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双极等离子体(精选九篇)
双极等离子体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7例,年龄57~86岁,平均73.2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3.6年。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BPH症状,并经直肠指检、B超、MR及尿流率检查确诊。前列腺重量32~150g,其中大于60g者51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17~33分,平均24.1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3~6分,平均5.2分,最大尿流率(Qmax)3~12 ml/s,平均7.2ml/s,剩余尿量(residual urine,RU)40~450ml。按照Rous标准:Ⅰ度增生2例,Ⅱ度增生48例,Ⅲ度增生42例,Ⅳ度增生5例。有尿潴留史46例,血尿史22例;合并高血压41例,心血管疾病25例,脑血管疾病恢复期8例,糖尿病9例,膀胱结石7例,尿道外口狭窄2例。术前患者并发病均控制稳定无手术禁忌。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取截石位。运用英国Gyrus等离子体切割系统和影像监视系统,F27外鞘,F24内鞘,360°旋转持续冲洗,30°切割镜。电切功率200W,电凝功率100W,冲洗液为生理盐水。经尿道直视下置入等离子体电切镜,检查尿道、尿道外括约肌、精阜、前列腺、膀胱及输尿管口。并发膀胱结石者,先行钬激光碎石治疗。先在5、7点切两条纵形标志沟,连续快速切至环形纤维层,止血。固定镜鞘,在一个视野内顺时针方向依次切除至12点处,再逆时针方向同法切至12点处。每切完一小区域前列腺组织后行仔细止血,然后才继续下一区域。切完一段再将镜鞘退出一段,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最后将镜鞘定于精阜前拟定切除终止点。突入膀胱的增生腺体用电切环勾起切除,修平后唇;电切前列腺尖部时,将镜身退至精阜,观察其周围的前列腺尖部情况,看清外括约肌位置,小块薄片切割,出血部位点击电凝止血。电切完成后,将镜身退入球部尿道检查前列腺尿道后,用Ellik冲出膀胱内前列腺组织碎块,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放置F20~F22三腔Foley尿管,持续膀胱冲洗,保留硬膜外麻醉导管,接镇痛泵镇痛3d。手术2h和/或结束时测电解质。术前、术中、术后监测血压、心电、呼吸等指标。术后应用抗生素。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约30~140min,平均63min。出血量约40~350 ml平均120ml。切除前列腺重量约17~106 g。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4d平均2.5d保留尿管时间3~5d,平均4d。术后住院时间6~11d,平均8d。术前、术中、术后电解质无明显变化。无死亡、大出血、及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TURS)发生。拔除导尿管后均排尿通畅。短暂尿失禁8例,其中6例3~5d后恢复,2例提肛锻炼4周后恢复;术后有尿路感染2例,治愈出院;术后1周存在轻微肉眼血尿23例,尿路刺激症状15例,尿道狭窄4例。术后随访2~12个月,Qmax15~25 ml/s,平均19.2ml/s,IPSS 5~15分,平均8.3分QOL 0~4分,平均1.8分。残余尿量基本无。15例尿路刺激症状全部消失,23例肉眼血尿全部消失,4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4~10次后恢复。无迟发性大出血及永久性尿失禁。
3 讨论
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bipolar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PKRP被认为是治疗BPH的"金标准"[1]。我们采用GYRUS公司的等离子体切割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低温切割,切割时组织表面温度小于90℃;(2)穿透组织浅,只在切割组织局部形成高频电流回路,有效防止了闭孔神经反射,也减少了勃起神经的损害;(3)生理盐水冲洗,有效防止TURS发生;(4)具有"包膜识别"功能,减少包膜损伤,同时附带的双极电凝能提高凝固效率。这些特点保证了TUPKRP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2]。
我们体会:(1)对大前列腺病例要准确评估病人的耐受能力,根据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量力而行,不要过分依赖手术器械的优势,尽可能缩短切割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冲洗液的吸收,降低手术风险,避免因手术时间延长,使冲洗液吸收增多、出血量增加而导致的严重后果[3]。(2)TUPKRP虽有一定的"包膜识别"功能,但切割时若用力按压电极或过分深挖,仍可造成包膜穿孔,膀胱颈部及两侧壁更易发生[4]。(3)对突入膀胱的增生腺体用电切环勾起切除,避免大块腺体脱入膀胱,膀胱颈后唇抬高者,要切至与三角区同一平面。处理前列腺尖部须看清外括约肌位置,小块薄片切割,切割动作的最后挑向腔内,避免伤及外括约肌;此处止血应看清出血点后点击止血,避免电凝热传导损伤尿道外括约肌;超越精阜的腺体应尽可能切除干净,防止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4)行TUPKRP时止血技术尤为重要。TUPKRP的止血效果良好,视野清晰。腺体组织中的动脉血管切断后会发生回缩,每切1刀都止血既费时也效果不佳,应完成局部组织电切后,在前列腺包膜或靠近包膜的腺体组织上进行较确切的止血[5]。大块突入膀胱的腺体出血凶猛且存在观察死角,止血较困难,我们采用快速切割而不急于止血,切到颈部后其出血已自然趋停。手术临近结束退镜前再次检查创面有无出血,重点检查一圈颈部切口缘黏膜下有无活动出血。(5)术后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缓解膀胱痉挛,减少术后出血。由于手术创伤、留置导尿管、膀胱冲洗水流等刺激,TUPKRP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痉挛症状,挤压前列腺窝致出血,硬膜外镇痛泵的应用既可减轻患者痛苦,又可减少术后出血。本组病例术后全部应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3d,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TUPKRP具有安全可靠、止血效果好,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U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BPH 97例临床资料。前列腺重量32~150g。结果 TUPKRP手术时间30~140 min(平均63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17~106 g。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7.2 ml/s升到术后19.2 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平均24.1分降到术后8.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平均5.2下降至1.8。结论 TUPKRP治疗BPH具有安全性高、易掌握﹑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关键词:等离子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前列腺增生
参考文献
[1]吴阶平,顾方六,郭应禄,等.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24-1225.
