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周刊》征稿启示(精选6篇)
篇1:《大江周刊》征稿启示
《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
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 • [刊物名称]《大江周刊》省级• [发表周期] 月刊
• [主管单位]江西日报社• [主办单位] 江西日报社
• [CN刊号]CN36-1249/G2•[国际刊号] ISSN 1005-6564
• [收录网站] 新闻出版总署、万方、龙源、维普•[字符数] 2500字符数/版(含空格标点)• 咨询QQ: 745224074
投稿邮箱:org@vip.163.com
客服电话:027-83227427
(投稿请注明期刊名称)
(来稿会在1-2天内回复录用结果,部分核心期刊审稿周期半个月,敬请谅解)《大江周刊》周期:月刊
《大江周刊》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
《大江周刊》语种:中文;
《大江周刊》开本:大16开
杂志简介:
现用刊名:大江周刊
曾用刊名:记者写天下;大江周刊(焦点纪实)
《大江周刊》创刊时间:1989
《大江周刊》杂志杂志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大江周刊》杂志主要刊登文学、艺术、教育、管理、经济、哲学、历史、地理、新闻理论、党建行政、法律等方面的最新学术理论成果。内容包含文史哲和社会科学类(文史、哲学、艺术、党建行政、法律、经济、管理、教育、新闻、信息、科技、医学等)的学术理论类的文章。《大江周刊》主要栏目:党建行政、文化纵横、文学艺术、新闻传播、哲学研究、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法学理论、科技创新、教育探讨等。
《大江周刊》来稿要求:
为促进期刊的规范化建设,《大江周刊》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辑规范》的要求制定以下编辑规范。
1、文稿总体要求论题新颖,文章主题和内容须符合党的三个代表的精神即路线、方针、政策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见解独到,论证严密,语言流畅,标点符合规范,篇幅2000--6000字以内为宜。
2、根据国家科工委颁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请同时提供以下相关信息:①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②工作单位(含二级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含邮政编码);③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④文章内容摘要(100~200字),关键词(3~ 8个),以及文章题名(含副标题)英语译文。
3、文稿引文务须准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外加方括号。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表明引文具体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顺序要规范。
4、来稿文责自负,三天内快速回复是否采用。编辑有权作内容层次、语言文字和编辑规范方面的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投稿时特别说明。作者自留底稿。
5、请作者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请勿一稿多投!述约定。
《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 《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 《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 《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 《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
《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最新投稿指南《大江周刊》杂志社官网《大江周刊》版面费《大江周刊》2012投稿指南
篇2:《大江周刊》征稿启示
征文启事
为了繁荣校园文学创作,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发现和培养写作新秀,《作文周刊》特举办第二十六届“神笔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现将大赛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参赛对象:
小学、初中、高中(包括职高)在校学生。
二、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且未在省级(含省级)以上的出版物公开发表过;
2.参赛者可自选题目,体裁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参赛篇目不限。同一参赛者可选送多篇作品参赛,取其中成绩最高的作品计入名次。参赛作品须注明作者的学校、年级、指导教师、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邮政编码;
4.参赛者可单独参赛,也可集体参赛;
