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省级森林资源管护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自评 管护 资金

2020年省级森林资源管护资金绩效自评报告(共2篇)

篇1:2020年省级森林资源管护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2018 年省级森林资源管护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主管部门:广东省林业局

填报人:纪卓荣

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及自评结论(一)项目资金安排情况

主要用途: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管护)19188.78(其中:指导性计划资金 135478.22)万元,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防火及林区治安、森林航空消防、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林业工作站和木材检查站服务能力建设、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及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科技创新、政策性森林保险省级财政保费补贴、森林公园建设、森林小镇建设、森林植被恢复费返拨市县、森林植被恢复费省统筹、森林植被恢复费省统筹项目用于部门预算、基建项目财政专项资金配套等方面项目支出。

扶持对象: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广东省境内(包括中直驻粤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林业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专业合作社等。

主要分配方式: :因素法、项目制、集体研究等。

资金的安排情况如下: 1.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项目 0 3000 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的防治。其中: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安排 1787万元,薇甘菊防治项目安排 1013 万元,集中采购应急防治药剂

等安排 200 万元。分配方法,按因素法进行分配。

2.森林防火及林区治安 0 6000 万元。根据 2018 年度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预算计划,省财政安排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培育及管护(森林防火及林区治安)项目经费共6000 万元,其中:3000 万元用于森林公安林区道路治安视频监控卡口系统建设;1000 万元用于营房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分为森林防火科研设备购置及防火标准化建设、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营房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建设 3 个方面,采用项目制的分配方法;2000 万元用于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和森林防火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其中:800 万元用于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1200 万元用于森林防火指挥调度中心建设。

3.森林航空消防项目 0 3860 万元。计划租用 8 架直升机,省级财政承担 3860 万元(中央财政资金也承担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助森林航空消防租机飞行费、地面保障费、设施设备保障费、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经费及省公安厅直升机补助费等。

4.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 1460 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业务技术用房项目和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项目。新建市、县森林公安分局业务技术用房项目建设,每个不超过 160 万元,新建或购置森林公安派出所业务技术用房项目每个不超过 80 万元,森林分局、派出所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项目每个不超过 25 万元

省财政安排项目经费共 1460 万元。

5.林业工作站和木材检查站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0 2500 万元。资金用于补助有关地市开展重点林业站标准化建设、林业工作站办公设备购置、重点木材检查站建设等项目建设。资金采用配合国家局开展标准化建设、各地的建设积极性、开展木材运输巡查工作情况和木材运输检查工作积极性等 4 个因素确定补助范围,再按照重点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项目每个 20 万元、林业工作站办公设备购置项目每个 5 万元、重点木材检查站建设项目每个 20万元的补助标准安排资金,省财政安排项目经费共 2500 万元。

6.古树名木抢救性养护项目 0 2300 万元。资金主要对全省欠发达地区(含江门开平、恩平、台山)共 100 个有古树名木普查任务和抢救性养护任务的县(市、区)进行补助,每个单位补助20 万元,共 2000 万元,用于普查中发现的比较病危的 10 棵古树名木开展抢救复壮和养护,提高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科学化水平。省本级单位 300 万元用于对普查中鉴定为一级的古树名木进行一次病虫害基本调查,并开展养护研究和示范工作。

7.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湿地管理 2150 万元。资金主要用于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监测、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鉴定、评估、运输、仓储与立法调研、设备设施购置、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示范站、小型湿地示范性建设项目等。每个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监测项目不超过 80 万元;每个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和宣

传项目不超过 25 万元;每个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鉴定、评估、运输、仓储与立法调研项目不超过 20 万元;每个野生动物救护及救护设备设施购置及维护项目不超过 50 万元;每个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不超过 80 万元;每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示范站建设不超过 30 万元;每个小型湿地示范性建设项目不超过30 万元。省财政安排项目经费共 2150 万元。