[2]何京伟,谢军,陈光耀,等.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术与前列腺电切术的疗效比较[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4):302-304.
[3]严志强,王强,宣枫.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00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8:608-610.
[4]阮国祥,王旭松.经尿道等离子体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2:117-118.
双极等离子体 篇2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R6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18-01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随着社会人口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近年由于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普及,我院已熟练掌握前列腺的腔内治疗技术。2009年1月-12月我院应用TUBVP治疗BPH患者7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70例,年龄53-87岁,平均75.4岁;病史1-10年,平均4年。均有明显下尿路梗阻症状或尿潴留等症状,经直肠指诊、B超及CT检查,确诊为BPH 。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为40-270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4.6±8.6)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为(4.5±1.1)分,最大尿流量(Qmax )为(7.8±3.9) ml/s,残余尿为(84±34)ml。测定PSA均在正常范围。其中合并高血压病者18例,慢支肺气肿4例,冠心病5例,脑血管病后遗症6例,糖尿病5例,并发膀胱结石4例,尿潴留11例,尿路感染5例,上尿路积水伴肾功能不全2例。
1.2 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在鞍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下,采用英国Gyrus双极等离子体连续灌洗尿道电切镜,小电切袢,在电视监视下操作,电切功率160W,电凝功率80W。生理盐水作冲洗液,冲洗平面距手术台60-70cm。电视监视下了解增生程度与精阜及膀胱三角的关系、膀胱内有无病变、双输尿管口位置及膀胱颈至精阜的距离。首先切除中叶,从膀胱颈口到精阜近端0.5cm为界,然后依次切除两侧叶及腹侧部分腺体,切除达包膜。切除完成后于精阜处可见膀胱三角。被动排尿顺畅。爱立克冲洗器吸出组织碎块送病理检查,再次检查前列腺窝无活动出血,术毕行被动排尿试验,观察尿线粗细及大致了解有无外括约肌损伤。留置F22三腔 Foley 尿管,气囊注水20-30 ml。术后常规膀胱持续冲洗。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6±25)min,出血量(67±42)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钾、钠、钙均无明显变化。均未输血。术后持续冲洗时间(24±12)h,留置尿管时间(4±1) d,住院时间(5±2)d。70例患者無手术死亡,无大出血、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术后1周发生尿路感染5例,假性尿失禁 2例,尿路刺激症状8例,轻微肉眼血尿16例。随访1-6个月,肉眼血尿全部消失,尿路刺激症状消失或基本缓解。逆行射精13例,无迟发性大出血,无永久性尿失禁,无急性附睾炎发生。Qmax由术前的 (7.8±3.9) ml/s升至术后的(22.1±6.4)ml/s, IPSS由(24.6±8.6)分降为(9.1±1.7)分,QOL由(4.5±1.1)分降为(1.7±0.8)分,残余尿由(84±34)ml减少至(28±22)ml。
3 讨论
上世纪80年代末,前列腺电切技术进入中国,成为BPH手术的“金标准”[1]。但由于术中术后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等,仍难免出现一定的死亡率。TURP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静脉丛一旦损伤很容易导致术中大出血和并发“电切综合征”。特殊的冲洗液可能导致患者电解质紊乱和水中毒,由此引发TURS,直接危及生命,故手术时间一般都必须限制在1 h以内。由尿道向外切除很难保证整个球面增生腺体切除干净,且易损伤括约肌而导致尿失禁。因此手术效果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术后复发率也随着手术后年限的增长而增长。
TUBVP是在 TURP、TUVP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前列腺电切技术,等离子体双极电切袢同时有2个电极,一个为工作电极,另一个是回路电极,不需要负极板。双极汽化的基本原理是高频电流通过介质(生理盐水)在两个电极间形成回路,使生理盐水形成动态等离子体,作用于组织产生电汽化及电凝作用[2],出血明显少于 TURP,且兼有TURP准确切割与TUVP 汽化止血的优点。等离子体的特点为:①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冲洗介质,不会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②低温切割:切割时表面温度40-70℃,低于90℃,高频电流只在局部形成回路,热穿透不深,故大大减少损伤前列腺包膜外的勃起神经,减少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3];③包膜表面出血点易止血,剥离的腺体血运被阻断,大块挖除时出血少[4];④保持了膀胱颈内括约肌的完整性,减少膀胱颈挛缩排尿困难及逆行射精的发生率;⑤治疗费用低:不用负极板,冲洗时间短,出院快。
参考文献:
[1] 杨勇.第五届国际良性前列腺增生咨询委员会国际科学委员会推荐意见: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评估和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9):564-570.
[2] 余良,刘春晓,张凤林,等.经尿道双极气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附50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16(10):450-452.
[3] 金杰,虞巍,贺占举,等.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性功能障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3):210-211.
