,按压局部片刻。

6、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将血液标本置于不同容器内。

7、采全血标本时,取下针头,缓慢注入抗凝管中,轻轻转动试管防止血液凝固。

8、取采血清标本时,取下针头,缓慢注入干燥凝管中,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以防红细胞破裂而造成溶血。

9、采取血培养标本时,注入密封瓶时应常规消毒瓶口,更换针头后将抽出的血液注入瓶内,轻轻摇匀;注入无菌试管时,取下塞子,迅速在乙醇灯火焰上试管口,注入,轻轻摇匀,再将试管在乙醇灯火焰上试管口后塞好。

10、如戴手套者脱去手套,洗手。

11、整理用物和环境,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2、标本连同化验单及时送检。整体要求:

1、如果患者正在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2、在采血过程中,应避免导致溶血的因素。

3、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 篇6

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要达到“一针见血”,减轻患者的痛苦。护士一定要练就一手过硬的静脉穿刺本领。而静脉穿刺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刺激。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将2010年4~9月门诊1000例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刺激反应及护理报告如下。

静脉采血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因素,即心理性反应源

第一类应激源-疼痛:由于针头对患者的皮肤、血管壁的刺激,可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痛感。人体对某些刺激是否发生,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刺激的强度和数量;②人体接受刺激的功能状态。有的人痛域高,有人的痛域低。从痛觉的生理过程来看。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痛感覺和痛反应。疼痛的产生使人感到痛苦难过,部分人还会情绪激动。由于个体差异对刺激的反应也不相同,有的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等,严重的出现出汗、晕针。

第二类应激源-血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遇见有些患者看到自己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向真空管内,突然出现恶心、面色苍白等心理反应。这种反应的性质与强度除与刺激的程度有关外,还受其他因素和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对应激源的认知度有关。

第三类应激源-护士的言语、态度:护士语言粗暴,态度生硬,患者会产生强烈抗拒心理,激发极端情绪与护士争吵。

对1000例静脉采血人群进行分组问卷调查

即:成人组(13~75岁)800人,小儿组(3~12岁)200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紧张、焦虑、恐惧,成人200人(25%),其中女120人(60%),男80人(40%)。小儿组150人(75%),其中女100人(66.6%),男50人(33.3%)。

讨论评估

紧张、焦虑型的患者,多数为成年人,此类患者考虑过多,担心采血对身体有危害。经过护士的劝导、解释,都能自我控制,配合护士的操作。

恐惧型心理的患者主要为少儿。表现为哭闹不安,对静脉采血表现出极度的恐惧。不能承受静脉采血带来的刺激,不肯配合护士的操作。他们的心理反应与年龄、性别、意志力和所受的教育有关,女孩好于男孩。

高度紧张型患者的心理:患者情绪紧张,加上体质弱,大脑出现短暂缺血,而突然晕厥。好发于体弱多病的青年男女,主要心理承受力差,有的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护理措施

护士要学好心理学知识和人际关系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在静脉采血前首先要选择好血管,选择好血管是静脉穿刺成功的第一步。确保一针见血,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与患者交谈,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紧张、恐惧型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为此类患者采血时,首先要做好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使用亲切、温和的语气与其交流,做好宣教指导、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使静脉穿刺顺利完成。严禁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语,如“你不抽就不抽”,以免加强患者的疑虑。

烦燥不安型患者的心理护理:这类患者主要为少儿,因小儿对穿白大褂的护士有一种反射性的恐惧心理,护士一与他们接近就会产生极其强烈的抗拒心理。因此对小儿要采取关爱、友好、抚摸,利用心理诱导法,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玩具、动画,说一些赞美的话,鼓励他们向坚强的孩子学习,与家长有效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小儿最亲密的人,家长在患儿就有安全感,情绪会稳定。找准机会,动作娴熟,准确轻稳,减少穿刺对患儿产生心理刺激,使静脉采血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焦虑不安型患者的心理护理:这类患者自尊心较强,会提出一些要求,自己选择护士,自己选血管等,操作者要尊重满足他们的要求,万一满足不了,就要耐心细致的作出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配合。

