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病态 宪章 重视 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 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 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这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 我们应该结合学科特点, 遵循职高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想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职高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才能有高度的注意力。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如挂图, 卡片, 实物……也可以利用人文资源——学生, 运用唱歌, 做游戏, 猜谜, 画图等职高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 还可以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 再现情境, 创设符合他们的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这些教学手段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 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 并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的习惯, 还会更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 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 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 学生心理更加协调, 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在所有这些教学手段中,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和重要。我在教学重庆大学出版社发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公共课系列教材英语教材中的一篇Passage《Tour de France》时, 我将这一同学们不是很了解也不是很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 将环法自行车赛的一个个精彩画面贯穿于整堂课中, 让同学们在激动、兴奋中好似欣赏电影一样地了解了环法自行车赛, 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 该堂课在参加重庆市职高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 我也利用一些教学手段缓解学习压力, 例如, 每堂英语课前让学生听唱英文歌, 学生心情立刻开朗, 当同学们感到疲劳和困乏时, 我会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关内容, 积极给他们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 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 在活动中心灵得到洗涤, 学习英语的坡度和难度得到一定缓解, 这样, 就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 有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 增加成功体验, 培养职高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拿破仑.希尔也曾经说过:“信心是生命和力量, 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 信心是奇迹。”在学生的学习中, 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 越学越觉得不是学习的料, 总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如他人。长此以往, 在这样一个缺乏信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状况下, 不仅影响了学习, 身心健康也会受到重创, 人格会发生偏差, 也因此会对他人产生过激的行为。尤其是职高学生, 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 他们对自己的成功信心不是很大, 他们害怕自己回答得不对, 做得不正确, 因此, 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 作业书写反复擦擦改改, 大胆探索的信心不足, 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要给每个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 要善于从学生的细微之处寻找他们的奋斗目标, 时时让他们感受到激励的作用。“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有时就靠着与老师的一份感情来学习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切机会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 一句口头表扬, —个鼓励的目光, 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 对学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并及时点拨和启发。对于有创意的解答, 教师应予以肯定和鼓舞。“Great!”“Good!”“You have done a good job!”这是我在课堂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语言。对于那些学习上的“后进生”当他们能基本回答问题时, 我往往会竖起大拇指加以表扬, 让全班同学为他祝贺。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同学, 我会在他们的作业上画个笑脸或大拇指, 让他们慢慢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 学习过程中才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 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在课堂中凸现出来。

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发展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往。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 共享, 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要实现这个理想的教学过程, 教师必须时时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人格的养成。从某种意义上说, 英语教科书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每一篇课文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如:商场购物, 游动物园, 旅游度假, 怎样过节, 科技博览, 历史回顾, 未来展望……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背景和语言, 甚至是肢体语言, 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当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时, 如果你能微笑面对。那证明你同意他的意见。对这些错误的见解, 你也需要微笑处理。虽然这些学生无法完成某一学习任务, 但是微笑是对于失败的最好回应。微笑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在那之后, 他们将会抓住每个机会宣告他们的意见。如果老师以没有微笑而是皱眉头, 它意味“答案是错误的”, 学生将会受到一些否定的含意, 老师的忧郁心情和迟钝的表达将会带来学生恐惧和不重视, 然后学生将会与老师变成疏离。老师和学生不但是老师和学生, 而且更应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在平常的教与学中, 有时老师藉由和他们握手或轻拍他们的肩刺激学生。有时为了要批评或者警告学生, 老师可能来到他的周围而且接触他的头。所有的那些能收到教学的好的效果。课堂上, 教师用微笑与关爱为师生心灵的接触创造了和谐的空间, 用微笑与关爱架起一座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 健康发展的空间。

1 9 9 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L e a r n i n g T h e Treasure within) 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发展。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 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

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 还是一个心理学家, 更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只有我们牢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人的发展,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 才能自觉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摘要:作为一名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 我们应该结合学科特点, 遵循职高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想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心理素质,英语教学,成功体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试论微课在教育中的微观开发与宏观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