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锁定温度(精选三篇)
安全锁定温度 篇1
关键词: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产发展形势良好, 但是安全生产状况却不容乐观, 生产制造过程中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已成为各行业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每年因各类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 重特大生产事故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 但总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 甚至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这些生产事故发生后我们经常会检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 但是我们却很少想到如何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去消除事故隐患。
1 生产事故定义和发生原因分析
(1) 生产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 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一般来说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 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 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或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从事生产制造活动, 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和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 必将导致事故。所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 在生产制造活动中,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 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和造成伤害, 但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这个行为可能是随机性的失误, 也可能是系统失误。随机性的失误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 往往是不可预测, 也不是重复出现的。而系统失误则是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 系统失误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训练是可以克服的。
(3)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 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 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 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一旦同时发生, 事故就极易产生。
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 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时,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者引发为事故之前, 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2 避免生产事故发生的新措施-能量锁定
物都具有不同形式和性质的能量, 都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工人在操作和维护设备时很容易受到来自于一些预计不到的能量意外释放而造成损伤, 比如设备启动和停止时的一些能量。而对这些能源意外释放进行有效控制, 可以大大减少由此而发生的生产事故。
根据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 (UAW) 的一份调查, 1973年到1995年间汽车生产事故的20%是因为能量控制措施不完善造成的, 工人因为能量控制措施不完善受到的损伤平均为24个工作日。资料显示如果按照美国能量锁定标准 (29 CFR 1910.147) 执行, 每年可以阻止120起事故的发生和避免超过50, 000起的人员伤害。作为一门前沿学科,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国外先进企业已经研究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而在国内企业中仍然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它是研究人 (劳动者) 与机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 对现场工位以及相关工作内容, 岗位分配的具体研究, 以达到在设计阶段和现场改善阶段把不符合人机工程的因素去除, 从而避免使员工遭受累计性外伤, 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3 必须建立一套能量控制的程序
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 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能量控制的程序:包括能量控制流程、雇员的培训、定期检查以确保设施的有效性。 (1) 我们需要确定哪些设备是必须锁定的?这些设备必须能够满足能量锁定的要求, 也就是说设备上面必须配置能量锁定锁扣, 在对能源切断后可以利用这个锁扣进行锁定。 (2) 能量锁定是由特定的人进行操作的, 他们必须完全了解每个需要锁定的地点及方法。 (3) 在第一级能量锁定点附近悬挂公告牌, 上面明确注明各锁定点的能源类型、锁定方法及位置, 在各锁定点有标识牌可以方便寻找。 (4) 每个能量点必须悬挂清晰可见, 易于发现的标牌, 上面注明能源类型、锁定方法。 (5) 每个能量点的设备必须能够被锁定操作, 解除锁定只能由锁定人进行操作, 有多个人进行设备维护时必须每人都对设备有锁定。 (6) 在恢复被锁定的设备时必须清理现场所有工具和材料, 工人必须离开设备区域。
举例:如果维修工去维修一台设备, 按照我国目前大多数工厂的流程是在关闭电源并挂一个标志牌警示不要送电, 然后维修工进行维修, 完毕后摘除警示牌恢复送电。但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了很多处的隐患:①电源柜可能距离维修工作点较远或难以观察;②警示牌有脱离原位的可能;③维修工可能不止一个。采用能量锁定的操作程序却是:对电源柜用专用锁具进行能量锁定, 维修完毕后解除能量锁定。这样就可以避免非锁定人对其进行操作而造成事故。
4 防范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
预防是消除事故最佳的途径。针对生产过程中已知的或己出现的危险因素, 采取的一切消除或控制的技术性措施, 统称为安全技术措施。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时, 应遵循预防性措施优先选择, 根治性措施优先选择, 紧急性措施优先选择的原则, 依次排列。
