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关键词: 负荷

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精选9篇)

篇1: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事故等级划分: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规定,旅游事故分为:

(一)轻微事故指事故中造成旅游者轻伤,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下;

(二)一般事故指事故中造成旅游者重伤,经济损失一万元~十万元;

(三)重大事故指事故中造成旅游者重伤致残或死亡,经济损失十万元~一百万元;

(四)特大事故指事故中造成旅游者多名死亡,经济损失在一百万元以上,且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

旅游安全事故基本处理方式

(一)交通事故(如撞车、翻车等)

组织现场人员立即抢救重伤者,如不能就地抢救,应立即打电话给急救中心将伤者送往就近的医院抢救;

保护现场并立即通知交通和治安部门派人前往处理;

迅速向旅行社报告(事故地点、原因、经过、所采取措施、伤亡情况等);

做好其他旅游者安抚工作(事故原因查明后要慎重向旅游者作说明);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事故原因调查、向保险公司理赔等);

事故处理后写出书面报告上交。

(二)治安事故(如偷盗、抢劫)

保护旅游者人身和财物安全;

组织抢救;

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报案;

及时向旅行社报告听取指示做出下一步处理;

安抚旅游者情绪;

写出事故报告;

协助做出善后处理。

(三)火灾事故处理(在饭店、交通工具或公共场所等)

应立即报案;

迅速通知领队及全体旅游者;

组织旅游者迅速疏散撤离致安全地方;

引导旅游者自救;

处理善后工作。

(四)事物中毒事故

导游人员或领队应严格遵照旅行社规定在旅游团定点餐厅用餐;

提醒旅游者注意卫生不要随意买小摊贩的食物;

注意用餐过程,发现不合卫生要求的食物饮料等应立即责成餐厅更换;

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就近医院抢救,并设法让中毒者催吐多喝水加速排泄毒性;

立即上报旅行社追究餐厅责任,如事故较严重还需上报有关管理部门实施通报。

篇2: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交通事故在旅游活动中时有发生,不是导游人员所能预料、控制的。遇有交通事故发生,只要导游人员没负重伤,神智还清楚就应立即采取措施,冷静、果断地处理,并做好善后工作。由于交通事故类型不同,处理方法也很难统一,但一般情况下,导游人员应采取如下措施:

(1)立即组织抢救

发生交通事故出现伤亡时,导游人员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迅速抢救受伤的游客,特别是抢救重伤员。如不能就地抢救,应立即将伤员送往距出事地点最近的医院抢救。

(2)保护现场,立即报案

事故发生后,不要在忙乱中破坏现场,应指定专人保护现场,并尽快通知交通、公安部门(交通事故报警台电话是122),请求派人来现场调查处理。

(3)迅速向旅行社汇报

将受伤者送往医院后,导游人员应迅速向接待社领导报告交通事故的发生及旅游者伤亡的情况,听取领导对下一步工作的指示。

(4)做好全团旅游者的安抚工作

交通事故发生后,导游人员应做好团内其他旅游者的安抚工作,继续组织安排好参观游览活动。事故原因查清后,要向全团旅游者说明情况。

(5)写出书面报告

交通事故处理结束后。导游人员要写出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的原因和经过;抢救经过、治疗情况;事故责任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旅游者的情绪及对处理的反映等。报告力求详细、准确、清楚(最好和领队联署报告)。

导游人员在接待工作中应该具有安全意识,协助司机做好安全行车工作。

接待旅游者前,提醒司机检查车辆,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更换车辆的建议。

导游人员在安排活动日程的时间上要留有余地,不催促司机为抢时间赶日程而违章、超速行驶。遇有天气不好(如下雨、下雪、下雾)、交通拥挤、路况不好等情况,要主动提醒司机注意安全,谨慎驾驶。导游人员应阻止非本车司机开车,还要提醒司机不要饮酒。如遇司机酒后开车,导游人员要立即阻止,并向旅行社领导汇报,请求改派其他车辆或调换司机。

2.治安事故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遇到坏人行凶、诈骗、偷窃、抢劫,导致旅游者身心及财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统称治安事故。

导游人员在陪同旅游团(者)参观游览过程中遇到此类治安事故,必须挺身而出保护旅游者,决不能置身事外,更不得临阵脱逃。

发生治安事故,导游人员应做好如下工作:

(1)保护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若歹徒向旅游者行凶、抢劫财物,在场的导游人员应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勇敢地保护旅游者。立即将旅游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力争与在场群众、当地公安人员缉拿罪犯,追回钱物;如有旅游者受伤,应立即组织抢救。

(2)立即报警

治安事故发生,导游人员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积极协助破案。报案时要实事求是地介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案情和经过,提供作案者的特征,受害者的姓名、性别、国籍、伤势及损失物品的名称、数量、型号、特征等。

(3)及时向领导报告

导游人员要及时向旅行社领导报告治安事故发生的情况并请求指示,情况严重时请领导前来指挥、处理。

(4)安定旅游者的情绪

治安事故发生后,导游人员应采取必要措施安定旅游者的情绪,努力使旅游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

