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调制与教学实习报告(共2篇)
篇1:烟草调制与教学实习报告
烟草调制与教学实习报告
-烟叶调制是指研究烟叶的成熟规律及其采摘后置于特定设备人为控制温度条件下变黄干燥成为人们所需的产品的理论与技术
烟叶烘烤是烤烟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烘烤的实质就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温湿度来干预和控制烟叶内部物质的变化。
一.烟株不同部位烟叶成熟特征
我们通常把烟株上的烟叶自下而上地划分为五个部位:脚叶、下二棚叶、腰叶、上二棚叶和顶叶。烟叶成熟的外观特征:
(1)烟叶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叶尖、叶缘变黄,中上部较厚的叶片,叶面呈皱缩状或称波浪状,呈现“成熟斑”。上部叶常出现“老人斑”。
(2)主脉变白、发亮;支脉:下部叶1/3变白,中部2/3变白,上部全变白。
(3)叶面茸毛脱落,叶面发亮,手摸粘手。
(4)茎叶角度加大,叶基部产生分离层,采摘时断面整齐、声音晌烤烟
当烟叶的表现出成熟时应及时采收,根据烟叶的田间长势长相:
1.下部烟叶适当早收,掌握的成熟标准宜宽,当下部叶主脉全白发亮,支脉青至1/3变白,叶面黄绿,叶尖明显下垂,叶缘稍枯,茸毛少量脱落时即可采收;
2.中部烟叶适熟采收,掌握的成熟标准宜严;中部叶主脉全白发亮,支脉1/3--2/3变白,叶面黄色明显,有黄色至黄白色成熟斑块、叶耳微黄至淡黄,茸毛部分脱落时即可采收;
3.上部烟叶充分成熟采收,掌握的成熟标准要十分严格上部叶主脉全白发亮,支脉2/3皱缩,黄色鲜明,较深而均匀,成熟斑块呈黄白色、叶耳淡黄、茸毛较多脱落时即可采收。
因此烟农常说:“下部烟叶要抢,中部烟叶要保,上部烟叶要养。
二.延边地区实施的烤烟(成功 gongwen.1kejian.com)技术模式和技术要点
延边地区主要采取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密集烘烤与常规烘烤基本相同,密集烘烤工艺基本模式为“三段式烘烤工艺”。
烤房的基本要求
1、规格适宜,结构合理,设备齐全,坚固耐用。
2、烘烤性能好。
3、建造技术简单,投资较小。
4、烤烟烘烤节省燃料,使用费用较低。
5、选址适宜,便于运输和维护。
适用于普通烤房的“四看四定,四严四灵活”烘烤原则同样也适合密集烘烤,在密集烘烤时,要遵守的一般原则为:
看鲜烟叶素质定烘烤方案,把握判断鲜烟叶素质要严,制定实施烘烤方案要灵活。
看烟叶的变化定干湿球温度,烟叶变化标准掌握要严,烘烤过程中温湿度的调整要灵活。
看干球温度定烧火大小,掌握各个时期适宜的温度要严,烧火大小要灵活。
4.看湿球温度定冷风进气门开关大小,掌握适宜的湿球温度要严,冷风进气门的开关要灵活。
根据 “烤烟三段式烘烤”基本原理,结合密集烘烤应用研究成果,确定以“低温中湿变黄,中湿定色,相对高湿干筋,控制烘烤各阶段风量风速”为技术核心的密集烘烤原则。确定了密集烤房适宜的装烟密度,密集烤房正常烟叶装烟密度为55~65kg/m3,即烟竿间距为12cm 左右;密集烤房的烤能一般为4500-5000kg鲜烟叶/烤次;重视烘烤过程湿度、强调低温充分变黄;强调40℃的凋萎过程和46-50℃稳温消除青筋、延长54℃时间提高香气浓度、减少正反面色差。
密集烘烤过程温湿度及通风控制为:
在烟叶变黄阶段,主要变黄温度35~38℃左右,在42℃左右给予较长时间,湿球温度保持在36~38℃,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相对湿度85-80%;风机先高速运转2~4h,然后低速连续运转,主要进行内循环。
定色阶段温度由42℃左右逐渐升至54℃左右,一般先慢后快,平均升温速度1℃/2~3h;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37~39℃,相对湿度由75% 逐渐降低到40-35%;风机连续高速运转,当各层的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内循环与外循环并举,加快排湿。
干筋阶段湿球温度4l~42℃,高速到低速通风。干球温度以每小时I℃的速度由54℃升温到65℃。68℃保持稳定;湿球温度保持湿球温度40℃~43℃;风机由高速变低速连续运转,直至烘烤结束。
烟叶的烘烤就在于合理调控这两个速度,即变黄阶段促进变黄速度,控制干燥速度,提高酶的活性,促进化学成分向有利于品质方向转化;定色阶段,此时,逐渐抑制变黄速度,加快干燥速度,排除大量水分(抑制酶活性),将已变黄的颜色和已变好的品质固定下来,最后将烟筋烤干(干筋阶段)。
烟叶烘烤技术简表
