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什么教案沪

关键词:

电是什么教案沪(共4篇)

篇1:电是什么教案沪

13.1 电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2、认识验电器,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归纳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原理及带电的多少。

新课引入:

张华说:“在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学内容:

一、摩擦起电与电荷

(1)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3)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4)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5)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1、通常情况下,原子呈______,原子核所带的________与核外电子所带的________相等,当它因________等因素而缺少电子时,显示出带_______电。

2、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的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_______。

3、电风扇的扇叶上往往带有许多灰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具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一个物体不带电是因为()A、没有电子 B、没有质子 C、缺少电子

D、负电荷总量与正电荷总量相等

二、两种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用“+”表示 负电荷: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用“-”表示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带____电,这是因为____从____上转移到_____________上。

6、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这说明()A、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

C、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D、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可知()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8、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三、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应用

a.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看金属箔是否张开 b.比较带电量的多少——看金属箔张开角度大小

c.带什么电——看张角的变化 变大:同种电荷

变小闭合,后又张开: 异种电荷

5、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库仑(C)

6、正负电荷的中和——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9、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先合拢又张开,这个物体()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D、不带电

四、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1、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

2、是否能使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 3、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五、静电感应现象

导体因受附近带电体的影响而带电的现象就叫静电感应。一带电物体与一不带电物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内的异种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的另一端。

篇2:电是什么教案沪

电是什么

教学反思

一、对所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材主要内容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摩擦能使物体带电,课文通过让学生观察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具有吸引泡沫颗粒的现象,引导他们得出这种现象叫做带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第二层次介绍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课文通过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摩擦起电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知道通过摩擦确实能使物体带电。

第二部分讲的是正电、负电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是不同的;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第二层次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与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叫正电;另一种与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叫负电。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1.教学中自我感觉较好的地方

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课主要是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课一开始就以实验的形式导入课题,提高了学生想了解的兴趣,老师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起学生急于自己动手实验来证实的心理。2.学生主体的地位突出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给以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和自主思考实验的空间才能使我们的课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才能使学生获得更直接的知识和操作后尽快获得相应的技能。在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多种形式进行实验、讨论、汇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获得真理,得到结果。3.值得商讨的问题(1)时间的合理安排

应本课学生实验比较多,且实验较费时间,尤其是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往往造成有的小组已完成,而有的小组实验失败,需重新做。完成的时间差异较大,使先完成的小组浪费时间较多。造成整结课老师讲解及学生讨论时间不够。(2)课堂气氛过于活跃

因是以实验为主的课程,造成在实验过程中,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我想这可能跟教师的安排及学生平时实验较少,动手能力较差有一定关系。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教师有必要多考虑各方面的细节,不但包括课程步骤的设计,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总结

篇3:电是怎么产生的 原理是什么

原子本身也有结构,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其中,带负电的电子数目和原子核内带正电的质子数目相等。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一部分电子会发生转移,这时候就产生了电。

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电气化的时代,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根本离不开电,一般都是发电机进行发电的.,另外为了实现远距离的运输,会通过变压器把电压升高,电压高了之后,电流就会变小,同时损耗也会变低。另外还会通过配电室来进行分配,传输到各个用电的地区,还有很多小配电所,运输到各个用户家中。这样运用起来就比较方便,而且可以短时间的传输。

篇4:电是什么教案沪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发电机是生产、生活中提供电能的装置

(2)了解导体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知道发电机的功能及组成部分,能使模型发电机发电

(4)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5)从法拉第的发现到发电机制造的事实中,感受发现与创造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准备:

手摇发电机模型、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矩形线圈、直导线、连接导线、开关、铁支架1台、螺丝管、条形磁铁各1块。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1、电动机的结构主要由

组成。

2、电动机的转动原理是。

3、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二、认识发电机

课件1:几类发电厂

(1)水力发电厂

(2)火力发电厂

(3)风力发电厂

(4)核发电厂

总结:它们都是由发电机来发电的。

活动1:让我们自己来发电

每组选用两台模型发电机,一台作为电动机用,另一台作为发电机用(输出端接小灯泡),两机的转轴之间用塑胶管对接起来,当电动机通电运转时,就能看见小灯泡发光,说明发电机发出电来了,由此也可

说明:

①直流电动机与发电机是可逆的,即对它通电能转动,使它转动则能发电。

②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相似,线圈简化也与电动机—样可以用一匝线圈或单根导线代替。

定子和转子来组成的发电机又如何能发电呢?

演示实验1:

手摇发电机一台、灯泡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按要求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说明了磁也可以生电。下面我们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

三、电磁感应现象

1、演示实验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

③进行各种尝试,寻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验次序

实验条件

电流表指针的反应

尝试1

让导线在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

尝试2

让导线在磁场中静止,但不用单根导线,而用匝数很多的导线。

尝试3

导线在磁场中向上或向下运动,并不切割磁感线

尝试4

导线在磁场中向左或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

尝试5

导线在磁场中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切割磁感线

尝试6

导线在磁场中沿着不同方向运动,但开关被断开。

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

磁生电―― 电磁感应

条件是:a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b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小结实验结果,交代切割磁感应线的含义,指出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什么是感应电流,指出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探索于1831年发现的,与此同时介绍科立顿“跑失良机”的故事,使学生体会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关系。

若电路不闭合,无感应电流,但导体两端有感应电压。

2、演示实验2:

1、向前切割磁感线

上N下S

向左偏

2、向后切割磁感线

上N下S

向右偏

3、向前切割磁感线

上S下N

向右偏

4、向后切割磁感线

上S下N

向左偏

小结:导体中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有关,与磁感线方向有关。

在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力移动导体做了功,消耗

了机械能,所以在导体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获得了电能。

结论: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四、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

实际的发电机

(1)结构:磁体是转动的电磁铁(转子)和嵌在硅钢片槽中的线圈(定子)。

(2)发电机的原理:当转子转动时,定子中的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

(3)工厂中发电机:水轮机、内燃机或汽轮机带动转子旋转,在定子中产生交变电流,且电压较高。

(4)直流电和交流电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和大小的电流

板书设计:

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二、发电机的结构

定子和转子

三、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

2、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的条件

a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

b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3、导体中感应电流方向跟  导体运动方向有关,与 磁感线方向有关。

4、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美不胜收的张家花园作文500字 下一篇:青春期乳房胀痛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