(5)写出书面报告

导游人员应写出详细、准确的书面报告,报告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写明案件的性质、采取的应急措施、侦破情况、受害者和旅游团其他成员的情绪及有何反映、要求等。

(6)协助领导做好善后工作

导游人员应在领导指挥下,准备好必要的证明、资料,处理好项善后事宜。

导游人员在接待工作中要时刻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治安事故的发生。

a.提醒旅游者不要将房号随便告诉陌生人;不要让陌生人或自称饭店的维修人员随便进入房问;出入房间锁好门,尤其是夜间不可贸然开门,以防止意外;不要与私人兑换外币等。

b.进住饭店后,导游人员应建议旅游者将贵重财物存入饭店保险柜,不要随身携带或放在房间内。.

c.离开游览车时,导游人员要提醒旅游者不要将证件或贵重物品遗留在车内。旅游者下车后,导游人员要提醒司机锁好车门、关好车窗。

d.在旅游活动中,导游人员要始终和旅游者在一起,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经常清点人数。

e.汽车行驶途中,不得停车让无关人员上车;若有不明身份者拦车,导游人员提醒司机不要停车。

3.火灾事故

在旅游活动中,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导游人员应提醒旅游者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不乱扔烟头和火种。向旅游者讲明交通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不得将不准作为行李运输的物品夹带在行李中。

为了保证旅游者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尽快疏散,导游人员应:

(1)熟悉饭店楼层的太平门、安全出口、安全楼梯的位置及安全转移的路线,并向旅游者介绍。

(2)另外,导游人员应牢记火警电话(119),掌握领队和旅游者所住房间的号码。

万一发生了火灾,导游人员应:

a.立即报警

b.迅速通知领队及全团旅游者;

c.配合工作人员,听从统一指挥,迅速通过安全出口疏散旅游者;

e.引导大家自救。

如果情况紧急,千万不要搭乘电梯或随意跳楼,导游人员要镇定地判断火情,引导大家自救:

a.若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b.必须穿过浓烟时,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着口鼻,贴近地面顺墙爬行;

c.大火封门无法逃出时,可用浸湿的衣物、被褥堵塞门缝或泼水降温,等待救援;

e.摇动色彩鲜艳的衣物呼唤救援人员;

f.协助处理善后事宜。旅游者得救后,导游人员应立即组织抢救受伤者;若有重伤者应迅速送医院,有人死亡,按有关规定处理;采取各种措施安定旅游者的情绪,解决因火灾造成的生活方面的困难,设法使旅游活动继续进行;协助领导处理好善后事宜;写出详实的书面报告。

4.食物中毒

旅游者因食用变质或不干净的食物常会发生食物中毒。其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快,且常常集体发病,若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发现旅游者食物中毒,导游人员应:设法催吐,让食物中毒多喝水以加速排泄,缓解毒性;立即将患者送医院抢救,请医生开具诊断证明;迅速报告旅行社并追究供餐单位的责任。

为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导游人员应:

(1)严格执行在旅游定点餐厅就餐的规定;

(2)提醒旅游者不要在小摊上购买食物;

篇3: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三山岛金矿矿区地处山东莱州湾滨海平原地带, 其北、西两面濒临海, 仅东南与陆地相连。地势低洼而平坦, 地面海拔标高一般为1.2~4.5m, 区内最高峰为三山岛, 海拔67.3m。三山岛-仓上断裂为本区的控矿构造。该断裂带仅局部出露地表, 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 陆地出露长约12km, 宽50~200m, 平面上呈:“S”型分布, 总体走向40°局部走向70~80°, 倾向南东, 倾角45~75°。

三山岛金矿采深已超-600m水平, 已属深部开采。而且三山岛矿区存在断裂带, 监测大断层的活动以及由此诱发的灾害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微震监测, 实现岩层区域稳定性监测预警及生产区岩爆和岩爆诱发矿柱失稳和顶板冒落的监测预警。微震监测结果可以作为检验岩层控制和开采方法、保障安全开采和进一步优化开采设计的依据。

2 微震监测原理

微震监测技术[1,2,3]的基本原理: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 会同时产生微震和声波。如果在破裂区周围的空间内布置多组检波器对可能发生破裂的岩石进行震动波和声波数据的实时采集, 那么将这些采集到系统终端的数据经过处理后, 应用震动定位原理, 就可以确定破裂发生的具体位置, 并在三维空间上直观的显示出来。[4]

图1中, 采场上方岩层受采动影响破裂, 破裂后能量以震动和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到达预先埋设的多组检波器。由于震源与检波器间的距离不同, 震动波传播到检波器的时间也不同, 因此, 检波器上的到时也是不同的。根据各检波器不同的到时差, 进行震源定位和能量计算, 得到此次岩层断裂的位置和能量。[5]

