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沟通话题及范文(共6篇)
篇1:沟通话题及范文
沟通话题典型事例
1、墨子有个得意门生叫耕柱,但他总是被墨子批评,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但他并没有消极抵触学习,而是在放学后找墨子沟通。墨子告诉他,正因为他是一块可塑之材,所以才会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他。墨子听后,放下了心中的不满,认真求学。
2、项羽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就是因为他刚愎自用,不与手下沟通。熟谙兵法的韩信只被他用作守帐的,有勇有谋的陈平、张良,只能当个普通将领。
中国与世界
——中国的强大需要与世界沟通
沟通是世界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亚洲的 apec 会议、东亚经合会和欧亚首脑峰会,无不是世界为了沟通和共同发展的产物。中国更是融入到了沟通的世界之中,加入 wto、2008 年的奥运会和 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最好注解。
秦朝的灭亡 ——治国要注意上下沟通
“六国破灭”,秦王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千万人之上,得天下不易。然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基业传万世,对百姓实行专制,于是闭目塞听,我行我素。李斯传来消息:那些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有时还引经据典,以古非今。秦王听后大怒„„ 愚蠢而残暴地“焚书坑儒”,因为缺少了一座通向老百姓与统治者相互沟通的“桥”,终于激起民变,致使秦王朝“二世而亡”。
张骞出使
——经济文化的沟通能互惠互利
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易之桥——“丝绸之路”形成。它连通了中土与异国的经济、文化和友谊。中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唐的盛世 ——沟通创盛世
沟通使唐太宗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玄宗初年,以太宗为榜样形成了“开元盛世”。日本使者来华,鉴真东渡传法,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玄奘西天取经„„因为有了沟通,唐朝达到封建社会繁盛的顶峰。
清朝的盛衰 ——沟通是治国之道
康熙、乾隆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施政得法,于是国运昌盛,创造了辉煌的“康乾盛世”。到后来,国门紧锁,不与世界沟通,终于有一天,国门被破。英、法、俄„„能来的都来了,带着他们的坚船利炮,封闭腐朽的清政府只得签下屈辱的条约。这是否定沟通、闭关锁国酿造的苦果。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和平统一需要沟通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启程赴大陆访问,展开历史性的“和平之旅”——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并与中共领导人就缓和台海局势、解决两岸交流衍生的实际问题寻求共识。这是 56 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领导人的首次接触,是迄今两岸关系史上最轰动的事件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月2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这已在北大学子中引起强烈反响。“我觉得台湾大部分人都是愿意和平的,就像我们身边大部分人都是愿意和平一样。连战此次访问大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台湾人民想法的机会,通过这次访问,大陆人民能了解台湾人民在想什么,而不是单向性的交流。”初入大学的郭晓倩认为。
王治郅与队友缺乏沟通 ——沟通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自从前往 nba 之后,王治郅在思维方式上似乎就变得越来越功利,往往除了提出对自己有利的要求之外,就不愿意有更多一些的交流,于是和外界的隔阂就变得越来越深,无论是处理与国内还是与 nba 队友的关系都存在着这个问题,最终导致自己陷入目前的困境。既然病根在这里,那么决定王
治郅到底能否继续留在 nba 的关键,其实并不完全在于他的脂肪含量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沟通和协商能力的提高或许对他更为重要。
孔子与农民 ——沟通要注意方法
孔子在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的途中,有一次,一匹驾车的马脱缰跑开,吃了一位农民的庄稼,这位农民就把马扣住不给。
弟子中子贡能说会道,自告奋勇去交涉,结果子贡讲了半天道理,说了不少的好话,农民就是不还马,子贡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
孔子见状,笑着说:“拿人家听不懂的道理去游说,就好比用高级祭品去贡奉野兽,用美妙的音乐去取悦飞鸟,怎么行得通呢 ? ”于是让马夫前去讨马。
马夫走到农民跟前,笑嘻嘻地说:“老兄,你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们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马吃你两口庄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农民听马夫这样说,再看看与自己相同打扮的马夫,觉得很亲切,就十分痛快地把马还给了他。
准备,沟通中的重要一环 ——沟通需要充分准备
美国著名记者戴维 1960 年时还是学院《西部报》初出茅庐的生手。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他去采访总统夫人。开始他有点紧张,他急匆匆直奔图书馆,认真查阅有关资料把将要提的问题依次排列,做到了成竹在胸。最后,由于他的充分准备,所提问题“别具一格”,加上总统夫人友好的配合,这篇采访报道终于获得了全国学生新闻报道奖。
周厉王“防民讥” ——堵民之口甚于堵川
周厉王暴虐,国人公开指责他。厉王大怒,找到卫国的卫巫,让他们监视背后指责他的人,只要卫巫一报告,厉王就立即杀了指责他的人。都城再没有人敢发表意见,在路上相遇,只是用眼色示意。厉王非常高兴,召公认为这样做是堵住百姓的嘴,它比堵塞河道还要危险。河道堵塞了,一旦决口泛滥,死伤的人一定很多;对待老百姓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河道的人总是疏通河道,让水流畅通;治理人民的人总是开导人民,让人民讲话。人民能够自由讲话,政治的成败就能够显示出来,就可
以实行善政,防止弊政,这样一来才能使衣食财物大大增多。人民在心里考虑好了,然后从嘴里讲出来,最后付诸行动。他警告厉王:“如果把人民的嘴堵上,就不会有几个人拥护你了。”厉王不听,于是没有人敢发表意见。过了 3 年,大家一起反叛,把周厉王的统治推翻了。
篇2:沟通话题及范文
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来用,在去邻居家的路上,他想,“邻居会把他的斧头借给我吗?那个斧头可是他新买的,他舍得吗?他本来就不是个大方人,上次我向他借犁,他就说犁坏了。这一次他肯定不会借给我,一把斧头都不愿意借,这个邻居也当得太无情无义了,以后我要是出点别的事,让他帮忙,他更不会帮了,这算什么邻居!”
王生边走边想,越想越气,他怒气冲冲地敲开邻居的门,对邻居说:“留着你的斧头自己用吧!然后扭头就走了。邻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
王生的问题出在和他人非常严重地缺少沟通。沟通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要,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80O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沟 通
这个世界的人孤独得不得了,许多人蓄意保持距离,却希望别人先行靠近;许多人预计是否能够收获,再酌量付出;许多人渴望被人理解,却又将沟通束之高阁;许多人想要被爱却又不肯主动去爱,仿佛爱已经成了不合时代的事„„
你呢?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同朋友联系了?反正我是,而且还总是习惯去罗列一些似是而非的借口为自己的疏忽开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结果自然是“风萧萧兮易水寒,‘朋友’一去兮不复还”了。我曾寄希望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永远保持“牛势”,如今看来,可能只能算是觊觎了。
我曾做过无数的梦,我梦见过层峦叠嶂中袅袅腾腾的烽火狼烟,我梦见过古城栈道外馨香醉眼的驿路梨花,我梦见过一个身影,借着昏暗的烛光,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封飘洋而来的瓶中信。当然,我也梦到过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在虚与委蛇的应酬下,在纸醉金迷的漩涡里,在口水与广告纸的杂糅中,在灯红酒绿的觥筹交错间„„
也许是我落伍,跟不上时代,才感觉生活中.com 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自由进出各种国际互联网的速度远要比中国加人世贸组织(WTO)的速度“奔腾”多了,据说其中不少人还成了线上的“猎情高手”。然而问网上情为何物?真叫我浑身麻木。因为想要在那里赚取一句真实性超过 70 %的话可能比减肥更让人痛苦。于是面对尔虞我诈的网络天空,我也只好抱持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态度了。
长期以来,我一直迷恋作水粉画,究其原因,竟是因为涮笔,因为每每看到几种单调的颜色在杯中与水调和幻化成另一种颜色,我都感到欣喜。同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人本身,其实也只是代表一种颜色罢了,然而通过沟通与交融又可以创造出许多奇妙的组合,丰富我们生活中的色彩。
我读过一篇名为《沙漠里的爱情》的小说,讲的是一个置身沙漠孤立无援的法国士兵,几乎奄奄一息,昏倒在岩洞里,待他醒来时却发现一只野兽躺在他的身边,原来是一头嘴上还沾着血迹的豹子。所幸花豹吃饱了,对他并无恶意。士兵原想用匕首杀死它,随后又改变了主意,用温柔多情的动作抚摸雌豹,他不仅同它友好相处,而且建立了感情,一同游戏玩耍。然而,士兵还是害怕,趁豹子睡熟之际逃跑了,但走不多远,豹子赶了上来,这时他已陷入流沙中,豹子咬住他的衣领,把他救了出来。文中最后,士兵杀死豹子也纯粹出于偶然,豹子轻轻咬他的大腿,他以为是要吃他,使用匕首刺进了野兽的脖子,花豹挣扎时居然毫无恼怒地望着他。文中主人公在讲到这段经历时讲到“我看哪里都比不上沙漠”,“那里没有人,只有上帝”。的确是这样,他在人类社会感受不到的东西,在沙漠里感受到了。
多年来,我一直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它向人们转述了沟通的无限可能性,即使在人与兽之间,并且让我们对于我们人类自身的交流更有信心。同时,它又影射了人类社会中一个公式化的现象——因为沟通走到一起,再因猜忌彼此分离,又习惯将事件本身固于一种僵持的回忆状态。
社会是一张网,个人只是网上的点,其实不管你做什么,你都在以某种方式与别人发生关系。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也是他人际关系的成功,与人协作也就是认识别人的价值,借用别人的价值,哪怕是在最纯粹的理论研究领域,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觉得人生更像拼图,从生下来就在找寻所需要的那些部分,拼成家庭、邻里、同事、朋友„„每一片单独的拼图或许都是残缺的,而它的每一次结合又都是令人欢愉的。并且,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拼合过程中,人们变得深刻,变得理智,变得成熟;同时,在这里,人们心灵中的四季也永远是绿色!