烘烤时段 升温速度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烟叶变化目标
变 黄 期恒定温度 3332中层叶尖明显变黄3-5公分
0.5℃/小时 3835中层烟叶发软变黄8-9成,仅叶基部及主侧脉带青
0.5℃/小时 4236中层烟叶叶片全黄,细筋基本变黄,仅主筋为青色
定 色 期 0.5℃/小时 46-4837中层烟叶主筋全黄,达到黄片黄筋,勾尖卷边小卷筒
0.3℃/小时 52-5437.5中层烟叶干燥大卷筒,并适当延长10-15小时
干
筋
期1℃/小时 6038顶层烟叶主脉基本干燥
1℃/小时 65-6839主筋全干
三段式烘烤的几个关键点
实施三段式烘烤技术,要把握几个重要温度段烟叶变黄与干燥的协调。
1.35-38℃左右,烟叶大量变黄同时,叶片要失水凋萎,表现为发软(失水量20%左右)。
2.41-42℃,叶片完成变黄,叶片充分发软塌架,主脉发软(失水量30-40%)。
3.46-48℃,烟筋变黄,勾尖卷边,部分烟叶小卷筒(失水量50%左右)。
4.54-55℃,烟叶大卷筒,叶背面灰白色消失变为黄色(失水70%-80%)
烘烤注意事项
1、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在外观形态上发生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烟叶由绿变黄,二是鲜烟变干烟。这两个变化反映在烟叶内部一方面是机物质的分解、转化的生化变化;另一方面是烟叶水分的蒸发和散失的物理过程。因此,烟叶烘烤过程中存在两个速度,一个是变黄速度,一个是干燥速度。烤烟烘烤就在于合理调控这两个速度
2、烘烤定色前期升温过急,易形成蒸片烟和回青烟;若定色期温度下降,则易形成挂灰烟。
3、在烘烤过程中,一般温度在32-42℃,相对湿度在75%以上,烟叶都能正常变黄。
4、烟叶烘烤达到黄片青筋时,一般记为变黄达8成黄。
5、若烘烤定色期升温过急,常易出现洇片。
6、对南方烟区而言,烤烟烘烤定色的临界温度是42℃。
7、烤烟烘烤过程中产生“倒汗烟”的主要原因是定色期温度下降。
8烘烤含水量高的烟叶时,在烘烤变黄期宜采取间歇排湿法进行。
三.我国现行的烤烟分级标准
(一)分级因素
1.烟叶分级:将同一组内的烟叶按其质量的优劣划分等级。现行烤烟国家分级标准将烟叶分为42个等级。烟[本文来自第一公文网http://gongwen.1kejian.com]叶分级的依据是分级因素。
2.分级因素:用以衡量烟叶等级的外观因素叫分级因素(品级因素)。分级因素有七个:成熟度、身份、油分、叶片结构、色度、长度、残伤
(1)、品质因素:反映烟叶内在质量的外观因素,如成熟度、身份、结构、油分、色度、叶片长度等
(2)、控制因素:影响烟叶内在质量的外观因素,如残伤、杂色、破损等。
(二)等级代号与设置
现行的国标不仅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组、分级方法,而且还使用英文字母表示组别和阿拉伯数据表示等级,等级代号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国际交流和烟叶出口贸易。
1、等级代号
等级代号有1~3个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组成。英文字母表示部位、颜色及其他与总体质量有关的特征。阿拉伯数字表示品质,用1、2、3、4分别表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等级代号书写一般是部位+品质+颜色,如C1F、X1F、B1F等,特殊等级的代号书写如光滑一级、二级分别表示S1、S2;青黄色一级、二级分别用GY1、GY2表示。
2、等级设置
2000年4月4日我国烤烟烤共设置42个等级,13个组,主组29个等级,副组13个等级。
烤烟等级设置
主组烟叶等级品质规定
副组烟叶等级品质规定
(三)烤烟验收规格
验收规格:是指对烟叶商品水分、砂土率、纯度允差、扎把等指标的规定。
(1)烟叶水分:烟叶含水的百分比率,又叫含水率或含潮率
水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烟叶属于胶质毛细管多孔体的物质,对空气湿度非常敏感,具有非常灵敏的吸湿性和放湿性。烟叶含水率会影响烟叶的物理特性(重量、抗破碎性、填充性等),也会影响烟叶的生物化学变化,影响烟叶的色香味。因此,烟叶水分与加工、贮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关系密切。
适宜的水分含量,能维护烟叶商品安全,保持叶片的完整性,确保烟叶使用价值,并在平衡水分条件下达到自然醇化,增进烟叶品质之目的。
烟叶水分过低,叶片易破碎,不易成包调运,在纯化加工复烤调运中,会增大损耗,利润率降低。
