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爱国情怀的诗歌(精选6篇)
篇1:体现爱国情怀的诗歌
体现爱国情怀的诗歌
《歌唱祖国》
我热爱我的祖国
江河奔涌
山岳巍峨
我赞美我的祖国
风景秀丽
朝气蓬勃
啊我的祖国
宽阔的胸怀
坚强的品格
五谷飘香
四季如歌
莽原玉带彩绸绿波
虹霞升腾连牵银河
啊……
我爱你南国的果香
我爱你北疆的飘雪
我爱你
我美丽的祖国!
我歌唱我的祖国
绿阴成行
幅原辽阔
我祝福我的祖国
风调雨顺
一路高歌
啊我的祖国
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儒家思想
传统美德
环山抱川长江黄河
入海奔腾指向天歌
啊……
我爱你东海的碧波
我爱你西陲的绿色
我爱你
我伟大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歌唱祖国诗歌》
我的祖国,大河奔腾,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
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
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
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
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
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
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
我的祖国,
可爱的中国,
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坚强,
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
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
我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
无论我身居何方,
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
你用速度,你用实力,
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
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
篇2:体现爱国情怀的诗歌
1、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2、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3、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4、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5、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7、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8、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0、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11、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12、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13、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14、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1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曲》
20、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21、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2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25、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刘向《三人成虎》
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8、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29、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0、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3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32、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33、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34、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