【评 语】
社会越发展,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沟通,“孤独得不得了”。人们渴望沟通,却又试图与人保持距离;因沟通走到一起,又因猜忌彼此分离。这篇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无奈和现代社会面临的困境。作者告诉我们,沟通的必要性,沟通能丰富我们生活的色彩。文章思想深刻,笔法熟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力。
遗忘的角落
早上一走进教室,便觉察到了一股不太对劲的气氛。平时安静的屋里充斥着细小的议论声。每个人头都埋得低低的,不安分的眼睛却并未盯着课本,而是不时地互相交换着什么意见。谷老师面色凝重地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两三页纸沉吟。我悄悄溜到自己的座位上,胳膊肘撞了撞同桌:“What’s wrong?”同桌头也不抬地指了指后面。我回头,瞧见后面的位子是空的。沈嘉没来吗?病了?我猜测着,同时也想,她太沉默了,每天说的话几乎不超过五句,这不利于健康。
谷老师忽然清了清喉咙,这是她要讲话的前奏。“同学们,我现在先不解释什么,我只想把沈嘉同学留下的这封信念一下,然后听听大家的想法。”
我好奇地抬起头。
“谷老师,同学们,我知道我是个很让人讨厌的人,大家都不愿意理我,可我没有别的办法好想,我只有开„„”
我吃了一惊,不明白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还是挺喜欢这个安静但又胆怯的女孩的。没人理她?噢,也许,但大家都以为是她不喜欢和别人玩呀!
“是的,我在班里扮演了一个很差劲的角色。在每次课堂提问我答错了问题时,班里总是一阵让人难以忍受的沉默。大家不知在心底嘲笑过我多少次了,是吗?而我孤零零地站在位子前,看着一个个低下去拼命忍住笑的头,甚至没人肯抬头给我一个鼓励的目光,那种心情呀,我实在难以忘记„„”
“老天!”同桌惊呼,“大家是怕她难堪才不看她的,谁会嘲笑她呢?”我点点头,原来每次答错问题后都平静地坐下的沈嘉,竟会有如此强烈的心里反应。
“„„还记得那次英语演讲吗?没人知道我鼓了多大勇气,花了多少心血,没人知道我在台上的忐忑与焦虑。也许我真的很差,可我只祈求有一点掌声,然而没有,什么也没有。我就那么没用吗?
我的心开始由惊讶转为不安。只是掌声而已,为什么会如此吝啬给予?谁都知道沈嘉那次的演讲出人意料的精彩,而这一切难道可以只归结为,我们这个沉闷的班级并没有鼓掌的习惯吗?我陷入了沉思,不知不觉信已到了尾声。
“„„今天,是我的十六岁生日,在这个孤独的只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告别,应该不会给大家添麻烦,或许我会转学,或许不会再上学了,总之,这个讨厌的身影会从大家眼前消失。”
信读完了,教室里充斥着可怕的寂静,在这寂静下又分明有一股激荡的暗流,那是每一颗不安的心灵的震撼。
班长站了起来:“老师,我们会找她回来,我们知道该怎样做。”是呀,谁都知道该怎样做,可似乎谁都忘记了去做,敏感的沈嘉用她的伤口提醒了我们。忘记的也许很多,父母、老师、朋友、同学,在粗糙的日子里,我们忘记了周围太多的感觉。
【评 语】
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同学们的冷漠伤害了一位内心极其敏感的同学,她给大家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这个群体。
篇3:沟通话题及范文
关键词:人际关系,自我揭露,性教育,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会向他人表露个人信息。随着人际关系深入,个人自我表露的范围更广,涉及到的话题就更多,如约会、异性生理特征、性行为、性体验、避孕等与性有关的话题。性话题沟通作为自我表露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其他话题相比,具有表露范围较小和表露频率不高的特点。
随着个体生理上的发育成熟,心理上的逐步发展,对与性有关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更加渴望与他人谈论与性有关的话题。国内已有研究者关注到此主题,如从亲子性话题沟通风格和依恋角度对青少年性态度的预测[1],对中学生性话题沟通与性心理健康进行了相关研究[2],并且综述了该主题的相关研究[3,4]。有研究者对在校大学生性话题沟通情况做了调查[5],也有人考察大学生与现实朋友和网友进行性话题沟通状况及其对性适应的影响[6]。与青少年相比,生理和心理上不断成熟的大学生,获取性话题的信息来源更多,并且性观念相对开放,使其能接受和理解更多的性话题,再加上恋爱、好奇心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对性话题沟通与讨论现象更加普遍。尽管在青少年时期,了解与性有关的话题总是会向父母和同伴咨询[3],但是进入大学以后,远离父母的集体生活使得大学生了解和讨论与性有关的话题更倾向于同伴之间。性话题沟通作为自我表露的一个特殊话题,更容易受到个人自我表露程度的影响。另外,自我表露能促进与他人关系的建立和发展[7],因此会进一步影响同伴间的关系。本研究考察大学生同伴关系和自我表露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阳光学院一~四年级的250名本科生参与此次调查研究。共回收问卷243份。剔除未全部完成测试的问卷、答案缺失和有规律答案的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37份,有效率为98%。
1.2 方法
1.2.1 同伴关系满意度测量工具
采用魏运华[8]编制和修订的同伴关系满意度问卷进行施测。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包括人际和谐、交往互动和社会情感3个维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0.57,0.70,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该问卷共20题,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同伴关系满意度越高。
1.2.2 自我表露测量工具
采用邹泓等[7]编制的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进行施测。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包括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学校经历、观点态度、身体发育、亲子关系和亲密友谊共7个维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83,0.85,0.83,0.84,0.89,0.91和0.87,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该问卷共19题,每题都要求被试分别就与最要好的同性朋友、最要好的异性朋友和普通同学的沟通情况作出相应选择。问卷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沟通频率越高。
1.2.3 性话题沟通测量工具
采用Lefkowitz等编制的性话题沟通问卷[9],涉及恋爱约会、性欲望、避孕、性交过程等与性有关的话题,共20题。该问卷采用4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沟通频率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0.81。对原版英文问卷翻译后,请大学生对翻译后的中文版问卷进行填写,并询问他们对该问卷是否有不理解或有歧义之处,最后确认所有题目均能理解并且无歧义。用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发现,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值为0.92,分半信度系数值分别为0.84和0.93,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1.3 研究过程
将3份量表整理成册进行施测,同时在问卷中调查被试的性别、年级、恋爱情况和恋爱时间等个人信息。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包进行录入与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大学生同伴关系满意度、自我表露和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情况
同伴关系满意度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女生的同伴关系满意度得分高于男生;自我表露得分、与普通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与最要好异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和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得分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是在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上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女生与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高于男生。恋爱中与未恋爱大学生的同伴关系满意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在自我表露得分、与普通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和与最要好异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得分上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表现为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性话题沟通得分高于未恋爱的。见表1。
注:部分数据信息有缺失值。
2.2 大学生同伴关系满意度、自我表露和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相关分析
由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Skewness值为1.272(0.158),Kurtosis值为2.225(0.315),分布偏态严重,不符合Pearson积差相关计算要求。因此对该数据进行正态化校正,校正后Skewness值为0.059(0.158),Kurtosis值为-0.243(0.315),数据正态分布较为理想。在进行相关分析时,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得分的数据均采用校正后数据来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同伴关系满意度、自我表露分别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呈正相关,同伴关系满意度与自我表露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9,0.235,0.293,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表露水平、同伴关系满意度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正向的预测作用。^y=-2.758+0.100×同伴关系满意度+0.012×自我表露水平(R=0.246,F=7.550,P=0.001;t=-3.784,P=0.001)。此外,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与最要好异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和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1,0.297,P值均<0.05),但是与普通朋友的自我表露之间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0.070,P>0.05)。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以同伴关系满意度、自我表露、与普通朋友的自我表露、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和与最要好异性朋友的自我表露为自变量,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只有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进入回归方程。
