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教育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我们就美国的儿童时期的教育与中国儿童教育做出对比。曾有学者将儿童期分为七个阶段:(1)围产期。(2)新生儿期。(3)婴儿期。(4)幼儿期。(5)学龄前期。(6)学龄期。(7)青春期。那么儿童的成长时期在学龄前期教育阶段儿童是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这一向是各国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中美的学前教育差异
美国的学前教育者十分注重儿童的天性,玩的比重比较大。在幼儿期时大多家长都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中。幼儿园中虽然也有语言、常识、美术等教学活动,但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而且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教育家杜威的“学生中心论”和蒙台梭利的“儿童乐园”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幼儿园还注重游戏和手工活动的结合。也有的兼容各种教育理论思想。但不管是什么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比较注重儿童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在园经历的乐趣。而家长下午接孩子时通常也是问“Did you have a good day?”(你今天高兴吗?)。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中国幼儿园明显地侧重于学,全国有统一的教育纲要,每个幼儿园有精细的教学计划。例如,国家教委规定的“幼儿五大领域教学”,儿童在学前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既需要玩也需要学,而且,教委对每家幼儿园还要进行一定的考核。并且,从家长的角度来讲,美国家长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是希望孩子结交朋友,学会独立;而中国家长,则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出生的一刻起就开始教孩子学习。
二、中美的家庭教育差异
从家庭教育和家庭影响方面,我认为两者最突出的差异是引导与灌输,美国家长善于引导孩子思想,而中国家长善于灌输孩子思想。注重培养平等意识,美国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美国的家庭,就是大人跟孩子谈话时也永远是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一样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提供孩子参加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么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开朗活泼、勇于创新、充满自信。二是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在美国,父母从孩提起就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孩子拥有一双勤劳的手。小孩子具有好动的天性,比如在墙壁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或刀子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划,在我国大人定会坚决制止。而在美国父母们看了会笑嘻嘻的,高兴于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的技巧和知识。三是注重培养独立能力在美国,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一间,从没听说过孩子与父母睡在一起。在孩子日常事务的处理上,父母只帮助孩子做一些在当时年龄上还无法做到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小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潜意识。美国人认为孩子应该自立,很早就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美国,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是靠自己挣钱来读书,因此,美国社会上的一个清洁工,一个跑堂的,也可能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分子。
三、中美的学校教育差异
从学校的教育来说,中美教育的本质区别是美国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美国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这样更容易发觉天才。中国教育更注重分数,就像高考制度,仅因一份之差就与大学失之交臂。这些则是中美教育在社会家庭、文化与教育基础方面的主要不同。
四、中美社会价值观的差异
再从中美社会的价值观来说,中美价值观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人重权威,重集体,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美国人则重个体,个人价值至高无上。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集体价值观与美国个人价值的起源、差异,阐述两种价值观对儿童性格形成影响的差异,从而了解中美儿童性格差异的根本原因。习以为常,你经常会见到这些普遍现象。中国的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成才,教育已经在孩子还未出生时就开始了(胎教)。父母大都反对孩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认为孩子吃不了这个苦,还浪费了学习时间。中国家庭,不管是富还是穷,只要孩子有需要,就尽一切地去满足,甚至孩子不需要也会给(据说有的孩子仅每年春节收的压岁钱就超过了万元)。而这些无异乎都是阻挡孩子独立的最大障碍。
不仅仅是中美的儿童教育差异,各国的儿童经历着不同的社会化是因为各国的社会环境不同,美国是个充满选择机会的社会,人们必须从小学会了解自己的需要并据此进行各种选择,如此才有可能生存于社会。中国人的个人选择机会相对来说要少得多,尽管近几年来的改革使个体在择业方面有了较大的选择自由度,但从青少年期的学校生活和成人期的社会生活来看,人们主要还是生存在一个以群体为中心的社会里,所以中国人必须从小学会如何使自己的行为服从群体需要,否则将很难适应社会。只有把西方的与本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文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创造出好的儿童教育制度。
摘要:众所周知,中西方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在对儿童的教育上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出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中美幼儿教育在社会家庭、文化与教育基础、社会价值观、教育传统等方面差异显著,美国的幼儿教育实践具有真实、自由、质疑、创造性等特点,中国的幼儿教育实践则体现出了灌输思想、标准一、强迫学习、轻视实践等特点。
关键词:儿童学校教育思想,灌输思想,独立能力,社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上官子木.中美教育比较[N].南方周末,2001-10-27,第20版
[2] 匿名.中美基础教育孰强孰弱[N].中国青年报,2003-11-10
[3] 廖英丽.中美基础教育比较陈述[J].教育探究,2007(4)
相关文章:
中国儿童家具市场调研02-18
《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02-18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02-18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02-18
中国象棋与儿童成长02-18
中国儿童寓言故事02-18
深夜那盏灯作文500字02-18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02-18
儿童食品类包装的特性02-18
儿童安全论文提纲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