3 采场安全等级划分

3.1 正常等级———采场内生产爆破

矿区井下生产通常一个采场一天会安排一至两次采场内生产爆破。在微地震监测系统的测点监测范围内, 爆破岩体震动信息均能监测到, 大体上震源距测点的空间位置在300米以内监测效果较好。统计微地震监测系统每天的监测结果, 可得出矿区内采场生产的情况, 如果某些生产采场内的一次爆破能量较大, 可从微地震监测数据中明显的反映出来。通过采场内生产情况的对比分析, 可了解采场内爆破位置, 以及爆破对顶板稳定度的影响。

通过监测结果可知目前的监测主要为采场内生产爆破, 因此, 目前的矿区的生产是安全的。

3.2 轻度危险———采场内冒顶及点柱型岩裂

随着矿区生产能力的提高, 井下采场高频率、大能量爆破会成为矿区的生产趋势。这种作业方式将加剧顶板或是上盘岩体的破裂。针对靠近上盘岩体稳定性较差的现状, 目前矿区采场内采取的是在回采之前, 先对采场顶板进行长锚索支护, 以增强顶板整体稳定性。虽然这种方式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但长锚索支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顶板岩体整体稳定性较差时, 爆破引起的顶板垮冒事件发生的几率就会提高。因爆破引起的顶板冒落一般不会在采场爆破后立即冒落, 而是经过一定的时间, 岩体与周围岩体完全没有力的传递时, 才会脱落, 甚至是周围采场爆破将已经产生离层的顶板岩体震落。采场内点柱的岩裂现象:一般情况下, 一个采场的分层里会有两排点柱, 发生岩裂时, 支撑上盘岩体的点柱会因为受力超过其强度产生大体沿大于45°的破裂。由于点柱破裂时产生的能量较大, 采场附近的测点能监测的震动的现象, 监测到的波形明显区分于爆破波形。此种情况微地震监测系统监测效果较好。

因此, 采场围岩出现这类震动事件时, 认为采场属于轻度危险的状况。

3.3 中等危险———采场上盘出现向上延伸的持续性破裂

此种情况在矿区还未发生, 不过根据相似矿山和煤矿中发生的透水情况结合矿区地质状况, 可以得出此类情况有可能发生, 因此将此种类型列为中等危险的等级。由于采场内频繁生产, 采场上盘的岩体稳定性较差, 加上有断层的影响, 所以, 极有可能发生在采场的上盘的岩体随着生产爆破, 上盘岩体破碎的位置逐渐往上延伸, 当这种裂隙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 有可能形成海下通往采场内的导水通道, 一旦此类事件发生将影响整个矿的安全生产。

3.4 严重危险———构造活化形成导水通道

鉴于目前井下地质工作的局限性, 地质状况未完全透明, 矿区中存在已经形成却未探明的节理构造, 对海下开采带来隐患。对此问题, 在做好矿区地质勘探的同时, 还可利用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变化以及波形特征的变化进行辅助判断。当这些节理构造在生产的扰动下继续发展, 有可能产生采场冒顶或是裂隙导通形成导水通道的危险。一旦此种情况发生, 上层海水渗入将会对矿山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将第四种类型列为矿山严重危险等级, 根据研究经验可知, 微地震监测系统对此类型的微地震事件监测效果较好, 能够及时发现这类前兆信息并做出预报。

4 结论

根据矿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开采情况, 提出了适合的安全评价标准, 对矿区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状况分为四个等级:正常、轻度危险、中等危险、严重危险。利用安全开采等级对目前开采安全状况的评价结论为:矿区开采安全等级为“正常”。

然而矿区采用多中段多采场同时进行生产, 在开采范围达到一定程度后, 有可能达到围岩稳定的极限状态。如果发生这种情况, 将影响到整个中段的生产或是整个矿区的安全。特别是构造将开始活化, 因此, 在开采后期, 要特别注意应用微地震监测结果, 评判构造的稳定性。

摘要:通过微震监测技术对三山岛矿区进行微震监测, 结合长期的实时监测结果将采场的安全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 并且将监测结果对应着四个等级进行划分。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可以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收集和辨识达到对生产区域安全等级的划分, 从而为深部安全生产开采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关键词:微震监测,地下矿山,采场安全,深部开采

参考文献

[1]姜福兴, XUN Luo.微震监测技术在矿井岩层破裂监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 2002, 24 (2) :147-149.

[2]Mendecki A J.seimic monitoring in mines[M].London:Chapman Hall, 1997:12-75.

[3]Luo X.Hatherly P.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o characterize geomechnic conditions in longwall mining[J].Exploration Geophysics 29 (1998) , 489-493.

[4]姜福兴, 王存文, 杨淑华.冲击地压及煤与瓦斯突出和透水的微震监测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 2007, 35 (1) :26-28.

