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关键词: 废水处理 蚌埠市 废水 综述

蚌埠市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废水处理技术综述(通用5篇)

篇1:蚌埠市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蚌埠市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摘要:蚌埠市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其废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示范作用.本文根据该公司生产和废水排放情况,介绍了SBR处理电镀、涂漆废水工艺,对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管理设施运行中的主要体会.作 者:宋淮玉 陈玮胤 作者单位:宋淮玉(蚌埠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3000)

陈玮胤(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期 刊:资源节约与环保 Journal:RESOURCES ECONOMIZATION & ENVIRONMENT PROTECTION年,卷(期):2010,“”(3)分类号:X76关键词:电镀、涂漆废水 PH调节 气浮 SBR

篇2:蚌埠市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长春科宝:长春科德宝·宝翎滤清器有限公司 (简称长春科宝) 创建于2004年4月16日, 由德国科德宝无纺布集团、日本宝翎公司和中国长春汽车滤清器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而成。合资之前, 三家公司均在汽车滤清器领域涉足, 并发展良好。其中最先进入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行业的是长春汽车滤清器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从1991年开始进入发动机空滤器市场。1991年生产出的第一台金属壳体空滤器为一汽解放CA488发动机轻型载货汽车配套。该产品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并取得了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 轻型载货汽车空滤器产品迅速形成平台化、系列化。随后, 长春汽车滤清器公司又为一汽集团开发了3t轻型和5t载货汽车平台的金属壳体空滤器产品。1994年, 长春汽车滤清器公司为一汽奥迪100车型配套了第一台国产化乘用车发动机空滤器, 这是首台塑料壳体的空滤器产品。同年, 公司引进了意大利UFI公司的滤芯生产线,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 长春汽车滤清器公司正式成为一汽-大众的配套商, 产品从最早的捷达二阀、捷达五阀空滤器到宝来、迈腾、高尔夫、新捷达空滤器等, 随着大众汽车平台的不断国产化, 长春汽车滤清器公司以及后来的长春科宝公司已经成为一汽-大众公司日益紧密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 公司在载货汽车空滤器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 公司生产了国内首批重型载货汽车塑壳空滤器, 为一汽解放公司的50A换代重型载货汽车配套。载货汽车滤清器由金属壳体改为塑料壳体, 不但为整车减重节能, 还具备优化产品性能, 简化生产工艺, 节约产品成本等多项优点, 迅速为人们广泛接受。如今国内载货汽车主机厂的空气滤清器已几乎全部被塑料壳体滤清器所替代。2003年, 公司首次为奇瑞公司自主研发了第一款空气滤清器, 该滤清器全部采用三维软件设计并装配验证, 达到了客户的装配、外观及性能的要求。自此, 公司开始走向了自主研发的道路。2004年公司合资以后, 强强联合, 研发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产品品种迅速扩大, 公司在空滤器的基础上开始研发与空滤器连接的进、出气管路, 并逐步形成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目前, 仅汽车发动机空滤器品种便达到500余种。

MC记者:在长春科宝汽车空气管理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经历了哪些技术变革?

长春科宝:企业发展, 技术领先。公司在滤清器行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技术研发这个源动力。公司领导很早就意识到公司要发展, 不能仅依靠加工业, 必须要有自己的研发队伍, 有属于自己的产品, 才能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于是, 公司开始加大力度培训研发人才, 2001年, 技术部被吉林省评为省级技术中心。2002年, 公司开始接触三维设计软件, 起初只有个别人会操作, 后来便全面铺开培训, 要求每个工程师都必须会操作。很快, 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便可以把他们心中的想法用三维软件灵活地展现出来。此时,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厂对自主研发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于是, 公司开始为客户量身订制, 这在当时的国内滤清器市场上还是首家。2007年时, 我们发现单纯靠三维软件以及经验来为客户设计产品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此时, 国外汽车行业兴起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应用, 即用分析软件来模拟产品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的状态, 如振动、气流、发动机噪声等, 通过分析结果来优化设计, 达到满足性能的目的。我们意识到这将是一个研发趋势, 因为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直观、精确, 而且可以缩短验证周期, 减少开发成本。于是, 公司又开始广纳计算机模拟分析方面的人才, 并投入资金, 进行逐项培训。很快, 公司发展起了一支高尖研发队伍, 他们用先进的工具, 专业的技术带给了客户更高品质的产品, 把公司的研发队伍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0年, 公司又投入资金建造了国内首家进气系统噪声测试实验室, 这为降噪研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在, 长春科宝已经成长为一个国内的先进、成熟, 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滤清器行业排头兵。