双极等离子体 篇3
关键词: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增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发病率逐年增加,而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BPH的金标准,是腔内泌尿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而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VP)是在TUR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方法,1998年英国Gyrus公司将等离子体技术用于前列腺切除,等离子体双极切割系统是泌尿外科腔内治疗BPH第三代设备及技术,作为前列腺经尿道切割的新设备已用于临床。为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以及其安全性,笔者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期间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BPH 1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为临床合理治疗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期间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154例BPH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51~82岁,平均64.35岁,病程1~21年。患者均有典型的前列腺增生症状,有夜间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等病史,排除急性尿路感染及尿道狭窄患者、尿路结石患者、前列腺癌及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内科合并症患者。
1.2 手术方法
术前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并发疾病先进行治疗控制,以改善全身情况。对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管或行耻骨上膀胱造口,控制尿路感染,改善肾功能。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体双极内镜系统。电切输出功率160~180W,电凝输出功率80~90W,冲洗液为生理盐水。麻醉下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电切镜,依次对尿道外括约肌、精阜、前列腺、膀胱壁、输尿管口以及尿道内口与精阜的距离进行观察。采用分隔切除法,对于两侧叶增生明显者,可先于6点钟切一标志沟,再依次切除两侧叶。对于中叶增生明显者,可于5、7点钟处切标志沟,再切除中叶及两侧叶。将切下的前列腺碎片用冲洗瓶冲洗干净,彻底止血后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并持续膀胱冲洗1~2d,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4~5d拔除尿管。
1.3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与手术记录进行研究分析,将研究对象在实施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评价该手术的疗效。采用Microsof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及χ2检验,取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154例患者经直肠指诊、B超、IVP以及CT检查诊断明确,按照Rous标准划分,其中Ⅰ度增生17例,Ⅱ度增生45例,Ⅲ度增生72例,Ⅳ度增生20例,有尿潴留105例,尿路感染14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2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20例,慢性支气管炎17例,肾功能不全9例,合并膀胱结石7例。全部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2.2 参考指标比较
患者手术时间30~130min(平均51.5min),切除前列腺重量12~80g(平均34.6g),术中出血量15~260mL,平均61.32mL。术后查血钾、血钠,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均与术前无明显差别。患者均未输血,均未发生包膜穿孔、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尿失禁及急性附睾炎等并发症。将患者手术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对比,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手术前,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虽然TURP作为传统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但是由于单极TURP中创面凝固层厚度为0.1~0.3mm,止血效果差,术中出血不易控制,加之冲洗液是葡萄糖水或甘露醇,经手术创面大量吸收,极易引起高血容量和低钠血症[3]。因此,需要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是在TURP的基础发展起来,可以弥补TURP缺点的手术方法。等离子体双极电切其基本原理是高频电流通过两个电极板时激发递质形成动态等离子作用于组织产生汽化和电凝效果,术中术野清晰,其凝固层厚度0.5~1.0mm,切割时组织表面温度在40~70℃,凝固层不会脱落,术中止血效果好,术后继发性出血少[4],由于其冲洗液为生理盐水,也减少了电切综合征的发生,本次研究中无1例发生电切综合征。
本次研究中,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病情明显改善[5]。其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手术前,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提示了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的有效性。总之,PKVP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左伟.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11):692-693.
[2]颜渊,高斌,江福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灌洗液吸收量的临床观察[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2):143.
[3]陈冠培,翁责铭,雅富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8(8):618-619.
[4]郭闯,李锋.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7):391-392.
双极等离子体 篇4
【关键词】传统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前列腺增生症
【中图分类号】R69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92-01
前列腺增生症虽为良性疾病,但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笔者采用传统前列腺电切术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分别对5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组年龄61~85岁,平均(7288±1062)岁;前列腺体积61~95g,平均(81.58±983)g;合并尿潴留10例,合并冠心病15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2~83岁,平均(7196±1051)岁;前列腺体积62~90g,平均(8066±895)g;合并尿潴留9例,合并冠心病13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合并性疾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有合并性疾病患者行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德国Wolf带影像监视系统电切镜,电切功率190w,凝血功能50w。灌洗液为4%的甘露醇。在监视器下将电切镜插入尿道,先观察尿道、前列腺等处的病变情况以及了解输尿管位置、膀胱颈至精阜的距离、前列腺各叶的增生情况。以精阜为远端标志,先切5点和7点,后处理中叶,并电切11点和1点,最后处理侧叶。处理过程中同时进行止血,并反复切割至镜下可见前列腺包膜的环形纤维,最后切割前列腺尖部以及精阜周围的前列腺组织,并用电切环将后尿道处理至平整。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患者体位及麻醉同对照组,采用英国Gyrus带影像监视系统等离子体汽化设备,参数依据所选电极自动进行调节,灌洗液为09%的生理盐水。操作步骤同甲组。两组术后均常规留置尿管,并持续冲洗膀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得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术后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IPSS和QOL、Qmax的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IPSS和QOL得分越低,提示患者症状越轻和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IPSS、QOL、Qmax及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差别不明显(P>005),观察组在IPSS、QOL、Qmax指标及术后冲洗时间方面明显优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传统前列腺电切术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都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式。笔者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传统前列腺电切术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经治疗后患者的IPSS得分和QOL得分均有所减低。传统前列腺电切术虽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但其通过射频电极极速对组织进行加热,容易引起正常组织和勃起神经的损伤。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所用电极系统具有低温切割、热穿透效应低等特点,同时其可在电极附近形成等离子体气化层,有助于组织蛋白的快速凝固,从而封闭血管,既能快速止血,又避免了冲洗液的大量重吸收,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综上,与传统前列腺电切术相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211-212.
[2]张竑晞,陈其武,周兴.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8,8(1):52-54.
[3]陈日东.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和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BPH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25):47-48.
[4]杨泽林,温志刚,付亚军,等.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09,22(11):986-987.
