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精品教案(共3篇)
篇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43例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运算规律, 并能根据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难点:
学生能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四则运算的顺序。(2)运算定律。(3)连减的简便计算。
2.原型:摆圆纸片,引出算式:24÷2÷312÷3÷2
3.探究的问题:
(1)如何把24个圆纸片连续等分?
(2)整理归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口算练习。
317-65-35543-59-41436-157-43
2.切入内容: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那么连续除以两个数,又可以怎么算呢?
(二)探究与解决
探究:如何把24个圆纸片连续等分?
1.教师出示问题:
把24个圆片先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怎样分?
(1)利用圆片独立动手操作,尝试解决。同时思考:怎么列式表示?
(2)展示汇报:可请两位同学演示操作分的过程,并说出每步思考过程、列式。教师根据汇报板书算式。
操作一:先求出每组多少圆片,再求每份多少圆片。算式:24÷2÷3 操作二:先求出两次一共分了多少份,再求每份多少圆片。算式:24÷(2×3)
(3)思考:以上两道算式:24÷2÷3与24÷(2×3)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4÷2÷3=24÷(2×3)
(4)小结:把24个圆纸片连续等分,可以先等分2份再等分成3份,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6份,然后一次分完。
2.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圆片?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交流、展示得到用两种方法计算:
12÷3÷2 还可以12÷(3×2)
3.交流并归纳:
(1)结合算式,引导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4÷2÷3=24÷(2×3)
12÷3÷2=12÷(3×2)
(2)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互相补充与完善。
(3)教师根据汇报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4.尝试解决例题3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
(2)学生独立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说出先算什么。
方法(1):先算每组花了多少元。1250÷25÷5
方法(2):先算一共有多少棵。1250÷(25×5)
(4)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依次除以这两个数,或者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但是至于那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这道题用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三)训练与应用
1.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左边的两小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口算。说得数,然后说出口算的方法。
(1)81÷3÷3
(2)120÷12÷2
(3)240÷5÷24
(4)210÷(7×6)
(5)350÷(25×7)
3.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自编一个可用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
(1)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巡视,发现编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四)小结与提高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探究简便方法的过程。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篇2: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精品教案
《课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两步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
总结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提问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2.自主探索。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
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第一种解法:224÷2=112(本)
112÷4=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第二种解法:4×2=8(层)
224÷8=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3.继续讨论交流。
(1)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2)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3)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4.完成练一练。
三、应用提高
1.练习三第9题。
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三第10题。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练习三第1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4.练习三第1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篇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50—5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的,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2.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自表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
数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小数的产生及理解小数的意义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认识了简单的小数。(2)初步认识了分数。
2.原型:(1)测量黑板、讲桌的长度。(2)把1米尺子平均分成10
份、100份、10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小数表示。
3.探究的问题:
(1)测量黑板、讲桌的长度,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仍用“米”作单位,可用什么数表示?
(2)小数和分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1.口算。
(1)0.1是()分之一。0.7里有()个0.1。
(2)10个0.1是()。10个0.01是()。
(3)1米=()分米=()厘米=()毫米。
2.引入: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二)探究与解决一:
1.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讲桌的长度,汇报测量结果是多少?
(2)启发思考:如果不够1米的部分仍用“米”作单位记录,可用什么数表示?
(3)小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可用分数表示,也常用小数表示。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和分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设计直观——概括——具体化三个教学环节。
1.直观。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1/10米)写成小数呢?(0.1米),同时边提问边板书。再提问学生3分米、7分米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是多少?让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生汇报后教师完成板书,在0.1米下面写出0.3米,0.3米下面写出0.7米。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以上小数小数点后面是几位数?分母是10的分数都写成了什么数?交流后小结:小数点后面是一位数的小数叫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都写成了一位小数。
(2)小组进行探究、交流: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01米)3厘米和6厘米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交流后教师板书要点,引导观察板书时,让学生明确:小数点后面是二位数的小数叫二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都写成了二位小数。
(3)尝试探究: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教学程序可以仿照上面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还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把1米继续分下去,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2.概括。
教师提问:上面的例子中分别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表示成小数分别是多少?(0.1、0.01、0.001)边提问边交流,然后启发思考:小数和分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能用一句话说明什么是小数吗?”
小组内议一议,全班交流。教师结合汇报板书小数的意义。
3.具体化。
每人写出几个小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说明是几位小数,写成分数是多少?
(三)训练与应用一
课本“做一做”
(四)探究与解决二: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类比,揭示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1/
10、1/100、1/1000)然后让学生结合米尺回答:1/10米里有几个1/100米?1/100米里有几个1/1000米?那么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些计数单位用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结合学生回答揭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五)训练与应用二
练习九1——3题
(六)小结与提高
相关文章: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02-05
【鄂教版】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19 皇帝的新装02-05
粤教版必修一物理教案之 第二节 时间位移02-05
粤教版精品教案 《赤壁赋》说课稿02-05
粤教版精品课件课件 《登高》教案02-05
(精品)高二物理教案:13.3 光的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02-05
《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02-05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共两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02-05
营销系英语话剧大赛策划书。标准格式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