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人教版全一册政治和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关键词: 考纲 上册 复习资料 知识点

九年级人教版全一册政治和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通用4篇)

篇1:九年级人教版全一册政治和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3、“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2、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十九、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十、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3、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里?或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特点?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P5

为什么(见第1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包括哪两层含义?P5 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有什么重要意义?P5最后一段

(1)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意义:P5最后一段最后两句。

4、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P6

①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②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6

③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P7

④关系: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P5

5、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P6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P6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基本路线依据是什么? P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主要矛盾基础。

7、党的基本路线P6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我国现阶段的唯一中心——经济建设

(4)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5)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P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①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四项基本原则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10、坚持改革开放P7

①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P7第二段

1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P7最后一段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2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经济制度的组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2、我国公有制包括哪些内容?P15非公有制又包括哪些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什么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P15

国有经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集体经济: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各种经济形式的作用和地位

①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P15第四段第二句

②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P15第五段第二三句

③公有制经济的地位——P15第六段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P15

④公有制经济的作用——P15第七段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⑤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P16第一段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5、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6、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P17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P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三、实践中的一国两制

1、什么是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构想,概括地说,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

A、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4、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观点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C、“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D、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制度是什么方针?这样实施的目的是什么?P18 第二段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目的: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6、党实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是什么?P19最后一段

7、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我们青少年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P24第一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P24第二段

3、中国加快发展科技步伐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P24倒数第二段

4、我国教育的重要地位(功能)和作用是什么?P25第一段

教育的重要地位(功能):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

教育的作用: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5、为什么要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P25第二段

6、科教兴国的内容(含义)是什么? P25 第三段黑体字

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7、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3)实施科教兴国,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8、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什么?为什么?P25最后一段

实施科教兴国,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9、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确立正确成才目标,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什么?第一段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我国的资源状况是: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P26

3、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是什么?P26第二段

我国环境形式的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P26

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P26

5、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战略?P26第三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P26-27黑体字

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施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靠你我他。

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主要任务:P26倒数第2段最后一句

8、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P27

9、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P27

10、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学生能做什么?P27最后一段

中学生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篇2:九年级人教版全一册政治和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1、自己对自己负责表现在哪些方面?P7

(1)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2、承担责任的意义?P9—

10、14

(1)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我们会不断的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就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2)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3)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承担责任与回报代价的关系:P14第8题

4、自愿承担责任的态度是什么?P14第9题

5、不自愿承担责任的态度是什么?P156、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承担责任的态度是什么?(奉献精神的感受)P16第11题

7、先进人物具有哪些优秀品质?P17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什么(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P21补充题

3、为什么要关爱集体?P21第3题

4、关爱集体的表现:(如何关爱集体)P21第4题

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5、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体会、感悟、认识)P24第6题

6、参加公益活动的影响:P25

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也许你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你的一次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响应。慢慢地,你种下的花开遍大地,你会发现,有千万人在与你同行!

7、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P25

1为灾区同学捐款捐物○2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3义务植树 ○4去养老院慰问(5)○、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8、负责任的表现是什么?P27

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2当我们做错事时,勇担过错。○

9、自觉承担责任的内涵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P2810、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P27—P29

(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2)当我们做错事时,勇担过错。

(3)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4)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1、我国国际地位(如何正确认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32页1题

(1)、优势:(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形象)(2)、差距: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34页2题

3、成就问题:

(1)身边发生的变化有哪些?(举例)

1海河两岸的景观越来越漂亮。○2意式风情区吸引了无数的观光者。○

3地铁、轻轨、城际铁路的建成使人们的出行更为便捷。○

(2)我国成就的表现:(材料说明了什么?)39页中间一段

(3)取得原因:

根本原因:35页5题

主要原因: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民生问题:

(1)表现:

2上学难(幼儿园少满足不了适龄儿童入园)○3安1看病难(看病挂号取药需要等很长时间)○○

4环保问题(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短缺)全问题(校园安全)○

(2)解决方法:(根本措施)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2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4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5、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如何做?43页15题

6、台湾问题 :45页18、19题

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证明了:44页第三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和发展。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1、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47页1题

2、怎样实行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应该坚持些什么?)49页2题

3、人口问题的特点 :7题

4、人口问题的影响:8题

5、人口问题的对策:实行计划生育

6、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53页第一段

7、环境现状:54页第一段 :长期以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8、环境问题对策:54页13题

