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抗原
HBV前S1抗原(精选八篇)
HBV前S1抗原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资料, 排除血液、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72例, 女28例;年龄19~74岁, 平均 (39±8) 岁。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给予基础治疗, 并实施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液2 ml, 以3 000r/min的速率离心5 min后, 分离血清, 于-20℃环境下储存待测。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验测定HBV前S1抗原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水平, 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进行。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荧光探针法检测HBV-DNA水平。
1.3 诊断标准
(1) 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 (HBs Ag) 、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体 (HBs Ab) 、乙型病毒性肝炎e抗原3项。血清标本被检测物吸收的吸光度 (OD) ≥临界值 (COV) 视为阳性, 血清标本OD<COV视为阴性; (2) 乙型病毒性肝炎e抗体 (HBe Ab) 、乙型病毒性肝炎核心抗体 (HBc Ab) 2项;血清标本OD≥COV视为阴性, <COV视为阳性; (3) HBV-DNA超过100 IU/ml视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汇总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不同模式下前S1抗原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模式下, 前S1抗原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14例HBc Ab阳性患者中有7例前S1抗原呈阳性, 提示HBe Ag阴性患者在HBe Ab阳性或HBe Ab阴性条件下均有可能存在病毒复制的现象, 见表1。
2.2 HBV-DNA与前S1抗原的关系
100例患者中, 80例HBV-DNA检测呈阳性, 占80.0%, 20例呈阴性, 占20.0%。80例HBV-DNA阳性患者中, 64例前S1抗原呈阳性, 占80.0%, 16例呈阴性, 占20.0%。20例HBV-DNA阴性患者中, 13例前S1抗原检测呈阳性, 占65.0%, 7例呈阴性, 占35.0%。两组患者HBV-DNA与前S1抗原检出符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有研究提示, 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在病毒入侵肝细胞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当HBV附着于人体肝细胞时, 其最为关键的结合、介导部位便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的部分片段, 在病毒发生变异后, 若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蛋白氨基酸21~47片段比较完好, 则均可能具备传染性[7,8]。而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蛋白主要附着于管型颗粒与HBV大球形颗粒上, 在其感染、进展、复制与刺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是引起免疫反应的关键指标[9]。
传统HBV检测的主要标志物为HBs Ag、HBs Ab、HBe Ag、HBc Ab等, 均可作为反映HBV复制的敏感标志物[10]。早期研究将HBe Ag作为判定HBV传染与复制的主要指标, 一般HBe Ag检测结果呈阳性便提示HBV在人体内具备较强的传染性, 同时感染患者若经检查显示其HBe Ag转阴, 则提示HBV的传染性变低。而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是HBs Ag的构成成分, 是HBV感染S区的主要基因编码, 其序列片段均可与肝细胞进行结合, 同时与HBV入侵人体肝细胞而诱导的免疫反应存在较强的相关性[11]。而HBV-DNA则是直接反馈人体血清内HBV含量的重要指标, 是目前医学领域对HBV感染检测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强的指标。大量文献研究证实, HBV-DN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在HBV的临床诊断中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提示, 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的不同检测模式中, 前S1抗原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进一步分析HBV-DNA与前S1抗原的关系显示, HBV-D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HBV-DN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检出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献[12]通过对25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指标与前S1抗原、HBV-DNA进行检测, 结果同样提示, 在不同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指标条件下, 两者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通过将160例HBV-DNA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与HBe Ag进行检测, 检出率分别为84.3%与66.4%;而HBV-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符合率则为84.5%, 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还有文献[13]研究,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前S1蛋白伴随HBe Ag的减少而降低或消失, 两者转阴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提示可将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作为判定患者HBV清除率的重要指标;此外, 检测结果提示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为阳性的患者HBV的传染性同样明显高于前S1抗原检测提示为阴性及无症状的HBs Ag患者, 其危险性更大。由此可知, 可将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作为反馈HBV感染患者病毒传染性与复制率的有效指标。
