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牙塔里的蜕变有感

关键词: 慎始 蜕变 象牙塔

第一篇:观象牙塔里的蜕变有感

观《蜕变与悔悟》有感

——悔前莫如慎始

数学系 李琦

我观看了原成都市政协原副主席周学文、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原局长袁长占的犯罪轨迹,他们因个人私欲,贪财敛财,导致人格的扭曲、生活的腐化堕落,最终因贪婪而走上穷途末路的人生悲剧。

从这两位被查处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他们都曾是不同的在重要领导岗位作出了一定贡献的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中他们也曾廉洁自律,然而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不起金钱的考验,追求金钱、美色,贪图享受,最终走上了严重违纪违法、腐败堕落的犯罪道路,不仅严重破坏了党纪党风,损坏了党的形象,而且使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受了严重的损害。通过这次教育,警示我们“贪欲”不仅是腐败分子私吞国家和公共财产、盘剥集体和群众利益的元凶,也是摧毁一个家庭和人生的“刽子手”,所以剖析他们的思想根源,让我们引以为鉴有重要意义。

分析周学文和袁长占两人所犯案件: 周学文案是一起非常典型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大搞权钱交易的大案要案,而袁长占则是一个人民警察灵魂的嬗变。两人都是从基层干起的,都曾有理想、有抱负,但当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与社会上的人接处的多了,当看到一些有钱人的生活的时候,心态渐渐失衡,物欲渐渐膨胀,袁被动接受第一笔贿赂,而周还搞婚外情,开始主动向他人索要钱财,他们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肆无忌惮的买官收钱,甚至公开叫价卖官,而且他们都心存侥幸:周自认为自己办的事情,收受别人的钱物,都比较隐蔽,

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而袁自认为收身边人的钱财是很安全的,在年结前后,红白喜事生病住院、干部晋级、岗位调整期间大肆收敛钱财,他们已经到了无视法纪的地步,突破底线以后他胆子也越来越大,想尽一切办法索要,追逐自己的私利,大小通吃,只要帮了别人的忙他就要雁过拔毛。周还有深陷孽缘无法自拔,找情人就要自觉不自觉的伸出贪婪之手,为了满足情人就要不断的收受贿赂,来得到情人所谓的“爱”。他们未能把握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心存侥幸无视党纪国法,大肆收受贿赂,是他们不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思想会化变质,个人权力膨胀,贪欲严重,带头不遵守党纪法规,使一些正常的议事、决策、会议的制度,都形同虚设。但周还有他自己的一些特点:为官做事都极具两面性和欺骗性,思想上有二重性,一方面积极的工作,在外界看来他低调谨慎,另一方面又忘了党的宗旨,然后伸出了贪婪的手。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他们没有加强自己的世界观的改造,抵制外界不良诱惑,现在,王岐山常委就在带头抓“四风”可见国家对此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曾写过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号召共产党员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尽管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广大党员保持良

好的生活作风、健康的情趣爱好,仍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仍是党的事业的要求。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变革,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刻冲击、腐蚀着党员干部的灵魂,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自持力与忍耐力。比如,世俗的金钱观引诱你信奉“有钱就有幸福”的哲学,对金钱顶礼膜拜;错位的权力观引诱你把当官当成捞取个人私利的机遇,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哲学,贪污腐败;错位的名利观引诱你把履职尽责与获取个人名利紧紧连在一起,单纯地追名逐利;低糜的享乐观引诱你沉迷于低级趣味,把低俗当有趣,视堕落为潇洒,直到放浪形骸。

为解决此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了解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行使权力,每名国家公务人员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人民给予的,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幸福,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希望。国家公务人员是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守护者,是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是展示党和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脚踏实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党和国家添光彩;周、袁二人都因为在各种诱惑

面前难以自控,导致政治上蜕化变质、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反面典型的惨痛教训令人震撼、发人深思。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官有权是暂时的,面对各种诱惑,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思量贪欲之害,常摒弃非分之想。

正如短片中所说:金钱与欲望,人情与权力,从歧路一路走向高墙,失去自由,他(袁)终于领悟人一辈子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名声!

