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

关键词: 探究 科学 课程 学习

科学课程学习的核心是探究, 所以在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成为教师教学实践中最应该注意的部分。 所谓探究, 它既是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 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方法, 所以如何展开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课堂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1鼓励自主选题, 激发探究兴趣

科学课程是一门针对学生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而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门课程。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是不成熟的, 所以注意力很难集中, 但是如果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 便会十分专注的参与。 这就提醒教师在课程选题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以学生的兴趣为最主要的出发点,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 因为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会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 自主地进行探究, 从而提出创新性的问题。 但是教师应该对学生提供的选题有所筛选, 因为有些学生的选题很可能出现过于激进或者不适合的情绪兴趣, 这种选题的存在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才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好的老师。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科学探究的主题的目的是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及兴趣, 这样一来便能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

2引导学生探索, 深入生活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 与其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法构成正比, 所以在科学课程进行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 从生活中汲取经验, 从而应用到科学课堂上, 这样一来, 能够使科学显得更加平易近人,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只是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 更感兴趣。 但在深入生活汲取经验的过程中, 教师与家长的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和家长进行交流对于家长在生活中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稍加关注, 因为学生在生活中还是受家长的影响较大, 所以教师要与家长及时的进行交流。 对于生活经验进行加工整理, 形成科学课程的探究对象, 这本身就加深了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程度, 学生在生活中积极的发现问题积累经验, 这本就是在积极自主的进行科学探究, 所以教师通过生活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式很有必要的。

3进行小组探究, 体验合作乐趣

探究的过程是需要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够完成的, 所以除了师生之间的必要沟通与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自我意识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 这时候适当的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会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 而且对于科学课程而言, 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与摩擦会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使学生燃起自主探究的热情。 所以教师要在科学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 不同的性格特征将学生进行合理公平的分配, 分配叫均匀平衡才能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果分配不合理, 很可能出现“行”的同学越来越行, “不行”的同学越来越差的情况, 所以为了杜绝这种情形的出现, 对于分组学习, 教师要十分谨慎。

4评价探究结果, 总结学习经验

无论是何种课堂教学, 评价结果, 总结经验这项步骤总是无法省略的。 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而言, 虽然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但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环节最终还是需要教师的评价和总结, 因为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认识和思考方式的不同, 很可能会造成探究成果上的偏差, 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缺乏经验, 则很难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偏颇, 所以教师在科学探究结束后, 对于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能够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科学的价值观念, 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更加严谨, 更乐于针对科学课程进行自主探究。 另一方面, 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进行总结, 能够弥补小学生“善忘”所带来的不好影响, 并且站在小学生的角度, 对于科学探究进行经验总结, 能够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 并且能够对教师的话牢记在心, 这样来积累科学经验, 为学生日后的自主探究提供的理论支援。

5结语

对于科学的热爱和崇敬是需要从小就培养的, 因为科学素养的形成与不断深化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 而已主动探究为主的科学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最有帮助的,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创新的精神, 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 动脑的探究, 不仅形成了健康良好的科学素养, 更为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要:如今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所以为了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的科学素养, 就要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 让学生了解科学本质, 热爱科学并且培养自身乐于探究的优秀品质。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 正是各种思维能力培养的初期, 对此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启蒙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 并且为日后的科学性学习, 自我探究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起着基础性作用, 所以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以及适应学习的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主动探究,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占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J].考试周刊, 2015.11.

[2] 马艳惠.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诱发学生探究兴趣[J].学周刊, 2013.12.

[3] 陈建忠.开拓资源实现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主性——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利用“生”源的研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5.09.

[4] 宋卫民.激活小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主动探究精神[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 201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探讨 下一篇: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