综上, 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可作为反馈病毒复制敏感度较高的指标, 与HBV-DNA相比, 操作更为简单, 但两者检出率差异不明显, 但HBV-DNA能够直接反馈患者血清内HBV的含量, 选用两者联合检测对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出率、指导其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 的临床关系, 评估其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 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其临床资料, 采集所有患者肘静脉血液, 并选用定量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 评估其临床价值。结果 在不同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模式下, 前S1抗原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HBV-DN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检出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选用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与HBV-DNA联合检测能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出率, 指导其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HBV前S1抗原 篇2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DNA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216-02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早的免疫应答就是针对前S1抗原的。由于前S1抗原的出现在HBV感染的最早期,因而可以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是由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是国家863科研项目,2000年通过了国家认证,同年12月经国家药监局批准投入临床使用[1]。江阴市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联合江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旨在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两对半、HBV-DNA的相关性,分析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血清标本:选择江阴市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患者160例的血液标本.其HBsAg均为阳性,诊断符合2005年修订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的标准[1],其中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72例,平均年龄38.6岁。
1.2方法: 传统两对半及乙肝PreS1一Ag采用ELISA的方法。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3 仪器与试剂 传统两对半采用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乙肝PreS1一Ag采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使用的酶标仪是美国伯乐680,HBV—DNA采用厦门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PCR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用厦门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荧光PCR检测仪检测。
2 结果
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一Ag的检出率分别为86.9% 、85.9%和100.0% 、100.0%,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及HBsAg(+)HBeAb(+)的模式下,HBV—DNA、PfeS1一Ag的检出率分别为43.3% 、45.9%;47.4%、46.2%;11.0%、11.0%。在HBV—DNA(+)情况下,PreS1一Ag的阳性率为86.8%,HBV—DNA和PreS1一Ag的阳性率也比较吻合。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三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病毒附着于肝细胞上,最重要的介导部位是前S1蛋白的氨基酸(AA)21-47片段,变异的病毒只要这一区段完好就有传染性。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料上。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3]。乙肝病毒前S1抗原酶免测定乙肝“两对半”检测的联合应用,充分显示该方法在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指导治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前S1抗原(Pre-S1Ag)检测是对乙肝“两对半”尤其是e抗原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4]。 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两者符合,前S1抗原仅在HBV-DNA阳性血清中检出。前S1蛋白随HBeAg消失而消失,且与阴转时间呈正相关,这样,前S1抗原可作为病毒清除与病毒转阴的指标[5-6]。前S1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比前S1抗原阴性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危险性更大,因而说明前S1抗原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如果前S1抗原持续阳性,指示AHB向慢性转变。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HBsAg阳性的患者血清中前S1蛋白,前S1抗原阴转愈早,AHB患者的疗程愈短,预后也愈好。说明前S1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是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数据预后的良好指标[7]。
参考文献
[1] 钟磊,孙锦荣.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及其抗体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J].临床检验杂志,2009,26(11):371.
[2] 商爱民,王雪莲。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PrenS1、HBeAg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25(1):38-39.
[3] 王旭辉,周荣,曹继华,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l抗原检测的I临床意义[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16(2):86-89.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9(10):17-18.
[5] 武红梅.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J].西部医学,2010,20(10):178-179.
[6] 王国平,开远胜.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实验室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J].实用肝病杂志,2009,10(4):250-251.
