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书籍:致青春,忆梦锦年

关键词:

青春励志书籍:致青春,忆梦锦年(共2篇)

篇1:青春励志书籍:致青春,忆梦锦年

致青春,忆梦锦年

“在90年代的电视机里,黑猫警长是完美无畏的,葫芦娃也百战不挠,圣斗士星矢更是打不死的小强。男孩个个想做圣斗士,女孩没哪个不想当美少女战士。但是说来也怪,有了那么多神奇道具,大雄却没成为“高帅富”。他还是不聪明,不能干。回想起来,他是我认同的第一个不完美的主人公。

二十多年后我才发现,小时候的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里攒了一大摞笔记本,每本扉页上,红圈套着一个“奖”字。过年的酒席上,三姑六姨都是指着我,对自家孩子耳提面命:“你看看人家……”我也发现,大雄不是一直那么没用的。他孵出了小恐龙,斗败偷猎者,把它送回了远古时代。小恐龙追在他身后呜呜叫,孩子哭得稀里哗啦,始终没有回头。那时候,他的背影,在我心里变高大了……”这是来自意林编辑部的《致青春忆梦锦年》的节选部分。

内容推荐

意林编辑部的《致青春忆梦锦年》以青春为主题,选取关于亲情、友情、智慧、励志、生命、榜样等故事,歌颂在青春岁月中那些对梦想热烈而大胆的追求、对生命的全新认知、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致青春忆梦锦年》全书延续意林青年励志馆以往的风格,洋溢着积极向上精神,励志性强而又不落俗套,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同时包含有丰富的哲理,是一本青少年必不可少的优质读物。

篇2:青春励志书籍:致青春,忆梦锦年

1 从细节着手,刻画人物形象

细节在文艺作品中是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的描写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是靠近真实的第一步,对于影视来说它更是如此,影视以其直观、生动性的视听特征决定了细节在影片中的重要地位,而在影视中,人物形象是占主导地位的审美对象,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通过人物的外在形象,性格、语言及各种影视镜头等等来展现,然而更有感染力的莫过于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成冬青这一人物贯穿始终,是影片核心人物,也是导演极力展现的一个人物,影片中成冬青的人物形象负载了太多人生经历,因而使影片有着厚实的现实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细节对人物形象的鲜明刻画。比如在影片开头,成东青跪地求母这一场景中,导演使用两个特写镜头来抓拍成东青因母亲态度转变所呈现的一个由悲到喜的面部表情,通过这组镜头我们看到成东青坚毅、执着、不服输的一面,不仅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展现出来,也将成东青骨子里那股不屈服于现实的精神深刻地展示出来。又如在机场与王阳送别孟晓俊时,成东青想要拥抱自己的朋友,但又怕自己把病传染给他,于是他那将要拥抱的手在空中停了刹那又收了回来,转而一想到这一别或许是永远,于是又激动地将孟晓俊搂了过来,这一场戏无不让人拍手叫好,如果这时只是一味地哭,或是直接走上去拥抱朋友,就很难将成东青重友情、讲义气的一面,通过这一细小行为呈现出来。在影片最后,我们看到成东青搭着梯子去一个一个地关灯的画面,这一看似极为常见的行为,却被编导做了细致的刻画和渲染,使得这一场景让人感到震撼。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虽然这时的成东青业已功成名就,但在生活方面却很勤俭节约,人们再次看到成东青孜孜不倦的坚持与执着的一面,正如旁白所说:他做到了不被世界改变。顿时,成东青的性格跃然银幕。