对高度紧张型患者的心理护理:在采血前如遇到患者面色苍白、出汗,不要急于采血,应仔细询问病史,让患者休息片刻,让患者平卧采血,以免发生意外。说明采小量血对身体无伤害,消除紧张的心理,使其精神放松,使采血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颈静脉采血 篇7

1 存在问题

1.1 皮下瘀血

1.1.1 采血点上方衣袖过紧, 压迫血管, 回流心脏的血液回流时受阻, 血液从血管针眼处溢出, 形成皮下瘀血。

1.1.2 按压方法不当, 采血毕, 棉签只按压住皮肤进针处, 而未按压住血管进针处, 或按压时间过短, 面积较小, 力量较轻, 或按压的同时捻动棉球, 揉搓针眼处, 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 影响局部凝血, 加重出血。

1.1.3 采血侧肢体活动过早, 使血管内血液, 血流压力突变, 再次冲开刚闭合的针眼形成皮下瘀血。

1.2 医源性污染

1.2.1 采集血标本时试管内负压已尽, 拔针后存留于采血针中的血液不能继续进入试管或采血针尾针橡胶套回缩弹力不足, 尾针针头封闭不全, 容易使采血针的血液抖落, 污染治疗巾。

1.2.2 采血完毕后, 采血针与真空管连接处容易有残存血液, 致使持针器污染。

1.2.3 穿刺针头脱出, 尤其是多个采血管采血时, 动作幅度过大机械牵拉所致。

1.3

真空采血器吸血不畅现象, 穿刺针头贴于血管壁或采血管内无负压。

1.4 血液标本不符要求

1.4.1 溶血

真空管内的负压相对较大, 采血初始, 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 红细胞相互撞击, 可致破裂, 临床上偶见溶血。

1.4.2 凝血

使用抗凝剂的试管, 在抽血过程中未及时摇晃, 致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合不充分或是血黏度高的患者。

2 对策

2.1 采血前护士应耐心解释采血注意事项并严格把关, 护士应提前15min到岗, 事先开启空调设备, 提高室温, 鼓励患者脱下过紧的内衣, 避免采血处上方衣物过紧, 采集静脉血时严禁拍打采血部位, 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 以不超过40s为宜, 否则容易引起瘀血。护士在采血后尽可能协助患者压迫, 并做好示范, 按压的正确方法是以按压血管上的针眼为主, 不要揉搓。拔针后应伸直前臂, 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 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处及其上方, 范围以皮肤及血管壁两个穿刺点为中心且大于两个穿刺点。不要屈肘止血, 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流增加一定的阻力, 使回流受阻的血液从血管针眼处溢出而形成皮下瘀血, 按压的正确时间中等力度至少3~5min, 如凝血功能较差或服用抗凝药物时则按压时间更长。

2.2 对于静脉穿刺困难者, 采血前将局部热敷, 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使局部静脉充盈, 易于穿刺,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者, 可稍变换针头角度即可[1]。

2.3 穿刺者在穿刺前要认真寻找好血管, 做到准与稳, 进行多管采血更换采血管时动作要轻柔, 防止针头从血管中脱出, 并反折采血针软管再从一采血管拔出插入另一采血管, 防止血液溢出, 抽毕应先松止血带, 拔出针头, 再分离采血针与真空管, 才能使采血针中的血液全部进入真空管。

2.4 抽血前应仔细检查试管, 发现吸血不畅, 在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 调节针头方向致血液流入采血管, 若无效则更换真空管。

2.5 采集血标本时, 倾斜双向采血针采血管侧针头, 使其靠近采血管侧壁, 血液沿管壁缓缓流下, 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抗凝剂的试管采血过程中要轻摇3~4下, 致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混匀, 但不可用力过猛。