5.截稿日期:2015年6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三、参赛费用:
每篇作品交参赛费10元(以后将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四、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根据年级段分别进行评选。设为小学(低、中、高年级)组、初中组、高中组。每个组分别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获奖作品的指导教师均获优秀指导奖。组织集体参赛的单位,参赛稿件达到一定数量,可获集体组织奖。以上奖项均颁发荣誉证书。本报还将开设“‘神笔杯’获奖作品专栏”,刊登部分获奖作品,获奖者和指导老师的名单将在《作文周刊》各年级版刊登。
五、注意事项:
1.大赛专用电子邮箱:dsb.zwzk@163.com;
2.参赛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为便于评审,20篇以上的电子稿件请按年级分别放到不同的文件里,并附上参赛信息名单,发至大赛专用电子邮箱,邮件主题格式为“参赛单位(作者)+神笔杯参赛稿件”(已经发来电子稿件的无需再邮寄纸质稿件);
3.参赛作品邮寄地址:(邮编030009)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
作文周刊社 收(请在信封上注明“神笔杯”字样,不要在信封内夹带现金,以免丢失);
4.参赛费邮局汇款地址:(邮编030009)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
收款人:作文周刊社(请在汇款单附言栏标注“神笔杯”字样)
参赛费也可以通过银行汇款,如需汇款账号,请联系大赛办公室或各组联系人。
六、咨询电话:
大赛办:0351-7081285
7075201
符老师
小学组:0351-7045608
7069466转811
张老师
初中组:0351-7045608
7069466转812
卢老师
高中组:0351-7045608
7069466转813
张老师
作文周刊社
第二十六届“神笔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办公室
篇3:《学周刊》教育科学征稿
主办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编辑出版:《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
《学周刊》教育科学是国家级正规期刊, 全国公开发行。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79/G4
国际刊号:ISSN 1673—9132
邮发代号:18—408定价:10元
办刊宗旨:刊登各个科研领域的论文,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开展教育学术研究讨论,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报道教育信息动态。
内文栏目:教育理论、教学管理、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科技创新、素质教育、教学实践、理论研究、学科教育、艺术教育、幼教研究。
投稿要求:
1.投稿人向本编辑部所提交的所有稿件应具有发表水平, 内容健康向上, 不含法律禁止出版、传播或者法律及行政法规禁止的各项内容, 没有多字、错字、别字等错误。
2.作者所投文稿要主题鲜明, 重点突出, 理论充分, 文字精练, 图表清晰。每篇文稿的字数2800字左右为宜, 一般不少于2000字。
3.本刊对所有来稿有删改权, 不同意删改的来稿时请注明。
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
投稿方式:
为了便于及时对稿件的编辑和审阅, 来稿一律采用电子邮件形式, 稿件是否采用均在7日内回复。常年征稿, 按论文的质量和投稿时间刊登, 并按等级颁发荣誉证书, 刊登作品寄送样刊。
投稿邮箱:jiaoyu2222@163.com
QQ交流:1214550851
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益城市花园28号
电话:010—83008298
篇4:《新闻周刊》的数字化启示
从辉煌走向衰落
10月20日,记者按照网上查到的《新闻周刊》纽约总部地址“57街西251号”前往探访,结果竟没有找到——那一地址,早已是美国银行一家分行所在地。对面一家办公楼的主管告诉记者:“他们早就关门了!”这不禁令人更加恍惚——一度声名显赫的《新闻周刊》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时代》周刊创办10年后的1933年2月17日,一家社址同样在纽约、名为《新闻周刊》的杂志面世,其创办者为《时代》周刊原国际新闻主编托马斯·马丁,这家杂志一诞生,就成了《时代》周刊的主要竞争对手。1961年,《华盛顿邮报》将其收购,那时,《新闻周刊》已经是世界名刊和美国第二大新闻周刊。之后,在与《时代》周刊几十年的激烈竞争中,《新闻周刊》逐渐成为读者了解国际事务的必读杂志。它在全球设有22个记者站,曾用12种语言发行。1998年,《新闻周刊》对“美国最好高中”进行排名,确立了美国最权威高中排行榜。
也正因如此,当《新闻周刊》不再出纸质版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引发众多读者议论。一位署名“Grace Note”的网友说:“明年1月,当你再去医院或牙医诊所看病时,候诊室内将不会再有《新闻周刊》供你阅读。我将怀念手握一本《新闻周刊》的岁月。”另一名网友则说:“虽然我从网络上获取多数新闻,但仍愿意手握一本纸质《新闻周刊》。”
究竟是什么把这家显赫一时的杂志逼上了绝路?
