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肾细胞癌

关键词: 糖尿病

人肾细胞癌(精选三篇)

人肾细胞癌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标本均来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和解放军260医院泌尿外科,其中肾透明细胞癌30例、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2.0cm以上[2])30例、意外伤亡正常肾组织10例。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组织标本来源的病人年龄在52岁~78岁,男:女=2:1;正常肾组织标本来源的意外伤害者年龄在19岁~48岁,男:女=4:1。

1.2 方法

1.2.1

上述标本离体后分成三组,(1)肾癌组织组;(2)癌旁组织组;(3)正常肾组织组,均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48小时,石蜡包埋5μm切片,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方法观察细胞增殖标记物PCNA、细胞调亡(TUNEL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变化,以期通过对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探讨这些因子的表达与肾癌的关系。

1.2.2 数据处理

所有标本均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内在相同的放大倍数(400)下,每个组计数30个视野中的总细胞数和阳性细胞数,分别计算凋亡细胞与增殖细胞的百分比,作为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Caspase-3、Caspase-9以阳性细胞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来表示抗原表达量。

2 结果

2.1 HE染色结果

正常肾组织镜下可见肾皮质迷路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球形小体为肾小体,周围则为大量不同断面的(主要为横断面)肾小管,其中着色为深红色的为近曲小管曲部,而染色稍浅的则为远端小管曲部,细胞排列整齐,胞质染色深。肾透明细胞癌组织镜下可见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染色浅,透明或颗粒状,核固缩,间质富有毛细血管和血窦。

2.2 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正常肾组织内的细胞核有弱的阳性表达,癌旁阳性表达增加,高于正常肾组织;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多,棕黄色颗粒颜色较深,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组与肾癌组,正常肾组织组与癌旁组,肾癌组与癌旁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肾癌4个期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TUNEL检测结果

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组均有凋亡发生。凋亡肾组织细胞表现为染色质凝集、边集,核固缩。正常肾组织组细胞核有弱的阳性表达,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增多,棕黄色颗粒颜色较深,高于正常肾组织组,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最少。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组与肾癌组,正常肾组织组与癌旁组,肾癌组与癌旁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肾癌4个期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Caspase-3和Caspase-9免疫组化结果

Caspase-3和Caspase-9在正常肾组织中可见少量弱的阳性反应。癌旁组织阳性表达增加。棕黄色颗粒颜色较深,阳性染色见于细胞胞膜及胞浆;肾癌组织表达明显减少,在胞膜及胞浆表达,棕黄色颗粒颜色较浅。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组与肾癌组,正常肾组织组与癌旁组,肾癌组与癌旁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肾癌4个期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5 Caspase-3与Caspase-9的相关性分析

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Caspase-9蛋白的表达之间成正相关(r=0.988,P<0.01)。

3 讨论

Caspase是含半胱氨酸的门冬氨酸特异水解酶(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其活性中心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酶,对底物门冬氨酸部位有特异水解作用。它在凋亡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灭活细胞凋亡的抑制物;水解细胞的蛋白质结构,导致细胞解体,形成凋亡小体;在凋亡级联反应中水解相关活性蛋白,从而使该蛋白获得或丧失某种生物学功能。Caspase家族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键元件,它的激活与超常表达均引起细胞凋亡,因此又称死亡蛋白酶,通过与众多蛋白质因子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凋亡[3]。

当线粒体跨膜电位在某种凋亡诱导因素作用下降低时,PTP开放,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大,使细胞凋亡的启动因子如:细胞色素C、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af)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等从线粒体内释放出来,释放到胞浆中的细胞色素C结合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 (Apaf-1)和Caspase-9后,再激活Caspase-3,这是导致细胞凋亡产生的中心事件[4]。

