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接收到爱的信号(精选5篇)
篇1:让每个孩子接收到爱的信号
学校开完家长会,班主任贝贝老师和我提到两个学生,赵瑞瑞和曹乐乐。
两个文静的小女生,数学课上非常专心,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作业能很好地完成,字写的也特别好,练习册也干净整洁,也有做题痕迹,给我印象非常好,单数学程度来说属于上等。
家长会上,曹乐乐的妈妈说,孩子觉得数学难,她是不是学习方法不对?觉得自己很努力,效果也不是太好。谈话中有很多惆怅。可孩子明明成绩很好呀!
这次,贝贝老师和家长交流,说,孩子认为没有老师喜欢她,上课也不提问她,比她成绩差很多的老师还问问,但没老师问我。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呀?
我心中一惊,原来这才是孩子不自信的症结。
随着自己孩子的慢慢长大,作为老师的我不断地观察学生,希望能给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给有着不同特质的孩子给予心灵上的抚慰,不再带着成绩的有色眼镜看待孩子,开始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关注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当一个孩子做出做出冲动的抉择时,我愿意静静的聆听,我相信她还是理智聪明的那一个;当一个孩子成绩突然下滑时,看到他那失落的眼神,我相信下一刻他开始奋力的爬坡了;当一个孩子愿意向你诉说她的苦恼时,说明她愿意去解决她的问题,而且很勇敢,我们要鼓励带领她;......
老师对他们是放心,她们在努力地思索,老师不忍打扰;她们专心的听讲,老师不用点名,这是太让人放心的孩子。不是老师不喜欢,而是老师觉得不需要过多的提醒。
但她们是一个个可爱的生命啊!她们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兴奋异常的时刻,也有心灵柔软忧伤的时刻;她们是一个个青春逼人的少年,有着同龄人一样的青春梦想,有着一样的失败挫折,有着一样期望同学师长关注的眼神。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好似都在自己的时区里孤独前行,其实不是,我们有很多同伴,有很多和我们一样处在相似境况里的同路人,可青春年少的她们不知,觉得自己在一个人奋斗。
师长们要发出爱的信号,确保每个孩子都个孩子都要接收到啊!
作者:李燕鸽
公众号: 若枫阁277
篇2:让每个孩子接收到爱的信号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爱”则成了我们唯一不变的教育主题。因为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我曾记得在新教师上岗培训时,有位心理学教授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做到“广而爱之”!我把它称为“博爱精神”。无论他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还是内向迟钝的孩子;无论她是天生丽质,还是长相平平;无论他是权贵之家,还是平民之子,我们都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呵护。
记得去年的某一天,我在下班的路上遇到了王怡辰的妈妈,我们便聊起了孩子。她满脸笑容的告诉我:“汤老师,这几天我家王怡辰一回家就高兴地说:‘妈妈,汤老师也叫我小宝贝了’,你没见她那骄傲的样子!她说以前老师只叫可歆可弈囡囡,现在老师也叫我小宝贝了,我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小气呢!”
听了王怡辰妈妈的一番话,我又惭愧又后悔!其实“小气”的是我,我完全忽视了其他孩子的感受。可歆可弈是我们班的一对双胞胎,长得漂亮又可爱,平时对她们也是倍加关爱,没想到却忽视别的孩子的感受,因为我总觉得只要我也爱别的孩子就行了。怎想到,孩子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记得那天用餐时,王怡辰又吃到了最后几位,我蹲下身去,摸着她的脸说:“快吃,小宝贝,饭都凉了!”“好的”!只见她一改平时慢吞吞的样子,大口地吃了起来。而且回想这些天王怡辰上课要比以前积极多了,一直上课不举手的她,现在总能看见她高高举起的小手,看见我还亲热地叫我“汤老师,好妈妈”,没想到,我的一声“小宝贝”竟然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改变!