9、资源现状 :55页14题

10、资源问题的对策: 16题

11、中学生在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方面能做的几件事:20题具体行动

1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17题

1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17题

1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18题

15、科技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我国科技现状优劣势:21题

17、为什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2题 教育对国家的作用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 教育对个人的作用:

实现宏伟目标的角度:22题第二点

1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23题

19、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0、国家怎样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1)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一、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请你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

国画(山水画)、武术、京剧(昆曲)、敦煌的壁画、方块字(汉字)、故宫、春节等。

3、请你列举出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

杨柳青的年画、泥人张的泥人、天津传统曲艺(天津快板)、天津的风味小吃(十八街麻花)、天后宫、独乐寺等

4、中华文化的感受 :(影响)3题

5、中华美德 :69页第一段

二、民族精神:

6、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题

7、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9、民族精神的作用:71页

10、如何弘扬民族精神?8题

11、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72页中间一段选择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1、人民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行使权利的途径)P762、如何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P78—P79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83最后一段

4、如何理解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P835、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或途径是什么?P856、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注意事项)P867、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意义是什么?P85

第七课关注经济生活

1、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P962、消费发生的新特点(变化):P98—P993、如何培养正确消费方法?(如何合理消费)P100—P1014、几种错误的消费方式:

浪费严重,不理性消费,盲目攀比,不环保消费,不注重精神消费。

5、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还要学会节俭、合理消费?

补充的第十九题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1、生动活泼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哪些?

绘画展览、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红歌大赛、红色之旅、参观纪念馆、(各种)志愿者活动。

2、开展“„„活动”的意义:P108 第十题

3、在参观、游览、观看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遵守规定,自觉维护秩序(2)不大声喧哗,讲文明礼貌

(3)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1、最高理想:P112共同理想P113: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P1132、为什么提出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P1163、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的?P116第五题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P116第五题

5、请描绘一下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P1186、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能为建设 和谐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见书p50补充题

7、具体做法:P1198、不和谐的行为 P1199、“中国梦”是什么?见P113第二题加补充

10、如何实现“中国梦”?(国家)补充题

11、我们中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应该做些什么?见p50 补充题

12、“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P2113、你的梦想是什么?(看P128的理想自己写)

14、要实现你的梦想你应该如何做?见P130—P13115、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P12016、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P120----12517、中学生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P125 第十三题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

1、理想的含义P128 理想的作用:P128—P1292、实现理想的方法:P130—P1313、如何面对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的影响?)P1334、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P1345、如何正确对待考试?(如何克服考试焦虑?)P135—P1366、如何做出正确选择?(掌握一些方法和策略)P1397、树立正确的选择观念P1417、创新精神的意义P143(认识、理解、为什么培养创新精神?)

篇3:九年级人教版全一册政治和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学生结合这张表格, 看书寻找答案, 然后生生讨论、师生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意义思考, 早期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得出结论: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意义都是推翻了旧势力的反动统治, 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下面这张表格, 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结束后建立的政权形式、性质思考, 早期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不同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最后老师总结:从表格可以看出,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非常相似,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殊的地方是英国革命成功以后根据自己的国情保留了国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有很大的区别, 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资本主义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压迫, 因此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可以和后面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较。他们有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结果通过改革或者是革命扫除了发展中的障碍, 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也有不同点:早期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革命建立了新政权, 扫除障碍势力彻底, 发展速度迅速。而后面的事件是在没有推翻封建上层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的,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发展起来仍很缓慢。与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同时的美国南北战争由于通过战争的形式进行, 奴隶制残余扫除也很彻底。

我们已经学过中国历史,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对比,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改朝换代建立了清王朝,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物, 皆朕一人亲理, 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 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 朕必躬自断制。”结合材料让学生回答当时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封建专制制度) 结合《权利法案》的内容思考, 1689年的英国国王和中国皇帝权力有什么不同? (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衡, 而中国皇帝的权力不受制约, 无限膨胀)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中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那时在世界上落伍了, 这是鸦片战争中中国被动挨打的政治原因)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相比较。比如太平天国运动等,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 一个是农民阶级的起义;斗争的结果一个是建立新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一个是要么建立一个农民性质的政权、要么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原因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的辛亥革命相比较。辛亥革命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相似, 都是封建专制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革命的结果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 都推翻了旧式的封建政权,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产生了世界影响。但是也有不同点, 中国的辛亥革命爆发较晚, 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列强控制, 辛亥革命在反封建的同时, 还要反对清政府的主人帝国主义列强。辛亥革命的双重任务和美国的独立战争有相似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似的是都反对西方列强, 不同的是中国有封建势力, 美国国内没有封建势力。辛亥革命和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辛亥革命很快失败, 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比较落后。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较。他们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领导阶级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其次革命任务不同,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是一重任务, 要么是反封建, 要么是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两重任务, 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对西方列强。再次目标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后指导思想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

