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陇东油区概况
陇东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勘探开发区域涉及陇东七县一市, 矿权登记总面积2.36万平方千米。近年来, 在各级政法委、公安机关和油田单位的不懈努力下, 陇东油区打击、防范、教育、治理、管护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涉油案件和问题逐年大幅度下降, 有力地维护了油区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据统计, 2000年涉油刑事、治安案件、矛盾纠纷为9960起, 至2004年下降到2343起, 2011年下降到1028起, 2014年发案控制在了1000起以内。
二、陇东油区生产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现、违法犯罪高发的复杂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转型, 利益关系的调整, 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同时群众自我保护权益的观念越来越强。
二是随着油区治安环境的持续好转和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 石油引发的巨大的经济利益, 诱发刺激着部分渴望致富的群众和不法分子把目光投向与油田产能建设的各个环节, 伺机制造事端, 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 便于从中取利。
三是职能部门为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 避免事态扩大, 姑息迁就, 无原则的满足群众的部分不合理要求, 误导群众对事件的认知。基层油区管护职能作用发挥很不充分, 处理涉油矛盾纠纷时, 急于求成、方法粗暴、态度强硬、盛气凌人, 激化了干群矛盾。当地政府不愿出面, 或出面后简单说理, 强行了事, 任凭事态发展和扩大。参与矛盾纠纷的群众更是没有统一、明确的处理意见, 致使矛盾纠纷无法协商解决。油田赔偿款数额较大, 群众相当关注, 个别乡村政务不公开, 群众即使拿到赔偿款也认为赔偿的数额少或者分配不公平, 甚至有的群众误认为赔偿款未拨付到位或已拨付到乡村却又被挪用, 这些问题已成为群众阻碍油田正常生产或与油田单位发生纠纷的借口。
四是法治宣传力度不大。面向油区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重点不是很突出, 针对性不强, 特别是对油区矛盾纠纷的处理途径、国家对征用土地、排污赔偿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宣传力度不强, 致使部分群众对补偿政策和法律法规很不清楚。当地村民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问题, 不能正确把握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间的关系, 见油就行动, 见利就心动, 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致使涉油犯罪行为屡禁不止。
五是工作不够深入, 措施不到位。涉油矛盾纠纷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群众的合理诉求。近年来, 随着油区治安秩序的好转和“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的深入推进, 油田外协部门及当地政府部门程度不同地存在处置赔偿不及时、不守时的问题, 群众往往在约定解决问题的时间等候处理, 但处理问题的部门失信拖延的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 群众对处理问题的部门、工作人员不信任、不支持, 个别群众为了引起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采取堵车挡路或其他手段迫使处理问题。
当然, 造成涉油矛盾纠纷的原因远不至这些,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调研, 理性分析, 区别对待, 妥善化解, 努力做到既维护油田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又解决了群众的合理诉求。
三、油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对策及措施
新形势下, 正确处理油区矛盾纠纷是维护广大群众合法利益, 预防和减少各类涉油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是深入推进“和谐模范油区”创建活动, 全力维护油区治安大局稳定的必然要求。
(一) 理清思路, 妥善处置新旧矛盾
相关部门要增强做好调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对新老油区涉油群众动态信息的排查跟踪, 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在老油区继续落实承包有偿管护责任制, 逐村、逐队、逐井、逐段确定调处人员, 坚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新油区, 一般涉油矛盾纠纷采取人性化或政策说服的办法妥善解决。重大涉油矛盾纠纷需要“群防群调、齐抓共管”, 按照职能部门联合协调处理的办法从严从快进行处置。
(二) 多措并举, 切实增强工作实效
化解油区矛盾纠纷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 首先要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 主管领导具体抓, 切实落实信访接待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按照“属地管理, 分级管理”和“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根据领导分工和干部包村情况, 将油区矛盾纠纷任务层层细化分解, 做到级级有责任, 人人担担子, 使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及时处理, 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油田单位要着眼大局, 坚持“依法治企, 从严治内”的原则, 狠抓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 加强社会化队伍的规范管理, 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油区各类矛盾纠纷, 坚决反对试油队、钻井队、搬家队承包者及油田相关人员为化解一时的纠纷而乱开口子、乱给钱。三是要建立协商机制。改革传统的赔偿方式, 在油区矛盾纠纷经常发生的乡村, 促成群众选出代表, 或村委代表群众出面, 建立企地对话协商机制, 把纠纷摆在当面, 政策讲在明处, 使双方在互谅互让中协商解决。四是要深化政务公开。对群众关注的涉油纠纷赔偿问题, 乡村委员会要采取多种形式使政务公开、公正、透明。油地赔偿的协商, 要有受赔偿人参加, 乡村委员会成员可以提供协助。
(三) 科学规划, 合理制定补偿政策
企地需要进一步研讨、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石油开发补偿标准, 全力推动石油开发补偿政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按照“谁开发、谁保护, 谁破坏、谁恢复, 谁受益、谁补偿”的责任原则, 在充分重视和保障油区群众利益的基础上, 适当提高石油开发补偿标准, 尽快建立新型“排污纠纷”等方面的补偿机制, 切实改变以往多环节报批、多渠道拨转、慢速度兑付的资金流通渠道, 建立健全石油开发补偿新机制、新政策。
(四) 强化宣传, 构筑安全防范堡垒
地企双方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进油区、进社区、进农户、进家庭”活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 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 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特别是要对涉油矛盾纠纷调处办法, 油区纠纷类型, 补 (赔) 偿政策、范围和程序等问题进行全方位宣传解析, 让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油田单位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企业内部综合治理和员工的宣传教育, 增进支农、护农、爱农情感, 增强依法开采、规范操作、保护环境的法制意识, 进一步加强安保人员的忠诚度和主人翁意识教育, 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构筑安全防范堡垒。
摘要:石油作为国家战略资源, 与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 随着长庆油田在陇东地区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 原油产量大幅攀升, 庆阳已成为长庆油田产能升级的关键增长点。但是随着长庆油田原油生产新区块的不断开发, 管控面积越来越大, 成分复杂的社会化员工大量引进, 管理难度也相应的增大;而受利益驱使以及周边省市治安形势影响, 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油区生产纠纷频频发生, 已成为制约油区和谐稳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陇东油区社会治安管理现状, 客观分析油区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油区治理的措施, 特别是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类涉油矛盾纠纷, 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油区治理,涉油矛盾纠纷,特点,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宋浩波.犯罪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2.
[2] 魏平雄等主编.犯罪学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7.
[3] [美]拜尔等.法律的博弈分析[M].严旭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10.
相关文章:
德国学前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02-04
大国崛起观后感 美国 德国 日本02-04
德国“父母成绩单”的育儿启示02-04
大学英语情景对话全集02-04
德国文化对我们的启示02-04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浅析02-04
梅岭三章教案(两课时)02-04
我游泳成功了作文600字02-04
“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02-04
关于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的简要情况汇报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