HBV前S1抗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的门诊乙型肝炎患者274例, 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治标准[1], 其中男153例, 女121例, 年龄18~45岁, 平均 (26±16) 岁。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 常规冰冻备用。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荧光定量PCR仪 (罗氏) , 全自动酶标仪 (日本) 。HBV-DNA试剂、pre-S1Ag试剂及HBV-LP试剂均为上海生物技术公司产品, ALT试剂为美国Beckman公司产品, HBs Ag试剂为武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1.2 检测方法
HBV-LP、HBs Ag、pre-S1Ag的检测采用ELISA法, 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ALT采用速率法检测。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以HBV-DNA阳性 (>103copies·ml-1) 为病毒复制的标志, 以ALT>40 U·L-1为肝功能损害。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 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乙肝患者Pre-S1Ag、HBV-LP与HBV-DNA的检测结果
274例乙肝患者Pre-S1Ag、HBV-LP及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乙肝患者Pre-S1Ag阳性、HBV-LP阳性与HBV-DNA阳性率的关系
Pre-S1Ag+HBV-LP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Pre-S1Ag阳性组 (χ2=9.03, P<0.01) 和HBV-LP阳性组 (χ2=9.22, P<0.01) , 见表2。
与单纯Pre-S1Ag阳性和HBV-LP阳性组比较, a P<0.01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2.3 Pre-S1Ag、HBV-LP阳性乙肝患者ALT的检测结果
Pre-S1Ag+HBV-LP阳性组中ALT异常例数的比例显著高于Pre-S1Ag阳性组 (χ2=6.26, P<0.05) 和HBV-LP阳性组 (χ2=6.01,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治疗疗效的评价, 一直是以HBV-DNA的检测结果作为评价的最高标准[2]。同时也发现PCR测定方法要求高, 质量控制严格, 成本高, 不易推广, 且易出现假阳性, 仅靠检测HBV-DNA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HBV-LP作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包膜的组成部分, 不仅有肝细胞毒性和致癌性, 还有促进病毒的复制、增强HBV-DNA复制的作用[3,4]。由于表达HBV-LP的管状颗粒的数目远大于完整病毒颗粒, 所以HBV-LP在血清中的消退晚于HBV-DNA的消退, HBV-LP的表达是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 其检测也相对简单、快速。只有在完整的HBV颗粒表面才表达HBV基因编码的Pre-S1Ag蛋白, 而且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并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5]。乙肝病毒Pre-S1Ag还具有介导HBV病毒进入肝细胞的作用, 所以可作为HBV传染性的指标[6]。Pre-S1Ag是由其线性表位的显露来被检测, 加上Pre-S1Ag的表位在形成空间构象时, 部分关键氨基酸序列少量的暴露在外, 由此造成Pre-S1Ag检出率偏低, 而HBV-LP是立体构象表位被检测[7], 故联合检测可能会提高准确性。
与单纯Pre S1Ag阳性和HBV-LP阳性组比较, a P<0.05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乙肝患者中, 其血清PreS1Ag、HBV-LP的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血清Pre-S1Ag、HBV-LP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有较高的一致性, 我们发现HBV-DNA含量越高, HBV-LP含量也越高, 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8,9]一致。Pre-S1Ag、HBV-LP均能较好地反映出乙肝病毒复制状态, 但与HBV-DNA的检测结果仍有差距。在Pre-S1Ag与HBV-LP双阳性时, HBV-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re-S1Ag阳性组及HBV-LP阳性组, 表明Pre-S1Ag和HBV-LP的联合检测更接近HBV-DNA的检测结果, 联合检测更有助于了解HBV在体内感染及复制的情况, 并作为反映病毒复制情况的有效指标。我们发现Pre-S1Ag与HBV-LP双阳性组ALT的水平显著高于Pre-S1Ag阳性组及HBV-LP阳性组, 表明Pre-S1Ag、HBV-LP双阳性时较Pre-S1Ag阳性或HBV-LP阳性更能反映肝脏损伤状态, 联合检测Pre-S1Ag和HBV-LP对于评价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检测Pre-S1Ag和HBV-LP时操作简单且费用低, Pre-S1Ag和HBV-LP双阳性时较单独检测时更接近HBV-DNA的检测结果, 更能反映出肝功能的损害程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6, 11 (1) :8.
[2]程钢, 何蕴韵, 周新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9, 22:135.
[3]LAMBERT C, MANN S, PRANGE R.Assessment of determinants affecting the dual topology of hepadnaviral large envelope proteins[J].J General Virology, 2004, 85:1221-1225.
[4]BANG G, KIM K H, GUARNIERIM, et al.Effect of mutatingthe two cysteines required for HBe antigenicity on hepatitis B virus DNA replication and virion secretion[J].Virology, 2008, 332 (1) :216-224.
