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 教学 知识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一、运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 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时尽管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精心地设计导语, 但往往效果不佳, 还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更不用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 通过图文、动画、音响等形式, 迅速拨动学生的心弦, 象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疑难之处, 再现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二、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多读多认多写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同音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 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如教“月”字, 可以出示一轮弯月的画面, 教师在旁边以解释, 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 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 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课文中的“砖、转”等字, 有利于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 加深理解和识记。现代教育技术省时、高效、优质, 给人以美感, 深得师生的喜爱, 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 变得趣味盎然。

三、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信息技术录音媒体, 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 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 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 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赤壁之战》这一课, 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 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 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 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 了解了故事梗概, 让其复述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师赓即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 “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 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 包围周瑜的士兵, 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 再进行交峰……总之, 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 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展开了想象, 培养了说话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朗读是提高写作的基础, 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烘托课堂气氛, 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 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 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 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纷, 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 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 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信息技术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为一体, 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 有声有色。

五、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 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 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经常进行想象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 教师放映一段电影录像, 一团烈火将邱少云整个包围的画面, 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教师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录像后, 教师再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 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又帮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意志。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的, 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 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 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 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 结合教材内容, 凭借想象因素,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翱翔于想象的王国,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创造力, 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 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摘要: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 但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技术运用

参考文献

[1] 《成长》, 2010年第14期.

[2] 《中小学电教》, 2008第5期, 作者:阎芳.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