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5则范文

关键词: 标本 血液 检验 采集

血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5则范文(通用2篇)

篇1:血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5则范文

血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

2011-08-27 20:41:21 作者:检验在线 来源:本站整理

推荐:医学检验资格考试网上辅导目的

有效地指导血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份不受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2 范围

适用于血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3 职责

3.1 血沉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帮助采集。检验人员有义务向临目的

有效地指导血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份不受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2 范围

适用于血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3 职责

3.1 血沉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帮助采集。检验人员有义务向临床提供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类型、血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生物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3.2 血沉标本的运送应由患者亲自或临床医护人员运送。

3.3 检验后血沉标本由检验科相关人员或环卫人员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4 工作程序 4.1 患者准备

血沉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为了正确采集血沉标本,医护人员应该根据血沉检验项目的目的,口头和书面指导患者正确地做好采血前的准备。4.1.1 避免情况:血沉采集前,要求病人休息15分钟后进行采血,采血前尽量不要大量饮水,冬季保持血液循环通畅,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其它遵照医嘱作准备。

4.1.2 明确标记: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别、床号、标本采集日期和时间等,应明确标记在申请单上。

4.2 申请者的指导

4.2.1 申请者必须对患者讲清楚血沉标本检验的目的,采血时间及注意事项。

4.2.2 申请者应向患者讲清楚收集血沉标本前禁止服用的药物以及影响血沉结果的因素。4.2.2.1 血沉检测药物的影响:胆盐可使血沉减慢。胆固醇使血沉增快,血尿素增高时血沉增快,输注普通的右旋糖酐可引起大量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因而使 血沉加快,而低分子右旋糖酐却引起血沉减慢。4.2.2.2 物理因素的影响

4.2.2.2.1 温度的影响,室温太低,则血沉减慢,反之则快,适宜温度在18℃~27℃之间。4.2.2.2.2 抗凝剂的影响: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应力求准确,抗凝剂过少不能达到完全抗凝的目的。若用固体抗凝剂过多,可增加血浆比重,使血沉减慢;液体抗凝剂过多,则血浆蛋白浓度减低,使血沉减慢;另一方面血细胞被稀释,体积减少反而使血沉加速。

4.2.2.2.3 其他:血液有凝块,大的凝块可使血沉减慢,小凝块可使血沉加快;血沉管内不洁净,有水份红细胞产生溶血而使血沉加快;标本放置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否则易形成缗钱状,使血沉加快。

4.2.2.3 生理因素的影响:妇女月经期、妊娠、运动后、新生儿、胆固醇的增加均使血沉加速,而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4.2.3 申请者应全面提供患者阳性症状的详细说明,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患者的阳性症状的详细说明,以便按特殊标本采集检测,并做好安全防护。4.2.4 血沉标本无附加检验项目。4.3 申请单的填写

检验项目申请时,必须注意:①临床医生:应完整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字迹必须清楚,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科别、床号、住院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标本采集日期和时间、申请检查的实验项目、接收标本日期和时间及特殊说明如应用的药物等。②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检验申请单所需检验项目,做好患者准备和标本采集。③检验人员:必须收到临床医生书面的检验申请单时,才可接收标本进行检验。④检验申请单及检验结果记录:至少保存三个月。4.4 血沉标本的容器

使用干燥的康氏试管(抗凝剂:全血——1:4)或一次性含枸橼酸钠的真空采血管。送检血沉标本标识应与检验申请单一致。4.5 血沉标本的采集方法

4.5.1 收取检验申请单——审核合格后,检查真空管标识与检验申请单一致——患者做好准备——找好采血静脉并消毒——使用装有枸橼酸钠的真空管采集血样1.6ml——干棉球压迫伤口——充分混匀样品——送至相关部门检测。此过程住院病人由临床医护人员完成,门诊病人由临检科人员完成。4.5.2 采集标本注意事项

4.5.2.1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患者采血部位感染,保证一人一针,杜绝交叉感染。4.5.2.2 静脉抽血时,只能向外抽,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空气注入形成血栓,造成严重后果。

4.5.2.3 遇到有传染性疾病的标本时,必须按照《医学临床实验室—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行防护后进行样品的采集和检测。4.6 血沉标本的运送

4.6.1 患者的血沉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运送,门诊病人的标本直接到门诊化验室(二楼)采集;住院患者的标本送到门诊化验室。

4.6.2 血沉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不能立即送检的标本应在4~8℃低温冷藏,但低温保存不要超过4个小时。

4.6.3 血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溢出。溢出后应立即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对有传染性的尿液标本运送以确保不污染环境和保护人员的安全为原则。4.7 血沉标本的保存