第二篇:观烂尾楼里的租客有感

看完这集《烂尾楼里的租客》感受最多的是生活的无奈。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怀抱着青春的梦想,踏上了梦中的发财路,走过陆地,渡过海岸。最终,生活与梦想将他们集聚在这栋——烂尾楼。

五味杂陈的感触溢满心头,自小时候认识了“生活”着两个字,不,在你出生的那刻,这两个字就命定的跟你一生一世。我们无从选择,无从逃避。最后给的答案只有:接受、面对。生活跟着我们,也注定跟着这群为生活而去生活的人。

海南,那年代里令无数人憧憬的的发财地。吸引了一个又一个的觅财者,迷住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者。我们没有生活在那年代,或许不能真正体会到年少时他们的那种冲动与勇气互动、梦想与激情并存的心情。更或许,要是我们一生活在哪个年代,是不是难保自己会做出比他们更冲动的决定呢?这世界被太多的故事充盈,泪水太过廉价,只有理智才能自我救赎。当理智也失去了,仅存的唯有疯狂。他们便是为生活梦想而疯狂的那群人。

“你觉得我们两个是富人还是穷人?”长着略微发福的黄怡发对记者发问。先不说他们有没有钱,只要不清楚黄怡发、姜赵春的人,多半都会认为他们是过着令人羡慕生活的富人。黄怡发是海南本省人,怀揣发财梦的他,放弃了农业银行的铁饭碗,到海口下海经商,20多年过去了,口袋依然和出来时一样装着“空气”,我们该认真面对生活,而且是乐观的面对。黄怡发在这条梦中的发财路,踏碎了20多年的幸酸苦辣,尝遍了人间生活的无奈,他自嘲的与记者谈笑,可心中永远没放弃的是那二十多年前的梦,二十年前在走,现在在走,今后依然在走。

与黄怡发相遇在海口的姜照春,也是这群寻梦者中的一员。兴许那时刻的发财梦埋葬了所有理智,忍下心放下哭求的孩子的姜赵春来到了海口。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也长大成人。只是时光荏苒,磨灭了年华,也将母子的亲情磨成了虚无,默默拭去眼角泪滴的她,只与记者相对无言。现在黄怡发与姜赵春在这烂尾楼里住了五年,房地产梦破碎后,彩票事业占据了大半生活。已经年迈的他们,心头里依然执着着当年的梦想,眼眸中依旧闪烁当年的光芒。发财梦这条路还会继续延伸,他们也将继续行走,也许会停也许,永不停歇。

怀着对厂矿工人的为好向往,意气风发的屈存光来到了海口。可“机会”可遇不可求,先后经历的打工、开店历程,越发感觉离当初的梦想越远。不被亲人们理解的痛苦,只能在听完《常回家看看》后缄言默叹。“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似乎应对着每个人。真是命里注定?还是努力不够?不需要解释,也没有人能够解释。“去发光”屈存光。时间已逝,空间已矢,黄鹤已杳,怅望家乡,不胜感慨唏嘘。我期盼上天都该给每个寻梦者应得的机会,至少,要经过他们的瞳眸!掠过他们的衣角!

谷升陵降,物换星移。邓昌树,在这烂尾楼里住得最久的一员。十九年得散工生活里,在烂尾楼中的时光就已过半。在这群中,老邓应该算是比较幸运的吧。现在家中没有了负担,老伴也赶过来陪他,孩子都已成家。开怀的笑容,溢出满满的幸福。回想那时寄钱的情形,看到孩子结婚的情形,十几年来的辛苦与坎坷,总算有了回报。不过,生活依然,他们甘愿住在这烂尾楼里,只是这里永远不会是家,在不在这里。家,在对面遥远的琼州海岸;家,在他们的奋斗里。

有次思修课里老师讲到了马加爵,让我想到:对一个人的未来最具决定意义的是一个人的出身,其次是运气,个人努力相比之下是最不重要的。出身,如果不是决定了一切的话,至少决定了你大部分的人生。那些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只是小概率事件罢了。你也可以变天鹅,正如你也可以买中彩票。而现在,看到这群寻梦者,我只缄默,只祝福!

人,永远都有选择。或摇摆、或执着。但,一定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三篇:蜕变——入企兖矿有感

蜕变

——入企兖矿有感

如果说大学是一座象牙塔,那么工作就是我们走出象牙塔所进行的一次长途旅行,也许这次旅行我们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许我们甚至是不想开始这段旅行,但是当我们回头却发现我们已经走了很远!