双极等离子体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 年龄61岁~92岁, 平均年龄77岁, 病程6个月~17年, 平均6年。均行直肠指诊 (DRE) 、B超, 部分患者行CT、膀胱镜检查, 明确诊断。疑为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前列腺穿刺活检予以排除。依据Rous标准分度, Ⅰ度增生5例, Ⅱ度增生30例, Ⅲ度增生42例, Ⅳ度增生25例。尿潴留26例, 尿路感染20例, 合并糖尿病16例, 冠心病14例, 原发性高血压18例, 脑血栓4例, 慢性支气管哮喘1例, 肾功能不全5例, 膀胱结石7例, 膀胱肿瘤4例。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为20~31分, 平均27.8分;生活质量评分 (QOL) 4~7分, 平均4.9分。超声测得前列腺重量21~131 g, 平均56.3 g。
1.2 治疗方法
术前行常规检查, 对尿潴留患者行留置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 控制尿路感染, 改善肾功能, 积极治疗泌尿系统以外的并发症, 将血压控制在160~180 mm Hg (1 mm Hg=0.133 kPa) 以下, 血糖控制在8~9 mmol/L以下。
器械采用英国Gurus Medical生产的等离子体双极360°旋转连续生理盐水灌注电切镜, 经尿道电切主要器械使用环状电极和柱状电极 (用于膀胱肿瘤) , 切割输出功率160 W, 凝固输出功率80 W。用生理盐水做冲洗液, 不需要负极板。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联合阻滞麻醉。经尿道插入电切镜, 观察膀胱、双侧输尿管开口、膀胱颈、前列腺及精阜, 了解前列腺各叶增生情况。我们通常采用Nesbit法切除前列腺, 先于6点钟及12点钟方向切出标志沟, 达到包膜, 分别自1, 11点切至6点, 最后切除前列腺尖部。对较大的腺体, 有时采用分割切除法 (Silber法) 。用Ellik冲洗器将切除的前列腺组织碎片冲洗干净, 仔细检查创面严格止血, 插入22F或20F三腔气囊导尿管, 注生理盐水40~50 ml, 轻度牵引6 h, 术后持续膀胱冲洗。
2 结果
102例手术时间30 min~185 min, 平均62 min。出血量30~500 ml, 平均120 ml。因术者初学, 有5例腺体较大,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 术中出血超过300 ml, 行输血。手术切除前列腺组织6~90 g, 平均46.3 g。术后持续膀胱冲洗48 h~72 h, 尿管保留4 d~6 d。病理检查均符合临床诊断。
术后暂时性尿失禁3例, 其中1例近3个月恢复, 无真性尿失禁发生。排尿困难10例, 内镜检查, 为切面不整腺体残留、尿道黏膜水肿、前列腺创面感染、长期尿潴留致逼尿肌收缩无力及膀胱颈硬化症等原因引起, 经再手术、留置尿管、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后排尿通畅。随访1个月~6个月, 患者IPSS评分5~13分, 平均9.1分;QOL评分0~3分, 平均1.5分。
3 讨论
TUR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BPH的金标准, 已经发展到TUVP及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 (TUPKRP) 。我院自2003年6月引进并应用TUPKRP, 其优点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 (TURS) 等。
TUPKRP的特点是:具有TURP切割及TUVP汽化两方面功能。工作原理是高频电流通过双极时激发递质生理盐水, 形成动态等离子体, 作用于组织产生电汽化及电凝效果。等离子体是由离子、电子和不带电的粒子组成的电中性、高度离子化的气体, 它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气体、液体及固体。工作电极激发生理盐水形成的等离子体具有足够的能量, 可将生物大分子 (如蛋白质分子) 中的化学键、氢键、离子键等打碎, 使生物大分子崩解而产生小分子气体, 如CO、CO2、O2、H2、CH4、N2等, 而产生汽化效果。
TUPKRP创面凝固层厚度0.5 mm~1.0 mm, 切割的同时止血效果好[1], 术野清晰, 可缩短手术时间, 以生理盐水为工作递质, 避免了TURS的发生;带有可回流外鞘, 可连续灌洗, 可不行膀胱造瘘;内部双极回路的动态等离子体切割机制, 不用负极板, 止血效果确切;低温操作, 电极表面温度40~70℃, 极有限的热穿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 减少了尿道膀胱刺激征, 不损伤勃起神经;对前列腺包膜有保护作用 (有自动停止切割功能) , 减少了包膜穿孔的发生率。
我院引进此项技术时间短, 作为初学者, 经验不多, 最初开展时, 并发症较多, 主要有出血较多、残留腺体多、术后排尿困难、包膜穿孔等。因此, 对初学者,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选择腺体较小的BPH患者 (小于50 g为好) , 在患者安全的前提下, 尽可能切除增生的腺体, 切割时尽可能使切割面平整, 接近包膜, 较容易止血。准确识别外包膜是防止穿孔的关键, 有时切割困难时就已经到达外包膜。待技术熟练后可切割较大的增生腺体, 手术时间可能延长, 由于没有TURS的发生, 只要能有效地止血, 无包膜穿孔发生, 对患者影响不大即可。需要指出的是:BPH患者年龄偏高, 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减退, 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 以减低围术期的风险。对高龄、高危患者也可以采用“部分前列腺切除术”[2]。
总的来说, TUPKRP使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变得易于掌握,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对初学者, 掌握好适应证, 疗效是确切的。
参考文献
[1]王行环, 王怀鹏, 陈浩阳, 等.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肿瘤[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 (5) :318~320
双极等离子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龄高危BPH是指年龄>70岁,并发一种以上重要器官、系统严重病变及功能损害者。本组57例BPH患者,年龄71~92岁,平均81.7岁;病程10个月~26年,平均5.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排尿困难。13例并发急性尿潴留(其中,留置导尿管入院10例);6例并发膀胱结石:28例并发尿路感染。合并高血压31例、冠心病5例、心律失常3例、脑中风后遗症9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11例、肝功能异常6例、肾功能不全17例(其中,双侧输尿管扩张肾积水5例)及糖尿病11例。并发2种重要器官损害7例、3种重要器官损害4例。前列腺重量按经腹B超测评公式(前列腺重量=前列腺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0.52×1.05)估算为27.71~82.33 g,平均(50.73±6.56)g。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27.25±4.42)分;生活质量(QOL)平均(5.0±0.5)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7.05±3.35)m L/s;残余尿(RUV)平均(160±45)m L。按Sohlege手术风险分类,Ⅱ级39例,Ⅲ级1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全面准备,邀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治疗专科疾病;对并发症如尿路感染、急性尿潴留及肾功能不全等积极治疗,尽快使患者恢复或尽可能接近生理状态下施术。
1.2.2 手术方法
