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学
护理美学的概念(精选8篇)
篇1:护理美学的概念
对护理美学的看法
起初看到《护理美学》这本书,我以为护理美学就是教我们化妆、打扮自己。后来真的进入课堂时我才知道,美学不一定是指外表美,尤其是护理美学。什么是美?美是一种感受,美是在特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和谐。美是人类的内在的文明,以感情形式启迪人们的智慧,但有其客观存在的功效,它可以使人高尚,使人智慧,使人快乐,并能促使人们热爱生活,愉悦身心。美学与护理学有着紧密联系,将美学运用到护理工作中是衡量护士素质提高的具体体现。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护士日常的护理工作就是进行大量的与美学有关的实践活动。护士要用美的环境、美的语言、美的心灵、美的仪表、美的行为、美的技术,来满足患者对美的需求,使患者从护士的美好形象、精湛技术、温馨关怀中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被关爱,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从而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疾病治愈率,最终体现出护理美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道德美是做好整体护理工作的前提,心灵美是内心世界真正的美,护理美学就是一种精神境界。
护理1031班
包文婷
篇2:护理美学的概念
在康德美学第三契机中,实际上提出了两种意义上的“形式”概念.第一种意义上的“形式”概念是指审美对象的合目的.性是“从形式上”(der Form nach)来看的,即就纯粹鉴赏判断中认识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言的;第二种意义上的“形式”概念是指自由的想像力对感觉杂多的一种创造性结合,通过这种结合感觉杂多就仿佛是被按照某种“规则”联结起来了.
作 者:邓南海 DENG Nanhai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0 刊 名: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TY(SOCIAL SCINECE EDITION) 年,卷(期):2007 6(7) 分类号:B516.31 关键词:形式 目的与合目的性 想像力与知性的协调 图型★ 对公共频道四个市场的认识
★ 谈谈对经济法课程的认识与体会
★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党的认识
★ 谈谈我对参与式语文教学设计实践的认识和思考
篇3:论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世界表达
就美学而言,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学科形态意义上的美学学科, “中国传统美学”是我们运用今天的学科性思维方式去回溯中国古代思想而得到的一个概念, 是中国古代关于艺术和审美的思想观点。中国传统美学概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元素, 主要来自于中国古代诗论、文论, 不仅为文学艺术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更作为一种古代文人思想的鲜活反映, 影响着全民族的道德意识与生命观念。它是中国古代浩瀚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作为一种类概念, 区别于西方人使用的纯概念, 具有感悟式的特点, 且没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 有悖于西方追求的严谨科学态度。随着学术多元化, 文化全球化历程的推进, 中国传统的美学概念在其世界表达层面往往失却其话语地位, 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文化全球化非但没有使中国传统美学概念融入世界文化潮流, 学术西化反而使它的现代性传承也遇到了障碍。康德提出的“审美无功利”对后代文学创作与审美影响深远, 一度成为文学理论界的金科玉律, 而早在先秦时期, 庄子提出“虚静”说, 强调“坐忘”, 却并未得到后世系统的阐释与传承。这其中有几点原因:其一, 中国古代诗论、文论散见于古人的言说著述之中, 而这些言说著述并非专门研究美学、文学, 而是经世之学, 因而较为零散, 整理起来也很不方便。其二, 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 一直采用的是西方的话语系统, 中国传统的美学概念要想向世界表达自己, 仍需借助于西方那套话语系统, 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两套话语系统的碰撞。第二个问题, 即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世界表达, 就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问题。本文将着重就“意境”“婉约”“气”这三个美学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形象的范畴。唐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 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 视境于心, 莹然掌中, 然后用思;了然境象, 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 皆张于意而处于身, 然后驰思, 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 (1) 王国维先生认为, 文学作品中, “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寒波淡淡起, 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物, 何者为我。古人为词, 写有我之境为多, 然未尝不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 从王国维先生举出的作品例证来看, “情境”为“有我之境”, 而“意境”则为“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 则强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严羽《沧浪诗话》) 之“化境”, 是“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钟嵘《二十四诗品·含蓄》) 。