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接入协议(共7篇)
篇1:学校网络接入协议
天津农院校园计算机网络接入协议
甲方:天津农学院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潘飞(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有效管理天津农学院校园网,保证校园网的安全和可靠运行,更好地为乙方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服务,甲方和乙方特签定以下协议:
1、天津农学院校园网的主要目的是在“校园网络化”的基础上,实现“办公自动化、教育信息化”,为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服务。因此,乙方不得利用校园网从事有任何商业目的的活动。未经甲方和有关部门的批准,乙方不得利用校园网提供的接入服务开办有商业目的的个人网站。
2、甲方负责安装、维护、连接、设置所有公寓内信息插座、网络线路、布线槽、网络设备、机柜内跳线等工作。所有网络设备及设施,未经甲方许可,任何人不得占用、更换、损毁;不得改变其物理的位置、形态、性能;不得改变其连接关系、运行状态、系统配置。
3、甲方必须对乙方提供校园网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并利用多种方式公布相关的技术和技术参数。甲方接受乙方的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技术咨询。甲方保留根据校园网建设情况,对已经采用的技术参数进行必要更改的权利。甲方在更改技术参数时,必须利用多种方式公布新的技术参数,但恕不向乙方个人专门通知。乙方有权对校园网的运行、管理工作向甲方提出意见和建议。
4、用户办理开户手续后,甲方应在72小时内为用户进行接入。甲方应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并接受乙方的电话和网上网络故障报修。甲方在接到报修后,应在不超过48小时内排除故障,需入户维护维修,甲方人员应佩戴说明身份的标示卡,乙方应予积极配合,但有权拒绝身份不明的人员行使网络管理员的职权。由于乙方个人计算机问题造成不能上网的情况,由乙方自行处理。因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校园网故障,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对故障内容及处理时间进行通告,由此影响到的乙方使用,甲方不承担责任。
5、乙方上网在早上7:00—晚上11:00,甲方有权对晚上12:00—早上6:00实行断网(节假日除外)。
6、乙方须向甲方提供相关的个人消息,并保证所供信息真实、有效。甲方必须为乙方的个人信息保密,并有义务在必要时,依法向国家执法机关提供乙方的个人信息。
7、乙方应按时缴纳有关费用,缴费方式为购买充值卡,乙方通过登陆自助终端http://211.68.250.31:8080/selfservice自行充值。甲方恕不对欠费用户专门通知,并保留对欠费用户停止服务的权利。对已欠费的用户,在缴清所欠费用后,才能重新获得服务。对于欠费超过一个月的用户,甲方将收回其所占用的交换机端口等网络资源。
8、乙方不得通过校园网浏览非法网站。提倡网络文明,乙方不得利用校园网复制、传播不文明的内容,不得对他人进行诽谤和攻击,发泄对他人的不满,不得利用校园网进行报复。
9、乙方应保证所接入的计算机里没有存储涉及保密内容的信息,如:技术秘密、学生成绩、有重要商业价值的信息、重要个人信息等内容,并对已经接入校园网的个人计算机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保证计算机的信息安全。甲方不对乙方接入计算机里面的信息安全负责。
10、乙方须妥善保管甲方提供的用户名、密码等等。由于乙方保管不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甲方不承担责任。乙方忘记有关密码后,必须携带身份证和有关凭证,到甲方所在地填写有关表格后,由甲方重新设置密码。甲方不接受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提出的更改密码的申请。
11、在乙方已经交纳费用的服务期限以内,由于乙方违反有关规定,甲方需要终止对其服务时,应将有关决定通知到乙方个人,并记入有关档案。
12、乙方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的;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
13、乙方保证遵守相关的版权声明,乙方不得在接入的计算机里安装任何非法软件,否则由此引起的法律后由乙方自负。乙方同时保证遵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甲方应将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的链接,在乙方签订本协议以后,甲方视同乙方已经阅读有关法律法规。
14、其他未尽事宜,详见《天津农学院校园网学生宿舍上网管理办法(暂行)》。
15、本协议的解释权归甲方。
甲方:天津农学院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年月日
乙方:潘飞1年月日
篇2:学校网络接入协议
甲方:企业成都瑞雪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乙方:员工
甲方为满足广大员工的文化娱乐生活和学习的需求,公司统一布线为员工宿舍有偿接入互联网络,员工自愿接入。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一致,就接入光纤事项共同签订本协议。
1、甲方负责乙方网络维护。
2、甲方在无外来不可抵抗因素情况下保证网络畅通。
3、若乙方上网影响他人休息及个人工作,甲方有权立即停掉乙方网络,并罚款50
元。
4、若乙方未按时缴纳网络费用,甲方有权断网。
1、乙方不得擅自更改网络线路,必须爱惜公共网络设施,不得破坏,违者照价赔
偿。
2、乙方不得攻击公司网络,盗取内部资料,违者开除,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3、乙方若更换应上网电脑应在工作时间到综合部登记,网络中心需修改MAC才能
接入外网。
4、乙方出现非个人原因出现的网络故障而导致无法连接外网,乙方应在工作时间
到综合部报修处理;若乙方因个人原因造成的网络故障,公司内部可以解决的乙方需向甲方支付维护费用,公司内部不能解决的,涉及第三方参与解决的所发生的费用由乙方全部承担。
5、乙方因优先公司网络,在工作时间不用非常占用带宽的BT等P2P类软件占用网
络带宽。
网络开通实行包月制度:
安装维护费:30元(一次性费用)
包月费用:60元/月
付费时间:每月5号之前
付费地点:综合部
注:若因个人原因或不按规定操作,造成网络故障,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以上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后合同生效并具有法定效力。
篇3:动态频谱接入MAC协议研究
