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软胶囊(精选九篇)
刺五加软胶囊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8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 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 并经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早期妊娠。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19~43岁, 平均年龄 (26.84±5.73) 岁, 孕龄36~58天, 平均孕龄 (44.93±4.52) 天, 其中有30例患者无流产史, 10例有流产史。对照组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 (26.99±5.63) 岁, 孕龄37~59天, 平均孕龄 (45.25±4.73) 天, 其中有29例患者无流产史, 11例有流产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孕龄、流产史等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 在第1天上午10点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 晚上10点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mg, 第2天上午10点空腹口服25mg, 晚上10点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mg, 在第3天上午空腹服用米非司酮25mg, 1h后服用米索前列醇, 剂量为0.6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加生化胶囊, 每次6粒, 每日2次, 持续服用5天, 对患者的孕囊排除和阴道流血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3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流产:胎囊或胚胎组织完全排出, 阴道流血逐渐减少直到完全无流血, 经B超检查证实胎囊已完全排出;不完全流产:胎囊或胚胎组织未排尽, 阴道仍持续出现流血, B超检查证实胎囊部分排出;失败:胎囊或胚胎组织未见排出, 仍在子宫内生长[2,3]。
1.4 数据处理
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38例完全流产, 完全流产率为95.0%, 对照组有35例完全流产, 完全流产率为87.5%, 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平均出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具体见表1。
(±s)
3 讨论
药物流产是临床常用流产方式,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是常用流产药物。其中米非司酮属于炔诺酮衍生物, 该药物是临床上最先被认定为用于流产的药物, 具有良好的抗早孕、避孕、抗着床、软化宫颈及扩张宫颈的效果。米非司酮的药理是与孕酮争夺受体, 并进一步发挥拮抗孕酮的效果, 从而诱发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坏死, 在反应过程中会不断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 促进黄体素含量降低, 并进一步促进机体内黄体萎缩, 而胚囊的发育主要依赖黄体, 当黄体出现萎缩的时候, 胚囊也就不能再继续生长, 最终实现流产的目的[4]。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用可提高流产效果, 但这种流产方式往往会导致流产后出血量较大、流血时间较长等问题,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药物导致子宫内膜纤溶性提高, 从而增高了前列腺素, 对凝血功能造成了影响。
五加生化胶囊属于一种中药制剂, 药物成分主要包括五加浸膏、炮姜、桃仁、当归、甘草、川芎等。其中五加的主要作用是补脾肾、促进宫缩、补中益精, 同时对于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当归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非挥发性、结晶性, 这些特性对于促进子宫平滑肌兴奋具有良好的作用, 能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加强, 最终使宫内残留能更加顺利脱落排出, 从而促进子宫恢复;桃仁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川芎则主要帮助患者活血行气, 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 从而提高血小板聚集能力, 最终提高凝血功能。将这些药物联用能发挥良好的益气养血、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5]。
本研究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 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8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进行临床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率为95.0%, 对照组患者完全流产率为87.5%, 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平均出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由此表明, 五加生化胶囊配合药物流产具有良好效果, 能有效提高完全流产率, 减少出血量, 缩短平均出血时间和腹痛持续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俐红, 李东红, 郝文斌, 等.五加生化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10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 2013 (11) :1691-1691, 1692.
[2]苗慧, 赵婉馨, 姚秋香, 等.五加生化胶囊和云南白药辅助药物流产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2012, (9) :282.