35、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3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7、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3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9、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4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4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42、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43、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44、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45、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46、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7、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48、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9、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0、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51、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52、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53、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54、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55、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56、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何香凝《赠别廖仲恺》
57、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5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9、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顾炎武《海上》
篇3:赵蕃诗歌忧时伤国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赵蕃诗歌,忧时伤国,爱国情怀
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中一直充满着抗战与投降、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而这种政治局势必然影响到士人的精神状态。赵蕃 (1143—1229年) , 字昌父, 一作昌甫, 号章泉, 自号晏叟。理宗绍定二年, 以直秘阁致仕, 同年卒, 年八十七岁, 谥文节。赵蕃是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五朝, 其文学活动大致始于和集中在孝宗年间, 有《章泉稿》五卷、《乾道稿》两卷和《淳熙稿》二十卷。乾道年间, 因为没有战事的干扰及宋孝宗治国有方, 所以南宋出现了“乾淳之治”的小康局面。这一时期赵蕃的创作唱和交游之作较多, 诗风大多平淡简朴。赵蕃也曾怀揣兼善天下的美好愿望, 最终还是选择辞官归隐。虽无意于官场, 但是赵蕃对社会同样给予高度的关注, 对高洁之士也表示出充分的欣赏。
一、上下求索, 忆古忧今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载:“蕃之恬淡自守, 人品本高, 宜其诗之无俗韵也。”赵蕃为人正直, 人格高尚, 重情重义, 心态豁达, 心胸宽广。宋人论诗, 取《雅》《颂》抑《风》《骚》, 乃在于不满“风刺”、“忧思”之作, 而以“吟咏情性, 宣导王泽”为其旨归, 大多是以“性情之偏”来批评屈原。然而, 这并不影响赵蕃对屈原的崇敬。《端午 (三首) 》就流露出赵蕃的爱国情愫:
谩说投诗赠汨罗, 身今且尔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 试向艾人成祝呵。
年年端午风兼雨, 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 舍南舍北鹁鸠喧。
忠言不用竟沉死, 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 为君击节一长歌。
赵蕃之所以哀悼屈原, 和他自己的政治理想是分不开的。《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不但体现了他上下求索的精神, 而且表明了他高洁的志向与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是屈原融进自己整个生命理想的杰作。赵蕃也曾怀美好的政治理想, 却始终郁郁不得志, 且屡次遭受打击, 因而在《离骚》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赵蕃除了对《离骚》百读不厌外, 还用笔宣泄心中的苦闷, 抒发内心深处的感情, 《次韵晁大舅祖子应》云:“离骚皎皎在湖湘, 冀北茫茫失乘黄。徒手岂能探虎穴, 敝车安得绕羊肠。外家文律况吾祖, 有作岁时常一囊。天遣南来端有意, 要须健笔写秋光。”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和无奈, 平缓的语气中有一丝淡淡的伤感, 岁月流逝、年华易老, 只有把这种情绪流于笔端, 进行排遣。赵蕃对大自然春回人间的信息那么敏感、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心存向往。他善于运用“香草美人”的意象寄托自己的高洁之志, 如“暑气侵人抵病中, 阙然求旧管城公。相逢共说山中月, 有赠忽来天末风。君向《离骚》熟兰芷, 我于《尔雅》昧鱼虫。纵令酒盏能频把, 孰若诗筒得屡通”、“白头流落离骚国, 香草虽多独嗜兰。犹恨芳时有衰歇, 要须貌取四时看”、“太史南游上会稽, 爱奇端欲助文辞。萧骚白发离骚国, 不到巴陵终欠诗”、“问君家在离骚国, 句里应含兰芷香。邂逅宜春须小住, 要期倾倒锦为囊”。赵蕃此类诗歌既有一定的气势又不失其含蓄蕴藉, 不似一般人对宋诗所持有的那种枯爆无味的印象。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高洁的志向、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以及融进自己整个生命的杰作写下《离骚》, 在端午这天自投汨罗江的举动, 都深深地震撼着赵蕃。
二、大厉名节, 铁骨诤诤