烟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储存保管,颜色易变暗,甚至霉变而降低或失去应有的使用价值。
烤烟国家标准规定适宜的水分含量指标为16%-18%,并根据不同气候,要求二、三季度掌握在16%-17%,一、四季度掌握在16%-18%,下坑回潮水分要求为14-15%。
烟叶水分含量在15%以下,叶片干燥,烟筋硬脆易断,手摇烟把有沙沙的响声,叶片易破碎。
烟叶水分含量在16%左右,叶片稍干燥,手折烟筋断一半或有裂印,手摇烟把有响声,叶片稍碎。
烟叶水分含量在17%左右,叶片不易破碎,烟筋稍软不易断,手摇烟把稍有响声。
烟叶水分含量在18%左右,叶片稍潮,烟筋较韧,叶片柔软,手摇烟把响声轻微。
烟叶水分含量在19%以上,叶片潮润,烟筋柔软无立性,手摇烟把无响声。
烟叶的水分指标
(2)扎把要求
扎把是指用同一等级的一至二片烟叶将同一等级一定数量的散片烟绕扎成一束的过程。1)、扎把规格要求:
要叶柄对齐,长短、大小要基本一致。
每把要求扎25-30片,把头周长要求100-120mm,绕宽50mm。
要做到“四清”即清部、清级、清色、清把,不允许把内掺杂使假。
把内烟叶完整度必须达到50%以上。
2)、当前扎把中存在的问题
大小不匀、扎把不紧不牢
把绕用青烟、低次烟现象普遍
烟把沾水
掺杂使假,掺烟杈、次烟、烟梗更甚者掺泥条、铁丝、铁钉
(3)、砂土率
砂土率是指调制后的烟叶自然粘附的尘土重量与叶片重量的砂百分比
砂土率的检验:
1)感官检验法。用手抖拍烟把无砂土落下,看不见烟叶表面附有砂土即为合格。
2)重量检验方法:砂土率=[本文来自第一公文网http://gongwen.1kejian.com]砂土重量/样品重量*100%
烤烟国家标准规定初烤烟为1.1%,复烤叶不超过1%。
砂土率较重的烟叶不仅影响实际重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卷烟产品质量和卷烟工人及吸烟者的健康。
(4)纯度允差及等级合格率
1、纯度允差的概念:分级中的误差,严格讲,是指一把烟内混上、下一级的允许程度。
2、纯度允差的指标:上等烟的纯度允差为10%,中等烟为:15%,下等烟为20%
3、等级合格率的概念:符合某等级烟叶质量要求的把数占被检总把数的百分比率。
4、国标中对各环节等级合格率的规定
(1)农业环节收购烟叶要求等级合格率达到85%;
(2)工商交接要求等级合格率达到80%。
纯度允差规定的允许范围是指上、下邻级的总和,不得只低不高或只高不低,不得人为因素有意。
篇2:烟草调制与教学实习报告
2014年5月21日我班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在XX地有序地进行了烟叶生产与晾制的参观工作。
晒烟是XX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XX农村经济重要的产业支柱。XX早已经有了“中国雪茄之乡”的称号,在这一天的参观实践当中更是体会到了此美誉。
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大都是长势旺盛的绿油油的各种品种的烟叶。其中,以晾晒烟为主。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知道了大泉坑种植的烟叶品种主要有拥有悠久历史的当地品种柳烟,泉烟;国外引进的K326;正在试验中的什烟1号,德雪1号等。我们看到了在一片遮阳网下长势较好的从古巴引进的烟草品种,奇怪的是,这一片范围的古巴烟株都没有打顶,当地的领导解释是由于其用途所致。这里的烟叶用作雪茄烟加衣、加芯,为了让用作加衣的烟叶拥有充分的韧性,由此采取不打顶的措施,充分消耗烟株养分,使烟叶变薄,其中烟叶素质较好的作加衣用,次之用于加芯。并且由于当地的气温较低,由此技术人员采取加湿升温等措施来调节环境的温度。XX的晾晒烟大多移栽得比较早,主要由于当地实行稻烟轮作的种植制度,烟叶收获以后就会种植水稻,这样既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又充分地利用了土地。但是每年的3月就将烟苗移栽至大田,此时的环境温度较低,低温条件下,烟株不能正常的生长,当地就用地膜、秸秆覆盖的方式解决低温问题。
大泉坑的大部分烟叶长势较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些烟田中有部分染病的烟叶,经过询问得知是由于上一茬作物除草剂使用过多,农药残留影响了烟叶的正常生长,使得烟叶叶面畸形、易感病,往往这种烟叶的使用价值不高。可能由于当地气候原因,烟田中较多的K326长势均较弱,叶片狭窄,叶色不正,植株矮小。据了解,此种烟叶不用传统的烤烟调制方式,而是结合当地条件采用晾晒烟的调制方式。经过观察对比还发现,同为K326,但由于施氮量的不同烟田当中烟叶的长势有较大的区别,施氮量多的烟叶肥厚,施氮量少的烟叶长势较弱。当地的晾晒烟种植密度大约为2000株/亩,由于成都平原雨水较多,氮肥经雨水冲刷容易流失,烟株种植密大等原因,当地晾晒烟烟田平均每亩施氮量远大于烤烟,有些甚至达到了每亩20kg纯氮。