8.自然保护区建设 2 23 643 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保育、监测、宣教、应急防控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采用项目法进行分配: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省林业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 2018 年度《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培育及管护(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项目入库申报指南》(粤林财〔2018〕2 号);根据省财政厅要求,我厅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对经初审的 68 个申报项目进行了评审论证。根据评审情况结合工作实际,我们编制了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共安排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 24 个、省级财政资金 2643 万元。

9.林业科技创新 平台 0 3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共 68项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其中:平台建设项目 4 项,资金1000 万元;科技创新项目 64 项,资金 2000 万元。采用项目法

进行分配,共安排省级财政资金 3000 万元。

10.目 政策性森林保险省级财政保费补贴项目 416 56 万元。资金用于对保险经营机构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按照一定的比例为投保对象提供直接补贴的专项资金,每亩保费补助金额为 2元。

省级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来源包含两部分:一是其他事业发展性专项资金 1500 万元,二是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培育及管护 2656 万元。两个资金来源用途相同,实行并帐管理。

11.森林公园建设 4 40 000 万元。资金用于森林公园建设补助,市县级单位申报的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每个补助 300 万元,省级单位申报的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每个补助 200 万元。共安排 14 个项目,共安排省级财政资金 4000 万元。

12.目 森林小镇建设项目 0 3000 万元。资金用于森林小镇建设补助。根据《广东省林业厅关于公布 2017 年广东省森林小镇名单的通知》(粤林〔2017〕139 号),省林业厅共认定全省森林小镇 38 个。本次省财政扶持范围共涉及 8 个地级市的 14 个县(市、区)的 15 个镇,每个安排资金 200 万元,共省级财政资金 3000 万元。

13...目 森林植被返还市县项目 2 135478.22 万元。根据预算改

革精神,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任务清单含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森林植被恢复费返拨市县项目为指导性任务,由市县实行“按规定开展森林植被恢复”。

((资金安排情况)14.森林植被恢复费省统筹金 资金 18341.56万元(应包括世园会、债权利息等)。资金用于部门预算支出1457 万元、北京世园会参展专项经费 2100 万元、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政府性债权利息 533.71 万元、基建项目财政专项资金配套项目 1588 万元、省林业局统筹项目支出。采用项目法等方式进行安排。共安排的专项资金额度共 18341.56 万元。

((二))项目实施主要内容和实施实施程序

1.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管护)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53.51万亩,租 8 架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建设 4 个市县级森林公安分局和 8 个派出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森林公安执法办案场所 21个(下达计划有改变);解决 50 个基层林业站的危旧房改造,对200 个林业站完成设备更新,完成 25 个木材检查站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抢救复壮和养护古树名木 1000 棵以上;建设完成 1 个示范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完善全省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监测与管护网络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 4 个议案结案规划建设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

施建设,提升科普宣教能力,切实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取得 3-5 项重点林业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培育林木良种和新品系 5 个以上,解决 2-3 个主要林木良种的繁育技术,建立林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林 3000-4000 亩,建立和完善 2-5 个实验室或区域性示范基地,逐步构建集科研开发、试验示范、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森林政策性保险工作,生态林参保面积达到 5334 万亩,商品林参保面积达到3204 万亩;扶持 14 个示范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景观林改造项目建设;建设 15 个森林小镇,有效带动全省森林小镇的创建工作。加强森林植被恢复的相关工作管理,对征占用的林地植被进行有效恢复。

2.项目实施程序。

。森林资源管护资金的项目包括建设项目、管理项目和课题项目等.其实施程序略有不同。其中:建设管理类的项目较为全面,实施程序包括: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招投标、作业设计、项目施工、组织项目验收等阶段。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项目:

(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在省级防治资金下达后,各项目用款单位根据资金用途,结合省林业局下达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四率”指标任务和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重要有害生物的除治任务以及当地林业有害生物实际发生情况,及时

制定客观、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或防治作业设计)并上报当地或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批复,使项目的实施有章可循。