频谱资源是无线通信中最宝贵、最紧缺的资源, 目前的频谱分配制度为固定频谱分配, 为避免干扰, 政府部门对无线电频谱资源进行统一的宏观管理, 通过给不同系统、应用颁发无线频谱使用牌照来为其分配特定的频段, 将频谱分为2个部分:授权频段 (LFB) 和非授权频段 (UFB) 。这样的固定无线电频谱分配虽然避免了不同应用间的干扰, 却带来了极低的频谱利用率和频谱资源匮乏问题。近年来的调查发现, 固定无线频谱分配导致局部频谱利用率只有5%~85%, 凸显了固定频谱分配的不合理。因此, 研究认知用户 (SU, secondary user) 在时域和空间域上机会地使用主用户 (PU, primary user) 的空闲信道是合乎逻辑的, 即机会频谱接入 (OSA, 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OSA技术能够对不可再生的频谱资源实现再利用, 进而缓解频谱的紧缺程度、有效地解决频谱稀缺的问题, 为用户和网络运营管理带来丰厚的收益。
对基于QoS的PU通信来说, OSA面临着在传统有线或无线网络中所未涉及的新问题, 如授权频段上频谱利用率的大幅波动导致了OSA网络吞吐量的剧烈变化, 而且SU必须探测PU的状态造成了OSA网络额外的运行负荷。此, OSA网络需要设计一个全新的OSA-MAC协议。在设计具有频谱灵活性、高效的OSA-MAC协议时, 需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自适应、动态地在时域和频域上搜索和使用频谱机会, 包括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在PU与SU间接入和共享频谱;与其它非授权用户协作以获得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概括地说, SU需要根据不可靠的信道感知结果来确定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入哪一个信道。
因此, 设计OSA-MAC面临着很多的技术挑战, 主要包括协作的信道感知策略、感知结果不可靠时判决是否接入信道、接入方式 (调制、传输功率等) 以及频谱机会共享等问题。本文首先将对现有的OSA-MAC协议进行分类, 然后从协议设计面临的技术挑战出发, 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并进一步阐述在OSA-MAC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2 OSA-MAC分类
目前对机会频谱接入MAC协议已有了大量的研究, 总体来说, 根据认知无线电网络架构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MAC协议, 它们的概念、优缺点及典型协议如表1所示。在目前已提出的大多数OSA-MAC协议中, 大多数都留出一个专用控制信道进行传输控制, 并使用数据信道进行数据通信, 如表1中所列举的典型的MAC协议。
集中式方案能提供最优的网络性能, 但它需要获得所有SU的感知信息, 是以繁重的信令和计算负荷为代价的, 而分布式的OSA-MAC只需要局部的感知信息就能优化系统的性能。此外, 集中式系统在后向兼容性和健壮性方面也不如分布式系统。因此,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集中于分布式OSA-MAC协议的研究。尽管如此, 目前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集中式方案, 它们用于有中心控制节点的OSA网络中, 如802.22协议等。
3 信道感知策略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 SU不能同时感知所有信道的状态, 因此在不增加额外的信道传感器条件下, SU只能获得局部的感知信息。另一方面, 部分感知使设计最优接入协议面临着挑战, 因为在任何时候, 系统状态都只能被“部分感知”。因此,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协作信道感知策略, 使每个SU都获得所有信道的状态信息, 即“全部感知”。下面我们将介绍当前已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信道感知策略。
3.1 随机感知策略
在文献[6]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随机信道感知策略, 即每个SU以1/n (n为总信道数) 的概率随机选择一个信道进行感知而且每个SU的信道选择服从独立统一分布。考虑有u个SU独立统一地选择一个信道, S表示SU感知到的信道总数。然后, 作者通过Markov链来计算S的概率集合函数 (PMF, probability mass function) , 用Pr{S=s}表示, 即SU感知到的信道数量为S。由于信道被一个SU感知到的概率为1/n, 所以可以通过Markov链来描述信道的感知过程, 如图1所示, 其中圆圈里的变量表示被SU感知到的信道数量。基于图1的Markov链, 作者推导了信道的状态转移矩阵, 用Q表示。
Q是一个 (n+1) × (n+1) 的两对角线矩阵。当SU的数量为u时, 有s个信道被感知的概率等价于被感知的信道数量从0到s个的u步转移概率, 因此Pr{S=s}可以表示为:
在随机感知策略中, SU数量越多, 能感知到的信道数量也越多。仿真结果表明当SU数量超过信道数量的3倍时, 随机感知策略能保证几乎所有的信道都能被SU感知到。在实际应用中, SU数量远多于信道数量, 因此随机感知策略支持SU简单的软件和硬件实现, 而且能保证所有的信道都能被感知。
3.2 周期信道感知策略
在文献[7]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周期信道感知策略, 即以SU以N (可用信道数量) 个时隙为周期进行感知的。另外, 接入协议取决于感知结果而不是感知周期。图2显示SU的感知和传输情况, 每个协议周期包含N个时隙。为不失一般性, 作者假设SU以升序的方式感知信道, 即从最小的索引值开始 (信道0) 。SU在每个时隙初进行信道感知, 然后基于当前和过去的感知结果决定是否在当前信道上传输数据。注意到, 这里允许SU不在自己已经感知的信道上传输数据, 如图2中的第三个时隙。
周期信道感知方案的关键思想是通过周期性地感知信道来代替部分感知, 是一个次优方案, 但该方案显著地降低了基于POMDP框架的最优OSA策略复杂度。作者通过仿真结果表明, 周期感知策略的性能接近于“全部感知”的性能。
由于SU不能同时进行信道感知和传输数据, 因此周期感知策略降低了SU及系统的吞吐量, 因此在文献[13]中作者基于SU信道感知和数据传输的交替进行提出了将两个SU构成一个协作组, 它们在轮流传输数据以共享频谱机会。此外, 在文献[14]中, 作者研究了基于部分感知Markov决策过程 (POMDP) 的信道感知策略, 这个策略可以充分地利用频谱机会, 但复杂度较高, 尤其是当网络由很多硬件资源受限的节点组成时 (如传感器网络) 。
4 接入决策
基于信道感知的结果, SU需要一个接入策略来决定是否接入可用的信道。如果频谱探测器是完全可靠的, 那么接入策略的设计就比较简单, 但如果探测器可能出现感知错误, 那么接入策略的设计就非常复杂, 因为SU需要决定何时、以多大的概率来相信探测器的感知结果。因此, 接入策略需要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折中, 即最小化未探测到的频谱机会和避免与PU发生冲突[15]。