我们分别以PCNA和TUNEL法标记了肾癌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细胞增殖与凋亡是组织正常生长,行使功能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互相制约,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组织细胞受损或增殖过度时,通过凋亡清除受损及异常过多的细胞,防止组织进一步损伤,而凋亡或其他原因丢失的死亡细胞则由增殖来补充,以保持正常的细胞数目及体积。这些精细的调节都是由一系列基因进行调控的,这一过程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肾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与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密切相关,PCNA是一种仅在增殖状态细胞内出现的非组蛋白型核蛋白。PCNA的表达越高说明DNA复制活跃程度增加,它是反映细胞增生的一项重要指标。[5,6,7]我们的实验显示:PCNA在正常肾组织、癌旁组织和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不同,三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性,说明PCNA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肾透明细胞癌诊断的一种参考指标。另外PCNA的活跃程度也反映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状态。

关于PCNA在肾透明细胞癌不同分期表达差异性的研究,目前还不完全一致,多数认为PCNA表达显著相关于高分期[8,9,10,11,12,13],但少数研究结果认为PCNA表达与分期无相关关系[14],我们的数据显示PCNA在正常肾组织、癌旁组织及肾癌组织之间有明显差异性,而在肾癌组织4个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我们的实验表明,肾癌组织PCNA表达增加,癌旁组织轻度增加,正常肾组织也有一定表达,但明显少于肾癌组织,表明增殖过度可能导致肾癌病变的发生。

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组均有凋亡发生。我们的实验TUNEL显示:凋亡肾组织细胞表现为染色质凝集、边集,核固缩。正常肾组织组细胞核有弱的阳性表达,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增多,棕黄色颗粒颜色较深,高于正常肾组织组,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最少,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组与肾癌组,正常肾组织组与癌旁组,肾癌组与癌旁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肾癌4 个期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透明癌组织细胞存在增殖过度与凋亡减少,而且凋亡因子表达下调,说明细胞凋亡参与了肾透明癌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进一步揭示细胞凋亡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中的机制。

Caspase-3、Caspase-9与肾癌:肾癌肿瘤细胞增殖与肿瘤凋亡减少有关,肿瘤细胞通过复杂的机制下调凋亡基因,从而使肾癌肿瘤细胞出现恶性增殖。Caspase家族是细胞凋亡下游关键酶,而且诱导细胞凋亡,实质上都是通过Caspase蛋白的次序激活来实现的。[15,16]Caspase-3是其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是细胞凋亡效应分子,大多数触发细胞凋亡的因素,最终均需通过Caspase-3介导信号传导途径导致细胞凋亡,[15,17]在我们的研究中,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表明Caspase-3在肾癌中的低表达,致使细胞凋亡减少,致使细胞积累增多,导致细胞异常增生,使肾癌发生并发展,说明Caspase-3低表达是在肾癌中肿瘤形成的主要基础。

同时我们发现,肾癌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下调,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组,更能表明肾癌组织存在细胞凋亡减少。Caspase家族广泛存在于机体细胞中,主要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在凋亡信号的刺激下,Caspase酶原活化,Caspase-9位于Caspase级联反应的最上游,能在其他蛋白辅助因子的参与下发生自我活化并激活下游的Caspase-3,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诱导细胞凋亡。Caspase-3是Caspase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大多数触发细胞凋亡的因素,最终均需要通过Caspase-3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导致细胞凋亡[18]。它作用于特异性地裂解底物使细胞发生生化及形态学改变,完成对底物的切割后可引起细胞凋亡。我们的研究中,Caspase-3蛋白表达与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Caspase-3与Caspase-9蛋白表达亦正相关,更能说明,在肾癌组织中,存在细胞凋亡的过低表达。

综上所述,肾癌组织细胞存在增殖过度与凋亡减少,而且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9表达下调,说明细胞凋亡参与了肾癌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进一步揭示细胞凋亡在肾癌发生中的机制,为肾癌发生和发展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为探讨肾癌的治疗指出新方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肾癌细胞的发生是多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相关基因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促使了肿瘤的形成。