第二天午睡起来,看着钻在被窝里的孩子们,我轻轻地唤了一声:“小宝贝们,起床啦!”只见孩子们一骨碌儿爬了起来,谁也没有赖床。陆梓浩在床上大声地喊了起来:“哦!汤老师叫我们小宝贝喽!”只听王怡辰对着大家说:“汤老师也是妈妈呀!”听着孩子们这些真诚的话语,我感动万分: “你们每个人都是汤老师最喜欢的小宝贝!”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拨撒了一颗爱心,却收获了满怀的温暖!当我身体不舒服时,有的孩子喊:“别吵呢!汤老师会头痛的!”于是孩子们再也不闹了,都用关怀的眼神看着我!原来我的孩子们都是这样的可爱!只要我给他们一点爱,他们就回报了我这么多!
爱是生命的“养料”!敢问世界上谁不渴望被爱呢?都说幼教工作是一份良心的工作,对于从事这样一份心灵工作的我来说,我必须对得起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的家长!至少我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记得一位教授说过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都是一片绿色的世界!
是的,虽然每片绿叶是不同的,但它们都需要雨露的滋润和阳光的普照!虽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但他们都需要关爱和呵护!我终于找到了所有“绿叶”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需要老师的关爱!
篇3: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爱
一、学会爱幼儿, 让幼儿自由地展示自己, 认识世界
没有爱, 没有感情, 就没有教育。做为幼儿教师, 我们首先要学会爱幼儿, 我认为要懂得爱幼儿, 就必须先学会观察幼儿, 了解幼儿。
马拉古齐认为:“幼儿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双手, 一百个念头, 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和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 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 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 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 去发明;一百个世界, 去梦想。”
在各种幼儿教育活动中, 幼儿不仅可以通过口语进行交流、讨论、辩解、提问、回答、建议、协商等, 也可以传达信息、表达自我、相互认识、相互理解, 而且也能通过图像、造型、观察、探索、体验等活动方式探索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 幼儿所进行的活动, 理所当然成为幼儿的“艺术化”语言和“行动化”语言。既然是语言, 它们就有语言的意义、作用和价值, 就应该像运用口语一样, 不仅允许幼儿用它们来进行自由表达, 教师还要通过仔细地观察和细心地聆听, 对幼儿的行动和语言及时作出相应的理解和回应, 将对幼儿的关注、鼓励、宽容、慈爱贯穿于幼教工作的全过程。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 做幼儿的玩伴
幼儿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丰富想象。教师要平等地面对幼儿, 学会倾听, 让他们从你真诚的眼神中树立起自信。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 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养育者和引导者, “关注幼儿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倾听’幼儿的声音”, 完全地关注幼儿, 同时, 负责任地观察记录, 并把观察到的结果作为作出决定的基础”。所以“倾听意味着积极跟随并进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倾听幼儿便成为教师爱幼儿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把时间还给幼儿, 让幼儿自己做
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做中教, 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 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幼儿怎样做, 你应当教幼儿怎样学;成人应该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对幼儿来说积极的鼓励远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教幼儿学习的活教材;教育幼儿时运用比较的方法, 幼儿会更乐于接受;教育幼儿时用比赛的方式, 更能够有效地增进幼儿的学习效率;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 积极的暗示远胜于消极的命令;教师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善于利用环境教育幼儿;在幼儿的生活当中, 游戏化、故事化的教学方式才是幼儿所乐于接受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必要时请教师教教师, 幼儿教幼儿, 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教师要允许幼儿犯错误, 也允许幼儿改正错误
“幼儿犯错误, 上帝也原谅。”是成人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 因为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作为教师, 不要老盯着幼儿的缺点, 如果能对幼儿的优点给予很好的表扬和赞许, 有意识地淡化幼儿的缺点, 那么, 幼儿的缺点就会自然消失。陈鹤琴先生认为, 无论什么人, 受激励而改过很容易, 受责骂而改过却比较难。小幼儿尤其喜欢听好话, 我们更应该让幼儿多听鼓励的话, 而不是听恶语相加。
我们要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幼儿的表现已经定型。幼儿目前的表现, 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他还会不断地成长。在面对幼儿“犯错”时要理解和宽容他们, 真正地做到“低下来”“慢一点”, 让幼儿在纠“错”改“错”中健康成长。
五、不追求完美主义, 不和别的幼儿做比较
不要和别的幼儿作比较, 每个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我们要相信, 只要幼儿能发展自己的特长, 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具有一技之长, 就可以成长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请记住:现在就是最好, 我们不要老盯着幼儿的缺点不放, 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长处, 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赞扬,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增强自信, 就可以让那些缺点消失。有时候我们越是想努力去纠正幼儿的缺点, 就越有可能适得其反, 缺点会越固执地留在幼儿身上。与其这样, 不如把现在的幼儿当做最好, 肯定他的优点, 表扬他的长处, 幼儿就会自然地变得优秀起来。