MC记者: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在开发汽车空气管理系统及零部件新品方面, 目前, 长春科宝有哪些新技术。

长春科宝:创新力,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创新则落后, 没有创新的企业终将被淘汰。近年来, 公司无论在产品研发、材料方面, 还是加工工艺方面都在不断创新。

2006年, 首次采用二次注胶形式实现产品橡塑合一, 即将注塑件再次放入注胶模, 将PP材料与TPV材料热熔结合, 实现产品密封及减振的目的。此项技术首次应用在一汽-大众宝来空滤器上, 当时在国内尚属新工艺。

2009年, 首次采用单一组分改性聚氨脂直接在塑料壳体上发泡, 代替传统的加装密封胶圈工艺, 实现了塑料零件与密封橡胶的完美结合。此项技术首次应用在一汽-大众新捷达空调滤框架上。

2009年, 在设计发动机进气管路时大胆采用P P与TPV两种材料一体分段设计, 采用三维吹塑分段进料工艺, 在一根管路上实现软硬分段无缝结合, 需要保证密封性的地方为软管, 需要具备耐负压性的地方为硬管。此项创新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减少了零件数量, 节省了安装工序, 同时降低了失效风险。该管路已经在红旗C级车上正式采用。

2010年, 在国内率先采用编织降噪管技术进行发动机系统广谱降噪, 利用多孔率调控可针对高频峰值实现大范围降噪, 保守值可降低噪声1~2d B, 大大提高了驾车舒适性。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国内各大主机厂广泛认可, 已有多家企业采用。

2011年, 在国内率先采用发动机空滤器滤芯无纺布注塑配合PU发泡工艺, 实现了无纺布滤芯与滤纸滤芯安装互换, 并就此设计申报了发明专利。

2011年, 首次采用在同一滤芯产品上实现不同滤褶高度的加工方法, 即“M”型滤褶, 以实现增加储灰量, 改善流体的目的。

目前为止, 长春科宝公司已申报成功发明专利一项, 实用新型专利五项以及外观专利一项。正是这些不断的技术创新才使得企业发展获得持续的动力, 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MC记者:轻量化、节能减排、环保、安全舒适等是当今汽车工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都对汽车零部件供应提出了挑战, 那么长春科宝在汽车空气管理产品上有没有相应的考虑和解决方案?

长春科宝:近年来, 随着长春科宝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业绩不断攀升, 打造节能减排、环保舒适的空气滤清器成为公司不懈追求的目标。除了积极推进重卡塑壳化, 建立建全降噪技术的研发及实验设施以外, 公司还积极推广在空调滤芯上采用活性碳材料, 用以吸附进入驾驶室的花粉及气味, 保护乘驾人员呼吸健康。2011年, 公司成功地将无纺布式发动机空滤器打入大众狼堡研发中心, 并在大众的换代捷达车上实际应用。这种产品与滤纸式空滤器比较, 其储灰性能更优越, 同时无纺布滤芯过滤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更小, 这也就意味着发动机进气更为顺畅, 进气量充足, 燃烧更加充分, 所需能耗更少。

在原材料环保要求方面, 长春科宝公司顶住成本压力, 严格按照各项环保标准要求并检验。包括欧盟ELV标准的ROCHS六项, 有机化合物执行VOC标准, 以及近期出台的所有原材料不含石棉物质的规定。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规定的出台, 长春科宝公司将积极跟进, 力争将更人性化的设计, 更环保的材料投入使用, 回报社会, 回馈顾客。

MC记者:能否介绍一下科德宝公司过滤器集团产品的应用情况。

长春科宝:科德宝公司过滤器集团为众多世界著名汽车公司配套, 如:本田的Jazz车型中1.4L汽油机;Smart的ForTwo (Ⅱ) 车型中的所有发动机;奥迪的R8、RS6、Q7、new A8、A5 cabrio的部分发动机;梅塞德斯奔驰的C级、CLK级、E级等八种车型的四缸、六缸柴油机;宝马的新5系、6系、7系、新X3、X5的所有柴油发动机等。

进入中国市场后, 长春科宝公司销售市场迅速在国内展开, 成功打入了北京现代汽车股份公司的发动机空滤器及空调滤清器市场, 一汽-大众奥迪公司的发动机空滤器及空调滤清器市场;法雷奥、电装、三电的汽车空调滤清器市场等。目前, 长春科宝公司正在进入华南区域, 已经与Fort公司、VOLVO公司、宝马公司等建立了初步联系, 预计在三年内建立业务关系