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检测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增殖(PCNA)与凋亡(TUNEL法)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 Caspgse-9表达的变化,研究这些因子的表达与肾癌的关系。方法:标本离体后分成三组,(1)肾透明细胞癌组;(2)癌旁组织组;(3)正常肾组织组,应用HE染色法、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1)HE染色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镜下可见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染色浅,透明或颗粒状,核固缩,间质富有毛细血管和血窦。(2) TUNEL检测结果:在肾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组均有凋亡发生。凋亡肾组织细胞表现为染色质凝集、边集,核固缩。正常肾组织组细胞核有弱的阳性表达,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增多,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最少。(3) 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肾组织内的细胞核有弱的阳性表达,癌旁阳性表达增加,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多。(4) Caspase-3、 Caspase-9免疫组化结果:Caspase-3 Caspase-9在正常肾组织中可见少量弱的阳性反应,癌旁组织阳性表达增加,肾癌组织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癌旁细胞组织Caspase-3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及癌组织,癌组织表达最少;而PCNA则相反,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肾组织,正常肾组织表达最少。癌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下降,PCNA表达升高说明细胞凋亡减少,癌组织细胞增殖旺盛,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Caspase-3、 Caspase-9、 PCNA于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在肿瘤分期间无明显差异性。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篇2

关键词肾细胞癌体层摄影电子计算机

肾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肾细胞癌为主,占原发于肾脏肿瘤的85%,男性发病率士女性的3倍,发病年龄50~60岁,青少年少见[1]。目前CT扫描对其能准确定位,并对肿瘤大小、范围、病变性质以及有无转移的判断等有重要作用。本组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细胞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7~69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腹部肿块18例,膀胱刺激征2例,临床无症状体检时发现2例,远处器官转移5例。

检查方法:本组病例全部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10mm,层间距10mm,部分薄层5mm层厚和5mm间距扫描,其中15例先行B超检查。

结果

平扫:肿瘤大小2.8cm×2.2cm~7.0cm×11cm。肿瘤呈圆形9例,椭圆形11例,不规则形15例,肾影增大14例。边界肿瘤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10例,分界不清8例,突向肾轮廓外侧7例。位于肾上极或肾上部15例,下极或下半部10例。密度混杂边缘高中心低14例,密度较均匀低等密度7例,高密度2例,见钙化2例,未见脂肪密度。范围及转移累及肾包膜或肾周脂肪间隙模糊15例,导致肾积水5例。肿块直接侵及后腹膜血管周围3例,侵及肝脏2例,肺脏3例,肾上腺1例,骨转移2例,腹腔淋巴結转移5例。

增强扫描:典型者表现为均匀中等至较明显的肾实质强化,而肿块周边清楚,中心区无强化17例,肿块边缘较清表现为轻度强化8例。

B超检查:15例行B超检查诊断为肾癌13例,正常1例,囊肿1例。

肾癌的分期:Robson CT分期:①Ⅰ期:肿瘤局限于肾包膜内10例(40%);②Ⅱ期:肿瘤位于肾筋膜内8例(32%);③Ⅲ期:肿瘤侵及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或局部淋巴结转移5例(20%);④Ⅳ期:邻近器官受侵或远处转移8例(32%)。

讨论

肾细胞癌为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CT表现为CT平扫显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肿瘤增大向内侵犯肾实质引起肾盂、肾盏变形、移位甚至部分不显影[2]。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较大者肾局部隆起,病灶与周围肾实质分界不清,肿瘤密度略低于肾实质。少数肿瘤可有钙化,呈不规则斑点状散在分布。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轻度至中度强化,而正常肾实质明显增强,形成明显对比,使密度不均匀,当肿瘤有新鲜出血时,部分密度高于正常肾实质。少有囊性肾癌。肾肿瘤可向外侵犯,使肾周围脂肪模糊,软组织增厚,也可推压邻近脏器或直接侵犯腰大肌、肾上腺等。也可在肾门、腔静脉、腹主动脉等后腹膜区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并可融合成团。也可侵犯肾静脉、下腔静脉形成癌栓等。