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 不仅以暴力的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而且采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结合三部重要的法律文件思考它们有哪些异同。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英国的《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利。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也有异同, 相同点表现在两部法律文件都提倡自由、平等, 不同点是《人权宣言》还提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篇4:九年级人教版全一册政治和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初中阶段的英语语言技能主要分成听、说、读、写四项。在紧密联系的四项技能中,听的技能位于首位,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人教版Go for it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听力教学,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2014版)为例,每个单元的Section A 1a—2c部分和Section B1a—1e是听力教学。杭州市中考英语试卷中25分分值的听力测试,占了不容小觑的位置。

然而,在初中英语听力实际教学中,问题依然是层出不穷。例如,有的教师备课时只是单纯地关注单词、语法、词组等;上课采用的是“听录音―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公布答案并讲解”的模式,使听力训练课变成听力测试课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折射出初中英语教师把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了语言点上,对听力文本本身的解读不深入、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的偏移与缺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多元解读文本,综合施教,是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立足点。所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准确解读文本是高效教学的基础。听力教学到底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什么呢?为了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点?获取信息?拓展学生思维?还是为了其它别的什么?显然,听力教学不仅仅只是对语言知识点的理解,也不仅仅只是为获取听力文本中的信息。我们明白: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就会导致教师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透过教材表象,正确认识到教材提供的听力文本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在备课时候要有意识突出文本的重点目标。只有教师明白了教材听力文本的定位,备课、上课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二、关于“文本多元解读”

1.“文本”与“解读”。“文本”是用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文章或段落,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文本进行“分析、理解”,也就是说文本需要“解读”。多元解读文本才能使英语教学更有效。文本解读的核心关键在于帮助教师做好基于文本解读的目标定位与教学决策。对同一个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教师从不同层面去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如文本所包含的语言知识、听说读写的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去走进文本,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才能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评价、获取文本的过程。

2.多元的听力文本解读视角。对于听力文本应该从哪些视角去进行解读呢?笔者查阅了很多书籍和著作,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听力文本解读视角分类方面的资料。但是,根据听力文本的特点和对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笔者认为可以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方面对听力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教师要在反复听文本的过程中去理解、挖掘编者的意图及文本中所涵盖的所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信息(包括插图、标题等)。从编者意图、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教材处理、活动建议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处理。

三、基于多元解读文本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

在此,笔者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全一册(2014版)Un8 1a—2c为例,在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定确切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1.从语言知识视角解读听力文本并设计教学活动。初中英语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任,听力课堂中,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听力材料内容,还要学习材料中蕴含的语言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情景(赖朝晖,2011)。如果从语言知识角度出发,解读文本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能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理解句义,在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

本单元的主要语法知识为能正确运用must,might,could,can’t进行推断,语言功能为学生能根据相关信息做出推断。本课例1a—2c部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共有两个听力文本,分别是1b和2a&2b,话题是关于推测物品的主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情态动词muscan’t might和could表猜测时的用法及对物品归属的表达,使学生能正确使用It must be…’s和It must belong to…,了解whose作为形容词的用法,还复习了与话题有关的物品名词、表达观点的动词等。同时,两段听力文本在语言知识点的呈现上是有层次性的,1b听力文本中强调的仅仅是must表猜测的用法,而2a&2b中还渗透了can’t、might、could等其它同类情态动词的用法。

基于以上语言知识视角的文本解读,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听前阶段,读图说话,在图片中初步感知语言。

教师借用电影《怪物史莱克》的主题曲You belong to m导入新课,接下来学生与学生交流,探讨生活中的趣事,导出单词picnic,而后在PPT上呈现教材中1b部分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图,看看图中有什么。

T:Look at the picture,what can you see?

Ss:A T-shirt,a volleyball…(学生七嘴八舌)

此时教师在图片下方呈现一段文字:

There is some clothing like a cap,____ and some kitchen things like a plate,_____.There are also some fun things like a volleyball,_____.