实际上,随着社会高度电子化及新兴媒体的崛起,《新闻周刊》从2008年开始,就如同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一路下滑,裁员不断。2003年,《新闻周刊》在全球的发行量达400多万份;2008年初,发行量降为310万份;至2009年7月,降至190万份;到2010年,降至150万份。发行量骤降的同时,广告量也在缩水。2008年,《新闻周刊》运营亏损1600万美元(目前1美元约合6.24元人民币),到2009年,广告收入下降37%,亏损2930万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新闻周刊》亏损近1100万美元。
《新闻周刊》也不是没想办法。2010年8月2日,它被美国音响和汽车业富翁西德尼·哈曼以1美元加上承担负债的代价从《华盛顿邮报》手中购得,那年哈曼91岁,当时就有人认为,这是一次“感性的”收购,而不是一个“理性的”决定。哈曼笑言:“我来这里不为赚钱,而是为快乐。”2010年11月,《新闻周刊》与每日野兽网站合并,成立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每日野兽网站总编辑蒂娜·布朗出任《新闻周刊》与每日野兽网站总编辑。此时的《新闻周刊》为哈曼家族和美国网络公司共同拥有。
布朗接手《新闻周刊》后,曾以刊登争议文章的方法吸引读者,想改变利润荡然无存、发行量急速跌落的局面,但事与愿违,《新闻周刊》的发行量仍在不断下跌。哈曼2011年去世后,其家族便放话说,将停止向《新闻周刊》提供资金。今年6月,哈曼家族撤走大部分资金,7月,总公司就有人放出风来,说《新闻周刊》可能于明年走向全面数字化,以弥补亏空。《新闻周刊》现在每年亏损4000万美元,而它纸质版的制作成本恰恰就是每年4000万美元。告别纸媒,便成了《新闻周刊》的宿命。
作为《新闻周刊》的主编,布朗在每日野兽网站上发表声明说:“我们正在改造《新闻周刊》,而非和它告别,此决定与该品牌或新闻业无关,它仍像以往那样强大。这和纸质出版及发行所面临的经济挑战有关。”她同时声称,对于纸媒,这一步只是時间问题,“任何事情都有结束的一天,问题不在于它会不会发生,而是什么时候发生。”
意在转型,而非告别
除了《新闻周刊》,拥有百年历史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早在3年前便完全数字化了,纸媒真的已山穷水尽了吗?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表示,某一家或几家纸质媒体的消亡并不意味着报纸或者杂志这种生产方式本身被压制、被抛弃。“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一种实验,在数字化过程中尝试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发新的产品形态,这是一个新希望的开始。”
喻国明认为,纸质媒体走向衰落有多重原因:一方面,从纸张消耗、印刷到发行,纸质媒体成本巨大;另一方面,现在有了手机、iPad、电子书等产品,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便捷,尤其在已经高度电子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纸媒的传播方式越来越跟人们对现实媒介的接触形成反差。“成本高,又不便利,转型就顺理成章。”
数字化转型能否最终成功,有待时间的检验。喻国明认为,数字化之后,同一内容的传播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媒体形式,而不是单一的纸质。一个内容被卖的次数越多,受惠人就越多,影响力也就大了。而且,数字化直接导致了媒体经营模式的改变,广告经营上也更加多元化。
“以往,纸媒拥有很高的广告占有率,现在出现了历史性的下降。”喻国明分析,新媒体出现后,开始与传统媒体争夺广告这块大蛋糕。而且,广告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也在分化,越来越多的公关行为、活动、现场促销取代了传统的广告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经营面临着重要的转型,也要根据广告营销的形式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数字化的传播形态为纸媒经营的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中国纸媒10年内不会完全数字化”
数字化革命和浪潮,让中国传统媒体,尤其是走市场化的纸媒感到了压力。不过,喻国明很直接地表示,中国的情况与欧美相比,有着特殊性,因为媒体的所有制体系并未完全市场化,尤其是传统媒介还是党办国有媒介,这种所有权的非市场化导致了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困难。“所谓完全的数字化在中国至少需要10年时间,这10年内可能还看不到类似美国的情况。”
尽管如此,喻国明对中国纸媒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深感忧虑。“如果按传统方式在中国生产、生存,纸媒应该说还有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但也会错过转型中最好的机遇期。”喻国明说,现在传统媒介还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内容生产的优势,如果现在做转型尝试,成本会比较低;而将来,新兴媒介完全崛起之后,在某种功能和运作模式上分享了传统媒介的市场,那时候再想转型,传统媒体付出的代价就会大得多。
