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意识,提升运行效率

关键词: 面广 运行 生产 管理

引言

生产运行管理涉及的点多、面广而且责任重大, 生产运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全年目标指标的实现, 因此加强生产运行管理是石油生产企业的迫切需要。本文就生产运行管理提出了全新的管理模式, 在提高管理技术含量的基础上实现了管理方式创新。

一、创新改进生产方式实现效益生产

生产运行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为企业降本增效做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进而发挥生产运行系统应有的作用。基于上述理念, 公司逐步实现了生产运行由项目组各自为战向公司统一协调组织转变;实现了原油高架罐平台敞口输油向密闭集输输油转变;实现了河套内油井低水平管理向设备全部架高、井口实现规范化的高水平管理转变;实现了集输作业区高老化油库存带病运行向分区计量低老化油产生量的优质高效运行转变。

1. 密闭集输工程

原油计量、加热实现自动化, 不仅可以节约人力消耗、降低管理难度, 同时密闭输油、自动计量的实施, 还能最大程度实现套管气和伴生气的回收利用。通过改造单井井口工艺、新增缓冲罐、安装自动计量设备等工程实现了天然气中的油水进行再次分离和计量。

2. 河套内机电设备架高工程。

为提高河套内作业区汛期防洪应对能力, 减少防汛关井、复产工作量, 实现安全环保无事故。通过架高工程大量地减少了汛期关井、复产工作量, 同时提高河套内油井防洪防汛能力, 增加油井的开井时率, 提高经济效益。

3. 集输改造工程

通过实施稠油脱水工艺使进站稠油加热总负荷量下降了65%, 脱水系统整体质量及稳定性显著提高, 运行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平稳生产工艺的技术问题, 稳定提高了油水处理质量。

集输站平均老化油产量135m3/d, 老化油库存量达23000m3。为缓解这一生产矛盾, 通过实施老化油处理工艺不但使老化油库存量由23000m3降至12000m3, 同时还增加了管输原油商品量达到了18855m3。

管输进站液量12500m3, 进油量2200t。通过采用“擦除式原油在线含水分析仪”新技术, 在辽河油田率先实现了“原油仪表分区计量工艺”。改造项目的完成可使公司年节约费用约3199.67万元。

二、细化管理提高生产运行管理科技含量

公司紧密围绕生产经营指标, 细化日常生产运行, 强化生产组织, 利用不同季节的原油生产特点, 抓实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实现原油产量在超产线上运行。

1. 细化日常生产组织管理

首先利用三个生产例会实现生产组织的四个落实:新井、重点井、措施井方案落实;作业队伍落实;基建施工队伍落实;现场监督管理落实。周一生产例会安排部署一周重点工作, 每天生产例会落实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协调解决生产组织中的问题。周五生产例会汇总一周生产情况, 进行下步工作安排。其次利用两个运行实现作业、注汽工作量的实施跟进:按照月度措施计划排出作业、注汽运行, 调配作业队伍、注汽锅炉, 通过日检查、周总结、旬调整的工作原则, 实现作业、注汽的平稳运行和原油产量的稳定。为实现生产组织运行与作业、注汽质量监督管理相结合, 重点开展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将以“强化油井作业管理, 减少维护性作业”为目标的作业管理纳入大运行管理体系。制定维护性作业工作量分配指标及考核细则, 机关多部门协调监督管理, 实现考核指标的落实。季度组织作业总结交流会议, 对造成油井维护性作业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制定合理预防和整改措施, 有效控制维护性作业的发生。为解决抽油杆断脱、油井偏磨、油井砂卡及蜡卡造成维护性作业量增多、影响油井生产等问题, 在生产运行中积极采取以下治理措施。针对空心杆老化, 焊口易断问题, 采取在油井检泵过程中用实心杆对老化空心杆进行更换, 减少抽油杆断脱维护作业工作量的发生。应用多功能磁流体排砂泵及多功能防卡器。通过采用多功能磁流体排砂泵并且配套多功能防卡器, 有效减少了因出砂、结垢而引起的油井检泵, 平均单井检泵周期延长38天。油井采用防偏磨技术。通过对油井实施防偏磨施工, 解决了油井杆管偏磨问题。检泵周期平均延长53.25天。稀油井采用套管点滴加药。对稀油区块结蜡井实施防蜡措施, 油井井口加药工艺采取注射加药装置进行连续定量加药, 有效防治了稀油井结蜡问题。

二是将以“强化注汽管理, 提高注汽质量”为目标的注汽管理纳入大运行管理体系。为提高注汽管理质量, 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提高注汽运行效率。完善注汽管理制度及注汽监督管理制度;组织注汽监督员进行注汽质检培训。提高锅炉利用率。利用锅炉闲置时间进行设备维修、保养, 确保油井注汽的连续性。锅炉正常运行率达到75%。提高注汽质量。实施站、区、公司三级监控, 对注汽参数进行抽查;采用注汽参数远程监控、无纸记录仪全过程监督等先进科技手段达到提高注汽质量的目的。

2. 超前组织季节性生产运行管理

防洪防汛和冬防生产管理是生产运行系统两项重点季节性工作。如何抓好防洪防汛和冬防保温工作不仅体现出生产运行的管理水平, 同时也是实现生产运行管理由迎战型向备战型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为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 公司本着早调研、早动手、早落实、早实施原则, 在主汛期前两个月便组织河套内设备器材的统计回收、安全环保隐患排查、防洪物资的准备及防洪防汛预案和抗洪复产预案的完善细化等工作, 并在每年的五月底六月初组织防洪防汛模拟实战演练的, 调整注汽作业运行确保在主汛期前完成河套内油井的大修、侧钻、措施等上产工作量。

三、围绕长期稳产目标树立大运行理念

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为进一步夯实油田稳产基础, 通过强化滚动勘探寻储量、难采储量动用、转变开发方式降递减、开发部署促上产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延伸生产运行组织的内涵, 进而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1. 滚动勘探寻增储

提前介入滚动勘探的各项工作, 协调各部门与大勘探紧密配合, 确保勘探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勘探井试油, 进一步评价潜山含油气情况, 并探索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新认识, 寻找新的储量接替区。

2. 难采储量增动用

通过采用开发新技术与生产大运行相融合, 难采储量动用取得较好成果。通过采用双管循环注汽, 解决了注汽压力高, 注汽困难的问题。

3. 转换开发方式降递减

通过实施泄水蒸汽驱、薄层蒸汽驱、火驱先导试验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了老区开发方式的转变为稳产奠定了基础。

摘要:按照油田公司“大运行”理念和“11356”工作体系要求, 紧密围绕提高管理技术含量, 创新改进生产方式和生产运行方式, 逐步形成了以增储稳产为中心, 以提高管理技术含量为手段, 以创新思维为工作思路的生产运行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生产运行,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技术水平,降本增效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工业运行效率02-08

效率建设02-08

责任效率02-08

还原酶抑制剂02-08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02-08

金融市场运行效率02-08

运行效率分析02-08

行政效率02-08

综合运行效率02-08

效率02-0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工业运行效率 下一篇:金融市场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