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杭州西湖的诗句(精选11篇)
篇1:苏轼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苏轼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1、西湖依旧流。作者:佚名《长相思·去年秋》
2、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作者:董嗣杲《齐天乐》
3、西湖岂忆相思苦。作者: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4、钱塘风月西湖柳。作者: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5、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作者:苏轼《卜算子·感旧》
6、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作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7、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作者:严公贶《题汉州西湖》
8、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作者: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9、一春不识西湖面。作者: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10、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作者: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1、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作者:刘因《观梅有感》
12、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作者: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作者:林升《题临安邸》
14、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作者:白居易《西湖留别》
15、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作者:白居易《杭州回舫》
16、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作者:赵孟頫《岳鄂王墓》
17、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者:白居易《春题湖上》
18、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作者: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19、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作者: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20、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作者: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21、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作者:张翥《摸鱼儿·送春》
22、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作者: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23、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作者:严公弼《题汉州西湖》
24、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作者: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25、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作者:吴文英《风入松·桂》
26、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作者: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27、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作者:吴文英《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
28、西湖雨后,绿波两岸平拍。作者:程必《念奴娇(忆先庐春山之胜)》
29、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作者: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30、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作者: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31、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作者: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2、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作者: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33、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作者:白居易《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34、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作者: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35、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作者: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36、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作者: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
37、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作者: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3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作者: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9、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作者: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40、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作者: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41、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作者: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2、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作者: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43、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作者: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44、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作者:吴文英《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
45、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作者: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4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47、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作者: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48、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作者: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49、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作者:薛昂夫《西湖杂咏·春》
50、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作者: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
描写西湖句子
1、夏季,西湖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是那洁白如玉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露珠,又守护着亭亭玉立荷花和胖胖花骨朵,就简直是一幅用大画家画卷也不上美丽风景画。
2、雨后西湖更美丽,空气泛着甜润味道,平静湖面笼罩这一层薄薄水汽,犹如柔顺面纱,笼罩这喜欢国色天香美貌容颜。夕阳准备回家了,只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垂柳映在夕阳照耀下湖水。如梦般垂柳与夕阳金色交相挥映,如梦一般。
3、有人说,西湖是梦想;生活是现实。而我说,西湖就是生活。他同样会面对“生、老、病、死”,就像花开花落一样,西湖也会迎来自己人生不同旅程,只是人们喜欢美将它丰富化罢了,人们把冬到春比喻成在经历磨砺后成功和光辉。而我认为冬天是死亡,春天是新生。他们不是同一生命,却走着同样路径。就像时光一样,过去永远只能是过去,而明天将会迎来新生。
4、你再看那西湖鱼,一条比一条欢快,有还蹦出水面,好像在给你打招呼。船过去之后,湖面上就出现了一条长长水波,美丽极了。在西湖两边种柳树一棵比一棵茂盛,它们都把腰弯着好像是在照镜子。呦!快看,那不是一列大雁吗,排着“一”字队伍,从西湖上方飞过,这真是给西湖又添了一道风景线。
5、寒风凛冽,萧条冷落冬天,西湖也不甘寂寞,向游人展示着自己冬季美景,在那孤山中,雪白梅花以为游人盛开,等待着游人对它鉴赏;还可站在南胡之上,去欣赏一湖雪景,天上下着雪,放眼望去,真是“雾凇源砀,天于云于山于水,上下一白。
6、夏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了湖面上。湖水泛起层层碧波,反射着银色光辉。柳荫下青蛙不安分起来,蟋蟀也欢快地弹起琴来。对岸灯光伴着游船上灯火轻轻摇曳着,晚风习习,游人在窃窃私语。空气中忽然开始弥漫清幽香气,静谧之中,恍若听到了荷花绽放声音。
7、到了西湖,四面到处是花朵,湖中央开满了荷花。远近都长满了桂花树。高低都长满了树。我坐在池边,想着这是自己天地。也许现在是吧!在这里,无论我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都没人管,也没人能听到。似如人间仙境也!
