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的童年内容概括

关键词: 内容 篇文章 课文 概括

艾丽的童年内容概括(精选10篇)

篇1:艾丽的童年内容概括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块,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

第三章分四大块,分别为:

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万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

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万和外婆;

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

四、“小茨冈的惨死”。

第四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善良、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

第五章可分上、下两篇:

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

二、主要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理念和生活哲理。

第六章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

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 “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

第八章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和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啊”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下篇写“我”和 “三个小少爷”的友谊。

第十章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

第十一章主要写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但本章的重点内容还是外婆给“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 第十二章写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写“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心灵造成的创伤,写这两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

 第十三章写外祖父与外婆分家过日子,写“我”检破烂为生,写“我”与几个小朋友去

河边偷木板卖钱,写这些小伙伴们艰难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谊,写母亲的死,最后,写“我”不得不走向 “人间”。

篇2:艾丽的童年内容概括

1.艾丽的童年读后感

深有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高尔基悲惨,我读了《童年》这本书、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小小的心灵因而受到许多打击。故事生动展示了一个充满残酷:四岁丧父。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丑恶,以及年轻一代反抗黑暗,体会到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更是无忧无虑的,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当然。我要象他一样、是非分明、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童年读后感 今年寒假,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汲取广博的知识,刻苦耐劳,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认真刻苦地学习;是没有烦恼痛苦的,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保护和支持了高尔基。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愚昧,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奴役。 最让我久久难忘的是高尔基从小就善良的内心,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 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同即将冲锋的战士。他勤于学习、令人怜悯的童年故事。 高尔基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未来将会一片光明、走向新生活的道路,除此之外,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野蛮。 和高尔基相比。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对知识的渴望、能爱能恨的灵魂。高尔基的童年、光明的苦难历程、凶狠的事情,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追求自由。

2.艾丽的童年读后感

在阳光的照耀下,我读完了这本厚厚的《童年》,心里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惭愧与懊悔,想到自己与高尔基生活得巨大悬殊,

四岁丧父,跟随慈祥的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东西,也看清了许多东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粗野的两位舅舅;朴实的朋友“小茨冈”;吝啬、小气、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每一天都生活在残忍、愚昧、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争吵,从善良与邪-恶之间,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与他相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幸福的;没有痛苦与斗争,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就从这一点上看来我们就与阿廖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我们拥有了许多,但是我们还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间更好,更多想要的东西。是啊,我们经常对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用顾着让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从不用自己独自在“人间”闯荡。现在,我们应该悔过曾经的奢望,应该不再浪费任何东西,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便足够了。从现在考试,我们要自立起来,遇到困难时别只想着这样退缩,逃避或走捷径,应该对自己有信心,人生中总有事或有人会令你痛苦甚至绝望,但我们应该要像一下作者是怎么样坚持的。这样,你就可以再痛苦中寻找快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是的,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然保持对任何事物都有不灭的信心,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那么你的光明一定会到来,因为你懂得珍惜。

3.艾丽的童年读后感

篇3:艾丽的童年内容概括

一、理清写事的文章写作思路。

写事的文章, 作者一般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这一思路来写作的。因此教学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概括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再让他们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教学《月光曲》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这样概括主要内容过于简单。)

师: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就是群众中传说的故事。既然是故事, 那一定有个完整的情节, 像这样的文章, 作者一定会按照什么思路来写?

生:可能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这样的思路来写。

师:故事的开始也就是……

生:起因

师:接着故事向前……

生:发展

师:事情进一步发展就到了……

生:高潮

师:最后到了末了就是……

生: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顺着这个思路自读课文, 弄清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再把它们串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之后, 学生反馈:有一年秋天, 贝多芬来到一个小镇上演出, 在安静的小路散步时, 听到一个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好奇地走近。当听到兄妹俩的谈话时, 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盲姑娘从娴熟的琴声中听出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贝多芬要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在当时的环境影响下, 他有创作灵感, 即兴创作了首好听的曲子, 就是《月光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这一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就又准确又简练了。

二、理清说明文的写作思路。

教学说明文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事物, 介绍了什么特点?之后, 再把几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合并, 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写景的文章, 同样问学生: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分别写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文章, 读完后想想这些问题的答案,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就呈现在脑海中了。还有写人类型的文章, 也可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同时, 归并段落大意、找出课文中的总述段等, 也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也应一并教给学生。

篇4: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孙老师:对,真的很重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点。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你们又以形象思维见长,要用一两句话概括出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你们来说确实不易。

丁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多好,还是写少好?