学生根据引导填入相应的物品单词。而后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图中有四个空白的对话框(如图一),推测他们肯定在进行谈话。此时,教师要求学生猜猜看他们可能在谈论什么内容。学生在猜测了几种可能性后,教师播放针对空白对话框的录音,学生听音后,把他们说的话重复出来(如图二)。

同时,教师板书上述句子,并用彩色粉笔突出must be Carla’s和must belong to Jane’s little brother。

-Whose volleyball is this?

It must be Carla’s.She loves volleyball.

How about the toy truck?

-That toy truck must belong to Jane’s little brother.He was the only little kid at the picnic.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中物品的特点,预测这些物品分别可能是哪些人的。

而在1b听力训练后,教师告知学生,还有两位同学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们在公园里捡到了一只背包,从而导入新的情境。在听2a录音前,师生一起谈论了包里可能有些什么。

设计说明:基于教师自身对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情境充分解读的基础上,以上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了目标语言,继而通过板书呈现的目标语言,使学生渐渐清晰这两句目标语言的差别,为解决本课重难点打下了基础。

(2)听中阶段,填写表格,在语境中充分感受语言。

教师在带领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充分的预测后,下发讲义(见附件二),播放1b录音,引导学生完成讲义中的练习一即听录音完成表格。教材中1b原本的设计是学生听材料后,只需连接人物、物品以及推断的理由就可以(如图三)。但是笔者认为对九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活动过于简单,因此,把这份表格进行了再设计(如图四),即把所有的空格都挖空,要求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把这三栏信息的所有空格都填写出来。根据教师巡视观察,在播放第一遍录音后,大部分学生能把任务和物品写出来,播放第二遍后学生能把第三列推断的理由也写出来了。填完表格后,教师采用让两位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与学生确认表格内容。例句如下:

--- There is a volleyball on the grass.Whose volleyball is it?

--- It must be Carla’s,because she loves volleyball.

或:

--- It must belong to Carla,because she loves volleyball.

Person Thing Reason

Carla volleyball She loves volleyball.

同样,针对2a的情境,在引导学生预测背包里可能有什么物品后,教师播放第一遍录音,要求学生完成讲义中2a的任务,即听出书包里有哪几样物品;播放第二遍录音时要求完成讲义中2b的任务(如图五),这个任务也是在书本任务设计的基础上改编过的,教师设计了一个表格(如图六),把书本中的五个句子归类为opinion,再增加了一个栏目reason,要求学生以听录音填写表格的形式完成任务。在确认答案阶段,针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以播放单句录音的形式给予帮助,学生可再听一遍相关录音,感受2b部分较之1b部分增加的几个表猜测的情态动词can’t、could、might。

设计说明:通过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进行多元解读,针对1b的听力文本,通过听录音并填写表格,学生在此深入感知并区分本课的两句目标语言。而2a&2b部分的听力活动也使学生明确了文本中较之于1b部分,增加的can’t、could、might等几个情态动词的用法。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均是让学生通过听力活动在语境中感知重点内容,感受语言。

(3)听后阶段,归纳总结,在实践中拓展运用语言。

在完成2b部分的听力任务后,教师在让学生跟读录音,而后呈现了几张PPT(如图七),其中有一些物品如:排球、女式衬衣、发带等以及四位人物Cindy、Carla、Victor和Jerry,请学生猜测这些物品是谁的,学生运用must、can’t、might和could等情态动词表达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这四个情态动词的不同用法,最终请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归纳总结。

而后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如图八),假设两个学生在图书馆看到了一只粉色的笔袋,他们就想找到这个笔袋的主人,打开笔袋后发现了两支粉色的笔和一支发夹,随后发现笔袋里面还有一个夹层,打开以后找到一张学生证,他们就知道笔袋的主人是谁了,最终想办法归还给笔袋的主人。要求学生参照2a&2b的听力文本,能运用must、

can’t、might、could等情态动词表达自己的猜测,两人一组编一段对话。5分钟的准备后请两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对话。

设计说明:通过讨论归纳总结这四个情态动词的用法,使学生能更清晰地区分并加以运用。最后,教师设计了角色表演的拓展活动,这一活动是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使学生在本课文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得以迁移,在其它情境下也能运用这些表述,真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的活动设计使拓展活动与听力文本形成了有机的结合。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情态动词的用法。