2.3 自我表露、同伴关系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依据温忠麟等[10]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来进行数据分析。以自我表露为中介变量,同伴关系满意度为自变量,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为因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
由表2可见,自我表露在同伴关系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间为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40%。
注:Y为同伴间性话题沟通,X为同伴关系满意度,M为自我表露。
以同伴关系满意度为中介变量,自我表露为自变量,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为因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同伴关系满意度不是自我表露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之间的中介变量。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女生的同伴关系满意度得分、与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均高于男生,并且同伴关系满意度与自我表露存在正相关。可能原因有:(1)同伴关系满意度促进自我表露。相关研究表明表露者与目标人的关系会影响个体表露水平、频次和可能性[7],因而女生的同伴关系满意度比男生好,更愿意在同性同伴面前自我表露。(2)自我表露提高了同伴关系满意度。研究发现自我表露是关系满意度和关系质量的有效预测因子[11],自我表露也是一种能力,是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12],因此有可能是由于女生自我表露程度高,使得其同伴关系满意也高。(3)自我表露的性别差异影响。大多数研究仍表明自我表露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自我表露[11]。国内调查也发现,女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高于男生[13,14]。
本研究发现,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得分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经历过恋爱的大学生其性话题沟通得分高于未经历恋爱的大学生。可能原因是经历过恋爱的人体验到更多与性有关的经历,更愿意与朋友表露与性有关的话题。Wheeless等[12]发现大学生亲密关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可以由沟通满意度和性沟通满意度来区分,该结果也间接验证此现象。
本研究结果发现,同伴关系满意度、自我表露都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表明自我表露水平、同伴关系满意度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直接影响。社会渗透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该结果,该理论认为自我表露是一种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随着关系的发展,这种交换会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11]。随着同伴满意度提高,人际关系的深入,个人自我表露的范围越广,就越有可能向同伴间表露与性有关的话题,更有可能与同伴互相沟通和交换个人的性话题。对此也有人提出,对关系很满意的人会进行较多的性的自我表露[12]。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以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发现只有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大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主要是在好友之间,特别是最要好的同性朋友,而不是普通朋友。因为性的自我表露是自我表露中最亲密的形式[12],所以较少在普通朋友面前提及和表露。只有在同伴满意度较好的同伴面前,个体才更愿意自我表露和沟通隐私性强的性话题。
由此可见,同伴关系满意度和自我表露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发现,自我表露在同伴关系满意度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之间起着中介效应,但是同伴关系满意度不是自我表露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之间的中介变量。说明同伴关系满意度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直接的正效应,即同伴关系满意度越好,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也越多;同时,同伴关系满意度还通过自我表露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间接的正效应,即同伴关系满意度好,自我表露水平高,进而使得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更多。如有研究者认为,人们在高表露和相互表露的关系中,会作更多的性的自我表露[12]。因此同伴关系满意度高的大学生、自我表露水平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未必好;只有同伴关系满意度高、自我表露水平高,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才会高。
篇4:沟通话题及范文
【关键词】 高一女生;同伴;性话题沟通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危机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显著变化。而这些生理和心理的特殊变化使得学生面临一些性心理健康问题。性话题本身是一个教育话题,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此阶段学生的特殊心理活动,同伴沟通比代际沟通在学生性话题谈论中更普遍存在。
处于高一的学生,正经历青春期中的“接近期”向“依恋期”的转变。“依恋期”大约从十五六岁开始,此时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完成、性机能也日趋成熟,产生性欲望。他们对恋爱十分向往,渴望接近异性,有一个异性对象。这个时期青少年性的自然性与性的社会性构成了一对矛盾,即生理上性的成熟产生了强烈的性要求,但由于他们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和家庭都要求他们继续长知识、长身体,进一步社会化。在此阶段,社会、家庭对女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要求明确,与男生的性别角色差异区分显著,此外,女生的性格特点较男生更内敛,其性心理特征更具有隐藏性。
在同伴性话题沟通中,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沟通对象的选择上都趋于一致。大一新生性话题沟通对象研究中女生与朋友谈论性话题比与母亲谈论得更多;性活跃的学生比禁欲的学生讨论性话题更为频繁;与朋友谈论性话题是了解性行为和性信仰的重要途径(Eva S Lefkowitz,2007)。
我国上海市19 区县38 所大中学校在读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时,43. 3% 的学生选择与朋友倾诉,只有21. 7%学生会找心理咨询机构咨询,19. 1%的学生会做自我反省,15. 8% 的学生自行找书学习解决(傅伟忠,2005)。另据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显示(1997):独生子女目前最好的朋友依次为:同班同学、母亲、同校同学,其中同班同学占 80. 8%。此调查表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更倾向于与同伴进行沟通。中学生更愿意与同伴之间进行性话题交流,并且同伴交谈是青少年形成性观念的重要因素(龚爱群,2012;陈敏燕,王进鑫,2012)。
因此,本研究旨在用质化研究方式,对高一女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进行探讨,主要探讨高一女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和性话题沟通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珠海市重点高中高一女生为研究对象。访谈对象选取高一女生20人,其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均为10人。
2.研究工具
自编半结构化访谈提纲,维度划分:
(1)性话题沟通态度,如:同伴愿意和你谈论性话题吗,你自己愿意和同伴谈论吗等。
(2)性话题沟通动机(原因),如:什么情况下会和同伴谈论性话题,为什么选择和同伴谈论等。
(3)性话题沟通频率和内容,如:一般什么时间会和同伴谈论性话题,一般谈论什么内容等。
(4)其他,如:获取性知识的途径。
3.资料收集与数据整理
(1)访谈过程的控制
由于本研究访谈过程涉及隐私,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征求受访者同意,与受访者协商选定访谈时间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访谈,以确保访谈过程不受外界环境打扰。在访谈进行前向受访者征求录音许可,并申明访谈者会遵守自愿和保密原则,访谈录音仅供研究者研究所用,不会向外界或者在研究者论文成品中透露个人信息。
(2)访谈数据整理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的进行访谈材料分析,所以访谈材料的收集和分析是同步进行的。并且,本研究采用分析质性资料使用NVivo10软件进行编码。步骤如下:
①对访谈录因、访谈笔记进行整理,做资料转录,形成电子版。
②阅读资料,并且对资料使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③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
④对编码数据进行列联表分析。
⑤得出研究结论
二、研究结果
从质性研究分析中看出,20名高一女生,25%女生上过除生物课以外的性相关课程。学校教育中学生仅通过生物课上学习性知识,而生物课本中的学习内容仅仅是人体结构表层知识,如男性与女性的内部生殖结构以及胚胎的形成。在与家人谈论过的性话题中,有35%受访者表示没有与家长讨论过任何性话题,学生与家长谈论性话题的比率占65% (见表1)。
为了了解同伴性话题沟通的总体情况,对质性研究进行量化分析,对话题沟通动机、内容、态度,获取性知识途径,家长对“性”的态度,学生对“性”的认识这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差异分析。
1.性话题沟通动机
性话题沟通动机主要有4类,其中每一类动机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
为了进一步分析受访者提及频数在4个沟通动机中是否有差异,对提及频次进行列χ2检验(见表 2)。
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提及频数在4个沟通动机中有显著差异(χ2(3 )=10.91, p<0.05)。由于4个沟通动机差异显著,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①与③、①与④(χ2(1 )=8.12, p<0.01;χ2(1 )=6.40,p<0.05)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其余各维度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高一女生之所以与同伴谈论某性话题的原因在于对性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认为性知识是需要学习。
2.性话题沟通内容
性话题沟通内容主要有4类,其中每一内容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分析结果表明,高一女生与同伴谈论性话题的内容,主要是有“生殖” “性与生殖健康” “人体发育” “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这4类话题,各话题谈论无显著差异。
3.性话题沟通态度
性话题沟通态度主要有2类,其中每一类态度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为了进一步分析受访者提及频数在2个沟通态度中是否有差异,对提及频次进行列χ2检验(见表3)。
