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精选七篇)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 篇1
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文字信息处理比较复杂, 主要原因是:① 藏文名义字符对应的可能字形会根据上下文的不同而改变;② 藏文字符中有不占位字符 (包括不占位辅音、元音以及特殊的发音符号) , 即有垂直组合字符;③藏文正字法对构成现代藏文音节 (字) 的字母有严格的限制, 要求计算机过滤非法的字母组合。这些特性使得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文字信息处理困难重重, 虽然早在1997年藏文就有了字符集的国家和国际标准, 但直到近期随着藏文OpenType字库的研制成功, 以及MS Windows的Unicode文字处理器SP (The Unicode Script Processor) 和MS Visual C++8.0对藏文组合字符的支持, 才彻底解决了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文字的输入、输出、存储、显示以及处理等基本问题。
1藏文字符集简介
1997年前, 藏文的字符集以及字符编码没有统一的标准, 国内外藏文软件开发公司采用各自的方案为藏文字符编码, 甚至同一公司采用多种编码方案。众多的编码方案使得不同方案的用户间无法共享数据。另外, 国内的大多数编码方案都采用GB 2312中的码点为藏文字符编码, 使得藏、汉文混排时“乱码”现象不可避免。
1997年7月,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通过了以我国提案为主的藏文字符集和编码方案, 将藏文字符收录到ISO 10646中, 从而使藏文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字符集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同年, 我国发布了相应的国家标准GB 16959-1997《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ISO 10646收录了包括占位辅音字母、不占位辅音字母、单元音、语音符、藏文数字、藏文标点符号、图形符号等在内195个基本字符, 这些字符位于基本多文种平面简称 BMP (Basic Multilingual Plane) 的0F行即U+0F00-U+0FFF。
一个藏文字 (音节) 是藏文字母的二维组合。其中, 垂直叠加的字母形成了组合字符 (如图1所示) 。藏文字符集国际标准的出发点是利用藏文基本字符动态地组合出所有组合字符, 这种编码方式称为动态组合方式。动态组合方式中, 组合字符本身没有编码, 它对应的是一个编码序列。例如:组合字符由字母、和依次叠加而成, 因此, 它对应的编码序列为:0F42 0FB2 0F72 (分别是字母、和的编码) 。这种编码方式的优点:1) 编码符合藏文字符的书写习惯;2) 字符集所需要的Unicode编码较少。但动态组合字符的显示问题在一段时间内没能得到解决, 阻碍了藏文信息处理的进一步发展。
藏文字符集国际、国家标准的颁布, 结束了藏文没有字符集标准的历史, 但要实现垂直组合字符的动态组合, 不仅需要OpenType字库的支持, 还需要MS Windows的Unicode文字处理器即USP的支持。这两个技术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滞后, 使得MS Windows无法支持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文字信息处理, 因而, 各个藏文软件公司不得不继续采用各自的方案为藏文字符编码。为了及早结束藏文有字符集标准却得不到执行的被动、混乱局面, 我国于2006年10月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20542-2006《信息技术 藏文编码字符集 扩充集A》。扩充集A收录了1536个垂直组合字符, 位于ISO 10646基本多文种平面的用户专用区简称为PUA (Private User Area) , 编码空间为:U+F300-U+F8FF。作为扩充集A的补充, 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藏文编码字符集 扩充集B》也在报批中。扩充集B收录了5702个垂直组合字符, 位于ISO 10646的0F辅助平面, 编码空间为U+0F0000-U+0F1625。在扩充集A和B中, 每个组合字符都有编码。例如, 组合字符的编码为F367。这种编码方式称为静态组合方式或者预组合方式。
制定扩充集的目的是利用扩充集中的预组合字符和基本集中的基本字符进行藏文的文字信息处理, 从而有效地回避动态组合方式在显示方面遇到的困难, 这也是国际标准得不到实现时的权宜之计。但PUA区实际上是已经被分配的区域, 将扩充集A放在这个区内, 很难得到主流厂商和技术的支持, 而且仍有“乱码”的可能。因此, 组合字符的显示是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信息处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2藏文OpenType字库
1996年5月, 微软和Adobe公司联合推出了一种新的通用字体格式——OpenType (简称OTF) 。OpenType在TrueType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高级特征, 例如:字形的替换、定位、调整以及基线定位等, 这些特征为包括藏文在内的复杂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为了将已有的TrueType字库改造成具有OpenType特征的字库, 微软于1999年推出了VOLT (Visual OpenType Layout Tool) 。VOLT是一个能为TrueType字库增加字形替换、置位等高级特征的字库工具。目前, 多数的藏文OpenType字库都是利用VOLT从TrueType字库升级改造而来的。
在向藏文TrueType字库添加OpenType特征时, 主要用了字形替换表GSUB (Glyph Substitution) 。字形替换表的主要功能是将字符集的一个或者多个名义字符替换成一个显示字形。下面以组合字符为例说明。当应用程序需要显示字形时, 首先将对应的编码序列0F42 0FB2 0F72传送到显示窗口, 这三个编码对应的名义字符分别如表1的②所示。辅音和结合时需要变形为表1中的③所示的字形。和的垂直组合可以利用OpenType字库的字形置位信息GPos (Positioning) 进行叠加, 但由于右侧的竖是由粗变细而右侧的竖也是由粗变细, 这样二者的叠加会在衔接处产生“锯齿”。为了避免这种“锯齿”现象, 利用了TrueType字库中已有的字形:显示时一旦遇到字形序列, 就用字形来替换如表1中的④所示。将元音添加到字形的上方时, 同样利用了TrueType字库中已有的字形:显示时, 一旦遇到字形序列就用字形替换如表1中的⑤所示。这样就完成了组合字符的显示。