8、雾西湖诡秘得像一位魔术师,把西湖美景全部藏在了她白纱下,又仿佛一位穿着绿色纱裙,点缀着粉色小花,亭亭玉立,冰肌玉骨少女,清秀脸庞上淡淡红晕让人着迷,露出笑颜令人魂牵梦绕。
9、苏白两堤,杨柳依依。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这美景不仅仅只在秋天,夏日里接天连碧荷花,冬雪后疏影横斜红梅……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风采。
10、站在断桥处向远处望去,满荷花在竟香开放.绿叶,红花,再加上水,桥,真是一幅美丽画.一阵微风吹拂,妈妈满湖荷花在摇摆着它们那美丽苗条身材.有弯着腰,仿佛是正在做着健美操;有犹如是一个个小姑娘羞羞答答低着头;有如是一位位少女在跳舞,这舞是多么令人陶醉;有好象是天仙下凡,听到了优美音乐不由自主翩翩起舞。
11、秋季西湖,是一派成熟景色。岸边十里飘香桂花呀,真让人留恋往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小女孩,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着人们去采那根下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小船,哼着悠闲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真象一个个一丝不挂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12、游西湖也是有讲究。有句老话在杭州妇孺皆知: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如此看来,雨西湖在西湖该是最盛。上天眷顾,我在游湖时,便正赶上了一阵蒙蒙细雨。
13、清新空气,泥土芳香,每一段水路、每一个景点都让我陶醉。我发出惊叹,妈妈惊叹,爸爸惊叹,别说外国人了比我们还惊叹,许多游客惊叹,西湖变得更美了,原本西湖水域通过恢复,增添了西湖无限灵气,所增加每一个景点都是一故个事,此举对保护好西湖,实现西湖“申遗”将起到积极作用,不能不说是杭州市政府为保护好西湖立了大功劳,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做了一件实实在在大好事。怪不得有些诗人看见西湖点点滴滴自然也是感受良多,还要喝酒作诗:杨公堤景区建成开放,使西湖变得越来越美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杭州西湖档次和品位,杭州西湖在世界上声誉必将更加响亮,西湖也必将成为世界西湖。
14、杭州西湖美景也随之变活跃起来了.各种各样,姿态万千花朵,争先恐后地开放着,展现出自己那美丽一面,又似正在开展"百花会",评比出谁是百花之王呢.玫瑰小姐第一个展现自己英姿,只见她慢慢展开,像是在跳着优美舞姿,接着全场都一一展示了。
15、荷花上还有一粒粒晶莹透亮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像是一颗颗珍珠,又如是仙女不小心掉下来"长生不老"药,真想吃上一口。
16、西湖水峰峦雄伟虽没有大海波澜壮阔,没有桂林水秀丽,西湖周围山虽没有泰山雄伟,没有香山红叶似火,也没有黄山怪石嶙峋、危峰兀立但文化底蕴却比他们高,无论是山还是水都蕴藏着一个奇妙故事。我被西湖深深吸引住了,令我流连忘返。
17、远眺西湖,似乎东坡当年站在船头,把手浮须,把酒邀月,对湖吟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情景,还忽隐忽现飘荡在西湖上。雨中遥望西湖,似乎当年许仙,白娘子,小青在船上相遇,在船上对白以及往后发生种种故事,依旧清晰,依旧伴着西湖,成为千古不衰美丽传说。梦着西湖,想着西湖,似乎我也游走于西湖上。乘着一叶扁舟,对着皎洁明月,吟诵着千古绝唱。转身,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似乎要把我留在西湖,让我永远地依伴西湖。