2 利用典型环境刻画人物形象

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述。《中国合伙人》讲述发生在中国改革初期的大背景下,几个青年为实现自己梦想而奋斗的故事。那时,高考制度的恢复,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在这么一种社会氛围下,人人都展现出一副积极向上的姿态。因此,在《中国合伙人》中大多人的青春是围绕梦想而展开的。影片中成冬青所展现出的坚定、执着,敢于追求积极美好事物的人物形象无疑是对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典型写照。农村出生的他虽然在物质生活方面不尽人意,但在时代氛围感染下,更坚定了他要改变环境的决心,而也正是在环境的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坚毅、执着,不屈服于命运的血性男儿形象。对于个人来说,外界的丰富复杂的环境,无疑会促成丰富复杂的性格,不论是《中国合伙人》中的成东青,还是《致青春》中的陈孝正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陈孝正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下,其人物形象也呈现出性格的不同侧面。如寝室富二代许开阳玩世不恭的姿态,张开圆滑的处事行为、以及围绕在许开阳周围的那些同学,这些都是陈孝正每天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让陈孝正以冷漠、少言的方式回应。当然,从深层次来说,影响陈孝正最多的还是家庭环境。影片中陈孝正母亲的一席话以及上大学后要靠勤工俭学来保证自己的生活费的状况,说明陈孝正贫困的家庭环境,陈孝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青年,也促成了陈孝正立志成功的决心,所以当一个活泼、美丽、被众人关注的郑薇闯进他生活时,他并不为之所动,而是经过郑薇一番又一番的“持久战”,才使得两人走到了一起。他对郑薇说道:“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允许有一厘米的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后来陈孝正为了这“一厘米”放弃了他与郑薇的爱情,选择了出国。对当时的陈孝正来说,事业远远高于一切,多年以后虽然陈孝正过上了比较优越的生活,但这时他才真正发现当初的那“一厘米”并没有带给他想要的生活,所以他内心悔恨、痛苦,而这时的人物形象的转变与先前扁平人物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一个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在环境的衬托下也鲜明深刻地凸显出来。

3 运用镜头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镜头是构成影片叙事和视觉连贯的基础,准确的镜头调度有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和人物角色的塑造[1],镜头的自身魅力不仅在于展现真实可感的影像,更重要还在于它可以传达出更多深层信息。因此,运用镜头语言来表现人物个性和人物心理,能够将人物形象更为完整地展现出来。譬如,在陈孝正失约于郑微这场戏中,导演不仅通过周遭的环境来烘托此时郑微内心的情绪,而且还采用俯角镜头来进行拍摄,通过此镜头的展现,仿佛让我们置身于现场,看着穿白色衬衣的郑微在雨中孤寂地走着,白衬衣本是为心上人所穿,代表着喜悦与欢乐的心情,而这一刻她却显得无比低落与难过,这与平时性格直爽、开朗的她形成了巨大反差。紧接着,导演将镜头迅速切换,郑薇怒气来到陈孝正寝室训斥着陈孝正,通过这一镜头我们又看到一个对爱情虽执着但不依附,虽向往但却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我想这也是导演所想要表达的题中之义。又如,在郑微质问陈孝正是否放弃她,而选择出国留学这个场景中,导演采用了特写镜头与运动镜头来表现两人的面部神情,不仅展现出郑薇敢爱敢恨的爽朗个性,同时又生动而准确的刻画出陈孝正痛苦、无奈的内心。陈孝正先前的隐瞒与不敢告诉等一系列的内心纠结,通过这个特写镜头的展示,得到了很好地诠释,也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使其与先前冷酷、以自我为中心的陈孝正形成鲜明对比。而也在此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平日不一样的陈孝正,成了一个因生活所迫而不得做出一个艰难选择的“可怜人”。正是因为通过镜头的调度,不仅拉近了观众与影视人物的心理距离,也使本应受到道德谴责的陈孝正得到了观众的同情与理解。影视中各种不同镜头的运用,不仅可以很好地展现外在的叙事张力,在更多的时候,还可为人物的内在心理表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励志人物形象要深刻饱满,才能负载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样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为影视主题思想表达所服务。通过对《中国合伙人》及《致青春》两部励志影片的角色分析可见,细节刻画、环境烘托以及各种镜头语言对于励志人物形象的刻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物形象作为影视中的重要因素,不仅要求其在感官层次上体现出审美性,同时在内容层面上还要求将其内在的精神体现出来,而这些都离不开运用以上手段来实现。

参考文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用青春报效祖国演讲稿 下一篇:青春励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