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水冷机组特点

关键词: 螺旋 水冷壁 锅炉

离心水冷机组特点(共5篇)

篇1:离心水冷机组特点

5--29

设置微处理机控制装置,自动控制在任何负荷条件下调节冷量,并设有安全启动、停机等保护程序。

篇2:离心水冷机组特点

***********:

我公司有幸承担贵单位三台麦克维尔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机组型号:WDC100MA2E4216/C4216 Q=1600Toms N=1036KW)维护保养工作,十分感谢贵方领导给予这次的机会,也十分感谢各方在这次维保工作中的给予配合和支持。根据《******空调机组维保合同》和我公司制定保养及检修计划,我公司于今年三月开始进场针对贵方三台机组多次检查维护,至今年10月基本结束,共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一、检查清理三台冷水机组蒸发器:

1、打开机组蒸发器前端盖仔细检查蒸发器内部情况;

2、在发现没有明显结垢且无需其他方法处理情况后采用高压水枪对内部进行了冲洗清理;

3、清理完毕恢复了组蒸发器前端盖和密封垫;

4、对生锈螺栓进行了除锈处理;

5、恢复了因拆除蒸发器前端盖而破坏的保温层;

二、检查清理三台冷水机组冷凝器:

1、打开机组冷凝器前端盖仔细检查蒸发器内部情况;

2、在发现结垢明显情况后加入冷凝器专用清洗剂和缓释剂,采用自备小型耐腐泵连结冷凝器前后盖处,通过冷凝器前后盖小循环的方式对冷凝器内部进行化学除垢处理;

3、化学除垢处理后采用高压水枪和冷凝器铜管专用清理小刷子对冷凝器内部铜管进行了仔细的物理处理;

4、为了进一步检查清洗冷凝器内部,又打开冷凝器前端盖,清理冷凝器前端盖里的大量的焊渣、铁硝;

5、清理完毕恢复冷凝器前端盖和密封垫;

6、对冷凝器生锈螺栓进行了除锈处理。

三、更换三台机组电脑主板: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三台机组的电脑主板无法正常开启,经诊断确认三台机组电脑主板损坏,经和贵方协商后由我方代购原厂主板三套,安装后恢复软件系统部分后多次调试直到三台机组控制系统正常。

四、更换机组润滑油:采购原厂润滑油3桶,更换了三台机组油泵里的润滑油。

五、更换1#机组和3#机组冷冻水系统压差控制器: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1#机组和3#机组冷冻水系统的压差控制器失灵,采购原厂压差控制器2套予以更换。

六、更换2#冷媒高压传感器: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2#高压传感器折断,传感器参数偏差较大,采购原厂高压传感器1套予以更换。

七、更换机组控制柜相序保护器:在测试中发现机组控制柜相序保护器损坏,已无法起到保护作用,我方购买3套原厂相序保护器予以更换。

八、补充冷媒:在开机前测试中发现1#、3#三台机组不同程度缺少冷媒,和贵方协商后我方先于采购了:中国近代化工(西安)集团生产的“金冷”牌R134a冷媒予以补充,三台机组共补充327Kg,用于1#机组和3#机组冷媒充注(其中:1#机组充注80Kg, 3#机组充注247Kg)。

九、处理2#、3#机组冷媒漏点:在机组运行中发现2#、3#机组有部分冷冻油和冷媒漏出痕迹和迹象,请示贵方后采用以下方式:

1、采用冷媒回收机回收机组内部的全部冷媒,把机组内部冷媒全部抽出(约需要24小时);

2、处理漏点;

3、氮气密封压力测试(约需要48小时);

4、抽取真空(约需要48小时);

5、加注冷媒(约需要24小时),由于在回收冷媒过程中冷媒无法全部回收,故在本次操作中2台机组有部分冷媒损失,为了使机组高效运行,本次操作中我方为2#、3#机组再次购买R134a冷媒120Kg补充。

十、更换2#机组2个观察镜:在处理2#、3#机组冷媒漏点时发现2#机组观察镜有缺陷,为保安全和防止损失,在冷媒回收完时对2#机组观察镜进行更换(因如需更换必须进行冷媒回收—配件更换—压力测试—抽取真空—加注,其中必有冷媒损失环节),所更换的2套观察镜均为麦克维尔原装观察镜。

