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宝玉挨打体现封建思想(精选4篇)
篇1:宝玉挨打体现封建思想
《红楼梦》最感人的描写是宝玉挨打,在这个典型场面中各种人物的反应、表现都写出了最高水平。贾政打宝玉涉及到两个王爷之间的斗争,也是出于八旗的家法严格。贾政是疼爱宝玉的,他打宝玉,很大程度上是恨铁不成钢,恨石不成玉。他因爱之切而责之,他亦有寄望之重而打之。他不是真想要把宝玉打死,只是一时气急罢了。那么,在宝玉挨打这场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作者是怎样刻画众多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反映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呢? 一看王夫人疼爱儿子求贾政。相对于贾政,王夫人、贾母对宝玉石是发自内心的,甚至是不讲条件和原则的“爱”。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王夫人是宝玉的母亲,膝下仅存这么一个儿子,虽然不喜欢读书,只在内帏厮混,可毕竟是她惟一的指靠。她也责怪宝玉,知道宝玉该打,目的却是让贾政看在他们死去的、合乎封建社会要求的珠儿面上;看在她年已老衰,膝下仅有一个宝玉的份上,产生恻隐之心,放过宝玉罢了。她救助宝玉时,对贾政是合乎情理的一个“求”字,用夫妻之情、父子之亲来打动他,终于使贾政冷静下来,“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二看贾母位高溺孙逼贾政。贾母则不同,她不是求儿子不打孙子,而是采用另外的策略——“逼”。先嚷着让贾政“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再借怪自己“可怜我一生没有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就这样步步紧逼,顺势责备贾政:“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并抬出贾政的父亲当年教训贾政的做法,训斥贾政的教子无方,迫使贾政表态“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但贾母仍不放松,直说“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们儿”,“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就这样步步紧逼,直至贾政行动上“苦苦叩求认罪”,内心里也“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才命其退下。这一“逼”集中体现了老太太对孙儿发自内心的疼爱,使宝玉摆脱了父亲的进一步毒打,甚至取得了这次冲突的最终胜利,体现了她作为“老祖宗”这一家庭最高地位的贵族老太太的气度、态势和影响。三看凤姐逢场作戏巧专营。众人的态度没有随着宝玉获救而结束。最善于表演者当然是凤姐。她当场责骂试图挽扶宝玉起来的丫鬟媳妇,让她们用藤屉子春凳将宝玉抬走,送到贾母房中。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却展示了她的精明能干和善于利用机会讨好老太太、太太的心理,体现出一个“钻”字。这不是只会哀哀痛哭的李纨和束手无策的迎春姐妹所想得到、利用得到的。
四看贾环处心积虑盼痛打。几乎每个人都深爱着宝玉,只有贾环除外。贾环对宝玉只是一个“恨”字。他乃贾政和赵姨所生,不仅年龄小于宝玉,还因为是庶出,地位低下而颇受冷落。为夺回自己“爷们”的地位,他处心积虑要置宝玉于死地,这次机会来了,王府人的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是因宝玉而起的,他便在父亲那里诬告宝玉,说是宝玉**金钏儿未遂,才导致金钏儿的自杀,挑唆父亲打死至少是痛打宝玉。
五看宝钗娇羞怯怯饰真情。作者在此有意将宝黛作了对比性描写。宝钗是一个“饰”字,黛玉则是一个“真”字。先是“宝钗手里托着一个药丸走进来”——不用说,这位性格稳重的少女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是不会贸然前来的,因为那样未免不太得体。而她来后,虽然注意着言语和行为的得体,但对宝玉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对他遭遇毒打的心痛却压抑不住,说出了这样的话:“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然而,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太急了,不觉得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她又咽着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这是宝钗少有的现象,稳重含蓄的她首次直接表露心思,令宝玉也不觉的痴了。
六看黛玉择时探看露真情。她在黄昏时趁宝玉独自静卧时悄悄地到来,只见她“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她听着宝玉安慰自己的话,千言万语都涌上心头,半日才抽噎着说出:“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对比看来,宝钗对宝玉有责备,觉得他的挨打是咎由自取,只是心疼打得太狠。而黛玉则不同,她没半点责备意味,只是委委屈屈,担心宝玉将来还可能挨打,所以劝他“都改了”。黛玉的哭泣和劝告,是发自内心的担心,没半点虚饰和矫情,有的只是心心相印的真情告白。所以黛玉很怕人发现自己的真情,听到凤姐来了,三步并作两步,从后院出去了。
七看袭人不慎失口现痴情。袭人她表现出的是一个“痴”字。她的丫鬟地位决定了她在主子面前的规矩,宝玉被打,她说不上话。但她是宝玉最贴身的大丫头,一心都在宝玉身上,所以侍奉宝玉躺下后,便到二门前去叫了宝玉的小厮焙茗来责问,又在宝钗面前说出薛蟠应该负部分责任的话来。这一失口,很好地表现了袭人的真情和心态,她的眼里心里只有一个宝玉,情急之下,也便忘了形,顾不到她一直敬重的宝钗了。