2003年后, Ximalaya、TibetanZT以及TibetanMachineUniAlpha等使用较广的藏文字库陆续完成了从TrueType字库向OpenType字库的升级改造。藏文OpenType字库的研制成功, 为实现MS Windows的USP对动态组合字符的支持奠定了基础。
3藏文字符的显示原理
前文提到的USP是一个低层次的Win32 API, 这个API为包括复杂文本在内的各种Unicode文本提供了一个通用接口, 以便完成Unicode文本的显示以及对这种显示的高性能处理。对复杂文字来说, USP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整形引擎将接收到的任意长的Unicode字符串映射成可显示的字形序列。
显示OpenType字形还需要布局服务库OTLS (OpenType Layout Services Library-OpenType) 的支持。OTLS提供了一组可供客户程序使用的文本处理函数, 这些函数在让客户程序方便地访问OpenType字体信息的同时有效地回避了查询表、字形编号等细节, 从而使客户程序工作在特征和字符层面上, 大大简化了复杂文字的显示问题。
应用程序、USP 和OTLS三者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支持Unicode编码的应用程序完成从键盘击键到Unicode编码的转换, 如果应用程序有用户交互接口则需要对Unicode编码串进行显示处理。应用程序首先把要显示的Unicode编码串传递给USP, USP根据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等信息将Unicode编码串分片, 通过查询OTLS来判断OpenType字库为每个片提供的支持特征, 这些支持特征通过OTLS返回给USP;USP中有每种文字的书写规则, 它检查由OTLS返回的特征是否满足正在执行的书写规则, 如果满足则选择要显示的字形编号, 否则提供一个缺省的字形编号;字形编号由USP返回给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进一步将这些编号传送给显示模块, 由显示模块完成最终的显示。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程序传递给显示模块的是字形编号即字形在字库中的序号, 而不是字符的Unicode编码。
应用程序也可以通过调用OTLS提供的函数直接得到要显示的字形编号, 但要求程序设计者对OpenType字库的细节信息相当清楚。
USP是Windows System32中的一个动态链接库——USP10.DLL。对复杂文字来说, 只有微软把对该文字的支持特性添加到USP10.DLL中, 才能正确显示。2003年11月, 微软在其发布的USP10.DLL (版本号为:1.471.4054.0) 中增加了对藏文组合字符的支持。此后, 包括微软在内的多家机构又陆续开发了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输入法。至此, 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在MS Windows中的输入、输出、显示、存储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4支持Unicode编码的数据类型和操作函数
软件开发工具VC++中, 提供了三种数据类型和操作函数:①只支持ANSI编码;②只支持Unicode编码;③同时支持ANSI和Unicode编码。由于藏文字符只有Unicode编码, 所以, 程序处理时需要选择正确的数据类型和操作函数。
4.1数据类型
藏文字符的程序处理中, 可以使用的数据类型主要有:①Unicode数据类型:WCHAR (Unicode编码字符) 、PWSTR (指向Unicode 字符串的指针) 和PCWSTR (指向一个恒定的Unicode字符串的指针) ;②ANSI/ Unicode通用的数据类型为:TCHAR、PTSTR和LPCTSTR。
4.2操作函数
藏文字符的程序处理中, 可以使用的操作函数主要有:①以wcs 开头的Unicode 函数, 如wcscat;②以_mbs 开头的MBCS函数, 如_mbscat;③以_tcs 开头的ANSI/Unicode函数, 如_tcscat;④以lstr 开头的ANSI/Unicode函数, 如lstrcat。
所有新的和未过时的函数在Windows2000 中都同时拥有ANSI 和Unicode 两个版本。ANSI 版本的函数以A结尾, Unicode 版本的函数以W结尾。Windows 会如下定义:
#ifdef UNICODE
#define CreateWindowEx CreateWindowExW
#else
#define CreateWindowEx CreateWindowExA
#endif // ! UNICODE
4.3字符串操作
Unicode字符串常量前加字母“L”, 例:L“”。也可以用_T 宏或_TEXT 宏来表示。例:pWnd→SetWindowText (_T (“”) ) 。 CString 类也支持Unicode, 因为, CString 是基于TCHAR 数据类型的。
5藏文字符的VC++编程
要实现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字符的程序处理, 仅有OpenType字库、高版本的USP以及正确的数据类型和操作函数是不够的, 还需要软件开发工具的支持。VC++6.0 (1997年发布) 和VC++7.0 (2003年发布) 只能在edit控件中显示藏文。从VC++8.0 (2005年发布) 开始, 藏文能在static控件、edit控件、Button控件以及菜单中正确显示 (如图3所示) , 从而使得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字符的程序处理变得可行。
综上所述, 从1997年建立字符集的国家、国际标准开始, 随着 ①首个藏文OpenType字库的研制成功 (2003年4月) ;② MS Windows的USP对藏文组合字符显示的支持 (2003年11月) 以及③VC++8.0 (2005年) 对藏文组合字符编程处理的完全支持, 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文字信息处理得到了MS Windows的全面支持。从此, 基于国际标准的藏文将和英文、汉文一样在MS Windows中通行。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 16959-1997)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8.