在数字化的冲击下,纸媒又将何去何从呢?喻国明分析,媒介融合恰恰给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是传统媒介走出窘境的关键。传统媒介在未来也许会成为一个内容的提供商,其提供的内容要经过“碎化”处理,即通过不同的工艺流程,做出层次,实现一个内容的多重售卖。比如,新华社的通稿,按照传统的做法仅限于为各媒体发稿,发稿完成后它就成为资料沉淀在资料库中。但如今,这一内容资源找到了一个新的介质平台——手机,它跟中国移动合作形成了新华手机报,这个新华手机报自称有7000万用户,每月收费3元钱,一年就是25亿元的收入。
篇5:《大江周刊》征稿启示
各位亲爱的老师:
新的一年,中国教师报《文化周刊》调整了栏目设置,将继续向各位老师征集相关稿件,感谢您的支持,期待您的精彩——
【上下求索】
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学、哲学、史学等领域的学术性文章。
【负暄琐话】
由古典文学或传统文艺形式生发而出的散文随笔,注重文学品位。
【如切如磋】
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一个细节切入,进行探讨和争鸣。
【学而时习】
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思考和实施。
【以文化人】
分享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经验。
【人生边上】
情感真挚、内容流畅的散文,内容包括人生感悟、生活故事、旅游随笔、读书分享等。
【诗苑】
刊登一线教师或学生的古典诗词、对联等作品。
【画廊】
刊登一线教师的书法和绘画等作品。
投稿方式:请用“栏目+题目”(比如,上下求索—论语中的“仁”)作为邮件标题,文章请以附件的方式发送,内文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电话、QQ、微信、个人简介等信息。
投稿邮箱:2606193792@qq.com(请以附件方式发送至投稿邮箱,不要直接粘贴文字,也不要通过QQ传送文件)
投稿要求:除“诗苑”和“画廊”外,文章字数在1000-1500字之间。稿件原创,不得抄袭,未曾在其他刊物发表。学校和教师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具体经验和疑难问题,也欢迎与我们分享。
注意事项:
·本刊要求原创作品,凡有抄袭现象发生,该作者作品将不再录用。
·已在其他报刊发表的作品,恕不再刊登。
·您向本邮箱投寄稿件,默认授予编辑修改稿件、将稿件刊登于《中国教师报》、推送至微信平台等权利。
·审稿期为两个月,如两个月无回复的作品,作者可另投他处。
·稿件正式刊登后,将给作者寄出样报和相应稿酬。
————————————————————————————————
● 我的QQ号:2606193792,老师们可以加我的QQ,有机会多交流。
● 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老师可加入“中国教师报传统文化群”:273405606;其他老师可加入“中国教师报作者群”:578709921;也欢迎推荐其他老师加入。
篇6:《大江周刊》征稿启示
1 试题呈现
原题(2010安徽高考理19文18)已知椭圆E经过点A(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
(Ⅰ)求椭圆E的方程.
(Ⅱ)求∠F1AF2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l的方程.
(Ⅲ)(仅理科)在椭圆E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对称的相异两点?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改编题椭圆E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1,F2在x轴上,点A在椭圆上,,,且∠F1AF2的平分线l交x轴于点Q(1,0),如图1.
(Ⅰ)求椭圆E的标准方程.
(Ⅱ)在椭圆E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对称的相异两点?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这里主要谈谈第1问.笔者改编此题的初衷是想考查学生对椭圆定义、标准方程及坐标法的认识,其中对角平分线的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路分析
从阅卷反映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由椭圆定义得到后,因为对角平分线这个切入点没能作合理的分析,或受制于不“会”运算,从而无能为力将解法进行到底而不得不选择放弃.令人欣喜的是,笔者所授的两个班中有十多位同学用自己的实力和顽强的毅力成功将问题圆满地解决.阅完卷后,笔者针对现状,给学生布置了对此题解法的探究,在后来的试题评讲课上,学生们一起再思考、交流,呈现了多种解题思路,并不断完善解法.他们的思路各具特色,解法丰富多彩,基本上囊括了本题的主要解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数学功底以及“三思而后行,百折不回头”的良好心理素质.
思考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邻边对应成比例)解题.
解法1由题知
解得
即椭圆E的标准方程为
评注此解法简洁明了,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已不在初中数学教学要求之列,对学生知识的广度有一定的要求.事实上,考试时只有一个学生选用这种方法并正确求解.
思考2角平分线最典型、学生最熟悉的性质是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以由此列出等式.