2.从语言技能视角解读听力文本并设计教学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改对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听、说、读、写四种基本的技能成为了英语课堂的重点。传统的观念认为英语听力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的技能,其实不然。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就听而言,听力技能的发展需要说和读提供的语言输入,也需要写来整理和培养英语语言思维,听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其他三项语言能力的提高。听提供说和写的语言输入和质量保证,训练读的速度和感觉,从而最终全面提高整体语言能力。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在训练学生听力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说和读的技能。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培养写的技能似乎要求高了一些。因此,技能培养的重点就落实在说和读这两方面。基于以上语言技能视角的文本解读,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1)不同的阶段,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1b部分的听前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解读课文中提供的插图,要求学生谈谈图中有些什么,而后又让学生猜猜这些物品的主人可能会是哪些人的;而在2a&2b部分的听前阶段,教师也引导学生猜猜书包中有些什么。1b部分的听中阶段,教师采用让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与学生确认表格内容的正确性。在听后阶段中,教师呈现了几张PPT,请学生运用must、can’t、might和could等情态动词猜测图中物品是谁的。而后又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学生参照2a&2b的听力文本,能运用目标语言解决问题,两人一组编一段对话。5分钟的准备后请两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对话。以下是一组学生的对话:

A:Oh,look! There’s a pencil case on the desk.

B:Whose pencil case is it? Let us see what’s in it.

A:Oh,there are two pink pens and a hair pin.

B:Then it can’t belong to a boy.

A:You are right.Its owner must be a girl and she must have long hair.

B:I remember Melissa seems to have such a hair pin.

A:Could it be hers?

B:Maybe.…You see,here is an inner bag….Oh,look,what is it?

A:A school ID card.Here is the name of the owner,…Alice Green,and there is also her telephone number.So it mustbe Alice Green’s.

B:Right.Then let’s call her and give it back to her.

A:OK.

设计说明:教师在不同的听力训练阶段,设置了不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教师积极地组织活动促使学生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说英语,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口语练习过程同时也是听力锻炼和熟悉的过程,学生在加强听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2)听后阶段,听音辨音,培养读的能力。

在2b部分的听后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在不看文本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句一句listen and repeat的听音训练,引导学生关注其语音语调和重音等。而后再呈现整个对话文本,学生大声齐读。

设计说明:对学生进行听音训练、反复模仿和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口音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这一训练的过程中能对不同语音语调所代表的的语义有一定的敏感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自己的语音语调,培养了他们读的能力。

3.从学习策略视角解读听力文本并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学习策略于听力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合理引导,结合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如有的听力文本涉及英美文化,教师在听前应给学生扩充内容,使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有的听力文本涉及大量数据,教师在听中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学会简要笔记,强化瞬时记忆;有的听力文本涉及的内容逻辑严谨,环环相扣,教师在听后应该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提炼总结,以听促说,提升概括能力等。

Go for it教材中对于本课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图片,针对听力训练设计了表格和填空的形式。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听前根据图片和表格进行充分预测、听中速记、听后听音辨音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听力活动更有效。基于以上学习策略视角的文本解读,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1)听前阶段,充分预测,培养预测能力。

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笔者在多处设置了预测活动。在1b文本的处理阶段,教师先引导学生读图,同时看到图中有四个空白的对话框(如图一),推测他们肯定在进行谈话。此时,教师要求学生猜猜看他们可能在谈论什么内容。

T: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S1:Maybe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food they ate.

T:Well,maybe.Do you have other ideas?

S2:Maybe they are talking about how to deal with thethings on the ground.

T:Well,what do you actually mean?

S2:We can see that the things are everywhere and maybethey are thinking about how to put(应为put away) their things.

在听了图中人物的对话并导入目标语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中物品的特点,预测这些物品分别可能是哪些人的。师生经过仔细分析图中物品的特点后,分别预测了书的主人肯定是Harry Porter或者J.K.Rowling的忠实粉丝、杂志的主人肯定是喜爱动物的人,CD肯定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等等。

而在2a听力训练前,教师告知学生,还有两位同学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们在公园里捡到了一只背包。首先师生一起猜测了包里可能有些什么,对其有了一定的预测。

设计说明:通过对教材中图片和情境的充分解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炼信息,从而进行听前预测。这样,学生在听录音时就可以排除杂乱信息,集中精力去捕捉相关问题所涉及的主要信息。这个活动为接下来的听力活动做了充分铺垫,也使学生在有一定思想准备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听,某种程度上扫除了一些心理障碍,极为有效地渗透了听力技能的培养。