中国画善用留白手法, 清笪重光提出“虚实相生, 无处皆成妙境” (《画笙》) 。可见, 取之象外, 虚实相济, 有无相生, 不即不离, 是谓“意境”。王国维先生以“意境”论中国古典戏剧:“元剧最佳之处, 不在其思想结构, 而在其文章, 其文章之妙, 亦一言以蔽之, 曰:‘有意境而已矣。’” (3) 原因在于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 以虚拟性、象征性、概括性为特色, 它的唱曲、宾白、场面等都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 (《董氏武陵集记》) 所以, “意境”概念的关键, 在于象与意, 实与虚, 有与无, 即与离之间的分寸。更确切地说, 意境是“象外之象”, 在时间和空间概念上趋于无限。
西方学术话语系统以英语为主, 在英语中, 意境被翻译为artistic conception。Artistic为艺术的, 有美感的之义, conception为概念, 构想, 设想之义, 即构想, 想象之境界, artistic conception则是富有美感的艺术境界。这样翻译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 因为其恰好迎合了现代人对于“意境”概念的理解, 通俗意义上的“有意境”确实可以理解为有美感, 有艺术感。然而, 这种翻译脱离了“意境”概念传统的发生语境, 显示出过于概化简单化的流弊。倒是德语中künstlerisch Gehalt的翻译, 更接近意境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含义, künstlerisch同样是艺术的之义, 而das Gehalt却比conception包孕了更多的内涵。das Gehalt的词根是-halt, -halt是握, 拿的意思。这样, das Gehalt就有包孕的派生意义, 与die Konnotation含义相近, 含“蕴藉”之义, 这就回归到中国传统的文学话语, 与conception表示的“概念”这一典型的西方话语相区别。借助于“蕴藉”, 就可以传达出“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讲求“韵外之致”的内涵。另外, 意境在英语中还被翻译为prospect, 这一译法在神韵上明显优于artistic conception。prospect有前景之义, 眼前之景, 目之所及至于无限, 从而道出了意境概念的内核。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世界表达必须扎根于传统, 还原其本来的含义。在我们对优秀的古代文化进行阐释的过程中, 本身就有删繁就简, 囫囵吞枣的倾向, 如果我们在向世界展示我们文化的时候, 仍旧采用简明的原则, 以它们的现代性通俗意义为基准, 一方面,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无法凸显;另一方面, 深厚的文化土壤必会流失得更多。
三
第二个例子是“婉约”概念。婉约, 是词在其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最重要的美学风格。“婉约”一词, 词话中最早见于建炎二年 (1128) 许豈頁所撰并自序之《彦周诗话》:“近时僧洪觉范颇能诗, ……又善作小词, 情思婉约, 似少游。”明张綖将“婉约”与“豪放”对举, 清代以来, 词论家开始普遍使用“婉约”这一术语。
婉约, 可拆分为“婉”和“约”两个含义, “婉”具有女性美的特点, “约”有约束、克制之义, 因而婉约在英文中被翻译为graceful and restrained。然而, 虽然这种翻译能够充分表达婉约的含义, 但我们很难把graceful and restrained作为一个完整的美学概念来理解, 因而, 经过译介后的婉约失去了它最初的身份, 即作为一种美学风格。针对这一问题, 有以下两种解决方式。
其一, 与英语文学对接, 将“婉约”翻译为euphemism。euphemism有婉转 (宛转) 之义, 在西方文论中, euphemism是一种修辞方式, 英语中的euphemism相当于德语中的der Euphemismus。《Collins German Dictionary科林斯徳英英德词典》对der Euphemism的解释是substitution of a milder or socially acceptable word or phrase for one that is harsher or more unpleasant, 这一解释充分阐释了euphemism作为一种修辞 (美学) 概念的用法, 而milder (较温和的) 包含了宛转与克制之义。euphemism最简明的用法是“Pass away”is a euphemism for“die”。在英国玄学派诗人亨利·沃恩 (Henry Vaughan) 的悼亡诗中, 悲情是有节制的, 死亡蕴含在一系列的想象之中。如他所说, “死亡是空鸟窝, 是锁在墓中的星, 他们都去了光的世界。” (4) 在英语文学中, “婉约”概念与“玄学派诗人” (Metarphysical Poets)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玄学派的特点是通过想象图画、陌生、神秘性的语言甚至强行联系来传达观念, 极尽曲折之能事。十七世纪的玄学派抒情诗, 值得一提的是埃德蒙·沃勒 (Edmund Waller) , 他的名诗《去吧, 可爱的玫瑰》 (5) 以语言的流畅柔美著称。这首诗将心爱的人比喻成玫瑰, 却不说“我”多么爱这玫瑰, 而是说自然美稍纵即逝, 无以永世长存, 如果“她”不接受“我”的爱, 幽闭自己, 只能跟这玫瑰一样黯淡, 枯萎。作者的抒情对象不只是“她” (lovely rose) , 还有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光 (sweet and fair) (fair意指美丽的事物) , 表达衷情而不直露。值得注意的还有诗歌的结构跟韵律, 中间两节句式完全一样, 并使用工整的偶句, 一、三句用一个韵脚, 二、四、五句也押韵。这首抒情诗在内容跟形式上, 都可以称得上是“婉约”的典范了。
附《去吧, 可爱的玫瑰》二、三两节:
Tell her that’s young,
And shuns to have her graces spied,
That hadst thou sprung,
In deserts where no men abide,
Thou must have uncommended died.
