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学习策略 元认知

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是当前教育心理学、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认知学习理论被引入到课堂教学领域, 学习者和教学者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变化, 教学研究的重点也逐渐由教法向学法转移。本文将对元认知的界定、分类进行论述, 进而探讨元认知策略的实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1 元认知策略的界定及分类

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用来监控、调节或自我指导学习行为的策略。这种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涉及到计划、组织、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与认知策略处于不同的层次, 要学习者走出学习的圈子, 走进现实的社会。这个策略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并且能意识到正在使用的是哪一种策略。这种策略也包括有意识地运用和调整在不同情景中采用不同的策略。

概括起来, 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三种:

(1) 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做学习计划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为了应付测验, 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一般的“对策”。成功的学生并不只是听课、记笔记和等待老师布置测验的内容, 他们会预测完成作业需要多长时间, 在完成前获取相关信息, 在考试前整理笔记, 在必要时组织学习小组以及使用其他各种方法, 而不只是消极地等待教师提出要求。

(2) 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这些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便找出来, 并加以修改。

(3) 调节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 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 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校正他们的学习行为, 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2 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学习是一个涉及许多问题的心理过程。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大致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掌握语言知识技能, 并进一步使语言知识技能内在化, 最终达到能自动输出语言的效果。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 除了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外, 还应当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策略能力的培养, 来加速这一内化和自动化的过程。提高主体的元认知发展水平, 丰富主体有关监控的知识, 提高其实际监控的能力, 从而通过监控系统的调节功能, 相应地提高主体认知活动的其它系统水平, 是促进人们思维、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所以通过教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 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而且能增进学生学习和解题的效率, 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 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外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意识, 教学互动, 提高策略水平。外语教师应了解语言教学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除此以外, 还应深刻领会学习策略的理论, 了解各种学习策略的含义、理论依据、使用范围及其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意义等。外语教师应能根据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个体差异、语言学习观念及所处的语言学习阶段来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指导。实践表明, 元认知策略的指导要比一般语言知识的教学难度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外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元认知知识和学习方法等内容的教学,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策略意识。

(2) 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它是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使有了有效的认知策略, 形成了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仍然不能发生。研究表明, 学生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 就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 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同时, 善于从失败中学会合理归因, 则能进一步强化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所以, 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采用有趣的与变换的呈现方式, 以及使用游戏或模拟、动机迁移等手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 养成实时监控和评价的习惯。学习过程既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学习能力不仅表现在对所学材料的感知、记忆、理解、想象和思维方面, 而且也表现在对上述各方面活动的积极监控、调节方面。针对学习任务的认知要求, 要求学生学会在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及时体验、评价、反馈活动的各种情况, 自觉地评估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监控并估计自己完成作业的能力, 通过监控、调节, 不断积累经验, 吸取教训, 不断纠偏、矫正, 把思维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 从而高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努力使自己的状态最佳、结果最好。

(4) 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思维过程,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过程, 实际上是知识发生过程, 也是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 因此, 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是形成程序性知识、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的需要, 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元认知能力, 大面积、高效率地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需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符合元认知本身所具的监控性特点。元认知过程是揭示解题变量与解题方法之间关系的过程, 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加强元认知体验, 使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开发。

(5) 使学生知道所学知识、技能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某种知识或技能对于提高他们成绩的作用, 知道这种知识或技能的价值与意义。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3 问题与展望

尽管元认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可是我们对元认知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因此, 很多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比如元认知能力的具体测定方法;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影响外语元认知能力的变量因素等。目前研究元认知所采取的方法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譬如元认知内省法、元认知问卷调查法、自我评价法。Baker&Brown (1984) 认为即使是成年人也很少能够内省他们自己的认知过程, 其自我报告的精度性令人怀疑。元认知可以在许多领域研究之间架起桥梁。正因为这样, 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范畴、多层面进行研究。

摘要: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 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个体智力的发展, 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效率。元认知策略对外语教学实践有着指导作用。因此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从而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外语教学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技术转移平台 下一篇:认知实习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