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观念人力资源论文提纲

关键词: 基本要素 竞争 社会 资源

论文题目: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缺失问题研究

摘要:人是社会存在的主体,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有了人的存在才有社会与社会相关联的其他存在。人是社会资源的创造者,是最宝贵的资源,纵观现代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其本质是人的竞争,因而对人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和国家管理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这种管理则主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 道德是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手段的基础,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主要标准和衡量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充当价值尺度的角色,人的个体差异性以及道德的社会普遍价值观念性决定了道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只有从道德的角度出发以人文关怀的手段注重人的内在需求才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以当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分析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归纳探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道德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能遵守以人为本原则、公平合理原则、诚信原则、民主原则、和谐原则,造成了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公平公正准则的缺失;诚信意识的缺失;民主观念的缺失等等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全面发展。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归纳,本文以道德为视角深度探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失的原因,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传统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管理者自身素质局限的影响和缺乏外界环境的约束的影响。这些原因共同作用造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道德缺失问题,无论是受到传统人事观念的影响也好还是本身发展也好还是社会大环境变化也好,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在多方面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改变的,但是怎样努力,朝着哪一个方向努力,这都是我们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作者以企业、社会为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问题的主体,从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和社会法律、舆论监督等方面加强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的提高,以道德的提高为主来改变现存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朝着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道德缺失;原因分析;解决途径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人力资源

2.1.2 人力资源管理

2.1.3 人力资源管理与道德的关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人文关怀”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 人力资源管理应遵循的道德原则

2.3.1 以人为本原则

2.3.2 公平合理原则

2.3.3 诚信原则

2.3.4 忠诚原则

2.3.5 民主原则

2.3.6 和谐原则

3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影响

3.1 道德缺失的表现

3.1.1 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3.1.2 缺乏公平公正的准则

3.1.3 缺乏诚信的意识

3.1.4 缺乏民主的观念

3.2 道德缺失产生的影响

3.2.1 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3.2.2 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3.2.3 影响员工个人发展

4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缺失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4.1 传统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

4.1.1 西方传统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

4.1.2 我国传统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

4.2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4.2.1 企业缺乏对人性的理解

4.2.2 企业缺乏对“人”需求的认识

4.3 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局限

4.3.1 管理者的法律和道德素质不高

4.3.2 人力资源从业者专业素质不高

4.4 缺乏外界环境约束

4.4.1 缺乏法律监管手段

4.4.2 缺乏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5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道德缺失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借鉴企业人力资源道德管理经验

5.1.1 借鉴西方企业优秀人力资源道德管理经验

5.1.2 借鉴我国企业优秀人力资源道德管理经验

5.2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5.2.1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5.2.2 实施企业人力资源道德管理

5.3 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

5.3.1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5.3.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专业素质

5.4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环境

5.4.1 加强法律监管力度

5.4.2 提高社会舆论监督能力

5.4.3 提升职业道德宣传效果

5.4.4 培养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树立起在科技练兵中有所作为的观念 下一篇:观念与实践: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双重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