孙老师:通过平时观察,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这个疑问。总结一下,你们常犯三种错误。第一,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不能简洁明了。第二,删留不当。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第三,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丁丁:孙老师,您说得太对了,确实符合我们的实际。那么,有什么诀窍吗?

孙老师:当然有了!任何学习都是有方法的。下面我就以几篇文章为例,具体谈一谈如何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首先,介绍“六要素概括法”,这主要是针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来说的,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这种体裁的文章居多,所以我要重点介绍它。我们在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必须抓住“六要素”:即罗列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事情发生的时间:一天午后;地点:柴进庄上;主人公:林冲、洪教头;起因:洪教头看不起林冲,以为他没有真本事,想和林冲比试,林冲再三推让不过,只好答应;经过:比武中,洪教头咄咄逼人,林冲一让再让;结果:洪教头被打倒在地,灰溜溜地走了。把这六要素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天午后,在柴进庄上,洪教头想和林冲比试,林冲再三推让不过,只好答应;比武时,洪教头咄咄逼人,林冲一让再让,最后洪教头被打倒在地,灰溜溜地走了。

丁丁:太好了。以后遇到写人记事的文章,我就不怕了。不过,要遇到其他体裁的文章,比如说写景状物的文章,您一定也有“锦囊妙计”吧!

孙老师:也很简单。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称为“时空概括法”,因为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按照空间或时间顺序来介绍“景”或“物”的。因此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做到“三看”:看顺序;看分别写了什么景物;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如《莫高窟》一课,主要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了彩塑的个性和神态以及宏伟绚丽的壁画和藏经洞的珍贵文物。

丁丁:我听明白了。以后我要根据不同的体裁,选用不同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保证“万无一失”了吧!

孙老师:可以这么说。但是,我还想向你介绍一种通用的方法,那就是“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你需要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变色龙》,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一天清晨,“我们”采摘四季豆的时候,被变色龙吓了一跳;第二大段主要写“我们”观察到变色龙快速捕捉食物和“会变色”的特点;第三大段主要写“我们”将这只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天清晨,“我们”采摘四季豆的时候,被变色龙吓了一跳;“我们”观察到变色龙快速捕捉食物和“会变色”的特点,并将这只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

丁丁:这回我彻底明白了,以后再也不怕给文章概括主要内容了。谢谢您的“灵丹妙药”。

孙老师:以上是我给你介绍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挺实用的。不过,如果你不认真读课文,不仔细思考,恐怕任何“灵丹妙药”也不灵了!

丁丁:好的,孙老师,我记住了,谢谢您!

篇5:《艾丽的童年》读后感

四二 刘明钰

今天,我有幸读到了一本难得的书,名字叫做:《艾丽的童年》我特别喜欢这本书。

最喜欢的一篇故事,那就是:离开旧房子。艾丽一家把他们的生活用品及衣物通通放进了一个大箱子里,放进了搬家车里。但是艾丽却不想搬家,不过一听是住在草莓山。她也不介意搬家。一会他们便到了新家,“这可真好呀”尼里说。(尼里:艾丽的弟弟)“是呀,真的很好”艾丽说。他们马上进入了新家。艾丽进了他的房间,一看,哇,全部都是粉色的,粉色的墙壁,粉色的天花板,粉色的床,粉色的衣柜,艾丽简直感觉开心死了。艾丽欢快的跑下了楼,一边抱拥爸爸妈妈,一边说:“哦!爱死你们啦”妈妈说:“这都是你爸爸的功劳”艾利马上把她的娃娃们放进她的新房间里,艾丽有五个娃娃,分别是:艾西、奥莉薇、克拉拉、秀丽。邓波尔、还有甜心布什。还有一个娃娃是上次过生日的时候,祖父给艾丽的,不过艾丽基本不玩那个娃娃,因为它太精致了,她住在妈妈衣柜的盒子里,艾丽问妈妈有没有把她带过来?妈妈点点头,只见妈妈拿着一个巨大的白盒子过来,娃娃就在这里面了。到了傍晚,艾丽她的娃娃们道了别,就睡着了,快乐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以后我再讲给你听吧。