Small is the worth
Of beauty from the light retired,
Bid her come forth,
Suffer herself to be desired,
And not blush so to be admired.
其二, 与德语文学对接, 将“婉约”翻译为süβer Friede。süβer Friede一词出自歌德的诗歌《漫游者的夜歌》。歌德的这首诗歌创作于德国古典时期。1786年, 歌德从魏玛出发, 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意大利之游。在这期间, 歌德欣赏了古代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雄伟建筑与纪念碑, 钻研了古代艺术, 并接受了温克尔曼对于古代艺术的理解, 即高贵的单纯, 静穆的伟大。自此以后, 歌德的创作失却了狂飙突进时期的情感炽烈, 而表现为感情的高尚与自我克制, 追求宁静与和谐之美。因此可以把歌德的意大利之游作为德国文学古典时期的开端。歌德在这一时期追求牧歌式的甘美与平和, 这种创作心理与“婉约”概念有诸多相通之处。回到süβer Friede这一概念本身, 钱春绮先生将“süβer Friede”译为“甘美的和平” (6) , süβ本义是甜的, 引申为甜美, 甘美, (er为形容词词尾, 不做分析) , 对应了“婉约”的表现形式, 对美好事物 (女性) 的描写与赞颂;der Friede, 宁静, 和平之义, 对应了“婉约”的表达效果, 感情如细水一般绵长而有节制。
以上两种解决方式说明,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世界表达并非只是将我们的概念准确地传达出去这么简单, 让西方世界接受我们的传统美学概念需要找寻恰当的方式方法, 其中之一, 便是与他们的文化, 他们的文学艺术传统有效地对接。只有这样, 才能增加他们对于我们文化的认同感。
四
另外, 生命 (人生) 观念也可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寻求世界表达的重要途径。以“气”为例。“气, 云气也。” (7) 庄子《逍遥游》中有“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说的便是“气”。孟子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将“气”的概念人格化, 道德化。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说:“为气也, 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无是, 馁也。是集义所生者, 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 则馁也。我故曰, 告子未尝知义, 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 而勿正, 心勿忘, 勿助长也……” (《孟子·公孙丑上》) 这就将“气”与“义”, 与“道”联系起来, 物质性的“气”由精神性的“义”的集结凝聚而产生。《礼记·乐记》中将“气”与“义”对举:“情深而文明, 气盛而化神,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其实, 道德的凝聚彰显的是生命的力量, “浩然之气”不单只是一个理性的道德范畴, 而且还同时具有感性的品德。 (8) 很多中国传统的美学概念都可以还原国人对于人生, 对于生命的基本观念, 事实上, 这种观念具有普世性, 生命感性与道德理性也是西方哲学经久不衰的一个命题。柏拉图提出把诗人赶出理想国, 哲学的地位一直高于文学, 理性凌驾于感性之上是中西方文化共有的特点。不同的是, 在中国, 义气观的形成是个人的自身修养上升为民族品格的过程;而在西方, “上帝”无论是作为“实在”还是“唯名”都深深影响着西方人的思维, 这就使得道德理性始终以先验的方式统摄个人的生命经验。这种异中之同, 同中之异无疑打通了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对外通道, 也符合求同存异这一基本的中西文化交际观。
中国古代讲求诗教, “教之诗, 而为之导广显德, 以耀明其志。” (《国语·楚语上》) “耀明其志”为个人层面, “导广显德”为民族层面。美学、文学的根本指向在于“志”。志者, 意也, 从心, 士声。 (9) 诗教, 即是通过诗 (文学、美学) 的形式表诗人 (圣人) 之志, 以诗人 (圣人) 的心志启发众人, 使众人均有德行。就这一点,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根本基点, 应该是传达支撑中国历史发展与支撑个体生存发展的生命意识与道德意识。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现代意义所在。
五
在西方世界掌握文化话语权的今天, 如何使世界文化更加多元, 使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要做的, 是让我们自己的文化不失其魅力, 尊重我们自身的文化, 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它的现代性问题。就中国传统美学概念而言, 很多概念还没有走出国门, 就遭遇传承危机。例如“风雅”这个概念, 产生于氏族社会礼乐文明之下, 是王权的象征, “临之以《王制》, 考之以《风》《雅》” (班固《东都赋》) 。按照王瑶先生的考证, “雅”是秦声, 秦又是周的故地, 因此雅就是周乐, 是中央王畿的音乐, 因此“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正统高贵的特征。 (10) 晋陆机在《辩亡论上》中说“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 以名声光国”。诸葛瑾、张承、步骘三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臣, “风雅”是说他们人格操守高尚, 步骘就“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 (《三国志·吴书七》) 。而近代以来, “风雅”却逐步丧失其严肃性, 成为可以附庸的对象, 丰子恺便在《缘缘堂随笔·忆儿时》中将吃蟹说成是风雅之事。以至如今, 鲜有非专业人士知道其来龙去脉。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在现代运用中逐步丢失其原本的意义, 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溯源必须是现代性的根本前提, 也应该成为我们解决任何问题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另外, 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发声, 如何表达自己。显然, 翻译是很重要的一环。首要的, 也是对西方文明报以同样的尊重。西方文明发展到今天, 掌握了世界文化话语权, 肯定存在着一套支撑其发展, 诱发其活力的生长机制。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文化话语一方面是彼此独立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 类似于两块相生相克的磁石, 寻求彼此间的安全亲密距离;另一方面则相当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西方文化话语是中国传统美学发展的大环境, 因而必须充分尊重并认识西方文明。这种尊重落实到实践层面就是在充分学习与比较中西方文明的基础上, 以西方人更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方式传播我们的文明。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才能在西方文化话语之下, 寻求到自己合适的生长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王大鹏等编.中国历代诗话选.岳麓书社, 1985.