这一天我们已经看到了较多烟农正在烟田收获下部成熟的烟叶,并且在一些农户的院子中也将早已收获的烟叶进行了调制。能够看到,正在变黄期的晒红烟烟叶中,部分烟叶并没有变色,仍呈绿色状态,由于烟农对烟叶的成熟度缺乏系统的认识,并且采收工作繁重等原因,将此种还未达到成熟度的烟叶采收并和成熟的烟叶一起调制,因此出现了成熟烟叶夹杂未熟烟叶的情况。据了解,晒红烟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一下几点:一是烟叶表面绒毛基本脱落;二是叶尖向叶背面微卷呈钩状;三是叶面有类似于成熟斑较均匀的黄色斑点;四是茎叶夹角变大,叶基部产生黑色线状物。此四点缺一不可,否则就可能为假熟烟叶。若将未熟烟叶采收,并和成熟烟叶一起调制,那么就会在变色期看到“黄中间绿”的现象。在实际生产中这种现象很容易发生,所以在后期烟农还会将烟叶进行分拣,将假熟烟叶与成熟烟叶分开。目前,XX地区的晾晒烟基本是由烟农自行收获并且进行简单的晾晒,晾晒后再分级扎把并且置于适宜条件进行醇化。分级时主要以烟叶长度为参数,长的最优为一级,以此类推,除此之外还要看色泽是否均匀一致,叶面是否有空洞等。由于前几天下雨的原因,部分晾制的烟叶出现了微微发霉的现象,主要是当时看到的农户其调制设施较为简陋,四周为普通的泥墙,且没有屋顶,只是一块塑料布,在下雨的时候充当“房顶”的作用,若持续下雨的天气,对晾制的烟叶影响很大,可能会进一步霉变。在当地也看到了正在完善中的一种新型晾房,屋顶为透明瓦,阳光可充分透过,晾房较高,可以容纳较多烟叶,且利于通风排湿。
现在大多数的晾晒烟都是利用自然条件进行调制,很容易受天气的限制,从而影响烟叶调制后的品质。现在有研究者致力于晾晒烟调制设备的研究,研究发现将白肋烟进行烘焙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其香气质量,有效去除白肋烟中的部分氨类和挥发碱等不利于烟气质量的物质,减轻杂气和刺激性。只是技术还不成熟,并且还没有在其他晾晒烟中进行应用,也许可以将这种调制方式应用于XX晾晒烟,这样就不会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并可以提高烟叶的品质,减少地方性杂气,但是关于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基于当地的蚜虫病发较为严重,部分研究员正致力于蚜虫的生物防治的相关研究。在不伤害烟叶的基础上,利用蚜茧蜂的产卵方式,将卵产在蚜虫体内,后期随着虫卵的生长蚜虫被裂解、死亡。此种方式大大减少了化学试剂的使用,能控制人畜安全,对环境无害,利于长期控制管理,也不会像化学试剂的使用而产生抗性。若研究成功后大力推广,既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利于降低农药的残留,推动有机烟叶的发展。而且如果将这种防治方式应用于蔬菜瓜果等领域,对整个农业的贡献都是很大的。但是这种防治效果较慢,常有天敌跟随,而且只能控制到一定水平,容易受到生态地域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所以要大力推广还要将这种技术进一步完善。
虽然现在XX的晾晒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和国外的优质烟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本地生产的烟叶尚达不到国内雪茄烟发展的需求。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不规范,一般都是农户自行采收后,在自己的院子中依赖于天气进行调制,调制后又自行将晾晒烟烟叶分级,分级之后再捆绑醇化,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因此XX种植的烟叶更多的是满足民用市场的需求,难以达到雪茄制造工业的质量要求,无法满足烟草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形成了原料生产和工业可用性的脱节,原料供给与工业需求的矛盾,雪茄烟加工严重依赖于进口烟叶。