安全技术措施的优选顺序: (1) 根除危险因素、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根除、限制危险因素, 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选用理想的原材料和安全设备, 并控制与强化长期使用中的状态, 从根本上解决对人的伤害作用。 (2) 隔离、屏蔽。以空间分离或物理屏蔽, 把人与危险因素进行隔离, 防止伤害事故或导致其他事故。 (3) 安全设计。发生故障、失误时, 在一定时间内系统仍能保证安全运行。系统设计中优先保证人的安全, 依次是保护环境, 保护设备和防止机械能力降低。 (4) 减少故障和失误。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是经常采用的减少故障和失误的措施。 (5) 警告。生产区域内的一切人员, 需要经常有意识的观察生产因素的变化和警惕危险因素的存在。采用视、听、味、触等警告方式是提醒人们“注意”的主要方法, 是校正人们危险行动的措施。
5 几种常见的能量锁定方式
(1) 能量类型:电能;能量源:电源线、机械能量卡、电机、电磁线圈、电容 (储存电能) 、发电机、电池、光电束;锁定方式:首先利用操作开关切断设备电源, 然后再设备的主隔离开关处锁定并标示 (或取下保险并锁定标示) 。根据设备制造商的使用说明放掉所有电容内的电。 (2) 能量类型:压力液体;能量源:液压系统、液压、活塞、缸体、锤;锁定方式:关机, 锁定 (利用可锁定阀门或锁定工具) 并标示, 必要时排空管道内液体。 (3) 能量类型:压缩空气;能量源:气动系统、管线、蓄压器、储能器、空气稳压罐、活塞、缸体;锁定方式:关机, 锁定 (利用可锁定阀门或锁定工具) 并标示, 排空管道内空气。如果压力不能被释放, 堵住所有设备可移动部分。 (4) 能量类型:动能;能量源:砂轮片、飞轮、输送线上的材料;锁定方式:停止并阻滞设备确保它们不再循环, 重复设备完整的循环动作, 确保所有动作被阻止;堵住移送到工作区的材料或根据需要清空货物。 (5) 能量类型:势能;能量源:弹簧、激发器、配重、升起来的货物、压力设备或升降设备的可移动部件;锁定方式:如果可能的话, 放下所有悬起来的部件或货物到最低点, 采用安全挂钩或插销阻止重物移动;释放或阻滞压缩的弹簧能量。 (6) 能量类型:蒸汽;能量源:输送管线、储存容器;锁定方式:关机, 锁定 (利用可锁定阀门或锁定工具) 并标示, 尽可能排空管道内空气或液体。
安全锁定温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随机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 其中治疗组男25例, 女21例;年龄28~71 (36.6±5.3) 岁;对照组男27例, 女19例;年龄26~68 (35.8±4.6) 岁。其受伤原因:交通伤49例, 砸伤13例, 坠落伤27例, 平地摔伤3例, 皆为闭合性的损伤。其中伴有半月板损伤12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 侧副韧带损伤6例。全部患者在术前皆通过X线、CT、MRI进行正侧位的检测, 以便准确了解骨折的粉碎程度、塌陷等。除上述资料外, 两组患者的其他一般情况进行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患肢进行牵引、补液、消肿等相应处理。患者肿胀消退之后, 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单侧腰麻。所有于术后给予5~7d的抗生素治疗, 按照患者的个人情况, 鼓励其做早期功能训练。
1.2.1 对照组
先用拉力螺钉加压对关节面进行固定, 于C型臂下进行观察, 选择尺寸适合的钢板, 再于普通解剖型钢板的最远端孔暴露骨质, 在肌肉下与骨膜外建立一潜行隧道, 置入普通解剖型钢板, 外侧采用L型钢板进行支撑, 内侧采用T型钢板进行支撑。
1.2.2 观察组
与对照不同的是锁定螺钉的固定顺序, 其他同对照组。对于半月板损伤的患者, 实施半月板修正成形手术或者切除手术;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实施韧带缝合或留置处理。
1.3 疗效评价[2]
对两组出血量、解剖复位率、手术、术后负重、住院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半年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指标进行观察记录。解剖复位的标准:关节的面塌陷<2mm。术后半年根据HSS评分评估其治疗效果: (1) 优:85~100分; (2) 良:70~84分; (3) 可:60~69分; (4) 差:0~59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复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出血量、术后的负重、住院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术后半年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的HSS评分皆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大部分属于高能量损伤, 其损伤原因与骨折类型较为复杂, 胫骨平台骨折给膝关节的活动性、稳定性、完整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同时, 骨折还会合并韧带与半月板的损伤, 引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3]。锁定钢板是一种近几年被广泛应用的新型内固定材料。锁定钢板具有带螺纹孔内的固定装置, 且锁定钢板的螺钉带有内支架结构, 可以很好地保持整体的稳定性, 对关节面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同时, 利用外置导向器将螺钉与骨折处进行锁定, 螺钉就不容易松动, 其固定效果良好[4]。采用解剖结构比较特殊的锁定钢板内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治疗, 钢板和螺钉构成一种框架, 同时内加压进行固定, 骨折块之间具有应力的刺激, 以加快骨痂的形成,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不仅防止了由于螺钉的松动而引起骨折的移位, 还将普通解剖钢板的螺钉对骨造成的纵向压力大大降低, 降低软组织的剥离面积, 避免手术对骨膜过度的损伤, 保证骨膜之间正常的血运[5]。两组患者的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出血量、术后的负重、住院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的HSS评分皆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结果符合于其他相关结果[6], 说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且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 同时还证明了锁定钢板内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综上所述, 锁定钢板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芳, 史法见, 赵晓龙.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13, 9 (5) :273-275.
[2]袁松柏.普通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11) :71-72.
[3]戚学政.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26) :155-156.
[4]梁荣班, 黄涛, 赵佳, 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0) :199-200.
[5]张清浪.锁定钢板内固定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8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4) :484-485.