[3]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篇4:国产“高概念”电影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国产电影 高概念电影 美学特征
“高概念”电影,是以美国好莱坞为典型代表的一种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的“四大”商业电影模式,其制作模式是在电影中设置特征鲜明、浅显、突出并且容易识别和传播的“概念”,用大资本为大市场制造影片宣传的“高概念”,以追求最大化的可营销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引进的美国大片不断增多,“高概念”电影对中国电影制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英雄》、《十面埋伏》、《神话》、《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集结号》等都采用“高概念”电影的制作模式,并在国内票房取得佳绩,但媒体评论往往是批评多于褒扬。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试图结合当下中国的社会现状分析国产“高概念”电影的美学特征,以期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一、表现主题:正义呼声与爱恨情仇
当下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社会问题:国家统一、竞争威胁、贫富差距、通货膨胀等等。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让中美关系落入低谷,同时触动了中国人的爱国心和正义感。随后的2002年是“9·11”事件的影响逐渐显现的一年,国际局势呈现出美国国际地位上升、美欧矛盾渐趋深化、新一轮军备竞赛悄然兴起等特征。人们看到了竞争的国际激烈和恐怖组织的威胁,从而更加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和国力强盛,和平与正义也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旋律。张艺谋导演的《英雄》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上映的,影片中四个侠客要刺杀秦王,但最终放弃,而让侠客最终放弃的原因,竟是悟出了“只有一统天下,才能永久结束让百姓痛苦的战乱”。这部影片反映了人们对“正义”的期待,同时体现出“服从大局”的主导思想。在国际竞争和恐怖威胁多年来有增无减、举国上下齐心备战北京奥运的形势下,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撕探讨的战争意识与牺牲价值获得了舆论的广泛认可。
“爱恨情仇”贯穿人们生活的始终,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链接,因此“爱恨情仇”在任何时期都是电影情节渲染的重要砝码。《英雄》中刺客对暴君的仇恨,《十面埋伏》中两个捕快和逃犯的感情纠葛,《神话》以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旷世爱情轮回,《无极》中倾城王妃在北宫爵吴欢、大将军光明和奴隶昆仑之间的爱情角力,《集结号》中谷子地与九连战士的战友情,这些元素都是电影在叙事中的重要纽带,也是故事润色的主要颜料。
二、风格类型:武侠精神与历史故事
武侠电影是中国独有的类型电影,拍摄武侠电影是中国导演进军好莱坞的优势和捷径。
另一方面,当下中国存在贫富差距加大、房价高涨、底层劳动者利益受到侵犯等诸多社会问题,当人们感到生存和生活没有依靠,或从社会方面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就只好把希望寄于个人或自己去抗争,或靠义士来扶助,这种社会现状正是武侠和武侠精神产生的原因。《英雄》中刺客为了正义不顾生死去刺杀秦王,《十面埋伏》里腐败的朝廷与反官府的“飞刀门”的斗争,表现出“快意恩仇,睚眦必报”的武侠精神,《神话》里考古学家Jack“除邪去恶,舍己助人”,《集结号》中九连战士奋勇厮杀、誓死完成狙击任务,正是武侠信守的“守信重诺,一诺千金”。
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从魔幻到科幻、从史诗到现代,风格和类型丰富多样,而国产高概念电影不同,他们无一不是讲述的一段历史故事:《英雄》以战国末期六国征战为背景,《十面埋伏》故事发生在唐太宗十三年。《神话》中秦朝与当代时空相切,《满城尽带黃金甲》是在五代十国间、中原大乱、盛唐灭亡,《无极》故事发生在明朝、《集结号》讲述了1948年淮海战役的战斗故事。这一方面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影视文本创作题材的匮乏。
三、表现手法:数字技术与声色艺术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使得电影的视听效果可以按照导演的设计达到极致。数字技术可以将真实的原始、粗糙的素材通过数字合成、绘画和动画工具,改变这些已经在摄影机里已经建立起来的东西。《英雄》中分段讲述的故事使用了不同的画面色彩对情节进行渲染,《神话》中在兵马俑宫殿里的飞行打斗场面,《无极》中宫殿的远景以及整部影片的魔幻效果,《集结号》战争场面使用的怀旧色调,这些无法通过摄影机拍摄的镜头及色彩都是依靠数字技术模拟出来的。