[2]国家技术监督局:信息技术藏文编码字符集, 扩充集A (GB/T20542-2006)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Ning Jin-Grisaffi.OpenType Fo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Windows GB18030 Minority Fonts[C]//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宁:青海师范大学, 2005.
[4]高定国, 龚育昌.设计OpenType藏文白体字库的技术研究[C]//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宁:青海师范大学, 2005.
[5]SDL, IITMadras, India:Rendering Unicode Text[EB/OL].http://ar-charya.iitm.ac.in/multi_sys/Unicode/intro.php.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篇2
摘要:现代智能信息处理通过模仿人类和生物的智能行为,把自适应、进化、学习以及模糊等特点有机结合,并将其信号转换为信息,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计算智能。计算机如今既可以作为数值计算的工具,更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当前,计算机迅速发展,如何运用计算机来实现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就被提上日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就是研究这个的一种重要方法。就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本文作了浅论。
关键词:计算机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信息处理技术加强了对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掌握了信号的随时变化。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更发展了信息处理技术,诸多不确定、不可靠的信息加工经过智能信息技术的处理,变得确定、可靠,这也正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最大特点。通过智能信息处理后,一些不精确、不确定的信息依然可以从中得到较为确定的结果,已经获取的信息从而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具备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同时产生。现在医学上广泛应用的 CT 机就是建立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是信息处理技术的“智能化”,是信息处理技术“方法”的集合。在目前的信息处理过程中,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是对信息进行“非线性”、“优化”、“分布式”、“并行”、“决策”处理的最好智能化方法之一。通过现代智能信息处理,原来不完全、不可靠、不精确且不一致和不确定的知识和信息变得可靠、精确、一致、完全乃至确定。智能信息处理涉及到信息科学的多个领域,其综合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现代信号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方法。信息科学的多个学科都涵盖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多个领域都被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所涉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融合了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
2.1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该方法建立在数学模型和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数学模型的原因是:在数学模型中,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体是人工神经参考大脑神经元。通过有机的组合后,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就形成了。这个结构由大量的人工神经元所构成了。而这个结构的基础自然就是单个的人工神经元和各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结构。人工神经元在网络模型中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成一个完成的模型。
对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进行分类,连接方式和信息流动方向是其中一个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划分,神经网络结构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分别为前向型网络和相互结合型网络。这两种模型中后者的信息可以反馈,前者没有信息反馈机制,因此后者也被称为反馈型神经网络模型。
2.2模糊理论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会面对一些不确定的现象。在研究这些现象时,模糊理论就需要用到了。事物自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它是对象差异的中间过渡状态,不受数学理论中二元性原则的束缚,因此难以得到明确的划分。在划分对象时,不明确的标准就使得处理对象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这就形成了模糊系统的基础,模糊系统即动态模型,这个动态模型具有一定的模糊信息处理能力。通常,模糊系统可以被看成输入和输出的对应关系,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模糊产生器、模糊规则库、反模糊化器以及模糊推理机,可以被当作连续函数的通用逼近器进行应用。在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模糊神经网络得到了研究和发展。
2.3进化算法
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中,进化算法是最常用的算法之一,是对生物界中的自然选择定律和遗传定律的学习和借鉴。在优化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方面,该算法起到了指导作用。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是模拟生物的遗传模型在全局中进行优化搜索。遗传算法的对象是个体。遗传算法正是对个体进行的选择、交叉以及变异操作,这也正是该算法有别于传统算法的独特性质。这种具有很广的应用范围,且算法简单,这两个特点非常有利于信息的并行处理。如今,进化算法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探索,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自动控制、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
2.4信息融合技术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中,需要加工、利用多种信息,并使其相互补充,信息融合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获得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为了实现对目标精确的监测,可以利用多传感器系统,对不确定的信息进行排除,就实现了可靠性的提高。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实际应用
3.1该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可以实现智能以及自动化操作,这无疑减少人类的脑力劳动量。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还可以识别文字、语音、影像等对象,理解、翻译等工作在机器的帮助下就都可以实现。还可以解决网络阻塞问题。其主要渠道为借助路由器对数据的传输路径进行分析,然后从中得出最佳路径,网络阻塞问题这样得以解决。另外,计算机计算速度不断加快,存储容量不断增大,其成本也不断降低,总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起到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
3.2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技术,这是自然语言理解的主要研究对象。
首先,通过网络好机器人对话。此时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网络和机器人进行对话。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包括语言理解、思考以及语言生成就是它所包含的三个部分。具体而言,当我们输入一段话,机器人首先要理解,然后能够根据它的理解,利用它所具有的知识,对此生成一段文字。