刺五加软胶囊 篇2
【关键词】五加化胶囊 药物流产 阴道出血 流产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成功率近95%,由于其安全、有效、简单,在临床已被广泛采用。但用其流产后引起的出血时间长、个别病倒出血量偏多等问题,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观察了五加生化胶囊用于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就诊的停经35~49天的健康早孕妇女982例,观察五加化生胶囊对于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患者均经B超证实为宫内妊娠,妇检与临床相符,其中初产妇873例,经产妇10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3岁,均无药物流产禁忌症。随机分成观察组502例,对照组480例。两组的年龄、孕周及孕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米非司酮片(150mg)和米索前列醉片(200ug)均由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五加生化胶囊由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观察组分别于第1、2天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日3次;第3天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加服五加生化胶囊6粒,每日2次,连用5天。对照组同样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加服消炎药物(阿莫西林)0.5g,每日3次,共5天。
1.3治疗观察
治愈:出血量少于月经量或近月经量,服药后1周内血止;有效:出血量少于月经量或近月经量,服药后2周内血止;无效:服药后出血超过2周,出血近月经量或多于月经量。不全流产:出血量多或出血时间超过2周者,经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回声,确诊为宫内残留。
2结果
2.1两组流产结果比较
所有患者均于服用米索前列醇48h内排出胎囊。两组流产结果比较:观察组例数502例,完全流产475例,占94.62%,不完全流产25例,占4.98%,流产失败2例,占0.39%;对照组例数480例,完全流产427例,占88.96%,不完全流产46例,占9.58%,流产失败7例,占1.46%。
2.2两组药物流产效果对比
观察组例数502例,治愈447例,占89.04%,有效481例,占95.81%,无效21例,占4.18%;对照组例数480例,治愈324例,占67.50%,有效395例,占82.29%,无效85,占17.71%。
3讨论
孕酮是维持早孕期蜕膜正常形态和机能的激素。米非司酮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使蜕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绒毛受损,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而导致子宫收缩;同时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LH、FSH下降,黄体溶解,使孕囊坏死面归生流产。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类药物合用可明显提高终止妊娠的效果,是一种安全、简单、可靠的非手术方法,而且痛苦小,损伤小,避免了宫腔操作可能导致的子宫穿孔、子宫内膜过度破坏及宫腔宫颈粘连等并发症。但是药物流产存在着流产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偏多以及潜在的因不全流产引起大出血的危险,还可能与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后子宫内膜解溶性增强,前列腺素水平增高,影响了凝血功能以及不全流产蜕膜呈碎片状排出、子宫收缩不良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药物流产后出血属于“胞衣残留”“瘀血内阻”“恶露不尽”等范畴。其主要原因是血虚、血瘀,自虚当补,血瘀当消,消可伤正,营血本虚,不耐克伐。因此临床上采用中药缩短药物流产后的阴道流血时间,以减少子宫出血量,促使妊娠和培膜尽早完全排出,是提高药物流产效果、减少药物流产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五加生化胶囊的主要成分为刺五加浸膏、当归、川芎、桃仁、甘草、干姜等,其中的当归能补能行,既可补血,又可化瘀生新,使气血充沛,血液循环畅利。药理研究表明,当归中的水溶性、非挥发性、结晶性成分能兴奋子宫平滑肌使之收缩,促使蜕膜及妊娠物排出,有利于子宫复旧。桃仁化瘀血,川芎辛温活血行气,也对子宫平滑肌有收缩作用。五加生化胶囊促使血液凝聚,缩短凝血时间,增强药物流产后机体的凝血功能,进一步达到止血和减少出血量的目的。继发感染也是药流后出血时间长的原因之一,而五加生化胶囊具有增强机体功能,有效增强子宫肌层血供,可以达到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消炎抑菌的作用。
刺五加软胶囊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4月间来我站就诊的850例停经≤60d的健康早孕妇女, 尿妊娠试验阳性, B超证实为宫内早孕、无药物流产禁忌证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5例。
1.2 用量与方法
第1、2d早晚8h各空腹口服米非司酮 (北京紫竹制药有限公司) 25ug, 首次加倍, 第3d早上8时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mg, lh后加服米索600ug, 当日留院观察6~8h。观察组服药第1d服五加生化胶囊 (多多药业有限公司) 6粒, 2次/d, 共8d;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 200mg, 3次/d, 共8d。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服药后7d内血止;有效:服药后14d内血止;无效:服药后出血超过14d或需清宫者。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85.0%, 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治愈率55.3%, 总有效率8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附表。