宋孝宗之后的几任皇帝统治时间不长, 朝廷内外较为混乱。赵蕃在《苦雨感叹而作》中说道:“不肯官岭海, 颇畏瘴疠虞。谁知江西山尽处, 亦有岚雾画若晡。五斗何所直, 千金不保躯。司空城旦困刀笔, 尺籍伍符愁钺鈇。吁嗟此贼蠭如, 飞烟一炬斯无余。奈何徵兵动州闾, 纷然亦复劳转输。戍栅如栉犹恐疎, 江徼一朝成塞隅。”诗人对战争深深的忧虑, 对国家兴衰关心、忧国忧家之情溢于言表。这一时期社会动荡, 文学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内敛的态势。时代社会的变迁、人生际遇的坎坷, 使赵蕃对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其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赵蕃有一种“大厉名节, 振作士风”的自觉意识。《呈刘子后赵行之司理舅二首》其一云:“南渡凄凉六十年, 故家遗俗日萧然。不应门户端如此, 政坐吾曹欠勉旃。斗食我今悲白发, 束书今喜继青毡。乡来未识衡州士, 闾里皆推有此贤。”宋人所言之“志”, 已不仅是指“兼济之志”, 有关政治抱负或教化讽谏, “独善之义”的归隐之趣, 还指超越于出世和入世的一种道德实体、思想人格, 也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忽忽江头往一旬, 敢疏请谒恐烦人。肯敦宿昔论交旧, 更辱殷勤枉句新。已向清澌看流水, 更从高节抚霜筠。白醪煮饼留终日, 吾舅于今惊座陈”、“紫霄峰上登高节, 想见笑谈宾主间。我亦于今有遗恨, 不随巾屦上南山”, 从赵蕃的诗中可以感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看到一种坚贞不屈的道德情操, 淡泊却不失温暖, 悠远却倍感温情。这激励着人的品格志趣, 而行诸歌咏自然就成为一种精神载体, 体现出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刚直不阿、铁骨诤诤, 表现出正直忠义的节操。
三、理学道心, 重义重情
赵蕃长期执著于道学, 对朱熹钦佩之至, 五十岁投于朱熹门下。《朱子文集》与赵蕃尺牍六首;赵蕃与朱子往还诗及他作之称述朱子者, 二十馀首。朱子《答徐斯远书》有云:“昌父志操文词, 皆非流辈所及。且欲其刊落枝叶, 就日用间深察义理之本然, 庶几有所据依以造实地, 不但为骚人墨客而已。所以援引之者甚力。”朱熹对赵蕃的评价如此之高并非子虚乌有, 空穴来风。淳熙八年 (1181) 正月, 朱熹在南康军任上, 因天气长久干旱, 他制定了赈荒措施, 被誉为大江南北荒政第一。赵蕃有感于其他官吏常常借赈灾之机, 欺上瞒下, 大发国难之财, 连作《春雪》四首, 颂扬朱熹:
敢谓皆如此?其间盍有贤。
大江分左右, 万口说朱钱。
赵蕃在诗末自注云:朱、钱“谓南康朱熹元晦使君, 江西钱佃仲耕运使”, 充分地表现出他对朱熹的敬仰。
庆元元年 (1195) , 在韩侂胄集团的策划下, 皇帝下令禁止道学, 定理学为“伪学”, 罢斥朱熹等理学家, 对当时的许多知名人士进行清洗, 禁止朱熹等人担任官职, 参加科举。史称“庆元党禁”。当时被牵扯在内的有推荐朱熹的大臣赵汝愚。赵汝愚 (1140—1196) 字子直, 余干人, 宁宗时任右丞相。提倡理学, 推举朱熹等人, 是韩侂胄的眼中钉。宁宗这时对赵汝愚也有疑心, 便罢了赵汝愚的右丞相, 让赵汝愚以观文殿学士身份出知福州。当时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 以赵汝愚勋劳卓著, 精忠贯于天地, 先后上疏挽留, 太学生多人伏阙上书, 皆遭贬斥。赵汝愚从任相到罢相, 只有几个月时间。不久被逐, 出知福州, 又贬永州, 途经衡州时, 住在当地的郡守钱鍪府中。不巧钱鍪与赵汝愚有前隙, 对这位落魄的相爷窘辱备至, 屡加刁难, 赵汝愚乃忧愤成疾, 一夕暴死。
之后随着政治的日益严峻, 庆元三年 (1197) , 朱熹最亲密的弟子兼战友蔡元定首先在“庆元党禁”中遭难, 贬到道州。第二年, 蔡元定在远徙道州的路上抑郁而终。赵蕃作诗悼念曰:
鹃叫春林复递诗, 雁回霜月忽传悲。
兰枯蕙死迷三楚, 雨晴云昏碍九嶷。
早岁力辞公府檄, 暮年名与党人碑。
鸣呼季子延陵墓, 不待鑱辞行可知。
《诗人玉屑》卷十九评赵蕃所作谓:“当时哭诗, 推此篇为冠。”刘克庄后来对赵蕃这首诗评价甚高, “宜为一世所宗”。此诗哀婉感人, 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层的悲痛。赵蕃在当时党禁日炽、高压恐怖的政治的环境中, 尤敢于和其师朱熹一道对蔡元定的死表示哀悼, 体现了他一生所遵奉的“大节”。
四、关注民生, 心系百姓
赵蕃的诗歌中也有不少反映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的内容。其《书田中问示成父》云:“每逢田中来, 必问田中事。言者为蹙额, 听者为酸鼻。皆云水节愆, 所以陂修废。田栽未曾了, 旱势已复至。承天无可说, 有淀亦将既。早禾以日论, 晚禾尚月计。饿莩已五六, 疫死又三四。自兹傥无雨, 何以能卒岁。时成道危苦, 示尔应歔欷。”诗中写出由于干旱, 粮食没有收成, 农民忍饥挨饿的困境。
《闻桑叶贱甚感叹有作》云:“种得桑栽接始成, 剃锄长及夏时营。叶黄已说都无价, 蚕老那知转更平。自是初头放种薄, 曷能断手有丝赢。田租减放犹科校, 况此全催可后程。”农人种田不成, 栽桑而桑叶又贱的困苦。
南宋时, 人民的生活极其艰难, 要常年向金朝纳贡, 加之统治者骄奢淫逸, 生活更加困苦不堪。赵蕃此诗批判时政, 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由自己的状况想到了淮北的饥民, 对百姓的惨状深感忧虑。“早禾虽登场, 舂簸才足食。晚禾尚栖陇, 登减未可必。吏持与催符, 官趣违限责。为政本忧民, 民忧政何德。”“东街鼓坎坎, 西街鼓冬冬。市酒倚法禁, 椎牛聚群凶。差事惊父老, 狂歌走儿童。此俗苟不止, 斯民始终穷。”这些诗极言百姓的悲惨生活, 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又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向我们展示了无数家庭因贫困而家破人亡的惨景,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灵剧痛。
赵蕃关心女性的社会地位及生存方式, 描写现实的《长安行》通过东街和西街一贫一富两个女子的对比, 向我们展示了笑贫不笑娼的扭曲社会形态:“东街女儿谁家子, 有名籍籍长发市。不知身失不自回, 顾侈金珠炫罗绮。西街贫女夫何如, 年长不见行媒车。有时视倡独叹息, 从之不可翻踌躇。伤哉彼倡不自丑, 顾嘲贫女为牛后。此时贫女将何言, 嫁与不嫁悬诸天。”《长门怨》云:“只看金屋贮, 便有长门弃。始盛终当衰, 人情亦天意。”寥寥数语, 一个鲜活的弃妇形象便跃然纸上。这两首诗揭示了妇女在宋代社会的生活境遇, 不仅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人们麻木, 更对由良家妇变为娼妓的女子和遭受遗弃的妇女表现出十分的同情。