篇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举隅

一、课题扩展法

有些课文是以所要表达的内容来命名的,教学此类文章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来阅读,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以在学生阅读时提出这样的问题:(1)“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2)他们因什么而“不和”,又因什么而“和”?让学生带着扩展的问题去解读文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理句段法

有些课文中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等,这些句段就是对课文或段落主要内容的提示。如教学《松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个总起句;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过渡句;教学《生命生命》时,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抓住了课文中概括性的句子或段落之后,稍微加以整理,就很容易概括课文内容了。

三、段意合并法

对于一些没有具体提示的课文,可以把课文的段落大意整合起来,稍加提炼,进而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概括课文每个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写的是作者童年时,爸妈对“我”写的诗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第二部分写的是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三部分写的是成年之后,“我”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从这两种评价中体会到了爱。然后让学生把各个部分的大意整合起来说一说。

四、要素归纳法

在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中,大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要素。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到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地点:狼牙山;人物:五壮士;事件:掩护转移、诱敌上山、痛击敌人、英勇跳崖。然后把这几个基本要素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说一说。

五、主次取舍法

对于写了多件事的课文,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情节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这几件事。从内容上看,有关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这三件事情的叙述写得很简略,是次要的;议花生这件事写得特别详细,是主要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事情的“主次”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再如,《小英雄雨来》写了雨来擅长游泳、上夜校、掩护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这六件事,其中“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写得十分详细,是主要内容,教学时可以果断取舍,引导学生梳理甄别。

篇7: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策略

教师不妨让学生抓住文中特有的表时间的词语,练习概括每部分内容,然后连缀成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教《灰雀》一文,我展开了这样的教学:(1)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把表时间的三个词语画下来。思考这部分内容讲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此时,学生依次找出了文中的三个词语并说出了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一年冬天,列宁养病时,在公园里发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一天,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第二天,列宁发现灰雀又飞回来了。”

二、提炼关键词语,梳理故事情节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以此有效地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脉络。如教《渔夫的故事》一课,首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指名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部分故事讲了什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学生迅速找到了关键句子:“打开网一看,发现网里有一个黄铜胆瓶,瓶口用锡封着,锡上盖着所罗门的印。”我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后,鼓励学生用四个字概括,学生随即说出“捞到胆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第5自然段,学生顺势概括了“跳出魔鬼”。

三、抓住主要人物,串联故事情节

如教《草船借箭》中,师: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生: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师:这些人物中,你觉得哪几个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请你用1~2句话概括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生:我觉得周瑜是这篇文章的关键人物。生:主要人物当然有诸葛亮了。师:有谁愿意将刚才两个同学说的话连起来说说呢?生:周瑜借口要打仗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并且与他立下了军令状。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诸葛亮没有着急造箭,而是让鲁肃为他准备了二十多条船只、每条船只上配备了二十个士兵,船只的两边插满草把子。三天后,诸葛亮和鲁肃带着这些船只直奔曹营,拼命擂鼓,由于雾大,曹操只好放箭,最后诸葛亮终于完成了十万支箭的任务。

篇8:指导中年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例谈

一、理清顺序, 段意合并

“段意合并法”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最通用方法。虽然现在不再提分段了, 但是掌握每篇文章的大体脉络, 即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还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以《孙中山破陋习》为例, 谈一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师:谁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生: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几千年的缠足陋习。 (板书“废除”)

生:缠足给孙中山的姐姐带来很大的痛苦。 (板书“痛苦”)

(学生出现了暂时的沉默)

师:大家再仔细读一读, 看看课文还写了什么?