[5]HU W G, WEI J, YANG X X, et al.Expression of overlapping PreS1fragment recombinant protei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mmunogenicdomains in HBsAg PreS1 region[J].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2004, 36 (6) :397.
[6]王家银, 关向宏.对乙型肝炎患者HBV Pre-S1Ag、HBV DNA及生化指标的综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 15:33-40.
[7]SCHULZE A, SCHIECK A, NI Y, et al.Fine mapping of Pre-s sequence requirements for hepatitis B virus large envelope protein-mediated receptor interaction[J].Virology, 2010, 84 (4) :1989.
[8]孙颖, 辛绍杰, 雷厉, 等.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对于判定HBV DNA复制的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4 (3) :354-357.
HBV前S1抗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检查组,同时选取50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范围在7岁~ 65岁之间,平均年龄(33.42±3.6)岁;对照组中男性有34例,女性有16例,年龄范围在11岁~ 68岁之间,平均年龄(35.65±3.8)岁,该50例志愿者的血清均为HBV全阴性 ;两组患者正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确保患者均处于清晨空腹状态,抽取4ml静脉血,置于无抗凝剂的试管中,采用3000转 / 分钟的离心机,离心5分钟后等待检测。
试剂及仪器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使用的试剂盒为上海阿尔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 ;所使用仪器为上海科华生产的ST-360酶标仪和ST36W洗板机。所有检测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50例健康者的HbeAg、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及HBV-DNA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12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不同类型的乙肝,检查组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呈阳性的有70例,阳性检测率为58.33% ;HbeAg呈现阳性的有50例,阳性率为42.5%,其具体的检测结果见表1 ;170份血清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M及HBV-DNA的检测结果详见表2 ;
3 讨论
感染乙肝的人群通常结果表现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带毒者等,其致病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HBV病毒基因组负链中含有四个主要读码框架,临床上将其命名为S、C、P、X基因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是S基因区内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病毒颗粒表面因此有着较高的免疫原性。当病毒入侵肝细胞后,持续增殖的病毒可导致细胞膜表面受到感染且表面存在前S1抗原、HbsAg或者HbcAg等抗原的表达,同时机体免疫系统可对其进行识别。病毒所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免疫应答,会导致受到感染的细胞发生被摧毁现象并释放出ALT酶等物质。这时血液中就存在了HBVPre-S1、HBV-DNA、ALT酶等物质,对其检测便可测出其是否存在或是否出现异常。
由本文实验中患者的血清中可知,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两者有着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下,HBV-DNA阳性检出被当做判定HBV感染与复制的标准。这就表明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也可以作为检测患者机体内HBV感染与复制的标准。此外,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知,检测结果也存在交叉阳性和交叉阴性的可能,这可能是由于机体对乙肝病毒表现出较低的免疫反映以及乙肝病毒前S1抗原必须通过HBV-DNA才能表达等因此造成的,另外,很多乙肝病人已经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了,也有可能引发HBV-DNA基因发生变异,从而使得HBV-DNA检测结果与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结果有差异。
由表1可见,对乙肝患者进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和HbeAg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更加敏感,其阳性率为58.33%,而HbeAg的阳性率为42.5%,前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HbeAg阴性血清中乙肝病毒前S1有着同样高的检出率,这就表明依然存在复制病毒的可能因素。在检测前S蛋白尤其是前S1蛋白可作为诊断HBV感染的依据,因此也将乙肝病毒前S1抗原作为判断病毒复制的标志物之一。
HBV前S1抗原 篇5
关键词:前S1抗原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时的临床分析
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的数量大大提升,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有一部分患者仍存在病毒的复制。因此,这就要求正确认识和判断乙肝标志物的复制。在临床医学中,HBV-DNA是乙肝病毒复制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该项指标在检测时,不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在一些单位不利于实施与开展,从而影响到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乙肝临床诊断中前S1抗原的重要性以及临床诊断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通过有效的方法,正确科学地识别乙肝患者体内这些HBeAg阴性的有无病毒的复制,来对乙肝患者病情判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针对我院门诊1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项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即免疫组化与血清学,具体的资料和检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12~89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以患者清晨空腹时的静脉血作为诊断标本,对患者的血清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在存在-20℃冻存待检。