不仅如此, 赵蕃还在诗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许多普通人物的形象, 如卖菜者, “早禾未熟晚尤迟, 卖菜归来始得炊。谷者本从田户出, 未滋反取市人嗤”;蚕妇, “火蚕较早冷蚕迟, 晏饭忘眠敢叹疲。缲车响罢促机杼, 盖体到头无一丝”;耕者, “夜雨未收脚, 宿耕初起头。聊兹一日力, 慰此半年愁。长路厌策蹇, 还家思借牛。未须论旨蓄, 端尔待来牟”;牧牛者, “前者蓑而眠, 后者笠而坐, 陂长不待鞭, 草软无用莝。蚤耕蹔廑力, 午放长逸卧。薄暮翁洗犂, 儿歌互相和”。赵蕃对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给予了无限的关注和同情, 生活的艰辛, 地位的悬殊, 如同生命的控诉。一首首诗就是一幅幅凝重的生活画卷, 字字是血, 句句是泪, 饱含了赵蕃忧时伤国的深情厚谊。
参考文献
[1][宋]赵蕃.淳熙稿[M].《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 1985.
[2][宋]赵蕃.章泉稿[M].《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 1985.
[3][宋]赵蕃.乾道稿[M].《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 1985.
[4][宋]魏庆之.诗人玉屑[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5][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集[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6][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
[7][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 2005.
篇4:体现爱国情怀的诗歌
关键词:郁达夫 小说创作 爱国主义
引言
在中国现代近现代的文学史上,作为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家,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众多读者以及专家学者的肯定,他所经历的文学道路和生活道路都是曲折而又深入人心的。其中,在郁达夫所创作的四十四篇小说当中,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主义”,让无数读者为之感动和深思。
一、郁达夫生平极其小说创作
(一)郁达夫的创作生平
作为近现代中国的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小说作品的风格和创作受到了人们的推崇和喜爱,其主要的代表作为《过去》、《故都的秋》、《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其中展现出来的思维意识和丰富情感都具备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抗日战争开始后,郁达夫开始通过自己的笔来为抗日救亡运动进行“发声练习”,以开启民智、鼓舞抗日势气为己任,发表了大量的抗日爱国作品,表达了对于侵略者的憎恶和对祖国复兴强大的强烈愿望。郁达夫在1938年时曾经奔赴武汉,参与到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当中,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之后,郁达夫又于当年年底奔赴新加坡,应邀到新加坡办报,从事海外抗日救国运动。次年,星洲沦陷,郁达夫被迫流亡到苏门答腊岛,利用精通日语的便利条件,以日军翻译为身份掩护,利用职务之便,救助保护了大量的爱国华侨、当地居民以及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在此期间,郁达夫还发表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文章。
(二)郁达夫的小说创作风格
郁达夫曾于1921年,和成仿吾、郭沫若等人共同组织成立了创造社,并开始担任《创造月刊》、《创造季刊》、《洪水》等杂志的编辑,于1921年10月出版了小说集《沉沦》,并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在文学创作方面,郁达夫十分提倡“作家自叙传”的创作主张,也就是作者需要将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主题和素材都归结到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中来,并且能够以自身的笔法勾勒出自身的人生际遇、思想个性等。郁达夫的《沉沦》就是该创作理念的主要代表。在长篇小说《沉沦》中,郁达夫不仅仅大胆地描写了主人公“我”的性心理,表现了男女爱情以及性爱等内容,同时还将爱情的坎坷升华到了民族差异及文化、爱国情感等内容当中。
另外,郁达夫的小说作品中,还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展现了社会底层民众的痛苦,并对传统道德观念等提出了疑问和挑战,表达了自身的浪漫情怀和自由追求,对当时的留学青年以及国内的民众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浪漫自由的中国文坛风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将郁达夫塑造成为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以日记体出版小说作品的作家。
(三)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历程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经历的增加,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开始不断变化。纵观其一生,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晚期。