篇4: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近年来,我国港口危化品吞吐量快速增长,而水上散装运输是危化品运输的主要方式。散装液体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性、反应性等危险特性,由于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一旦发生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难度很大。随着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风险不断增加,突显出我国在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在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中,缺少科学的事故分级方法,不能快速准确的识别灾情类别和级别,导致应急级别和处置方案出现偏差,资源配置不当,从而延误救援时机。所以,亟需建立一套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为启动相应级别的船载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提供支持;为相关主管部门对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与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等级的法规预案有《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简称《防污条例》)等,这些预案在划分事故危害等级时,在死亡人数等指标上高度一致,并且考虑到了已经死亡人数和危及生命人数,而在经济损失等指标上,各预案略有差异,除此之外,各个预案各有一些体现各自领域特点的指标,但是尚没有一套能够体现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特点的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为此本文根据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特点,从各种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出发,选取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等级划分指标。

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相关定义

1、船载危化品

本文中的船载危化品主要为船载散装液体化学品,具体范畴为《国际装载散装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IBC规则)第17章所列散装液体化学品。

2、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

参考相关预案中对“事故”的定义,本文对“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定义如下: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在水上航行、停泊或装卸作业过程中,所载运的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事故。

3、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类型

参考现有预案与研究成果,根据船载危化品的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特性,从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事故后果(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出发,本文将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中毒事故、污染事故、其他事故(腐蚀、灼伤等)。

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等级划分的原则与方法

1、等级划分的原则

考虑到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造成的危害种类多、涉及的应急部门多、关系的现有预案多,所以,其等级划分标准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划分方法与指标要与现有预案体系一致。

(2)指标选取上,在伤亡人数等共性指标上要保持一致,并添加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特殊指标。

(3)要能够体现危化品性质的多样性,例如在环境污染方面,要体现出危化品性质相对于油品的多样性。

2、等级划分方法

现有的预案体系对事故等级划分时,同时使用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多个指标,指标间为“或”的关系,即任一指标达到某事故等级,则此事故就被定为该等级,本文对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危害等级划分也采用这种方法。

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等级划分指标的选取

本文对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等级进行划分的目的是在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发生时或应急行动开展初期,为启动相应级别的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提供支持。因此,需要对事故等级进行划分的时机是在事故已经发生,且事故可能进一步持续造成更大的危害时,此时事故造成的危害后果尚无法全部确定。所以,事故危害包括已经确定的事故危害和根据事故态势预测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

事故危害后果主要包括人命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三个方面,所以,本文对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等级的划分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从而分解出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等级划分的相关因素,详见图1。

按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事故危害后果种类,对指标进行优化后形成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等级划分指标体系,见表1。

关键指标的分级研究

在以上事故等级指标中,指标A~D的分级标准可保持与现有预案体系一致,指标E可参考《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进行分级,指标F可参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分级。而指标G“敏感资源污染”和指标H“水体污染”则属于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等级划分的特有指标,需要根据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特点确定分级标准。

1、指标G“敏感资源污染”

该指标指污染事故中受到污染的重要敏感资源情况,包括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等,其包括已经受到污染的敏感资源和根据预测即将受到污染的敏感资源。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的《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中建立了《敏感资源的敏感值表》,其根据环境敏感资源的不同种类分为5个级别,分别赋予0~4的不同的敏感值。本文根据受到污染的敏感资源的敏感值之和将事故分为四级:6以上、4以上、2以上、2以下,对应事故等级为I级、II级、III级、IV级。

2、指标H“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指在船载危化品泄漏入水后给水体造成的污染程度,在《防污条例》中,以溢油量为依据对本指标进行了事故等级划分,但是没有针对船载危化品突发事故的量化指标。由于船载危化品种类繁多,其毒性相差很大,所以,本文以危化品的毒性和危化品泄漏量两个指标组合,对本指标进行等级划分。选择危化品的水生生物急性毒性作为主要指标,参考“经修改的GESAMP船运化学物质危害性评价程序”中B1栏的毒性级别(见表2),其主要是依据96hr LC50(鱼类)、48hr EC50(甲壳纲动物)或96hr EC50(海藻或其它水生植物)进行级别划分。

为保持与《防污条例》中溢油事故等级划分的一致性,我们根据国内相关试验数据结果,确定油品的毒性等级,处在“经修改的GESAMP船运化学物质危害性评价程序”中B1栏3级,以其作为基准值。在确定油品基准值后,参考每种危化品在“经修改的GESAMP船运化学物质危害性评价程序”中B1栏每个毒性级别,根据其泄漏量划分不同的事故等级,共分为四级,即不同毒性等级的危化品,其泄漏量划分标准不同。从而形成“水体污染”的划分标准,见表2。

篇5: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划分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

b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a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b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c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a工程倒塌或报废;

b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c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机械倾覆,触电、火灾等造成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级:

a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b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c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

d凡造成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

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起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上述影响三个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篇6: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

第一条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试验等责任过失而使工程在下述时限内遭受损毁或财产损失以及需加固,补强,返工处理的事故,

1、道路工程:现场监理签认到工程项目通车后两年内;

2、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和设计使用年内。

第二条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及其分级标准。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分质量问题、一般质量事故及重大质量事故三类:一般质量事故分三个等级;重大质量事故分为三个等级(详见《内蒙古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力和义务将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四条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同时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站报告,