在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取截石位。采用英国“佳乐”等离子体双极汽化内镜系统,切割功率120~160 W,凝固功率60~80 W。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及呼吸等指标,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用离床面高度为40~60 cm的生理盐水冲洗液持续低压灌洗。并发膀胱结石者同期先行经尿道膀胱内大力碎石钳或气压弹道碎石术。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镜(26 F,30°)经尿道插入膀胱后,观察膀胱各壁,输尿管开口位置,精阜及前列腺增生形态和大小。前列腺中叶增生明显者,则先于5、7点处用环状电切襻向精阜处切2条标志沟,切除中叶;再于12点处切另一标志沟,将前列腺分隔成两部分,然后沿包膜依次切除左侧叶及右侧叶。两侧叶增生为主,则先于6点处汽化切除中叶形成从膀胱颈至精阜上缘标志沟,再在12点处切另一标志沟,然后依次切除左侧叶及右侧叶,最后修整前列腺尖部,彻底止血。Ellik吸尽前列腺组织碎块送病理检查,术后留置20 F三腔气囊导尿管作持续膀胱冲洗。
1.2.3 术后处理
全部患者术后应用两联抗生素,持续膀胱冲洗24~48 h,留置导尿管时间3~5 d。同时,对伴发的疾病作进一步的内科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的IPSS、QOL、Qmax及RUV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57例患者均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伴发疾病恶化或加重。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48.60±17.7)min。切除前列腺组织22~659 g,平均(40.05±5.22)g;术中失血80~200 m L,平均(140±24.75)m L。术中无电切综合征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全部病例随访3~l2个月,术后排尿均通畅;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经提肛锻炼后,2、3周后尿失禁消失;术后早期2例分别出现尿道口和后尿道狭窄,经门诊尿道扩张后治愈。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IPSS平均(7.10±3.65)分,QOL平均(l.0±0.5)分,Qmax平均(18.83±3.72)m L/s,RUV平均为(50±25)m L。上述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比例逐渐增高。随着年龄增长,伴发一种或一种以上重要器官、系统严重病变及功能损害者也同步增加,形成了临床上常见的高龄高危BPH患者群。对该患者群症状严重者,外科手术治疗仍是最佳选择。为了确保围手术期的生命安全,原则上应选择创伤最小、止血效果最佳、对重要脏器干扰最少、疗效较佳而并发症较少的手术方式。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TUPKVP即是符合上述原则的手术方式之一。因为:(1)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系统采用双极回路的动态等离子体切割机制,不用负极板,避免了电流通过人体而干扰心脏等重要器官,也消除了体表电灼伤[1]。(2)等离子体作用于组织表面时,能使组织产生l~3 mm的均匀凝固层,切割的同时止血,术野清晰,止血效果确切[2]。(3)双极汽化靶组织表面温度仅40~70℃[3],这种轻微的热穿透对周围组织几乎没有热损伤,不损伤勃起神经,术后尿道膀胱刺激征较少。(4)等离子双极汽化切割系统对于阻抗不同的组织可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导致更换切割创面时出现凝滞感或切割无效,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损伤前列腺包膜及膀胱颈部,减少了包膜穿孔机会[4]。(5)TUPKVP术以生理盐水作为工作介质,即使吸收进入血循环,对患者内环境干扰也小,有效地避免了TURS的发生[5,6]。同时,也可使手术更从容地进行,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也适宜。本组57例高龄高危BPH患者PKRP术后随访结果显示,IPSS、QOL、Qmax及RUV等指标比术前明显改善,术中出血少,无电切综合征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无伴发疾病恶化或加重,亦表明TUPKVP术安全有效,适合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
为了提高高龄高危BPH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更重要的是要有训练有素的操作技巧。笔者的体会是:(1)对高龄高危BPH患者一定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2)逐叶切割,每完成一叶切割,均彻底止血后再进行另一叶切割。这样有序的操作有利于遇紧急情况时随时中止手术。(3)术前对前列腺体积和重量作出适当的评估,以充分估计手术时间长短和难易。(4)手术尽可能控制在100 min以内,超过者常规静脉推注速尿20 mg,以防生理盐水吸收过多加重心脏负荷。
围手术期处理对手术的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的主要措施是:术前与相关专科共同配合治疗专科疾病,使患者能在接近生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术中严密监测生命征变化,对不良变化及时积极处理;术后给予自控镇痛泵预防膀胱痉挛及止痛,加强抗感染治疗,适当给予维生素K、止血芳酸等药物,预防术后继发性出血,并继续请相关专科会诊治疗专科疾病。本组资料表明,这些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及经验丰富的医师熟练操作下,TUPKVP无疑是当前最适合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的手术方式之一。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57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30~110min,平均(48.60±17.7)min;切除前列腺组织22~65g,平均(40.05±5.22)g;术中失血80~200mL,平均(140±24.75)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RUV)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电切术是当前最适合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的手术方式之一。
关键词: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前列腺增生症,高龄高危患者
参考文献
[1]BOTTO H,LEBRET T,BARRE P,et al.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 with the Gyrus device[J].J Endourol,2001,15(3):313-316.
[2]HON NH,BRATHWAITE D,HUSSAIN Z,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conventional transurethral prostate re-section with plasma kinetic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physio-logical changes,early complications and long-term follow up[J].J Urol,2006,176(1):205-209.
[3]KUPELI S,YILMAZ E,SOYGUR T,et al.Randmized study of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and combine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and vaprozation of the prostate as a therapeutic altem-ative in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J Endourol,2001,15(3):317-321.