生: (恍然大悟) 还写了孙中山的姐姐很能干, 也爱唱歌。他很喜欢自己的姐姐。 (板书“喜欢”)

师: (指着板书)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给它们排一下序。

生:1.喜欢;2.痛苦;3.废除。

师:对,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顺序。这篇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三段, 你知道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吗?

生:第一段写了孙中山的姐姐很能干, 也爱唱歌, 他很喜欢自己的姐姐;第二段写了缠足给孙中山的姐姐带来很大的痛苦;第三段写了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几千年的缠足陋习。

师:请你把“第几段写了”这几个字去掉, 然后把这三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生:孙中山的姐姐很能干, 也爱唱歌。他很喜欢自己的姐姐。缠足给姐姐带来很大的痛苦。孙中山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废除了残害中国妇女几千年的缠足陋习。

师:好, 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使别人没有读过这篇文章, 但是, 经你这么一说, 也就大体明白了。现在, 谁能总结一下,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纷纷举手)

生:就是先分段, 然后把段意加起来就行。

师:大家总结得真好。大体上分段, 也就是按照“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这三个问题, 理清文章的脉络。我们把这样的方法概括为“理清顺序, 段意合并”。

[反思]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 往往头上一句, 尾上一句, 顺序混乱, 找不到重点。本教例一开始, 我并没有直接告诉“要按顺序来说”, 学生果不出所料信口开河。然后, 我请学生根据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给它们排一下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深切的“体验”, 在错误中反思。我深知, “告诉”是没意义的。我们要想法给孩子一把猎枪, 而不是给他一只兔子。

二、要素弄清, 组合构成

“六要素概括法”, 这主要是针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因为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 这种体裁的文章居多, 所以是训练的重点。下面以《军神》为例, 谈一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师:注意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 要注意这件事发生的时间。谁来说说课文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1916年的一天。 (板书“时间”)

师:好, 时间知道了, 事件发生的地点呢?

生:沃克医生的诊所里。

师:对, 人物大家肯定都清楚了, 一起说!

生: (齐答) 刘伯承。

师:那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刘伯承前来治疗受重伤的眼睛。

师:经过呢?思考一下, 想好了再说。

生:动手术的时候, 他坚决不使用麻醉剂。

师:还有吗?

生:刘伯承一声不吭, 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生:还有他数了沃克医生用了72刀。

师:这点补充得好, 抓住了事情的重点。那么, 结果呢?

生:沃克医生忍不住称赞刘伯承是一位军神。

师:紧扣课题, 简单明了, 说得好。谁能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整理一下, 完整地说一说?大家先练习练习。

生:1916年的一天, 在沃克医生的诊所里, 刘伯承前来治疗受重伤的眼睛。动手术的时候, 他坚决不使用麻醉剂。刘伯承一声不吭, 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他还数了沃克医生用了72刀。沃克医生忍不住称赞刘伯承是一位军神。

师:很好。那么, 全班都会说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像这样叙事的文章, 就应该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把这样的方法概括为“要素弄清, 组合构成”。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文章, 知道怎么概括主要内容了吗?

[反思] 概括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时, 学生要么面面俱到, 枝叶相连, 抓不到重点;要么丢三落四, 让人听不明白。这是一个难点,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采取的是“六要素概括法”。通过教例来看, 学生通过读书, 很容易就把“六要素”找到, 然后加以整理, 说成完整通顺的话。这种方法, 便于操作, 一学就会, 深受学生喜爱, 效果也最好。

三、写景状物, 抓住重点

概括写景状物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简单称作“时空概括法”, 因为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按照空间或时间顺序来介绍“景”或“物”的。但是, 每一处的景物, 又往往从多个方面来描写。如何准确地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下面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 来具体谈一谈。

师: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 先按顺序说一说作者写北大荒的秋天, 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生边读边画)

生:主要写了三处景物, 分别是天空、小河和原野。

师:“分别”这个词用得好。下面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 天空组、小河组和原野组, 请分别说说你们的特点, 能用课本上的词语更好。 (生分组准备, 读书讨论。)

生:我们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 又五彩斑斓。

生:我们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清澈见底。

生:我们北大荒秋天的原野热闹非凡。

师:好, 谁能把它们综合到一起说说?大家先练习一下。

生: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 又五彩斑斓, 小河清澈见底, 原野热闹非凡。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师:太好了!加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就更完整了。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像这样写景状物的文章, 概括主要内容时, 要注意做到“两看”:一是按顺序看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二看这些景物都有哪些特点。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写景状物, 抓住重点”。大家明白了吗?