总之,在贾府里,众人对宝玉挨打的反应却是各有不同,从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我们从中可看出,贾母作为至高无上的太上皇的痛惜;王夫人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母亲的哀痛;王熙凤作为工于心计、精明能干的管家少奶奶的干练;贾环作为处心积虑,夺谪除玉的庶出小人的阴险;宝钗作为符合规范的大家闺秀的体贴;黛玉作为志同道合的知音的关切;袭人做维护宝玉的奴才的痴情。他们各自以其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显示出无比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经久难忘的印象。
篇2:宝玉挨打体现封建思想
(-01-02 10:51:22)
曹雪芹
宝玉挨打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人认为是全书的第一个高潮,它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思想倾向的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学习本文,要着重认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其社会背景,欣赏在这场矛盾冲突中出场的各色人物形象,了解课文运用舞台艺术的手法安排情节结构的特点。
节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回和第34回。题目是编者加的。
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信步来至厅上。刚转过屏门,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嗐〔嗐(hài)〕叹息,这里表示伤感。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葳(wēi)葳蕤(ruí)蕤〕萎靡不振。。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
贾政见他惶悚〔惶悚(sǒng)〕惶恐。悚,害怕,恐惧。,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方欲说话,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贾政听了,心下疑惑,暗暗思忖道:“素日并不和忠顺府来往,为什么今日打发人来?”一面想,一面令“快请”,急走出来看时,却是忠顺府长史官〔长史官〕总管王府内事务的官吏。从南朝起始设,以后各代王府都沿设。,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未及叙谈,那长史官先就说道:“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潭府〕深宅大院。常用作对他人住宅的尊称。潭,深邃的样子。,皆因奉王命而来,有一件事相求。看王爷面上,敢烦老大人作主,不但王爷知情,且连下官辈亦感谢不尽。”贾政听了这话,抓不住头脑,忙陪笑起身问道:“大人既奉王命而来,不知有何见谕,望大人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那长史官便冷笑道:“也不必承办,只用大人一句话就完了。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各处去找,又摸不着他的道路〔道路〕行踪,去向。,因此各处访察。这一城内,十停〔停〕总数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叫一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下官辈等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王爷亦云:‘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故此求老大人转谕令郎,请将琪官放回,一则可慰王爷谆谆奉恳,二则下官辈也可免操劳求觅之苦。”说毕,忙打一躬。
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即命唤宝玉来。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宝玉听了唬了一跳,忙回道:“实在不知此事。究竟连‘琪官’两个字不知为何物,岂更又加‘引逗’二字!”说着便哭了。贾政未及开言,只见那长史官冷笑道:“公子也不必掩饰。或隐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说了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岂不念公子之德?”宝玉连说不知,“恐是讹传,也未见得”。那长史官冷笑道:“现有据证,何必还赖?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汗巾子〕系内裤用的腰巾,因近身受汗,故名。怎么到了公子腰里?”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心下自思:“这话他如何得知!他既连这样机密事都知道了,大约别的瞒他不过,不如打发他去了,免的再说出别的事来。”因说道:“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那长史官听了,笑道:“这样说,一定是在那里。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说着,便忙忙的走了。
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那长史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一直送那官员去了。才回身,忽见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政喝令小厮“快打,快打!”贾环见了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贾政便问:“你跑什么?带着你的那些人都不管你,不知往那里逛去,由你野马一般!”喝令叫跟上学的人来。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执事人〕具体操办某件事务的人。②③④⑤⑥操克夺之权〔克夺之权〕生杀予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暴殄(tiǎn)轻生〕暴殄,恣意糟踏。殄,灭绝。轻生,不爱惜生命。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喝令快叫贾琏、赖大、来兴。