[4]王行环,王怀鹏,陈浩阳,等.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肿瘤[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5):318-320.WANG XH,WANG HP,CHEN HY,et al.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BPH and bladder[J].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2003,24(5):318-320
[5]吴伟江,王行环,王怀鹏,等.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与经尿道普通电切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7):3365-3367.WU WJ,WANG XH,WNAG HP,et al.Comparison of healingeffects between th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and plasmakinetic vaporization of prostate[J].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2005,85(47):3365-3367
双极等离子体 篇7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膀胱灌注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过度增生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是长期反复发作的膀胱刺激症状, 下腹不适及镜下血尿, 与一般性膀胱炎无异, 绝大部分病例都存在膀胱颈部, 尿道病变的诱因。由于膀胱镜检查的普及和病理医生对腺性膀胱炎的认识, 临床报告病例有上升趋势。为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 该院自2007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65例, 均采用经尿道膀胱粘膜电切术辅以膀胱内药物灌注进行治疗, 同时去除膀胱、尿道等疾病诱发因素, 随访6~24个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65例女性患者, 年龄35~78岁, 平均56.1岁, 病例3个月~4年, 平均2.2年, 临床症状以尿痛、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为主, 伴有肉眼血尿, 小腹及会阴坠胀。合并有尿道外口处女膜伞遮盖12例, 尿道外口肉阜10例, 膀胱颈后唇提高7例, 尿常规检查白细胞≥2~5个/Hp42例, 红细胞≥3个/Hp或潜血阳性有38例。
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36例, 膀胱颈部4例, 后壁9例, 后壁合并三角区5例, 其中输尿管口被包绕7例, 侧壁3例, 多发1例 (三壁以上) 。病变呈现为滤泡水肿型47例, 慢性炎症状型16例, 乳头状瘤样4例, 所有病例均找到Brunn巢及增生腺体确诊为腺性膀胱炎。
1.2 治疗方法
原发病因的治疗:首先采用抗生素治疗消除感染、梗阻等原发病因, 分别针对10例尿道外口肉阜行肉阜切除术, 12例尿道外口处女膜伞融合行尿道外口成形术, 7例膀胱颈硬化症术中见膀胱颈后唇抬高, 于膀胱颈3点、9点切开膀胱颈狭窄环, 深达脂肪组织。
经尿道膀胱粘膜电切术:所有腺性膀胱炎患者均采用Dympus公司的surgmaster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 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导体介质, 切割功率40~160 W, 电凝功率40~80 W, 施行膀胱粘膜电切。范围越过肉眼病变外周2 cm, 深度达浅肌层, 以确保病变粘膜被彻底清除, 术后留置导尿3~5 d。
膀胱腔内药物灌注:丝裂霉素20 mg加生理盐水40 m L, 术后单次即刻灌注, 之后1次/周, 8次后改1次/月, 共灌注12次。常规3~6个月行膀胱镜检, 随机多处取活检。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膀胱镜检病变消失, 活检无异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膀胱镜检查病变明显减少, 活腺性膀胱炎检正常。未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 膀胱镜检复发, 活检报告为腺性膀胱炎。
2 结果
该组65例术后均随防6~24个月, 56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膀胱镜检查膀胱壁光滑, 粘膜正常, 随机多处活检病理为正常粘膜, 治愈率为86.1%。好转6例。3例于术后6个月、12个月、20个月复发, 复发率为4.4%, 3例患者再次行等离子体双极电切膀胱病变粘膜, 其中2例为术后复发尿道肉阜, 增加了尿路感染的诱因, 术中一并切除肉阜。术后常规膀胱灌注MMC1年, 随访24个月, 2例临床症状消失, 膀胱镜检病变消失, 活检无异常。1例临床症状减轻, 偶有尿路刺激症状, 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三角区粘膜轻度充血, 活检粘膜正常。该组无1例恶变病例发生。5例患者病变累及一侧输尿管口, 行此侧双J管置入术, 并一期行输尿管口周围病变粘膜电切, 术后1个月取双J管。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移行上皮发生化生的慢性膀胱炎症, 与尿流不畅和局部刺激及移行上皮细胞的敏感性有关[1]。女性腺性膀胱炎的发生多与反复的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泌尿系结石等有关[2]。女性膀胱感染的途径, 以上行性最常见, 因女性尿道短, 尿道外口解剖异常, 常被邻近阴道及肛门的内容物所污染, 即粪便-会阴-尿路感染途径。性交时摩擦损伤尿道, 尿道远端1/3处细菌被挤入膀胱, 也可能因性激素变化引起阴道和尿道粘膜防御机制障碍而导致膀胱炎。此外膀胱内因素如膀胱结石异物, 留置导尿等, 破坏膀胱粘膜防御能力。膀胱颈以下, 尿路梗阻, 引起排尿障碍如尿道外口肉阜, 处女膜伞或处女膜融合, 又进一步引发或加重反复泌尿系感染。该组中并发排尿不畅 (尿道外口处女膜伞遮盖, 尿道外口肉阜, 膀胱颈后唇抬高占44.6%。) 由此可见, 腺性膀胱炎确如文献报道那样有着较明显的诱因或基础病变。所以对于膀胱颈部、尿道等基础病变的同时治疗可明显减少腺性膀胱炎的复发。
腺性膀胱炎主要临床表现是长期反复发作的膀胱刺激症状, 下腹不适及镜下血尿, 我们认为对40岁左右女性, 膀胱刺激症状反复发作镜下血尿原因不明, 经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尽早行膀胱镜检查及外生殖器查体。病理提示移行细胞存在明显腺上皮化生。腺性膀胱炎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 但有恶复倾向, 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泌尿系上皮肿瘤的癌前病变[3], 并有0.1%-1.9%癌变几率[4]。因此,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引起了临床重视, 作为癌前病变, 采用电切加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的治疗模式, 并取得了肯定的临床效果[5,6,7]。该组65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膀胱腺癌, 可能与样本例数和随访时间不足有关。
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的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滤泡水肿型 (片状或散在滤泡水肿样隆起) 、慢性炎症型 (局部粘膜粗糙血管纹理增多) 、乳头状瘤型 (乳头状肿物有蒂无血管无浸润性) 和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前两种临床上最多见, 乳头状瘤型较少见, 粘膜无显著改变型最少 (该组病例无此类型) 。该组病例滤泡水肿型为47例, 占总数72.3%。乳头状瘤型少见, 但与膀胱浅表性肿瘤需相鉴别。该院采用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施行膀胱粘膜电切有较好的技术优势。应用生理盐水为介质, 避免了术中用非电解质溶液灌洗所致TUR综合征的发生率。高频电流只在局部形成回路, 靶组织表面温度只有40~70℃, 低温切割产生较小的热效应, 减少闭孔神经反射, 有效防止膀胱穿孔的发生。切割组织凝固层浅, 凝固层脱落的程度减少, 减少了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性, 缩短了术后尿路刺激症状的恢复。术中尽量不使用电凝, 防止瘢痕组织形成。对于输尿道口周围病变, 该院行输尿管置入双J管后一期切除膀胱粘膜, 避免输尿管口狭窄。
丝裂霉素 (MMC) 分子量大, 不作用正常膀胱上皮细胞, 可直接杀灭残留病变细胞, 无严重副作用。电切术后即刻单次MMC的灌注加行8周灌注治疗, 之后1次/月, 连续12个月可减少复发率。该院复发率为4.3%。术前30分钟口服碳酸氢钠2.0g碱化尿液, 可使丝裂霉素C的药物稳定性提高, 细胞吸收率增加。药物保留时间0.5~2 h, 鼓励患者尽可能保留灌注药物, 术前排空膀胱尿液、禁食, 可降低药物稀释浓度。依次取仰卧位、左侧卧位、俯卧位、右侧卧位、及坐位增加对膀胱粘膜的作用面积。腺性膀胱炎容易术后复发, 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外, 3~6个月行膀胱镜检查, 对可疑病变组织进行活检及随机活检, 早发现早治疗, 减少转移为膀胱腺癌的可能。
该院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辅以膀胱灌注联合治疗腺性膀胱炎,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志强, 马胜利, 吴天鹏, 等.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0 (1) :60-62.