(2)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后,项目用款单位根据当地项目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确定项目招投标方式。重点防治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制、监理制,通过招标,确定施工、监理单位并签定施工、监理合同。没有达到公开招投标额度的项目,实行防治专业公司(或工程队)承包合同制。采购防治药剂、药械、仪器和设备,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依法组织实施。

(3)项目施工。项目施工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规范化施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依据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我省制定的有关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检疫工作的管理办法、规定及技术标准、规程,对防治过程进行适时跟踪,并指导施工人员防治作业,监督项目防治成效,确保防治效果,提高防治资金使用绩效。同时不断完善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数据信息、数码图片的采集与基础资料整理工作。项目主管部门加强资金的监管,项目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或资金报账制。

(4)项目验收。首先是项目用款单位组织自查验收,没有实行项目监理制的项目,推行纪检、党委或纪委、财会、项目主管股室、随机抽取专家组成员和财政以及施工单位负责人组成的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推行防治工程监理制的项目,项目验收主要由监理方协助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开展,阶段性工程验收合格后支付进度款,竣工验收合格后支付剩余款项。各项目用款单位完成任务并组织自查验收合格后,向实施方案批复单位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并提交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总结材料。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单位对项目实施完成情况的材料进行审核,重点项目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防治现场核查,经审核验收合格的出具项目完成情况验收意见。

资金分配方式:因素法。

((三))简述项目自评等级和分数, , 并对照佐证材料逐一分析 1.绩效目标设置和完成情况如下表:2018 年森林资源管护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子项目 设定计划值 实际完成 完成率 备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万亩)53.51

53.51

100% 3000 万元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控制在 4.6‰以下

0.8‰

达标无公害防治率 达到 88%以上 88%以下 达标测报准确率 达到 90%以上 90%以上 达标种苗产地检疫率 达到 99%以上 100% 达标

森林防火及林区治安项目

卡口 3000 万元,指挥中心 2000 万元,营房补助森林航空消防项目

3860 万元森林火灾受害率 控制在 1‰以下 0.04‰ 达标森林火灾有效处置率 在 8 小时内扑灭占 100%,达标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 合格率达 90%以上; 100% 达标 6 个单位全部达标租飞机(架)8达标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个)36

正在实施中森林防火及林区治安队伍装备及营房建设()队伍装备7个,营房建设 1 个 正在实施中

森林公安基础设施 4 个分局、8 个派出所技术用房、21 办案场所(个)

正在实施中

1460 万元林业工作站能-设备购置(个)250 正在实施中

2500 万元

林业工作站(危旧房改造)建设(个)50 正在实施中木材检查站建设补助(个)25 正在实施中加强森林植被恢复的相关工作管理,对征占用的林地植被进行有效恢复

属 于 指 导 性 计划,省未设置考核目标

135478.22 万元抢救古树名木--养护株数(株)1000 883

2300 万元森林小镇(个)15 正在实施中

3000 万元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湿地

2150 万元完成国家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任务 90% ≥90% 达标

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宣传率 三年内达到 70% ≥90% 达标

湿地项目计划进度完成率 三年内达到 85% 正在实施中国家湿地公园监测率 三年内达到 90% ≥90%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4000 万元自然保护区

2643 万元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景观 14 正在实施中

林改造项目建设

建设完成 1 个示范自然保护区 1 个 正在实施中

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科普宣教能力,切实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建设 4 个议案结案规划建设的市县级自然保护区 4 个 正在实施中

扶持 14 个示范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景观林改造项目建设 14 正在实施中

森林保险公益林(万亩)