1.2 方法与指标
针对我院门诊1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例行肝活检病理检查以及临床证实。针对患者血清中的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查,包括Pre-S1Ag和HBV-DNA,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HBsAg、HBcAg以及Pre-S1Ag在肝组织的表达进行临床检测。在具体的检测时,采用ELISA法测定PreS1Ag,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HBV-DNA。另外,在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首先,制作石蜡切处,要求石蜡要采用常规方法脱蜡至水,并在室温上孵育10min,将其中所存在的过氧化物酶消除,然后将切片放入缓冲液中,修复10-15min,然后待其自然冷却,温度达到室温即可,接着滴加抗体。
1.3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经检查结果发现,Pre-S1Ag、HBcAg主要在胞质进行表达,而HBcAg一部分在胞核内表达,一部分在胞质内表达。其中,HBsAg、HBcAg以及Pre-S1Ag三者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4%(102/130),69.2%(90/130)与67.6%(88/130),具体的情况如下:
Pre-S1Ag、HBeAg与HBV-DNA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HBV-DNA是乙肝病毒复制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该项指标在检测时,不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在一些单位不利于实施与开展,从而影响到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的数量大大提升,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有一部分患者仍存在病毒的复制。因此,这就要求正确认识和判断乙肝标志物的复制。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乙肝临床诊断中前S1抗原的重要性以及临床诊断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通过有效的方法,正确科学地识别乙肝患者体内这些HBeAg阴性的有无病毒的复制,来对乙肝患者病情判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前S1抗原、HBV-DNA与HBeAg有显著的相关性,HBV复制时表达最多,可作为检测HBV复制和判断传染性的新的血清标志物。如本组中1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采用此方法进行诊断,经检查结果发现,Pre-S1Ag、HBcAg主要在胞质进行表达,而HBcAg一部分在胞核内表达,一部分在胞质内表达。其中,HBsAg、HBcAg以及Pre-S1Ag三者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4%(102/130),69.2%(90/130)与67.6%(88/130),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时,Pre-S1Ag是非常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因此,要积极开展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实验,,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原,提高检测的特异性以及灵敏度,提升医疗诊断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柳枝,黄欣.前S1抗原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时的临床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04):353+362.
[2]张品,唐秀文.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诊断HBeAg(-)的乙肝感染者有无病毒复制中的临床价值[J].华夏医学,2007,(02):229-231.
HBV前S1抗原 篇6
关键词: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
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传播快, 感染率高, 危害性大。我国已成为乙肝感染大国, 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 乙型肝炎在我国一般人群中的感染率已超过60%, 而乙肝表面抗原慢性携带率维持在10%左右。临床上, HBsAg、HBsAb、HBcAb、HBeAg和HBeAb等五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是HBV检测的常规项目。近几年, 医学界对PreS1 ̄Ag研究发现, 乙肝病毒HBV表面大分子蛋白就是PreS1 ̄Ag, 前S1蛋白在HBV附着和入侵干细胞的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被公认为是HBV感染和复制的早期主要参考指标, 也是对乙肝患者进行诊治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对照指标。本文笔者通过对820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进行PreS1 ̄Ag和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2011年我院乙肝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确诊HBV患者和HBV住院患者共820例 (份) 血清样本。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全国第十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和肝病联合会修订的病毒肝炎的诊治方法。
1.2 检测方法
患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 分离机分离血清后进行检测。PreS1 ̄Ag试剂采用上海阿尔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 乙肝病毒五项试剂采用上海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 CB371酶标仪和ELX50洗板机均采用上海复兴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产, ANYTES2000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采用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检测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和判定结果。
1.3 判定标准