篇3: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综述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开发;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76-01

1、技术开发

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沿革,经历了从单一工艺到组合工艺的过程。从是否需氧的角度考察,则沿着“厌氧→好氧→厌氧+好氧→厌氧+缺氧”的轨迹发展。从去除对象来看,早期技术仅能去除SS物质,而现在的工艺还具备脱氮除磷功能。下面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1.1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兼备两者的优点。其主要构筑物为生物接触氧化池,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经被其浸没的填料,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由于池内具备适于微生物栖息增殖的良好环境条件,因此,生物膜上生物相丰富、食物链长、微生物浓度高、活性强,不产生污泥膨胀,污泥生成量少,且易于沉淀。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多种净化功能,除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外,如运行得当,还能够脱氧和除磷。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关键部位是填料。传统的蜂窝状塑料管较易堵塞,现在常采用吊挂式软性填料和悬浮或半悬浮球形填料,能有效地防止堵塞,且面积较大,处理效果好。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较早的采用的技术之一,其主体工艺流程为:原污水→初沉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初沉池、二沉池均为竖流式沉淀池,上升流速分别为O.6~0.8mm/s和0.3~0.4mm/s。采用梯形直管填料,池中心廊道式射流曝气,气水比为10:1~12:1,停留时间为2.5~3.3h。设计进水平均BOD5=200mg/L,出水BOD5+20mg/L。

1.2 两段活性污泥法。两段活性污泥法,简称AB法。该法把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厂视为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其工艺特点是:不设初淀池,A段高负荷,B段低负荷,A、B两段污泥分别回流,充分利用污水管道中的微生物,为不同时期生长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其主体工艺流程为:原污水→格栅→顶曝气调节池→A段曝气池→A段沉淀池→B段曝气池→B段沉淀池→排放该类设备,采用自吸式射流曝气机、无支架的污泥悬浮型生物填料、侧向流坡形斜板沉淀池等先进技术。BOD5去除率为90%,COD去除率为80%。

1.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法。原则上,SBR法的主体工艺设备只有一个间隙反应器,在一个运行周期中,按运行次序,分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SBR法的关键设备滗水器的研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常用的滗水器,有虹吸式、旋转式和套筒式三种。SBR法工艺简单、节省费用,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没有污泥膨胀,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其主体工艺流程为:原污水→调节池→SBR反应池→消毒池→出水

采用该工艺流程的上海某污水处理站设计平均流量750m3/d,进水水质BOD5200mg/LSS50mg/L,TN 40mg/L,NH4+50mg/L,出水水质达到黄浦江上游污水排放标准,即BOD5<30mg/L,ss<30mg/L,NH4+<10mg/L,TN<20mgm。

1.4 厌氧生物滤池。厌氧生物滤池是—种内部装有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的厌氧生物膜法处理装置。厌氧微生物附着载体的表面生长,当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过载体所构成的固定床层时,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厌氧分解,并产生沼气。厌氧生物滤池有多种变型,填料的发展迅速,其工艺流程为:进水→沉淀池→厌氧消化池→厌氧生物滤池→拔风管→氧化沟→进气出水井→排水

污水经沉淀池预处理后进入厌氧消化池进行水解和酸化,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在拔风系统作用下,生物滤池处于兼氧状态,阻止了污水中甲烷细菌的产生,使整个系统仍处于酸性阶段,而氧化沟内溶解氧一般可稳定在1.5~2.8mg/L,污水在此进一步好氧处理。该工艺的实质类似于A/O法,但兼性厌氧生物滤池使厌氧段得到强化。拔风系统是处理过程的关键。其主要优点是不耗能、造价低、管理简单、无噪声、无异味、挂膜快、剩余污泥量少、出水水质好、运行效果稳定。

2、问题探讨

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就其处理技术而言,可以采用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的成熟技术和工艺,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应予考虑。

2.1 住宅小区污水流量小,可生化性好,宜优先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生物膜法具有生物相丰富、微生物浓度高、食物链长、不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能好等优点,适用于小量的污水处理。过去担心的堵塞问题,在采用新型填料后已基本解決。

2.2 住宅小区用地紧张,应优先考虑占地省的污水处理工艺,并在设计中采取一定措施。现在,一般设计成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形成地下为污水处理站,地面为绿地或花坛的格局,可以美化环境。但这样设计时,应注意埋深、提升设备、通风要求和臭气处理等问题。