[2]张志根, 史时芳, 沈志坚, 等.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 (附150例报告) [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 2 (20) :31-33.
[3]Lancelin F, Anidjar M, Villette J M, et al.Telomeraseactivi ty as a potential marker in preneoplastic bladderlesions[J].BJU Int, 2000, 85 (4) :526-531.
[4]Nikolaev A Y, Li M, Puskas N, et al.Pare:a eytoplasmic anchor for p53[J].Cell, 2003, 112:29-40.
[5]黄树声, 李伟东, 黄桂晓, 等.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腺性膀胱炎[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 7 (7) :527-528.
[6]陈小敏, 吴忠标, 刘全明, 等.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47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5科杂志, 2008, 3 (3) :211-212.
双极等离子体 篇8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离子体疗效
前列腺增生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对老年男性健康有严重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金标准”, 具有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等优点[1], 然而其术中出血、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发生风险较高[2]。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 (TUPKRP) 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 治疗方法, 为分析其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价值, 笔者对我院2010年7月—2014年6月6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年龄57岁~79岁, 平均年龄69.5岁, 所有患者均经B超、肛门指诊及CT检查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其中5例并发膀胱结石, 10例并发高血压, 1例并发糖尿病, 3例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1例并发冠心病、心律失常。52例血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 低于4 ng/m L, 13例血TPSA 4~10 ng/m L, 经前列腺穿刺后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患者前列腺体积为51~254 m L。本组病例术前均给予非那雄胺5 mg Bid, 口服1周~2周, 并使用相应药物治疗, 使其并发症控制在稳定期。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以3 000 m L/袋生理盐水, 连续灌注法;采用英国佳乐等离子体切割系统及影像监视系统、26F外鞘、24F内鞘及30°切割镜, 电切功率200 W, 电凝功率100 W。手术开始前应用28F尿道探子扩张尿道外口, 直视下置入切割镜, 到达膀胱内, 观察膀胱内及前列腺情况, 如并发膀胱结石 (<2.0 cm) 者, 可使用钬激光击碎结石后吸出。
切割方法主要采用顺行切割法, 首先于精阜近膀胱颈一侧边缘以电凝做一切割标志线, 先切除6点钟处组织, 做一纵形标志沟, 从膀胱颈至精阜上缘, 深达被膜, 再逆时针切除左侧叶6~1点处组织, 然后顺时针切除右侧叶7~12点处组织, 最后修整尖部腺体。术毕冲洗膀胱、吸出组织碎块、检查创面, 仔细止血, 留置20F三腔气囊尿管, 牵拉固定, 术后予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2 d~3 d。
1.3 观察指标
记录65例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冲洗时间、术后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有无并发症。测定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最大尿流率 (Qmax) , 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OL) 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 (90±25) min, 最长120 min, 出血量 (80±12.3) m L, 术后冲洗时间 (4.0±2) d, 术后留管时间 (5.0±2.0) d, 术后住院时间 (6.0±2.0) d。无被膜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 无水中毒发生;术前、术后血电解质无明显变化;无附睾炎发生, 有2例尿失禁, 经过提肛锻炼后, 半年后恢复;膀胱刺激症状较多, 予以M受体阻滞剂 (托特罗定) 口服, 拔管后l d~6 d逐渐减轻、消失。术后无继发性出血, 术后2例发生尿道外口狭窄, 经尿道扩张后治愈。患者术前Qmax为 (7.1±3.1) m L/s, IPSS评分 (26.5±7.4) 分, QOL评分为 (5.8±1.1) 分;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时发现, Qmax为 (20.2±5.4) m L/s, IPSS评分 (12.5±5.5) 分, QOL评分为 (2.5±2.5) 分。治疗后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大于治疗前 (t=6.337, P=0.009) ,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对比t=4.512, P=0.020, 生活质量评分QOL对比t=5.448, P=0.012) 。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是前列腺增生症公认的治疗方法, 然而术中多有出血, 且被膜穿孔、闭孔神经反射、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是BPH处理的新技术[3], 是借助于高频电流经两电极时激发生理盐水生成动态的等离子体, 而等离子体内电离颗粒在电场中加速后具备充足能量, 可将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内生物大分子有机键损坏, 促使前列腺组织发生破碎、汽化, 变成低分子物质[4]。其有以下特点: (1) 低温切割, 切割时表面温度40~70℃, 热渗透小, 减少组织瘢痕, 利于上皮再生, 尿道膀胱刺激症状轻, 术后恢复快。 (2) 切割精确, 不粘刀, TUPKRP创面凝固层厚度0.05 cm~0.10 cm, 在切割时可实现良好的止血效果, 创面凝固层不易发生坏死脱落[5], 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低。 (3) 双极高频电流不会造成闭孔神经损害, 同时不会损伤前列腺包膜外勃起神经。通过临床实践, 笔者发现在进行手术切割时应对以下问题加以重视: (1) 在直视下置入27F电切镜外鞘, 部分患者因外鞘管径较粗, 需切开尿道外口, 若合并尿道轻度狭窄情况, 可采用膀胱简易造瘘器行膀胱穿刺造瘘, 置入尿管后, 可采用24F电切镜内鞘置入尿道内手术治疗。 (2) BPH伴发膀胱结石者应先处理膀胱结石, 行钬激光碎石术, 而巨大膀胱结石不可采用腔内碎石, 应在电切之后切开膀胱取石。 (3) 在对前列腺尖部进行处理时, 若两侧叶增生范围已超出精阜远端, 则应切除增生部分, 保证精阜为椭圆形, 以免影响患者排尿功能。在对其止血时应用点击法, 不可长时间电凝以免伤及外括约肌。 (4) 残存腺体越少, 切割创面越平整, 越接近被膜, 止血越容易、彻底。看到蓝色的被膜下血管是到达前列腺被膜的标志。等离子体切割系统的被膜感应效应是相对的, 此时应停止切割。 (5) 膀胱内组织碎块要吸尽, 最后剩余数个腺体可用电切环勾出。 (6) 手术结束前对所有的切割创面均要仔细检查, 是否有出血点及渗血面。首先观察颈口处, 有序止血, 再逐渐退镜, 至精阜远端。重点是颈缘处及尖部区一周[6]。