安全锁定温度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 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DCS组男31例, 女8例, 年龄22~61岁, 平均年龄 (38.26±4.07) 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33例, 交通意外伤6例;Muller分型:A型骨折22例, B型骨折15例, C型骨折2例。LCP组男30例, 女9例, 年龄22~63岁, 平均年龄 (39.13±3.96) 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31例, 交通意外伤8例;Muller分型:A型骨折23例, B型骨折14例, C型骨折2例。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1.2.1 LCP组
取膝关节前外侧入路, 绕髌骨外方至髌韧带外侧止于胫骨结节, 由股直肌及骨外侧肌之间进入, 切开关节囊及骨膜, 充分暴露股骨远端、内外髁及关节面, 解剖出股骨外侧髁, 探查骨折及交叉韧带情况, 进行骨折断端复位, 髁间骨折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然后复位髁上及股骨干下段骨折, 恢复其正常外翻角[2]。对于股骨髁间、髁上骨质存在缺损者, 取自体髂骨块内侧植骨, 以保持关节面解剖形态, 纠正肢体短缩。并在C臂X线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 复位良好后, 于外侧放置合适的股骨远端外侧锁定板, 必要时配合使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
1.2.2 DCS组
与LCP组操作相同, 待C臂X线透视下显示骨折对位满意后, 安装DCS系统, 选择垂直于股骨干纵轴并与关节面平等, 且距关节面上方2 cm处, 以外髁前后径中前1/3交点处进针, 进针方向为平行于膝关节轴并平行于髌股关节面, 导针打入的深度不应穿透对侧皮质, 用数枚松质骨螺钉固定股骨髁远端, 以增加骨折片的加压固定和确保内植物的稳定[3]。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5~7 d, 术后72 h引流量<50 mL/d时拔管。对于内固定坚强且不合并有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 于术后第2天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3 d后在CPM机上行循序渐进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对于内固定物不坚强的患者, 术后可给予石膏托辅助外固定2~4周后, 给予非负重状态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满分100分。优:≥86分, 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或>135°, 无疼痛, 恢复正常工作;良:≥72分, 膝关节活动100~135°, 活动伴有轻度的疼痛, 可从事部分正常工作;可:50~70分, 膝关节活动60~100°, 行走痛显著, 无法恢复正常工作;差:<50分, 膝关节活动<60°, 持续性疼痛, 需要拄拐行走。
1.4 统计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EER膝关节功能比较分析
DCS优2例, 良30例, 可7例, 差9例, 优良率为66.67%, LCP优7例, 良36例, 可2例, 差3例, 优良率为89.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均全部骨性愈合, LCP组平均愈合时间为 (6.92±1.13) 个月。DCS平均愈合时间为 (7.54±1.27) 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股骨远端骨折 (fracfures of thedistal femur) 包括股骨髁和髁上部分骨折, 多由强能量的暴力或高空坠落所损伤, 可累及膝关节。由于股骨的解剖学特点, 其临床治疗较为复杂, 治疗难度大。一旦处理不当, 将影响患肢的血液运行及膝关节活动功能,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DCS可保证钢板贴服及股骨远端力线良好, 且钢板厚, 内固定坚强, 对无明显骨质疏松的髁间骨折患者疗效尤其明显。但对于骨折粉碎严重的患者, DCS较难恢复其正常解剖结构, 且手术操作时间长, 创伤大, 骨不愈合的发生率相对较高[4];同时, DCS的髁螺钉抗旋转能力差, 扩孔时易造成骨量丢失, 容易对伴有内侧皮质骨缺损的患者造成钢板折弯, 不能为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患者提供坚强的内固定。
LCP锁定钢板创伤小, 固定牢靠, 且其螺钉与钢板之间存在着成角稳定性, 在对骨折进行固定时, 钢板无需与骨完全紧密结合, 对骨膜不产生破坏, 不影响骨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即可达到良好的骨折固定效果, 避免了对骨血液运行的破坏, 从而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条件[5], 也不会造成“早期临时孔隙”现象发生。
该研究结果显示, LCP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DCS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明显优于DCS组, 说明LCP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王锡榜, 朱宝玉, 唐新桥.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J].中国医师杂志, 2012 (1) :458.
[2]Jin-Ho Hwang, Jong-Keon Oh, Mismatch of anatomically pre-shaped locking plate on asian femurs could lead to malalignment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plating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a cadaveric study[J].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 2011, 23 (12) :6645-6648.
[3]杨腾衡, 钟志年, 劳积毅, 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13) :127-128.
[4]孟成春, 肖俊.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13 (21) :1524-1526.
相关文章:
安全运营中心01-03
澳门面试01-03
安徽蒙城01-03
安利微营销特训01-03
安徽大学年信号与系统01-03
爱护树木人人有责作文400字01-03
安全责任追究办法01-03
安全施工措施01-03
安装工程投标工程预算01-03
安全启示录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