十一、更换1#、2#、3#机组油泵控制柜里变压接触器3套:在使用过程中班组人员反映1#、2#、3#机组组均发生过油泵控制柜里的变压接触器跳开或保护,为保证机组安全,我方采购麦克维尔原厂变压接触器3套予以更换。

十二、净化机组冷媒:在使用过程中发现3台机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效率不高或高压现象,经仔细分析确认为冷媒里的冷冻油和不凝性气体成分较大,需要净化,采取步骤:

1、冷媒回收,在回收过程中让冷媒多次通过冷媒干燥剂和冷媒过滤器,以达到处理冷媒中残留的水分和冷冻油目的(约需要2天);

2、氮气冲扫,多次不断地加入干净的氮气冲扫机组内部,以达到冲扫机组内部的残留物质(约需要3天);

3、不间断地采用大功率真空泵抽取真空,以使内部残留物质沸腾蒸发以获得洁净的真空((约需要4天);

4、加注冷媒,在加注冷媒时让冷媒气化后经过燥剂和冷媒过滤器,以尽可能多的处理冷媒中的冷冻油和不凝性气体。经上述方法处理了3台机组测试后:1#机组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机组额定工况,2#、3#机组虽有明显效果,但仍不能达标。

十三、2#、3#机组更换新冷媒: 鉴于上述方法处理后2#、3#机组虽有明显效果,但仍不能达标的现象经请示贵方后更换了2#、3#机组内部冷媒,故此我公司新购冷媒中国近代化工(西安)集团生产的“金冷”牌R134a冷媒800Kg(单台机组额定充注量:397Kg)。经测试2#、3#机组达到了最佳设计工况,故证明更换冷媒是最好方案,在这次更换冷媒和处理漏点过程中,我方先行采购R134a冷媒920Kg,贵方领导予以确认。

十四、更换1#、2#、3#机组的冷媒干湿显示镜:在净化冷媒和更换冷媒的过程中发现1#、2#、3#机组的冷媒干湿显示镜失效,随利用净化冷媒和更换冷媒的间隙更换了1#、2#、3#机组的冷媒干湿显示镜。

十五、1#、2#、3#机组除锈喷漆:

1、在测试三台机组运行正常后对三台机组表面仔细除锈处理并修复了部分破损保温层,部分机组铁质表面先刷防锈漆2遍;

2、采取机组原漆标本送多乐士调漆配色中心分析成分和颜色;

3、由乐士调漆配色中心调配出和原机组颜色和成分一致的水性磁性漆;

4、采用空压机喷涂第一次;

5、采用空压机喷涂第二次和第三次;

6、局部表面不均匀处修补喷涂。

十六、冬季停机前全面检查机组:进入冬季冷冷水机组不使时,为保证机组来年可靠、安全和高效运行必须对机组全面检查,主要检查:

1、关闭有所机组阀门关闭状态和密封状态,仔细检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泄露的死角;

2、检查机组水系统密封件;

十七、处理因喷漆污染的机房地面。

十八、出具冷冷水机组检查和注意事项书,供物业参考。

从三月我方进场到十月的断断续续展开到工作结束,经过各方通力合作,虽有不足之处和许多无用功,但最终保证了机组完好,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机组保养任务。这次保养工作,我们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思考和完善,这也是我们受益良多的“财富”,展望未来,我们将认真分析和总结这以前工作的所有点点滴滴,不断地完善自身,我们相信,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和磨砺后我们会做的更好。

再次感谢贵方领导给予我们这次的机会,再次感谢各方在这次维保工作中的给予配合和支持!

********工程有限公司

篇3:离心水冷机组特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 离心机生产节奏大幅提高, 这给球铁管的退火工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造成了炉前管子的积压。如果能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 消除或减少铸态组织中的自由碳化物, 不进行高温退火, 只保留低温阶段退火处理就能得到铁素体组织, 可以省掉退火炉的加热段和保温段,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 还缩短了退火时间。本文研究了在铸态消除或减少铸管铸态组织中的自由碳化物 (≤10%) 的情况下, 省掉除高温退火阶段来缩短退火时间。