血沉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4小时。如不能及时送检,必须采取保存措施,常用4℃~8℃冷藏方法。4.8 血沉标本的合格与接收

4.8.1 实验室接收合格血沉标本的标准

4.8.1.1 实验室检验申请单应清楚填写下列内容:患者姓名、性别、科别、床号、住院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应用的药物、采集标本日期和时间、实验室接收日期和时间及申请检验的实验项目。

4.8.1.2 血沉标本容器标识应与检验申请单的内容完全一致。4.8.1.3 血沉标本种类、血量符合所申请实验项目的要求。4.8.1.4 血沉及时送检并实施相应的正确保存措施。

4.8.1.5 采集血沉标本的真空管、采集血沉标本的过程,符合实验要求。4.8.1.6 合格的血沉标本接收时,应对所接收的标本进行登记,包括患者的姓名、科室、标本的类型、检验项目及接收标本的日期和时间。4.8.2 实验室拒收血沉标本的标准

4.8.2.1 实验检验申请单填写的内容必须与血沉标本容器标识填写内容完全一致,否则拒收。4.8.2.2 血沉检查的标本必须在采取标本后4小时之内送到,否则拒收。4.8.2.3 血沉检查的标本血量必须为1.6ml;否则拒收。

4.8.2.4 送检的申请单和容器应清洁卫生,不能沾有标本,否则拒收。4.8.2.5 标本采集不能出现凝血、溶血,否则拒收。

4.9 红细胞沉降率生物参考区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4.10临床意义

血沉是一种简单的非特异性试验,能指示体内某些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一般来说,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血沉就加快。

血沉中蛋白成分改变与红细胞沉降有很大关系,蛋白成分的改变能使红细胞易于聚集而加速下降,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和珠蛋白的增加,红细胞沉降率为非特异性试验。

体质性(生理)血沉加速:对外观健康者查体时,往往发现第一次血沉测定10mm/h以上者占15%,两周后复查,其中2/3已恢复正常;持续血沉加速者仅占5%左右,经长期观察这些人大部分无异常发现,约1%为原因不明者。

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增快,妊娠3个月以上时血沉也增快。正常人早上较中午快。饭后较空腹快。20岁以上的成人随着年龄增加而略有增高(平均每年约增加0.13mm)。病理性血沉增快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脑炎、某些恶性肿瘤、组织变性或坏死。心梗、胶原病等、严重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因血中含有大量异常球蛋白)、严重的急性感染、严重的肾脏病等均使血沉加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心脏代偿功能障碍等情况下血沉可改变。血沉和血象结果可互相参考,一般地说白细胞主要受细菌和毒素的影响,而血沉受炎性产物吸收的影响

4.11 血沉检查过的标本保存 血沉检查过的标本不保留。4.12 检查过血沉标本处理

检验过的血沉标本,由科内卫生员统一收集,交医院环卫人员送到医院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

本篇文章来源于 检验在线 http://

篇2:血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5则范文

1 采集前准备

护士在采血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测项目、过程、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

1.1 常规要求

(1) 住院患者应晨间、空腹采血。 (2) 门诊患者应静坐半小时以上再采血。 (3) 采血前避免使用任何药物, 不能停药者, 应注明药名。 (4) 采血前避免饮酒、茶、咖啡及吸烟等。 (5) 特殊试验, 如糖耐量测定、C肽测定等应按要求准备和留取标本, 耐心解说, 取得患者配合[1]。 (6) 严格核查。采血前应严格核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必须准确无误地确定该患者就是所要采血的患者。

1.2 填写检验单

在明确检测项目、选好合适的采血容器后, 护士要认真填写检验单上的各项信息, 即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填好后将检验单一角的检验单号撕下, 贴到预先准备好的试管上。

2 血液标本的分类

2.1 全血

血沉、血常规、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检查采用全血标本。采血前应选择相应抗凝管, 采血后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

2.2 血浆

纤维蛋白原、游离血红蛋白等测定采用血浆标本, 采集血浆也需用抗凝管。

2.3 血清

大部分生化和免疫学检测采用血清标本, 如血清酶、脂类、电解质、肝功能等检查。采集血清不需抗凝管, 但应严防溶血, 否则会导致细胞内钾离子释放, 致使标本血钾含量增高[2]。

3 采血部位与方法

3.1 毛细血管采血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 多数是由急诊、门诊检验科医生负责。采血部位: (1) 指端或耳垂; (2) 婴儿为拇指或足跟; (3) 大面积烧伤患者应选取皮肤完整处。

3.2 静脉采血

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目前标准负压采血管作为安全方便的采血容器在国内外已普遍采用。