郁达夫早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年到1933年,在这十三年的时间当中,郁达夫共发表了百余篇散文和杂文等。这些作品中大多是他在日本留学归国之后,看到中国遍地疮痍时的痛心,也对自身前途以及国家命运的悲观感伤的心情。同时,郁达夫在这些作品中也开始探寻如何改变中国现状的方法,并在呐喊声中展现了其自身的强烈愿望和激进思想。在这一创作阶段当中,郁达夫表现出了自身强烈的个性,并且开始尝试创作“自叙体”的小说创作风格,以热忱、坦诚的文字进行自我剖析和情感宣泄,展现出了自身极具个性的声音,毫无遮掩地呈现出了一位身处动荡社会的苦闷心境。另外,忧郁感伤的情感基调也成为了郁达夫该时期小说创作的烙印,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小说的不同之处。
在1933年到1938年的创作时段里,由于受到白色恐怖的影响,郁达夫的创作开始转向了消极避世阶段,他开始流连于江湖山海,展现给读者们的完全是一段“名士”风度。1938年到1945年间,是郁达夫创作的晚期。这段时间内,郁达夫主要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运动,用自己的笔杆子来参加战斗,并写下了众多的爱国小说和争论文章,用自己振聋发聩的声音来鼓舞人们去进行参与到抗日的斗争中来。
二、郁达夫小说创作中对爱国情感的表達
(一)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憎恶和抨击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随之而来的“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让中国人民受尽凌辱,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最为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全面拉开序幕。在这生死关头,郁达夫开始改变了以往避世的生活方式和创作理念,生活态度开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郁达夫开始用自己的笔杆作为战斗的枪杆,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文化战争中去,他开始以杂文、小说等形式揭露帝国主义疯狂的、惨无人道的侵略罪行,并对国民党的无能、软弱、卑躬屈膝提出了尖锐和强劲的抨击。郁达夫曾经说:“匈奴未灭,家于何有,我们这些负有抗战建国重担的男儿,自然要再接再厉,重上前线去尽我们的天职。”在加入到“文化界抗日联合会”等抗日团体工作中,郁达夫创作了数以万计的抗战文章,努力表达自己对抗战胜利的乐观情绪,坚定人们的抗战信心,唤起海内外爱国人士的抗战热情。
(二)表现出了自身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未来的肯定
作为一个心思细腻的自剖式作家,郁达夫十分注重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刻画,并展现了大胆、细腻、多愁善感、内省的精神特质,并且凸显了自身追求自由和真理的审美情趣。其中,最能够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对爱国情感的表达。
郁达夫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作家,注重对自己内心的情感的大胆展现。在郁达夫代表作品《沉沦》中,郁达夫就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和偏见展示得一览无余。在小说中,主人公“他”在被一个妓女问道是哪里人的时候,“他”因为害怕被日本的妓女歧视,因而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国籍——中国。这是一种明显的由国家带来的自卑,而这种自卑也最终酿成了“他”走向死亡——“弱国子民”的拖累造成的悲剧,不如说是他自己的几乎变态的性格造成的悲剧”,正是“他”内心和自身悲剧的宿命来源,也正是这种宿命,表达了郁达夫自身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但是,“他”对于祖国的未来却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他极端的做法,恰恰是一种对于让祖国苏醒、让国家振奋的方式。
(三)宣扬团结抗战必胜的信念
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郁达夫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去国外,都在为宣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进行不懈地创作。郁达夫不仅仅看到了中国常年积贫积弱、持久不振、军阀连年混战、无法一致对外等现状,也看到了其他国家的野心及弊端。因此,郁达夫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强调中国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自身的解放和独立。他的小说创作为中国各地的民众宣传了众多抗战的内容,并且对于提出正确的策略、战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郁达夫还在小说《沉沦》中对弱国子民“他”体现出了对名族糟粕文化的痛恨,呼吁人性的解放以及对文化学习的渴望,旨在展现对于海内外集体抗战、集体苏醒的迫切愿望,并肯定了抗战必然会获得胜利的信念。
总之,郁达夫始终以手中的笔作为对抗侵略者的武器,用文字来洗刷国人长久以来闭塞的心态,展现出了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和对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尤其是在抗战时期,郁达夫改变了以往的清淡文雅的名士形象,而是凸显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硬骨文人和战士的本色。语
参考文献
[1]郑万.郁达夫:民族意识的化身——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5).