5534 5519 99.8% 4156 万元

森林保险商品林(万亩)3204 835 26.1%

林业科技诚创新平台

3000 万元

取得 3-5 项重点林业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 3--5 完成率 95%

逐步构建集科研开发、试验示范、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林业科技创新平台

培育林木良种和新品系 5 个以上

解决 2-3 个主要林木良种的繁育技术,2-3

新品种试验示范林 3000-4000 亩

2-5 个实验室或区域性示 2--5

范基地

任务完成率

70%

基本达标

森林防火森林公园等项目的任务完成率略低

任务完成质量

达标

综上

森林覆盖率

58.98% 58.98% 达标

森林蓄积量

5.73 亿 m 3

5.73 亿 m3 达标

资金支出率 70% 48.89%

69.8%

2.绩效指标 完成情况 分析

(一)投入,共 20 分,自评 20 分。

1.项目立项 12 分,自评 10 分。包括:论证的充分性方面,我局编制了《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0 年)》,具体项目立项安排履行了严格的管理程序:包括前期底本调查、项目入库、专家评审、集体研究,相关领导审批等,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目标设置的完整性、合理性、可衡量性,保障措施方面,我局设置了绩效总目标和阶段性指标,有数量指标、成本指标、质量指标以及效果指标等,指标的设置与项目性质密切相关,包括了任务完成率、资金支付率、任务完成质量等等主要绩效指标,且指标量化,便于考核。保障措施方面,我局相关根据实际制定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等20 多项。根据以上情况,自评得分 12 分。在成绩效目标设置方面,设置的“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两个指标没有把该指标的特殊情况加以说明,自评扣 2 分,得分 10 分。

2.资金落实 8 分,自评 8 分。一是资金到位情况,根据省财政厅有关文件,资金 19188.78 万元全部到位,且到位及时。得分 5 分。资金分配方面,采用因素法和项目法等,操作程序规范,自评得 3 分。小计自评得分 8 分。

(二)过程,共 20 分,自评 17 分。

1.资金管理情况 12 分,自评 8 分。资金支付方面,资金支付情况,截止 2019 年 3 月 31 日,资金共支出 75717.36 万元,支付率 48.89%,分值 6 分,自评扣 3 分(6-48.89%/70%*6);支出规范性方面,严格执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粤府〔2016〕86 号)、《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委办〔2017〕13 号)、《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拨付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粤财教〔2017〕

503 号)、《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审计厅关于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办法》(粤财规〔2019〕5 号)、《广东省林业厅关于印发省级林业科技创新(种苗)专项资金科技项目的管理办法的通知》(粤林〔2015〕21 号)等资金管理办法,费用标准、资金支付等均符合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相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各单位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没有发现超范围、超标准、虚列支出、未出现截留、挤占、挪用资金情况。

2.事项管理 8 分,自评 8 分。2018 年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管护)各项目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要求,落实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等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我局加强 对项目建设或方案实施的检查、监控、督促,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前、中、后期,省、市主管部门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在资金使用方面,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建设资金预算报批财政部门审批,获批后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合规。为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项目的项目资金管理,各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建立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我局建立了领导挂点督导制度,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场)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挂点督导和检查监督制度,部分地方人大、政协也对森林碳汇重

点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三)

产出,共 0 30 分,自评 5 25 分。

1.经济性 5 分,自评 5 分。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管护)预算执行进度与事项完成进度基本匹配,不存在超支情况,项目实施成本合理。

2.效率性 25 分,自评 20 分。

一是完成进度。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管护)的各子项目绩效任务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个别项目因机构改革等原因而尚未开工。按 70%达标的口径计算,自评扣 1.5 分。2018 年资金安排 19188.78 万元万元,截至 2019 年 3 月底已完成 75717.36 万元,完成率为40%。按 70%达标的口径计算,自评扣 3 分。

二是完成质量。2018年度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管护)的质量完成情况情况较好,森林防火预防、消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公安案件破获等质量指标均为达标,详见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共(四)效益,共 30 分,自评 29 分。

