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质上就是政府公共部门作为债务人, 与债权人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举债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 需要由政府偿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和融资。地方政府的举债一定程度上对民生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举债规模的不断扩大, 政府性债务的弊端逐渐显现。
2 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性债务作为财政风险的重要构成, 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威胁, 如果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将给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2.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各地政府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政策性支出大幅增加,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的资金投入大幅攀升。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 税收收入不足, 为了满足建设的需要不得不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借贷维持建设的投资需求。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迅速扩大, 到2013年, 地方政府债务从5万亿元激增到18万亿元。为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增长过快的问题, 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 但地方政府债务仍存在着增长过快、新增债务需求仍很大等问题, 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变相举债”, 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长过快的难度。
2.2 地方政府举债缺乏规范性
地方政府在举债时对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够规范和完善。一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债务统计制度, 统计口径和标准缺乏统一性。有的地方政府提出或有债务中需要政府履行偿债责任的债务没有落实需偿还款项的来源 (1) , 有的地方政府违规担保举债, 违规向个人或非金融机构借款, 对债务风险缺乏相应的、有效的应对措施。二是缺乏问责机制。在实际操作中, 虽然有具体的规定, 但缺少可操作的、具体的落实手段和机制, 导致地方政府责任意识不强。
2.3 举债主体过多导致监管难
从目前地方政府的举债情况来看, 地方政府的债务大部分集中在单位部门和融资平台公司, 债务来源既有银行贷款, 又有债券、上级财政部门的转贷等。多种形式的举债, 过多渠道的融资来源, 使地方政府对债务的运行情况、偿还情况以及偿还能力等各个因素缺乏全面了解和把握。此外, 举债主体过多也导致出现监管难的问题, 使地方政府性债务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3 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合理规范财权事权分配
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建设时财权不足以填补资金的需求而不得不举债, 因此必须合理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分配。一是要实行税收政策改革, 扩大资金来源, 税收收入逐渐向地方政府倾斜。对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中央政府要提高投入比例, 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分担地方的财政压力。二是放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限, 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 放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条件和要求, 对公债的发行主体、发行条件以及发行步骤等做出明确规定, 通过发行债券的形式增加地方政府的现行收入。
3.2 加强融资平台公司监管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融资平台的融资作用, 同时要加强监管。一是要整合规范融资平台公司, 确保融资平台公司真正成为企业性质的组织, 使融资平台脱离对地方政府的依赖, 真正实现市场化转变, 把公益性资产剥离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注册资本。二是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财务和资产等业务管理, 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对未清偿的、后续债务等按实际用途进行区别对待, 将资金转移到偿债能力好的项目上来, 提高融资效率。三是建立和完善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 提高信息化水平, 增强市场功能, 实现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3.3 建立债务管理制度及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 要建立债务管理制度, 将政府性债务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体系, 健全“借、管”一体化运作环境。加强债务审计, 提高债务审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对债务进行实时、动态化的管理, 通过审计更好的防范债务风险。其次, 要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负债率、利息支出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运用, 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监测。最后, 要加强信息公开力度, 建立对人大、政协和社会申请公开等信息公开制度, 防止财政预算的随意性。加强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举债责任追究, 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和追踪问责, 将举债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 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切实发挥财政部门的监管职责, 细化责任分解、监督检查和审计建议等工作, 提高债务监督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债务的整治和管理工作, 突破债务瓶颈, 在控制债务总量和增量的前提下, 用好融资平台, 加强管理, 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切实防范债务风险。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 为应对金融风险和危机, 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很多地方政府大量举债, 债务规模过大, 管理混乱, 不利于地方财政的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华超.浅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1) .
[2] 吴延君, 王玲.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6) .
相关文章:
劳动合同专职教师02-11
我国地方债务危机现状与解决思路02-11
我国政府采购分析论文提纲02-11
我国政府改革目标分析论文02-11
论我国涉外企业避税手段及防范措施02-11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02-11
我国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02-11
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分析02-11
防范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02-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