(2)听中阶段,巧设表格,培养速记能力。

在1b和2b听力训练阶段,笔者认为仅仅是连线或填写几个单词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太过于简单,因此均根据对文本的解读重新设计了表格,提高练习的难度,如:针对1b文本的表格,要求学生把三栏的信息全部自己填写,而针对2b部分增加了一栏,要求学生填写如此判断的原因。在进行这些听力活动前,教师均引导学生关注要听些什么内容,并渗透速记的技能。在听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听力材料播放太快了,学生很难一下子把整个句子写完整,这时学生要学会简要笔记,如:记录数字,记录关键词语或者是记录每个单词的首个或首两个字母。

设计说明:边听边记、快速记录都是非常重要的听力学习策略,通过这类策略的培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听力文本的信息,有效地记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平时注重这类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到了考场上也能应用自如。如在应对杭州市中考的各类听力题型,尤其是听独白回答问题中,学生能先根据材料完成一定的任务,图表中连线,记录相关数字等,顺利完成相关问题选项的选择。

(3)听后阶段,提炼总结,培养概括能力。

在2b部分的听后阶段,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这四个情态动词的不同用法,最终请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展示PPT归纳总结(如图九)。

设计说明:在前面所进行活动的基础上,学生能在语境中感受本课的目标语言,在课堂结束前有必要请学生自己进行信息整合,整理并归纳总结出要点,以提升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4.从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视角解读听力文本并设计教学活动。Go for it教材听力文本涉及话题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话题,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目标来解读、处理文本,构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渗透的课堂,从而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活泼开朗的个性,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本课的两次听力训练后,学生能清楚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要引导学生不要乱放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管理自己物品的习惯,同时倡导拾金不昧的优良品德。因此,在1b听力训练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涉及的人物都太粗心,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同时,在2b部分拓展活动结束后即本课的结尾阶段,教师在PPT上呈现谚语--- Although it rains,throw not away your watering pot与学生分享,同时赞扬同学们拾金不昧的优秀品德。

设计说明:基于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方面的文本解读,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要正确管理自己的物品,不要随意乱丢,同时在捡到别人的物品时,能积极主动地寻找失主,归还给物品的主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总结与反思

本堂课的输出阶段,学生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除了在口头表达方面了解了学生对目标语言的掌握情况,还落实到笔头练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下课前两分钟,教师下发一份小讲义,练习的主要内容反馈了学生对目标语言的掌握情况,以下是练习结果统计:

1.— Do you know _____this dictionary belongs to?

— Let me see.Oh,it’s mine.

A.who(23.7%)B.which(2.6%)

C.where(0%)D.whose (73.7%) (正确选项:A)

2.— Good morning.I’ve got an appointment with Mrs.Kingin her office.

— Morning.You _______ be Mr.Jones.This way,please.

A.will(0%)B.must(94.7%)

C.can(0%)D.might(5.3%) (正确选项:B)

3.The Greens haven’t lived here for very long.They ______know many people.

A.can’t(73.7%) B.mustn’t(15.8%)

C.needn’t(0%) D.shouldn’t(10.5%) (正确选项:A)

4.--- Does this tennis ball belong to ________?

A.Mary’s(0%) B.Mary (100%) (正确选项:B)

5.--- It __________ hers.She never plays tennis ball.

A.mustn’t be(7.9%)B.can’t be(84.2%)

C.can’t belong to(7.9%) D.could belong to(0%)

(正确选项:B)

随堂练习的结果表明,除了第1题学生答题情况不尽人意,其它四题的情况较好,而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也不完全是本课的重难点,有待在日后的课堂中把这个知识点再强化处理。因此,以上的教学实践和随堂练习表明,本堂课在教师多元解读听力文本的基础上,设定了确切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但引导学生掌握了本课的语言知识要点,培养了听、说和读的技能,渗透了听前根据图片预测、听中速记、听后概括等学习策略,还渗透了情感态度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地进行了听力教学的实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觉得有一些感受值得总结:

1.多元解读文本,关注教师自我提升。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自身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本文字信息以及透过文字信息所反映的深层内涵;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不要背离文本,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基于对文本准确的解读;上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本所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那样的活动才是合理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2 . 多元解读文本,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文本解读应从学生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解读才是真正的“教学解读”。我们一定要了解到学生可能读到哪一层面,哪些地方可能是难点,从而确定教学的出发点。

3.多元解读文本,关注知识性和文化性的统一。解读英语文本不仅仅是解读当中的某几个词或短语,不仅仅是讲解这些词或短语的用法。多元解读文本,实际上就是文本解读的知识性和文化性的统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教学、技能和策略培养,还有利于文化渗透、思维训练和人格熏陶。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学校九年级复习计划 下一篇: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