为了追求视听效果的极致,这些投资巨大的“高概念”电影除了使用数码技术进行后期加工,在拍摄中演员的服装、场景的搭建和影片中使用的音乐效果也是精心设计制作的。《英雄》影片中的服装设计全部出自日本服装设计大师和田惠美之手。《十面埋伏》影片中所有的音乐都使用了日本著名作曲家梅林茂的音乐,这使影片中音乐的层次变得丰富了很多。《无极》的音乐是好莱坞的高手来操刀,所以音乐特别宏伟,铺陈得很满,片尾还加入了一些藏族音乐元素,丰富了电影音乐的中国味道。对于影片外景地的选择,这些影片也都非常用心。《十面埋伏》的牡丹坊、花海和雪地在乌克兰拍摄,《无极》选择了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小中旬镇联合村碧古天池。这些元素依靠后期的数字技术,使得近年来国产大片的视听效果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篇5:护理美学心得
通过对护理美学的认真学习使我收获很多,首先,护理美学的任务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审美能力,更好地为医疗护理服务。其次,它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而且它运用正确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去影响护理人员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素质,以便在临床护理和社会人群保健工作中,按照美的一般法则去体现美、创造美、以美好的环境和完善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社会人群的健美水平。
护理美学是护理工作人员必修的学科美是什么,现代许多美学家只讲美感和艺术,对美却避而不谈,这门学科很重要。这是护理人员塑造人体美的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和护理审美规律,护理美学对护理人员有很大的帮助,对护士的形体和言行举止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很喜欢学习护理美学这门学科很重要。学习这门学科对我的言行和气质都有拉很大帮助,老师讲的也很好,每次都很期待上美学的课,在上每节课是感觉都有很大的收获。感觉自己不仅学习啦护理美学还学会了做人真的,护理美学对护士的职业影响也很大,护理美学这门课程又分为、护理美学概述、护理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原则与方法、高级护士生学习和研究护理美学的意义、护理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定要学好美学,这是护理人员的气质和交流的基础,这是作为一名好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标准。我认为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这种文化共识是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人对事物的共同看法,是对某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普遍看法;这种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的风土人情、习俗、风尚等等。伏尔泰所说的美其实就是美的文化共识的一些特性,由此,我们可以轻易的得出美的一些特性。我们在美学中又从新的认识啦美,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无处不在。护理美学是护理职业人员的必备资料也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护士作为一种职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新世纪里,现代医学从理念到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人类健康美息息相关的护理事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护理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美学也呼之欲出。这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强烈渴求。今后,我要成为护理队伍中的一名优秀护士而不被淘汰,需要具有非常全面的综合素质,并需在工作中不懈努力。我认真的学习《护理美学》知识。
《护理美学》是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中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美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是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护理美学》从美学基础、护理美学基础、护士职业道德与护士素质、护士职业形象、护士礼仪美、护士语言美、护理审美教育与评价、护理美学教育8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护士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护理美学,对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也是研究人类如何生存和发展的一门科学。而护理美学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审美现象以及审美规律的学科。根本目的都是使人们懂得如何审美做人,懂得如何用自己所追求和创造的美来改造人、教育人、美化人、塑造人美的灵魂。1
究竟什么是美?美的摇篮是什么?什么是美感?
