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 附着 交际 语言 思维

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与语言生成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之上的结构体。语言受思维的支配, 它是处在交际中的人的思维载体[1]。由此我们可以说, 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翻译, 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 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我们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许多困难, 正是由于思维对语言的支配作用而造成的。本文拟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 通过对比英汉思维形态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进而探索翻译中排除思维方式消极干扰的途径[2,3,4,5,6,7,8,9]。

1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 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具体地说, 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表达感情和愿望、交流思想的方法。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作用于语言, 语言也作用于思维。思维的发展推动着语言的发展, 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思维的发展。

2 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

不同的民族, 不仅有着彼此不同的民族文化, 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也有所不同,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

2.1 英民族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汉民族偏好形象思维

不同的文化群体既有人类共有的思维规律, 也有在自己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具有各自特色的思维模式。汉民族有形象思维的偏好, 而英民族有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的偏好。

2.2 英民族偏好分析思维, 汉民族偏好综合思维

分析和综合在思维活动中是互相联系, 发挥作用的。汉民族偏好综合, 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 而英民族偏好分析, 导致了思维上部分优先的特点。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常能流露出这种整体把握综合思维的特点。例如:在时间表达上, 中国人是年-月-日-时-分-秒;而英国人恰恰相反, 是分-时-日-月-年。在社会关系的属性上, 中国人遵循姓与名的顺序;而英民族则市名、父名、姓氏名。

2.2.1 英民族偏好直线思维, 汉民族偏好曲线思维

在表达思想时, 英民族的思维直截了当, 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 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 而汉民族习惯与从侧面说明, 阐述外围的环境, 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2.2.2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 汉民族主、客体相互浑融

英民族的思维很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因而他们对主体和客体有着严格的区分, 而汉民族的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 认为只有人才能做出有意识的动作, 或具有有意识的行为, 因此汉民族一般对思维的主体和客体不加以太大的区分。

2.2.3 英民族偏好形式逻辑, 汉民族偏好辨证思维

传统文化中, 英民族非常重视形式逻辑, 相形之下, 汉民族则更注重辨证思维。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偏重形合, 汉语偏重意合。

3 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要进行翻译活动, 主要依靠三个要素, 一是原作, 二是翻译者, 三是翻译工具, 而唯一能作用翻译客体和翻译主体的, 就是思维。因此, 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一定要对不同民族思维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看一下思维差异对翻译的负干扰。

3.1 思维习惯不同, 造成词义理解困难, 进而影响译文的准确性

英文中的大量抽象名词, 往往难以用汉字对应翻译, 汉语中多表具体的词也难以在英文中得以体现, 如果我们生拉硬套地进行翻译的话, 势必会使译文晦涩, 费解。如:汉语成语“胸有成竹”, 如果望文生义地译成“to have a bamboo in one’s chest”, 也一定会使人大惑不解的。

3.2 思维风格不同, 句子重心各异, 影响译文质量

英汉民族各自独特的思维风格造成了各自的句子中心, 如在翻译中不加以调整, 一定影响译文的畅达。

3.3 思维中心不同, 语态误用, 造成误译

汉民族的主体性思维方式, 主要强调主观感受, 将理性、功能和交流目的融于直觉, 而忽视了对客观现实进行符合逻辑的形式表现, 以致于在翻译中, 体现不出语态变化造成误译。如:“They were beaten, refused anything to read.”这里如果忽视了语态, 就很容易错误的翻译成“他们受到毒打, 拒绝阅读任何书籍。”其实句中的r e f u s e d是表被动的过去分词, 应译为“不准”。

3.4 思维侧重点不同, 造成表达形式各异, 进而影响译文的自然、流畅

由于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 其句式结构呈主从扣接式, 而汉民族不太重视形式逻辑, 而已汉语的句式结构呈流散铺排式。在翻译中如果我们忽视了这样由思维差异而造成的句式特点, 那么我们的译文很可能会是英文支离破碎, 汉语冗长板结。排除思维差异对翻译消极干扰的途径:

(1) 抽象思维能力

(2) 提高主、客体意识

(3) 增强形式逻辑观念

(4) 加强本族语深造, 有意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

综上所述, 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 在翻译过程中, 思维的差异对翻译的准确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翻译中, 我们应充分重视语言中的思维因素, 注意不同民族思维之间的类同与差异, 只有通过在思维形式上进行广泛而深入、系统而具体的对比, 才能认识不同民族思维的共性, 辨别它们的个性,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译文更自然、更准确。我们要多学习英民族的思维方式, 只有完善很进步汉民族的思维方式, 才会促进中华文化繁荣, 经济的辉煌!

摘要: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与语言生成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拟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 通过五个方面:①英民族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汉民族偏好形象思维。②英民族偏好分析思维, 汉民族偏好综合思维。③英民族偏好直线思维, 汉民族偏好曲线思维④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 汉民族主、客体相互浑融。⑤英民族偏好形式逻辑, 汉民族偏好辨证思维。对比了英汉思维形态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思维差异

参考文献

[1]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34.

[2] 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0.

[3] 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 (上、下) [J].外国语, 1991:4~5.

[4] 思维方式表现法和翻译问题[J].现代外语, 1993, 1.

[5] 关世杰, 刘海平.试论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及汉字在其成因中的作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6]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第五部分, 第十三章文字、思维, 大脑与文化——文字认知过程极其作用之文化对比分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

[7] 王秉钦, 王福祥, 吴汉樱.论东西方思维方法差异及其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8] 连淑能.“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J].外语学刊, 1993, 2.

[9] 贾德霖.“思维模式与线性序列”[J].外国语, 1990, 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文化差异对涉外商务沟通的影响 下一篇:脑筋急转弯:3个人3天用3桶水,9个人9天用几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