3 讨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 但存在着阴道出血多、出血时间较长的缺点, 药流术后蜕膜残留出血的临床特点是[1]: (1) 无痛性出血, 往往在活动或重力向下时加重; (2) 血量不定, 时多时少, 时有时无, 淋漓不断; (3) 一般宫缩药和止血药治疗无效; (4) 临近下一次月经期间常发生出血过多, 甚至大出血。从本文结果中可以看出, 五加生化胶囊治疗药流所致出血有明显的疗效。流胚囊排出后使用, 通过加强宫缩来关闭血窦, 促使残留于宫腔的少量绒毛和蜕膜组织排出, 从而减少和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通过其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作用, 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通过其养血、调和血脉、抗疲劳作用可以帮助子宫内膜修复, 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笔者认为该药有对抗米非司酮的抗雌激素特性的作用, 可以促进子宫内膜增生, 修复剥脱的子宫内膜创面, 减少流血的机制, 有利于药流后子宫内膜修复。该药是一种纯天然植物制剂, 不含激素, 具有起效快, 作用强, 疗程短, 另有消炎作用, 且安全性高, 无明显毒副反应, 用药简便等优点,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肯定, 是目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于药流后止血治疗的一种中成药制剂。
摘要:将850例选择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25例, 观察组服药第1d加服五加生化胶囊6粒, 2次/d, 对照组加服维生素C200mg, 3次/d, 两组均治疗8d, 药流术后两周比较临床效果。伍用五加生化胶囊组, 总有效率97.1%, 维生素C组总有效率83.5%, 两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P<0.05) 。采用五加生化胶囊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出血不仅有效, 而且副作用小, 易于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五加生化胶囊,药物流产,术后出血
参考文献
刺五加能长期服用吗 篇4
“但是,后来我在《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中看到,刺五加注射液有毒副作用,主要是皮疹、过敏性休克等。此外,其中还提到了可伴严重视物不清,两眼视网膜呈弥漫性水肿,黄斑区界限不清等较为严重的眼部反应。”
“我想,刺五加药片与刺五加针剂一样,成分都是刺五加,会不会有同样的副作用呢?书中所列的前两种副反应我没有发生,那也不是十分可怕。可怕的是第三种反应中对眼睛的影响,因为其难以察觉,而等到察觉又已经晚了。”
“刺五加药片到底能不能长期服用,它对眼睛是否有不良反应呢?”
读者问到的刺五加其实是一种常用中药,别名豺节五加、老虎镣子、刺拐棒、文章草等,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和根茎。五加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药用五加皮的品种很多,包括刺五加等五加属多种植物。
刺五加味苦,性微寒,无毒。中医认为其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湿,强筋骨,活血祛淤,补中益精,强意智,健胃利尿等功能。刺五加的药用价值,得到古代本草的高度评价,《本草纲目》中就有有“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买草,不言其贵”之说。现代研究证实,刺五加含有多种五加甙、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疲劳(刺五加甙的抗疲劳作用比人参还强)、抗癌,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对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剌激的抵抗能力等药理作用,在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脑动脉硬化、更年期综合征、血脂异常、糖尿病、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肿瘤等疾患的治疗中,都有一定疗效。
现今医疗市场上刺五加制剂品种较多,主要有片剂、注射剂、糖浆剂、胶囊剂等。口服刺五加片剂、糖浆剂、胶囊剂等一般无不良反应,但刺五加注射剂则不然。在使用刺五加注射剂时,一般将其加入0.9%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医学文献报告了个别病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皮疹、头晕、甚至过敏休克等不良反应。
此外,正如这名读者在来信中谈到《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中所记述的那样,刺五加注射液还可造成视物不清等眼部损害。
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因此对刺五加注射液产生恐惧心理,出现副作用的病人毕竟是少数。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刺五加注射剂,一般都能避免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另外,我们不能简单地推论刺五加药片因为和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一样就有同样的副作用,因为药物在消化道中和在血液中的反应是有区别的。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是刺五加的哪一种制剂,它都是一种药品。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有两面性,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小知识
药品批号
在市面上销售的每种药品都有其对应的药品批号。那么,究竟什么是药品批号呢?