在总监办初步确定质量事故的类别性质后,再按下述要求进行报告:

1、质量问题:问题发生单位应在2天内书面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

2、一般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3天内书面上报质量监督站,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

3、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2小时内速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同时报告省级质量监督站和交通厅质监总站(传真号0471-6968073),并在12小时内报出《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快报》(附件3-1)

第五条质量事故书面报告内容

1、工程项目名称、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造成工程损伤状况、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篇7:安全等级划分及管理流程

为加强对经租物业的安全管理,保证国有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上级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安全检查

1.检查目的:针对存在的危险源或安全隐患,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根据业态对经租物业进行安全梳理检查,做出安全等级评定。安全等级评定工作在每年12月10日至20日进行,该工作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并分公司安保部、经租部共同协商。

2.检查要求:每年有公司物业逐一安全检查与梳理,检查后进行安全评估,对检查后发现的危险源或安全隐患进行登记并通报业主与租赁者要求整改或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予以防范。3.检查方式:自查、例行检查、巡查、抽查、节前检查等。根据每年安全检查情况梳理后作出的安全等级评定,确定该物业的安全检查强度与频率,确定安全检查等级。

4.检查范围:租赁场地内的设备与设施的各类记录、现场消防设施的运转状况、现场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实际状况、现场的经营状况与租赁合同的签约是否相同。租赁户落地化管理落实状况与政府相关部门检查后需要整改项目的整改落实状况。

二、安全等级划分 一)一级安全等级 1.物业管理

有物业管理公司专业管理,该物业管理公司有物业管理资质并具有物业管理等级。2.设备管理:有较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和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

1)消防与设施设备:楼宇内或经营场所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灭火装置、消防设备与设施齐全(多层楼宇物业消防安全设施配置符合消防管理的要求),楼宇内设置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有专业人员管理并委托专业维保单位负责定期维保、维修,并有专门的维保记录。消防设施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登记记录。

2)水泵房设备管理:有水泵房的安全管理制度或规定,设备有专业人员管理并委托专业维保单位负责定期维保、维修,并有专门的维保记录。

3)供配电设备管理:有高低压配电房的安全管理制度或规定,有专业人员(或委托的专业维保单位)负责定时定期维修保养,有专门的维保记录;平时进出高低压配电间有专人予以登记、记录,各类高低压安全用具配备完善、完好,各类高低压设备配套用具有定期检测证明。

4)电梯设备管理:有电梯房的安全管理制度或规定,设备有专业人员管理并委托专业维保单位负责定期维保、维修,并有专门的维保记录。电梯维保人员进入办公楼宇做电梯维保时,由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或物业管理人员陪同,监督电梯维保人员在进行维保时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5)

3.安全管理:

1)安全规章制度管理:各类设备、设施、人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有设备维修保养监管制度。落实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属地化管理。

2)安全员配置管理:有规范的安全、消防体系,企业内设置专(兼)职持证的安全管理人员。

3)安全警示管理:物业楼宇内的公共部位、安全消防逃生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安全疏散标识清晰,消防应急照明设施完好,有专人定期检查并做好书面记录。4.经租范围(租赁户经营范围)

(1)租赁物业主要用于:办公、商业(经营内容无负面清单所列范围)等(2)无违规、违章管理行为,无“三合一”行为或记录。2.二级安全等级 1.物业管理

该物业由物业管理公司(未获得物业管理等级)管理,或企业自管(包括租赁单位自管)。2.设备管理:有物业设备管理制度和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

1)消防与设施设备:楼宇内或经营场所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灭火装置、消防设备与设施齐全(多层楼宇物业消防安全设施配置符合消防管理的要求),楼宇内设置安全监控系统;设备有专业人员管理、维保、维修,并有维保记录。消防设施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登记记录。2)水泵房设备管理:水泵设备有专业人员管理负责维修保养,有维保记录。

3)供配电设备管理:高低压配电房有专业人员负责;平时进出高低压配电间有专人予以登记、记录,各类高低压安全用具配备完善、完好,各类高低压设备配套用具有定期检测证明。4)电梯设备管理:设备有专人管理并委托专业维保单位负责定期维保、维修,并有专门的维保记录。5)

3.安全管理:

1)安全规章制度管理: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落实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属地化管理。

2)安全员配置管理:企业内设置专(兼)职持证的安全管理人员。

3)安全警示管理:物业楼宇内的公共部位、安全消防逃生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消防应急照明设施完好,有专人定期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4.经租范围(租赁户经营范围)

(1)租赁物业主要用于:办公、商业、餐饮(经营内容无负面清单所列范围)等(2)无违规、违章管理行为,无“三合一”行为或记录。3.三级安全等级: 1.物业管理

该物业由企业自管或租赁单位(者)自管。

2.设备管理:设备有租赁人自己管理,但无相应管理制度。

1)消防与设施设备:楼宇内或经营场所内配有消防设备(或设施),但无火灾自动报警灭火装置和其他相关设备,楼宇(内或经营场所)内无(或有)安全监控系统;消防设施由专人负责检查,但未经消防部门验收通过。