参考文献

团体体检静脉采血体会 篇8

1做好采血前准备工作

常规备齐所需物品, 可将体检项目单提前发给受检人员, 首先打印好体检指引单,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单位、检查项目和要求, 并根据检验项目提示注意事项, 如做生化检查时早晨应空腹, 以免影响检验结果。若在冬春季节, 衣服穿得比较多, 应着袖口比较宽大的衣服, 避免袖子过窄卷不上去而耽误时间, 还会因袖口过紧而影响针眼止血。因为一般团队体检项目都基本相同, 有些年龄大的可能要增加检查项目, 要有明显的标志, 或是嘱受检者在抽血时提醒护士, 防止差错。每位护士都应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能, 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沉着稳定的心理情绪, 高度的责任心, 亲切的语言, 使人有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2合理组织和安排受检人员

当受检人员到来时, 按先后依次排队。接到体检指引单后, 按检查项目正确粘贴标签在相应的试管上, 采血前可先告知受检人员自己查看手臂上的血管, 推荐走向比较明显的血管, 让受检人员自己也参与, 这样可节省寻找血管的时间。当前面一个开始抽血, 后面的人即可卷起袖子做好准备。采血后要求用消毒棉签压迫针眼5~10min, 以避免针眼渗血。

3提高穿刺成功率

由于是大批量的体检, 人数多, 时间紧, 要求抽血人员动作快, 穿刺成功率高。首先要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如肘关节应伸展平直, 首选暴露明显充盈度好的血管, 一般以肘部的血管常用。身体肥胖者可采用触摸的方法凭手指的感觉定准血管的走向, 由于肥胖者的血管相对比较深, 穿刺时针尖与皮肤的角度要略大些。有些血管看起来清晰但不充盈, 这种血管容易出现血量不足, 这时可转动针尖的方向, 如果血量还是不够, 应松开止血带并放松拳头, 略等片刻重新扎止血带握拳试试, 但最好避免使用这种血管, 这不但会增加患者痛苦还浪费时间, 如穿刺失败还会给后面的人带来紧张情绪。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不是单一的, 而是许多因素促成的, 只有找准原因、勤学苦练, 掌握血管的走行规律、深浅、粗细, 才能提高穿刺技术, 真正做到一针见血。

4做好心理护理

静脉采血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操作, 但对有些人来说特别是有晕针或晕血的人难免会产生紧张心理, 护士应给予疏导解释或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尽可能消除其紧张情绪, 对受检人员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解答, 切不可态度冷漠, 置之不理;对怕痛者应给予理解和宽慰, 对年老体弱者应优先安排。

5结论

猪前腔静脉采血方法 篇9

(1) 费时从耳静脉抽血, 每采一头猪需要5min以上, 一个大型的猪场, 如果送检40头猪血, 采血起码要4h。

(2) 易失败由于猪的耳静脉小 (特别是小猪) , 采血过程中猪只又经常晃动, 使本来已经插准的针头, 经常抽不出血来。

(3) 血样不卫生很多时候, 特别是猪小的情况下, 用一次性针筒抽血, 很难抽得出来。为此, 很多兽医人员都是用针头刺穿耳静脉后, 直接用西林瓶在耳缘接血, 这样接到的血样, 不符合卫生要求。由于耳静脉采血费时费力, 很多基层兽医技术人员为贪图方便, 应付工作任务, 往往只采一头或几头猪血, 然后稀释成几份送检, 造成检验结果不准而误诊, 贻误猪场治疗时机, 给猪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前腔静脉采血, 是一些熟练的兽医常用的采血方法。但是, 能熟练运用这种方法的兽医, 并不是很多。由于有关资料缺少对这种技术的详细介绍, 很多基层兽医人员往往以为这是一种复杂的技术, 需要高超的操作技能。其实, 只要掌握操作要领, 经过一段短时间的摸索, 每个兽医人员都可以掌握这种技术。

1 选取合适的针筒和针头

针筒一般为5m L规格的一次性针筒。由于猪的大小不同, 前腔静脉的深浅不一样, 要求使用的针头是不一样的。针头太短, 刺不到前腔静脉;针头太长, 则可能刺穿前腔静脉, 同样采不到血。根据我场操作的经验, 公母猪宜选用16#50mm针头 (这种针头猪场不常用, 但很多针头生产厂家都有生产, 可以找兽医药械销售店联系购买) ;30kg以上的中大猪, 宜选用12#38mm针头;10~30kg小猪, 可选用9#25mm (一次性注射器常配的针头) ;10kg以下乳猪, 应选择9#20mm针头 (一次性注射器所配的另一种规格的针头) 。