其次,机器翻译系统。所谓机器翻译,指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所谓机器翻译,即完成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机器翻译,用以完成这一过程的软件叫机器翻译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先把一种语言的文章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会自动把句子变成单词,接着再辨别词性。通过计算机查阅其中的单词字典,就可以找到一种语言的对应词。之后,为了分析语法,确定语法结构,再查存储在计算机里的语法词典,力图找到另一种语言中与之对应的语法结构。最后,以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形式输出文章。
参考文献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 篇3
关键词 信息大爆炸 计算机 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过去十年中我们所使用过的计算工具已经没有能力迎接这些新的挑战了。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只能坐以待毙;相反,像谷歌、雅虎、脸谱和亚马逊等网络巨人以及正在成长中的一些初创企业所展示的那样,我们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据库、数据存储以及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技术创新主要发生在为消费者提供的互联网服务方面。
“大数据”时代同时提供了机遇和挑战。除了诸如计算机病毒、盗版软件以及对服务器的恶意攻击等这些熟悉的问题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包括操纵和篡改他人数据以及伪造和假冒他人身份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会腐蚀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信任,而这样的信任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良好服务品质的标志。软件设计方面的进步必须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软件很可能会变得更富有“责任感”,能够在运行中判断和控制对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造成威胁的因素。我们也可以期待更加智能的内容感知网络技术的出现,来进一步消除这些因素的威胁。在一些重要议题上,网络的社会性将会促使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达成一种全球性共识,因为对信息进行的筛选、比较和复杂分析几乎不用花费多少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在一个给定的很短的时间内,把公众的真正看法与网络上各个群体恰好正在表达的观点区分开来,将会变得更加困难。确实,信息的每一部分与信息的其他部分之间将会变得越来越具有关联性,而且将会有更多关于数据(元数据)和解析学(数据的含义)的信息需要去理解。
与弄清楚什么对于大众来说是有趣的、可以享受的或新潮的相比,弄清楚什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重要的将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网络“大众性”的特点可能是不合时宜的,因而需要重新进行定位。这些比以前更加强大的软件分析工具,已经经过了来自具有社会性和普及性网络的海量数据的检验,它将会告诉我们:我们是谁和我们知道什么。通过这些软件分析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商业组织和政府机构将会实时地获得这些知识。
知识作为一种共享的公共资源,它的层次化和商业化使其自身呈现出新颖性、独创性和专用性的特点,因此,知识的层次化和商业化将会开启知识创造的新时代。而在下一波智能价值创造过程中,软件作为一种催化剂将会扮演一个关键性的角色——会极大地提高“每件事情被每一个人知道”的几率。这种破裂性新知识的产生将会建立在标准化知识平台的基础之上,就像今天人们所熟知的社交网络那样。包括个人数据的货币化将会要求应用更加复杂的软件工具,这个软件工具将会允许公司和个人在一个可控的和负责的模式下交易有价值的个人数据。既然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应该如何使用新知识会拥有不同的看法,那么,这种新的软件工具将会允许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云计算网络”将发挥重要作用现在的网络是建立在硬件基础之上的,这种静态的模式无法应对快速的网络进步和支持新的应用。 于是,我们将会看到这样的创新,即把现在的网络转变成可编程的基础设施,类似于数据中心。
对内容或语境敏感的网络将会成为未来的需要,使我们大大超越现今有时出现的关于“网络中性”问题的简单化讨论。开放式传输就是一个例子,它是一个技术协定,可以使一个网络内部的信息与网络硬件相分离。开放式传输是有关软件定义网络研究起步阶段的一部分,在软件定义网络架构中,网络软件在使得网络更具有编程性和回应性方面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结果,今天所谓的云计算将会发展成为互联的云计算,或者云计算的网络。
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将会不断加强,从而展现出一种“融为一体”趋势,两者之间的这种“融合”是持续不断的,令人意想不到的,也是积极主动的。然而,两者关系的这种发展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吗?毋庸置疑,互联网基础上的商业产业的大规模拓展,已经改变了我们思考研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互联技术的方式。这种规模效应所制造的紧迫性是可以利用的海量信息存在的结果,因为这些信息为科学研究及其商业交易提供了机会。过去,几乎不存在改变游戏规则的公司,公司的成绩往往根据它们的研究工作来做出判断,每一个人的成绩也通过同样的方法来衡量。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的竞争者都局限在他们自己的业务领域内。但是,当世界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所有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不要进入我的领域,而且我也不进入你的领域”,这一存在了多年的规则已经不再简单地适用于现代社会了。这样的改变已经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通讯的核心技术所做的可行性研究和创新工作,正在不同公司间被重新分配,并且与一些初创企业进行联合研发。这些初创企业中的一些企业来自于转型的学术团体,被私人投资者改造而成。对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互联技术未来的价值创造潜力,我们有很多的理由保持乐观态度。虽然面临着这些挑战,但对于信息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企业家来说,却都面对着大量的机会。
当代藏文信息处理的现状与展望 篇4
1 藏文信息处理现状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差别, 从内容上看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于语言的处理;另一方面是对藏文字的处理。文字的处理涉及到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文字的输入输出、文字的编辑等方面的内容。而语言的处理就是对于语音的识别、信息的检索、文本的生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要求。语言和文字之间是紧密相联的,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离不开对语言和文字的依托。
1.1 操作系统的分析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在高校的发展比较迅速, 高校的关注程度相对较高, 并且在研发的手段上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 在操作系统上进行分析, 从DOS时代开始, 藏文的信息处理技术的研发就存在的一定的技术上的困难, 主要的研究成果敖阔青海师大研发的TCWS, 航天部开发的轻印刷系统, 西北民族学院开发的“蓝海藏文文字处理系统”, 北大方正的激光排版系统,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都有不断的完善和进步。Windows时代的到来为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在藏文的处理系统上明显的改进, 内容和形式更加的丰富了, 全面的完整的藏文处理技术产生了, 手持电子通讯设备藏文信息处理系统为藏文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1.2 应用范围分析
藏文的信息处理技术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相比, 在研发和应用上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藏文的市场空间比较小, 在研发上存在着技术性和操作性的困难, 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和政策上的关注程度, 所以藏文的应用范围比较小。藏文的翻译和文字的处理都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上, 藏文的信息处理技术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处理, 藏文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进, 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都是非常巨大的。