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提及频数在沟通态度上有显著差异(χ2(1 )=10.10, p<0.01)。表明,高一女生谈论性话题的对象更倾向于同伴而非家人,同伴与自己处于同一心理阶段,并且经历相似,更能引起自身与同伴的共鸣。
4.性知识获取途径
性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有6类,其中每一类途径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为了进一步分析受访者提及频数在6个获取性知识途径中是否有差异,对提及频次进行列χ2检验(见表 4)。
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提及频数在6个获取性知识途径上有显著差异(χ2(5 )=16.67, p<0.01)。由于6个获取性知识途径差异显著,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①与③、②与③、②与④、③与⑤、③与⑥(χ2(1 )=4.80, p<0.05;χ2(1 )=12.91, p<0.001;χ2(1 )=6.47, p<0.05;χ2(1 )=6.14, p<0.05;χ2(1 )=9.23, p<0.01)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其余各维度间差异不显著。在受访者获取性知识上,在非学校教育的途径中主要是从同伴中获取。学校教育中主要通过生物课上获取。
5.家长对“性”的态度
家长对性的态度主要有2类,其中每一类态度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分析结果表明,家长对性的态度上,家长开明与保守的态度无显著差异。表明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性教育重视,对性的态度不再如以前般保守、避而不谈。
6.学生对“性”的认识
学生对性的认识主要有2类,其中每一类通过分析得出提及频数。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提及频数在对“性”的认识上无差异。
三、讨论
1.高一女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
(1)性话题沟通态度。中学生更愿意与同伴进行性话题交流,并且同伴的性观念对学生有正影响作用。同伴与学生自身处于同一心理阶段,并且经历相似,更能引起自身与同伴的共鸣(傅伟忠,2005;龚爱群,2012;陈敏燕,王进鑫,2012)。这与本研究结果相同,在现今社会的教育背景下,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部分家长对性的态度导致学生无法开口与家人谈论性话题。
(2)性话题沟通动机。本研究表明,高一女生谈论某类性话题的动机主要有3种,包括:与自身相关、性知识的求知欲和认为掌握性知识是重要的。而她们不谈论某类性话题的动机主要是认为此话题与自己无关,距离她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也就无需谈论。通过列联表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主要动机之中,以学生对性知识的求知欲和认为性知识的重要性这2种动机为主,表明,学生愿意涉及某类性话题更可能是存在这两种动机产生的行为。
(3)性话题沟通内容。中学生与同伴性话题沟通话题主要有:性交、艾滋病、避孕、爱情以及怀孕等话题(刘薪,2012)。在本研究中发现,68%的受访者与家人谈论过性话题,其中85%的受访者与家人谈论的性话题停留在“月经”、“青春期恋爱”和“乳房”这类话题;此外,仅有27%的受访者曾接受过除生物课以外的性教育内容学习。高一女生与同伴间谈论过的性话题主要有:男女生身体结构、月经、精子、避孕、怀孕、艾滋病等话题。这与刘薪研究结果相似。其中,月经、同性身体结构讨论最为普遍。表明,被试的性话题沟通内容相对单一,多数谈论与自身密切相关的话题,这除了有学生自身对性的认识的原因外,还有就是整个社会背景下,性是一个难以公开谈论的话题,学校、家庭也对性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更羞涩于主动谈论。
(4)性知识获取途径。青少年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同伴(王丽,2009;赵夕春,2005;王丹,2007),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有6个方面,包括:家长、同伴、学校教育、电子媒体、书本、生活所见。研究者把这6个方面划分为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从中看出,学校教育所占的比例很小,而非学校教育占了大部分的比例,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同伴和家长获取性知识。从而也表明了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对学生获取性知识有一定的意义。
2.高一女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影响因素
(1)学生对“性”的认识。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与受访者对“性”的认识有显著相关。如受访者经常与同伴谈论性话题,包含性行为、避孕等方面的性话题,受访者自身对于谈论这些话题是很乐意的,所以在访谈过程中表现得积极、愉悦。而有的受访者对“性”的认识是片面的,从而不愿意谈论特定话题,甚至是有抵触心理。有的受访者因自己的朋友发生过性行为而受到伤害,认为性知识应该成为普及教育的一部分,谈论性话题是可以提高对自己的性保护。
(2)家长对“性”的态度。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与家长对“性”的态度有显著相关。家长对性的态度对学生对性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赵雪,2012;赵冬艳、王争艳等,2007;耿瑞瑾、谢雪妮等,2013),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相似。家长对性的态度、观念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对性的禁言,或者在学生提及性话题时出言责骂,导致学生对性产生不好的想法。因此,学生在同伴间进行性话题的态度上会有所不同。有个别受访者在访谈的一开始就言明拒绝谈论“避孕套”等性话题。通过深入访谈发现受访者家长对“性”的态度是很保守的,受访者曾经因为在商场不小心错把避孕套当零食而深深受到家长的责骂。家长对性的避忌,影响了受访者对性的认识。导致受访者很抗拒性话题。而有的家长经常向受访者普及性知识,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对于访问者的问题也回答自然,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家长对“性”的态度和学生对“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谈论性话题的意愿产生影响。
四、结论
本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高一女生与同伴间谈论最多的性话题主要有:生殖、性与生殖健康、人体发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
2.高一女生沟通动机以学生对性知识的求知欲和认为性知识的重要性为主。
3.高一女生性话题沟通对象以同伴为主。
4.高一女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以同伴为主。
5.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影响因素有:学生对“性”的认识、家长对“性”的态度。
五、建议
个体的成长,首先接触到的受教育场所就是家庭,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对“性”的态度影响学生对“性”的认识,而这两个因素对高一女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产生影响。可见,家庭对高一女生性教育启蒙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学生能否得到科学的、正确的性知识,学校性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因此,本研究为家长、心理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家长
1.家长自身树立正确的性认识、性价值观。业余时间,可参考关于性心理的书籍,如格雷·F·凯利编写的《性心理学》、胡佩诚主译的《人类性学》等。
2.家长要做好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性教育,可参考: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编写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心理教师
在访谈的过程中,受访者表示,她们上课时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无非就是讲授法,老师不顾学生是否在听课,一味的埋头照着PPT苦读。本来“性”在学生耳中已然是敏感话题,每每讲到性话题,学生在台下就会哄堂大笑,有些女生甚至会略显尴尬。而教师的讲课方式,恰恰给学生灌输老师也不愿意讲性话题的观念,学生对性话题更为尴尬。
1.采用同伴教育的交流方式。教师对通过一对一或团体辅导的学生提供科学的资料和准确的信息后,让这些学生在同伴中开展有关性知识的各方面内容的讨论和活动,成立性教育分享、交流小组会,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引导同伴交换观点和意见,对可能发生的情境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通过同伴间的互相影响,来加强她们的性教育知识普及,优化学生的性认识,形成独立的、科学的性价值观。
2.其教育的内容可参考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编写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性知识的引导和教学。
3.教师在与学生性信息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性”不是单纯的表示性行为、生殖器官,它从外延到内涵包括人体发育、性解剖和生理学、生殖、避孕、文化、赋予的人权、性别角色和性别平等、性虐待等等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尚燕杉,张红军.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新概念[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9.
[2]刘薪.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现状调查[J].学术探索,2012,10:73~75.
[3]赵雪.高中生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2:79~80.
[4]王丽,楼超华,王筱金,刘宁,高尔生. 家庭及同伴因素对职业学校学生性行为的影响[J]. 生殖与避孕. 2008, 28(10):612~616.
[5] ES Lefkowitz,G Espinosa-Hernandez.Sex-related communication with mothers and close friend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J].Journal of Sex Research.2007
[6]傅伟忠. 4007 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的现状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
[7]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青年研究,1997,(6).
[8]龚爱群.中学性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9]陈敏燕,王进鑫.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性欲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63~66.
[10]刘薪.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2.08,Vol.25 No.8
[11]郑夕春.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道德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09:56~59.