小厮们答应了一声,方欲叫去,贾环忙上前拉住贾政的袍襟,贴膝跪下道:“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喝令“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冠带家私〕冠带,帽子和束带,是官服的代称,这里代指官爵。家私,财产,代指家业。一应〔一应〕所有的一切。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烦恼鬓毛……干净去处〕鬓毛,即头发,佛家称为“烦恼丝”。干净,佛家以为人世污浊不净,唯有佛门才能通向清净世界,即所谓净土。剃去烦恼鬓毛与寻个干净去处,都是出家当和尚的意思。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酿〕惯,纵容。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看〕料理,备办。②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人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早有丫鬟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藤屉子春凳〕春凳,一种面较宽的可坐可卧的长凳。藤屉子,凳面用藤皮编成。抬出来呢。”众人听说连忙进去,果然抬出春凳来,将宝玉抬放凳上,随着贾母王夫人等进去,送至贾母房中。
彼时贾政见贾母气未全消,不敢自便,也跟了进去。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再看看王夫人,“儿”一声,“肉”一声,“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此时薛姨妈同宝钗、香菱、袭人、史湘云也都在这里。袭人满心委屈,只不好十分使出来,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手去,便越性走出来到二门前,令小厮们找了焙茗来细问:“方才好端端的,为什么打起来?你也不早来透个信儿!”焙茗急的说:“偏生我没在跟前,打到半中间我才听见了。忙打听原故,却是为琪官金钏姐姐的事。”袭人道:“老爷怎么得知道的?”焙茗道:“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下的火〕使坏进谗的意思。。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袭人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对景〕对得上号,情况符合。,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然后回来,只见众人都替宝玉疗治。调停完备,贾母令“好生抬到他房内去”。众人答应,七手八脚,忙把宝玉送入怡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又乱了半日,众人渐渐散去,袭人方进前来经心服侍,问他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袷(jiá)纱被〕表里两层的纱被。袷,同“夹”。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沉心〕多指言者无意而听者有心,陡生不快。也叫“吃心”或“嗔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不防头〕不留神,不经意。,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不理论〕不注意,不在意。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栉(zhì)沐〕梳洗。。宝玉默默的躺在床上,无奈臀上作痛,如针挑刀挖一般,更又热如火炙,略展转时,禁不住“嗳哟”之声。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梳洗,等我叫时再来。”众人听了,也都退出。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练 习
一 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众多人物在宝玉挨打这个事件中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试以贾政、贾宝玉、王夫人、贾母、王熙凤为例略加分析。
二 宝玉挨打后,最早去探伤的是宝钗,而黛玉却很晚才到,两人到场后的言行也大不相同,试分析她们各自的内心活动。
三 本文情节跌宕多姿,矛盾又纷繁复杂。试说说本文突现出的矛盾的多个层面,以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篇3:宝玉挨打 答案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颠峰,其思想和艺术成就是一个永远挖掘不完的宝藏,千百年来,《红楼梦》以其不可抵挡的魅力“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楼梦,走进这个瑰丽的艺术世界我们学习一篇选文《宝玉挨打》(播放《宝玉挨打》视频片段)
二、本文背景简介
28回:宝玉与忠顺王府优伶琪官交好,互赠礼物
32回:宝玉与王夫人婢女金钏打闹,惹怒王夫人,王夫人决意将金钏驱逐,金钏不堪其辱投井自杀
三、文本研习: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以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为主;三是打后其他人的反应
(分两部分也可,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近距离反应以王夫人、贾母为代表,远距离反应以薛宝钗、林黛玉为代表)
(二).宝玉挨打的原因:
1、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2、贾环为什么要和宝玉过不去?他对宝玉的诬陷反映了贾府中的什么矛盾? 贾环代表了嫡庶之争他是庶出,处处受压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会处于下风所以他和母亲赵姨娘千方百计地构陷宝玉,手段卑鄙贾环诬陷宝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一面
3、宝玉挨打的情节集中反映出哪些矛盾冲突?