2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藏文处理技术虽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并且在政策上国家予以了更多的支持, 但是在最终的藏文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影响着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2.1 缺乏统一规范化的标准
规范化的标准能够促使藏文信息处理系统正常的运转, 藏文实现信息化的过程总, 标准化和国家化成为技术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先存的信息技术的标准有很多, 我国和国际上批准的标准就多大数百条, 但是藏文的信息处理存在着自身的特点, 所以需要根据藏文的发展特点进行量身制定。藏文的标准化问题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藏文的编码体系的标准化研究, 其内容包括藏文编码字符集标准 (交换码) , 基本集和构建集, 藏文字符键盘布局标准 (输入码) 和藏文字形标准 (字形码) 等。藏文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需要有统一的规范化的标准, 这样更有利益藏文的研究和传播。
2.2 技术应用范围狭窄
藏文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并不是很广, 藏文的信息处理多用于学术价值的研究, 但是我们不可以忽视藏文信息技术处理的社会效益, 不仅在藏文语言推广上、藏文的文化推广上、民族关系上都应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其他相关的学科发展领域和商业发展领域, 藏族信息技术研究都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藏文研究的价值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技法藏文的研究和发展。
3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展望
3.1 提升藏文信息处理水平, 实现标准制定规范化
藏文信息技术的处理手段应该体现更加规范化和灵活的性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处理应该创设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藏文的信息平台, 办公自动化的水平需要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在信息处理技术上不局限于现有的发展的能力, 在系统的配备上应该着重的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丰富和完善。同时, 藏文的处理技术上还应该增加语音是被系统和藏文的手写识别的系统, 通过更加形象和方便快捷的方式实现对藏文的研究, 填补藏文研究的空白。藏文的专业化程度也应该提升, 大量的科技文化属于有待于翻译成为藏文, 藏文术语的标准化程度的提升能够实现社会科学体系的长久发展。
3.2 扩大藏文信息处理应用范围, 促进技术创新发展
藏文的信息处理技术的研发不应该仅仅活跃在高校的研发范围内, 在社会范围内应该广发的招揽人才, 对于藏文研究有中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化水平的有识之士应该积极的近来, 将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化, 使藏文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应该不断的实现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创新能力, 市场的环境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但是对于文化传承, 承认和实现文化的发展前景的原则始终没有变化, 提升藏文信息技术处理的手段和能力, 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发现。藏文研究的发展也会日渐的丰富起来, 通过多种形式将藏文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存储起来, 为藏文的研究保留丰富的材料, 藏文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藏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藏文的发展能够丰富信息时代的技术文化成果, 中华民族是一个和谐的奋发的多民资的国家, 藏族文化的信息化发展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道路, 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的传承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摘要:藏文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藏文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藏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成为了藏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立足于藏文的信息处理现状, 结合臧文的发展状况对藏文信息处理从技术层面和文化传承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藏文,信息处理,展望
参考文献
[1]赵晓清.浅论藏文字处理技术在网络下的应用与发展[EB/OL].华光易现数字报刊系统, 学术交流版, 2008-07-15.
[2]张双虎, 于洪志.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小组, 为西藏架起信息天路[N].科学时报, 2008-05-11.
[3]粟武宾.《民族语文现代化与标准化[M]//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现代化文集》,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9.
读书笔记《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 篇5
姓名:朱明薪
学号:10411037
第12章 信息处理概述
12.1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12.1.1信息的概述: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1
2。信息是知识;
3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12.1.2 信息处理及其全过程
1为了保证收集的质量:准确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2信息收集方法:社会调查、建立情报网、战略性情报的开发、从文献中获取信息。
3.信息分类:用途分类:决策信息、预测信息、统计信息、行政信息、控制信息、反馈信息、销售信息、计划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
3.信息加工
(1)信息加工的概念:是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整理、编制等,时期具有可用性,信息加工时信息得以利用的关键。
(2)信息加工的内容:1分类 2比较 3综合 4研究 5编制
(3)信息加工的方法:统计分析法
(4)信息加工的方式:手工方式和电子方式;
1:手工处理的方法:划记法、抄录法,折叠法、卡片法。
2:电子计算机的加工过程:选择计算机、资料编码、选择计算机软件、数据录入、数据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存储。
4.信息传递:流向不同:单向传统、反馈传递和双向传递:信息量的集中程序不同分:集中和连续:按传递范围或与环境关系的不同:内部传递和外部传递。
5.信息存储的注意:A存储的资料要安全可靠;B对于大量资料的存储要节约空间;C信息存储必须满足存取方便、迅速的需要,则将给信息的利用带来不便。
12.1.3 信息系统的概念:
1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2信息系统的目标: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整和控制。
3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
12.1.4 信息系统的发展
3(1971___1980);
4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1980年至今)
1执行信息系统----用于支持领导岑的决策
2战率信息系统-----用于在竞争中支持战略决策;
3计算机集成制吵系统
3专家系统和其他基于知识的系统。
(1)执行信息系统EIS又称总裁信息系统,是专供高岑决策者使用的系统。
(2)战略信息系统是一种把信息技术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竞争武器和主要手段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微电子技术革命的结果,他由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3类高技术组成。开发战略信息系统的关键一步是收缩并确定企业战略机会。
