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 多发病 患病率 胰岛素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随着人口的不断老龄化,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的和正常生活。地特胰岛素是近年来新上市的长效胰岛素, 经过国外研究证明[1], 具有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控制体重等较多有点。该研究分析了2011年1—12月该院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探讨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44例, 男23例, 女21例, 年龄63~82岁, 平均年龄为 (71.2±6.3) 岁, 病程3~11年, 平均病程 (5.4±2.9) 年。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定的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的空腹血糖 (FBG) 值均在10mmol/L以上, 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 至少达到8%。同时排除以下情况: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有精神病史者、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者等。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停止使用原降糖药物。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片与中性精蛋白人胰岛素进行联合治疗, 格列美脲片1 mg/d, 最大剂量不得超过4 mg, 于早饭前服用;中性精蛋白人胰岛素使用诺和灵, 起始剂量为0.15IU/ (kg.d) , 1次/d, 于晚上睡前10点注射。研究组采用格列美脲片与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 格列美脲片1 mg/d, 最大剂量不得超过4 mg, 于早饭前服用;地特胰岛使用诺和平, 起始剂量为0.15IU/ (kg.d) , 1次/d, 于晚上睡前10点注射。每隔3~5 d两组患者均要根据血糖测定值调整药物剂量1次。其中格列美脲片的用量按照PG进行调整, 胰岛素剂量按照FBG进行调整。治疗目标:FBG为3.9~7.0 mmol/L, 2h PG为4.4~11.1 mmol/L, Hb Alc<6.5%。同时, 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12周时对患者进行FBG、2 h PG和Hb Alc检测, 并严密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中血糖低于3.9 mmol/L定义为低血糖。

1.3 统计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间的FBG、2 h PG和Hb 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05, 1.032, 1.001, P>0.05) 。治疗后,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FBG、2 h PG和Hb Alc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681, 4.324, 1.679, t2=2.706, 4.151, 1.832, P<0.05) 。但分别比较两组间FBG、2 h PG和Hb Al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84, 1.043, 1.008, P>0.0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 见表1。

安全性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其中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微低血糖, 发生率为9.09%, 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轻微低血糖现象, 发生率为27.27%, 经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87, P<0.05) 。

胰岛素用量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用量分别为 (0.24±0.07) /kg·d和 (0.28±0.05) /kg·d, 研究组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963, P<0.05) 。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约占所有糖尿病的90%~95%[1]。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 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2型糖尿病多数发病缓慢, 发病时无明显症状, 发病原因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即胰岛素抵抗) 所致。随着时间的延长而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 很多2型糖尿病最终也需要胰岛素治疗[2]。大部分患者有多饮、多尿、烦渴、乏力、体重减轻和多食的症状, 常常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黏度[3]。

特胰岛索分子以六聚体形式存在, 而其结构中C14脂肪酸链的修饰会使六聚体在皮下组织中的扩散和吸收速度减慢。在胰岛素单体状态下, 含有C14脂肪酸链的结构又会与白蛋白结合, 从而进一步减慢地特胰岛素吸收入血循环的速度[4]。该次临床研究中两组患者血液FBG、2h PG、Hb A1c含量相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地特胰岛素与中性精蛋白人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片都能够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 在临床效果方面没有明显差距。这一点与临床资料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

格列美脲片同甲苯磺丁脲一样为新一代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 作用强, 与磺脲类受体的65 k Da亚单位相结合 (传统磺脲类为140 k Da) , 具有与受体快速结合、迅速解离、快速起效的特点, 并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格列本脲相比, 降血糖作用快而持久, 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更快。口服格列美脲片后被迅速而完全吸收, 服后2~3h达血药峰值。该次临床研究中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为9.09%, 相比对照组的27.27%显著降低, 与临床研究中的报道结果一致[6]。

地特胰岛素的药动学相对呈线性, 与剂量有关。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相比, 地特胰岛素经皮下注射后在健康受试者和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吸收更为缓慢, 持续时间更长。该次临床研究中, 研究组胰岛素用量为 (0.24±0.07) /kg·d-1, 相比对照组的 (0.28±0.05) /kg·d-1显著降低。地特胰岛素相比中性精蛋白人胰岛素能够有效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对患者长期血糖保持与代谢控制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 采用地特胰岛素与格列美脲片联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 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安全可靠,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44例,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片与中性精蛋白人胰岛素进行联合治疗, 研究组采用格列美脲片与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 各组的FBG、2hPG和HbAlc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分别比较两组间FBG、2hPG和HbAlc,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研究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9.09%, 对照组的血糖发生率为27.27%, 研究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同时, 研究组的胰岛素平均用量明显低少与对照组。结论 采用地特胰岛素与格列美脲片联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 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安全可靠,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地特胰岛素,格列美脲片,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立, 刘反修, 郭秀芳, 等.老年糖尿病低血糖46例临床分析与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4) :66-67.

[2] 袁放, 江缨, 吴天凤, 等.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6, 25 (12) :917-919.

[3] 王秀荣.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安全性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7) :1707-1708.

[4] 刘景锋.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2) :2305-2306.

[5] 马杰.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 8 (6) :25-26.

[6] 刘伟, 严洁.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0) :1065-106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下一篇:氧化应激水平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