解法2设A(x0,y0),则直线AF1的方程为
直线AF2的方程为
由题知,点Q(1,0)到直线AF1与AF2的距离相等,即
又,即,故椭圆E的标准方程为
评注此解法敦实厚重,要有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否则只能望而生畏或半途而废.同时,要注意直线AF1与AF2的方程不能直接写成点斜式,要考虑到斜率不存在的情形,比如以上解法中将方程整理成一般式即避免了分类讨论(实际上,从最后的结果不难发现,直线AF2的斜率不存在).另外,要观察到式子
左右两个分式的分母分别是|AF1|与|AF2|,设而不求,有效地避免了繁杂的运算.
思考3角平分线比较直接的理解方式是所分后的两角相等,即有cos∠F1AQ=cos∠F2AQ.
解法3设A(x0,y0),由题意有
整理得
又,即,由焦半径公式,
代入椭圆方程,得
代入(1)式,得
即c2-3c2-3c+9=0,
即(c2-3)(c-3)=0⇒c=3或(舍去).
故椭圆E的标准方程为
解法4设A(x0,y0),由题意有,
以下同解法3.
评注与解法2一样,将角相等转化为余弦值相等的思路同样直接,但需要“设而真求”,淡化了技巧,古朴遒劲.运用了余弦定理或向量数量积知识,要求学生对椭圆的两个定义要熟练掌握,同时有相当的运算量,对意志品质也有一定要求.
思考4由角的平分线,联想到其向量性质,即与共线.
解法5设A(x0,y0),则
由AQ平分∠F1AF2知,
与共线,故
即(c-3x0)·y0=(1-x0)·3y0,
即c=3.
以下同解法2.
评注此解法需要学生熟悉角平分线的向量特征,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引入(x0,y0)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又十分自然地消去了x0,y0,没有运算技巧,一切只是水到渠成.
思考5由AQ平分∠F1AF2且|AF1|=2|AF2|知,S△AQF1=2S△AQF2,能否由此面积关系出发去寻求解决方案?
解法6设A(x0,y0),由AQ平分∠F1AF2且|AF1|=2|AF2|知,
以下同解法2.
评注面积法的应用一例!考试时有两个学生运用此法求解,令笔者眼前一亮,击掌叫好!他们连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都不曾见识,却能采用此等巧妙的思路求解……如果沿此思路再往前一步将问题一般化,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呼之即出!
思考6因为|AF1|=2|AF2|且AQ平分∠F1AF2,这对问题的求解有无帮助?
解法7取AF1中点B,连接BQ,则
△AQB≌△AQF2|QB|=|QF2|,设A(x0,y0),则,由题意,有
(2)-(3)得
将(4)式整理得
结合(3)式,即为
再将代入,即为
以下同解法3.
评注考试时有一个学生采用此法答题,笔者曾感叹于学生的洞察力,能从图形中联想到三角形全等;同时,笔者也深深疑惑,学生究竟会选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来求解上述三元二次方程组……试卷评讲课上,我让该同学分析其思路,赢得一片掌声!
3 教学启示
1)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与灵活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现,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因而如何通过解题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应是数学教学的中心问题.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答,从不同方面多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与灵活性,发展创新思维.无论答案对错,教师应积极地诱导并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2)一题多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的兴趣与钻研精神.
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数学也不外乎于此.学生具有挑战自我的特性,用于表现自我,在课堂上进行一题多解式探讨教学,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兴趣,学生便会真正投入到数学的世界里.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一题多解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融会贯通.
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易于记忆.本题的6种思路、7种解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有效地复习和巩固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椭圆的两个定义与标准方程、向量的运算等),活化了数学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如设而不求、向量法、方程思想)的灵活掌握和创造性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4)一题多解有助于转变教师教学模式,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将一味的大量讲解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将课堂还给学生.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高效课堂的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朱贤良.“以能力立意”考题一例[J].数学教学研究,2012,31(9):45-46.
相关文章:
读《大江南北》心得体会02-11
张抗抗散文《大江逆行》02-11
看《大江大河》电视剧观后感02-11
大江健三郎02-11
制度改革推进大江发展02-11
老年人体检报告总结02-11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02-11
涂磊爱情哲理经典语录02-11
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要点02-11
保卫祖国的诗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