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区域内及跨区域产业分工、产业合作、产业升级的综合过程, 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格局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式。随着发达地区因为经济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冲突, 产业转移既能缓解发达地区的紧张压力, 缩小经济发展差距, 又能促进资源要素的循环流动, 提高利用效率。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大力促进产业转型, 优化产业结构, 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等附加值高的产业,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不断整合市场资源, 发挥各市的传统优势, 实现产业更新升级。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研究主要是从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现象的实际出发, 通过构建相关计量模型, 具体分析产业今后发展趋势及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罗良文、赵凡 (2019) 采用静态集聚系数、动态集聚系数和产业梯度系数等, 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34个工业行业转移和集聚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应以川渝为中心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以中游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以长三角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1]。杨茜琳、张士运 (2019) 则首先从经济理论出发, 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 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实施对于京津冀各个地方的发展, 并且以生产率技术进步为假设条件, 分析北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天津和河北的影响[2]。徐汇文、黄汉权 (2019) 从中等城市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 描述了我国新时期中等城市面临的发展问题及困境, 得出中等城市应该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探索不同类型产业发展路径, 促进中等城市人口与产业协同集聚[3]。周伟 (2018) 从技术溢出、产业集聚、业高度化等方面对京津冀产业转移进行测度分析, 在实证分析基础上, 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河北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对策建议[4]。张建伟、苗长虹等 (2018) 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差异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 具体分析各个城市的发展优势以及产业结构的各个影响因素[5]。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各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分析
(一) 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 国内学者对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 根据已有研究并基于对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界定, 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本文从成本因素、对外开放合作程度、市场吸引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配套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7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河北各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指标体系[6], 如下表3.1所示:
(二) 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选择主成分分析的方法, 主要是由于在选取多个变量进行评价分析时, 可能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进而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 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将相关变量进行合并处理, 形成新的综合指标, 通过这种降维的方法, 既能保证了完整的信息不丢失, 又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河北省2017年统计年鉴, 其中3级指标中外贸依存度、每万人专利申请数量、等级公路线网密度由相应指标换算出来。
(三) 计算过程
计算过程遵循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 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河北省11个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分析, 如下表3.2所示。
由累计方差贡献率可知, 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551%, 符合特征值大于1且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一般标准, 因此选取前5个主成分基本可以代表原始指标的全部信息, 即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把选取的23项指标综合成5个主成分。
接着计算各城市的总得分值, 首先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载荷矩阵5列初始解分别除以各主成分特征值的平方根 (i=1、2、3、4、5) , 得到每个特征根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由单位特征向量与标准化之后的变量值可写出前5个主成分表达式, 求出其得分值。分别以前5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作为各主成分权重计算得出各地区的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指数 (F) , 最后得出的评分公式为:
根据公式分别计算河北省各市各城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综合得分及排名, 如下表3.3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 河北各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差异悬殊, 石家庄、唐山、廊坊分别凭借2.30、2.06、1.81的高分占据前三位, 而衡水、张家口、承德仅为0.05、0.04、0.05, 位于河北省的末尾处, 综合承接能力相对比较弱, 并且7个指标也大都处于最后, 与前面城市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1. 在成本因素方面, 河北省各市的得分差距并不明显, 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2. 在对外开放合作方面, 河北省各市的得分差距较为明显, 其中唐山、石家庄、秦皇岛以1.81、1.75、1.01的高分排在前三位, 这三个城市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进出口总值以及实际利用外资量都十分庞大。
3. 在市场吸引力方面, 唐山、石家庄、邯郸排名靠前, 三市在消费、收入、储蓄三方面的综合水平要优于其他市。
4. 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 河北各市得分差距并不明显, 石家庄和秦皇岛分别位居第一与第二。
5. 在产业配套能力方面, 得分差距十分明显, 尤其石家庄以3.49的高分位居第一, 和其他市都拉开了较大的差距。
6. 在产业结构水平方面, 唐山排名第一, 邢台排名第二, 而作为省会城市的石家庄排名却靠后。
7. 在经济发展水平上, 廊坊市发展势头迅猛, 而邢台市和邯郸市发展较为缓慢。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各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了多方面分析, 得出从城市综合承接能力层面看, 各城市承接能力悬殊, 各个指标的子系统水平差距也较大。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因此应该在保持已有优势的基础上, 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唐山作为中国最主要的钢铁制造城市, 应该在保持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 从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向精细化发展, 同时要加大环境保护, 发展绿色GDP。而位于排名靠后的张家口和承德, 应该扩大对外开放能力,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 建立健全与产业承接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建设, 增加市场吸引力。
摘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 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作为京津冀产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日益关注的重点。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 根据河北省各市实际情况, 构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 分别计算河北省各城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综合得分及排名, 重点探讨河北省各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主成分分析法
参考文献
[1] 罗良文, 赵凡.工业布局优化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基于区域间产业转移视角[J].改革, 2019 (02) :27-36.
[2] 杨茜淋, 张士运.京津冀产业转移政策模拟研究——基于多区域CGE模型[J].中国科技论坛, 2019 (02) :83-89+149.
[3] 许汇文, 黄汉权.新时期中国战略腹地中等城市产业发展困境、机遇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 2019 (01) :77-84.
[4] 周伟.京津冀产业转移效应研究——基于河北技术溢出、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视角[J].河北学刊, 2018, 38 (06) :172-179.
[5] 张建伟, 苗长虹, 肖文杰.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 2018, 38 (03) :106-112.
[6] 段小薇, 李璐璐等.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专业综合承接能力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 2016, 36 (05) :681-690.
相关文章:
统计局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调研报告02-09
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论文02-09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选择及优化研究——以蚌埠市为例02-09
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问题02-09
在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推介会上的讲话02-09
战略支撑转移承接产业论文02-09
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02-09
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北省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02-09
承接产业转移讲话02-09
承接产业转移范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