[12]王丹.普通高中实施性教育的初步尝试[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3]王争艳,赵冬艳,雷雳.亲子性话题沟通风格对青少年性行为和性态度的预测:依恋的调节效应[J].心理学报,2007,06:1063~1073.
[14]耿瑞瑾,谢雪妮,韩云涛,朱敏,焦锋.昆明市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情况及信息来源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09:38~41.
[15]王丽.中国青少年性生理及性心理研究状况[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
[16]格雷·F·凯利.性心理学(第8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05.01.
[17]Jerrold S.Greenberg.人类性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5.01.
篇5:沟通话题及范文
心态,即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一个幸运儿,如果心态不正常的话,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态,照样可以笑口常开。评价自己,也要良好的心态,如果把自己看得很重,那就很可能拒绝指教,陷入孤立;如果把自己看得低 一些,用一颗谨慎、敬畏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许多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知足者常乐,知足是种心态;不知足者常乐,不知足也是种心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种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也是心态使然。把苦难视为一笔财富,从而笑对人生,是心态;视苦难如畏途,避而远之,则是种不正常的心态。同样,面对对 手,我们应心存感激,而不应心存嫉妒,甚而恶之如恶疾。„„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此“态度”则内涵甚丰,有狭路相逢勇者胜,有为祖国而战则力量无穷,也有“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同样的风儿,同样的花儿,有人说:风含情,水含笑;有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也是心态所致吗?
坦然
生活,是紫檀木散发出的幽幽清香;生活是野百合花幽幽地绽放;生活是浓郁咖啡里飘出的一缕沁人的芳香。然而,这一切只有你坦然地面对生活时,你才能感觉得到。
白云悠悠,它并没有蓝天的广袤;小草纤纤,它并没有大树的挺拔;小鸟唧唧,它并没有雄鹰展翅天宇的雄姿。也许正是它们的这份坦然,才使世界如此的丰富多彩。
相对于自然界的纯净和谐,人类社会算得上斑驳陆离了,可是,如果你能以坦然、淡泊的心态去面对,那么你就能获得灵魂的安宁。这样的人,于自己是云朵一样的轻松,于别人是“暗香浮动月黄昏”一样的宁静。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好朋友约我去钓鱼。刚开始,我还兴致勃勃,可是等了大半天,却没有“愿者”上钩,我只好无精打采 地收起鱼蒌、鱼钩,失望地朝朋友的方向走去,只见朋友迎着夕阳哼着歌从远处走来。看着那同样空洞洞的鱼蒌,我不禁纳闷。她告诉我:“我虽然没有钓上鱼,可是我钓上了一天的快乐。”从此,我明白了:拥有坦然的心态,才能拥有快乐,才能享有美好的人生。
门口有位修鞋的老大爷,他每天都早早到来,先拿起扫帚,清扫出一片洁净的天地,然后摆好鞋摊,空闲时,就乐呵呵地看着我们进进出出。他修鞋,从来不向我们要钱。我们都疑惑不解,他微笑着说:“给你冷冻这些未来的大学生修鞋,我很快乐,何况,我也不缺钱花,为你们服务,我心芏情愿。”于是,我懂得了:千金难动其心,就是 一种坦然。
坦然,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以一颗纯美的灵魂去对待人生,对待生活,拥有了坦然,你就拥有了快乐!
小草在我们脚下,大树在我们身旁,蓝天在我们头上,让我们的离尘嚣远一些,离自然近一些,这样,我们也领悟了坦然,拥有了快乐和幸福。
简评: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选取两个镜头,夹叙夹议,情景交融,事理相合。写景,采取概括举例的形式,用语简洁而不失形象;叙事,则截取事件的“横断面”,不求情节完整,但求精到传神。文章的结构,从自然到人类社会,思路清楚而条理;首尾圆合,从自然入笔,联系自然煞尾评: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选取两个镜头,夹叙夹议,情景交融,事理相合。写景,采取概括举例的形式,用语简洁而不失形象;叙事,则截取事件的“横断面”,不求情节完事,但求精到传神。文章的结构,从自然到人类社会,思路清楚而条理;首尾圆合,从自然入笔,联系自然煞尾
大海·小溪
漫漫人生路上,有多少人追求着轰轰烈烈,有多少人倾心于出类拔萃。其实只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平淡的人生也很精彩。
学习中,力争向前当然重要,然而刻意逼迫自己时时事事出人头地则大可不必,因为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出类拔萃。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得到的结果就是“最好的”,不必苛求比别人更高,只要能超越昨日的自己,那就精彩。
事业上,不必渴求别人的羡慕,是块砖,你就坚实路基;是块瓦,你就遮挡风雨。如果人人都苛求自己站在“世界经济大会”的讲坛上,出现在“诺贝尔奖金”的的颁奖典礼上,我不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会是个怎样的世界!放平心态,功到自然成,没有谁会永远落后于别人。生活上,不必寻求“总统式”的豪华,不必期盼故事里的温馨、浪漫、轰轰烈烈,生活有时是一杯烈酒,酣畅淋淳;有时是一杯咖啡,苦涩中,透出一股清香;可更多的时候则是一杯白开水,虽然平淡无味,却是生命的第一要素。不必耻于父母的平凡普通,家境的贫穷寒伧,那种善良、那种淳朴、那种苦难中磨砺出的意志,更是我们一生受益不尽 的财富。人生天地间,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有青史流芳,也有草野无闻。虽然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平凡”毕竟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写照,如果能从从容容地面对,就会少一些悲苦,多一份安然。更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亮点。把世界上的任何电灯置于太阳之下,都会黯淡无光。“山上有棵小树,山 下有颗大树”,你能知道哪个更大,哪个更高吗?
一味地去追求轰轰烈烈,去掩饰内心的悲哀,终究会失去自己的心理防线,在顾影自怜自我歧视中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长处,固然悲观,可只要心平,努力寻出自己的优点,不更可喜吗?
没有大树的挺拔,你可以有小草的清新;没有大海的汹涌,你可以有小溪的幽雅。用平静 的心去思量自己,不必倾心于别人的伟大,因为你有你的高贵,我有我的典雅。更不必追求别人的轰轰烈烈,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追求自我的一点亮光,生活一样精彩。
拥有真正的自我,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不奢求大海,我只追求小溪,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人生自然精彩!
拥有真正的自我,那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不奢求大海,我只追求小溪,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人生自然精彩!
简评:句式整齐,多用整句,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思路开阔,有横式的联想,由学习到事业,由事业到生活;也有纵式的展开,古时的帝王将相,现实的芸芸众生。第五段的引用,丰富多彩,有名言,有俗语,有歌词。语言简洁形象而耐人寻味。
矛盾高三
班主任说: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
班主任说:要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
斑主任说: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寻,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
最后,斑主任说:我们这一级,高考提前一个月。
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字眼来描述走进高三时的心情,也不知道如何概括我的classmatess的表情,只感觉那句“离高考还有308天”的话很刺耳。随着日子一天天的延伸,我越来越感觉到它那如白开水般的平淡,唯一的快乐是在吃饭和回家的路上我和汀的斗嘴,除此之外,真的,一点波澜也没有。上课时,虽没有“酣眠”,但“小睡”还是常有的,以至于老师上课都要喊起立了。大家都在夜里加班,即使效率低,但仍觉得舒服。
高考提前一个月,从一个又一个老师嘴里蹦出来,就象针掉在棉花上。一个月,不就三十天吗?我在高三,我怕谁!班长走了,刚开始只请了两周假,大概是觉得不过瘾,就自己给自己彻底放假了(去打工了)。他曾经许诺:一定要陪我们走完高三的,可是„„班长本是坚强的,他曾经在运动会上连续
跑完三千米和一千五百米。临走时,我看见他在窗边吹风,他落泪了,男儿有小不轻弹啊!班长的离去,也许有他的理由,可是我想不明白,毕竟是为山九仞,现在只差最后一筐土了。于是,我也想逃避,哪怕一天,可是我的心却告诉我——不可以!偶尔一次我对朋友说:“假如考不上大学,我就离家出走。”朋友说:“闯一番事业再回来,然后我们共同编织美丽的幻想。”可是,妈妈却对我说:“高三了,也别太累了,头年考不上,再来一年吗,说不定能考个更好的。”妈妈的体谅让我想起学校后面的复读生院,想起那密密麻麻的四间大教室,想起那旧伙房改成的高四文科班,便觉得有小虫在我身上乱爬。前几天,汀过生日,我们两个人买了一大包零食,关上灯、点上蜡烛,便开始不停地吃东西,然后心满意足的睡去。当我半夜醒来时,却不知我身处哪里,正在干什么,好像从幼时的摇篮一直到我刚入学再到高三再到今天晚上的一切都像梦。夜半醒来,看着窗外的月光从那高高在上的小窗挤进来,照在那一堆零乱的果子核上和我为汀买的一套工艺酒杯上,那酒杯发着蓝蓝的光,我莫名其妙地哭了,真想痛饮一杯—— 天明了,对着初升的朝阳,我对自己说:我从不怀疑我会考不上大学。
我对自己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一定会适应高考。
我对自己说:“我的一张试卷还未完成。
……简评:
真实,当是本文最大的特色。
本文真实坦露出一个高三学生的矛盾心态。理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而高三则是关键的关键;感觉说:高三太苦了,又何必自讨苦吃。于是,高三学生言谈举止上的矛盾就随之产生了——读此文,颇让人感慨:人啊,笔画,何其简单!人性,何其复杂!如果按照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点,也许本文有着它的缺陷。之所以选了此文,就在于 倡导作文中的“真实”之风!反映真实的生活,抒写真实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总能让人情不自禁的读下去。当然,如果把“真实”提高一步的话,你就要处理好“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了!