1 试验方案

1.1 铁液的化学成分

试验用铁液的成分控制见表1。

1.2 球化处理

试验采用的低稀土镁的球化剂, 其成分见表2, 球化处理采用冲入法, 浇包为堤坝式, 球化剂上覆盖一定量硅铁, 球化剂的加入量为1.3%~1.8%。

1.3 孕育

用水冷金属型离心铸造球铁管时, 冷速比一般金属型大, 会产生两个影响:

(1) 稳-介稳定系共晶温度间隔变小。

(2) 共晶凝固时的时间变短, 铸件来不及完成凝固就过冷到介稳定系共晶温度以下。

针对这种情况要消除铸态白口,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提高硅量, 增大稳-介稳定系共晶温度间的间隔, 以延长稳定系共晶凝固时间。

(2) 加强孕育, 提供大量的异质晶核以加快石墨共晶的凝固速度, 使之在冷速大, 共晶凝固时间短的情况下就能完成凝固过程, 按稳定系凝固的全部共晶, 达到消除白口的目的。

由于水冷金属型的冷速大, 因此要采用四次孕育, 即球化包内孕育、扇形包内孕育、随流孕育和模粉孕育。孕育剂选用含钙、钡的硅铁和稀土硅铁以及金属铋与75SiFe配合使用, 以达到强化孕育的目的。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金相分析

按确定的试验方案, 浇注不同直径的管子进行试验, 从管子的插口端切环, 进行金相分析。

图1为试样300-2调整成分后新孕育工艺生产出的水冷金属型离心铸造球铁管的铸态组织金相照片, 组织中没有碳化物, 而且石墨球细小圆整, 数量很多, 铁素体的含量在95%以上。图2是按工厂原工艺生产的DN300管的插口部分铸态组织, 其碳化物含量在5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 新的孕育工艺在防止碳化物产生方面的效果十分明显。尽管如此, 仍有30%以上的管子中出现了3%~10%的碳化物, 但因数量少且非常细小, 可用低温退火消除。

400×

400×

2.2 定量分析

为了检验强化孕育的效果, 从浇注的水冷金属型离心铸造球铁管中每一种规格取1~2个试样做定量分析, 测定单位面积上的石墨球数和石墨球的平均直径。测定结果见表3, 表中石墨球的数量和平均直径为5个视场的平均值。从表3中可以看出, 组织中的石墨球数很多, 平均球数最高达到5 636个/mm2, 表3中300-0测定的是原工艺生产的DN300管铸态组织中的石墨球数, 结果只有1 293个/mm2, 和新的孕育工艺生产的DN300管相比, 球数相差2 712~3 111个/mm2, 这说明了新孕育工艺的效果十分显著。石墨球数的大量增加使得石墨共晶凝固时间大大缩短, 在到达渗碳体共晶温度之前, 石墨共晶就结束了凝固, 因此, 不会产生渗碳体。球铁组织中石墨球数增多, 碳在共晶时向溶体扩散的行程被缩短了, 有利于消除共晶碳化物, 得到铁素体。

3 铸态组织和性能

3.1 铸态的组织特点

根据金相观察和定量分析的结果, 用水冷金属型离心铸造的球铁管组织具有如下特点:

(1) 球化率高、石墨球圆整, 球化级别均在1~2级。

(2) 石墨球细小、球数很多, 单位面积的石墨球数达2 632~5 636个/mm2, 最高数量达6 918个/mm2, 石墨球的平均直径5~8 μm, 石墨大小达到8级。

(3) 基体组织中铁素体含量都在90%以上, 很多试样达到100%铁素体。

(4) 碳化物呈细小的针状, 存在的区域明显变小, 只存在外壁。

(5) 铸态组织的不均匀性。管子外壁的石墨球数量多, 平均球径小、中间部分次之、内璧的石墨球少而大。

3.2 铸态的机械性能

本试验中, 取部分铸态组织中碳化物小于3%的试样进行了机械性能测试, 水冷金属型离心铸造球铁管的抗拉强度非常高, 都大于420 N/mm2, 且大部分都在500 N/mm2以上, 屈服强度虽然有波动, 但大都也高于标准规定的300 N/mm2的要求, 铸态的延伸率都在10%以上, 之所以有如此好的性能, 其原因主要为:

(1) 石墨球细小, 球数很多, 球径较小, 因此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较高。本试验得到石墨球径只有5~8 μm, 因此抗拉强度比较高。另外, 由于强化孕育产生了大量的石墨球, 使得石墨化过程产生形变 (位错) 强化作用较强而使性能提高。

(2) 冷却速度快, 球墨铸铁与D型石墨铸铁在共晶生长过冷度方面有相似之处。在高过冷度下结晶的一次奥氏体枝晶具有骨架结构, 并被网络状的共晶奥氏体从骨架内部连结支撑, 保证了基体组织的连续性, 使基体具有高的强度。

(3) 含硅量高。硅能固溶于铁素体, 对基体有强化作用。

4 结 论

(1) 在水冷金属型条件下, 采用本工艺, 可有效阻止离心铸造球铁管组织中碳化物的产生, 大部分管子的铸态组织中碳化物小于3%, 少部分铸管组织中在离表面0~3 mm范围内尚有3%~10%的碳化物, 需进行低温退火来消除。

(2) 在水冷金属型条件下, 采用四次孕育, 并用高效孕育剂进行大剂量孕育, 可以达到了强化孕育的目的, 铸态组织中的石墨球数达到2 632~5 636个/mm2, 平均球径只有5~8 μm。

(3) 在本试验的孕育条件下, 采用低稀土镁球化剂, 铁水的主要成分控制在w (C) =3.6%~3.9%, w (Si) ≥2.4% (球化及一次孕育后) 是合适的。

(4) 在本试验的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离心球铁管, 铸态组织中石墨球数细小圆整、球数很多, 铁素体的含量大于90%。对于碳化物含量小于3%的管子, 铸态性能为:抗拉强度大于420 N/mm2, 屈服强度大于300 N/mm2, 延伸率大于10%, 达到了国际标准ISO2531-1998中规定的要求。

摘要:进行了消除水冷金属型离心铸造球铁管铸态组织中渗碳体的试验研究, 采用相应的方法生产的水冷金属型离心铸造球铁管达到了国际标准ISO 2531-1998中规定的要求。

关键词:水冷金属型,离心铸造,球墨铸铁管,渗碳体

参考文献

[1]金云学, 林伯年.树脂砂型离心铸造铸铁管中碳、硅含量对铸态铁素体化的影响[J].铸造, 1995, (1) :4—7.

[2]王振宇.球墨铸铁管[M].北京:冶金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

篇4:离心水冷机组特点

水冷式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由5个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1.制冷系统

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四大部件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由压缩机排出,经冷凝器冷却为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节流装置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经蒸发器蒸发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再由压缩机吸入、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后排出,如此不断循环。

2.冷冻水系统

冷冻水系统由冷冻水泵及冷冻水管道、阀门等组成。从蒸发器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水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通过各房间的盘管,带走房间内的热量,使房间内的温度下降。同时,房间内的热量被冷冻水吸收,冷冻水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了的冷冻水经蒸发器后吸冷再次流出,如此不断循环。

3.冷却水系统

由冷却水泵、冷却塔、冷却水管道、阀门等组成。制冷剂的热量被冷却水吸收,使冷却水温度升高,冷却水泵将升了温的冷却水压入冷却塔,使之在冷却塔中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再将降温了的冷却水,送回到冷凝器吸热,如此不断循环。

4.风系统

由风柜、风机盘管、风管、风口及风阀等组成。由蒸发器送出的冷冻水进入风柜或风机盘管,风机将风吸入、吹过盘管后变成冷风,冷风经风管、风口送出,使室内降温。

5.控制系统

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通过电路控制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介绍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

1.控制系统的组成

本项目的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控制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压缩机四个电动机的顺序开停和紧急停机,使整个中央空调系统能正常工作。由于实习场地的原因,本系统不设置冷冻水和冷却水,为使电路能正常工作,在电路中将两个靶式流量计的常开触头与常闭触头调换来接。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组成如图2、图3和图4所示。

2.控制系统的工作

为使中央空调系统正常工作,设置正常开机顺序为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压缩机,正常停机顺序为压缩机—冷冻水泵—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电路的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1)正常开机。合上空气自动开关,调整温控器到合适的温度,整定时间继电器延时时间为5秒,按下按钮SB2,交流接触器KM1、KM2吸合,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开启;然后按下按钮SB4,交流接触器KM3吸合,冷冻水泵开启;最后按下按钮SB6,中间继电器吸合,时间继电器得电,5秒后时间继电器延时触点闭合,交流接触器KM4吸合,压缩机开启。