父子矛盾:贾政三“打”;嫡庶矛盾、夫妻矛盾:王夫人三“哭”;母子矛盾:贾母三“逼”、贾政三“求”;
(三)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
1、王夫人:“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打死宝玉事小”“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
2、贾母:“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
3、宝钗:“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4、黛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四)、钗、黛二人对“宝玉挨打”各有怎样的反应?据这一情节分析二人性格特点 宝钗探伤:
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语言:“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也……”神态: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心理:暗想若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
黛玉探伤: 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悲戚,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语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她们对宝玉又都有爱的真情,但她们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理智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五)、比较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的异同
相同: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行之于人,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贾政与王夫人相比:
相同:认为宝玉该打,应当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当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王夫人与贾母相比:
相同:溺爱,在行为上失之以宽不同:王夫人(同上)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不同点: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
(六)通过宝玉挨打这一件事分析人贾政、王夫人、贾母的形象
1、贾政:是一个在保守和落后的制度环境里诞生的无能的家长和昏聩的官僚他的个性充满矛盾,在宝玉面前,他本想维护正统,却失去了公正和权威;在门客面前,他本想显示开明之主的兼听和择善,却只剩下了偏信和偏执;在王夫人面前,他本想显示自己教子的严厉和原则,却失去了夫妻的温情;在母亲面前,他屈从于“事亲为大”,却又违背了先前不孝子“弑君杀父”的忧虑
2、贾宝玉:兼有软弱和反抗的成分软弱:面对金钏的自尽,他只会伤心痛苦,没有悲愤,更不敢控诉和抗争,面对父亲的紧逼,他既不敢辩解、不敢反抗,连逃跑的念头都没有;反抗:对于身为下贱的奴婢们的悲惨命运,他报以无限的同情,对于被统治阶级当作玩物的戏子,他愿意倾心相交,而对于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朝廷命官,他骂他们是“国贼禄鬼”
3、王夫人:家庭地位尊贵,是贾府的实际统治者对影响宝玉走正统之路的一切人和事,他皆欲除之而后快,另一方面,她又拼命保护着宝玉,也在保护她自己
4、贾母:是贾府最高统治者她高寿健康,是非常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她对宝玉十分溺爱,但不是一味的放纵
四、推荐阅读:
原著第三十二回 倾诉肺腑、三十三回三十四回 宝玉挨打
一、基础过关检查: 1.就宝钗、黛玉探望宝玉一节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毫不避讳别人在场,并且交待调剂之法显示了她的稳重安详,也暗含着她急切地表现自己对宝玉感情的成分
B.黛玉未见被打的宝玉,却早已“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这“无声无泣”充分说明黛玉的爱是摒弃世俗、强烈真挚的
C.“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既表现宝玉誓死不向贾政屈服的决心,也可看出他在宝钗、黛玉之间感情无法选择而无奈
D.这节内容,曹雪芹以生动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青年男女纯洁美好的爱情,也表现了反动腐朽的势力对这种爱情的摧残
2.就这一节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B)
A.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言行的对比,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B.作者通过宝钗的言行来衬托黛玉对宝玉的纯真的爱情
C.黛玉见宝玉,作者着力写了宝玉的心态动作和体贴对方的话采用反客为主的写法从侧面表现黛玉对宝玉的爱情
D.宝钗、黛玉的言语丰富深刻,含蓄丰蕴言虽尽,而意无穷,显示出曹雪芹高超的艺术笔力
3、“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是宝钗探望宝玉时,对宝玉说的第一句话虽寥寥数语,但包含了许多言外之意,试加以分析概括,并指出宝钗的性格特点
言外之意:
①对贾政毒打之事的态度对贾政的毒打不完全赞同,也决不反对,认为是宝玉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
②对宝玉的劝告:劝宝玉改弦易辙,回到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正途”上来; ③对宝玉的情:不由自主流露出对宝玉的爱情,但却用“我们”这个代称,把自己隐没在众多的同情者之中
宝钗性格特点:从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宝钗是一位温柔、贤良、端庄的“大家闺秀”,但又谙于世故,城府极深
4.黛玉探望宝玉是在黄昏,而且是悄悄进来的,这是为什么?显示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原因:①避开大批探望者,想和宝玉说几句心里话;②已哭了大半天,“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怕别人取笑
性格特征:①对宝玉爱之深切;②处事小心谨慎
5.黛玉见宝玉,哭了半天之后,只说了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包含了黛玉怎样复杂的心情?