鉴别诊断:肾盂癌,起自肾盂,多为移行癌,表现为肾盂内肿块,等密度,增强扫描后轻至中度强化,延迟扫描至充盈期见肾盂内充盈缺损,易于区别,但当其侵及肾实质甚至全肾时难鉴别。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上由平滑肌、脂肪和异常血管组成,CT平扫病变呈边界清楚的混杂低密度肿块,检出脂肪组织是关键。增强扫描脂肪组织不强化,血管肌组织有不均匀的轻度或中度强化[3]。复杂囊肿,如黏液蛋白含量多时CT值可增高,缘锐利,注射造影剂后部强化。肾癌还需与肾转移癌肾炎性肿块(肾结核性肉芽肿、细菌性脓肿、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等),肾外等其他肿瘤相鉴别。

根据肾细胞癌典型CT表现及临床资料一般可以作出准确诊断,CT是诊断肾细胞癌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当肿瘤较大或较小时与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对肿瘤术前进行准确CT分期,可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卢光明,许建,陈君坤,等.CT读片指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41-443

2邓克学.肾腺癌的CT及MRI诊断进展.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13(2):109-110.

人肾细胞癌 篇3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株

人肾系膜细胞 (HRMC) 株, 由阮雄中博士 (Renal Unit, Royal Free Hospital, London, UK) 惠赠。

1.1.2 试剂

牛血清白蛋白 (BSA) , DMEM培养基, 新生小牛血清, 高纯度RNA提取试剂盒和LightCyclerTM Faststart DNA Master SYBR Green Ⅰ试剂盒 (德国罗氏) , SuperscriptTM Ⅱ RNase H-逆转录试剂盒 (美国Invitrogen) 。RANTES及cyclophilin引物由德国Interactiva合成, 人RANTES 96孔ELISA试剂盒 (法国Immunotech) , RANTES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IgG (R&D) , Erk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小鼠IgG (美国Santa Cruz 公司) , BCA- 100蛋白质定量测定试剂盒, PVDF膜 (德国罗氏分子生化) , 化学发光底物和增强剂 (美国Pierce Pico) , X线胶片 (柯达) 。

1.1.3 仪器和器材

CO2恒温培养箱 (NAPCO) , LightCycler实时PCR仪 (德国罗氏) , SCR- 300电泳仪 (上海万达生物工程公司) , 紫外检测仪 (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 洗板机 (Model1575, BIO-RAD产品) , 酶标仪 (Model 550, BIO-RAD产品) 。

1.2 方法

1.2.1 AGEs- BSA的制备

在pH 7.4的 PBS溶液里加入BSA, 使浓度为5.0 g·L-1, 然后加入葡萄糖使其终浓度为50 mmol·L-1, 过滤除菌后37℃无菌孵育。使用前以pH 7.4 PBS溶液透析除去未结合的葡萄糖。对照组BSA中不含葡萄糖, 其余条件一致。

1.2.2 HRMC的培养

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 置于37℃、5%CO2的饱和湿度培养箱中, 隔日换液, 每3d以1∶2传代1次。

1.2.3 HRMC的干预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RMC移入6孔板中, 待细胞长到次融合状态 (细胞计数约为2×106) 后换用无血清DMEM培养24 h, 然后分组干预: (1) 用同一浓度 (400 mg·L-1) 的AGE-BSA干预6、12、24、48 h, 以同浓度BSA组作为对照; (2) 以不同浓度 (50、100、200、400、800 mg·L-1) 的AGE-BSA干预HRMC 48 h, 以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

1.2.4 实时定量RT-

PCR检测细胞RANTES mRNA的表达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总RNA的提取、cDNA逆转录合成及PCR反应。cyclophilin的引物:上游5′-ATGGTCAACCCCACCGTGT- 3′, 下游5′-GAC AAGGTCCCAAAGACAGCAG- 3′, RANTES的引物:上游5′-ATGAAGGTCTCCGCGGCACGCCTC- 3′, 下游5′-CTAGCTCATCTCCAAAGAGTTGAT- 3′。 PCR反应条件:95℃ 10 s, 60℃ 5 s, 72℃ 10 s, 共50个循环。实时定量PCR结束后对其融解曲线进行分析。