以HBsAg>0.5ng/ml、HBsAb>10mIU/ml、HBeAg>0.03NCU/ml、HBeAb>1.5NCU/ml和HBcAb>0.1NCU/ml判定为阳性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阳性率之间的对比采用检验χ2, 以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reS1 ̄Ag联合HBV ̄M检测结果见表1。
2.2 乙肝五项不同模式与PreS1 ̄Ag检出率关系对比见表2。
2.3 HBsAg (+) 浓度与PreS1 ̄Ag阳性率间的关系见表3。
3 讨论
3.1 PreS1 ̄Ag与HBV之间的病理关系分析
研究发现,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附着于肝细胞膜表面, PreS1蛋白的氨基酸21~47片段是重要的细胞膜受体结合部位, PreS1 ̄Ag由于具有高度的免疫原型, 因此是机体感染HBV后最早显现, 也是最快消失的血清标志物。诊断上来看, PreS1 ̄Ag消失越早, 一般而言患者预后相对越好;反之, 若机体匮乏对PreS1 ̄Ag的免疫反应时, 由于未能很好地清楚HBV而成为长期慢性携带者[3]。
3.2 PreS1 ̄Ag与HBV ̄M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从本文表1来看, 820例血清样本中, PreS1-Ag检出576例, 阳性率为70.2%, 提示Pre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本文表2中的HBV ̄M模式中, HBsAg (+) +HBeAg (+) +HBcAb (+) 模式中PreS1 ̄Ag阳性检出率为90.1%, 在HBsAg (+) +HBeAb (+) +HBcAb (+) 模式中PreS1 ̄Ag阳性检出率为62.3%, 而在HB-sAg (+) +HBeAg (+) 模式中PreS1 ̄Ag阳性检出率为60.2%, 这与Barrera A等[4]报道的80.1%、47.3%和100%相差较为明显, 分析原因可能与样本数、检测方式等有关。而从表3可以看出, HBsAg (+) 浓度值与PreS1 ̄Ag阳性检出率成正比关系, HBsAg (+) 浓度值越高, PreS1 ̄Ag阳性检出率也越高, 也即是说, PreS1 ̄Ag阳性检出率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含量密切相关, 含量越高, 其接触率也就越高。
从临床应用角度上来说, PreS1 ̄Ag持续阳性可以推测患者病情在持续恶化, 预后也较差;而对急性乙肝患者来说, PreS1 ̄Ag转阴越早, 其预后也将越好, 这反映病毒在逐渐消除。总之, PreS1 ̄Ag可作为乙肝常规五项标志物的补充检测, 能更好地显示出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乔菲.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 2009, 14 (5) :571-572.
[2]林裕龙, 兰萌, 龙国进, 等.PCR-RFLP检测HBeAg阴性preS1抗原阳性的HBV感染者前C区基因变异[J].临床检验杂志, 2009, 24 (5) :321-323.
[3]韩文明, 黄燕.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 (7) :13-17.
[4]Barrera A, Guerra B, Notvall L, et al.Mapping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pre-S1 domain involved in receptor recognition[J].J Virol, 2010, 79 (15) :9786-9791.
HBV前S1抗原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我院20010年1~10月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46例, 健康对照80例, 抽取空腹静脉血5m L, 分离血清后待测。
1.2 试剂与方法
乙型肝炎两对半试剂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品;PreS1检测试剂为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产品;PCR试剂为深圳中山达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操作方法:乙型肝炎血清两对半及PreS1采用ELISA法检测,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PC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PCR。
1.3 仪器
BOI-RAD Model 550全自动酶标仪.Roche Light CyelerPCR仪。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2 结果
两对半、Pre-S1及HBV-DNA阳性结果比较见表1。
2.2 健康组结果显示80例检测及Pre-S1定量均为阴性。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组分别编码前S1、前S2及Se三种主要蛋白, 前S1由108或119个氨基酸组成, 位于乙型肝炎病毒外壳的最外面, 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2], 在病毒吸附、感染、复制和诱导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中, 模式180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检出率为83.8%, 说明Pre-S1抗原与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模式2、3中, HBeAg虽然为阴性, 但Pre-S1抗原仍然有53.5%及46.5%的检出率, 表明HBeAg阴性并不意味着HBV病毒复制的完全终止或病毒血症的消失。以往一般都认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消失时就提示病情恢复, HBV复制减少或终止, 传染性减低或消失, 但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小三阳和1、5, 及5阳性患者中仍有一定比例的病例检出前S1抗原, 与相关报道一致[3,4], 这可能是因为HBV为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而发生了变异导致了HBeAg阴性, 但这不代表HBV的消除或复制水平的减低, 因而检测Pre-S1抗原比HBeAg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HBVDNA阳性是反映HBV复制的标志, 但目前研究发现PreS1抗原与HBVDNA的检测高度相关[5,6], 本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建议Pre-S1抗原可作初筛试验与两对半同时检测, 两者相互补充, 有利于分析病毒的复制、传染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辅助临床诊断、病程判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 对于临床HBV感染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Gaeta GB, Stornaiuole G, Precone D F, et al.Epideniological and clinical burde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epatitis C virusinfection.A nulticenter Italian study[J].J Hepatol, 2003, 39 (7) :1036-1041.