答案:这是一句只有深爱宝玉的黛玉才能说出来的话话虽短,但意味深长,是汹涌的感情,跳过悲伤的阻塞而喷溅出来的一句话,这里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而更多的是对宝玉的发自心底的纯洁的爱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二、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诉肺腑》一课,回答问题
1.史湘云嗔怪宝玉“还是这个性情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谈谈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史湘云对贾宝玉嗔怪之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史湘云的性格特点
答案:史湘云劝宝玉“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目的是将来“应酬世务”,这是从体贴关心的角度来劝宝玉的,表现了湘云热诚豪爽的性格
2.宝玉对黛玉叹道:“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这段话语之后,黛玉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这番话是黛玉渴望听到的这是宝玉的表白,是对黛玉的关心,消除了黛玉的疑虑黛玉深知宝玉已明白自己的感情,因此激动万分而不能吐露半个字,千言万语郁积于心,内心由疑虑转为愉悦、幸福
3.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你放心”这三个字是宝玉对黛玉爱情的承诺,是对黛玉的关怀、体贴、劝慰,“你放心”这三个字就是让她不要忧虑、猜疑、担心
4、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你说说,黛玉喜、惊、悲、叹的是什么?
答案:黛玉喜的是:果然自已眼力不错,素日认他个知己;所惊的是:他在人前—片私心称扬于我,共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的是:你我既为知已,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何必有一宝钗呢;所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而且近日已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恐自命薄不能持久
篇4:《宝玉挨打》的三重内涵
邓彤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一出重头戏。
“严父教子”,这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却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宝玉挨打”一节在情节结构的布局上,人物形像的塑造、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挨打的原因很多。情节如此错综复杂,但叙述得却是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挨打的冲击波还一直延续到第74回,为后来抄检大观园种下了根苗。
在这一事件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精彩表现。贾政先是“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泪流满面”,后是“又急又痛、泪如滚珠、心灰不已”;王夫人是哭诉哀告,老太太是颤巍巍声色俱厉;李纨则抑制不住放声大哭;凤姐在一片忙乱中仍不失干练周到;袭人是满心委屈;还有下回宝钗罕见的真情流露,黛玉的“气断声吞”,无一不是诸人个性的体现。
写人物,写场面,写矛盾,每一处均使人如临其境,确是神来之笔。
这一件小小的家庭冲突,宛如一个全息细胞,几乎包含了《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的所有重要信息,折射出多少动人的光彩!
且让我们细细品味一番。
一、从事件缘起看思想的对立与家族的矛盾
起因之一:一个夏日的午间,湘云与小丫鬟翠缕前往怡红院找袭人。在宁静的大观园里,主仆二人轻松愉快地谈论着“阴阳”二气,又捡了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在怡红院湘云又与袭人叙起了家常。本来这是一个十分悠然的午间,不料,贾雨村的造访破坏了这一美好氛围,引发了宝玉的一番人生观价值观的议论。在这里,宝玉和黛玉共同的志趣,宝钗、袭人、湘云完全认同现实符合主流观念的思想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宝玉一句“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引得黛玉百感交集,感慨万端。
你不能不佩服曹雪芹化腐朽为神奇的大家手笔:一桩极为普通的会客事件,居然立刻使得小说人物的思想得到充分展现,使小说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两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立刻显现出来了。
而这不正是贾政始终为之痛心疾首的吗?