2.3 由于受小区管理人员人数和专业素质的限制,应优先选用运行维护管理较方便的工艺,并努力提高运行管理自动化程度。

2.4 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工期要求紧,污水处理设施由构筑物向设备的转化,似是一种必然趋势。采用装配式污水处理设备,安装简捷,工期短,便于维护。大亚湾核电站引进法国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站,主要设备全是散件,现场装配,其中,暖气池和沉淀池由10块小件组成,从土方开挖到开始调试,仅用20天就完工。国内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但良莠不齐。多数生产厂家设计、研究、测试化验力量较弱,很难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也比较差。国家应加强这方面的监控管理。

2.5 随着对出水水质要求的提高,单一工艺难以满足需要,组合式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得以发展。目前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多级好氧处理、厌氧+好氧处理、厌氧+缺氧处理等。从降低能耗、回收生物能方面来看,厌氧生物处理有着广阔的前景。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潜在能量。厌氧处理时,一方面,勿需曝气充氧,可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其生成物一沼气,可回收利用,供小区采暖和供热,形成小区生态平衡系统,这是比较理想的发展趋向。

3、结语

篇4:蚌埠市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关键词:印染废水 提标改造 深度处理 回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28-01

1 总述

1.1 引言

2012年10月,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正式颁布,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届时1992年老标准废止,这标志着印染废水新一轮提标改造工作正式开始。

新的印染行业废水排放标准在2008年文件的基础之上形成,新标准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色度、氨氮、磷、苯胺类等主要污染物指标提出了更低的浓度限值,比如COD的纳管排放从500 mg/L降至200 mg/L,排放标准从100 mg/L降至80 mg/L,特殊限值降至60 mg/L。新标准总体要求比现行的废水排放标准都更为严格,对印染企业和环保工程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总结以往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印染废水各类工艺段废水特点、特性,结合清洁生产、清污分流、浓淡分流以及资源回收等情况,总结现有工程工艺及运行管理现状以及提标改造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对目前国内印染废水提标改造等技术进行介绍、提出技术措施,供行政部门及各印染企业参考、选用。

1.2 难点及重点分析

1)印染废水水量大,改造工程量大,投资大;2)很多印染企业已经没有闲置土地,改造、扩容空间不大;3)个别退浆、碱减量废水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达标难度大;4)苯胺类染料的使用,使得达标可能性越来越低;5)由于总量控制的要求,需要回用,回用水质要求高;6)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导致盐份累积,产生的浓水达标处理难度大。

1.3 应对措施

1)采用先进、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比如催化微电解技术、臭氧-活性炭技术、纯氧曝气技术,节约占地,降低能耗;2)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对个别废水进行有针对性的预处理,确保稳定达标;3)回用技术采用超滤、反渗透等,确保回用水质满足生产要求;4)针对浓水开发新的工艺,比如臭氧-生物炭、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确保浓水稳定达标;5)实行清洁生产,减少苯胺类染料的使用,调整产品使用结构;针对苯胺废水采用针对性技术。

2 印染废水特点及分类

印染废水的污染物大部分为有机物,并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印染废水pH值为6~13,色度可高达1000倍,COD为400~4000 mg/L,BOD5为100~1000 mg/L,印染废水一般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种类多、含有毒害成份及色度高。

从技术角度看,印染废水是很复杂的一个大类废水。其特点有四:其一,污染物成分差异性很大,很难归类求同;其二,主要污染指标COD高,BOD和COD的比值一般在0.25左右,可生化性较差;其三,色度高,混合水中染料分子、离子微粒大小重量各异性大,较难脱色;其四,印染各工序排出废水种类繁多,比如退浆废水、煮练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印花废水、整理废水、碱减量废水等,其特点是水量大、水质特性差异较大。

3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及技术

3.1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工艺

根据国内印染废水治理的现状看,目前印染废水一般采用物化、生化或者物化、生化组合工艺,提标改造根据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可采用物化+生化、生化+物化或物化+生化+物化等工艺工艺。物化工艺一般有沉淀、气浮、过滤等,投加絮凝剂或脱色剂,也有采用催化电解或高级氧化工艺,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能;生化工艺有泥法和膜法两种,厌氧、兼氧和好氧三种组合模式,厌氧可采用折流板、UASB、EGSB、IC等,好氧可采用SBR,接触氧化、活性污泥,纯氧曝气,曝气生物滤池等。