(2)正常停机。按下按钮SB5,交流接触器KM4断开,压缩机停机;然后按下按钮SB3,交流接触器KM3断开,冷冻水泵停机;最后按下按钮SB1,交流接触器KM1、KM2断开,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停机。

(3)紧急停机。遇特殊情况需紧急停机时,直接按下按钮SB1,交流接触器KM1、KM2、KM3、KM4断开,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压缩机停机。

三、控制电路故障检测技巧

中央空调整个系统的故障大部分出现在控制系统中,而控制系统故障多出现在相对复杂的控制电路中,现在以本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为例,讲解节点检测法在电路检测中的应用。

合上自动空气开关,整定时间继电器延时时间为5秒,调整温控器到合适的温度。

1.电源电压故障

若HL1灯不亮,测电源电压是否正常,自动空气开关、熔断器、指示灯HL1是否完好,线路是否有松脱。

2.冷却水系统控制电路故障检测

按下按钮SB2,松开手后,KM1与KM2应同时吸合,否则电路有故障。检测前应断开电源,以线路中的3点为检测节点,检测熔断器出线端与3点之间线路的通断情况,若此线路断开,此电路有故障;再以线路中的1点为节点,检测熔断器出线端与1点之间线路的通断情况,若此线路断开,此电路有故障;若此线路导通,在1点与3点之间的线路中有故障,再由3点向1点方向往前检测,直至查出故障点。采用节点检测法将故障的范围逐渐缩小,逐步查出故障点,比采用顺序检测法逐个排除故障点要节省很多时间。

3.冷冻水系统控制电路故障检测

按下按钮SB2,交流接触器KM1、KM2吸合,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开启;按下按钮SB4,松开手后,KM3应吸合,否则电路有故障。检测前应断开电源,以线路中的11点为检测节点,检测L点与11点之间线路的通断情况,若线路断开,此电路有故障;再以线路中的9点为节点,检测L点与9点之间线路的通断情况,若线路断开,此电路有故障;若线路导通,故障在9点与11点之间的线路中,再由11点向9点方向往前检测,直至查出故障点。

4.压缩机控制电路故障检测

按下按钮SB2,交流接触器KM1、KM2吸合,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开启;按下按钮SB4,KM3吸合,冷冻水泵开启;按下SB6,松开手5秒后,KM4应吸合,否则电路有故障。检测前应断开电源,首先以线路中的19点为检测节点,检测靶式流量计LKB2与中间继电器KA的线圈所在回路的故障;再以24点为检测节点,检测时间继电器KT与交流接触器KM4所在回路的故障,直至查出故障点。

按照以上的检测顺序,用节点检测法将控制电路中各故障点逐个检测出来。

以上所述的节点检测法无论是应用于中央空调电路还是其他电路的检修,都能为检修者大大减少检测的工作量,节约时间。实践证明,这种检测方法是高效可行的,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篇5:水冷冷水机组安全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水冷冷水机组的安全操作管理。

职责

3.1

值班员具体负责中央空调的运行管理,负责主机的开停机操作及机组运行时的监控。

3.2

主管负责组织实施中央空调的运行管理,每月将运行情况和检修保养情况汇总,报工程技术主管。

3.3

管理处主任负责中央空调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检查。

实施程序

4.1

操作要求

4.1.1

严格遵守《机房管理制度》和随机附带的《维护操作手册》要求,保证安全运行。

4.1.2

掌握中央空调系统各主要设备及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构造和实际运行状况,每隔一小时巡视检查各运行参数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并做好运行记录,保证数据准确无误。

4.1.3

及时掌握外界环境温度和大厦内各部分空调负荷需求,合理调整机组、水泵等投入运行的数量及有关参数,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4.2

开机程序

4.2.1

检查上一班运行情况,选择要启动的机组(一一配对),并检查各供电电源是否正常工作,切勿使主机控制器之电压高于正常电压10%,以免电路板损坏。电机电流要在合理范围:40%—100%。