果然,正是这种“不通庶务、怕读文章”,厌恶“仕途经济”的心态,使得宝玉在见了贾雨村之后“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令贾政大为不满。这是宝玉挨打的最初起因。
起因之二:30回中,宝玉与金钏儿调笑被王夫人发觉,王夫人大怒,不顾金钏儿哭求立刻把她撵了出去,金钏儿含羞忍辱投井自尽。金钏之死,是宝玉挨打的重要原因。由于金钏之死,宝玉五内摧伤,唉声叹气,“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整个贾府中,除了金钏儿家人以外,对金钏之死抱以极大悲痛的也就只有宝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就使得贾政“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起因之三:琪官事件。这是宝玉挨打的决定性因素。宝玉与琪官蒋玉菡在酒席上一见如故并互赠了汗巾,而且两人过从甚密似乎也从不避人,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所说的“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似乎也不是信口开河。因此,当琪官在王府里“突然蒸发”不见踪迹,怎能不令人怀疑宝玉与此大有干系?当贾政得知此事,深知得罪王爷的严重后果,其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所以,宝玉无论如何难逃此劫了。
起因之四:贾环进谗。真是祸不单行,正当宝玉岌岌可危之际,贾环为免去父亲的责打,抓住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辩解为进谗,乘机给宝玉“下了蛆”。这一招击中了要害,使得贾政立刻失去了理智。这一回合中,贾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嫡庶之争的冲突又一次展开。所以,这次宝玉挨打又是贾府内部不同利益集团间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事出于偶然,但情属于必然。
二、从心态看人物的性格与身份地位之差异
A.贾政 贾政是这一事件的主角。他在这一章节中充分展示了自己鲜明的性格,其情感的演进写得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起初,贾政心中仅仅是因为宝玉精神状态不佳“生了三分气”,而当得知琪官之事后则是“又惊又气、目瞪口歪”,待到贾环进谗后,更是“气得面如金纸”“泪流满面”,见了宝玉“眼都红了”。作为父亲,贾政此时“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展露无遗;而王夫人的一番哭诉又令贾政“长叹一声,泪如雨下”,这是贾政夫妻之情的真实流露;当老太太颤巍巍厉声斥责时,贾政又是“躬身赔笑”,又是“含泪下跪”。总之,在这里,贾政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的三重角色特点都体现得十分鲜明,令人感动。
贾政是个迂腐方正的人。在贾府的诸位老爷中,只有贾政还算正直端方,只有他还能够坚守封建正统道德。他虔诚地信奉这种道德并且要求自己的儿子也要严格尊奉。他对宝玉的毒打完完全全是这一心态的促使。宝玉挨打实质是两种价值观冲突的必然结果:家族寄厚望于宝玉希望他能够“克己复礼”重振家业,而宝玉则一意率性而行视功名利禄如粪土,这是无法调和的冲突,激化的结果就是一顿严厉的责打。在这一事件中,贾政表现得是一身正气,王夫人与贾母实际上也是支持贾政的,她们在大方向上和贾政是一致的,只是反对贾政所采取的极端做法。作为一个对孩子寄予厚望的父亲,眼看儿子一意孤行不断地向着“危险的道路上滑去”,而自己除了痛打儿子一顿以外就毫无办法,你说他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贾政其实挺可怜的。
此外,作者在文中三言两语提及的人物也都形神毕肖。
B.李纨 当王夫人抱着宝玉哭喊着已故的长子贾珠的时候,一向如同槁木死灰从不动情的李纨也“禁不住放声哭了”。李纨之哭,极合情理,让人感受到她内心长期压抑的辛酸和苦楚。谁说她心如古井?她只是将情感压进了心底而已。李纨的一声痛哭,使我们对她的理解更进了一层。
C.王熙凤 凤姐始终精明能干,想的硬是比别人周到。当众人要搀宝玉回去时,是凤姐临乱不惊、布置妥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
此外,袭人、王夫人、贾母诸人的反映都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各自身份、性格的必然体现,在这一事件中人人都充分展示了自我。
三、从余波看性格的丰富与情节、主题的走向
宝玉挨打之后,惊涛骇浪转化为潺潺溪流,故事余韵袅袅,动人心弦。在这一事件里,有几位人物的言行尤其值得细细品味。
A.宝钗 宝钗总是能够在发生重大事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现场。金钏儿死后她也是第一个赶到王夫人处去安慰王夫人的。宝玉挨打,她也是第一个前去探望。这虽然免不了带有“做人”的成分,但这次宝钗做得确实让人感动,让人喜爱。你看,“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把宝钗那种郑重端庄性格完全写出。宝钗做人做事向来考虑周到。前来探望宝玉她也要做得冠冕堂皇,“师出有名”——专程前来送药这是多么合情合理的理由,任何人对此都不会有什么非议。而宝钗此时的神态也是那么让人怜爱: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
这时的宝钗让宝玉感动,也令读者喜爱。这时读者才感觉到,原来宝姑娘心中也是如许深情款款,也有一种让人感动的极柔软的东西在,只可惜由于平素过于克制自己,不轻易使这种美好的情愫形于色而已。
B.黛玉 黛玉与宝钗迥然不同。她来探望宝玉,没有任何道具,也不需要任何道具,她只是带着一颗心来。当宝玉从梦中惊醒过来时:
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这番哭,毫无功利之心,是全然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真情,是心灵之声的自然流露。此时的宝玉有福了。
人生倘能享受片刻这般爱的温馨,死亦何憾!