18、那是个细雨蒙蒙冬日,西湖就像披着一副面纱少女亭亭玉立地伫立在仲冬风里。冬日西湖,虽看不见“苏堤春晓”“柳岸闻莺”景致,却可享受到苏东坡“山色空蒙雨亦奇”惬意。西湖水悠悠荡漾,此刻心情平静得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头顶柳枝依然穿着青翠霓裳,舒展着妩媚身肢,拂过了我肩头。绵绵细雨在柳叶上凝成水滴,点点晶莹,滴滴清凉。一滴一滴,敲打心窗。雨中西湖,象出浴新娘,羞答答蒙着一层轻纱,柔美而丰韵。
19、站在断桥处向远处望去,满荷花在竟香开放。绿叶,红花,再加上水,桥,真是一幅美丽画。一阵微风吹拂,妈妈满湖荷花在摇摆着它们那美丽苗条身材。有弯着腰,仿佛是正在做着健美操;有犹如是一个个小姑娘羞羞答答低着头;有如是一位位少女在跳舞,这舞是多么令人陶醉;有好象是天仙下凡,听到了优美音乐不由自主翩翩起舞。
20、丝丝阳光照在湖面,湖底好似有金子,金光闪闪,十分动人。西湖是美。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堤上望着平静湖面。见湖面贱起一圈圈涟漪,柳丝轻拂你脸颊,轻轻从头上,肩上轻轻掠过。远去动听琴声,那是多么另人陶醉。
21、夏天西湖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波光粼粼湖面上,闪着点点金光。远远望去,西湖如亭亭玉立少女,楚楚动人,婀娜多姿。西湖边荷花争奇斗艳,“映日荷花别样红”。真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擢青莲而不妖”。偶尔有几只蜻蜓飞来,在她上面停留。
22、太阳以高挂在天,这时荷叶像刚洗过一般,闪闪发光,生机焕发,在亭亭玉立荷叶上,束起一朵朵美丽荷花,花虽没有火那样红,但在那片片荷叶中,更能衬出鲜明色彩。花茎也是那样直,从不弯曲,这正是它高贵,典雅之处。
23、一路上,看到西湖沿岸栽满了一株株杭州市花——桂花和一株株枫树,在北方已是隆冬,这里却还像是深秋。岸边枫叶与湖畔山上尽染枫林相映成辉,湖光与山色,分外妖娆。湖边枝枝片片残荷,任凭雨点轻轻敲打,为西子湖凭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24、立于断桥之上展望,阳光撒在湖面上边碧波闪闪,金光万道。水鸟时而掠过蓝天白云,时而轻拂水面,真是风景如画人间仙境啊!此景美不胜收。
25、“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西湖有如西子,淡抹浓妆,神采不同;阴晴雨雪,风韵万千。西湖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桃红柳绿,青山含翠;夏日里接天莲碧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莺啼,细雨迷蒙中楼台——西湖四时景不同。
26、我站在湖边,观赏着水平如镜西湖。西湖水清澈碧绿,仿佛一块碧玉。湖面波光粼粼,阳光给它洒下金光,仿佛铺上了点点金子。湖中小岛众多,树木茂密。你看,柳树枝条被微风一吹,像一束束轻盈头发一样,随风飘舞。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贺知章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7、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堤上望着平静湖面。见湖面贱起一圈圈涟漪(lián’yī),柳丝轻拂你脸颊,轻轻从头上,肩上轻轻掠过。远去动听琴声,那是多么另人陶醉。湖面平静而美丽。雨后西湖更美丽,空气泛着甜润味道,平静湖面笼罩这一层薄薄水汽,犹如柔顺面纱,笼罩这喜欢国色天香美貌容颜。夕阳准备回家了,只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垂柳映在夕阳照耀下湖水。如梦般垂柳与夕阳金色交相挥映,如梦一般。
28、西湖果然是不同凡响呀,西湖水真静呀,静得像一面镜子,西湖水真柔啊,柔得让人把手放进去却感觉不到水波动,西湖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翡翠,太阳照耀着西湖,使得西湖水面上波光粼粼,金光闪闪,真是美妙极了。
29、看这眼前湖水,似乎如那女子般柔,清,纯,雅,美恰逢六月,这时正值栀子花开,栀子花肥厚而有些昏黄样子着实可爱。碧顷湖水泛出层层涟漪,岸边垂柳更为西湖添了一番妩媚。远处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般美丽,这时西湖正如那女孩儿般秀媚。