1.效果性,25 分,自评 24 分。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管护的能力,森林消防能力不断加强,有效处置森林火灾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森林火灾有效处置率达到设定的目标。森林公安发挥安全保障作用,有效地破获、查处森林案件,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7651.4万元。强化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力度,推行绿色化防治,无公害防治率达 90%以上,专业化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灾害控制效果明显,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1‰以下,防治减灾挽回经济损失 1.01 亿元(远高于评价年度目标 0.9 亿元)。森林管护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社会公共安全。

森林资源稳定增加,发挥了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方面:林业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对林产品附加值提升、林产品质量/品质提高、生态状况改善、林农增收、对全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发的麻竹重组材市场价格为 1 万/m3以上,可显著提高竹材附加值 50%以上,该项目有利于提高竹农种植竹林的积极性,同时麻竹重组材可一定程度上替代大径级针叶材和珍贵硬阔叶材。项目还研究开发出富含功能活性成分的茶油产品,价格比普通茶油提高 50%以上。在防灾减灾方面,通过森林资源管护项目的实施,减少经济损失 17751.4 万元。

社会效益方面:通过项目施工购买物资和雇佣工人,增加了物资流动和就业机会,施工管护等措施均为当地农民工提供了增收。通过推广竹林下富硒竹荪立体栽培技术,带动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创业,对接当地精准扶贫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生态效益方面: :通过研究还筛选出了适宜珠三角滨海城市森林不同生态位的抗风树种 9 种,设计了 5 种不同的生态修复基础措施,可为台风灾后森林修复与健康群落构建提供技术指导。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有力地改善了生态

环境,增加了本区域的固碳释氧量,控制区域水土流失,净化水源以及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其生态效益,从而体现项目的资金的使用效益。因 2018 年为改革之年,同时,本年度开展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其口径和标准与以前年度有所不同,因此 2018 年年的森林资源的有关数据尚未审核公布。我局年初设定的“森林蓄积量”和“森林植被率”两个绩效目标,难以进行前后的数据对比。从本年度的森林资源消涨情况来看,总体上保持稳定,实现了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自评扣 1 分,自评得分 24 分。

公平性,5 分,自评得分 5 分。在项目实施中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施工过程进展顺利,没有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群众误会和造成社会不公而引起纠纷、诉讼、信访、上访等事件。通过项目的实施,培训大批的技术人员或种植户(据不完全统计共350 多人次),切实将林业实用新技术带给各地的林农或种植户,有效地实现了林业增产、带动了林农增收致富,服务对象满意度普遍达 90%以上。自评得分 5 分。

根据项目实施单位自评结果,并对照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有关要求、评分标准及我局各业务处提供的材料,经过对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森林资源管护)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及效益等方面情况的分析,对照各业务处和基层单位提供的自评得分 90 分,自评等级优,基本达到了预期绩效目标。

二、绩效表现

(一)资金使用绩效

1.各 资金 项目有序开展,绩效目标的数量和质量完 成情况情况较好。

2018 年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 53.51 万亩,任务完成率 100%。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4.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 90.19%,测报准确率达到 90.89%,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 100%,实施防治项目后,松材线虫病枯死树小于万分之三,薇甘菊覆盖度小于 15%,挽回经济损失 1.01 亿元。全面完成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达的防治目标(国家林草局对该项工作也实行考核)。

累计租用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 16 架(春季 8 架、秋冬季 8架),任务完成 100%。主要以梅县机场、罗定机场、河源市公安局临江基地、韶关基地为作业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森林航空消防工作。全年累计飞行 369 架次 737 小时 08 分(其中:吊桶训练飞行 128 架次 237 小时 55 分,洒水 1705 桶;吊桶灭火飞行85 架次 157 小时 9 分),安全高效扑救森林火灾 41 起,洒水 554桶。2018 年度森林火灾受害率实现了低于 0.5‰的指标,森林火灾有效处置率平均达到 8 小时以内,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合格率达到 100%。

广泛开展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工作,建立种质资源保存、苗木繁育、试验示范基地共 3100.3 亩,繁育苗木 33.95 万多株。