雨中荷叶
这两天愁雨终日不断,天总是阴沉沉的,让人的心头蒙上 一层阴影,荷塘边的田间的小路上满是泥泞的污水。
此时,我正徘徊于田间那条泥泞的小路上。我低着头,任雨水肆意地打在头发上、脸上,从脸上滚落的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成绩通知书邮到了家里,我考得一踏糊涂。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的手中时,我怕见到父亲失望的眼神,便 跑了出来。
十年了,父亲一直在用他的手,他的汗,他的血,为我编织跳出农门的大学梦,而我呢?那么可怜的分数就是我对父亲的报答吗?我恨自己,当我在学校“快乐”地虚度时光时,我为什么没有想到父亲,想到父亲在地里耕、土里刨的辛苦,想到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却毫无怨言的劳作,想到父亲那日益驼起的背、日益加深的皱纹。此时,我无颜面对这一切,无颜面对那“烟雾缭绕中的父亲。
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拖着疲惫的身体漫无目的地走着。不远处,一个个荷叶被秋雨打得东摇西摆。我想:我不就是那欲断的荷叶吗?我仰天长叹,雨水流进嘴里,只有涩涩的感觉。蹲在池塘边,我呆呆地看着那与我同病相怜的荷叶。忽然,我发现那一个个看似欲断的荷叶,却并没有一个被雨水 打断,每当它上面的雨水超过它所负载的时候,它总能及时地排 掉雨水,努力地保持挺直的身体。我若有所思„„ 荷叶尚能如此,而我难道就不能及时地去掉心中的烦恼与忧伤吗?父亲需要的不是一个自甘
沉沦的女儿,而是一个知耻后勇努力拼搏的女儿。此刻,我明白了,我心中那火热的激情不应被雨水 浇灭,愈挫愈勇,才是对父亲最好的回报。
雨水渐渐小了,天边出现一道亮光。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默默地对父亲说:爸,你放心吧,女儿要做那雨中的荷叶!
简评:一篇形神兼备的记叙文。“景、事、情”三位一体,是本文的最大特色。选材来自生活,真实可信,能触动读者。为了心灵的栖息
好长一段时间了,枯燥、烦闷的心情总是困挠着我。
一滴水给我的印象总是自由落体运动和复杂的物理运动学公式,而同桌却告诉我一滴水可以映出一个太阳。整日都感到内心空虚,想写点东西找点心灵的慰藉,可又无从下笔,这或许就是一个理科生的悲哀吧。
作为一名理科生,我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啃着数理化的题纲,成绩吗,也一度让父母骄傲不已。可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成绩却呈下滑趋势,为此,我惶恐不安„„
我决定要改变原来的生活状态。我想体味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我想感受曹孟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豁达,我想拥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人生豪迈。从此,我开始了一种新的尝试。
我不再一味地追求成绩的进步,而是用心体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我阅读了屈原的《离骚》,被诗人的忧是忧民的感情所感动;我阅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体味了人间百态、各色人物,遥想高风亮节,默思寸草春晖;我阅读了鲁迅的《呐喊》,老舍的《茶馆》„„风声、雨声尽收书中之声,家事、国事尽在书中之事。读书,让我日渐成熟。学校里,以前的我往往是“偏安一隅”,算着各种习题。现在,我发觉自己开始融入到班集体里,我学会关心别人,珍惜同学间的友情。同学们说我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友情,让 我感到温暖。在家里,我主动地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深刻地体味到了家庭生活的艰辛,父母说我变得懂事了。家庭生活,让我感到温馨。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读书、做家务、关心他人,并没有影响我的成绩,反而使成绩呈上升趋势。为什么呢?仔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吧——安居方能乐业,为心灵找一个家就等于为事业插上了翅膀!
简评:本文和《矛盾高三》《雨中荷叶》的相同之处在于:真。是啊,唯其真,才能自然;唯其真,才能可信。一篇文章做到了“自然、可信”,才可能打动读者。面对遗憾
天空没有不逝的彩虹,人生也没有永远灿烂的风景。圆满是美,残缺也是美。
悲观主义都犯了 一个可笑而又不可饶恕的错误:处处追求完美。维纳斯原来健全的双臂就是在美术大师罗丹的锤子之下断掉一条的。也许她会让人惋惜,但惋惜之余,却留给后人一种心灵的震憾:断臂加上微笑,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惊心动魄的美!
有时,遗憾不一定是一块白玉上的斑点,不一定是一片亮丽色彩中的一抹暗色调,也许那恰恰是龙的眼睛。一位任劳任怨的母亲头上生出了白发,但同时也注入了慈祥;一位目光深邃的老人,脸上有着水 土流失般的皱纹,但是他看到了历史的沧桑。暮色掩住了似火的骄阳,却有另一番落日融金的美晾,更添了“长河落日圆”的胸襟;喜气洋洋的圆月被 咬年了大半,却有着一弯月牙儿的清闲。
玫瑰的热情换作了含羞草的矜持同样是迷人的;经历了暴风雨洗礼的彩虹,更见多彩绚烂,也更能催人进取。所以面对躲也躲不掉的遗憾,我们要正视它,因为有了它,我们才有了坎坷人生路。“一马平川”的人生,只是淡如水的时光流逝。
面对遗憾,我们能做的也应该做的是端正心态。同样是玫瑰,有人看到的是玫瑰下面的刺,有人看到的是刺上的花,那是因为着眼点不同,也就是心态不同。有人说生活很美,有人说
生活很烦。我喜欢这样对生活概括:寻找千百个理由之后,才发现生活在我们的视野之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们的不同,而是在我们的胸襟之中盈盈载满两个字:进然。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也是遗憾之后的补偿。
以坦然的胸襟面对遗憾,就能获得坦然!
简评:一篇文章,如果只有空洞的理论,就显得面目可憎,让人难以卒读。本文的长处在于——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事实。门外
我现在正坐在考场上,我的左边有一扇关着的门,很破旧的颜色,很破旧的窗户,却有很威严的一把锁挂在上面。
我是一个被关在门外的人。
清晨的风带着一丝凉意钻进我的脖子,我咬着笔杆,看着我左边的门——我多想走进暖和的教室啊!可是,这扇门将整个世界划破了两半,我的考场是过道,教室是不属于我的。我知道自己学习不好,从小就是一个被经常关在门外的人,次数多的让人近似于麻木。
老师说过,你们要努力学习,才能有个好的前途。我也在努力学习,不为别的,只为了考试时走进这扇门的里面。那怕只有一次!
无意间,手指触到了门上的铁锁,一股寒意潜入心里,有一种想哭的冲动。看着这扇门,它几乎令我绝望。我想,门里面的世界应该是很温馨的,很幸福的,而我恐怕永远都体会不到了,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冻得浑身发抖,心中有种被遗忘的感觉。难道我注定要做一个被关在门外的人吗?不!
