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哈里之窗”看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人际沟通

关键词: 人际 交流 介绍 模型

“约哈里之窗”是约瑟夫·鲁夫特 (J o s e p h L u f t) 和哈里顿·英格拉姆 (Harrington Ingram) 提出的人际交流的一个介绍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在此模型中, 约瑟夫和哈里两人将人的自我表露比喻为一扇大的窗——即所谓的“约哈里之窗” (如表1) 。

“约哈里之窗”把人的全部自我信息分为开放区、秘密区、盲目区和未知区四部分。开放区表示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关于自我的信息。秘密区表示自我了解而别人不了解的关于自我的信息。盲目区表示别人知道而自己却不知道的有关自我的信息。未知区表示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关于自我的信息。每个人的自我信息世界都存在这四个方面, 但所占的比例各有差异, 不同的“约哈里之窗”使得自我表露的方式和内容不同, 任何人的自我信息都具有多重性, 只有客观辨证的看待别人和自我, 才能达到有效沟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育工作者要用“约哈里之窗”的理念指导工作,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 扩大自我信息的开放区, 充分展示自我的人格魅力

“约哈里之窗”认为, 在沟通过程中, 正向的理想的变化趋势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开放区, 从而使自己更深入的了解自己, 并将完全真实的自我呈现给与你交往的对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要扩大开放区, 充分展示自我的人格魅力, 使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 并使教师对学生具有亲和力与凝聚力。

1.1 转变教育观念,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活动时刻体现“师道尊严”, 通过强化教师的权威性而扩大师生之间的心理位差, 并形成了师生间的沟通障碍。现代教育理念由重“教”转到重“学”上, 提倡以人为本, 打破对人发展的禁锢, 解放人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是引导者、协调者、组织者、推动者和信息的提供者。通过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改变,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便于双方有效沟通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充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形成对学生的亲和力、凝聚力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的自我表露, 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来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展现自我的人格魅力;用渊博的知识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教学的需要;用文雅诙谐的谈吐、优雅端庄的举止、翩翩的风度、谦虚和蔼的待人态度、具有真、善、美的表现, 以及个人品格、修养、才能、智慧、个性特征等素质的综合体现等使自我的开放区对学生形成感染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注意倾听, 坦诚吸纳, 换位思考, 缩小自我盲区

“约哈里之窗”启示我们, 作为教育工作者, 自我认知的盲区会影响我们与学生交往和沟通的效果, 而学生存在自我认知的盲区, 也是正常现象。因此, 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 用倾听与换位思考等方式来最大限度的缩小自我的盲区, 同时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过失。

2.1 注意沟通过程中的倾听

2.1.1 倾听是教师与学生真诚沟通的需要

社会交往中的倾听, 既反映一个人的礼仪修养, 也表达对他人的欣赏和帮助, 同时有助于自己取得信赖, 赢得朋友。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 广泛吸纳学生的建议,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从而鼓舞学生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1.2 倾听是教师消除盲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自我认知上的盲区, 作为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在倾听的过程中完善自我。通过倾听一方面培养我们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另一方面, 在倾听别人的心声时, 学会忍让、学会仁爱、学会宽容;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使我们在倾听良言忠告时使自身的灵魂得到矫正。

2.2 换位思考, 理解与宽容学生

教师在考虑问题时要通过“换位思考”, 站在不同角度先观察, 后下结论。自我评价时, 自己认为好的方面, 放在他人身上是否得到你的认可;自己以为不足的地方, 也放在他人身上, 看看是否恰当;处理学生的问题时设想你是学生, 教师对你这么办你会怎么看;认为学生不足的地方, 也放在学生时期自己的身上来衡量、分析能否给予理解……用假设的方法进行“换位思考”, 使自己的行为有所规范、对学生的过失给予理解, 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

2.3 沟通过程中“求同存异”

中学教师面对的是九零后的新一代, 接受的教育、成长的经历与社会环境不同, 导致学生与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尽相同,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往往会有冲突。我们要以平静而又开放、尊重而又理解的心态面对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切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学生, 在总体方向正确的情况下, 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求大同而存小异。

3 尊重学生的隐私, 构建愉悦的交往空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将个人隐衷告诉教师而期望获得帮助, “约哈里之窗”启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隐私, 学生对你诉说他 (她) 的隐私, 就是把你当作知心朋友。一旦你说出他们的隐私, 就会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 从而失去与学生真诚沟通的基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留给学生宽阔的自我成长与成熟的时间与空间,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 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与自我

“约哈里之窗”认为每个人都存在着自我认知上的未知区, 我们不能用已有的经验来判断别人, 也不能用现有的思想封闭自己。教育工作者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自我。

首先, 教师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既要具有学科专长, 又要有教育知识和能力, 教师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和知识物化融为一体的职能, 教师只有不断进步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进一步缩短, 终身教育的理念也使教师在专业认知、行为、态度、道德和伦理等方面处于发展变化中。此外, 教师任职学校、任教科目等特定因素的改变也使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和教师行为效能等不断发展变化。

其次, 学生是发展变化的。一方面, 学生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 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使学生自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帮助有缺陷的学生, 使他们摒弃不良态度, 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摘要:“约哈里之窗”认为自我信息具有复杂性和可变性, 人际交往时的自我表露不同, 对对方的认知也具有差异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约哈里之窗”的观念指导工作, 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成长空间。

关键词:自我表露,自我完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 王德海.传播与沟通[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 4:40~4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致终将逝去的青春书 下一篇:媒体试驾会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