3.2.1 采血部位多在肘部浅表静脉, 婴儿常在颈外静脉。

3.2.2 注意事项 (1) 检验目的不同, 容器选择有异。

(2) 采血量应准确, 如检测血沉, 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必须为4∶1。 (3) 不能反复让患者握拳及运动上臂, 不拍打手臂局部。 (4) 止血带结扎时间不超过1分钟, 采血针头进入静脉的同时立即松开止血带。 (5) 严禁在输液、输血的同侧肢体采集血标本。 (6) 同时采集多项血液标本时, 注血顺序应是:血培养管→抗凝管→干燥试管。3.2.3常见不合格血液标本及其预防措施 (1) 高脂肪血液标本:血清或血浆外观呈乳白色混浊状。多因患者进食后不久即采血所致。预防措施是空腹采血。 (2) 溶血标本:血清或血浆呈红色或暗红色。常见原因有血液注入试管速度过快;容器不干净;血液遇水;血液被强力振荡。预防措施有采血器应干燥清洁;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勿将血液泡沫注入;血液与抗凝剂比例适当;注入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 切忌用力上下振荡血液标本;及时送检。

3.3 动脉采血

常用于血气分析。多经肱动脉采血, 也可经股动脉、桡动脉采血。采集的血液标本必须与空气隔绝, 立即送检。

4 采血时间

通常以上午7∶00~9∶00为宜。考虑到体位和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静脉血液标本最好于起床后1小时内采集。此外, 不同测定项目对血液标本采集时间有不同要求[3]。

4.1 空腹采血

大部分临床生化项目要求在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血, 一般在晨起早餐前采血, 可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理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2 非空腹采血

血常规、血沉、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血淀粉酶检查等可以在医生开出医嘱后立即采血。

4.3 定时采血

即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采集标本。常用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药物血液浓度以及激素测定 (如C肽测定) 等。

4.4 急诊采血

不受时间限制, 检验单上要注明“急诊”2字和采血时间。

5 采血容器

主要分为血清管、各种抗凝管和其他特殊试管。各种试管的试管帽颜色、内含抗凝剂情况及用途见表1。

6 血液标本的处理

血液离体后, 细胞代谢活动继续进行, 葡萄糖会分解成乳酸, 使血糖浓度下降, 乳酸浓度增高, 氯离子从细胞内转移出来而使血氯浓度升高。故标本应尽快处理, 及时送检。

6.1 抗凝情况

分为抗凝和不抗凝2种。全血或血浆标本应注入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 并应立刻混匀。常用抗凝剂有乙二胺四乙酸 (ED-TA) 、枸橼酸钠、草酸盐、肝素等, 含钾、钠的抗凝剂就不能用于测定血钾或血钠血液的抗凝。

6.2 保存方法

原则上应立即送检, 不能立即送检者, 应适当保存。 (1) 血浆:在4℃保存24小时以上, 凝血因子活性下降为原来的5%。 (2) 供血液分析仪细胞计数的血液:应室温下保存, 低温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 (3) 血糖测定的血液标本:应阻止糖酵解, 常用糖酵解抑制剂有氟化物和碘化物。 (4) 生化和免疫检查的血清标本应冷藏, 可置于4℃冰箱中保存3~6天。 (5) 冷凝集素测定的血液标本:应保存于36℃~37℃环境中。 (6) 胆红素、VitB12测定的血液标本:应用锡纸包裹或避光, 以免遇光分解, 引起测定值下降。 (7) 微生物测定的血液标本:不能置于冰箱中, 因微生物会被冻死, 应注入血培养瓶中立即送检, 置35℃孵育。

血液标本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标本, 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甚至是确诊许多疾病的必要条件, 同时, 动态监测某项指标, 前后比较, 对病情轻重演变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4]。

临床上绝大部分血液标本均由护士负责采集, 如果采集方法不正确、处理有误或在细节方面有纰漏, 将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严重时会误导临床诊治, 造成患者病情延误甚至死亡。如动脉血气分析, 如果护士在采血后忘记注明患者是否正在吸氧, 则检查结果会有偏差, 会干扰呼吸衰竭的诊断及对病情的判断[5]。可见, 高质量的检验标本是获得可靠检验结果的首要因素, 对护士而言, 掌握正确的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熟悉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会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曾祝伦, 李兴禄.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9 (3) :370~372.

[2]张立力.健康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梁栋, 李越.浅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J].护理研究, 2004, 18 (11) :2036~2037.

[4]丛玉隆, 张海鹏.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取及其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998, 21 (1) :52~5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组成因素 下一篇:社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