最优接入策略应考虑频谱探测器的运行特征。当SU错误探测到频谱机会的概率比较大时 (即忙状态信道经常被感知为空闲状态) , 接入策略应该是“保守” (conservative) 的以避免与PU发生冲突。另一方面, 当探测器的假报警概率较高时 (即空闲信道经常被感知为忙状态) , 那么接入策略应该是“侵略” (aggressive) 的以降低频谱机会未被感知到的概率。对任意给定的ROC曲线上的运行点δ, 最优接入策略的保守和侵略程度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对于OSA网络, 作者在文献[16]和[17]中确定了基于POMDP框架的分离设计原则, 这导致了对最优接入策略的封闭描述, 而最优接入策略应该是与感知策略进行联合设计。如图3所示, 探测器的ROC曲线由PU可忍受的最大冲突概率ζ分为两个区域。当探测器运行在δ>ζ的区域时, 忙信道被感知为频谱机会的概率比较高, 因此最优接入策略应该是保守的, 即当信道的感知结果为忙状态时, SU应避免传输数据, 即使当信道的感知结果为可用时, 它也应只以概率ζ/δ<1传输数据。
另一方面, 当探测器在δ>ζ区域内运行时, 它发生假报警的概率比较大, 因此SU应采取侵略的接入策略, 即当信道感知结果为空闲时, 它就在这个信道上传输, 即使当信道感知结果为忙状态时, SU也应以概率在这个信道上传输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 如图3所示, 联合频谱机会探测器和感知-接入策略的最优联合设计需要探测器基于NeymanPearson标准和跃迁点*=来进行设计。于是, 相应的最优接入策略只是简单的相信探测器的信道感知结果, 即SU当且仅当信道的感知结果为可用状态时才接入。换句话说, 接入策略不需要以保守或侵略的方式来平衡假报警和错误感知的概率。
5 接入方式
OSA网络中的调制方式和功率控制也是传统有线或无线网络所未遇到的两个独特的挑战。由于PU多为采用FDMA或者TDMA的系统, 很容易产生一些可被SU重新利用的频谱空穴, 因此基于OFDM的认知无线电一方面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抗多径干扰, 另一方面, 当PU返回时, SU可以灵活地切换子载波, 从而既不干扰PU的通信, 又能保持自身的通信QoS。因此OFDM是OSA网络中最具多吸引力的候选调制方案之一[18~20]。
传输功率控制是OSA网络的另一个复杂问题。采用OSA技术的前提是保证对PU不造成干扰, 而每个分布式操作的SU功率分配是造成干扰的主要原因, 因此研究适用于OSA技术的分布式功率控制方案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 频谱机会共享
当SU的传输负荷比较高时, 它们在相同频段上共存的机会就越多。于是, SU之间的互干扰将导致吞吐量的降低。为提高单个SU以及OSA网络的吞吐量,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信道选择策略来协调SU之间对频谱资源的竞争, 以保证SU之间的公平性和降低冲突概率, 实现频谱机会的有效共享。在OSA网络中, 为协调SU的机会频谱接入以及控制互干扰, 通常需要一个集中的控制实体。然而, 这种方案需要获得所有SU的感知信息。因此, 我们需要研究分布式的信道选择方案, 即只根据局部观测信息来优化系统的性能。目前, 研究者已提出了很多的相关方案, 主要包括博弈学习、机器学习和马尔科夫模型等交互决策过程的建模方法。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当前已有的典型的信道选择方案。
6.1 随机信道选择
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方案。当SU需要进行通信时, 它就随机地选择一个可用的信道。这种简单的信道选择方案没有考虑到不同信道具有不同的可用概率 (通常指PU返回该信道的概率) , 这使得SU与PU之间有较高的冲突概率, 从而降低了单个SU或系统的吞吐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都不采用这种方案, 但它可作为其它信道选择方案的一个对比方案。
6.2 基于频谱机会的信道选择
当SU数量相对于信道数量来说很大时, 通过允许SU接入可用性更高的信道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特别地, 在[5]中作者考虑了在不同信道上出现频谱机会的概率不同。对SU j来说, 信道j的可用概率为pi, j。于是, SU i选择信道j的概率与pi, j成比例, 即SU i选择信道j的概率为:
这里, 我们假设pi, k能被SU正确估计, L为总的信道数量。这个方案比较简单, 它没有考虑SU之间的协作竞争。每个SU都是一个自私的用户, 都试图接入最好的信道, 导致了SU之间的冲突概率较大, 从而不仅降低了系统的吞吐量而且自己的吞吐量也极低。
6.3 自学习重复博弈方案
基于博弈理论的动态频谱接入技术是协调认知无线电频谱机会共享的一个有效方案。在文献[10]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基于博弈论的DSA驱动的MAC框架, 并通过仿真证明了该框架能明显地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SU间的冲突以及保证QoS和公平性等。在静态的频谱接入博弈中, 纳什均衡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均衡点, 而且实际上只要授权频谱未被PU占用, SU将有连续的频谱接入请求, 因此博弈将不止一次, 作者在文献[21]中建立了重复博弈模型, 定义如下:
用G表示静态频谱接入博弈, 表示折扣因子 (discount factor) , 那么周期为T的重复博弈 (用表示) 由T次重复博弈G构成。用户的平均报酬为在每个阶段上博弈的效用以速率折扣后总和的期望, 表示为:
由于SU总是有连续的频谱接入请求, 作者将这个博弈建模为一个无限的重复博弈模型, SU只要探测到非协作行为, 则其它所有SU都将变为非协作博弈, 这导致整体性能的下降, 所以每个SU最好是能遵守协作点。因此, 作者为重复博弈设计一个自学习算法, SU可以通过这个算法以分布式的方式来学习最优的接入概率。自学习算法的启发如下所述:仅根据局部信息, SU就能观测到它们的历史行为和相应的效用函数。因此, SU学习最优接入概率的最好方式是观测历史行为如何影响它们的效用值来更改其接入概率。 (自学习算法参看文献[21])
自学习重复博弈框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首先, 这个模型能最优地调整SU接入信道, 使SU根据局部感知信息来适应频谱的动态性。更为重要的是, 与静态博弈NE相比较, 自学习重复博弈方案有效地提高了频谱效率。此外, 该方案的公平性性能与集中式OSA的性能相当, 因此该方案不仅为SU提供了优于静态博弈NE的公平性支持, 且极大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实现SU间的动态频谱共享。
6.4 基于相关均衡和无悔学习的动态信道选择
在文献[22]中, 作者研究了基于相关均衡和无悔学习的动态信道选择方案, 它与非协作的纳什均衡相比较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和公平性。该方案通过使用相关均衡, 分布式SU可以动态地调整接入空闲信道的概率, 因此它们可以避免冲突且获得最优的报酬。用G={K, (Ωi) i∈K, (U i) i∈K}表示K个用户间的博弈, Ωi为SUi的策略空间, Ui是SU i的效用函数。定义Ω-i为SU i对手的策略空间, ri和r-i分别为SU i和其对手的行为。
然后, 作者提出了一个无悔学习算法来使SU达到相关均衡。对于Ωi中任意不同的行为ri≠r'i和任意时刻T, SU i在时刻T没有选择r'i进行博弈的后悔值为:
仿真结果表明, 经过大约100次迭代之后学习算法就收敛于相关均衡的集合中。这个算法的快速收敛性保证了SU在PU重新返回信道之前获得性能增益。与纳什均衡相比较, 最优相关均衡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和5%~15%的性能增益。
6.5 基于学习自动机的信道选择
在文献[23]中作者认为每个信道上PU的返回概率不同, 即不同信道具有不同的可用性。从SU的角度来看, SU希望接入成功传输概率最大的信道, 降低与PU的冲突概率, 从而避免频繁地进行信道切换。因此, 作者提出了基于学习自动机 (learning automata, LA) 技术的信道选择算法, 该算法在任意的静态随机环境中 (或变化不太快的动态环境中) 渐近地收敛于最优的策略 (信道) 。
考虑到SU对PU的干扰等级, 作者在文献[7]中还提出了约束Markov决策过程 (CMDP) , 即遵守严格的干扰等级限制时, 以最大化认知系统的吞吐量为目标。然后, 作者通过线性规划推导了最优的信道接入策略。这个方案具有较高的性能, 如冲突概率低、吞吐量较高, 但CMDP模型的计算复杂度较高, 而且没有建立多个SU竞争的模型。
上述总结目前已提出的典型的频谱机会共享方案, 这些方案几乎都考虑了不同信道具有不同的可用性概率 (即PU返回该信道的概率不同) , 然后采用博弈论及学习算法来使SU之间协作接入信道以适应环境的动态性, 从而提高了频谱效率, 保证了SU之间的公平性以及降低了它们的冲突概率。
7 结束语
在限制SU对PU干扰的同时, 动态频谱接入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认知网络的吞吐量或频谱利用率、保证SU之间机会共享的公平性以及提供QoS支持。尽管目前已有较多的文献研究了动态频谱接入的MAC设计问题, 但目前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认知MAC协议, 还需要在协作感知、接入策略和机会共享等方面做进一步地研究。
目前的感知策略都是次优的协作感知方案, 而最优的协作感知策略要求SU在任意时刻都能获得所有信道的感知结果, 即全部感知。因此,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复杂度低、有效的协作信道感知策略, 使SU获得所有频谱机会的感知结果。
接入策略包括是在感知结果不可靠时是否接入信道以及以哪种方式进行接入 (调制方案、传输功率等) 。在感知结果不可靠时, SU与PU就可能发生冲突。因此, 为降低SU对PU冲突概率, 联合物理层的机会识别和MAC层的频谱机会使用是非常必要的。
频谱利用率是动态频谱接入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目前已经基于学习和博弈理论提出了大量的机会共享方案, 但这些方案实现起来都比较复杂。因此, SU之间更加有效、简单的频谱机会共享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篇4:学校网络接入协议
关键词:可信网络;TNC;数字认证
1 引言
以往那种单一的、孤立的、以外在插件或系统植入式的网络安全系统所能提供的网络监控和防护功能,在日益多元化和更加随机更加隐蔽的网络攻击手段面前愈来愈显得力不从心[1]。
鉴于此,应加强网络访问控制机制以及终端主机接入网络的安全性保证和完整性保护,对网络中的每一台终端都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校验。只有符合安全策略要求的才允许其接入网络,进而形成一种可信的网络环境。就像美国工程院院士Patterson所指出的那样,过去的计算机系统研究的目标是追求高效行为,而当今的网络系统需要建立可信的网络服务,可信必须成为可以衡量和验证的性能[2]。
2 可信网络概述
一个可信的网络应该是网络系统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可以预期的,能够做到行为状态可监测,行为结果可评估,异常行为可控制。
自从2003年可信计算组织(Trusted Computing Group,TCG)成立以来,可信计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TCG于2005年5月制定可信网络连接规范(Trusted Network Connection,TNC),并在2008年4月发布了TNC规范V1.3版[3]。该规范提出“终端完整性度量”的思想,即使用一系列由客户所在组织的IT部门制定的策略和预定的平台配置,对尝试连接网络的客户终端的可信性进行评估,从而防止不可信终端设备连接到网络,实施破坏行动。
3 可信网络连接(TNC)及其局限性
3.1 TNC架构及其工作原理
TNC基础架构如图所示,其主要包括三个实体,它们分别是访问请求者(Access Requestor,AR)、策略执行点(Policy Enforcement Point,PEP)以及策略决定点(Policy Decision Point,PDP)。AR是请求访问受保护网络的实体,它包含网络访问请求者(Network Access Requestor,NAR)、TNC客户端(TNC Client,TNCC)和完整性度量收集器(Integrity Measurement Collector,IMC)3个组件。PEP是执行网络访问授权决定的实体。PDP是做出网络访问授权决定的实体,它包含网络访问授权(Network Access Authority,NAA)、TNC服务器(TNC Server,TNCS)和完整性度量验证器(Integrity Measurement Verifier,IMV)这3个组件。TNC架构中的3个抽象层次是根据实体的功能和角色划分的,自底向上分别为网络访问层、完整性评估层和完整性度量层。当AR向PDP发出申请建立网络连接请求时,PDP根据安全策略决策是否允许AR接入,并将决策结果发送给PEP,由PEP执行PDP的决策。
TNC架构及工作方式
3.2 TNC架构的局限性
虽然,TNC规范针对服务器与终端工作站之间的完整性验证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其只适用传统C/S模式下的可信网络接入控制环境。随着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和分布式计算的飞速发展,对等计算的大量出现将导致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界限日渐模糊。这样以来势必会增加网络复杂性,同时导致服务器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木马攻击,给终端用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4]。
4 混合可信网络接入协议
这种混合可信网络接入协议具有更高通用性,允许对不同网络采取不同的完整性度量策略。总体而言,完整性数据主要从端口活动状态、最佳第三方安全软件应用的存在/版本(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等)以及当前运行的程序等方面来考虑。
4.1 方案设计
根据TNC架构对可信平台身份认证完整性评估和平台可信环境等可信评估需求,在现有认证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混合可信网络连接双向认证方案。
4.2 方案分析
混合可信认证方案与传统网络接入认证方案相比,在安全性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以下是对终端请求接入过程的安全性分析。