[反思]《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天空、小河和原野三处美丽景物的描写, 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之情。这三处景物, 显而易见对学生不难。但是, 对于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却是个不好解决的问题。深入研读文本, 可以发现, 本文作者在写每处景物的时候, 都使用了能概括景物特点的中心词, 如, 原野热闹非凡等。于是, 我设计了“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天空组、小河组和原野组, 请分别说说你们各自的特点, 能用课本上的词语更好”这一环节, 这样, 看似困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篇9:浅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我们课标中课程目标与内容中高年段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要求。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经常感到困惑,课堂上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总是说不好,总是离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相差很远。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一、文题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体裁的文章。

二、段意综合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综合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美丽又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地球是美丽又渺小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目前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说明文常用这种方法。

三、概括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把这六个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现在经常把它简化为四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连起来说就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来加以概括,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时间是每天早晨,地点是树林里,人物是我和老教授,事件是我拉小提琴给老教授听,经过老教授的指点和鼓励,我的拉琴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将这六要素连起来就是:我每天到树林里拉小提琴给老教授听,经过她的指点和鼓励,我的拉琴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分析比较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问题串联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尊严》这篇文章时,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者带着课后问题去仔细阅读课文,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六、抓中心句、段法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抓住这句话,再利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概括出来。

篇10:如何写好概括部分的内容

一、言简意赅明主题

既然是概括就必须注意该部分内容的精练性,动笔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所提供的短文,明确和理顺文章的主题,从文章的行文和结构进行精巧的构思,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内容进行有效的概括。由于概括部分的内容受到词数的限制,就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做到言简意赅。只有经过对原文深刻的理解才能达到这一步。因此写作前需深思熟虑才能明确如何行文。阅读下面所提供的范文便会有所启发。

People are supposed to spend more time planning a life than planning a vacation. After all, rest and relaxation should be balanced so that personal achievements can be accomplished. Only with directed thought can one eventually succeed.

原文为一篇激励人生的短文,论述了人的一生不能碌碌无为,应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不虚度年华。概括通过简洁的话语告诉我们这样的哲理,应花费更多的时间规划我们的人生而不仅仅是假期。个人的成就应放在首位,而不仅仅是考虑休息与放松,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才能最终获得成功。这样的概括是在深刻吃透文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容,突显了文章的主题,让人读后思绪万千。

A scientific experiment proves that children who receive constant praises do improve a lot in their performances. So, lets be generous enough to give praise to people around.

该文通过对不同人的实验论述了赞扬他人虽然只是微小的投资,但获得的回报却是巨大的。它不但能影响人的情绪,更能激励他人不断地努力。概括的话语将短文内容进行了浓缩,用简洁的话语将之呈现。科学实验证明经常受到表扬的小孩的确在其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 因此如果对我们身边的人给予更多的赞美,少一些批评或指责,其结果也许会截然不同。概括的话语是如此的朴实和平凡,但却涵盖了全文的主题,言简意赅。

二、画龙点睛展结果

在写概括内容时还要考虑所写的内容不仅仅是问题或现象的揭示,还需将由此所引起的结果加以呈现,只有这样才能给予概括的完整性。阐明结果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许多学生在实际写作时往往只写出事物的现象而忽视产生的结果,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此时可用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或分词结构作为结果的表述,从而使整个段落浑然一体。阅读下面的概括内容也许会眼前一亮。

What the passage conveys is that we should change direction flexibly while going through challenges and even dangers in our life,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to our development and success.

根据短文的内容可以看出人生的征程中并非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遇到逆境和暗流,此时改变方向,另寻其道也未尝不可。概括的话语简单明了,用we should change direction flexibly点明灵活改变方向会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去迎接新的生活。何时应改变方向,用while加分词的形式加以说明,在其后用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进一步阐明,其结果对个人的发展和未来的成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用阐明结果的形式说明改变方向的必要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Corals on the ocean side are stronger than those on the lagoon side because they go through various challenges, which reflects our life and inspires us to face problems bravely.