研发新产品 4 种、新材料 1 种、新品系 8 种;提出新工艺 2 项,开发森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模式等林业经营新模式 14 项;已申请国家专利 15 项,形成技术标准(规程)4 项;形成中试生产线 2条、小试成产线 2 条。推进了林火生态与灾害监测实验室、石漠化生态恢复监测平台、林果创新平台和林木分子育种实验室四个省级林业科研平台的建设,建成特色林果林药示范性实训基地3500m2、无花果和鲜食枣大棚栽培示范园 1400m 2。

任务完成率在95%以上。

其他的项目资金包括森林公安、森林防火、基层林业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植物的调查和湿地保护宣传、森林保险等项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其任务完成情况详见“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2.进一步提升管护的能力水平,为提高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奠定基础。森林资源管护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森林资源管护的能力。实施林业两站标准化建设,解决 50 个基层林业站的危旧房改造,对 200 个林业站完成设备更新,完成 25 个木材检查站,不断提升林业基层两站(林业站及木材检查)服务能力和执法能力;30 个公安派出所办公场所的改造建设(办案技术用房等),为提升林区的办案能力奠定基础;森林防火指挥部、卡口视频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森林火灾的预防创造条件。

3..森林资源管护资金使用效益较为明显。

通过实施森林资源管护项目,资金使用的三大效益较为明显:一是经济效益。实施森林资源管护项目,森林资源管护能力的加强,促进资源的稳定增长,保障森林资源蓄积量及覆盖率的增加,有效地增加耕山者的林业经济权益。强化森林公安和林业有害生物的执法职能,增强林业减灾和救灾能力,据统计,2018 年林业减灾和救灾挽回国家经济损失达到 1.77 亿元。

二是社会效益。实施森林资源管护项目,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全省已设立各级森林公园 1516 处,规划总面积 125.19万公顷,其中 632 处森林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森林公园每年为上亿人次的市民、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健身、观光和科普教育等服务。同时,实施森林资源管护项目,可以带动山区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土特产品生产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林农收入,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北京世园会广东园建设,包括有南粤坊、丝香阁、倚翠廊、蝶翠亭、里仁洞和盆景园等六大景点,面积 2500平方米。展现了广东地域鲜明的岭南园艺特色,反映了南粤风情和岭南文化的意境,将园艺展示融入到传统的岭南园林中。成为展示广东林业建设的窗口,自

开园以来,受到众多游客热捧,成为北京世园地热门景点。

三是生态效益。森林具有多功能、多效益,森林生物量的合成过程可吸收大量的碳,能够有效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有利于提升生态质量,更好地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功能,从而体现其生态效益,从而有效地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我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保障。

4.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科技兴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提高林地的产值、提高林农收入、脱贫耕山提供条件,为打开金山银山大门配置钥匙。

5.财政支持方式创新有新突破。森林政策性保险,有利于减少林业经营的风险,森林保险保费补贴为财政服务三农方式的一种创新。商品林承保 835 万亩,承保率 13%(比 2017 年提高 4个百分点),保费 1670 万元,为我省森林提供保险保障逾 300亿元,有效地规避林业经营的风险。

(二)存在问题

1.个别 项目 任务因机构改革原因 完工 率 较 低。部分项目难以正常开展,如森林防火,它是森林资源管护的重要组成,因机构改革重组到应急部门,有关基层指挥部建设、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卡口视频等)难以正常开展,导致任务完成率低。

2.评价管理工作面临较多新的问题。因财政预算管理改

革,采用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模式,财政资金统筹管理,资金管理权限下放,资金管理方式变动很大,绩效评价管理工作面临较多新的问题。

3.队伍建设问题亟待解决。因机构改革,机构职能的调整,人员的变动,有的地方人员于 6 月底才到位,造成工作的一些被动。机构的建立和人员业务的培训问题亟待解决。

4.财政资金支付较慢,未完成预期设定的支付率目标。其主要原因:

一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方式,对于新政策各地需要学习和消化;另外,本项目中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返拨市县部分”属于指导性计划,其使用管理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的政策没有明确。

二是政策、资金、文件下达实施要经过省、市、县三级财政主管部门,经过层层部门下达,层层走完程序,时间延续较长;现行补助资金所依赖的传递链条长、节点多,资金使用普遍要到下半年到账,影响资金支出进度。三是资金拨付审核程序较为复杂,影响年度内资金使用进度等。

5.商业性保险, , 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六、相关建议

(一)建议深化预算改革,预算资金的下达与建设任务的资金需求相同步,以提高资金的支付率。

(二)建议加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适应全面绩效管理的要

求。

(三)建议加强绩效管理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人员的能力。

附件:1.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基础信息表

2.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体系框架(森林资源管护)

评分表

3.佐证材料递交清单表

篇2:2020年省级森林资源管护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省级主管部门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地方主管部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自然资源局 实施单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自然资源局、省直有关单位 项目资金(万元)

全年预算数(A)

全年执行数(B)

执行率(B/A)

年度资金总额 36970.68 27753.19 75.07% 其中:中央补助

省级资金 36970.68 27753.19 75.07% 其他资金

年度总体目标 年初设定目标 全年实际完成情况 一、地质矿产勘查方面。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地质工作由传统地质勘查向新型地质转变,新发现矿产地 2-3 处;2.开展农业地质调查项目 4 个,城市地质调查项目 4 个。

二、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方面。1.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调查评价,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灾害治理、搬迁避让等五大工程。开展冷水江铎山镇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详细勘查,23 个重要集镇地质灾害勘查,11 个岩溶塌陷和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补充调查等调查评价项目;开展全省地质灾害与环境常规监测,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等项目;组织实施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文昌街社区园艺场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沅陵县三中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等 14 个灾害治理项目;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工程。支持 14 个市州开展地质综合防治体系建设。2.组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实施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片区、临武三十六湾矿区等9 个重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实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等;3.开展地下水监测和水资源勘查,新探明一批地热和天然矿泉水水源地;4.推进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矿泉水、宝玉石等绿色资源勘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16 个,开展临澧县、新化县、洞口县、永顺县等 4 个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开展常德市、益阳市、岳阳市、沅江市等 4 个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新发现矿产地 2 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 32 处。完成钻探进尺 4.1 万米,槽探 5.2 万立方米,提交煤 3530 万吨,锰矿石 849.6 万吨,金金属4.4 吨,铅锌金属 12 万吨,钨(WO3)14.3 万吨,钼1.4 万吨,重晶石 123.6 万吨。自然保护区内 75 宗省级矿业权、绿心范围内 11 宗采矿权清退到位。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全省地质灾害与环境常规监测,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等项目,组织开展了装备建设、场所建设、科学研究等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工程,为 14 个市州开展地质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组织实施了 23 个重要集镇地质灾害勘查、12 个岩溶塌陷和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补充调查和冷水江铎山镇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详细勘查,组织实施了桑植县澧源镇文昌街社区园艺场滑坡、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大塘村滑坡、沅陵县三中滑坡等 14 个地质灾害治理和冷水江铎山镇 130 户居民避险搬迁。

组织实施了冷水江锡矿山七里江片区、临武三十六湾矿区等 9 个重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组织开展了桑植芙蓉龙化石产地、古生物化石和地质遗迹保护,促进了 6 个地质公园合理开发建设和管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年度指标值 全年 完成值 未完成原因和

标 改进措施 产

标 数量 指标 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巡查 完成**个隐患点的汛前排查 15899 20529

完成**次地质灾害汛期巡查工作 20159 27976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含群测群防)

完成**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建设 62 72

发布**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 260619 492546

安排**名群测群防人员 20761 30651

开展地质灾害变更调查 完成**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变更调查 4210 5477