首先是客户端及服务器端的平台身份认证。在终端请求接入网络时,通过验证平台身份证书(对终端及服务器端平台的双向认证克服了TNC架构中单向性认证的缺陷),保证服务器端的可信性;其次,在AR试图接入网络前,服务器端PDP对平台AR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决定是否同意AR接入网络执行相应的权限。这个过程保证了终端的完整性,确保了终端在接入网络之前未受木马或病毒的攻击。
5 结束语
可信网络及其接入规范TNC目前已经迈出了将可信计算机制向网络延伸的第一步。目前,就如何将信任链扩展到网络的研究而言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可信网络模型、内容可信、行为可信、传输可信、资源可信共享等,有待学术界与产业界研究解决分析TNC规范的不足。引入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双向认证,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并使TNC协议具有更好的互操作性,解决了服务器端不可信和完整性受到破坏的问题。混合可信网络接入协议可以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减少假冒服务器和服务器被黑客攻击时对用户造成的损失,且适用于未来的移动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1]林闯,彭雪海.可信网络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5,28(5):751-758.
[2]Recovery Oriented Computing.http://www.stanford.edu,or http://roc.cs.berkeley.edu.
[3]Trusted Computing Group.TCG Trusted Network Connect TNC Architecture for Interoperability[EB/OL].[2008-04-20].http://www.trustedcomputinggroup.org.
[4]Rehbock S,Hunt R.Trustworthy Clients:Architectural Approaches for Extending TNC to Web-based Environments[J].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09,32(5):246-249.
篇5:小区接入合作协议
小区接入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分公司
二〇
****年**月**日
甲方: 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
】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乙方: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分公司 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规定,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甲方同意乙方在其开发建设的甘肃省_____市【 】县(区)【 】路【 】号【 】住宅小区进行驻地网移动通信设施建设,为小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收取相关通信服务使用费,维护相关通信线路并提供售后客户服务和通信业务营销工作,达成如下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章 合作内容
第一条 协议的范围和内容
一、甲方通过自主选择,确认乙方为其通信服务提供商,使用乙方依法开办的各类通信服务业务。
二、本协议合作范围:乙方向由甲方负责开发建设的楼盘、小区,提供综合通信业务设施建设,并向楼盘、小区内业主提供公共通信业务。
三、上述第二条所指楼盘、小区是指甲方在建、已建或待建的建筑物。
四、共同开拓市场
1、乙方可根据市场需求在小区内对优质业务进行捆绑组合营销。
2、甲方应协助乙方在其负责开发建设的楼盘、小区内宣传乙方提供的通信业务,并确保乙方业务的发展顺利进行。
五、如甲方另有其他种类的业务需求,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条 乙方提供的通信业务
一、乙方根据国家或行业通信服务标准可向甲方提供宽带上网、固定电话、WLAN、数据通信、小区内信息化解决方案等优质的综合通信业务,满足甲方对通信业务的需求。
二、乙方根据甲方要求,向甲方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料和相应的技术咨询。
三、甲方未经乙方同意,不能改变乙方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
四、乙方进行小区内通信设施施工、通信机房建设或租赁,维护相关通信线路并提供客户售后服务和通信业务营销工作。
第三条 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
一、关于楼宇内通信网络投资模式:
1、由甲方负责投资建设小区规划红线以内预埋地下通 信配线管道,或架空管线(施工设计图纸由乙方提供或图纸得到乙方的确认)、楼内预留电话交接间和暗管系统。
2、由乙方负责在甲方管道、暗管内布设通信光纤、线 缆等,并在楼宇内、外进行ONU设备安装和无线信号覆盖,建设通信网络,乙方投资的通信线缆、网络设备等产权归乙方所有。
二、甲方负责提供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管线平面图、建设平面图等相关文件和材料,协助乙方进行通信网络设计与建设。
三、网络设计需求。甲方免费提供小区红线内通信管线、楼宇内垂直走线井、暗管、线槽底盒、楼层交换设备安装位臵及交流电源给乙方使用,电费由乙方挂表按实际缴纳。乙方免交物业管理费。
四、甲方无偿协助乙方进行相关通信设施的设计、施工,并为乙方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本协议所述商住综合小区等建筑物范围内,帮助乙方解决遇到的施工问题。
第二章 合作承诺
第五条 合作承诺
一、甲方承诺将乙方视为未来唯一合作伙伴。甲方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允许除乙方以外的其它电信运营商,在甲方负责开发建设的小区、楼盘内进行通信设施建设、管道使用及相关通信业务的发展。
二、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合作内容,拓宽市场,扩大客户资源覆盖面,合作共赢。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在网络资源合作方面,乙方依据甲方需求,提供驻地网小区所需光缆、设备、用户线路等资源,并满足甲方对网络质量的要求。
二、甲方应利用其领域客户资源优势为乙方在小区内拓展市场和发展宽带客户提供便利。
三、渠道宣传方面。甲方应提供楼盘、小区内的适当场所配合乙方进行市场宣传,宣传材料由乙方提供,甲方不得自行印制。
四、甲方所使用的乙方资源未经乙方许可,不得向第三方转租,且仅限甲方发展宽带业务使用。