30、西湖花美。在西湖,一年四季都能看好花。春有艳丽桃红,夏有洁净荷花,秋有香气扑鼻桂花,冬有傲雪梅花。西湖,总是以最美丽花来迎接远道而来客人。西湖树美。湖边那婀娜多姿柳条,似姑娘长长秀发;那耸入云天水杉,似英俊高大小伙。那树冠大大樟树下,是游客小憩纳凉好去处,那修剪得整齐有型灌木丛,是游客嬉戏好地方。
31、处处风景处处诗。到过西湖,便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她,游人心底留下不仅仅是赞美和依恋,还有一个浪漫梦想。西湖魅力在唐诗宋词中得以张扬,在凄婉爱情故事里层层渲染。在这绵绵细雨中,一如幽幽情思,如烟如梦。
32、平日出水马龙景象已经随着时间消逝了。映入眼帘是一朵朵含苞欲放荷花。湖面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更加生动,更加迷人。
3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故事,是天下文人墨客宠儿。能与“淡妆浓抹总相宜”倾国女子西施相比,恐怕天下唯有此湖。
34、南山路向东行,不远有净慈寺,为西湖四大古刹之一,传说济公在此修行。“南屏晚钟”碑亭在净慈寺前,寺里有铜钟,钟声洪亮悠远,数里可闻。以前有首歌:“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写可能就是这里。
35、西湖是柔美,是妖娆,有些不出格狂野,时而也是宁静。没有起风时候,无声西湖“静如处子”,淡雅,柔情似水,朦胧中,平静湖面,更像一面不曾打磨镜子,显得那么和谐。碧蓝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使我似乎感觉不出谁是天,谁是湖。在阳光照耀下,湖面有些金光闪闪,像是粘上了白娘子。飘扬裙子上金粉,是那么细滑,那么闪烁,释放出耀眼光芒。
36、雨中西湖,别有一番景象。只见细雨落在西湖里,像数不清银色丝线连起了天空和湖水,发出了沙沙声音,像是谁在快乐演唱;柳树姑娘在轻风细雨中不停摇摆,仿佛在欢乐地跳舞。
37、湖泊真是美不胜收,湖水泛着微波,清澈见底。多么像一块巨大绿水晶啊!水下,小鱼摆动着优美身躯,淘气地吐着小泡泡。岸上柳树抽出新枝条。一只只从湖面上掠过。湖面上出现点点船只。不愧是西湖,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啊!
38、就在那个雨天,撑着伞。心中没有一丝喜悦,亦没有悲哀地静静踏着断桥,望着从天上掉下来精灵在湖中轻扣出圈圈波纹。当然,还有一些轻敲了荷叶以后滴入西湖。这时,从湖面上渐渐浮起一层轻纱似雾。这江南雾轻轻地模糊了远处痕迹了……却越发显得诗意浓浓。我本是没有才华来题给西湖。要是更好,从断桥另一头走来一位江南女子。雾缘故,我未能看清她表情。但我能猜到她内心恬静……然后,我们没有说话,我们都是静静地看着对方,有所会意。
39、白天我们坐在船上看西湖风景,到了晚上,天黑了,虽看不清西湖旁边美景,但我们看到了更美丽景色,那就是三潭映月,把月亮分成了三个,倒映在水里那可真叫美。古人说把西湖比作西施,我看一点也不假。
40、阳光温柔地撒在涟漪粼粼湖面上,闪着道道耀眼金光,“三潭印月”就淋浴在这霞光里。三座古塔,三足鼎立,露出水面约两米。塔腹部有五个圆孔,据说每当中秋之夜只要在圆孔里点上一根蜡烛,光束透过圆孔倒映在水面上,可以同时出现真、假、虚、实几十个月亮。
41、碧绿湖水犹如满池绿颜料,满池新荷翠绿可爱,荷叶上滚动着晶莹露珠,粉嫩荷花亭亭玉立,晨风中,摇曳着她婀娜身姿翩跹起舞于碧波之中,让人不忍伸手去触碰她,生怕一不小心损坏了她娇嫩花瓣,弄脏了她无瑕衣裙。“接天莲叶无穷碧”,我算是真正明白了这句诗,薄雾笼罩,迷迷蒙蒙,好一片世外桃源。
42、春天,我们乘着船,荡漾在西湖上,正值初春时期,太阳射出万丈光芒笼罩了整个西湖。岸边柳条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摆,柳条上边冒出嫩绿新芽。碧绿柳条倒映在清澈湖面上,一派春意盎然景象,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和一股生命气息,不禁赞美大自然风光无限!