3.2 印染废水处理案例

温岭市某印染厂主营涤纶超细半边绒、涤纶羽毛纱、涤纶、锦纶羽毛纱、亚丝光、全毛、各种腈纶、丙腈、雪尼尔、开司米及单纱的绞纱染色等。废水规模为5000 m3/d,采用混凝气浮+接触氧化工艺,进水COD≤1500 mg/L,出水COD≤150 mg/L。

工艺路线:印染废水→调节池→加药混凝沉淀→接触氧化→纳管排放

4 执行新标准后印染厂提标改造措施

4.1 COD达标技术

新标准对COD的排放浓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的纳管标准是500 mg/L,提高至200 mg/L;以前的直接排放标准是80 mg/L,提高至60 mg/L。针对更高的COD要求,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技术改进:

1)在常规的pH调节+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或接触氧化)+二沉池+混凝沉淀中加强预处理单元(如强化水解酸化、物化处理等),沉淀池降低表面负荷,混凝沉淀中投加脱色剂等;

2)增加深度处理单元(如生物滤池、臭氧-活性炭技术等或在加药混凝沉淀中投加高效的复合药剂);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达到COD排放浓度达到新的标准;

3)延长生化段停留时间,生化段超低负荷运行;或者检查进水中有无生化抑制物质,如有,通过清洁生产措施或污水预处理工艺消除生化抑制物质;

4)在常规处理后,采用活性炭或硅藻土吸附技术。

4.2 强化生物处理

1)优化运行: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设备能力、池容利用、操作与控制参数存在一定的调控空间(余量)时,可通过优化运行技术,提高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2)投加填料:采用优化运行技术后,原有生物池处理能力仍不能满足出水水质要求、且新增池容困难时,可在生物好氧池中投加悬浮填料,提高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3)回流污泥曝气再生:采用优化运行技术后,原有生物池硝化效果不够稳定、且污泥曝气对生物除磷及反硝化效果影响较小时,可采用回流污泥曝气再生技术,以提高硝化菌的活性和硝化稳定性;

4)增设硝化、反硝化设施:原有生物处理段采用强化措施后NH3-N和TN仍不能达标时,可在原生物处理段后增加曝气生物滤池进一步去除氨氮和有机污染物,增加反硝化滤池进一步去除硝态氮。

5 印染废水回用处理技术措施

5.1 预处理+砂滤+UF+RO/NF处理工艺

膜处理工艺的核心是进膜前的水质预处理,由于印染废水的种类较多,水质浓淡差异较大,所以,根据不同的水质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组合工艺。印染废水经过前处理工艺处理后,降低废水中的CODCr、废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进入超滤处理系统,去除更小的悬浮物、浊度和色度后再进入后续的RO/NF处理系统,截留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污染物的分离和浓缩,使出水达到生产回用水水质要求。

5.2 MCR/MBR+RO/NF处理工艺

篇5:蚌埠市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关键词】城市缺水;建设;重点实验室;必要性

蚌埠市是安徽省中心城市之一,既处于长江三角洲及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技术直接辐射范围内,又是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综合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之一;同时因地扼京沪铁路、京福、沪洛高速铁路中段,是国内交通运输大动脉联系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与华北、东北和中原、西北等经济区纽带上的重要枢纽。这种区位优势将促使蚌埠市发展成为长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技术与中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等互补优势、传接与融合的“接力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蚌埠市全市国土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位于淮河中游偏下。全市地跨淮河两岸、北靠淮北平原、南托江淮大地、千里淮水穿市而过,淮河在蚌埠境内全长150公里,区域流域面积838平方公里。蚌埠境内水面较多,且多是淮河中下游的主要支流和湖泊,全市境内水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9.01%。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及不重视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市水资源占有量与利用程度与整个淮河流域一样,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近几年淮河流域的水质监测结果,淮河流域除干流水质基本达到Ⅲ类、Ⅳ类水标准外,大部分支流水质均为Ⅴ类或劣Ⅴ类,当前蚌埠市的水环境质量状况与整个淮河流域的水环境状况相似,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性缺水的双重威胁,水环境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蚌埠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1.1蚌埠市属于缺水区

我省蚌埠闸上沿淮淮北地区,系指淮河南岸的蚌埠、淮南两市城区和霍邱、寿县、怀远三县沿淮一带及蚌埠闸上涡河以西的我省淮北平原,面积约占全省的1/6,人口约1700万人,其中1460万人居住在淮河以北近2×104km2土地上。该区域人口密度大、耕地率高,年均降水量约900mm,人均水资源量多年500m3,按照国际通用的水紧缺指标判断应界定为资源缺水区。随着蚌埠经济迅速发展,蚌埠市面临着缺水的危机。