六、爱幼儿, 也要教会幼儿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作为教师, 我们不仅要爱幼儿, 更要教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 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 教他在必要的时候, 不论是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 还是在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都能够生活。陈鹤琴先生认为:当幼儿遭遇困难时我们不应该立即帮他, 要逼他自已想办法, 因为人的才能是从磨难中练出来的。
我们应当记住教育幼儿有三个原则, 即无错、无批评、无压力原则。
当幼儿发生淘气、打架、损坏物品等行为时,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幼儿犯错误了, 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服教育甚至打骂。
无错原则认为:这是幼儿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 在幼儿自己的意识中, 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实际上, 幼儿的淘气、损坏物品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 他并没有主动犯错误的动机。千万不要因此而认为他是一个令人烦恼的故意惹人生气的“讨厌”幼儿。幼儿的对、错的观念与成人有很大差异, 他们主要以自我为中心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和人。
总之, 要将幼儿培养为社会的栋梁, 祖国的未来, 幼儿教育任重道远。作为幼儿教师, 只要我们本着真心关爱幼儿的原则, 用心去对待幼儿所犯的过错, 那么, 我们所做的一切便都是有益且有用的,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教育是无言的爱, 也是无声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卡洛琳·爱德华兹等合著.罗雅芬, 连英式, 金乃琪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D].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2) .
[2]陈鹤琴.陈鹤琴论幼儿教育[D].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1984.
篇4: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爱
一、学会爱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展示自己,认识世界
没有爱,没有感情,就没有教育。做为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爱幼儿,我认为要懂得爱幼儿,就必须先学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
马拉古齐认为:“幼儿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和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在各种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通过口语进行交流、讨论、辩解、提问、回答、建议、协商等,也可以传达信息、表达自我、相互认识、相互理解,而且也能通过图像、造型、观察、探索、体验等活动方式探索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幼儿所进行的活动,理所当然成为幼儿的“艺术化”语言和“行动化”语言。既然是语言,它们就有语言的意义、作用和价值,就应该像运用口语一样,不仅允许幼儿用它们来进行自由表达,教师还要通过仔细地观察和细心地聆听,对幼儿的行动和语言及时作出相应的理解和回应,将对幼儿的关注、鼓励、宽容、慈爱贯穿于幼教工作的全过程。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做幼儿的玩伴
幼儿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丰富想象。教师要平等地面对幼儿,学会倾听,让他们从你真诚的眼神中树立起自信。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养育者和引导者,“关注幼儿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倾听幼儿的声音”,完全地关注幼儿,同时,负责任地观察记录,并把观察到的结果作为作出决定的基础”。所以“倾听意味着积极跟随并进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倾听幼儿便成为教师爱幼儿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把时间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做
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幼儿怎样做,你应当教幼儿怎样学;成人应该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对幼儿来说积极的鼓励远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教幼儿学习的活教材;教育幼儿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幼儿会更乐于接受;教育幼儿时用比赛的方式,更能够有效地增进幼儿的学习效率;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暗示远胜于消极的命令;教师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善于利用环境教育幼儿;在幼儿的生活当中,游戏化、故事化的教学方式才是幼儿所乐于接受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必要时请教师教教师,幼儿教幼儿,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教师要允许幼儿犯错误,也允许幼儿改正错误
“幼儿犯错误,上帝也原谅。”是成人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因为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作为教师,不要老盯着幼儿的缺点,如果能对幼儿的优点给予很好的表扬和赞许,有意识地淡化幼儿的缺点,那么,幼儿的缺点就会自然消失。陈鹤琴先生认为,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很容易,受责骂而改过却比较难。小幼儿尤其喜欢听好话,我们更应该让幼儿多听鼓励的话,而不是听恶语相加。
我们要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幼儿的表现已经定型。幼儿目前的表现,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他还会不断地成长。在面对幼儿“犯错”时要理解和宽容他们,真正地做到“低下来”“慢一点”,让幼儿在纠“错”改“错”中健康成长。
五、不追求完美主义,不和别的幼儿做比较
不要和别的幼儿作比较,每个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们要相信,只要幼儿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成长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请记住:现在就是最好,我们不要老盯着幼儿的缺点不放,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长处,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就可以让那些缺点消失。有时候我们越是想努力去纠正幼儿的缺点,就越有可能适得其反,缺点会越固执地留在幼儿身上。与其这样,不如把现在的幼儿当做最好,肯定他的优点,表扬他的长处,幼儿就会自然地变得优秀起来。