用来表示以同一原料、同一辅料、同一生产日期所生产药品的编号,被称为该药品的药品批号。目前我国大部分药厂的产品批号常以六位数表示,前二位数表示年份,中间两位数表示月份,末两位数表示日期。如批号030916表示该药为2003年9月16日生产。
也有少数药厂的表示方法不同,如25-0803-2表示2003年8月25日生产的第二批药品。进口药品的批号与国内的表示方式不一致,如LotNo.927表示药品批号为927。进口药品虽然从批号上看不出生产日期,但在药品外包装上都会有所标识,如“Manuf.date Nov.20.2003”的字样就表示该药品是2003年11月20日生产的。
了解药品批号的意义后,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药品出厂时间以识别新旧程度数;此外,还可以根据药品的批号和效期来推算此种药品的失效日期,如某药生产批号为030920即2003年9月20日生产,而如果该药有效期为两年,则可以推算出其失效日期为2005年9月20日。
药品效期
刺五加与短梗五加的简易鉴别 篇5
一、刺五加特征特性
刺五加为落叶灌木, 高可达2~3米。树皮浅灰色, 纵沟裂, 生有多数脆弱的刺。幼树黄褐色, 老枝灰褐色, 密生细刺, 叶有密生细刺。叶为掌状复叶, 重小叶5, 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 中间一枚较大, 边缘具锐利重锯齿, 上面粗糙, 下面主、侧脉上有表皮刺和柔毛, 叶柄长3~10厘米, 常疏生细刺。茎直立, 多纵生, 1~2年生密生针状细刺。地下根状茎发达, 横走, 主根不明显。伞形花序1~6个顶生于枝顶, 总花梗长5~7厘米, 花梗长1~2厘米, 花单性异株或杂性, 花萼近全缘或具不明显5裂, 花瓣5, 黄白色, 外面微带紫斑, 卵形, 长1~2毫米, 雄蕊5, 子房下位, 5室, 花柱合生成柱状。果实近球形, 为浆果状核果, 成熟时紫黑色, 直径为7~9毫米, 种子扁平, 新月形, 花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果期8~9月。
二、短梗五加特征特性
短梗五加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又称拐棒芽、刺拐棒, 属五加科五加属多年生落叶灌木。药用部分根皮及果实。植物形态树皮灰褐色, 小枝无刺或基部有少数硬刺。掌状复叶, 互生, 边缘有锯齿。伞形花序顶生, 花暗紫色。浆果状核果, 近球形, 紫黑色。花期6~7月, 果期8~9月。由于植株嫩茎风味独特、口爽滑、营养丰富, 是传统食用的最佳野生蔬菜之一。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5月初, 是野生短梗五加嫩茎采收时节。用煮沸的清水焯好之后, 再加一碟新开坛的大酱, 这道餐桌上的美食, 备受中老年人的青睐。特别是患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 偏爱选食“刺拐棒”。短梗五加果实中含有丰富的黄酮和花青素。其中花青素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辐射等多种功效, 是民间食疗的理想资源。
三、鉴别方法
刺五加育苗技术分析 篇6
刺五加为落叶灌木, 多分枝, 高达1~3m, 有的可达5m, 1~2年生枝通常密生针状刺, 老枝刺少, 叶为掌状复叶, 互生, 有小叶5枚, 花两性, 伞形花序, 具多数花, 排列成球形, 果为浆果状核果, 近球形, 紫黑色。花期为6~7月, 果期8~9月。
性耐阴, 喜湿润和较肥沃土壤, 散生或丛生与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内, 萌发力强, 构成林内常见灌木之一, 在采伐迹地或林缘也常见生长。
2 刺五加的育苗技术
2.1 播种育苗
刺五加浆果出籽率3.8%~9.6%, 浆果出籽率的高低与年度气候、种子虫害关系很大, 千粒重10.4~11.4g。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出苗率很低, 野生主要以根蘖延续种群, 几乎难以找到实生苗, 故有“老虎镣十年难见苗”之说。
2.1.1 种子调制。
9月上旬刺五加浆果由绿色变为黑色, 此时即可采集。然后用手揉搓或用木棒轻轻捣碎, 使浆果与种子分离, 再用水选的方法将沉在水底的种粒捞出晾干, 最后采用风选的方法选出饱满种粒, 称重。
2.1.2 种子处理。
采用混沙变温层积处理。按1:3种沙比混拌均匀, 用300倍液多菌灵或百菌清杀菌剂灭菌, 种沙湿度55%左右, 在20℃温度下处理100天左右, 经常翻动浇水, 观察其种胚形成情况, 然后置于3~5℃低温处理。
