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 使法学教育国际化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一带一路”主要是以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为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都与法律息息相关。“一带一路”与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如何进行融合, 这是目前法学教育国际化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2 法学教育国际化的常见思维
法学教育国际化是目前法学专业学校的共识, 主要目的是造就通晓全球国际法律的国际型人才。法学教育就是要培养通才, 在提高国际法律事务的训练中应对国外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来比较中外法律的认知我们发现, 学生对国际法的训练途径少, 国际视野不宽。中国法学人才确实存在应用型、国际型等众多问题, 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国家发展需要复合型的优秀法律人才, 而目前高校的法学教学体系还没有承担起这项重任, 培养出的人才还不能完全符合社会需求。目前, 常见的法学教育国际化思维主要是以西方为主导的, 强调的是中国作为融入方, 如何融入西方主导的法学世界体系, 以适用西方基本利益。在这种常见思维的指导下很容易出现将法学教育国际化等同于法学教育西方化。随着中国走向世界, 那么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随之而来的是法律纠纷的增多。从目前情况来看, 美国和欧洲在国际法律纠纷中占有主导地位, 所以法学教育国际化很容易向美国和欧洲国家学习, 但这只是法学教育国际化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不同忽略其他角度的国际化因素。另外将法学教育国际化与国家利益脱离, 主要强调全球化, 也容易使法学教育国际化走入误区。盲目按照西方体系培养法学人才, 很容易使其在成为不理解中国国际的格局外的人, 其也很难为中国利益去服务。
3“一带一路”对法学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是中国产能过剩, 外汇资产过剩, 而中国燃气、矿产资源却对外国依赖性非常高。“一带一路”至少从投资和贸易两个方面对法学教育国际化提出要求。首先, “一带一路”培养的是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有深入了解的法律人才, 待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投资等交易时, 这个法律人要深入了解交易国家的法律制度, 以满足中国企业进行投资和贸易的需要。中国企业经常被国外丰富资源吸引, 但是在不了解国家法律制度下做的投资和贸易决定就不能有效规避一些风险。如在刚果法律规定原矿石不能直接出口, 一定要进行深加工后才能出口, 如果在不了解国家法律的情况下草率签订投资协议, 那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所以对投资国家法律进行深入了解有时比投资项目本身还要重要, 由于中国律师承担能力有限, 所以一些在外国的投资基本是依赖被投资国家的法律人来进行, 在项目进行中受蒙蔽产生损失再所允免。
通过“一带一路”使培养出来的法律人对中国沿线国家和中国的法律都能深入了解, 以服务于投资和贸易。因为在中国境内, 即使法律国际化教育很成功, 有一些很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的人, 但是他们也很难懂得所有国家的法律条文。我们需要依赖这些法律人, 但是这些法律人还要熟悉中国法律和国际一般法规, 以便发扬国际主要精神,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法律人, 以帮助中国全球化发展。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与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利益关系, 因此在法学教育国际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经验, 邀请世界各国法学人士到中国来学习法律, 在学习期间, 这些学生可以学习中国法律, 同时受中国价值观的熏陶使他们对中国产生好感, 对中国企业抱友好态度。这些人学成后可以留在中国, 也可以回国, 他们从事的是与中国相关的律师业务, 是国际上真正需要的国际化法律人才。他们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就是中国的财富, 他们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维护中国利益。
4 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的思维调整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所以在进行法学教育时也要面向实践问题。基于“一带一路”对法学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我们要对国际化教育思维进行调整。首先, 在法学教育上要从向欧美学习向着眼他世界学习转化。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易增多, 中国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 世界各国都有中国利益存在, 因此国际化的法学教育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法律, 在学习这些法律基础上维护中国企业和国家在其他国家的利益。其次, 法学国际化教育要从与西方交流向与全世界交流转变。之前误区是与美国著名法学院进行交流就意味着国际化教育的规格提高, 但是实际情况上欧美顶尖级留学生不愿意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 来中国的留学生不是最优秀的, 他们留学回国后也不太容易成功, 不容易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使得其为中国与西方搭建的桥梁有限。但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不同, 因为他们缺乏出国留学机会, 基本来到中国的都是最优秀人才, 学成回国后容易成功, 且在政府或其他部门占据重要职位, 容易为他所在的国家和中国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
总之,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要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人才的招录, 要设立更多资金以吸引沿线国家优秀学生到中国留学, 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来中国留学, 以国际主义精神进行法律人才的培养, 以推动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法学教育全球化也提出了要求, 但是就目前中国的法学教育来看, 法学国际化教育有诸多限制。“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提出后, 给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带来了挑战, 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中国法学国际化教育要向与西方交流转变, 要向着眼全世界转变。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张彤.法学教育应对法律服务国际化的改革——以“欧盟经贸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7) .
相关文章:
浅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02-20
刍议“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航运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02-20
与一路一带英语翻译02-20
成都鼓励企业参加“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展会02-20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模板02-20
“一带一路”下国际经济贸易行业发展前景02-20
“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02-20
路由的多元化发展02-20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02-20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