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测量的作业流程
1.1 内业准备
在实施RTK外业测量前, 应事先收集测区的小比例尺地形图, 必要时进行野外踏勘, 根据城市测量的特点完成内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根据工程项目, 设定工程名称; (2) 若已知坐标转换参数, 则输人手簿 (一般此参数未知) ; (3) 若无坐标转换参数, 应整理测区的已知控制点资料, 控制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测区周围, 使得所测点均在已知点的包围之内, 尽可能避免从一端向另一端无限制的外推。控制点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条件应符合GPS作业的要求; (4) 实施工程放样时, 内业输人每个放样点的设计坐标, 以便野外实时、准确放样。
1.2 求定测区转换参数 (一般采用此种方法)
城市测量是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上进行的, 这就存在WGS-84坐标和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转换问题。
由于R T K作业要求实时给出当地坐标, 这使得坐标转换工作非常重要。根据总体规划和工程需要, 求定测区转换参数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测区以GPS静态方式布设均匀分布的高等级GPS控制点, 获得各点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系下的坐标, 利用同一点的两种坐标求出转换参数。
注意, 为提高转换参数的可靠性, 最好选用4个以上的点进行观测和求解, 这样可通过多种点的匹配方案, 检验转换参数的正确性及精度。
1.3 基准站的选定原则
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发射电台和流动站接收电台组成, 它们是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基准站安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1) 基准站可设立在有精确坐标的已知点上, 也可设在未知点上 (最好设在已知点上) 。 (2) 基准站安置应选择地势较高、视空无遮挡、电台有良好覆盖域的地方, 城市测量首选测区高大建筑物上。 (3) 为防止数据链的丢失和多路径效应, 基准站周围应无GPS信号反射物 (大型停车场、大型建筑物、车辆拥挤的街区等) , 200m范围内无高压电线、电视台、无线电发射台等干扰源。 (4) 考虑到南北极附近是卫星的空洞区, 电台的天线应架设在GPS接收机的北方。
1.4 RTK施测步骤
野外作业时, 基准站安置在选定的控制点上, 打开接收机输人点号、天线高、WGS-84的已知坐标;设置完毕检查接收的GPS卫星数大于等于5颗。检查电台发射指示灯是否正常, 基准站设置完成。流动站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匹配的电台频率, 检查电台接收指示灯是否正常, 检查接收卫星颗数) 4颗, 流动站可开始测量任务。先联测1~2个已知控制点, 评定测量精度, 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测量任务。实时动态RTK数据处理相对简单, 外业测量采集的实测坐标通过手簿的数据传输系统, 直接下载到计算机内。经整理、分类、判断形成文件后直接打印出来。
2 城市测量应用实例
2.1 测区概况
某工业园是某市规划建设的新区之一, 是今后几年某市城市基础建设的重点地区。该测区地势相对平缓, 高大建筑物较少, 对视空影响不大。除个别地方外对RTK作业无大的影响。
2.2 确定转换参数
为保证转换参数的精度, 共加进5个高等级GPS控制点 (A, B, C, D, E) , 通过多种点的匹配方案, 选择残差较少、精度较高的一组参数为最终启用参数, 见表1。
2.3 定位精度比较分析
(1) 测区位于某市东南方向, 测区地势平坦, 多路径效应小, 大车路纵横交错, 交通极为便利, 适合RTK作业。重复测量同观测点的坐标较差统计表, 见表2。
根据工作应用来看, RTK作业既可以实时提供点位坐标和高程, 又可实时知道测量点位精度, 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只要在作业过程中加强检核、采用对中误差较小的支架、远离无线电发射电台、避免多路经效应, RTK测量完全能够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3 结语
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继GPS全球定位技术之后, 测量领域又一次技术革命。它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模式, 能够实时提供厘米级定位精度, 在不通视的条件下远距离传输三维坐标。应用于城市测量中, RTK能够快速准确的布设导线网, 弥补由于城市日星月异的发展造成的低等级导线点的毁坏, 减轻由于城市高速发展而给测绘人员造成的时间压力。R T K测量需要的测量人员少、作业时间短, 工作效率高, 并且RTK测量成果都是独立观测值, 不会像常规测量造成误差积累。当然, RTK技术快速、灵活的作业方式有赖于足够的卫星数、稳健的数据链、较小的多路径效应等外界条件, 在城市环境下更显得突出, 有时会出现无法正常作业的情况, 这就需要不断完善RTK技术, 探讨先进作业方式。随着RTK技术的日趋成熟, 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测量。
摘要:本文基于多年从事测量相关工作经验, 以GPSRTK在城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案例为研究对象, 阐述了城市测量的作业流程,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GPS RTK,工程测量,城市,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学标.工程测量专业发展的探讨[J].现代测绘, 1996 (4) :37~38.
[2] 21世纪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研讨会, 会议纪要[J].北京测绘, 2001 (4) :45.
[3] 刘志章, 杨中华.工程测量的发展动态简介[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3 (1) :50~52.
相关文章:
小学生爱国教育教案02-16
小学历史爱国主义教育论文02-16
爱国小学教育工作汇报材料02-16
博湖县第一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计划02-16
20082009学年学生先进个人02-16
如何在中小学音乐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02-16
中小学爱国教育特色分析论文02-16
三年级写事作文100字02-16
小学历史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提纲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