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要有创新观念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公民 职业 服务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 要求公民忠于职守, 克己奉公, 服务人民, 服务社会,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对于多数人来讲, 一谈起敬业, 他们的心目中立马就会浮现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夙夜匪懈、鞠躬尽瘁的各行各业模范人物的形象。不错, 敬业的前提首先应当是勤勉、实干、忠诚、坚守, 但敬业还应有着更加深刻的内涵, 比如, 尊重规律、勇于创新、讲究策略, 等等。因为我们所提倡的敬业, 是遵循规律、讲求科学、注重效率的敬业, 而非头脑发热、随心所欲地蛮干。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强调敬业精神就更应该牢固树立创新的观念, 时时事事怀着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善用科学的方法、创新的思维、巧妙的规划, 抓住规律、审时度势、因地制宜, 以科学的态度扎扎实实干好工作。如果弄不清这个道理, 认为“敬业”就是一个“干”字, 甚至不讲方式方法地蛮干, 那就会越干问题越多, 给工作带来损失。

敬业要有创新观念, 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民间有句谚语“劈柴不照纹, 累死劈柴人”, 说得就是要抓住事物的规律。规律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决定事物发展的趋势。强调敬业要有创新观念, 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重视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增强认识规律、找准规律、把握规律的能力, 提高运用规律的水平, 使自身的眼光更高远一些, 视野更开阔一些, 措施更扎实一些, 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主动性和有效性。

敬业要有创新观念, 还必须学会抢抓机遇。邓小平同志讲:世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敢为人先, 不是“盲人摸象”, 更不是“刻舟求剑”, 是敢于想在前, 做在实, 重在绩, 利在民。抢抓机遇, 在信息化建设速度飞快发展、人才资源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 机遇是一项重要的发展资源, 是增强竞争力的有效资源。“天予不取, 必受其咎;时至不迎, 反遭其殃”。谁能抓住机遇就争取了时间, 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谁丧失了机遇, 就丧失了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练就抢抓机遇的本领, 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 采取一切可行办法, 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全力以赴, 把抢先的行动迅速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成果。

敬业要有创新观念, 关键还得投身学习实践。创新的观念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不断学习和勤奋实践中获得的。强调敬业精神, 切忌一味低头“拉车”, 而不知及时“充电”。为此, 领导干部首先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开阔、经验不断丰富。只有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才会有创新的追求, 才会有创新的动力。同时, 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是我们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也是领导干部增强创新意识、领导能力, 进行有效创新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的创造是丰富多彩的, 囊括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 领导干部只有及时向群众学习, 向实践学习, 总结这些宝贵经验,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激发创新的内在动力。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敬业创新心得体会文章 下一篇:诚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