国产雪茄烟叶整体质量偏低,这是客观事实,但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发展的机会。近年来,XX与川渝中烟、安徽中烟等工业企业共同合作,划分种植区域、大力发展水利措施,积极引进先进并适宜XX种植的烟叶品种,大力推广种植新技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晾晒烟生产条件,积极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将晾晒烟分散经营转化为集中经营,改正传统的生产方式,实现基础化设施建设、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把XX晾晒烟建成国内乃至国际雪茄企业的优质原料基地。这是XX晾晒烟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XX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期待着也憧憬着。
不难发现,目前XX烟草农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机械化程度不够,现在依靠的大多是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而且成本高;二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虽然已经有部分地区实现了沟渠灌溉,但是部分基础设施还是有待提高;三是未实现集约化经营,虽然有部分烟田实行了统一管理,但是程度还不够,还是存在散户;四是烟农的专业素质不够,虽然大体上能够了解烟叶的生产情况,但是烟农的专业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避免除草剂、氮肥的不正确使用,采收未成熟烟叶等情况的出现;五是有些品种不适合在当地种植,如K326等,不适宜XX的气候,长势较差。要想使得XX有更深远的发展,更要做到农业生产机械化;完善基础设施,进行水、田、路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烟水工程建设、土地平整改造、烟区道路配套建设、晾晒设施建设、农机设施配套、收购网点和仓储设施建设;统一管理;培训烟农,使烟农更了解烟叶的生产,将先进的技术进行推广普及;加强对种质资源的研究,种植适合XX气候的品种;以此形成独特的产业基础、产业风格和产业方式。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学到的是理论知识,而理论指导着实践,实践验证着理论,要面临以后的工作,正确处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实践就一个很有必要而且重要的环节。实践就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的纽带,实践就是参加工作前的预热活动。有了实践我们才能将课堂学到的东西更立体化形象化,想牛吃草一样把知识回味消化。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加实践更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利于增加对现状的了解,将我们学到的东西应用于生产实际中,这样学到的东西才不会是个空壳。
我认为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应该多让学生参加实践。实践的时候面对的不再是理论,而是实际的生产,在实际生产当中进行学习,这样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老师在讲台上,学生在座位上,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更能引发同学们的新鲜感,利于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聆听,积极的思考并且能够主动和当地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更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工作。因此,实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必要。
相关文章:
ask调制及解调实验02-05
有源调制技术02-05
QAM调制系统的FPGA设计与仿真02-05
信号解调02-05
技术信号调制02-05
2FSK调制信号02-05
AM调制解调02-05
病理生理改变02-05
探讨钻井法凿井泥浆再生调制与废弃处理02-05
脉宽调制及解调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