2.1.3 播种作床。
选择肥沃的中性沙壤土。具有排、灌条件的地块为育苗地, 深翻耙平, 作床, 床高10cm, 床宽100cm, 长20m, (作床前苗施入1.5kg5%甲拌磷颗粒或播后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水5~10kg喷洒苗床灭虫) , 条播, 覆土1.0cm, 镇压, 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 最后, 覆盖草帘或稻草, 经常浇水, 保持床面湿润。幼苗出土时及时解除覆盖物, 严格控制杂草, 防止干旱。
一年生播种苗高生长可达15cm左右。侧根可发出2~3条, 平均长度12~14cm, 须根发达。春季随起苗随栽植成活率高。
2.2 分根育苗
刺五加根系发达, 成龄植株根系粗度可达3cm以上, 长4m以上。在其根茎处的根节间及根先端常具有潜伏芽, 在条件适宜时即可萌生新的植株。春季可挖取其根段, 剪取具有潜伏芽的部位, 长度12cm, 根茎粗1.1cm以上, 每50段捆成1捆, 用生根粉50mg/kg浸泡1小时, 然后用清水冲洗, 在做好的苗床上以行距20cm横行开沟3~4cm, 将根段平摆在沟内压实, 覆土3cm, 苗床表面覆枯枝落叶或杂草, 保持苗床土壤湿润, 出苗率可达70%以上。
2.3 埋枝育苗
2.3.1 枝条割取的时间和要求。
枝条割取的时间要在秋季落叶后的休眠时期, 这时芽小而紧实, 不易碰落。刀要锋利, 不要将枝条纵向撕裂, 保持枝条完好。割下的枝条头尾一致, 打捆, 放置阴凉处假植, 防止曝晒风干。
2.3.2 埋枝地点的选择。
埋枝地点选择适宜与否对影响成苗的关系密切。幼苗出土时忌烈日照射, 所以, 地点一定要选择在疏林下的北坡、东坡或西坡, 若南坡下缘为开阔洼地, 春季气温回升急骤, 土壤易凤干。土壤要求湿润又要排水良好的地方。土壤酸碱度要求在p H值5.5~6.5之间。
2.3.3 开沟。
埋枝地点确定后, 顺等高线开沟, 沟宽80~100cm, 间隔即沟埂宽100~150cm, 沟深30~35cm, 沟底要平。开沟前割去灌木及下垂的枝条, 并将枯枝落叶耙集在左沟埂的一侧, 开沟时将表土起在右沟埂的一侧, 表土下方的土起在左沟埂枯枝落叶旁。将挖起的杂草, 乔灌木根堆集在右沟埂的表土边, 任其以后腐烂, 沟若遇有粗大的树根, 大树或岩石随即越过。开宽沟再将枯枝落叶的2/3回填沟底, 再覆表土15~20cm, 踩平。秋埋枝应春开沟, 春埋枝应冬开沟, 这样可以消除杂草, 土壤得到风化。
2.3.4 摆枝和覆土。
枝条顺沟摆放, 首尾相接, 枝条间距10~12cm可摆放多列, 枝条摆放在一个平面上, 如有翘起的枝条可用小树叉钉压, 注意不要碰掉冬芽。枝条基部如无冬芽的老茎可串到下一枝带冬芽的部位。枝条上的覆土用表土, 表土中掺入过磷酸钙, 用量50g/m2, 氯化钾15g/m2, 拌匀, 覆土厚度5~7cm, 其上再覆盖枯枝落叶2~3cm。土壤容量小, 有机质含量高, 土壤便疏松, 出苗率高。
2.3.5 埋枝时间。
秋埋枝在土壤封冻前30~40天进行, 春埋枝在土壤解冻25~30天时进行。春季解冻后回暖快, 刺五加的嫩芽很容易萌动, 芽萌动后易折断脱落或易受损伤, 影响出苗率。
2.3.6 管理。
林下杂草大都是多年生的, 生长较快, 应注意及时除草, 以防盖住刺五加幼苗, 沟埂上的杂草也应一同除去。沟埂较沟高, 又是等高线开沟, 应注意排除积水。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刺五加的形态特征, 并探讨了其育苗的技术方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刺五加,育苗,技术
参考文献
[1]张珍堂, 赵鹏翔, 李淑芳, 王景权, 张福臣.刺五加埋枝繁殖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09 (3)
刺五加的栽培与功效 篇7
1 刺五加特征
1.1 形态特征。
刺五加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通常高1-3米;多分枝, 根茎发达, 呈不规则圆柱形, 表面黄褐色或黑褐色。茎及根都具有特异香气。茎枝通常密生细长倒刺, 有时少刺或无刺。叶为掌状复叶, 互生, 叶柄有细刺或疏毛;小叶椭圆状倒卵形至长圆形, 叶背面沿叶脉有淡褐色刺, 边缘有锐尖重锯齿, 小叶柄被褐色毛。1.2生长习性。刺五加适宜生长在土壤较为湿润、腐殖质层深厚、微酸性的杂木林下及林缘, 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夹沙土壤中最好。多散生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杂木下;采伐迹地和林缘也有分布。