1.2蚌埠市用水总量分析

2008年蚌埠市总用水量2.47亿m3,城镇用水1.3亿m3,占总用水量的5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0.32亿m3,占13%,工业用水0.98亿m3,占45%,农村1.17亿m3,占47%,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13亿m3,占45%,农村生活用水0.04亿m3,占2%。

1.3水资源消耗高加剧了蚌埠市缺水现状

1.3.1蚌埠现状供用水总量分析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城市工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其供水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另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镇生活用水所占比例持续增加。农村生活用水基本保持稳定。根据以上分析,蚌埠地区缺水现象继续加重。

1.3.2蚌埠市第一次水资源供需平衡

蚌埠市第一次水资源平衡是指在现有供水工程挖潜基础上的平衡,城市与农村供用水量平衡分别计算。

据初步分析,在适当限制农业用水和弃分挖掘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的条件下,在现状1999水平年,蚌埠市75%保证率城市用水基本满足要求,仅郊区农业存在少量缺水。95%保证率缺水0.71 亿m3,其中城市缺水0.30亿m3,郊区农村缺水0.35亿m3,缺水的主要原因是特别枯水年淮河水量及水质均不能满足城市供水要求。

据分析,在95%保证率情况下,如不考虑水质性缺水因素,蚌埠市2013年和2030年的城市缺水量分别为0.71亿m3和1.76亿m3;考虑水质性缺水后,蚌埠市2013年和2030年的缺水量分别为0.92亿m3和1.93亿m3。

1.4地表水水质污染严重增加了蚌埠市缺水压力

水质污染一直是蚌埠市城市供水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自80年代以来,随着淮河流域工业,特别是造纸、制革、化肥、酿酒和印染等“五小”工业的兴起,大量工业、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淮河及其支流,致使水环境严重恶化,COD、BOD及酚和氨等多项指标超标。近年来虽经过努力污染治理,但目前淮河、龙子湖、八里沟、席家沟等水体仍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河段水质超Ⅴ类水。部分水功能区丧失原有的水体功能。

1.5蚌埠市生活、重点工业企业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蚌埠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从2004年到2008年呈波动变化,先减后增。2008年比2004年增加了0.9个百分点。工业废水中COD的排放量几年来基本呈减少趋势,到2008年,COD排放量比2004年减少了0.32倍。工业废水中NH3-N的排放量却呈上升趋势,到2008年增加了1.05倍。2004年-2008年蚌埠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污染物COD、氨氮呈上升趋势。

1.6蚌埠市地表水达标状况

《蚌埠市地表水功能区划》中水功能区共44个,其中包括渔业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景观用水以及混合区。2008年蚌埠地区淮河干流河流水质达标率为80%,支流及湖泊的水质达标率为41.2%。(注:数据来源:市环境监测部门淮河干流蚌埠段历行监测数据归纳而得。)

1.7淮河蚌埠段水质污染状况

从淮河蚌埠段2000年-2008年水质类别变化分析,淮河蚌埠段水质呈U字形变化趋势,也就是说淮河蚌埠段水污染出现了回潮现象。

2.建设蚌埠市污水处理研究重点实验室形势发展需要

目前蚌埠市仍以淮河水作为饮用水源。由于水质差,不得不增加沉淀投药量,处理费用较高,尤其是遇到污水团下泄,用药量增加近十倍,水处理成本增加7-8倍,整个枯水季自来水公司处于保本或亏本状况。如2001年8月淮河污染团下泄的几天,自来水公司每处理一吨水亏损0.5元,总亏损达上百万元,即使这样,饮用水中的NH3-H仍难达标,并且还有异味,长期饮用超标水对人体健康也回产生危害,易诱发正铁血红症及癌症。

为尽快改善我市的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变过去污染放置主要偏重于末端治理的被动局面及我市污染防治工程市场大部份被外市占领的不合理状况,充实和加強我市环境科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队伍,建设蚌埠市水处理研究重点实验室是实现上述目标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应面向环境保护主战场。没有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及优质、可靠、高效的环保产品和设备,就不可能保证前述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因此,建设蚌埠市污水处理研究重点实验室,并以此来支持和稳定住一支高水平的环境科技研究开发队伍,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向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转变,实乃当务之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蚌埠学院泛雅平台登录 下一篇:蚌埠市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