1.2.5 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RANTES水平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6 Western blot检测RANTES蛋白表达

培养的HRMC经改良的RIPA裂解缓冲液提取。提取物在冰上孵育30 min, 4℃ 12 000 r·min-1离心20 min;上清液中的蛋白浓度经BCA法定量。上清液稀释1倍, 煮沸5 min。以半干电转移恒流0.8 A·cm2转移30 min。5%PBST-BSA封闭1 h。RANTES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IgG配成1∶500浓度, 4 ℃孵育过夜。PBST缓冲液充分洗膜后膜与1∶2000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小鼠IgG在室温下摇荡孵育1 h, 再次充分洗膜后运用Pierce Pico 化学发光液孵育5 min。X线胶片成像。以Erk作为内参, RANTES条带密度与Erk条带密度的比值作为各组实验数据, 每组实验重复3次。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undefined表示, 所有数据均使用Prism 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AGE-BSA干预不同时间对HRMC RANTES mRNA、蛋白水平及培养液上清RANTES浓度的影响

以400 mg·L-1 AGE-BSA对HRMC分别干预6、12、24、48 h, RANTES mRNA、蛋白水平和上清中RANTES浓度均明显高于相应BSA组, 呈随时间延长逐步升高趋势。见表1。

与BSA组比较, *P<0.05, ** P<0.01

2.2 不同浓度AGE-BSA对HRMC RANTES mRNA及蛋白水平影响

在基础状态下, HRMC微量表达RANTES mRNA (0.022±0.01) 及蛋白 (0.11±0.1) , 上清中有蛋白[ (18.02±8.29) pg·ml-1]分泌。在48h内, 随着AGE-BSA的干预浓度不断升高 (50、100、200、400、800 mg·L-1) , RANTES mRNA水平、蛋白表达及上清中的蛋白分泌呈逐步升高趋势。见表2。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0.05, ** P<0.01

3 讨论

DN是糖尿病危害性最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深入研究DN的发病机制进而获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证实, 炎症细胞对肾小球的浸润及肾间质的纤维化是DN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RANTES作为C-C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一员, 在人肾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都有表达, 具有较强的趋化炎症细胞的作用。顾晓等[3]研究发现, RANTES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具有免疫活化作用, 可诱导单个核细胞增殖反应。Vielhauer等[4]的研究显示, 通过阻断RANTES受体CCR1, 可以减少大鼠梗阻性肾病时间质炎症及纤维化的发生。近来文献[5]报道, RANTES及其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DN密切相关。