(3)计算机集成执照系统;
(4)专家系统;
(5)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信息资源的 3 个基本要素是信息的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
1强调信息管理不能单靠技术因素,必须重视人文因素;
3强调信息商品和信息经济的概念;
3突出在组织中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4强调信息的战略管理和高岑管理。
12.1.5信息系统的类型
信息系统被分为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1作业信息系统:作业信息系统由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办公室自动化3部分组成。
(1)业务处理系统
(2)过程控制系统(主要指用计算机控制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
(3)办公自动化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包括:1信息报告系统 2决策支持系统3执行信息系统
12。.1.6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3)有预测和控制能力;(4)面向决策。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管理信息系统的参次结构分为作业管理、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
(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是指将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
管理信息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企业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被称为是21世纪的管理系统。
12.2 数据处理基础知识 包括数据的收集、分类、排序、组织、运算、输出等数据处理。
12。.2.1数据处理概念
信息是经过加工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其目的是:
(1)把数据转化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把数据加工成为正确决策有用的数据;
(3)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
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数据收集、转换、分类、组织、运算、存储、检索、输出。电子信息处理系统EDPS又叫事务处理系统TPS。
12。.2.2 数据处理的方式:成批处理和联机实时处理。
12。.2.3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
1数据的收集:
(1)收集数据的正确性;
(2)收集数据的时间性;
数据来源:一是已建立的数据源;二是从实际系统中获取。
2数据的输入:
(1)传统的是:从原始单据上获取、数据被转换成机读形式、直接输入设备。
(2)数据自动化输入
(3)电子数据交换
12。.2.4数据组织
数据组织是把数据按照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组织起来。其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有效地管理。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在外存和内存的组织,包括存储结构及操作方法。
1数据组织的岑次:
(1)数据项;
(2)记录
(3)文件(记录变长的原因:不同记录数据项的长度不同;不同记录的数据项数目不同。
(4)数据库
2数据间的描述形式:
(1)数据的物理描述;
(2)数据的逻辑描述。
3数据的物理组织
(1)顺序的数据组织:实用与在要求按顺序将存储的许多记录打印成报告;文件记录的数据量大,而每一运行需要处理少量记录的情况。
(2)直接的数据组织
4数据的逻辑组织:是对相关记录进行逻辑编排。
12。.2.5文件组织
文件的组织方式是要有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
带有索引表的文件叫索引文件。其在存储器上分为索引区和数据区。
12。.3信息安全
12.3.1信息安全及其基本特征
A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保密性是为保障信息仅仅为那些被授权的人使用;
完整性是为保护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用性是为保障授权使用人在需要时可以获取信息和使用相关的资源。
B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
机密性是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和进程
完整性事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能够判处数据是否被篡改;
可用性是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
可控性是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可审计性是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12。.3.2安全威胁
安全威胁是指莫个人、物、事件对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曹成的危害。
12。.3.3影响数据安全的因素:内部、外部。
12。.3.4数据加密与解密
按作用不同数据加密技术分为:数据传输、存储、完整性的鉴别以及蜜月管理技术。密钥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密钥体制(仕人密钥加密)和非密钥体制(公开密钥加密)。
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对称性加密、不对称加密、不可逆加密。
1对称加密技术
2非对称加密技术
3密钥管理:(1)密钥产生;(2)密钥备份与恢复;(3)密钥更新
12。.3.5数据备份与恢复
备份数据时应注意的:
(1)重要数据要定时备份,时间不要太长
(2)利用数据压缩技术
(3)使用时要口令、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
(4)系统运行日志是对每个文件进行修改的记录,包括修改前与修改后
(5)要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
(6)定期检查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12。.3.6文件存取控制
它是用来解决文件保护,保密和共享3个问题。
1存取控制矩阵和存取控制表(二维矩阵)其特点便于管理。
2用户权限表
3使用口令(优点是占空间少,方便;缺点是保护能力弱,改口令不方便)
4使用密码(优点是保密性强,缺点是需要编码技术)
12。.3.7文件保护和保密
1文件保护是防止文件因用户操作系统或系统故障而受到破坏。
2文件加密:
文件加密与保护的不同是文件保护是防止文件被破坏,而文件的保护是防止不经文件拥有者授权二窃取文件。
常用文件保密措施:隐蔽文件目录,设置口令,和使用密码。
3文件共享
包括不允许同时使用和允许同时使用。
第13章 信息处理法律法规
13。.1知识产权
13。.1.1知识产权的概念: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名称标记权、资质不正当竞争,而不包括科学发现权、发明和其他科技成果。
13。.1.2知识产权分类
1工业产权;2著作权
13。.1.3知识产权的特点: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
13。.1.4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
13。.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3。.2.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主体:公民和法人等其他组织
13。.2.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客体:
是指著作权法保护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范围。
1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的文档
13。.2.3计算机软件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
1独立创作
2可被感知
3逻辑合理
13。.2.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权利:
包括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著作权的形使
1计算机软件的著作人生权: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2计算机软件著作财产权;而其软件著作权享有:使用权、复制权、修改权、发行权、翻译权、注视权、信息网络转播权、出租权使用许可和获得报酬权、转让权。
3软件合法持有人的权利
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驶:
A软件经济权利的许可使用:独占许可使用;独家许可使用;普通许可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
B软件经济权利的转让使用
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是至产生完成之日,保护期为50年。
13。.2。5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鉴定
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行为:10种
2不构成计算机软件侵权的合理使用行为:软件合法获取;合理使用要少量;使用目的要具有商业营业性。
3计算机著作权软件侵权的识别:技术性、依赖性、多样性、运行性。
13。.2.6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1民事行为
2新政责任
3刑事责任
13。.3计算机安全条例和法规
13。.3.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3。.3.2有关计算机机房的国家标准和规定
13。.4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法规
13。.4.1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
13。.4.2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一.总则
二.安全保护责任
三.安全监督
四.法律责任
五.附则
13。.5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1总则
2安全保护制度
3安全监督
4法律责任
浅谈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 篇6
关键词 计算机 信息处理 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电脑的广泛运用,涉及的邻域已经无所不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和网络最便利的应用应属于网上银行,无论我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需上网就可以经过计算机进行买卖交易,感受网络的方便快捷。在商业活动中,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使零售商、供应商、制造商三方之间的信息资料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在教育领域,使用多媒体设备,使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学习方式更加多样,不仅有利于学习研究,更有利于教学。在医学上,利用仿真技术让医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人体解剖实验,多种用途的医疗设备、医学成像技术,帮助医生快速准确的诊断。在政府和家庭领域,网络信息化的应用,早已深入了各企业各单位,它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在网上我们可以通过信访平台搭建起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向公众公开政府的各项政见和决策,群策群力,这正是为政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供了一个新方式。在家庭生活中,由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智能化家居已经代表了今后生活的大方向,我们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加智能更加方便。总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所谓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就是集获取、输送、检测、处理、分析、使用等为一体的技术,其作用就是对其所能够搜集到的各项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构成的。因此,也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它在存储容量、处理速度和CPU等硬件的不断提高之下,软件的发展到了一个蓬勃腾飞的时期,在生活中,使用计算机变成一件十分方便的事情,加上微电子技术的突破,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应用为各项人们所需要的管理上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各种事情处理变得信息化、自动化,还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还由于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价值,还能够及时地为管理活动中的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3计算机处理技术的类型
3.1信息系统技术
现代社会对信息的管理和应用,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网络上的信息系统进行传递的,互联网正在一复一日的发挥其作用,然后只有充分整合各项互联网资源才能够把网络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信息系统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以数据库和通信网络技术为依托实现对信息处理的技术。
3.2数据库技术
我们身处于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所能接收到的信息成百上千,但信息却是良莠不齐、无法保证的。只有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中采集到有用的、有益的的信息,才能加以分析和利用。将信息进行整序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关键,它能将搜索到的有效信息加以整理,方便信息的有序存储和利用。
4计算机处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起到的作用
“IT达人李智利用接近公安车管系统的机会,‘黑’进了连云港市的公安局车管系统,不到3年非法删除1.4万多条交通违章记录,给国家造成1000多万的巨大损失,自己捞了600多万。”这是2014年11月10号一条十分引人注目的新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今社会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平民百姓,网络安全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全民关心的社会问题。网络的安全性是一个十分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网上,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成为秘密。而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网络固然是一个发泄负能量和获得愉快的平台,而我们最关心的其实是我们的真实资料和信息是不是会泄露给其他人。大众所关心的安全问题大部分都是由于出于恶意的人试图利用网络的漏洞来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我们由此可知,网络安全的保障不在于它是不是有编程错误。
因此,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层面,应该加强信息过滤的技术,拒绝那些未授权访问者,防止系统被攻破,也可以采用多层防卫措施,利用网络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反馈,将侵扰的改率降到最低。
5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
当今社会,无论是办公还是日常生活,信息化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了,应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也已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我们是何种身份、哪个工种,都会通过网络的各种软件进行工作和传递信息。网络的出现不仅使生活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而且能够让我们更加快捷方便的使用它完成工作,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生产力得到解放,为世界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谁也无法否定计算机为人类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6结语
现代社会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的社会,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平台逐渐的被企业和个人广泛运用。这种信息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够让我们更快的决策。科技改变生活,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敬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6).
