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读书月爱心书屋捐赠活动上的致辞

关键词: 书屋 捐赠 读书 爱心

在第七届读书月爱心书屋捐赠活动上的致辞(精选2篇)

篇1:在第七届读书月爱心书屋捐赠活动上的致辞

在第七届读书月爱心书屋捐赠活动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四月的亳州,春和景明、翰墨飘香。值此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中,我们满怀热情和希望,在此举办第七届读书月“爱心书屋”捐赠活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亳州市委宣传部,向参加今天捐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企业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XX镇XX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倡导读书风尚,促进文明和谐。为积蓄加快亳州发展的人文力量,进一步建设与亳州历史文化相适应的人文环境,从2007年起,我市把每年的4月份定为全市读书月,至今已连续开展7届了。读书月活动紧紧围绕“让药都飘满书香”的主题,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整个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方式持续创新、影响逐渐增强,取得了可喜成果,得到全市上下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提升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本次举办的“爱心书屋”捐建活动,是第七届读书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善行亳州”主题实践活动的一个具体体现。为此,希望各有关单位能够以此为契机,认真组织,精心部署,紧紧围绕“向上向善”的社会价值理念,积极开展好捐建“爱心书屋”、“好书传递”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将读书月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行动起来,汇入捐建“爱心书屋”的洪流,奉献爱心、传递爱心,积极购书捐书,多建几所“爱心书屋”,多捐几本优秀书籍,多组织一些共建活动,为广大农村学生创造一个读书成长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亳州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本次由市委宣传部、市直工委、市教育局组织,由市新华书店、市移动公司参与的“爱心书屋”捐赠活动,充分体现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农村学校的关注关心,也凝聚着鼓励学生读书学习、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为此希望XX小学的老师们能够进一步管好书、用好书,充分发挥好爱心书屋的作用;也衷心希望XX小学的同学们能够加倍努力,好好学习,多汲取健康向上的知识信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操守,把读书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小立志为祖国、为家乡多做贡献,力争早日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和栋梁之才。

最后,预祝本届读书月活动圆满成功,祝同学们阅读快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谢谢大家!

篇2:在第七届读书月爱心书屋捐赠活动上的致辞

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

(2012年1月8日)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喜庆和欢快的气氛里,我们送走了2011年,迎来了2012年。刚刚过完元旦,我们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美丽的杭州,共同参加第七届中国传媒年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对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向举办年会的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报业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传媒年会我这是第5次参加了,对这个年会总署一直很重视,我也一直很重视。前几次的年会的名称是“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邵华泽、范敬宜等新闻界元老的参与、关怀下,一届一届都办得很成功。去年举办的第六届,我建议改为“中国传媒年会”。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在业界朋友们的积极参与下,在主办方的精心组织下,已经成为中国传媒行业卓具影响的盛会。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闻出版改革的攻坚年,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快速推进,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走、转、改”活动在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全面展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传媒行业既是党的喉舌,也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传媒业的使命和机遇何在?如何以体制改革为着力点,推动传媒业大发展?这是当前传媒业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召开中国传媒年会,为传媒界的朋友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我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刚才听了我们的东道主胡坚部长的讲话,也深受启发,六中全会之后,对于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现在是全党在抓,书记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组长,所以这是一个从全党、全国都在共同努力抓好的一项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中国传媒年会,我们说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提供一个平台,我们总说这些会议研讨是一种载体、一种平台,我们面对一个更好的机遇和条件。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将和其他主办单位一起,把这个平台搭建好,为业界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这次我借用一点时间,我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的概况。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成立于1989年,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新闻文化研

1究为中心,团结新闻事业的广大同仁,在理论研究、文化交流、业务培训、专业展览、书刊编辑、国际合作、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各种活动。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开展理论研讨,深化新闻文化研究。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加快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新闻文化,充分发挥先进新闻文化在引领新闻风尚、培养新闻人才、规范新闻秩序、推动新闻工作上的积极作用,多次召开新闻文化理论研讨会,专题探讨新闻文化作为一门科学的内涵、范围和价值,编辑出版了《中国新闻文化研究》和《新闻文化论》等一系列著作。

二是关注现实问题,推动行业交互发展。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密切关注传媒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积极打造传媒产业发展交流平台,曾联合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一同举办“中国传媒融合高峰论坛”,探讨“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应对思路,发布《中国传媒融合发展报告》,解读中国传媒融合发展的相关数据并发布传媒融合发展指数,在业界产生极大反响。

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协会桥梁作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立足于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实际,在提供政策咨询、强化监督职能、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充分发挥服务、沟通和协调作用,努力在政府和企业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和联结的纽带。

2010年,经民政部批准,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划转新闻出版总署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成为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18家社会团体之一。2011年10月24日,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柳斌杰署长出席大会并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对加快推动新时期我国新闻文化促进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

当前,新闻出版业广大干部职工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促会将抓住这一重要契机,进一步团结新闻界同仁,积极联络广大新闻传播媒体,加强新闻人文化素养建设,肩负起发展和提高新闻事业、推广振兴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将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建设成新闻出版总署与业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使之成为在社会和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推动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社团组织。

2011年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总体布局。同时发布的还有新闻出版业的11个专项规划,其中包括《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凸显了“十二五”时期报刊业将加快发展步伐的信号。

《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是:报刊业总体实力

稳步增长,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能力、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报刊出版单位服务主体和市场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报刊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的成效,产业规模结构、区域布局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收入结构更加合理,报刊品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影响力显著增长,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十二五”期末,实现千人拥有日报100份,人均消费期刊3.1册。报纸出版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2.5%,期刊出版产业平均增长4%。实现期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综合性日报20种,期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大众服务类期刊30种。形成北京、上海、广州等10家左右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报刊出版产业集聚中心。打造10家左右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大型国有报刊传媒集团,整合教育、科技等优秀期刊组建3-5家大型专业出版集团,建设20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学术期刊。报刊出版单位数量减少5000家。在全国乡镇及城市建成城乡阅报栏(屏)10万个。

要实现以上目标,报刊业任重道远。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将和在座的传媒界朋友们一道,为推动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谋良策、办实事。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个年头,我想,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二是围绕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三是大力推动传统期刊业的数字化转型;四是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是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中国报刊业“走出去”的步伐。

2012年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非常关键的一年,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我们传媒界应有的贡献。

再过两周就是春节了,在此我预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爱心助残圆梦起航文艺晚会致辞 下一篇:在助残日“爱心轮椅”捐赠仪式上的讲话(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