[2]刘茂海.新时期以来郁达夫其人其作研究综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八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
[4]唐业亮.郁达夫小说中类型女形象的符号意义分析[J].青春岁月,2011(10).
[5]汪玉秀.郁达夫散文艺术美探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11).
篇5:体现爱国情怀的经典演讲稿
大家好!
说到“爱国”这两个字,不禁让我思考“爱国”的含义是什么?人怎样才会爱国?从古至今,又有哪些仁人志士的身上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徐特立说过:“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一种义务,是一种光荣。”正因为如此,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家传统文化里强调“舍生取义”,其意义就是为了国宽有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爱国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人的生存自由权利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的内涵与以往有了质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捍卫自己的根本利益。
既然爱国是这样的,那么是否每个人都会爱国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有些人可能没有看到祖国繁荣富强的一面,这就使得这些人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觉得自己的国家在别国面前低人一等,从而不会爱国;也有可能一些人是崇洋媚外的主,导致他们爱“西”不爱“东”。在我看来,在我国人民中竟然有不爱国的存在,这是不可思议的!毕竟我国在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创造出了种种奇迹,震惊世界,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中,而且近来我国的国防实力也在世界上位居前列,这种种足以让我们自豪了。加之我国在近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及世博会,“神十”成功飞天并进行太空实验等等事件,足以让明了我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非凡,国际地位也在迅猛提升,中国已经以大国,强国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中,再也不会是以前那种“落后就要挨打”的状况,这一切的一切已可以让我国人民在国外昂首挺胸的说道:“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爱国而抒发伟大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潮青”,文天实爱国而为国损躯;“壮志饥餐胡虎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爱国而英勇杀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爱国而明事理。这些古代英雄用他们的亲身实践为我们阐明了两个字——爱国,这让我们久久不能够忘怀。
古人如此,今人又怎样?鲁迅爱国,从而弃医从文,想在精神上拯救国民;丰子恺爱国,从而有“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的话语流露;朱自清爱国,从而有“不吃美国救济粮”的事迹;杨靖宇爱国,从而在面临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没有选择投降,而是血战到底,拼尽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从这些爱国志士身上,我们发现爱国精神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出现退化,反而更进一步,变得更加的深入人心。
我们能有如今这种幸福的生活,大部分的功劳都是要算在那些爱国的志士们身上的。有一句歌词说得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就是这些爱国者,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现在腾飞的新中国。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要继续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爱主义精神,为祖**亲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我的演讲完毕。
篇6:爱国情怀自创诗歌押韵
一寸一寸把希望雕琢
我不曾有过失落
在他怀里坚强的活
我什么都不用怕
因为横亘在面前遮风挡雨的
是我伟大的祖国
我想他是我的大树
我是他万千绿叶中的一个
风雨轻轻飘过
我感到阳光在树影中错落
我不介意自己软弱
我知道身后他一直保护着我
多少年成就一个中国
怎样的岁月蹉跎
他在时光里不停闪烁
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又一个传说
他是腾飞的巨龙
相关文章:
“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02-02
体现爱国主义的论文题目02-02
以特别的礼物为作文02-02
变(配)电所值班员02-02
宝玉挨打体现封建思想02-02
体现心情不好的诗句02-02
儒林外史书籍阅读心得体会02-02
幼儿水粉画教学启蒙十法02-02
基层领导干部个人年终总结02-02
《周易》名言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