初入兖矿给我的所有的感觉都是陌生,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工厂,陌生的同事。但是一切又是那么的正规,一切有据可依,一切顺理成章。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个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厚重感和岁月给他带来的沧桑感;但又处处充满生机,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这让我一颗陌生的心有了一种无比亲切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也许我可以把它当做一份事业去耕耘!“天地人和”责任文化,这是我进入兖矿记住的第一句话,我知道这句话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去亲身的体会,作为一个兖矿人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我们的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需要责任,作为一个兖矿人我们更需要责任,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和谐是我们的责任,让兖矿发展的更好也是我们的责任。在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的今天,我们想发展?想怎么发展?怎么更好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负有责任,也许我们没有很大的能力但是我们有义务去想、去做!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自身的工作做起,我们常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我们的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去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提高自身安全,可以节能降

耗,可以提高效率,可以变废为用,可以积小溪为江河,可以众志成城共度难关!

“自保是大孝,互保是大爱”这是我进入兖矿记住的第二句话,安全大于天,没有了安全一切将失去意义,也许我们没能挣到很多的钱财,但是我们可以每天安全的回家给父母一句问候;给妻子、孩子一个拥抱,这是金钱所无法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我可以切身的感受到我们公司对安全的重视,来到金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全培训,先是从思想上让我们提高安全的意识,增强我们的安全意愿,再就是从实际中给我们安全引导,让我们认识到安全隐患的所在,教我们怎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将承受巨大的人力、财力;受害者也将承受身体的伤害,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更加无辜的是爱我们的亲人,他们将饱受精神的摧残。所以,安全问题又是一个责任问题,他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对家人的责任、对企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安全问题没小事,一个习惯、一次失误、一次大意都会让我们付出血的代价,所以,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意愿,当我们心中时刻记着“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须安全”的时候,安全事故就与我们无缘了。

进入兖矿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些是我在大学里所没有接触过的,我很庆幸自己来了兖矿,加入了这个上万人的大家庭,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虽然,我还没有很好的适应这个象牙塔外的大社会,但是我的旅程已经开始,我也准备好了背包,要把这个旅程中所有的收获都装进我的背包,充实自己,

让自己早日破茧成蝶,为兖矿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象牙塔里的一切可以是梦幻的、理想的甚至是不用去实现的;但社会往往是现实的、残酷的需要我们事必躬亲的。如果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转折,那工作就是改变一生的起点。我的大学,我的梦,兖矿注定是我实现理想,完成一生蜕变的地方!

15206370127兖矿集团邹城金明机电有限公司 苗永

第四篇:读《盔甲骑士》有感:蜕变的天使

蜕变的天使

——读《盔甲骑士》有感

文:乳腺四 王怡人

都说好的书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人的心境,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逐渐蜕变成长。为了提升护士文化内涵建设,我院护理部每年向护士推荐四本好书,并倡导读书分享活动。6月30日16:20,乳腺外科四病区围绕《盔甲骑士》这本书开展了一次互动分享,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位分享者。

从一名刚刚走出校园,尚且有些青涩的小护士,对护理工作充满了好奇,直到真正扎根于护理岗位,五年的工作经历让我不禁感叹时光流逝,并对护理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自我角色定位。护士长经常对我们说:学习是能够让你缩短与别人距离的最好方式。让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成为同事身边并肩作战的好伙伴、患者心目中的好护士,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护理专业知识。

科室从2016年3月建科以来,就成立了读书分享小组。两年来,读书成为我们年轻护士的成长助力。当接过《盔甲骑士》这本书时,我充满了好奇。书中描述了什么内容?它对我们的护理工作和日常生活有什么启发?那时的我非常渴望在书中找到净化心灵的港湾,于是每天晚上八点,我都如约与它见面,渐渐地我被书中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所吸引。书中讲述了一位骑士,身披闪耀的盔甲,随时准备去消灭作恶多端的恶龙,拯救遇难的美丽少女,突然有一天,骑士发现自己那身闪耀的盔甲因生锈而成为自我的累赘,从此,骑士开始了解脱盔甲、寻找自我的征程。整个征途中,骑士沿着陡峭崎岖的"真理之路",经过"寂静之堡"、"知识之堡"、"智勇之堡"最后达到真理之巅。文中的骑士正如同现实中的我们,在循环往复的护理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会为自己找出种种懒惰的借口,穿上了层层包裹的的盔甲,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阻,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思进取,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和骑士一样,沉沦在盔甲的光环中而鲜有创新和作为。

还记得在我轮科期间,仅仅掌握了护理基本技能,便觉得护理工作很简单,直到定科后,我渐渐发现,护理工作不是单纯的发药输液,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如何将专科知识高效地发挥,如何有效的与患者沟通交流都让我感到迷茫。护士长好像发现了我的小心思,与我谈心,她亲切的对我说:"护理工作简单而又平凡,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滤清思路,理解护理真正的内涵,在空闲时,可以多读书,与书为友,获取精华,寻找真谛。"护士长的一番话触动了我的心,我坚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有正视真实的自己,勇于反思自身的不足,重拾内心中想要蜕变的自己,才能有勇气、有毅力突破自我,让生命充满价值,真正体会到幸福所在。

读书分享的意义不仅仅是参透感悟、提升自我,更重要的是与护理姐妹们的真情互动,科室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学习,不停地蜕变,使美丽的天使心中充满阳光,一直努力向前!