2 栽培技术
2.1 种子繁殖。
刺五加种子在果熟落地时, 种胚并未成熟而是处于受精卵细胞状态下。要使种胚达到完全的生理成熟, 直到发牙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就是常说的生理后熟。因此采摘成熟变黑的刺五加果实, 趁鲜时揉搓、漂洗去肉, 漂出种子, 用2倍量的湿沙混拌均匀, 放在花盆或木箱中催芽。到第二年4月中旬便可进行播种, 5月份便可出苗。出苗后及时去掉覆盖物, 适当浇水。保持床土湿润, 幼苗期要设遮荫帘并保持床面无杂草, 生长2年后移栽。刺五加种子有胚后熟休眠特性, 且种子空瘪的较多, 故种子繁殖有一定难度。2.2扦插繁殖。2.2.1硬枝扦插:此法利用刺五加1~2年生的成熟枝条作插穗, 于春季三月份以前上山采集刺五加1~2年生茎干、枝条捆好后, 埋于雪内或苗木窑内, 保持湿润, 待4月中旬扦插。2.2.2嫩芽扦插:利用刺五加的当年萌牺作插穗, 在6月底、7月初扦插。插穗必须当天早晨采取, 当日上午剪段处理后立即扦插, 插穗条从母株上采下后立即插入装有清水的桶中, 保持水分, 不使叶子萎凋。2.2.3分株繁殖:刺五加有很强的根蘖能力, 每年从母株的根部萌发出许多萌条。2.2.4压条繁殖法:选用刺五加母株的旺盛萌条, 在节间靠近芽的下方, 利刀刻出舌状的缺口, 刺激生根。将萌条弯曲压伏地面, 清除地表枯村落叶, 并用土将刻伤处理好踏实, 不让母条移位, 再将全条增土埋严。
3 采收与加工
刺五加实生苗生长缓慢, 而根茎上萌发的幼株生长较快, 因此人工栽培的分孽株要生长3~4年后采收。药用根、根茎及茎的, 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或春季树液流动前采收。3.1采叶:刺五加是制作刺五加茶的原料。但叶又是刺五加本身光合作用的器官, 是制造有机物质的工作, 是人们提供营养物质的源泉。过多的采叶影响生长, 过少采叶影响加工效益。因此合理的采叶方式与数量是十分必要的。3.2挖根:刺五加的根与树干是生产浸膏, 提取刺五加的原料, 五龄以上的刺五加根才能利用, 十龄以上的根为优质原料。挖根时, 只挖取主根及大侧根, 保留好地下的横根。
4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
4.1 功效:
刺五加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篇8
刺五加 (Radix Acanthopanacis Senticosl) 别名五加皮、刺拐棒 (中国东北) , 为五加科, 五加属。刺五加属于落叶灌木, 植物高在1~6m之间。茎密生细长倒刺。掌状复叶互生, 小叶5, 稀4或3, 边缘具尖锐重锯齿或锯齿。伞形花序顶生, 单一或2~4个聚生, 花多而密;花萼具5齿;花瓣5, 卵形;雄蕊5, 子房5室。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或卵形, 干后具5棱, 有宿存花柱。花期6~7月, 果期7~9月。刺五加喜光也耐阴, 耐寒, 一般生长于海拔200~1 600m的灌丛、林缘、林下和山路旁。刺五加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 在河北、河南、北京、山西也有分布;国外, 俄罗斯、朝鲜均有分布。
可食用。刺五加早春萌发的嫩芽是名贵的山野菜, 经过研究分析主要成份含多种醣类、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A、B1、B2及多量的胡萝卜素;另含有芝麻脂素、甾醇、香豆精、黄酮、木栓酮、非芳香性不饱和有机酸、及多种微量矿物质等。因此, 刺五加嫩芽素有“山野菜之王”之美誉。同时刺五加可作药用。刺五加甘A为胡萝卜素, 人蔘中也含这类成分。在人体内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可防治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症。刺五加甘B为紫丁香素, 是刺五加的主要强壮成分, 有促性腺、抗辐射、抗疲劳等作用, 具有与人蔘皂素相似的生理活性。刺五加的作用特点与人参基本相同, 具有调节机体紊乱, 使之趋于正常的功能, 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较人参显著, 并能明显的提高耐缺氧能力。补中、益精、强意志、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健胃利尿等功能。久服“轻身耐劳”。刺五加含有值得注意的成分-刺五加甙, 能刺激精神和身体活力。目前, 刺五加作为经济植物项目, 广为栽培利用。