我不愿意相信命运,虽然无数次的考试我都挨着这扇门,虽然有无数个门都不向我敞开,但我仍然要争取!我甚至有些感激这扇门了,它让我懂得每个人的命运有所不同,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
忽然间,我看到窗外有一只鸟儿,时而盘旋,时而伫立枝头,在这深秋的寒风里,它是那么的轻盈,那么的自在。
看着,看着,我的心中暖和起来。我不再的那带有凉意的风了,我想:人的一生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或许有些门会把你挡在外面,可是你自己不能把自己挡在外面,心中的希望之门要永远为自己开放,这个世界将变的不再寒冷。
我不会一直是个被关在门外的人。
一定不会!
篇6:中考创新话题作文话题11沟通
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来用。
在去邻居 家的路上,他想,“邻居会把他的斧头借给我吗?那个斧头可是他新买的,他舍得吗?他本来就不是个大方人,上次我向他借犁,他就说犁坏了。这一次他肯定不会借给我,一把斧头都不愿意借,这个邻居也当得太无情无义了,以后我要是出点别的事,让他帮忙,他更不会帮了,这算什么邻居!
王生边走边想,越想越气,他怒气冲冲地敲开了邻居的门,对邻居说:“留着你的斧头自己用吧!“然后扭头就走了。邻居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
王生的问题是出在和他人非常严重地缺少沟通,沟通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要,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1、沟通(一类文)
这个世界的人孤独得不得了,许多人蓄意保持距离,却希望别人先行靠近,许多人预估是否能够收获,再酌量付出;许多人渴望被人理解,却又将沟通束之高阁;许多人想要被爱却又不肯主动去爱,仿佛爱已经成了不合时代的事„„
你呢?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同朋友联系了?反正我是,而且还总是习惯去罗列一些似是而非的借口为自己的疏忽开脱。其结果自然是“风萧萧兮易水寒,‘朋友’一去兮不复还”了。我曾寄希望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永远保持“牛势”,如今看来,可能只能算是凯觎了。
我曾做过无数的梦,我梦见过层峦叠嶂中凫凫腾腾的烽火狼烟,我梦见过古城栈道外馨香醉眼的驿路梨花,我梦见过一个身影,借着昏暗的烛光,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封飘洋而来的瓶中信。当然,我也梦到过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在虚与委蛇的应酬下,在纸醉金迷的漩涡里,在口水与广告纸的杂糅中,在灯红洒绿的觥筹交错间„„
也许是我落伍,跟不上时代,但我确实发现很多人自由进出各种国际互联网的速度远要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速度“奔腾”多了,据说其中不少人还成了线上的“猎情高手”。然而问网上情为何物?真叫我混身麻木。因为想要在那里赚取一句真实性超过70%的话可能比减肥更让人痛苦。于是面对尔虞我诈的网络天空,我也只好抱持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态度了。
长期以来,我一直迷恋作水粉画,究其原因,竟是因为涮笔,因为每每看到几种单调的颜色在杯中与水调和幻化成另一种颜色,我都感到欣喜。同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人本身,其实也只是代表一种颜色罢了,然而通过沟通与交融又可以创造出许多奇妙的组合,丰富我们生活中的色彩。
我读过一篇名为《沙漠里的爱情》的小说,讲的是一个置身沙漠孤立无援的法国士兵,几乎奄奄一息,昏倒在岩洞里,待他醒来时却发现一只野兽躺在他的身边,原来是一头嘴上还沾着血迹的豹子。所幸花豹吃饱了,对他并无恶意。士兵原想用匕首杀死它,随后又改变了主意,用温柔的动作抚摸雌豹,他不仅同它友好相处,而且建立了感情,一同嬉戏玩耍。然而,士兵还是害怕,趁豹子睡熟之际逃跑了,但走不多远豹子赶了上来,这时他已陷入流沙中,豹子咬住他的衣领,把他救了出来。文中最后,士兵杀死豹子也纯粹出于偶然,豹子轻轻咬他的大腿,他以为是要吃他,便用匕首刺进了野兽的脖子,花豹挣扎时居然毫无恼怒地望着他。文中主人公在讲到这段以历时讲到“我看哪里都比不上沙漠”,“那里没有人,只有上帝。”的确是这样,他在人类社会感受不到的东西,在沙漠里感受到了。
多年来,我一直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它向人们转述了沟通的无限可能性,即使在人与兽之间,并且让我们对于我们人类自身的交流更有信心。同时,它又影射了人类社会中一个公式化的现象——因沟通走到一起,再因猜忌彼此分离,之后,又习惯将事件本身囿于一种僵持的回忆状态。
社会是一张网,个人只是网上的点,其实不管你做什么,你都在以某种方式与别人发生关系。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也是他人际关系的成功,与人协作也就是认识别人的价值,借用别人的价值,哪怕是在最纯粹的理论研究领域,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觉得人生更像拼图,从生下来就在找寻所需要的那些部分,拼成家庭、邻里、同事、朋友„„每一片单独的拼图或许都是残缺的,而它的每一次结合又都是令人欢愉的。并且,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拼合过程中,人们变得深刻,变得理智,变得成熟;同时,在这里,人们心灵中的四季也永远是绿色!
【点评】
本文的立意非常高远,着眼于社会,着眼于人生来写“沟通”,而且分析得非常透彻,非常到位,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以及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作者先从反面入笔,批判人们之间现在普遍的缺乏沟通,进而以自己做水粉画“涮笔”和一个感人的故事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最后两段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启人心扉。另外,文章的语言也非常的精彩,运用排比,引用或化用诗句等,使文章的语言绚丽多姿。
2、感悟沟通(一类文)
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你曾经有过的,给你留下深刻记忆的沟通吧。有几回?是没有,还是已经忘记了?
如果你已经回答不出上面的问题了,那么请你回忆一下沟通的方式吧。在当今这个社会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电话、E-mall、中文短信息等等都是人们所熟识的方式。但是,倘若你已经在头脑中淡化了沟通,请试一试“彩排人生(一个虚拟人生和活动)中的方法。找个午夜,给熟识的人写封信。在温暖的信被日渐现代化的工具代替的今天,当人与人的沟通日渐表面化、工具化、实用化的今天,找一个午夜,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我们已经相距有多远。在上面提到的“彩排人生”中有封信是这样写的:“当人们为生活奔波劳碌时,更容易忽略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感谢上苍,我还可以弥补。”我从中受到很大的震动。也许我们只有在远离了熟识的轨道后独自面对白壁、孤灯、冷月,在午夜的灵魂出来审问自己的时候,心灵才会变得柔软起来,才明白了什么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发现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才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拿起笔,记下你心中的感受,用这些心底的话语与人沟通,也许会补偿一些你所失去的沟通。
我曾以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姓杨的商人,他整日与业务为伍,除了一些必要的寒喧,已经很久没有与人沟通了,与妻子也到了感情破裂的边缘。但是当他在一次假想的灾难中体验到了死亡后,他与妻子做了一次很长的谈话。他对妻子说,他会珍惜手中的幸福,他永远爱她。他说,正是当他被象征死亡的白单子蒙上的那一刻,他体会到了与人沟通是多么的重要。正是他对妻子的冷漠才导致了他们感情的“冬天”。也正是这个时候他明白了自己和部下之间一直难以化解的矛盾。我想:无论是处于哪个层面的人,无论做什么,最要紧的首先是加强人与人之产的相互理解,相互谅解,而达到这个境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沟通。
我们平时总爱将真实的心灵深深藏起,我们总是吝惜说出诸如感谢、珍惜、痛悔、喜欢一类的话语。然而,正是因为我们的吝惜,使一个个与人沟通的机会从身边溜走。同时,我们应该用平等的身份与人沟通,真诚地去与人沟通。我们不应该让沟通也和这人社会中的利益关系一样蒙上一层虚伪的面纱。只有不再吝惜,真诚地面对别人时,才有真正的沟通。
最后我要告诉自己,也要告诉每个人:我不是生命的匆匆过客,我要好好体验生活,我要好好体会沟通,珍惜每一次与你、与他(她)的沟通,这,就是我对沟通的一点点感悟。
【点评】
文章直面现实,思考生活,从“人与人的沟通日渐表面化、工具化、实用化的今天”谈出自己对“沟通”的感悟,然后以一个典型的故事证明了“无论是处于哪个层面的人,无论做什么,最要紧的首先是加强人与人之产的相互理解,相互谅解,而达到这个境界最好的方
法莫过于沟通”这一观点,最后进一步提出:“只有不再吝惜,真诚地面对别人时,才有真正的沟通。”并告诫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好好体验生活”,“好好体会沟通”,结构非常严谨。
3、沟通的终结者(一类文)
在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电脑、传真机、移动电话、网络等科技产品已广泛地被人接受,并完全地融入到了人类社会中。当您有事儿要告诉另外一个人时,您可以打电话;甚至可以打开电脑,敲一通键盘,给他去个E-mall „„如此之多的联系方式,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令人不知所措。但不知您发现没有,从始至终的交流过程中,您没有跟一个人见过面,跟一位真正的人说过话,您面对的只是毫无表情的机器。往往地,我们总能看见人们“抱着”电话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叫、一会儿跳;或是在不断变换画面的电脑屏幕前大呼小叫,作痛苦状,作失望状,作兴奋状„„
