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梦,中国魂――由奥运圣火想到的作文

关键词: 圣火 作文

奥运梦,中国魂――由奥运圣火想到的作文(精选3篇)

篇1:奥运梦,中国魂――由奥运圣火想到的作文

由奥运圣火想到的作文

的悉尼,晶莹剔透的流水潺潺流下,点点流火闪闪烁烁,一片流光溢彩;的雅典,蓝色长箭缓缓掷出,一道优美弧线划过,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此刻,回忆起那曾经的一幕幕,仍是那样清晰、那样深深烙进了记忆。我的心不觉颤抖,那圣火,那笼罩周围的蓝色光芒照亮了多少奥运梦,明亮的焰火,又映红了多少颗中国心!

这火,曾经燃烧在几千年前的希腊,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燃烧在奥运的发祥地。

这火,穿越了时空,延续千年,直至今日,火种撒播在五大洲的各个角落。

这火,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崛起。透过它,我仿佛看到,日本侵华时期,风雨飘零中,我国第一位参赛选手刘长春,一个人孤零零地跋涉千里前往洛杉矶,又一个人孤零零地归国;仿佛看见,1952年在赫尔辛基,新中国人民据理力争,终于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奥运赛场上;似乎望见,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最后一枪一锤定音,洗刷了旧中国“鸭蛋”的耻辱,夺得了新中国第一枚金牌;似乎听到,莫斯科之夜,萨马兰奇的声音高高回荡在夜空之上:“,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

这火,燃烧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心中,那是炽热的爱国心;这火,让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热血沸腾,这是民族魂的寄托。从1932年孤零零的一位运动员,到如今几百人的队伍、奖牌世界第二的骄人成绩,百年沧桑,龙的传人终于告别了“东亚病夫”的称号,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在世界上立足了。

这火,溶入了多少运动健儿的汗水,闪亮了多少颗鲜红的`赤子之心。透过它,依稀可见,跳水台上伏明霞、田亮、郭晶晶那优雅的身姿,宛若一颗颗流星,投入澄澈的水池;依稀可见,高高的鞍马吊环上,李宁那娴熟的动作,像一只身形矫健的海鸥,和那乒乓球案边,邓亚萍、刘国梁俯身凝神目视前方,仿佛一弯弯满弓拉的轩辕箭;依稀可见,人声鼎沸的篮球场上,姚明投篮时那有力的动作,像跃动在赛场上的一颗闪亮的星星;依稀可见,整齐的跑道上,刘翔跨栏时那奋力的身影,像一枚挟着风呼啸出膛的子弹!

这火,曾经映照在每一位健儿的脸庞上,曾经闪耀在每一个人的眸子中,它目睹了每一份努力,见证了每一滴汗水,珍藏了每一个奥运梦,和每一份爱国情。

这火,凝洁了奥运迷们千丝万缕的情结,曾经的一幕幕在眼前闪现。仿佛看见,赛期内,无数国人守候在电视机前,怀揣着一颗兴奋的心,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那是痴痴的等待;似乎望见,赛场边上的观众席上,人们噙着热泪,眼望冠军们高举奖牌,头戴橄榄枝,瞩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边熟悉的国歌又一次回响耳畔,那是胜利的喜悦;仿佛看见,绿茵场边,那手拿国旗的球迷们失望地呆呆站在风雨中,任泪水随着雨水,滚滚而下,那是战败的心痛;仿佛目睹,207月13日夜,漆黑夜空之上,五彩缤纷的焰火朵朵绽放,七月流火的日子里,中国申奥成功。人们在一起欢呼拥抱雀跃,喜极而泣,举杯相碰,滴滴美酒溅洒而出,在半空融合,那是成功的愉悦。这就是奥运,让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奥运啊!

这火,让我们追随它的足迹,去寻找那曾经的风风雨雨,那曾经的起起落落,曾经的天蓝色梦,曾经的火红色心。

这火,在20,经过一轮轮的接力,高高跃动在神州大地,在全世界的瞩目下。

是的,我相信,年的北京,那圣火将更加熊熊、更加绚丽。因为,这其中凝结的,是我们痴痴的奥运梦和不朽的中国魂。

篇2:奥运梦,中国魂――由奥运圣火想到的作文

关键词:奥运;中国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也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8周年。2008年8月,北京向世人奉献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光,共同分享了激情澎湃的奥运欢乐,共同书写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辉煌篇章。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言:“本届奥运会不仅给北京和中国留下了巨大遗产,也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座历史丰碑。”一部中国参与奥运的体育史就是中华民族同步迈向伟大复兴征途的历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华夏儿女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一举成为体育强国。新文化运动的前后,毛泽东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体育之研究》。他认为,凡天下成大事者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体育出战斗力”“锻炼筋骨,战胜一切敌人”,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八一”南昌起义,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战争洗礼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革命斗争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红色体育发展模式。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大幅提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而北京奥运会为近代以来中国梦的铸就增添了辉煌的一笔:奥运史上参与国家、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奥运会,奥运史上规模最大、传递路线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火炬接力,奥运史上海拔最高的奥运圣火传递――登顶珠峰,中国军团奥运金牌总数首次位列第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奥运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这段举世瞩目的奥运历史必将镌刻进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中。

