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中职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 教师抱怨现象突出、急躁情绪明显;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数生畏”, 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 有的因此成为流生;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展。因此, 改革中职数学教育势在必然。
一、正确认识中职新生的数学水平
据调查统计, 中职的学生中, 约10%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40%的学生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一半的学生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对大多数职校生来说, “数学成绩”是他们各科成绩中的重灾区, 双薄弱、兴趣淡化等现象普遍存在。期间差距之大令人吃惊, 且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对此, 如果我们应给予高度关注。
二、注重初中基础数学内容的系统梳理及与中职业数学内容的衔接
在中职教育的起始阶段, 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 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 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这样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 还可以使他们在复习的成功体验中, 有效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为整个中职阶段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注重提高不同专业数学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中职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 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 而中职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 是为专业课服务的。由于中职专业类型繁多, 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 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 起点高低跨度很大, 且非智力因素水平相差甚远。另外, 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 有的立志于对口升学、继续升造;有的倾向于全面发展, 从事融智能与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就业;有的希望扬长避短, 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就业。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内容针对性, 提高教学的成效。在实践中我们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基础的数学、实用的数学、发展的数学。基础的数学是中职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 并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 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最基本内容, 意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学得会、用得上, 使统一要求最终得以落实。实用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就业方向学生的专业特点而选学的数学内容。实用的数学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实用性, 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不同的类型的专业, 该部分内容不同, 如机械专业。对立体几何、平面向量、解习几何有所侧重;而财会专业则对排列、组合、统计初步应用较多;计算机专业, 对集合、数列、矩阵, 一元二次方程, 计算方法等经常用到。实用的数学尽管在难度上高于基础的数学, 但由于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 强调学以致用, 故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为学生所接受。发展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学有余力的学生或有志对口升学的学生, 拓展、加深的学习的数学内容, 意在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学习能力, 为进入上一层学历学习做准备。这样, 整个中职数学在兼顾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针对性的基础上, 分成了两线三块。一条线是就业方向, 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实用的数学。少数技能性较强的专业, 甚至可以只学基础的数学。另一条线是对口升学, 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发展的数学。
四、注重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由于我们教师自身的经历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 我们常常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重视或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常常关注的不够。其实对中职数学教育而言, 我们更需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因为, 中职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职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水平, 而不像普高那样, 有高等教育的缓冲与弥补。可以说普高、中职相比, 普高基础性更明显, 中职应用性更突出, 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大拇指代写代发论文中心。所以, 中职数学教育要摆脱困境, 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束缚, 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 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这样, 我们既可以扬长避短, 又可以通过学以致用, 使学生学有兴趣。现在中职新教材顺应了这一趋势, 与旧教材相比, 减少了理论推导, 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 强化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五、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数学教育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 重知识、轻实践, 重训练、轻能力, 这使得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雪上加霜, 没有过程的结果, 他们理解不了、接受不了;没有应用的知识, 他们缺乏兴趣、巩固不了。其实, 从普高到中职, 应转变为以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 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首先, 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 可有效弥补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的薄弱;其次, 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便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有利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对一般规律的探究能力;第三, 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便于更多的数学问题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第四, 注重过程、淡化结果便于数学学习向数学活动转变, 有利于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 克服学生因基础薄弱而带来的心理障碍, 消除自卑心理, 重新确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的数学活动, 特别是探究活动, 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参与一系列活动, 如实验、游戏、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获取知识。
摘要: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 下列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关注:注重初中基础数学内容的系统梳理及与中职数学内容的衔接, 注重提高不同专业数学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注重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
关键词:系统梳理,专业内容,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情感教学
参考文献
刘吉存.试卷讲评不应是教师的“专利”.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
相关文章:
中职数学的滋润性02-04
浅淡中职数学教学的体会02-04
对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的思考02-04
中职数学教学的艺术性02-04
中职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分析02-04
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02-04
中职数学的感悟教学02-04
中职数学中的概念教学02-04
中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论文02-04
信号与系统标准实验报告-参考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