护理人员运用美的规律来创造护理美,不只是美的外表、美的环境、美的操作和美的护理器材,更重要的是美的职业形象。
在护理美学的学习中,我懂得如何提高受自己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欣赏研究;懂得社会美、人格美的精髓;对人的外在美如对护士的外表形象(服饰、发式、容貌、姿势等)、护士的职业形象的深入了解;对病区环境美、医院总体形象美的深入了解。并体会到“护士的仪表和分度是护士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是自我感情的表露,也是与病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是人类交往中的第二语言系统”的正真内涵;注意到言谈举止体现知识内涵,对于提高工作质量,优化护士整体形象的重要性。
一个亲切和蔼的微笑,可以使病人得到安慰、安心治疗。一个拍病人肩膀的鼓励动作,可以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和忍受病痛的毅力护士整洁的外表,热情、和蔼、诚恳的态度,熟练而轻柔的动作,可以缩短与病人的距离,使病人愿意与护士配合治疗、结交朋友;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向他人传递正确的信息。
护士仅有美的外表而没有精湛的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样的护士是不美的;医院有美的环境设施、有一流的医疗仪器,但如果医务人员缺乏医疗道德,做不必要的检查、开不必要的高价药、小病大看等,这样的医院不可能有美的医院形象,这样的医院只能给患者造成痛苦。
篇6:《护理美学》读后感
关键词:护理美学 整体护理 护理美学与工作
引言:随着人类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变革,群众对健康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作为与人类健康美息息相关的护理事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护理美学也呼之欲出。这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强烈渴望,那么二十一世纪的护理美学以怎么样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呢?这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美学是护理工作人员必修的学科。美是什么,现代许多美学家只讲美感和艺术,对美却避而不谈,这门学科很重要。这是护理人员塑造人体美的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和护理审美规律,护理美学对护理人员有很大的帮助,对护士的形体和言行举止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很喜欢学习护理美学。学习这门学科对我的言行和气质都有很大帮助,感觉自己不仅学习护理美学还学会了做人,护理美学对护士的职业影响也很大,护理美学这门课程又分为、护理美学概述、护士审美修养,护士审美评价,护士工作中的美学应用,护士专业形象的塑造。一定要学好美学,这是护理人员的气质和交流的基础,这是作为一名好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标准。我认为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这种文化共识是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人对事物的共同看法,是对某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普遍看法;这种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的风土人情、习俗、风尚等等。伏尔泰所说的美其实就是美的文化共识的一些特性,由此,我们可以轻易的得出美的一些特性。我们在美学中又从新的认识美,在生 1
活中在工作中无处不在。护理美学是护理职业人员的必备资料也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护士作为一种职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新世纪里,现代医学从理念到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人类健康美息息相关的护理事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护理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美学也呼之欲出。这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强烈渴求。今后,我要成为护理队伍中的一名优秀护士而不被淘汰,需要具有非常全面的综合素质,并需在工作中不懈努力。所以我要认真的学习《护理美学》知识。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也是研究人类如何生存和发展的一门科学。而护理美学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审美现象以及审美规律的学科。根本目的都是使人们懂得如何审美做人,懂得如何用自己所追求和创造的美来改造人、教育人、美化人、塑造人美的灵魂。究竟什么是美?美的摇篮是什么?什么是美感?
护理人员运用美的规律来创造护理美,不只是美的外表、美的环境、美的操作和美的护理器材,更重要的是美的职业形象。在护理美学的学习中,我懂得如何提高受自己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欣赏研究;懂得社会美、人格美的精髓;对人的外在美如对护士的外表形象(服饰、发式、容貌、姿势等)、护士的职业形象的深入了解;对病区环境美、医院总体形象美的深入了解。并体会到“护士的仪表和分度是护士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是自我感情的表露,也是
与病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是人类交往中的第二语言系统”的正真内涵;注意到言谈举止体现知识内涵,对于提高工作质量,优化护士整体形象的重要性。
一个亲切和蔼的微笑,可以使病人得到安慰、安心治疗。一个拍病人肩膀的鼓励动作,可以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和忍受病痛的毅力护士整洁的外表,热情、和蔼、诚恳的态度,熟练而轻柔的动作,可以缩短与病人的距离,使病人愿意与护士配合治疗、结交朋友;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向他人传递正确的信息。
护士仅有美的外表而没有精湛的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样的护士是不美的;医院有美的环境设施、有一流的医疗仪器,但如果医务人员缺乏医疗道德,做不必要的检查、开不必要的高价药、小病大看等,这样的医院不可能有美的医院形象,这样的医院只能给患者造成痛苦。
小结:通过学习护理美学,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美学思想内涵的研究,塑造自己美的思想灵魂,转变和提高自己的审美精神素质。我对“护士”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历练的更加稳健成熟了。在工作中,产房工作节奏快,抢救病人多、精神高度集中,助产过程中既是高强度体力劳动,又是高精力的脑力劳动。产程是需要耐心去守的,观察宫缩、宫口扩张、先露下降、胎心变化。对不够配合的产妇进行耐心的说服和解释。产房的工作需要极大的爱心,分娩的过程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时刻,在这时给予贴心关怀是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和动力。哪怕是一口水,一口饭,一双支持的手。工作
严密观察,细心发现异常情况极为重要。高度的责任心,每一个班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和丰富自己。工作时发扬主人翁的精神,内强自我,尽心尽责,认认真真地做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对每一件事,进而将事情尽己所能地做好、做细。各班之间相互查漏补缺,超前服务,培养自身的预见性、思维、和超前意识。经验必须不断总结、反思、理清思路,对实践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我以心换心,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他们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进行饮食指导,健康宣教。最大限度的和患者们缩小距离,把他们当作朋友,用心与患者沟通,理解患者的难处,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塑造护理管理者美好形象。在研究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护理是一门艺术,并在护理中发现美和创造美。使我更加热爱我的护理事业!