2 材料与方法
2.1 苗圃地的选择
根据刺五加的生物学特性, 选择土壤肥沃、湿润、微酸性, 地势平坦、排水性能好的壤土或沙壤土, 便于灌溉、管理、运输的地块作为苗圃。
2.2 整地做床
(1) 整地的方法。
翻土、碎土、耙平和压实, 同时。施入底肥 (施入4kg/m2腐熟的猪粪) 和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选用多菌灵, 多菌灵用量为6g/m2) 。
(2) 做床的规格。
床长20m, 床宽110cm, 床高10cm, 步道宽40cm, 床面要整平压实, 待播种用。
2.3 种子处理
采用混沙变温法进行处理。11月初, 将刺五加种子用40℃温水浸泡48h (每隔12 h换一次温水) , 种子捞出后, 用500倍的多菌灵水溶液浸种消毒12h, 再将种子捞出混湿沙 (种沙比为1∶3) , 保持种子和沙子的温度在20℃之处理100d (每周翻动1次) 。然后转入低温 (2~5℃) 处理。翌年4月上旬, 在播种前3d (一般在4月10日左右) 将种子取出, 温度控制在15℃左右进行催芽处理大约20 d左右, 当种子有2/3露出白牙时, 即可播种。
2.4 播种
采取散播的方式, 播种量控制在10g/m2种子, 将种子均匀地散播在床面上。播种后, 上面覆用筛子筛的细土, 覆土厚度在1.5cm, 然后再覆薄薄一层细河沙, 压实即可。
2.5 田间管理
药用刺五加的市场前景分析 篇9
1 药用刺五加的现状介绍
1.1 野生刺五加资源现状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20世纪6、70年代时,我国东北三省林地中的野生刺五加生长量还较为丰富,达到万吨以上。但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由于刺五加药用作用的不断开发,制药、保健品、食品等行业对刺五加等中草药材的原料需求大量上升,导致对野生刺五加的采伐不断加剧;随着毁林开荒、矿业开采、修桥造路等工程建设的影响,野生刺五加林地在迅速减少,许多原本产量丰富的产地,以及严重减产甚至濒临消失。另外,部分开采人员为了提高开采量,不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整株、嫩株进行开采,甚至挖断野生刺五加根系,导致野生刺五加的产量进入恶性循环,如在21世纪的前十年间,刺五加产量降低了80%。
1.2 人工栽培刺五加现状
随着刺五加的药用价值不断被挖掘,市场价格和需求量的不断上升,东北、华北地区不少农民开始自发种植刺五加;人工种植刺五加的栽培技术并没有系统性地发展起来,导致种植效率极低,远不能满足市场供应需要;刺五加属于多年生灌木植物,其从种植到产生效益的时间周期在3~5a甚至更长,导致短时间内的扩大种植规模不能满足急需;更重要的,人工栽培的刺五加大都取其嫩叶和茎部以用作饭店的食材加工,用作药用的更少。
1.3 刺五加的产品市场现状
刺五加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大型的制药企业的关注,以刺五加为原料的许多新型药品事宜也已经被推出,如药片、口服液等,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除药品之外,刺五加在保健品食品饮品等领域,也有所发展,更需要提到的是:刺五加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得到欢迎,近年来在东亚、东南亚,以及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具有不错的销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21世纪我国加入WTO,大量国外制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凭其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快速占据市场,给国内制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2 药用刺五加的市场前景
2.1 需求量的增长分析
