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路径城镇老街文化发展研究

关键词: 传承 注重 文化 发展

一、引言

在我国当前的发展中, 已经开始重视文化传承, 但与此同时也注重经济发展, 这两者之间产生了较难调和的矛盾, 各地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 忽略了对城镇老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为我国的文化研究带来了重大损失。

故而在老街文化传承过程中, 需要先对老街文化发展的困境进行调查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文化保护和传承。

二、老街文化相关概念解释

(一) 老街

当前我国并未建设一套完整的老街概念体系, 只由相关学者根据自身理解和研究尝试给出老街的概念, 老街概念的提出过程为历史路段—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街区—老街, 通过概念的提出过程可以发现, 当前学界对老街的定义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考虑,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文景观对地区的影响, 通过对前人提出概念的总结, 结合笔者对相关因素的研究, 本文提出的老街概念为:具有较高历史或人文文化研究价值的街区。在本文提出的老街概念中, 充分重视老街中的人文文化, 本文以此概念为指导, 探究了当前老街文化的发展困境。

(二) 老街文化

由于当前学界对老街的概念没有统一认识, 所以本文在独立提出的老街概念基础上对老街文化进行定义, 本文提出的老街文化概念为:人们生活中为了提升生活质量而开发出的各类活动综合体。通过该概念可以发现, 在本文对老街文化的调查和研究中, 人是老街文化研究和传承的主体, 所以在老街文化困境的研究中, 不但要对老街空间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 还对文化传承中的人文因素进行调查, 挖掘老街文化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从而提出更加合理的老街文化传承路径, 让老街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三、老街文化发展困境

(一) 空间环境破坏

在老街文化发展中, 老街作为文化的主要承载体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当前的很多老街以及周边环境都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 政府对老街保护不够重视。当前我国步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期, 很多地区政府为了提升经济发展速率, 大量占用老街空间, 使老街的空间结构受到极大破坏。 (2) 老街保护缺乏主体。老街由于年代久远,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大老街的修复力度, 当时在很多地区, 老街中居住人员数量下降明显, 无法通过人们的自发行为进行老街保护和修复。

(二) 文化传承主体流失

人是文化传承的主体, 但是在当前的很多老街中, 居民数量逐渐下降, 无法实现对老街文化的有效传承,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 老街居民大量流失。很多老街居民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到各大城市中工作, 导致老街中人员数量降低, 同时很多青年人在大学毕业后更愿意留在城市中工作, 加快了老街居民流失速度。 (2) 当地政府重视程度不足。要让人们能够留在老街中进行文化传承, 政府部门需要发挥重要的引导和鼓励作用, 但是当前很多政府部门并未深刻认识到老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在很大程度上鼓励的老街居民涌出[1]。

(三) 文化保护理念冲突

当前的老街文化保护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老街文化保护中需要保证老街文化的原生态, 这种观点认为对老街的各类商业化建设能够对老街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强烈冲击, 并在很大程度上对老街文化造成了破坏。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实现对老街文化的保护, 需要通过加大商业化建设的方式留住老街居民, 并且居民为了提升经济收益, 会主动学习老街文化中的各种艺术形式, 从而使老街文化被有效传承。这两种观点具有很强的矛盾性, 而对于很多地区政府来说, 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通过对老街的商业开发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 但是往往会在商业开发中过于激进, 对原有的老街文化体系造成破坏[2]。

(四)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在老街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 一些文化已经与当前的价值观不符, 甚至一些老街文化存在色情、暴力等文化糟粕, 这些因素在当前已经引起了当地人们的反感, 降低了老街文化的吸引力, 使得各类优秀文化也无法被有效传承。要实现文化精华部分与糟粕部分的有效分离, 需要对老街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从而提升老街文化的吸引力, 增加文化传承的主体数量。但是一些学者认为, 老街文化中所谓的糟粕也是老街文化的一部分, 将其与文化精华部分分离会破坏原有的文化结构, 需要通过合理措施进行文化的内部转化, 让整个文化体系都能够符合人们的精神追求, 但是就目前来看, 无论是老街文化的内部分离还是文化的内部转换, 都未取得良好效果, 原因在于对老街文化内涵挖掘程度不足。

四、老街文化传承路径

(一) 建设文化保护法律法规

要传承老街文化, 其基础是通过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提升人们对老街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 由于老街及老街的周边环境是老街文化的承载体, 所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主要保护对象对老街及其周边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需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明确各主体权责。老街保护中的主体除了老街居民, 还包括各地政府和能够对老街保存情况造成重大影响的房地产开发商与商业体系, 对于老街居民, 需要限制其对老街中各类设施和建筑物的改建范围和程度, 对于地产开发商和各类商业体系, 在施工和营业执照报备审批时, 审批部门需要能够了解各类设施对老街环境的影响, 当不能满足老街保护要求时, 让其修改建设和运行方案。 (2) 鼓励民间团体成立文化传承组织。对于各类文化来说, 人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承主体, 尤其是对于文化气息浓厚的老街文化而言, 更需要加强文化传承主体队伍的建设, 各地政府可以通过出台规章制度的方式鼓励民间团体成立文化传承组织, 以实现对老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 保持老街文化的本真性

要保持老街文化的本真性, 其一需要最大限度对老街的布局、街道建筑和街区周边环境进行保护, 要达成这一目的, 除了需要降低各类工程对老街生态系统的冲击, 还需要能够及时对老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缮。为了提升居民对老街建筑保护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老街保护基金达成目的, 实现对老街的有效保护。

其二是保留老街原住民。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老街对原住民的吸引力, 可以通过合理进行商业化改造的方式提升居民的经济收益, 让老街能够充分吸引原住民[3]。

(三) 加强对老街文化内涵的发掘

在老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 要使老街文化获得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对老街文化进行深入发掘, 提升老街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力。要进行老街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 其一是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 在该过程中, 由学者对老街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体系进行研究, 对体系进行深入了解后根据时代特点进行文化改造, 从而让老街文化获得更好发展。其二是实现学科融合, 在学科融合中, 可以融入地理、政治、经济等多种学科, 对文化的起源进行调查和探究, 以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

(四) 为老街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当前和今后的老街运行和发展中, 将会不可避免地对老街进行商业化改造, 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 从而让当地居民参与到老街文化传承进程中。为了能够充分提升老街活力, 可以应用各类新媒体实现对老街文化的宣传, 提升老街文化的知名度, 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该区域的老街文化。另外在该过程中, 还可以根据老街文化的内涵建设相应的商业体系, 提升老街居民的经济收益, 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老街的文化传承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商业化改造中, 需要注意商业化的改造尺度, 充分保证老街文化的本真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 当前城镇老街文化发展困境主要集中在空间环境破坏、文化传承主体流失、文化保护理念冲突和文化内涵发掘不足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让老街文化获得更好传承, 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保持老街文化本真性、加强对老街文化的内涵发掘和为老街发展注入新活力等措施达成目的, 让老街文化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摘要:老街文化能够在充分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 对文化研究、文化发展过程都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然而当前的老街文化发展已经逐渐步入困境, 老街文化的消亡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基于对老街文化发展困境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提出了老街文化的传承路径, 不但实现了老街文化的有效保存, 也让老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城镇,老街文化,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 刘娜.困境与路径:城镇老街文化发展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 2017.

[2] 曹红杰, CHEN Jun-feng.记忆与传承:安徽城镇老街文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05) :160-163.

[3] 杨絮飞, 杨蕴菁.论现代城镇老城区文化与生态的保护及改造[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3) :55-5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下一篇: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城镇功能与空间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