[2] 庄晏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 篇7
摘要:本文从《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导论》课程性质和特点着手,针对工程硕士和学历硕士的区别,结合作者多年从教经验,给出了工程硕士《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导论》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并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为工程硕士《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空间电子;工程硕士;学历硕士
一、引言
空间电子学是电子学与空间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为各种航天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在电子学领域提供支持和服务的理论和技术交叉学科。参考电子学的学科分类方法,从空间电子学为航天工程服务的宗旨出发,空间电子学属于航天工程系统与大系统技术类的分支学科有:空间通信、天基遥感、导航定位、天基预警、天基侦察、空间电子对抗和空间探测等,体现了空间电子学在实现航天系统中的应用。此外,还有属于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类、元器件与材料工艺类的主要分支学科。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取得成功,我国的空间电子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高校和研究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应的学科和科研方向也取得了长足地进步。以我校为例,在空间电子领域的深空探测、卫星应用、空天图像测量与视觉导航、精确制导与控制、卫星导航技术、空间仪器与信息侦测、天基雷达、空间目标监视、摄影测量与遥感、空间通信、网络空间安全、星载计算机等专业方向都有较强的研究基础和科研优势,因此空间电子技术在我校已成为重要学科和科研方向。《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导论》课程从2010年开设以来,选修人数逐年增加,也可见一斑。
近二十年来,国家对工程硕士的需求则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我校与时俱进,在1997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了全国首批招收工程硕士的院校之一,且对工程硕士的招生比例逐年增加。为此在2014年,《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导论》课程也针对学历硕士和工程硕士进行了分设,以更好地针对两类研究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课程教学要求
从空间电子学的含义及其发展来看,本课程具有专业面宽且相关技术更新快的特点,由此带来的教学难点是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照顾到“深入”,又要考虑到“浅出”。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考虑到学历硕士专业知识扎实的特点,针对学历硕士的教学按照空间对地面观测(即空对地)和地面对空间目标监视(即地对空)两个方面,重点选取天基成像雷达和空间目标监视两个具体的方向来讲解,主要往“深入”的方向授课,以使学生能掌握两个典型应用中的目标特性分析和信号处理方法,进而为拓展到其它空间电子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工程硕士,这一教学思路就不能照搬了。工程硕士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学生的专业面杂而广,对于课程的需求主要侧重于应用和拓展知识面,因此课程设置的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促使学生掌握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研究中的基础知识,理解空间电子对地观测系统,典型空间电子系统(天基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空间通信、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等)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发展现状和趋势,空间电子系统的应用等,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电子学素养,为学生将来从事信息化条件下空间电子系统应用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为进一步增强针对工程硕士的《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打牢基础
工程硕士的生源绝大部分是在职人员,本科专业包括管理学、理学、工学等各个学科,但也有着参差不齐的理论功底。考虑到大部分工程硕士生没有学习过与空间电子技术相关的基础课程,因此在课程前几讲对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讲授。首先是介绍空间电子学的内涵,使学生从宏观方面了解空间电子学的定义、分类、内涵,有利于对课程涉及的领域和相关学科有基本的了解。其次讲述空间目标轨道和姿态基础、电磁波与信号基础、信息技术与系统基础等内容,使学生打牢空间几何、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等专业基础,为进一步学些典型空间电子系统和处理知识做好铺垫。
2.案例式教学
本课程采用讲座式教学方法,每个典型空间电子系统用一次课(3个课时)上完,除介绍空间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应用等一般性知识外,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和原理,每一讲都选取具体案例来讲解。比如,天基雷达成像系统与技术选取加拿大的Radarsat卫星系统作为案例,介绍合成孔径成像雷达(SAR)的工作过程、成像处理流程和结果、雷达图像的特点、雷达图像的应用。天基雷达干涉测量系统与技术选取德国的TanDEM-X卫星编队系统作为案例,介绍雷达干涉相干、处理流程、World DEM产品等。卫星导航技术选取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作为案例,介绍一代、二代北斗导航系统的组成、导航电文的含义、定位误差的来源、北斗导航的具体应用等。
3.研讨式教学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达到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结合工程硕士具有思维活跃,参与意识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优点,且大都有工作实践经验,能够有意识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比较适合进行研讨式教学。在上课前统计各个学生的以往专业和目前课题方向,有了这些先验信息后,在研讨课前针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布置研讨课题,由学生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后,撰写学术报告并进行课堂讲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研讨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并加深了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内容创新
空间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技术、新系统层出不穷。为拓宽学生学术视野、紧跟雷达技术国际前沿,在课程中设立了太赫兹技术、量子雷达、认知雷达等教学内容。以太赫兹技术为例,从太赫兹概述、太赫兹雷达系统、太赫兹目标特性、太赫兹雷达成像四个方面进行讲授。教学中首先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太赫兹雷达与传统雷达的异同,展示国外太赫兹雷达的最新成果,展示出的自行车、坦克模型等厘米级极高分辨率图像能够从中看出车轮辐条、履带焊接点等细节,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学生对太赫兹技术、太赫兹雷达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快速接受和学习新的技术热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硕士选题和科研提供新的思路。
5.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把实践课堂设到太赫兹雷达实验现场,结合正在搭建的学校首套220GHz目标成像和RCS测量雷达系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了太赫兹雷达从倍频、放大、混频直至频谱仪接收处理的全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学生今后从事课题选题和学术研究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四、结束语
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环节,工程硕士应确立“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工程硕士《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导论》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提出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从打牢基础、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以紧贴工程硕士培养的需要,以期对于高等院校工程硕士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 ·电子学与计算机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卷 [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硕士生培养工作细则[S] .
[3]戴超凡,聂海波,邓苏. 关于军队工程硕士《决策支持系统》课程教学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9,(3).
[4]王泽锋,侯静,吴武明,程湘爱. 军队工程硕士《光电成像技术》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9,(3).
相关文章:
中学学生安全责任书02-04
2007年三干会讲话02-04
爱意满满生日祝福语02-04
分层走班开题报告范文02-04
学校领导消防安全责任书02-04
小学藏文教学工作总结02-04
松潘县藏文中学食堂承包协议书02-04
红原县寄宿制藏文中学-班主任津贴发放方案02-04
居间合同、中介收费02-04
四年级藏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