相关数据表明,在21世纪的前10a间药用刺五加的销量,平均每年增长近500t,10a翻了近10倍,因此其需求量在未来极有可能继续增长。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刺五加的市场需求:相比毒副作用较大的化学合成药物,传统医学的重要保健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随着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化学合成药剂的研发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使得刺五加等纯绿色的植物提取型药物需求随之上升。再加上近年来中草药进军海外市场的进程不断推进,刺五加等中药材将会有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2.2 价格的增长分析
但就像前文中所提到的一样,需求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产量的猛增,相反,在21世纪的前10a间,其产量反而下降到了原本的20%。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价格的猛增。相关数据表明,从2000年开始,药用刺五加的市场价格就逐年上升,在10a间翻了近5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野生刺五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产量并没有明显上升,人工栽培刺五加种植面积并没有增加,栽培技术也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导致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作为市场上药用刺五加的重要供应来源——野生刺五加,更是由于连年的采伐,导致东北三省许多刺五加的重要产区明显减产甚至绝迹;国内外、港澳台地区众多的制药、保健品企业对刺五加原料的需求,也是其价格推手之一。
2.3 产品种类的多样化
刺五加良好的市场前景预测还基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刺五加产品种类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直接药用以外,随着对其药理性质的不断研究和副产品的不断开发,其产品的种类也越发丰富,如刺五加膏、刺五加粉、刺五加茶等,更大程度上满足了顾客的不同需求。
2.4 未来的销售和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随着刺五加产量下跌情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善,供需矛盾仍将持续,同时,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仍在继续深入,在制药、食品、饮品、保健品以及医学研究等领域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使得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总体的市场行情仍然乐观。同时,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中草药走出国门的不断加快,类似于刺五加等高效传统中草药材的市场需求实现长期增长是极大可能的。在除药物生产以外的领域里,刺五加的市场潜力也将被逐渐发掘出来。
摘要:药用刺五加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随着相关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其野生资源逐渐枯竭,但人工栽培规模尚且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其需求量不断升高的同时,价格也连年攀升。根据相关资料现实,药用刺五加的价值尚在进一步开发之中,其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将持续下去。
相关文章:
汽车的照明系统与安全02-09
反渗透设备的运行管理02-09
文化教学对策02-09
万家国际照明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简介02-09
道路照明试运行方案02-09
论化工企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管理02-09
设备运行成本02-09
关于楼道卫生、照明、下水道疏通及防盗监控设备安装的方案02-09
输电线路通道树木处理现状分析及对策02-09
软土基坑变形的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