第七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在通信综合业务(移动网、固话、宽带上网、WLAN、数据网络组网、综合信息化)服务方面为甲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在干线资源合作方面,乙方作为线路资源提供方,应保证线路及其承载业务的服务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通信服务标准。
三、在本地网资源合作方面,乙方依据甲方需求,配合提供网络合作所需电话网、互联网出口、用户认证计费等通信资源,并满足甲方对网络质量的要求。
四、在市场宣传推广中,甲方应协助乙方在小区内进行业务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小区业主有权自主选择业务。
五、小区业主与乙方建立服务关系,由业主与乙方签订履行合同。
第四章 合作费用说明【涉及补偿费情况下使用】 第八条 合作费用说明
一、甲方确认双方关于驻地网通信业务合作的小区(或楼宇)实际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可容纳住户数为 户,并提供相关证明。
二、乙方按照 元/平方米,或 元/户的价格向甲方进行支付,合计
元(大写: 圆整),作为合同内所提及到相关内容的一次性补偿。
三、乙方补偿给甲方的款项将在驻地网通信建设工程结束后的30日内一次性支付,甲方按照乙方要求出具相关正式发票。
第五章 协议生效及变更
第九条 协议生效
一、本协议由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合作期限为 年,即从【 】年【 】月【 】日至【 】年 【 】月【 】日止。
二、本协议到期后,如双方无异议,则在本协议所涉及的驻地网范围内用户存续期间继续有效。
第十条 协议变更
如遇以下情形双方需订立补充协议,视为本协议的补充,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一、若国家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据国家变化后的政策执行。
二、所有有关本协议条款、条件的修改、补充或变更等,应以书面形式签订补充协议。
第六章 解约及违约责任
第十一条 解约及违约责任
一、协议生效后,协议各方不得随意变更、解除其中条 款;否则违约方应向守约方赔偿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二、如合作一方全面停止为合作项目提供合作条件的,以及通过其他方式致使合作中断,视为严重违约行为;协议双方中任何一方在另一方没有违约的情况下欲变更、解除协议,视为解约行为;守约方有权要求解除协议,同时违约方须赔偿因协议解除而给守约方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且不仅限于:已投入的工程建设费用;由于合作中断而产生的营业损失(以该合作“预计年平均营业收入”ד解除时所剩年限”进行计算)及法律事务费用等。
第七章 争议与解决
第十二条 争议解决
在发生因履行本协议而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争议时,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未果的,任何一方可向兰州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第七章 其他
第十三条 保密
一、“专有信息”指在甲、乙双方合作过程中一方从另一方(“披露方”)得到的披露方开发、创造或有协议约定转移至该披露方的,对该披露方业务有商业价值的信息。专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关商业秘密,电脑程序,设计技术,专有技术,工艺,数据,业务和产品开发计划,与该披露方业务有关的客户的信息及其他信息,或该披露方从他方收到的 合法保密信息。双方理解,信息披露方拥有专有信息,而这些专有信息对该披露方是非常重要的;甲、乙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产生了双方之间的与专有信息有关的保密和信任的关系。
二、未经信息披露方事先书面同意,任何一方应对任何专有信息保密,并不使用或向任何人或实体披露这些专有信息,但正常履行本协议项下义务需要的除外。
三、甲、乙双方对合作及本协议的具体内容负有保密责任。不论是在本协议有效期内,还是在本协议结束以后,未经对方事先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合作及本协议的具体内容披露给任何其它方。但根据中国法律,甲、乙双方有义务进行披露的情况除外。
四、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无须为对方的保密行为另外付费。
五、甲乙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有关保密的约定,导致其他方损失的,应予以赔偿,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因保密事项泄密而发生的调查费、鉴定费、公证费、诉讼费以及律师费等费用。
第十四条 免责条款
一、“不可抗力”是指所有超出本协议双方合理控制范围的事件,该事件应不可预见,或虽然可以预见,但通过合理努力无法阻止或避免其发生,这类事件发生于本协议签订之后,并且阻止任何一方全部或部分履行本协议。
二、如果符合所有下述条件,一方未履行本协议项下的 任何义务, 不应被认为构成违约:
1、地震、大风、水灾、火灾、战争、政府法令变更等不可抗拒因素。
2、由于电信部门的通信线路施工、维修、破损、中断,或供电部门停电,及其它因电信、电力部门的原因导致的信号中断。
3、如果不可抗力事件致使该方未能全部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义务,双方应立即相互协商以找出合理解决办法并应尽所有合理的努力,尽可能地减小不可抗力的损坏后果。
4、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5天内,受不可抗力影响方应书面通知对方, 解释其为什么未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义务,双方协商协议继续履行的问题。
5、合同生效后,合同各方的任何一方由于不可抗力事故而影响到本合同履行时,可根据情况部分或全部免予承担违约责任,但一方延误履约后发生不可抗拒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第十五条 附则
一、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但补充协议的终止期限不得超出本协议的终止期限。
二、通知
依照本协议要求,任何一方发出的通知或其它联系应以中文书写。通知可以专人递交,或以挂号信件,或以公认的快递服务或图文传真发送到另一方。通知视为有效送达的日 期应按下述方法确定:
1、专人递交的通知在签收之日视为送达;
2、以挂号信件发出的通知应在寄出日(以邮戳为凭)后第10日视为已送达;
3、传真发送的通知在成功和接收日后的第1个工作日视为已送达。
4、如遇甲、乙双方有一方需变更企业名称或变更法人,更名后的新企业或新法人应继续承认本协议的有效性以及双方履行本协议的合法地位。
三、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并加盖双方单位印章之日起生效,一式陆份,双方各执叁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以下无正文)
