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随访对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 胰岛素 高血糖 治疗

胰岛素治疗是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的糖尿病患者补充替代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和有效手段[1]但应用胰岛素治疗常引起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反应,屈光变化,胰岛素水肿等[2]不良反应。

由于糖尿病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往往年龄较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用药的正确性及依从性较低,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因而加强健康教育及护理随访对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3],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非常必要。 该研究探讨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住院的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2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专门医护随诊组127例,其中男76例,女52例,年龄32~78岁平均(60.2±13.3)岁,常规门诊 组125例 ,其中男76例 ,女49例 ,年龄33~79岁 ,平均 (60.8±13.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 ,吸烟患者比例 , 病史 , 入院后就诊方式,使用胰岛素的情况,平均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前详细记录联系方式,询问病史,完成各项检查等。 糖尿病患者诊断明确后根据病情及患者的同意,依据2012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饮食治疗 , 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的指导,并监测血糖。

1.3健康教育及护理随访

1专门医护随访组。 在科内建立由本科医师及护师组成的随访小组,对每位入组的患者建立随访档案,记录患者的年龄、 性别、住院日期、住院号、住址、联系电话,病史情况及具体用药明细,制定每位患者的随访计划。 患者住院期间由专科医师和护师反复进行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或家属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针头更换方法,何时需要复诊等。 患者出院后4周及4周以后每月由专职护师电话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临床不适,血糖值,饮食,睡眠,活动及胰岛素注射情况等。 记录注射胰岛素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于患者出院12个月由第三方进行满意度调查。 2常规门诊就诊组。 患者住院期间由医师及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或家属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出院12个月电话询问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由第三方进行满意度调查[5]。

1.4观察指标

1患者满意度调查,2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3发现不良反应的及时性,患者满意度等。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据表进行分组,由不参与研究的第三方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定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专门医护随访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4.5±5.2)分,常规门诊就诊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8.3±6.5)分,差异有统计学定义(t= 3.110, P=0.002)。

2.2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随访效果及 不良反应

见表1。

随访12个月专门医护随访组服药依从性为98.4%, 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的9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脑梗死,高脂血症等其他心血管疾病。 用药的数量较多,而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偏大者居多。 记忆力差,极易自行停药,误用,漏用或自行减药量,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因而建立专门个人档案,加强对这类患者的电话随访, 定期指导患者监测血糖, 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及时专科就诊,及早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非常重要[6],研究表明, 调高胰岛素注射患者用药依从性, 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定义。

本研究中,随访12个月后,由第三方随访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专门医护随访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4.5±5.2)分,常规门诊就诊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8.3±6.5)分。 差异有统计学定义 (P<0.05),随访12个月专门医护随访组用药依存性为98.4%。 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专门医护随访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用药依存性; 由于患者用药依存性的提高,随访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的临床不适并积极处理,专门医护随访组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均下降, 因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通过本研究, 我们体会到, 对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病情往往复杂,用药较多,注射胰岛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因而加强对这类患者的医护随访非常必要。 通过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能够提醒患者,遵照医生的治疗方案用药, 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指导, 及时解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依据病情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并对患者的生理, 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予以适当支持帮助, 通过随访还能有效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 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在随访中, 我们发现, 虽然患者出院时我们的医护人员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具体用药的指导,但任有一些患者在注射剂量及次数,注射时间、消毒方法,针头更换上出现了差错。 还有一些患者自行减药,换药,不愿意坚持注射或认为不需要坚持用药而停用药物。 通过我们电话随访,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用药的必要性及停药、私自改变注射剂量的危害,及时纠正了21例患者的用药错误,使其能够按照治疗需要正确用药,大大提高了患者注射胰岛素的依从性。 我们的医护随访还发现36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皮下脂肪萎缩,2例皮下脂肪增生, 及时给与指导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的部位的选择, 轮换方法,8例患者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均自然恢复。 说明护理随访能及时发现患者的临床不适并予以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另外,随访不是简单的询问,还要求我们的随访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懂得沟通交流技巧,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高质量的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提供正确的治疗、保健信息的能力,因而我们的随访人员均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受过糖尿病专业培训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每月由科室主任医师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及随访水平,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

4结语

总之,对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对其建立专门档案, 由专科医师护师进行定期随访,能够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纠正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错误,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降低再入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节约医疗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及社会价值,该模式是开放式,延伸式的医疗服务形式[6]。 是医院将医生服务延伸到家庭的手段之一[7]。 是出院患者及时获得康复保健指导与咨询的最佳途径[8]。 此模式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观 , 弥补了社区健康教育的不足,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其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临床探索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随访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住院的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2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专门医护随访组(127例);和常规门诊就诊组(125例)。其中专门医护随访组采取建立患者档案、由专门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定期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的服务模式;常规门诊就诊组患者自行到门诊就诊。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发现并处理不良发应的及时性,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随访12个月,专门医护随访组用药依从性为98.4%。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2.P<0.05)。专门医护随访组发生不良反应12例,常规门诊就诊组23例,专门医护随访组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P<0.05)。专门医护随访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4.5±5.2)分,高于常规门诊就诊组的(88.3±6.5)分,差异有统计学定义(t=3.110,P<0.05)。结论 对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建立专门的医护随访体系,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并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护理随访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的影响 下一篇:冠心病患者择期介入治疗运用舒适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