其中新增**处 367 454

值班值守 完成值班值守**天 196 210

宣传培训 开展宣传培训**次 455 771

参与培训群众**人 51710 97313

能力建设 开展地灾应急指挥场所建设,配备**套应急装备提升防治能力 214 216

开展地灾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建设**套信息平台提升防治能力 17 17

应急演练 完成**次应急演练 451 1344

参与人员共**人 49477 82824

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 完成**起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672 1099

避免**人、**万元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14507 人,42631 万元 20709 人,62153 万元

消除地灾隐患 通过工程治理消除**处 455 617

搬迁避让消除**处 129 392

排危除险**处 779 821

合计 1363 1830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完成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个 278 495

保护**人、**万元安全 7880 人,26420 万元 17218 人,40253 万元

标 产

标 数量 指标 采矿权申请范围实地核查 采矿权申请范围审查(个)

71 达不到受理条件的需要返回修改 采矿权人 信息公示 采矿权人信息公示实地核查报告(个)

72 委托矿山中有 3 家已被当地政府下文关闭 矿产卫片 执法监督 监督检查(*市*县)市 122 县 14 市 122 县

矿产资源督察 督察矿山(*个)

77 由于矿业市场不景气,矿山整合、停产、关闭,联系不到矿山人员等原因,无法对5 个煤与非煤矿山进行矿山现场督察。

新发现矿产地 矿产地(*处)

2-3 处 2 处

环境修复充填量(立方米)

75322.35 75675.00

修建截排水沟及整修沟渠(米)

3685.40 2195.00 项目尚未全部完工 整修道路(米)

1592 1592

土地复垦面积(亩)

3853.40 3845.40 项目尚未全部完工 矿区复绿面积(亩)

7686.17 7199.31 项目尚未全部完工 地质公园设施(个)

地质公园建设 6 6

地质公园建设面积(亩)

4080 408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项目数(个)

5622 564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面积(平方公里)

11131.02 11205.43

质量 指标 项目完成 质量情况 地灾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年度完成项目工程质量 优良 优良

各工程手段野外工作质量的优劣 野外工作 优良 优良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项目建设 优良 优良

地质公园 建设管理 优良 优良

标 产

标 时效 指标 年度工作 进度执行情况 按照各县市区地灾综防体系建设方案部署地灾防治工作 100%

100%

矿产资源相关业务 100% 100%

地质勘查项目 100%

85% 项目实施野外时间较长,全年全省雨水天气较多,影响了部分项目的野外工作进度。将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100%

80% 全年全省雨水天气较多,影响了部分项目的实施进度,且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前期勘测设计、财评、招标等历时较长,故部分项目未完成。将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地质环境保护相关项目 100% 70%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前期勘测设计招标工作时间较长,施工地理地形复杂,故进展较为缓慢,将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标 产

标 成本 指标 各子项成本 根据各地地灾综防体系建设方案承诺的配套资金**万元 3409.04 3477.49

评价项目是否出现超支现象

是否超支

未出现超支现象

有无工作量报废引起的成本支出

工作量报废支出

无工作量报废引起的成本支出

标 经济效益

指标 治理工程保护财产 通过治理工程保护的财产**万元 45250 54290

监测预警避免财产损失 通过监测预警避免损失的财产**万元 39357.50 64170

社会效益指标 地质环境改善受益人数情况 地质环境改善受益人数(人)

624088 624788

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保护人员 保护**人 7880 17218

应急处置地质灾害避免人员财产受到威胁 避免**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14507 20709

生态效益

指标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面积 通过地环地灾保护和防治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面积**km2 840.29 869.917

可持续影响指标 持续开展地灾防治情况 当地政府是否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是 是

项目有无可持续潜力、能否提高国家与社会对该资源的保障程度 项目实施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 项目实施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是否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改善 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基层群众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满意度 调查访问基础群众对当地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满意度 满意 满意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森林管护责任协议书 下一篇:留守儿童管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