11(签字页)
合同名称:中国移动铁通宽带小区接入合作协议 合同编号:【 】
甲方:【
授权代表人(签字):
签署日期: 年 月 日
乙方: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授权代表人(签字):
签署日期: 年 月 日 12
篇6:集团专线接入协议1
甲方:
乙方: 中国铁通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巴中分公司
为满足甲方的通信需求,本着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协议的约定,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甲方使用乙方的专线接入业务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乙方为甲方应用系统提供传输平台,甲方为乙方提供M专线预埋,开通M带宽(以客户端检测为准),方式为租用。乙方提供的两个专线端口,通过乙方实现到甲方网络的连接。
二、相关费用:
专线网络费用:元/月/M, 大写/月/ M
包含以下服务:
1、一次性开户、建设费
2、一次性接入和调试费
12013-4-4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权利
1、甲方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国家保护。
2、甲方有权享受乙方所提供的高质量专线接入业务,该通道的使用受乙方保护。
3、甲方有权对通信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申诉。
(二)、甲方义务
1、协议签订后甲方支付一年费用后,乙方进场施工,于年
月日内竣工。
2、甲方应采取措施保障乙方在甲方机房场地内所属电信设备设施的安全及完整。若乙方在甲方机房内属乙方所有的线路、设备出现被占用和损坏时,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调查处理。
3、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接入所需的相关资料并配合乙方共同进行的接入及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
4、甲方应对本协议严格保密,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本协议内容。
5、甲方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不得利用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秘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查阅、复制和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妨碍社会治安、发送垃圾短信和淫秽黄色的信息。因违反以上规定,带来的后果由甲方独自承担,且乙方有权终止该合同的履行,由于终止合同带来的一切损失由甲方独立承担。
6、甲方有义务按本协议约定每月15 日前按照乙方提供的业务结算清单以现金或银行转账方式将上月相关费用支付给乙方,逾期按3‰每天支付滞纳金。
(三)、乙方权利
1、乙方为解决甲方专线通道接入全额投资建设的所有通信设备和传输线路产权归乙方所有,并享有管理和最终处置权。未经乙方允许,甲方不得将本协议中所涉及的乙方网络通道及设备资源以任何形式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如有其他企业或个人需使用乙方产权的光、电缆及设备时,应与乙方协商并签订使用协议,乙方有获得各种合法收益的权利。如果影响甲方的使用效果,甲方有权拒绝。
2、当乙方在甲方主机房内属乙方拥有的通信线路或设备出现被占用和人为损坏时,甲方应协助乙方处理和调查原因。乙方有对肇事者要求赔偿、直到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四)、乙方义务
1、乙方应按协议规定为甲方提供通信保障和优质服务(按国家电信行业相关标准执行)。若因乙方原因造成专线网络故障的,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服务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
2、乙方为甲方提供7*24小时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四、违约责任:
1、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如火灾、水灾、台风、地震、战争等)或计算机病毒、第三方人为破坏、国家政策等原因造成网络中断,不视为违约。
2、如甲方不按时缴费,乙方有权向甲方进行催交;如果逾期五日内,甲方依然没有向乙方支付网络使用费,乙方有权停止或中断专线通道服务,并有权依法追缴欠费,因业务中断造成的损失由甲方全权负责。
3、甲、乙双方若未按本协议条款执行,视为违约,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违约方责任。
五、争议的解决
因履行本协议所产生的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其他约定:
1、若国家电信资费政策发生变化,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调整收费标准。
2、可分性。若本协议其中任何条款被认定为无效,该条款不影响本协议其他条款的法律效力。
3、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4、本协议有效期为年,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协议期满由双方协商续签事宜。在协议有效期内,甲乙双方均不得无故终止协议;如需中止协议,应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否则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5、本协议一式陆份,甲乙双方各执叁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乙方:中国铁通集团四川有限
公司巴中分公司
授权代表人:
签约日期:
篇7:互联网接入业务协议
互联网专线接入业务协议
甲方: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建设管理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东方剑桥9#3F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许宁
乙方: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沙坪坝分公司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3号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雷波
鉴于:
1.甲方由于办公发展需要租用乙方互联网专线业务。