4.2.2

油位、供油温度(32—45℃)及油压(550kPa—850kPa)正常,无渗油,颜色纯净。

4.2.3

按要求分别开启要启动的冷水机组的冷却水电磁阀、冷冻水电磁阀和冷却塔的进出水电磁阀。

4.2.4

确认各阀门打开后,再开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并当冷却水入水温度大于25℃时开冷却塔风机。

4.2.5

观察冷冻水及冷却水出/入水之压力(或压力差)和温度;根据厂家要求,调整手动阀门,将冷冻水出/入水压差及冷却水出/入水压差调至合适值,保证机组运行后,冷冻水及冷却水出/入水温差在5℃左右运行。

4.2.6

上述步骤完成后,检查机组状态是否满足开机条件,确认后,按负载容量选择运行主机,按启动按钮,低负载启动;稳定后再慢慢加载。

4.3

中间巡视(隔一小时一次)

4.3.1

运行时观察各主机参数(油位、油温、油压、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冷媒温度、出入水温度及压力等)是否在正常范围。供油温度:32—45℃,油压:550kPa—850kPa,蒸发压力:220kPa—350kPa,冷凝压力:600kPa—900kPa。

4.3.2

巡检系统各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检查膨胀水箱及冷却塔水位是否正常。

4.3.3

运行时冷冻水出水温度控制在7—12℃;若出水温度小于7℃或负荷(电流百分比)低于50%达到半小时以上,则应手动停机,待出水温度升至17℃时再开主机(冷冻泵不用停);若出水温度大于12℃且负荷(电流百分比)已达到100%并持续半小时以上,则应再开一台主机(或换开一台制冷量更大的冷水机)

4.3.4

运行时冷却水入水温度控制在25—32℃;若入水温度小于25℃,持续半小时以上,则可停开冷却塔风机;若高于32℃,持续半小时以上,则再多开一台冷却塔。

4.3.5

冷却水出水温度比冷凝器冷媒温度高1—3℃;若高于3℃以上则应检查冷凝器内的铜管是否结垢或水流量不足。

4.3.6

冷冻水出水温度比蒸发器冷媒温度高1—3℃;若高于3℃以上则应检查系统是否需充注制冷剂。

4.4

停机程序

4.4.1

把容量卸载到40%,先停主机再关油泵。

4.4.2

主机停机三分钟后,再停冷却塔风机及冷却泵。

4.4.3

冷冻泵继续运行,保证冷冻管道中的低温水能继续为业主(客户)服务,直到冷冻水温达到17℃以上,则停冷冻泵。

4.4.4

关闭各管路电磁阀。

4.5

对于使用变频器的冷却、冷冻泵操作

4.5.1

启动时在冷却、冷冻泵之变频器电源接通后,按变频器启动按钮,水泵即开始启动。

4.5.2

停泵时先按变频器停止按钮后再切断变频器电源。

4.5.3

变频器频率能按季节和负荷变化调整。

4.6

多机组并联运行操作要求

4.6.1

多机组并联运行是较大负荷下的运行方式,值班员须对机组运行、大厦负荷及负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充分了解,并灵活掌握其运行,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

4.6.2

新开机组也要求保证一一配对的原则(即小主机开小泵等)。

4.6.3

开机程序同单机启动一样,但需检查并联主机和冷却塔的水量平衡。

4.7

异常情况处理

4.7.1

主机故障:值班员先不复位,保留故障显示,并通知维修工前往检查并排除主机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排除的,启动备用机组,并抄下停机时的故障和各参数,然后复位,按《共用设施设备巡视检查规程》有关描述执行。

4.7.2

管路故障:由于检修或其他原因导致冷却水或冷冻水大量外泄时,应立即按正常停机程序停止系统的运行。排除故障后,再补水投入运行。

4.7.3

停电:这种情况应关闭主机开关,保留电源指示,当长时间停电时,若油加热器有应急供电,待恢复供电后,则可重新启动运行,若无应急供电,则应等油加热器工作一天后,才可重新启动运行。

4.7.4

火警:立即关闭机组的总开关,投入灭火作战处理。

质量要求

5.1

值班员在运行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可应付了事。

5.2

管理处保证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良好,保证设备完好率98%以上。

督促检查

6.1

管理处主任负责督促和检查中央空调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分析改进

7.1

管理处主任对运行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

记录、标识

8.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离心泵机械密封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 下一篇:离心排水铸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