43、西湖四季是美。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脸颊,时而在轻轻地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地摇橹声和远处动听地琴声,那是多么让人陶醉呀!
44、晨露还在叶上逗留,繁花正从睡梦中醒来。我来到了美丽西湖岸边。突然,一股寒风吹来,冷得我直打哆嗦,我下意识缩成一团。这时,我注意到这清凉明澈湖水,湖真大,水呈白绿色,这就是生命颜色呀!太阳慢慢从东边升起,西湖成了一片红色。太阳高高挂起来,映出了它笑脸,映出了白云妩媚,我真有一种源于心底声音,西湖真美!
45、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故事,是天下文人墨客宠儿。能与“淡妆浓抹总相宜”倾国女子西施相比,恐怕天下唯有此湖。游西湖也是有讲究。有句老话在杭州妇孺皆知: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如此看来,雨西湖在西湖该是最盛。上天眷顾,我在游湖时,便正赶上了一阵蒙蒙细雨。
46、雨天西湖,山光水色惧是一片迷蒙:湖面泛起一层淡淡银色,山峰则仿佛蒙上一层面纱,并且在风中轻轻摇曳,煞是迷人。栀子花甜香这时也弥漫在空气中,醉人心脾,我望着这一切一切:好美山水,世上哪一个画家能画出如此美,如此奇呢?
47、不知什么时候,天上下起了霏霏像春雨般柔情牛毛细雨。那雨像丝绒一样细,像面粉一样轻,随着轻柔舒畅风在天空中飘洒着。周围听不见淅淅响声,也感觉不到雨浇淋漓。说是雨,还不如说是湿漉漉烟雾,无声无息地落在湖面上。雨中西湖,有些朦胧,远处群山直伏,雷锋塔隐隐约约透着凄美,雨打荷花情迷雾,大片大片荷花,泛出一层水润润红色。“花无含露而不娇,柳不舞风而不媚”。杨柳也轻轻摇曳起来,这蒙蒙绿意,这团团红雾,像是一幅刚刚落笔水墨画,缥缥缈缈,若有若无,使人顿时觉得浑浑沌沌。
48、不远湖面上,三座小巧宝塔,又像倒置香炉,露出三只炉脚。这便是赫赫有名三潭印月。可惜,这几日,月总在云后,水中无月。湖心岛上有很多树,叫得出名字很多:杨柳,苍柏。……但叫不出名儿更多。我游着,玩着,想着:大自然真是巧夺天工,有限空间,无限风光。天上瑶池也不过如此。眼前盈盈清波,处处美景,我深深地沉醉了,醉在这湖光山色里。
49、游要心境,游要心态,游要时间,而现代与后现代人时间总是那么不够用。那风景却又不再充满诗意令人神往了。我们所谓闲情逸致都虚伪化了,人在江湖,不是身不由己,而是心不由己。对于西湖,我简直不敢妄称“游”了,还是“走”者为妙,因为我们确少了文人士大夫那种闲情雅致,少了刻骨铭心诗意情怀,我们确以匆匆走过形式来游览西湖。恢复本真“走”吧!可疾可缓,可闲庭信步,可旁若无人,景在走中,境由心造。
50、“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西湖有如西子,淡抹浓妆,神采不同;阴晴雨雪,风韵万千。西湖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桃红柳绿,青山含翠;夏日里接天莲碧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莺啼,细雨迷蒙中楼台——西湖四时景不同。
篇2:苏轼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泛西湖》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开西湖》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従,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诗人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他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示在其文学诗作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他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他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示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他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诗作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他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他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他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他更多的.诗则表示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他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示能力是惊人的,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篇3:苏轼写西湖的诗句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篇4:苏轼写雨后西湖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饮湖上:即在湖中饮酒。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译为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即正。
山色空濛:这里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的是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篇5: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1)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3)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4)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5)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季西湖阵雨的情景。人们常说“六月天,孩儿脸”,形容夏日天气的阴晴不定、变化无常。诗人坐在望湖楼上饮酒,恰好看到了阴晴变化的整个过程。晴朗的天空忽然之间就乌云滚滚,电闪雷鸣。诗人使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翻滚的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群山在乌云间若隐若现,乱跳的雨点像白色的珍珠,乱纷纷地跳进船里。一阵大风吹过,满天乌云散开,雨过天晴,风平浪静,水天一色。形象的比喻,生动的笔触,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描写夏天西湖的诗句
★ 描写苏轼三年级的诗句
★ 描写云彩优美诗句
★ 西湖诗句素材
★ 描写七夕的优美诗句
★ 描写优美景色的经典诗句
★ 描写冰雪的优美诗句
★ 描写优美山水的诗句
★ 描写夏天的优美诗句
篇6:苏轼描写西湖的优美诗句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归》诗: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公元一零三六—一一零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一零五七)进士。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差别,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差别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成就,作品视野辽阔,风格豪迈,个性光显,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巨大的文学家之一。二 。 背景材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一零七一—一零七四)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少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著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七言)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又《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赋予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青鸟使节,风范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如有得,买鱼弗论钱。