2.乙方同意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条款和条件向甲方提供互联网专线业务。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互相信赖,有偿使用,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本协议。
CQSGSBW081 线路和设备能支持的最大信息传送能力,是在理想网络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高速率。甲方实际使用的网络带宽是动态变化的,实际速率取决于骨干带宽、接入带宽和甲方所访问的内容提供商的带宽,乙方对达到最高速率的时间段和时间比例不做承诺。
CQSGSBW081(1)租用业务开通前期的组织、协调工作。
(2)无偿提供机房,管道,并做好接入设备及安装场地的准备。(3)保证相关机构、人员、物业等租用业务各方配合乙方的业务开通调测工作。
(4)根据接入服务的需要,调配和预留各接入场所内配线室至安装地点的通信线路。
(5)提供有UPS保障的220V稳定电源,供乙方设备使用,并承担设备的用电费用。
3.1.8应承担因甲方原因造成的租用业务迟延开通的责任,该情况将视为租用业务已经按时开通。
3.1.9甲方使用乙方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运营业务或传输信息,必须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不存在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不侵犯任何
CQSGSBW081 3.1.12甲方未取得经营许可(注:从事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需取得ISP证;从事经营性网站的需取得ICP证)或者未履行网站备案手续(注:在信息产业部ICP/IP地址信息备案管理系统、重庆市公安局报警处臵中心网站备案),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3.1.13如果甲方自带IP地址入网,甲方应保证该等IP地址的合法性,提供该等IP地址的合法性证明,并就该等自带IP地址与乙方签订安全协议。
3.1.14不得在租用专线及设备上加装其他各种设备及装臵。3.1.15应积极配合乙方对租用专线的日常维护、检测等工作,并负责其机房线路设备侧专线的维护管理。
3.1.16若甲方租用乙方互联网专线开办互联网网站,应向乙方提交互联网网站主办者身份信息、留存有效证件复印件等,乙方相关单位对网站主体信息、联系方式和接入信息等信息审查合格后,才开通接入或开放其WEB 访问 80和8080 端口。
3.1.17甲方违反上述任一规定的,乙方有权暂停接入服务或终止本协议,并追究甲方违约责任。甲方存在前述情形给乙方造成损失的,还应当予以赔偿。
3.2乙方权利和义务
3.2.1视甲方为全国集团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并为甲方提供租用业务的咨询、组网建议等服务。
3.2.2负责进行租用业务的连接、调通、测试。
3.2.3在资源具备,且甲方交付了本协议约定的一次性费用后,根据双方协商的开通时间开通租用业务。
3.2.4由于乙方端口、设备资源暂未具备等原因而未及时开通租用业务的,乙方有责任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开通租用业务。
3.2.5负责处理在接入和使用租用业务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故障,乙方或乙方当地下属机构有义务接受甲方申告并负责处理。
3.2.6对所投资的线路和设备拥有所有权。租期内,甲方对乙方提供的线路和设备有保管责任。若由于甲方原因造成该等线路或设备损坏的,须按价赔偿。
CQSGSBW081 4.1租用业务开通是指甲、乙双方商定的接口点外侧间的电路全程测通,并以最晚一端开通为准。乙方不负责甲方客户端网络设备的调测。
4.2租用业务开通后,乙方或委托乙方下属机构向甲方提供业务竣工单。
4.2.1甲方应当在收到乙方业务竣工单后五日内验收核实,租用业务确已根据本协议约定和国家有关电信业务规定开通的,甲方应签字或盖章确认。租用业务实际开通日,以乙方或乙方代表与开通地点的甲方代表签字或盖章确认的日期为准。
4.2.2若甲方在收到乙方业务竣工单后五日内未签字或盖章确认、也未书面提出异议的,视为乙方已按照甲方要求和国家有关电信业务规定开通租用业务, 业务竣工单载明的实际开通日期为租用业务的实际开通日。
4.3乙方自实际开通日起开始对租用业务计收月使用费。
CQSGSBW081 季支付,甲方在每季的20日之前付费),根据乙方的月租费收费通知单向乙方缴纳当月(或当季)月租费,汇到乙方指定的账号上。
6.3.1租用业务开通首月月使用费:对于当月15日之前开通的新业务,甲方向乙方支付全月月使用费;对于当月15日后(含)开通的业务,甲方按照应付月使用费的百分之五十向乙方付费。
6.3.2甲方如对费用有异议,经双方确认核对后确有错误的,在下个付费期调整。
6.3.3 在当月15日之前(含)退租的业务,甲方按照应付月使用费的百分之五十向乙方付费;在当月15 日之后退租的,甲方缴纳全月月使用费。
CQSGSBW081 协议的签订和履行而得知的与对方业务有关的资料和信息,法律另有规定或本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乙方向其关联公司提供或披露与甲方业务有关的资料和信息的,不受此限。
CQSGSBW081
CQSGSBW081 13.7本协议的任何内容不应被视为或解释为双方之间具有合资、合伙、代理关系。
13.8本协议替代此前双方所有关于本协议事项的口头或书面的纪要、备忘录、合同、协议。
13.9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通知都必须按照本协议中的地址,以书面形式或双方确认的传真或类似的通讯方式进行。采用信函形式的应使用挂号信或者具有良好信誉的特快专递送达。如使用传真或类似的通讯方式,通知日期即为通讯发出日期,如使用挂号信件或特快专递,通知日期即为邮件寄出日期并以邮戳为准。
甲方: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建设管理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方剑桥9#3F 负责人:许 宁
(委托代理人)
联系电话:65008020 2015年6月2日
乙方: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沙坪坝分公司
地 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3号
负责人:雷 波
(委托代理人)
联系电话: 2015年6月 日
CQSGSBW081 附件:
信息安全责任书
我公司租用中国电信专线开办互联网网站,保证遵守以下各项规定:
CQSGSBW081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相关文章:
卫星网络协议01-20
浅析工业原料气净化与绿色化工相关问题01-20
《综合应用能力》真题与解析01-20
ARP头文件的解释Unix系统01-20
写景黄山飞来石 写景黄山字5篇(优质)01-20
网络通信协议01-20
网络整改工程协议01-20
网络管理协议01-20
网络合作协议01-20
协议网络安全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