参考文献:
1、孟宪武:医学对美的追求,《医学与哲学》1998年第8期
2、温明春、郭志继:医学美学刍议,《医学思维与方法》2002年第3期
3、袁柯、殷玲:对护理美学的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第10期
4、徐梅君:护理美学对住院病人的心理效应,《现代护理》2003年第9期
篇7:护理差错的概念
凡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发生差错,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事故与差错的区别主要时后果的差异,凡事故产生均造成不良后果)。
【护理差错参考标准】
1.错抄、漏抄医嘱,影响病人治疗者。
2.多服、漏服药(包括未服药到口),按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3.做药物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错做或漏做滴眼药、滴鼻药,冷热敷等临床处置者。
4.发生Ⅱ度褥疮、Ⅱ度烫伤,经短期治疗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者;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时间者。
6.各种检查、手术遗漏皮肤准备或备皮划破多处,影响手术及检查者。7.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8.巡视病人不到位,病人出现坠床或跌倒,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8.损坏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重要标本,或未按要求留取,未及时送检,未经查对采错标本或送错标本,以致影响检查结果者。
9.对于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以致延误手术时间,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手术标本丢失或未及时送检,增加病人痛苦,影响诊断者。
10.供应室发错器械包或包内遗漏主要器械,影响检查、治疗者;发放无菌已过期的器械或器械清洗、灭菌不彻底,培养有细菌生长,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护理差错上报管理制度】
1、病房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由护士长或指定专人负责,各科室备有差错事故登记本,认真作好登记报告工作。
2.发生事故差错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差错事故的发生经过、原因和结果。护士长在24小时内口头或电话报告护理部,重大事故要立即报告护理部、科主任,并同时提交书面材料,护理部核实后,及时报院部。
3.发生差错后,应立即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差错造成的不良后果。发生严重差错事故,应努力将差错事故造成对病人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并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有关该病人的标本、化验结果、药品、器械、病史记录等,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或涂改。对疑似输液、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科内保管。4.实习生一旦发生差错,按差错的性质、发生原因及经过,带教老师和护生酌情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有护士执业证书在临床实习、进修时发生差错,一切后果自负。
5.差错事故发生后,由护士长或指定专人填写差错事故登记本,当事人填写护理缺陷分析记录,记录发生缺陷、事故的经过,护士长分析缺陷发生的原因及今后的改进和预防措施。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并上报护理部。
6.发生重大差错事故,护理部、科室根据差错事故的性质、情节、本人态度,结合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提出整改措施,强化护理安全教育,以使相关人员吸取教训。
7.对护理差错做到五个不放过:(1)未查清原因不放过。(2)未查清事情经过不放过。(3)没有处理结果不放过。(4)当事人、科室护士未吸取教训不放过。(5)未订立防范措施不放过。
8.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经查实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9.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护理差错高危因素防范要点】
1.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高危因素作好相应的防范措施。2.高危环节控制:治疗、病人流动管理、工作交接、医护合作性环节、新药新技术应用环节。
3.高危人群培训:轮转护士、新职工;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者;护患交流欠缺者。
4.高危时段警示:繁忙、下班前、交接班、节假日等。
5.高危意识防范:主观意识过强,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协作意识,法制观念淡薄。6.科内安全隐患及差错情况在每月的护士长工作例会上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易引起差错事故的工作环境及时进行制度完善或流程改造。
7.各科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1)要求每位护士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护士长进行差错防范情景式提问、分析、评价、总结。
篇8:中西方园林美学概念的异同探讨
1.1 西方美学研究
西方对美学的研究,大体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并且在各个阶段分别出现过占主导地位的美学形态,这就是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和文化论美学。其中本质论美学是古希腊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本质(essence)是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主体设定,认为事物总存在着它之所以如此的核心原因,就是本质。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年)将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分开来,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1]。正因为这种哲学美学思想,造就了西方的规则式园林的童话。在西方人看来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大自然是杂乱无章的,根本谈不上美。克罗齐认为自然的美是发现出来的;如果没有想象的帮助,就没有哪一部分自然是美的。这种审美意识贯穿始终,和中国人的截然不同。