篇7:苏轼写的西湖的诗
1、《饮湖上,初晴后雨》
年代:宋,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年代:宋,作者: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3、《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年代:宋,作者: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4、《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年代:宋,作者:苏轼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後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5、《莲》
年代:宋,作者: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6、《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年代:宋,作者:苏轼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篇8:苏轼写庐山的诗句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过庐山下
苏轼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题西林寺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圆通诗
苏轼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庐山的历史沿革
庐山市所属地域在夏、商、周时,隶属扬州。
春秋周景王九年(前536),星子逐渐为 楚国所有。周敬王十年(前5),吴王阖闾攻打楚国,地归 豫章郡,属 吴国(今吴障岭,即吴国屏障之意)。
战国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 勾践灭吴国,故又归 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威王 熊商征讨越国,杀越王无疆。次年,收回原被吴国占去的全部土地。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庐山地属 九江郡。
汉代,汉高祖六年(前2),设淮南国 豫章郡,庐山属 柴桑县。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东吴孙权设 武昌郡, 柴桑属之。
西晋永兴元年(3),划武昌郡柴桑县、庐州郡寻阳县,设 寻阳郡。
南朝仍循旧制属寻阳郡。
隋文帝平陈,废寻阳郡设 江州,废汝南、柴桑二县,设 寻阳县。隋 开皇十八年(5),更名彭蠡县。隋 大业三年(6),废江州,改为九江郡, 彭蠡更名 湓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设江州,立 浔阳县;八年(625年),湓城并入 浔阳。
五代吴杨溥大和年间(929年—935年),于庐山之南立星子镇,派兵驻守。因境内有石(即 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故得其名。南康保大年间,浔阳改名 德化,星子镇归属德化县。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升星子镇为星子县 ,属 江州。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设 南康军,将洪州的建昌(明析安义县)、江州的都昌、星子,统一管辖,以星子县为军治,张南为第一任知军;隶属江南路。天禧四年(10),江南路分东、西两路,南康军属 江南东路。
篇9:苏轼写夏天的诗句古诗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石榴半吐红巾蹙。 —— 苏轼《贺新郎·夏景》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 苏轼《贺新郎·夏景》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 苏轼《贺新郎·夏景》
描写夏的优美诗句
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3、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4、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5、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6、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7、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8、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9、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1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1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1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5、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16、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19、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
20、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2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3、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2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25、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喜晴》
26、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2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2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9、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夏雨后题》
30、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
3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32、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客中初夏》
33、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34、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35、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初夏午睡起》
36、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37、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李商隐《晚晴》
38、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39、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40、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41、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唐·韩愈《送刘师服》
篇10:苏轼在西湖写的诗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篇11:苏轼写的诗句50句
1、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苏轼
2、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苏轼
3、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 《赤壁怀古》
5、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 《江城子》
6、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苏轼