第五篇:读《实践与探索》有感:在学习中蜕变

潘潘

舜宇今年33岁。古人云:君子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舜宇已跻身行业巨头的位置,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正坚定不移地朝着“百年老字号”的目标奋斗不息。

很多成功者站在至高点回忆过往时,往往只能捕捉到惊心动魄的某几个时刻,于读者而言只是鸡汤,除了增肥并无他效。然而,当用30年的时间去记录玉汝于成的过程,他就成了方法论,具指导性意义,更是一面明镜,让我们审视自己。老董事长的《实践与探索》正是这样一部方法论著作,发人深省,如清风明月,解开我的困惑。

入职一年的我时常焦虑不已。前有前辈们杰出的业绩,后有不断涌入的更年轻更高学历的一辈。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我却在原地止步不前。比我优秀的人比我更努力,我要依靠什么来提高我的核心竞争力?通俗讲我要如何才能升职加薪?老董事长说,舜宇的腾飞之路靠的是“实力+活力”。1984年的舜宇仅有活力而无实力,大量引进人才加强实力才成就了今天的舜宇。而入职不久的我可以称得上是“双无人员”。且比之于实力,我更缺乏的是活力--对于事业的野心。野心有时并非贬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在事业上没有野心的驱动,我们会不敢去做,不会去逼自己玩命的学。

我们公司采用了规范的管理机制,使用末位淘汰制来决定员工去留。然而,我们公司的福利在余姚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只要保证不是末位,就可以毫无压力按部就班地呆下去。破格升职位甚至加薪是听听就好的故事,学不学习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停止学习不仅意味着我们知识储量的锐减,更有可能导致学习能力的丧失。即便没被企业淘汰,我们终其一生也只能在这个岗位上碌碌无为,头顶的永远是巴掌大的天空。“没有战略的企业最终会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而没有野心的职场人只能在职场外流浪。

仔细研读老董事长的方法论,我发现舜宇的成功同样离不开“自省”后的自我改变精神。“明莫过于自视,聪莫过于自闻,睿莫过于自虑”。舜宇从光学界的小猴子摇身变成大老虎,他并没有“一好遮百丑”,以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掩盖公司运行中的种种问题,反而是不断审视自己,()将问题摆出来,从自身找原因,与自己较劲,改变自己,这样才使得舜宇这个乡镇企业走上国际化舞台,经金融危机而不倒,遇收购诱惑而巧避。反观我的工作经历,我认为我们很多同事都缺乏这种精神。当然,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我们虽没法要求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下自己,在职场中,我认为我们需要地是解决问题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非甩锅力证自己清白的本事。公道自在人心,总有人看到我们的付出。正因为缺乏了这种自省与自我较劲的精神,才自己阻碍了自己。

反复咀嚼《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舜宇的腾飞,还在于很好的践行了“学习”这个词,不断学习海尔、联想、华为的成功经验,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汲取对自己公司有用的方法,获得启示,作为舜宇未来行动的借鉴。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企业之间可以做到水平对比,标杆对照,我们个人更容易获得这块石头,身边的同事、领导、合作伙伴皆可拿来造璞玉。就我们设备岗位而言,绝大数时候都是在和供应商打交道,设备方面的知识他们比我们深厚得多。我们也可采用“4借”,再善总结、勤检点、乐改过,我们也会得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结果。

在小食店吃饭时,听到有人在谈论舜宇今日惊人的成绩。“三十年前随便做个什么生意现在都是大老板”,这话有点耐人寻味。任何时代都不缺乏机会,关键是机会来时有没有能力去把握。我相信30年前一定有和舜宇一样的企业,而现在只有舜宇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这与领导者把握机会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现在我们身在舜宇,已经遇上了好时机,剩下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攀登顶峰,不被荆棘挡住去路!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补充医疗保险的汇报 下一篇:关于母亲的诗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