百年奥运,中华圆梦。中国人民逐梦奥运的步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国富民强的发展之路。从1932年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独闯奥运到2008年中国选手创造51金、21银、28铜、奖牌总数100枚,位居金牌榜第一位的优异成绩,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全民支持和参与的北京奥运会,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毛主席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邓小平提出的办完亚运会就办奥运会,正确的决策开启了体育强国的梦想。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北京申奥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创下了96.4%这一奥运史上最高的国内民众支持率。2001年7月13日,世界聚焦莫斯科,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北京凭借过人的优势胜出,中国大地一片欢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政治优势。在北京奥运申办、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坚强的领导作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将努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列为全党全国的重要任务。在奥运7年筹办的每个阶段,党中央都及时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奥运筹办工作的正确方向。为了做好奥运筹办工作,中央领导先后30多次深入筹办工作一线,考察指导工作。奥运筹办期间先后成立相关机构,扎实开展工作。2001年11月国务院成立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工作领导小组,2001年12月13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成立,切实做到统筹协调、科学指挥。一座座奥运场馆的兴建、文物古迹的抢修与保护: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古都风貌得以展现,“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北京文物精品展”、“长江文明展”等一批文物精品展的推出,一件件国宝级文物讲述关于中国的古老故事。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文化的盛宴。在全球人民共享体育激情的时刻,中国文化也以其独特魅力绽放光芒。奥运会会徽、体育图标、吉祥物、奖牌、火炬的设计充分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美轮美奂的奥运开幕式表演让世人目睹了中华文化的璀璨与悠长,令人回味至今。奥运会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具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首都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奥运会后,北京奥运博物馆建于鸟巢,8万件珍贵藏品,2万平米的展示空间,现代科技的完美应用,智慧博物馆的首创,一份体育强国,文化筑梦的奥运记忆将永世流传。

篇3:由“节俭办奥运”想到的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负责人说,“节俭办奥运”是国务院、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奥组委在场馆建设中一贯的方针。早在2001年12月,北京奥组委在成立之际,就明确地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原则。在《奥运行动计划》中,“节俭办奥运”也被列为场馆建设的首要原则。今年3月,北京市再次明确要求,场馆设计方案必须从安全、质量、功能、工期、造价5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校核和优化。因此,部分奥运场馆竣工日期的推迟是在贯彻“节俭办奥运”中,综合考虑安全、质量、功能、工期、造价因素的正常调整。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筹办奥运要坚持这个原则,科技项目管理也应坚持这个原则。科技项目管理包括很多环节,从预研到论证,从立项到验收,其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管理问题,要坚持节俭的原则,就要贯彻于每个环节之中。能节俭的一定要节俭,可搞可不搞的程序,就不要搞,切不可图热闹,搞花架子。评审项目或项目验收,应按照规定,该请多少专家,由多少管理人员参加,都要严格控制,不要因为出于情面,就多请人去参加。特别是评审或论证项目,不应该重复地搞,有些项目未必都要通过专家拿出意见。当然,这些现象的出现,并不代表科技项目管理没有贯彻节俭原则,从总体上说,从多数单位的情况看,大家还是十分重视贯彻这一原则的,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过,这些现象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必然就会影响节俭原则的贯彻。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节俭的原则呢?首先要进一步增强这方面的意识,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我们在科技管理中贯彻节俭的方针,也要同国家富强、建设国家之需紧密联系起来,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我们的节俭意识必然会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必然会提高。

在项目管理中贯彻节俭原则,还有个精心计划、科学安排的问题。我们在一些工作中,往往因为计划不周、安排不当而造成工作不畅,效率不高,这也是一种浪费。何况有时因计划和安排做得不好,而增加了管理成本,这就直接造成了浪费。可见,精心计划、科学安排,对贯彻节俭原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计划和安排也是一种管理,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效率高、质量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好的节俭。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会计应聘自我介绍3分钟 下一篇:关于奥运的作文:北京奥运,自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