2 猪只的固定

公母猪用保定绳固定, 要求尽可能吊得高一点, 使猪的头颈与水平面呈30°以上角度, 这样, 即方便采血人员查看采血部位, 又使前腔静脉向外突出, 静脉血充胀。20kg以上的中大猪, 由1~2个饲养员用捉猪器 (或保定绳) 拉住, 头昂起, 偏向右侧;20kg以下的小猪, 可由1~2个饲养员抓起, 倒立, 后背紧靠在栏架上。

3 找准下针部位

猪的前腔静脉, 越往头部越浅, 但也越细;越靠胸部越粗, 但越深。所以, 采血应选择适当的部位。小猪取血的部位太靠前, 血管太小, 很难扎中, 而且扎中了也很难抽到血液, 所以, 小猪的采血部位应稍靠后。中大猪和公母猪血管比较大, 往后太深, 针头够不到血管, 所以, 应略靠前。根据经验, 20kg以下的小猪应采两前肢与气管交汇处, 公母猪和20kg以上中大猪可选颈部最低凹处母猪采血。

4 下针和抽血

4.1 小猪

对准以上描述的部位, 用针垂直刺入。拉紧针筒活塞, 若针头扎中前腔静脉, 可见到血液自血管源源流出, 抽取所需的血量即可。如果抽不到血液, 说明针头没有扎中, 可上下移动针头, 直到针筒中见到血液流出为止。

4.2 公母猪和中大猪

门诊小儿静脉采血的体会 篇10

1 患儿评估

评估患儿的病情、年龄、生命体征, 根据患儿的特征采取相应的采血方法。

2 采血宣教

告知患儿家属采血的目的、方法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3 采血方法

3.1 肘静脉采血

对于一些静脉充盈较好的患儿, 尤其是比较听话、能合作、需要较多采血量的患儿, 可从肘静脉采血。采血时嘱家属用手顶住肘关节, 防止患儿因针扎时疼痛而扭动肘关节, 导致血管移位, 穿刺失败。一般使用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管进行采血。

3.2 手背静脉采血

对于肘静脉血管暴露不清楚的患儿或不合作的患儿, 可采用手背静脉采血。因手背静脉血管较为表浅, 可看清血管的走向, 采血成功率较高, 家长也容易接受。如静脉充盈不明显时, 可让患儿手下垂低于心脏水平, 并反复做几次握拳松拳的动作, 可使静脉回流减少, 血管充盈明显, 采血时血液也流得更快、更顺。可用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管采血。如果是婴幼儿手背静脉采血, 用5 m L注射器接5号输液针采血, 注射器抽吸时, 可以掌握适当的力度使血液顺利抽至注射器内, 这样可以避免粗大针头对婴幼儿静脉的破坏, 避免血管破坏血液流入皮下而造成瘀血, 同时也可避免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管采血时因负压过大、抽吸速度过快致血管瘪陷, 血液无法抽出的弊端。

3.3 头皮静脉采血

新生儿或较胖的婴幼儿如果手背静脉和肘静脉都不明显, 我们可以采取头皮静脉进行采血。头皮血液供应丰富, 血管皆自周围向头顶呈辐射状排列。婴幼儿头皮组织紧贴颅骨, 结构致密, 血管表浅、固定、直观, 操作者手法易掌握, 该处没有特殊重要器官, 穿刺误伤机会少, 且穿刺时患儿哭闹, 可使局部血管更加充盈, 更易抽足血量, 拔针后紧压2 min~5 min左右, 很少有血肿出现。我们常采用5 m L注射器接5号输液针采血。

3.4 大隐静脉采血

对于倔强不合作的患儿, 可采取大隐静脉采血, 大隐静脉经内踝前方处位置表浅, 不易滑动, 让患儿脚自然下垂, 静脉充盈将更明显, 采血成功率高。一般使用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管进行采血。

4 小结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真空静脉采血的体会 下一篇:静脉采血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