[2]姚运清, 张定风.乙型肝炎病毒及其清除机制[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 10 (5) :398-400.
[3]闵福援, 孙桂珍.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 (4) :224-226.
[4]焦炳欣, 谢绕.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检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7) :852.
[5]陈辉.有关乙型肝炎病毒DNAPCR检测的问答[J].现代使用医学, 2003, 15 (8) :714.
HBV前S1抗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11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63例, 女48例;患者年龄25岁~72岁, 平均年龄 (42.91±6.11) 岁。
1.2 方法
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 L, 离心, 取上清液, 检测前S1抗原、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 。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定量PCR。各项检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前S1抗原与HBV-DNA的关系
血清前S1抗原 (+) 同HBV-DNA (+)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0, P>0.05) 。见表1。
2.2 患者前S1抗原与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 (HBe Ag) 的关系
血清前S1抗原 (+) 同HBe Ag (+)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15, P>0.05) 。见表2。
2.3 患者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血清前S1抗原 (+) 同乙肝病毒标志物 (+) 比较, 一致性较好。见表3。
3 讨论
HBe Ag是乙肝感染者血清学传染性标志, HBV-DNA定量测定是乙肝病毒复制的诊断金标准。随着医学研究的发现, 多项研究认为, 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以体现机体的免疫情况, 可用作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2,3,4]。
乙肝五项检查可作为机体是否感染乙肝的判断依据, 对病毒复制水平进行粗略的估计, 分别包括表面抗原 (HBs Ag) 、表面抗体 (抗HBs) 、e抗原 (HBe Ag) 、e抗体 (抗HBe) 、核心抗体 (抗HBc) [5,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血清前S1抗原 (+) 同HBV-DNA (+)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前S1抗原 (+) 同HBe Ag (+)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前S1抗原 (+) 同乙肝病毒标志物 (+) 比较, 一致性较好。表明乙肝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在降低乙肝感染诊断假阴性率中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可辅助乙肝感染的临床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乙肝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在降低乙肝感染诊断假阴性率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感染患者111例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 检测S1抗原、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 BV-D N A) 。结果 血清前S1抗原 (+) 同H BV-D N A (+)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前S1抗原 (+) 同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 (H Be A g) (+)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前S1抗原 (+) 同乙肝病毒标志物 (+) 比较, 一致性较好。结论 乙肝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在降低乙肝感染诊断假阴性率中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可辅助乙肝感染的临床诊断。
关键词:乙肝感染,血清前,S1,抗原,乙肝感染诊断,假阴性率,价值评价
参考文献
[1]易鹏.血清乙肝前S1抗原与常见乙肝血清学指标的关系[J].华夏医学, 2014, 8 (3) :97-99.
[2]朱先女, 杜雪霞, 李德昌, 等.乙肝病毒携带者干预治疗前后Fibroscan数值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16) :2055-2057.
[3]Mansouri N, Movafagh A, Sayad A, et al.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blood disorders:a concise review in pediatric study[J].Iran J Ped Hematol Oncol, 2014, 4 (4) :178-187.
[4]王晓存, 唐婧, 吴军.ELISA试剂检测前S1抗原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9 (11) :1318-1325.
[5]宋英兰.242例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 2014, 11 (14)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