2)水泵房设备管理:水泵设备有专人管理负责报修,无维保记录。

3)供配电设备管理:高低压配电房有管理人员负责;平时进出高低压配电间有人管理,但无登记、记录,各类高低压安全用具配备完善,但各类高低压设备配套用具无定期检测证明。4)电梯设备管理:设备有人员管理并报修,但无专业维保单位负责定期维保、维修,无维保记录。3.安全管理:

1)安全规章制度管理: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无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落实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属地化管理。

2)安全员配置管理:有相应的兼职安全管理人员。3)安全警示管理:物业楼宇(或经营场所)内公共部位有安全消防逃生通道、安全出口、消防应急照明设施,但无专人检查和登记记录。

4)安全状况:曾经存在安全隐患(或正在逐步改进),经整改后已经消除。4.经租范围(租赁户经营范围)

(1)租赁物业主要用于:办公、商业、中小型餐饮、旅馆(经营内容无负面清单所列范围)等

(2)有违规、违章管理行为,部分建筑为违章搭建。有“三合一”行为或记录,经劝阻后已改进。

4.四级安全等级: 1.物业管理

该物业由租赁单位(者)自管。2.设备管理:设备有租赁者自己管理,无管理制度及设备保养登记记录。设备过保修期后无专人管理、无专业单位维护和保养。

1)消防与设施设备:楼宇(或经营场所)内仅配有消防设施(灭火消防箱),但无火灾自动报警灭火装置和其他相关设备,楼宇(内或经营场所)内无安全监控系统;消防设施无专人负责检查。

2)水泵房设备管理:水泵设备无专人管理,无维保记录。

3)供配电设备管理:高低压配电房有租赁单位(者)负责;平时进出高低压配电间有租赁者自己管理,无登记记录,各类高低压安全用具配备不全,无定期检测记录。4)电梯设备管理:设备有人员报修,无专业维保单位定期维保,无维保记录。3.安全管理:

1)安全规章制度管理:无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安全员配置管理:有租赁者自我管理。

3)安全警示管理:物业楼宇(或经营场所)内公共部位有安全消防逃生通道、安全出口、消防应急照明设施,但经常被异物阻挡。违章建筑内无安全消防逃生通道、安全出口、消防应急照明设施等逃生措施。

4)安全状况: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风险)无法在短期内整改,或者由于租赁者管理的原因造成的重大安全隐患。4.经租范围(租赁户经营范围)

(1)租赁物业主要用于:人员集中的娱乐、餐饮、旅馆与纺织品类、洗衣坊、木料(或油气类)储存地等服务性行业或被“负面清单”所列入的行业。(2)有违规、违章管理行为(或存在违章搭建)。有“三合一”行为且经多次劝阻仍不改正。

三、安全管理 1.安全检查

1)一级、二级安全等级管理:

凡当年评定等级达到一级或二级安全管理等级的租赁物业,其安全管理主要有所属公司安保管理部门负责,物业经租部们的区域责任人负责安全巡查,其每月对该物业的安全巡查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安全检查巡查记录交所属公司安保部门备案。所属公司安保部门每半年安全检查巡查不少于一次,所属公司安全主管领导每年安全检查巡查不少于一次。2)三级安全等级管理

凡当年评定等级为三级安全管理等级的租赁物业,其安全管理主要有所属公司安保部门负责,所属公司安全主管(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检查。物业经租部的的区域责任人对其安全巡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交所属公司安保部门备案。所属公司安保部门指定专人每季度安全检查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所属公司安全主管领导带队安全检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3).四级安全等级管理

凡当年评定等级为四级安全管理等级的租赁物业,该物业将视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其安全管理将纳入所属公司安保部门安全管理重点范围,并作为公司资产经营部重点监管对象。其安全管理主要有所属公司安保部门负责人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物业经租部们的物业经租主管每月对其安全巡视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交所属公司安保部门备案。所属公司安保部门安全责任人每月安全检查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所属公司安保部门负责人每季度安全检查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所属公司安全主管领导带队安全检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公司资产部将其作为安全巡查、抽查的主要范围及重点。

每次安全检查均须有书面记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必须以书面方式提出整改意见,整改后必须进行复查。复查须有书面记录并登记备案。2.检查内容:

(1)租赁企业职工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有无违章现象。

(2)租赁区域内设备、设施运行情况,是否存在带缺陷运行,各类工具、用具是否完好。(3)职工劳防用品配置使用情况;(4)经营环境有无成为诱发伤害事故的因素。(过高的温度、密闭空间的通风、滑湿的地面、有毒有害作业、现场照明等);

(5)用电设备、设施的完好情况,有无违规用电、接电现象。安全接地、避雷设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6)各类安全警示、告知标识是否完好、清晰。(7)各类安全制度是否制定并落实。