今天,这些机器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我们快乐地抱着它们,并渐渐离不开它们的同时,我们面对面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了。
我们曾以我们日益先进的科技水平而骄傲,我们也为这个年代缺少人情味,缺少亲情而苦恼;数字化世界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数字那冰冷无情的一面。
我小的时候住在湖北的一个小镇里,那时各家都还没有装电话,只是靠着串门、聊家常来传播消息。小伙伴们也都乐衷于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日子。那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很充实,很有人情味。
现在我来到了北京——一个繁华、拥挤的大水泥城中,却时常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迷失自己,感到孤独、空虚„„
如今的人们情愿和千里之遥的陌生人在网上聊个热火朝天,也不愿对近在咫尺的老邻居问声你好。
在城市人之间越来越冷漠的时候,网上社区却越做越火:想找亲情吗?去网上社区;想倾诉衷肠吗?去网络社区聊天室;想找朋友吗?去网上社区交友中心„„
我们渴望沟通。但在现实中得不到沟通的他们无奈只好用一种虚幻的交流来慰藉自己那空虚寂寞的心灵。
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在不远的未来,人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人们不再需要开什么会议,因为有了可视电话;人们不再上班,只要在家里打开电脑上网进入公司的网站便可以了;人们不再上学,网络会教给学生一切;甚至,人们不必再去相亲,因为,现在网络爱情就已经出现了„„
也许从电话发明的那一刻起,它便注定要成我我们沟通的终结者„„
【点评】
文章以一个非常新颖的切入点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曾以我们日益先进的科技水平而骄傲,我们也为这个年代缺少人情味,缺少亲情而苦恼;数字化世界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数字那冰冷无情的一面。”并且运用我小时候在农村和现在在城市的生活做对比,强烈地表现出我们对心灵“沟通”和精神充实的渴望。文章反映现实,深入思考,引人深思。
4、寻找“沟通”(一类文)
也许是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父母太多的唠叨,也许是父母忙得不可开交,忘记了和我们谈心,也许是工作、学习、娱乐占据了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所以,对于“沟通”一词,我们已经陌生了。
曾几何时,父母经常倾听我的心事;但如今,父母只有在听我汇报学习情况时才会聚精会神。而汇报之后,不是爸爸的手机叫唤,就是妈妈的传呼机开始震动。我曾为此大发脾气,可是父母只把无奈的表情留在了我的心里,便匆匆地去办他们必须办的事。我很想让他们像
我小的时候那样,听我讲那些有趣而又幼稚的事情,也很想找回那种爸、妈摸着我的脑袋说天真的感觉。可是对于我来说,那只是一种渴望,对心与心交流的渴望。我心里总有一吐为快的冲动,但是看着他们疲惫的神情,望着他们憔悴的面容,我又只好把到嘴边儿的话咽了回去。虽然我不能真正地理解他们,但是我知道,他们此时需要的是一杯暖暖的清茶或是一盆洗脚水,所以,一肚子的话便慢慢沉入心底,与他们沟通的愿望也便无法实现了。
在我15岁生日那天,父母说了句“生日快乐”,即使没有任何礼物,我也知道他们同样在寻找与我的沟通。记得前些日子我整夜咳嗽,除了奶奶炖的热汤和几句安慰话便没有别的了。我知道父母忙,也就没有更多的埋怨,只是默默地一句话也没有。而一次午睡醒来,我看见爸爸正用大手抚摸着我的额头,妈妈也用柔软的手握着我发烫的手,我感到既吃惊又兴奋,爸爸满身的泥土和妈妈满身的油烟味让我又感到了他们对我的爱。也就是那时,无言的沟通让我们都诉说了彼此的渴望。
无声的沟通使我们不再觉得有隔膜,无声的沟通使我们彼此都有了了解。现代社会,似乎更多地让人们去寻找沟通,而不是把它摆在面前。让我们努力寻找它,无论它是无声的还是有声的,因为沟通的心灵好轻松,好快乐。
【点评】
本文作者先是极力写自己对“沟通”的渴望为下文张本,然后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几个细节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无声的沟通”的真切感受。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仍然非常感人,可见,在写文章中“情”字的重要性。
5、沟通(三类文)
爸爸妈妈的工作都非常忙,我们一家三口很少有时间一起坐下来认真地交流交流,好像自从我上初中以来就没有全家一起去看过电影了。我决定找个机会与他们交流沟通一下。
这天放学后回到家里,我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妈妈,你包里放什么呀?鼓鼓的。”母亲刚回家,看到她的包,我便热情地接过来问。“小孩子家不要管,看你的书去吧。”母亲既然这么说,我也只好怏怏的走了。
过了一回,老爸终于也回家了,于是我便拖住老爸讲话。
“爸爸,最近播了一部,叫《英雄》,在国际上是很有名的,而且票房也很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说着,我便粘上了老爸。
只见他的脸刷的一下子拉长了:“就知道玩,不是快中考了吗?重点你能考上?”
我仍不罢休:“老爸,明天我们全家去看场电影好吗?我们好久都没一起看过电影了。” “不行,看场电影要浪费多少时间啊,你还是在家里学习吧,等考上了重点中学再看也不迟。”
“可是我们别人都去看,我不去看多没面子啊,再说一直在家读书不出去不是要变傻子了嘛。再说我这种黄金头脑的人,变傻了多可惜啊!”我嬉皮笑脸地继续与老爸“斗争”。
老爸突然火了,一拍桌子一瞪眼:“你到底读书重要还是娱乐重要?我与你妈没早没黑的,给你创造那么好的条件,你还不自觉,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懂事?”
“可是——”
“可是什么?别以为你很聪明,龟兔赛跑的故事听过吗,兔子的行为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正聪明得人懂得抓紧分分秒秒!你看那些大科学家哪个不是惜时如金!„„”
老爸又开始了他滔滔不绝的教育了,我连忙溜之大吉。唉,还是回屋做作业吧!我非常无奈地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点评】
文章描写了在现代家庭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生活场景,其中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非常成功,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很鲜明。但文章选择的题材一般化,就事记事没有深入地进行开掘,使文章要说明什么问题,主张什么样,反对什么,态度不够鲜明,使文章的内涵非常肤浅。
6、体会你的难处(三类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理解与沟通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而相互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够体会别人的难处,从而理解和宽容别人的行为。
比如“老师要体会学生的难处”啦,或是“孩子要体会家长的难处”啦,等等,类似这样的字眼几乎是天天都可能在报纸或电视上见到,可是真正能做到体会别人的难处,实在是难上加难。目前,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在刻意突出自己的难处,牢骚满腹地大发议论和感慨,对别人的难处却视而不见。不是常有人把“我也理解你们的难处”挂在嘴边而使它成为一种推卸责任的工具吗?若每个人都是这样只看到自己的难处而不理会他人,人与人之间就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这就好像一个人搭桥,只是不断地在起点处堆积砖块,而没有实质性的拓展和延伸,那么,积累得再多,也不可能筑成沟通两岸的桥梁。
“体会别人的难处”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行动的证明,但同时也受个人生活阅历的限制。一个人的某个难处不是能被所有人理解,正如一个人无法体会别人所有的难处一样。阅历在这些“体会”的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吗:“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好比是要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去体会父母的难处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那些自己曾经遇到的,而现在正被别人遇上的难处,去从内心理解别人,就已经足够了。
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的难处,但似乎有这样—个规律:一个人遇到的难处越大,克服,困难经历的时间越长,此后再遇到有相似经历的人,他的感受就越深,他也更能体会和理解这些人的难处。这就更充分证明了在这个过程中阅历的重要性,以及把自身感受与别人的处境联系起来的必要性。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殊不知要实现互相理解的世界,需要个人在这之前先迈出理解他人的第一步,真的去体会一下别人的难处,也还自己一个温暖的空间。
朋友,我想,你的难处,我可以体会„„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