在本次研究中, 65例尿道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 平均手术时间为 (90±25) min, 术中出血量为 (80±12.3) m L, 术后住院时间 (6.0±2.0) d, 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术中出血量并不大, 术后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有利于患者康复。通过治疗前后对比分析, 6个月~12个月随访时患者治疗后最大尿流率显著大于治疗前,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说明手术后6个月~12个月, 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提高, 前列腺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除, 且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证明了其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在尿道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前列腺增生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Botto H, Lebret T, Barre P, et al.Electro-vaporiza-tion of prostate with the Gyrus Device[J].J Endourol, 2001, 15 (3) :319-322.
[2]余良, 刘春晓, 张凤林, 等.经尿道双极气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附50例报告) [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 16 (10) :450-452.
[3]连亚楠, 任艳军, 尉永太, 等.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502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32) :984-985.
[4]杨晓荣, 蚌凌青, 刘裔道, 等.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4) :41-42.
[5]曹有军, 邓文.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与电切术的疗效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 :25-27.
双极等离子宫腔镜术中的护理配合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187例手术, 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69例, 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23例, 子宫内膜切除术9例, 宫颈管息肉切除术26例, 宫腔镜检查取活检术12例, 宫颈病变切除术42例, 子宫纵隔切除术4例, 宫腔异物取出术2例, 年龄24~69岁。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准备
术前绝大多数患者存有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应当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和成功病例, 使其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手术顺利完成。
2.2 器械准备
术前护士应常规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 所有宫腔镜器械均采取低温等离子灭菌, 其他器械与敷料则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 术中配合
3.1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若患者采取全身麻醉, 应避免双腿过度外展并在双腿下衬软垫, 以防引起腿部神经损伤, 妥善固定手臂, 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并将显示器置于手术大夫便于手术操作的位置。
3.2 建立静脉通路, 确保术中输液通畅。
3.3 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备齐手术所需物品,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消毒皮肤使用碘伏, 镜头导线采用一次性无菌套使用, 电切线、冷光源线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3.4 巡回护士协助大夫连接好各种导线, 并根据医生的需要调节冷光源强度, 电切功率80~100W, 电凝功率60~80W, 膨宫压力100~120mmHg, 灌注流量200~300ml/min, 膨宫递质均采用35℃, 0.9%氯化钠溶液。
3.5 术中巡回护士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发现异常随时报告医生。
3.6 手术结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由护士和麻醉师共同送入监护病房。
4 术后器械清洗和维护
4.1 术后各种仪器关闭并归位, 腔镜器械由专人负责刷洗, 刷洗时应注意保护镜头, 洗净器械上的所有污物, 以免影响灭菌效果。
4.2 宫腔镜使用完毕先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干净, 再用注射器反复推注洁丽酶溶液冲洗管腔, 而后用超声清洗器清洗10~20min,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最后向管腔内吹气, 将管道内水排尽、烘干, 灭菌备用。
4.3 光缆弯曲角度不宜过小, 以免折断光导纤维束, 光缆弯曲角度>90°, 直径>40cm。
4.4 器械如果长时间不用, 清洗烘干后应涂上防锈润滑剂, 定期检查。
4.5 宫腔镜器械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5 术后护理及指导
术后观察排尿情况, 早期督促患者排尿, 排尿困难者, 必要时给予导尿。宫腔镜手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可以用洗必泰擦洗会阴部, 每日两次以免造成留置尿管期间宫腔逆行感染。术后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如有大量鲜血流出, 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处理。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 适量活动, 6周内紧止同房, 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2d后来医院复查。
6 护理体会
本组187例宫腔镜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全部痊愈出院。宫腔镜手术免除了剖腹切开子宫甚至子宫切除之忧。 (1) 双极等离子宫腔镜区别于传统的单极技术, 无需单极回路板, 避免了严重的热损伤, 也避免了患者被负极板灼伤的危险, 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2) 采用的膨宫递质是0.9%氯化钠溶液区别于传统的甘露醇避免电切并发症的发生。 (3) 不同于传统单极电切, 等离子体汽化层高度集中在电极工作端, 更便于准确控制电切位置, 切割位置更具体更准确。 (4) 工作时电极稍离开组织, 能量密度大大降低, 不足以促进等离子汽化层的形成, 基本不发生术后刺激征。 (5) 有限的低温层具有止血功能, 边切边凝, 比传统电切出血更少、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