(8)消防设备与设施是否完善、灭火器、烟感报警等消防设施是否过期或失效,消火栓是否有试车记录,消防安全逃生通道、安全出口是否通畅。(9)是否存在“三合一”等违规违章现象。

(10)针对不同业态、安全等级对检查内容做出不同检查内容,且做成相应的检查表格,对照表格内容进行检查。

篇8:钢筋的分类及等级的划分

热轧钢筋应具备一定的强度, 即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我们使用的热轧钢筋, 其中直径6.5~9毫米的钢筋, 大多数卷成盘条俗称盘螺, 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拉直使用;直径10~40毫米的一般是定尺6~12米长的直条, 在使用过程中直接使用。

一、热轧带肋钢筋与热轧光圆钢筋的区别

(一) 牌号外观的区别

热轧光圆钢筋是经热轧成型, 横截面通常为圆形表面光滑的成品钢筋, 主要是由低碳钢和普通合金钢经过高温压制而成。市面上常见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用热轧直条和盘卷光圆钢筋。热轧光圆钢筋按屈服强度分为HPB235和HPB300两种。因为热轧光圆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低, 它属于低强度钢筋。它的公称直径也比较细, 一般是从Φ6 mm~Φ22 mm, 它在工程中一般用于受力不大的地方, 也比较细, 还有塑性好、伸长率高、便于弯折成型、容易焊接等优点, 常用于构造筋、分布筋、肢箍筋等等。也正因为光圆钢筋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低的原因, 被定性为软钢, 断裂时会产生颈缩现象, 因此伸长率较大。伸长率较大也是光圆钢筋的一大优点, 我们在市面上采购时要分清这类钢筋的优缺点。

普通热轧带肋钢筋是螺纹钢的全称。热轧带肋钢筋的牌号也是按照它的屈服强度分为HRB335、HRB400、HRB500三个牌号。热轧带肋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高, 它的公称直径要较热轧光圆钢筋高许多, 一般是从6 mm~50 mm, 但我们常用的及市面上常见的大部分都是从6 mm到28 mm。但我们要认清这一点, 就是粗钢筋并不一定牌号就大, 也就是说HRB335的Φ28 mm的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要低于HRB400的Φ6 mm的钢筋,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按照市面上通俗说法, 把HRB335叫做Ⅱ级钢, HRB400型号的钢筋又叫Ⅲ级热轧螺纹钢筋, HRB50叫做Ⅳ级钢。随着现在我们建的大楼越来越高, 而对抗震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有这方面要求的就要采购抗震钢筋。例如HRB400E叫做Ⅲ级热轧抗震螺纹钢筋。抗震钢筋与普通钢筋的主要区别就在于, 前者是普通的螺纹钢筋, 与后者相比, 抗震螺纹钢筋在强度上有明显的优势。主要的区别就是在抗震性能上有强度的差异, 从我们专业上来说, 作为检验室检验抗震钢筋要比普通钢筋多检验三项:一是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的比值要大于等于1.25;二是实测屈服强度与标准规定的屈服强度特征值的比要小于等于1.30;三是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率要大于等于9%。从这三条规定要求来看, 主要针对钢筋强度和伸长率的实测值在技术指标上作了一定的提升;还有就是保证钢筋屈服强度离散性不会过大而影响到设计对结构延性要求的效果。这些技术指标的提高, 加强了钢筋的抗震能力, 保证了结构构件在地震力作用下具有更好的延性, 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重要结构构件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正因为这些优点, 抗震钢筋在价格上比普通同型号的钢筋要高一些。

为了方便大家从外观上区分Ⅱ、Ⅲ、Ⅳ级热轧带肋钢筋, 钢厂一般会把钢筋分类轧制:Ⅱ、Ⅲ级钢筋轧成人字形, 而Ⅳ级钢筋轧成螺旋形或月牙形, 大家如果弄清这一点, 采购时也会一目了然。

另外, 大家在采购钢筋时一定要注意大厂生产的与小厂生产的螺纹钢的区别。有些小厂生产的螺纹钢是用大厂产的粗螺纹改制而成, 外观上没什么明显的区别, 但在强度上区别就会很大。还有一些小厂会用普通碳素结构钢冒充优质碳素结构钢来轧制钢筋, 这些假冒伪劣钢筋在外观上我们是很难区分的, 因此我们采购时一定要索要对方的检验报告或对其进行抽样检验,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不至于出现房倒桥塌等豆腐渣工程的事故。

(二) 主要用途和发展趋势

热轧光圆钢筋俗称光圆, 主要用于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配筋, 是建筑行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之一。Ⅰ级钢筋其强度等级为24/38公斤级, 是用镇静钢、半镇静钢或沸腾钢3号, 是普碳钢轧制的光圆钢筋。它属于低强度钢筋, 具有塑性好、伸长率高、便于弯折成型、容易焊接等优点, 但它却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低等的缺点, 广大用户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它的优缺点。它的使用范围很广, 可用作中、小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受力钢筋, 构件的箍筋, 钢、木结构的拉杆等。除此之外, 盘螺还可作为冷拔低碳钢丝和双钢筋的原料。