六、爱幼儿,也要教会幼儿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爱幼儿,更要教幼儿学会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不论是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还是在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都能够生活。陈鹤琴先生认为:当幼儿遭遇困难时我们不应该立即帮他,要逼他自已想办法,因为人的才能是从磨难中练出来的。
我们应当记住教育幼儿有三个原则,即无错、无批评、无压力原则。
当幼儿发生淘气、打架、损坏物品等行为时,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幼儿犯错误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服教育甚至打骂。
无错原则认为:这是幼儿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在幼儿自己的意识中,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实际上,幼儿的淘气、损坏物品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他并没有主动犯错误的动机。千万不要因此而认为他是一个令人烦恼的故意惹人生气的“讨厌”幼儿。幼儿的对、错的观念与成人有很大差异,他们主要以自我为中心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和人。
总之,要将幼儿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任重道远。作为幼儿教师,只要我们本着真心关爱幼儿的原则,用心去对待幼儿所犯的过错,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便都是有益且有用的,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教育是无言的爱,也是无声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卡洛琳·爱德华兹等合著.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D].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2]陈鹤琴.陈鹤琴论幼儿教育[D].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1984.
[3]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D].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篇5: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的阳光下
专家指出,不论是儿童保护还是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留守儿童都是我国难以回避的重點人群。意见明确并强化有关各方责任,力争让每个孩子生活在爱的阳光下。
父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指出,家庭监护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制度。但在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民工的频繁流动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处于缺乏父母关爱甚至有效监护的状态。
“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即使父母外出务工,也不能逃避这种法律责任。”佟丽华说,父母外出务工前要对子女进行妥善安置,《意见》具体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二是一方留家照料;三是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同时,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意见》明确要求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仅是提供吃穿住行保障孩子生存,还要承担管理、照顾、保护、教育等职责,所以意见要求,“外出务工人员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
基层乡镇政府和居村委会:强化监护监督职责和评估帮扶职责
以往很多留守儿童的案件,事发以后经媒体广泛报道社会才知晓,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早期对困境或问题家庭进行干预。佟丽华认为,《意见》强化了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的监护监督职责。如提出村(居)民委员会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详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村(居)民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
《意见》还明确要求农民工流入地政府为农民工家庭在落户、住房保障、照料、就学等方面提供更多帮扶支持。
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
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帮助监护人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这是《意见》对中小学提出的工作要求。
“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重要的是家庭,其次是学校。”佟丽华说,为了保障学校有效落实上述要求,《意见》对教育行政部门也明确提出4项具体要求,包括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帮助儿童提高防范不法侵害的行为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
公安、民政:各司其职确保留守儿童权益保护
佟丽华认为,《意见》明确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的具体职责,如,不论孩子受到来自父母或其他任何人的伤害,公安机关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对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虐待罪或遗弃罪的,要立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在接到儿童权利受到侵害的报告并调查处理后,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民政部门及其设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要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的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孵化专业社会组织,依托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对于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