阅读短文可知珊瑚在经历不同的挑战后反而会生长得更好,由此而引出人生亦如此。只有经历风浪的搏击才会激励人们勇往直前。概括以物喻人说明世间任何事物只有历经磨难才更能激起生存的斗志。这样的概括只有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因此要想写好概括必须从理性的角度加以考虑,从平凡的事物延伸到更深远的内涵中去,才能使你的概括内容力透纸背。

三、别开生面作比较

有时在写作时需将不同的观点加以体现,此时可采用对比的形式,用简洁的话语加以呈现。这样的表达使不同的观点一目了然。既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又能使人明确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同的观点通过寥寥数语便能定论。此种表达也为后续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阐述作出了良好的前奏。阅读下面两个段落便能有所感悟。

The article announces that new laws are to be put out to suspend the Human Flesh Search. Public opinions toward this decision vary, some showing approval while others objection.

本文概括的内容是依据当前网络上进行的“人肉搜索”所引发的争议而展开的。新的法案将禁止此行径,网络时代个人的隐私如何才能得到保障。概括的经典之处在于用vary一词将褒贬观点呈现,突显了一字之神奇的作用。其后的表达更为精彩,用approval和objection形成鲜明的对比,简洁明了地体现了概括的特点,体现了惜墨如金的特色。

One university in Zhengzhou designs a program where students must clean the campus every day and relates it to class credits. Some people support the program while others do not.

全文通过郑州某大学要求学生每天参与打扫学校校园,并将此活动纳入学生的学分记录之中,从而更有效地衡量学生道德价值观。对此做法一些人表示赞同,而另外一些人则持有不同的观点。这样的概括将短文的主要内容涵盖,用support和do not将两类不同的看法简明扼要地点明,从而为后面不同观点的阐述埋下了良好的伏笔,此种概括形式值得借鉴。

四、重彩奇词显神韵

在概括中如何才能体现良好的用词,是写好该部分内容的关键。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喜欢用普通的词汇加以表达,而不会根据实际的内容选择高级的词汇去表达。其结果所写的话语显得如此之浅薄,全然不知有时词汇的巧妙运用会起到一字警全句之奇的效果。而佳词妙词的运用则会给整个段落增添文采,使人读后意犹未尽。阅读下面几个段落便有深切的体会。

The two selections clearly reveal that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engage in illegal drug abuse, which has become a growing social phenomenon. It poses a big challenge to the worlds fight against drugs.

全文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涉及毒品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杜绝此现象进行了论述。从整个段落的用词可以看出,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经过了认真的斟酌才形成了此概括。句中的几个用词是如此的贴切,reveal显示比show更胜一筹;“从事”用短语engage in恰如其分;“吸毒”用drug abuse,而非take drugs更符合青少年的特征,显得如此恰当;最为引人注目的是poses a big challenge“提出挑战”,poses一词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充分说明解决此问题迫在眉睫。这些词汇的运用使得整个概括的内容既符合实情又对此状况作出了深刻的揭示。

Despite the fact that constructing your future with goals is tough, it does make a differe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your life, as it guarantees your right direction of constant achievements.

该文主要论述了人生短期与长期规划的目标应并举,并用精炼的话语浓缩了全文的主要内容。Despite一语道破了明确未来的目标是艰难的,但在人生的长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区区一词言简意赅。而“构化未来”constructing则是新颖别致,远远胜于planning,“艰难曲折”用tough更是意味深长,其意义定会make a difference。寥寥数语却将内容概括得淋漓尽致,段落虽短读后却使人回味无穷。如果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能注意到用词的独特性,其表述的内容定会鹤立鸡群。

总之,许多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常常觉得概括短文内容颇为困难,所概括的内容常常或是轻描淡写或是概括不到位,达不到相应的高度,起不到点题的效果。如何才能体现概括的精炼性,通过以上对范文的剖析便能窥其精炼之道。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安全和生命的演讲稿 下一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