热轧带肋钢筋主要用途:广泛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主要承重性土建工程建设等。

前几年, 由于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螺纹钢主要为建筑用钢材, 无论房地产行业, 还是桥梁、道路行业, 对螺纹钢的需求非常大。因此螺纹钢消费一直占据着中国钢材生产的较大比重。热轧带肋钢筋主要产地:我国螺纹钢最大产区是华东地区, 其次为华北地区, 再次为中南地区, 西南、东北、西北螺纹钢产量所占比重较低。目前我国螺纹钢产量列前10位的有沙钢、唐钢、莱钢、济钢、武钢、首钢、马钢、萍钢、建龙、新兴铸管, 其中占比例较大的有沙钢、唐钢、莱钢。但近几年, 随着房地产行业市场低迷, 中小城镇楼房趋于饱和, 一些新兴城市如鄂尔多斯等城市已出现了空城现象, 导致螺纹钢在需求上表现也非常低迷, 成本支撑逐渐趋弱, 整体弱势非常明显。另外, 近两年, 钢材市场价格非常不稳定, 忽上忽下, 或价格持续下跌, 这些都制约了螺纹钢的需求空间, 钢铁行业也大都存在减产、停产等状况。

(三) 国家标准

二者都是国家强制性标准, 都属于钢筋混凝土用钢。热轧光圆钢筋的国家标准是GB1499.1-2008, 而热轧带肋钢筋的国家标准是GB1499.2-2007。二者的化学成分都是C (碳) 、Si (硅) 、Mn (锰) 、P (磷) 、S (硫) ,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钢筋五大元素。钢材的质量及性能是根据需要而定的, 不同的需要要有不同的元素含量。C (碳) 和Si (硅) 在五大元素中起的作用相近:含碳、硅量越高, 钢的硬度就越高, 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就会越高, 但是它的可塑性和韧性就越差, 导致伸长率降低;Mn (锰) :锰在五大元素里是有益元素, 能提高钢的强度, 能削弱和消除硫的不良影响, 并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含锰量很高的高合金钢 (高锰钢) 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其他的物理性能, 但锰含量高的合金钢成本也是很高的;S (硫) :是钢中的有害杂物, 含硫较高的钢在高温进行压力加工时, 容易脆裂, 通常叫作热脆性;P (磷) :能使钢的可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 特别在低温下更为严重, 这种现象叫作冷脆性。但从另一方面看, 在低碳钢中含有较高的硫和磷, 能使其切削易断, 对改善钢的可切削性是有利的。虽然S和P在五大元素中含量较低, 但在优质钢中, 硫和磷要严格控制。这也正符合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优缺点的规律。Ceq是碳当量, 碳和硅是铸铁的主要组成元素, 又都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 碳当量是通过对钢筋的几大元素计算出来的, 碳当量越高, 螺纹钢的牌号越高。

二、与热轧钢筋易混的冷轧钢筋的区别

(一) 外观的区别

热轧钢筋:表面灰暗、形状不规格、尺寸误差大。冷轧钢筋:表面光亮、形状规整、尺寸误差很小 (误差在0.05以内) 。冷轧带肋钢筋牌号分别是CRB550、CRB650、CRB800、CRB970。冷轧带肋钢筋标准为GB 13788-2008。

(二) 性能的区别

热轧钢筋屈服强度较低, 塑性性能好。冷轧钢筋屈服强度较高, 塑性性能差。两者的极限抗拉压强度相同。如果将钢材按照一定的制度和方法进行加热和冷却称之为热处理。热处理能改变钢的金相组织及显微结构, 或消除由于冷加工而在材料内部引起的内应力, 达到改善钢材机械性能的目的。冷轧带肋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是建筑钢材上述过程的应用产品, 二者的性能不同是最大区别。

(三) 用途的区别

冷轧带肋钢筋强度高、硬、脆。强度高, 主要用于各种现浇板, 强度比一级钢高得多, 用在预应力构件中可节约水泥50~70 kg/m3;用于非应力构件中, 可节省钢材20%~40%。而热轧带肋钢筋的用途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到, 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以上就是我们在建材行业中常见的几种类型的钢筋, 希望能给大家在日常采购和使用过程中提供一些借鉴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关于带E抗震钢筋和普通钢筋的区别[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eec55101018e5a.html.

篇9:公路等级的划分

一、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划分为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为专门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为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为沟通县以上城市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为沟通县、乡(镇)、村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二、公路根据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重要意义和使用性质划分为5个行政等级

国家公路(国道)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干线公路。

省公路(省道)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各地市和重要地区以及不属于国道的干线公路。

县公路(县道)指具有全县(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乡公路(乡道)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专用公路指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农场、油田、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三、路面等级按面层类型分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

高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次高级沥青贯入或路面式沥青碎石路面。

中级沙石路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营养改善计划班级操作安全责任书班主任 下一篇:学校与班主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