7、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苏轼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竹外桃花二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10、音音音,尔负心,真负心,辜负我,到于今。记得当年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如今抛我古墙阴,秋风荒草白云深,断桥流水无故人。凄凄切切,冷冷清清。——苏轼 《古琴吟》
1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轼 《前赤壁赋》
1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 《江城子》
13、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苏轼 《行香子》
1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东坡 《赤壁赋》
15、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苏轼
16、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苏轼
17、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苏轼 《南乡子》
18、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苏轼
19、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苏轼 《水龙吟》
20、云海,天涯 两渺茫!功成,名遂 还乡!醉笑陪君三万场 不诉离殇!——苏东坡 《南乡子》
21、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22、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蝶恋花》
23、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苏轼
24、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苏轼 《南乡子》
25、梨花淡白柳深青②,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③,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苏轼 《东栏梨花》
26、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苏轼
27、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苏轼
28、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苏轼 《西江月》
29、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30、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苏轼
31、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 《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32、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趣被无情恼 ——苏轼 《蝶恋花》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34、“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35、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苏轼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36、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苏轼
3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 《前赤壁赋》
38、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39、夕阳无语燕归愁 ——苏轼
4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41、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苏轼
42、有关兴趣的问题毋须争论 ——苏轼
4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44、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苏轼 《晁错论》
45、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苏轼
4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4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中秋月》
49、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苏轼 《永遇乐》
50、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 《洗儿诗》
苏轼成为大文豪的真正原因?
在中国文坛,有“李白如酒,苏轼如茶”之喻。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酒神般的浪漫、洒脱,苏轼的诗词豪放内敛,体现了沉稳与理性,犹如茶的淡雅清高之特性。李白仕途虽有波折,但出生在大唐盛世,身心总体愉悦。而苏轼的为官生涯一直处在朝廷变革期,并成为新政之争的牺牲品,身心疲惫,感慨良多。
正因如此,苏轼没有选择像李白那样寄情山水,而是忧国忧民,寄情茶道。他把茶比为“佳人”、“仙草”、“志向”,视茶为自己的好友。他通过品茶来体悟人生、感知玄理,并努力从中寻求心灵的解脱。这也成就了苏轼茶香四溢的传奇一生。正如后人所评价:“读苏轼诗文,染茶味清香。”
作为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创作了多篇关注现实、关爱民生、抒发情怀的佳作。其中,苏轼的咏茶诗尽情表露了其超凡脱俗的旷达情怀。有研究者总结,这种旷达情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追求清淡闲适的生活;二是表达以茶会友的真情;三是寄寓以茶养生的情趣;四是抒发失意遣愁的人生感慨。比如,《水调歌头》云:“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该词绘声绘色地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全过程。又如《西江月》云:“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该词细腻传神地描绘了茶水的形态,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品茶过程的美妙感受。
苏轼不仅以诗词名闻天下,而且还精通茶道。他认为,品茶的最高心境是“静中无求,虚中不留。”他在品茶中讲究心境和虚静,写出豪放柔美的诗词,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天宇之间发出了自己的呼喊,让心灵随着感悟进入了无限的时空之中。
苏轼品茶,对茶友和茶具有较高的要求和品位,正如在《扬州石塔试茶》中写道“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他对茶的养生作用也十分注重,正如在《物类相感志》中写道:“吃茶多腹胀,以醋解之。”此外,他还用陈茶驱蚊虫。每当夏季,他都会把陈茶点燃,然后吹灭,以茶烟驱蚊虫。苏轼对煮水的器具和茶具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提出“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惟宜兴兼备三者。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泡茶最好用石烧水。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与此同时,苏轼还自创了一套“苏氏饮茶法”:每餐后,以浓茶漱口,口中烦腻既去,牙齿也得以日渐坚密。用中下茶漱口,而上等好茶不易得,“间数日一啜,亦不为害也”。
即便倡导“静中无求,虚中不留”,苏轼与文人骚客之间的斗茶斗才算得上宋代茶文化的一大亮点。一天,苏东坡、司马光等一批文豪斗茶取乐,苏轼的白茶取胜,心里乐滋滋。看到茶汤尚白,司马光便有意为难苏轼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苏轼想了想,从容地回答:“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司马光问得妙,苏轼答得巧妙,众人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