我们前期研究[6]发现, AGE-BSA呈时间依赖方式增加HRMC对RANTES的分泌, 且AGE-BSA的此种诱导作用启动较慢。本实验在此基础上就AGEs对HRMC RANTES表达和分泌是否存在浓度依赖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发现在AGE-BSA的作用下, HRMC RANTE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蛋白质分泌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增加。AGE-BSA可能通过此途径促使单核和 (或) 巨噬细胞对肾脏的浸润, 从而导致DN的发生。这一途径可能与多种细胞因子途径有关。AGEs受体中研究最多的是RAGE, 糖尿病导致AGE在肾脏大量累积, 可通过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的RAGE介导其功能的改变, 引发细胞学效应, 诱使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如IL- 1、IGF- 1、TNF-α、TGF-β、PDGF等, 从而加速免疫反应, 造成组织损伤。刘辽等[7]研究发现, TNF-α、IFN-γ刺激可使HaCaT细胞RANTES的mRNA表达与分泌量显著增加。体外试验研究表明, AGE结合RAGE后导致氧化应激, 并激活转录因子NF-κB[8], 而RANTES的表达受到转录因子NF-κB的调控[9];NF-κB的激活还可以使RAGE表达上调, 进一步促进AGEs与RAGE的结合[10], 而NF-κB启动包括促进损伤反应基因在内的相关因子的表达, 诱导IL- 1, TNF-α、β表达增多。AngⅡ也可促进肾小球内皮细胞RANTES的表达, 这一作用可以被AngⅡ受体拮抗剂所抑制[11]。因此, 理论上AGE-BSA对HRMC RANTES的诱导作用存在两条通路: (1) AGE-BSA直接刺激RANTES的产生; (2) AGE-BSA通过NF-κB对下游分子的调控或其他细胞因子TNF-α、IL- 1β、TGF-β等间接增加RANTES的表达。本实验结果显示, RANTES 的表达随AGE-BSA浓度升高而增加, 未出现饱和现象, 这说明AGE-BSA可能不仅仅是通过受体方式作用于HRMC, 也有可能是本实验所设浓度组未达到使其饱和的程度。AGE-BSA干预HRMC 6 h 后RANTES mRNA表达就已增加, 且直至48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另一个角度证明, RANTES的表达不仅仅是TNF-α、IL- 1β、NF-κB、TGF-β等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 因此, 我们推测以上两种通路可能同时存在, 并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其所涉及的具体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AGEs-BSA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增加HRMC对RANTES的表达, 这为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抑制RANTES的表达可能是除抑制AGEs的产生和增加AGEs的清除以外的阻止DN发生发展的有效靶点。

摘要: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 对人肾系膜细胞 (HRMC) 趋化因子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制备糖基化终产物 (AGEs-BSA) , 干预体外培养的HRMC, 收集培养上清和细胞, ELISA法检测上清中RANTES浓度, 实时定量RT-PCR检测RANTES m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RANTES蛋白表达, 分别设立同浓度的BSA组及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AGEs-BSA干预组HRMC RANTE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上清中RANTES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结论AGEs-BSA上调HRMC RANTES表达和分泌, 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关键词:糖基化终产物,人肾系膜细胞,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调节趋化蛋白

参考文献

[1]Wolf G.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diabetic ne-phropathy:from haemodynamics to molecular pathology[J].Eur J Clin Invest, 2004, 34 (12) :785-796.

[2]Zilin S, Naifeng L, Bicheng L, et al.The determination of AGE-peptides by flow injection assay, a practical marker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Clin Chim Acta, 2001, 313 (1-2) :69-75.

[3]顾晓, 赵鸿, 杨进, 等.趋化因子RANTES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活化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 (40) :7959-7962.

[4]Vielhauer V, Berning E, Eis V, et al.CCR1blockade reduces interstitial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in mice with glomerulo-sclerosis and nephrotic syndrome[J].Kidney Int, 2004, 66 (6) :2264-2278.

[5]Joo K W, Hwang Y H, Kim J H, et al.MCP-1and RANTES polymorphisms in Korean diabetic end-stage renal disease[J].J Korean Med Sci, 2007, 22 (4) :611-615.

[6]李世云, 孙子林, 刘乃丰, 等.AGE-BSA对人肾系膜细胞分泌RANTES的影响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22 (6) :363-365.

[7]刘辽, 郝杰, 杨云霞.黄酮类化合物柚皮苷抑制HaCaT细胞RANTES产生的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 30 (1) 8-10.

[8]Singh R, Barden A, Mori T, et al.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 review[J].Diabetologia, 2001, 44 (2) :129-146.

[9]Zoja C, Donadelli R, Colleoni S, et al.Protein overload stimu-lates RANTES production by proximal tubular cells depending on NF-κB activation[J].Kidney Int, 1998, 53 (6) :1608-1615.

[10]Morigi M, Angioletti S, Imberti B, et al.Leukocyte-endothelial interaction is augmented by high glucose concentrations and hyperglycemia in a NF-κB-dependent fashionst[J].J Clin In-vest, 1998, 101 (9) :1905-191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唇部鳞状细胞癌病人治疗总结 下一篇:关节镜下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