1.2 西方园林发展形式
在园林发展上,从历史来看,从古希腊庭院式园林、古罗马的台地式园林到法国的规则式园林都是几何式的,有着非常严谨的几何秩序,均衡和谐。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热衷自然的倾向影响英国的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19世纪上半叶,不少设计师重新提出在建筑与自然之间最好有几何式的花园作为过渡,后来园林受新思潮的影响,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2]。
在20世纪20、30年代,很少有人从理论上探讨在现代环境下设计园林的方法。英国的唐纳德于1938年完成的《现代景观中的园林》(Garden in the Modern Landscape)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他在书中提出了现代景观设计的3方面,即功能的、移情的和艺术的。唐纳德认为,功能是现代主义景观最基本的考虑,是3方面中最首要的。后来,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这个行业,景观规划设计师们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2]。
2 中国美学研究和园林发展
2.1 中国美学研究
中国美学思想源于先秦。西周末期,周太史伯提出和谐为美的观点,作为美学智慧的灵光闪现,早于西方300多年[3]。而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提出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的论点[4]。儒家重善轻美的哲学伦理逐渐被强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未重蹈中世纪欧洲美学思想受神学束缚而影响发展的覆辙。此时美不再被看作善的附庸,而是转变为重美轻善,美学思想疏远了政治伦理,与玄学、佛学的探讨相联系。至隋唐中叶,形成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即与佛学特别是禅宗结合起来,追求超脱人世烦恼,达到绝对自由,但不否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不完全脱离世俗生活,幻想通过个体心灵、直觉、顿悟去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使近代中国美学具有独立形态的是辛亥革命后的蔡元培,他对于美学的重视和美育的提倡,使得中国美学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之路。因而,人们研究中国美学发展历程时形容中国的研究有“起了100年的早,赶晚了100年的集[5,6,7,8,9,10,11,12]。”
2.2 中国园林发展形式
中国的园林历史悠久,从黄帝时期、尧舜禹时期苑囿,殷商时期、秦汉时期的御苑,到两宋期间,文人雅士庭园都为自然山水园,园林也成为表现人格、志向,抒发胸怀的场所,体现了个人独特的逸趣。明朝继承了唐宋的余风,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园林分布,园林规模不大,且具有风格上的模式化。到了清朝,造园已相当普遍。江南造园手法也因清朝皇帝的几次南巡而带到京城,用于宫廷园林的建造[13]。
3 结语
中西方在园林、美学两方面存在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在认识世界的方法上不同,最终导致对美本质的认识上走了截然相反的道路。西方关照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同对马的理解,他们喜欢研究什么是马的本质,从而区别马和非马,他们更喜欢下定义,即符合这种定义的就被称为马,而中国人关照具体的事物,很少下定义,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个体上。太注重个体使他们在个体事物上徘徊无法形而上学。这种不同的哲学思维反映在园林上形成了不同的造园形式,即西方的规则式园林和东方的自然式园林,对于西方的哲学体系,他们认为抽象出来的东西是美的,即规则的三角形、圆形等等。这就像苏格拉底问他的学生:“你相信绝对的美吗?”他的学生回答:“我相信”[14]。这说明美是可以抽象出来的。对新事物的认识有细微、精致的观察开始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沉迷于其中。所以在很多领域,中国总是要早些的真正原因。
对美的认识,儒家重善轻美的哲学理论虽然在魏晋是有所消弱但还存在,譬如对梅、兰、竹、菊的园林植物的欣赏是将其人格化,而不是从植物的本身形态考虑。隋唐时,美与佛学特别是禅宗结合起来,幻想通过个体心灵、直觉、顿悟去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如禅宗大师惠能提出“不立文字”,因为他认为文字不能完全表达他的思想[15]。表现在园林上,中国造景时提出的“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讲究意境,这种意境是学不来的,只能通过顿悟和体会。而西方恰好相反,美是可以被表现的,克罗齐提出“成功的表现就是美”[16]。西方园林将形式美与功能相结合,甚至提出了学习表现形式美的途径,即3大构成。
摘要:从中西方对美学研究和对园林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中西方园林形式不同的原因,指出了由于认识世界的方法上不同,最终导致对美本身的认识上走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探讨了中西方对美学概念的异同认识。
相关文章:
美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02-09
护理美学感想02-09
浅谈如何加强高职护生的护理美学教育02-09
探讨美学和赞美在现代护理中的应用02-09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02-09
护理美学心得02-09
美学应用02-09
走向分析02-09
传播走向02-09
走向战略进攻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