这次探望之后,宝玉随即给黛玉送去了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子,黛玉大为感动,遂有“题帕定情”之举,从此,宝黛之间再也没有发生吵架赌气之类的事。爱情,这美妙的爱情终于从朦胧走向清晰,从猜疑走向信任,一个崭新的爱的境界出现了。
C.袭人 袭人是宝玉最忠实的丫鬟,她对宝玉的忠心无可怀疑。当宝玉挨打**渐渐平定后,袭人正暗暗进行一个巨大的战略部署。
当王夫人使个婆子来口称“太太叫一个跟二爷的人呢”之际,“袭人见说,想了一想”,就自己去了。她究竟想了些什么呢?作者虽未明言,但根据后文我们可以约略猜测得到:依据当时的情形,王夫人极有可能向她询问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但是,该怎么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些都不能马虎。袭人这“一想”,真是大不简单啊!
到了王夫人处,王夫人说“你不管叫个谁来也罢了”,显然并没有打算与袭人交谈。在说了一番关于宝玉伤势的话后,王夫人并没有提及什么实质性的话题。这时袭人自然不能擅自越位主动反映。而当袭人将走,王夫人突然想起并专门问起宝玉挨打的缘由时,袭人的回答就非常有分寸了。她是有备而来的。贾环进谗之事,袭人可以对宝玉说,但是绝对不敢对王夫人说,因为她深知宝玉的为人,也知道事关两位主人两条路线的斗争,如果把自己摆进主子争斗的漩涡中去,最终被碾碎的只能是她自己。于是,袭人转移了话题,单纯从为宝玉考虑为宝玉着想的角度向王夫人进言,不涉及任何一方的矛盾,献出的只是一片忠心。这一番话,使得王夫人心头如“雷轰电掣一般,心下越发感爱袭人不尽”。这一番话,从此奠定了袭人的身份地位,这一番话,又为后来抄检大观园埋下了一根巨大的导火索!
D.宝玉 宝玉是这一事件中的焦点人物。他虽然挨了贾政的痛打,但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追求和志趣。肉体的痛苦并没有抑制他精神上的自由,反而为自己因此得到众姐妹的眼泪而大感快慰:
(宝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这就是宝玉。
此番挨打,又使宝玉与黛玉的感情更进了一步。他躺在病床上给黛玉送去了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令黛玉神魂驰荡。宝黛之间已然达到灵犀一点心心相印的地步了,两人的感情已不再是两小无猜的嗔嗔喜喜,而是生死相托的性质了。
此番挨打,又为宝玉的个性伸张腾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此后,贾母王夫人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宝玉在大观园中好生将息,宝玉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纵情张扬着自己的性情。
这次挨打,大长了宝玉的志气,大灭了贾政的威风。从此,宝玉优哉游哉又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真正是“祸兮福所倚”。
一桩小小的家庭冲突,居然就包含如此深刻的内涵,浓缩如此丰富的信息。
这就是曹雪芹。
这就是《红楼梦》。
相关文章:
传统工艺思想中的现代设计体现论文02-02
大学生思想汇报:价值的体现02-02
体现荷花品质诗句02-02
体现课改思想,优化历史教学02-02
我所在的集体普通话考试02-02
变(配)电所值班员02-02
以特别的礼物为作文02-02
体现爱国主义的论文题目02-02
“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02-02
体现爱国情怀的诗歌02-0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传统工艺思想中的现代设计体现论文 下一篇:变(配)电所值班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
- 1赞美西湖的诗句苏轼
- 2有关爱国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 3爱国诗句有哪些呢
- 4表达明月相思的诗句
- 5表达爱意的诗句范文
- 6爱国的现代诗歌有哪些
- 7明月几时有 苏轼
- 8浣溪沙宋苏轼诗句
- 9苏轼的浣溪沙诗句
- 10苏轼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 11王维写的诗句
- 12王维的古诗词
- 13王维的《终南别业》诗句鉴赏和答案
- 14成长记录填写
- 15唐代诗人王维的简介
- 16王维名诗句
- 17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 18如何撰写科学小论文
- 19王维山水诗句集萃
- 20鹿柴王维古诗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