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技巧(精选四篇)
确定技巧 篇1
一、研读课标, 层层分解
教学目标体系一般包括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对前面三种目标的具体化。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按照“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逻辑线索进行。具体来说, 通过研读课标, 熟悉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 使课时教学目标都指向阶段目标和课程总目标, 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朝着课程总目标的方向前进, 每节课达成的目标累积起来最终促成课程总目标的实现。研读课标, 层层分解, 可以让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既有微观考量又有宏观观照。图1是一个从课程总目标出发确定《生物的分类》课时“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案例, 倒置的三角形形象地阐述了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相互关系。
二、立足教材, 挖掘功能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确定教学目标需要深入分析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一是对教材进行纵向分析比较。即将教材内容置于学科知识体系中考量, 通过对与之相关的前后教学内容的比较, 理清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把握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 明确教材内容的本质特性和价值取向, 形成教学目标。二是对教材进行横向分析比较。即围绕某一主题的教材内容, 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 从知识内容的选择、呈现方式、逻辑结构等方面进行一番比较, 在比较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目标。三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遴选出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提炼出最有价值、最有生长力的教学目标。如牛津版初中科学《粒子之间存在间隙》一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就经历了上述教材分析和功能挖掘等过程, 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通过实验探究, 知道物质粒子之间存在间隙。
2. 通过比较分析, 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粒子间隙大小的不同。
3. 通过分组实验, 体验“证据支持假说”的探究过程, 在过程中习得观察、比较、分析的科学方法, 同时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以及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基于学情, 难易适中
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为依据, 还离不开学情分析, 否则, 教师编制的教学目标就可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后续的课堂教学也会无法进行。学情分析要求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寻找教学的真实起点。教师可以通过专项前测、课前“聊天”、作业批改等途径获知学生的真实起点状况。二是分析学生必须知道什么, 确定教学的假设起点。确定教学的假设起点, 最简单的方法是“逆推思维”, 即从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出发反复设问:“学生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先具备哪些知识、技能”, 一步一步揭示出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基于学情, 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 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 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 也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如牛津版初中科学《蒸发与蒸腾》课时“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 由于本课核心内容是“设计并实施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实验”, 在学习该内容之前, 学生设计过“种子发芽”、“分辩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等简单实验, 但真正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完整的探究活动还是第一次。因此,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为:通过设计并实施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实验, 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初步学习控制变量法, 初步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
四、三位一体, 目标分层
新课程改革提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但是, 三维目标并不是三种目标, 它是一个有机整体, 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 不可或缺。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统一指向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因此,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 可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追求融合式分述。如牛津版初中科学《细胞的结构》的教学目标表述如下:
1. 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初步学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 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2.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并用绘图的方法记录现象, 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体会绘图方法记录现象的简洁性。
需要注意的是, 在确定三维目标时, 不必硬性强调“齐头并重”, 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属性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所侧重, 也就是说在考虑目标全面性的同时, 更要注重目标的可行性, 否则, 精心设计出的全面完整的教学目标常常难以落实。
分层是指确定教学目标时, 要考虑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做到“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一般可将教学目标分成三层:发展目标, 适合A层学生, 要求学生除了达到课标所规定的目标外, 在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继续拓展和提升;中层目标, 适合B层学生, 要求学生按照课标要求, 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习有明显进步, 争取达到优秀;基础目标, 适合C层学生, 要求学生掌握当堂课所授基本知识与技能, 并向灵活运用方面努力。
五、准确定位, 表述清晰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表现四个要素。从根本上讲, 教学目标最终体现为学生的变化, 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不应是教师, 而应是学生。许多教师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和“培养学生……”等方式叙写教学目标, 如“使学生初步学会测密度的方法”等, 这样表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 而不是学生, 需要去掉“使学生”, 将目标定位为“初步学会测密度的方法”等。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应根据目标领域的不同和认知水平的分类, 从相应的表达词中选择, 如牛津版初中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领域尝试水平的行为动词有:找出、比较、分类和归纳等。这样教学目标才是具体、明确、可观察和测量的, 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导教、导学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表述不要过于繁琐, 更不能变成令人厌烦的文字游戏, 要遵循语句简单性、语义简单性、语用简单性三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 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洞察学情, 这三者均是为了“确定教学目标”, 它们之间没有孰先孰后之分。教学目标的确定, 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 能够对众多的教学目标进行取舍, 提炼出最有价值的核心目标, 清晰准确地进行表述。
确定创业城市的3个技巧方法 篇2
其实,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在哪里都能够获得成功,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某个偏僻的地方。然而,如果在选择地点的时候,你能够用好一些战略,那么你将能够让企业成长的速度变得更快,更轻松的找到伙伴和市场份额。
以下是三种在为初创企业寻找正确城市的三种办法:
1. 与消费者的接触
以美国距离,大多数科技企业都愿意将总部设在湾区,因为这里最有科技创业气氛。然而,这个地方很可能离你的目标客户较远。你应该先研究一下其他与你业务范围类似的成功企业,看看他们都在哪里设立总部,并且是否获得了成功。要想与你的目标客户建立起最稳固的关系,面对面的交流是最好的方式。而且当客户在使用你的产品遇到问题时,你应该可以在第一时间赶过去为他们提供帮助。
以我的公司举例,我们是一家以大学校园为导向的科技企业。当我们在寻找创业地点的时候,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先是锁定了几个城市,它们分别是波士顿、湾区、纽约和奥斯汀。
在这几个城市中,奥斯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这里不仅仅有学生,还有一些顶尖的物业管理公司,例如Campus Advantage和Greystar Student Living等。另外,这里还是InterFace Student Housing Conference活动的举办城市。很明显,如果在奥斯汀进行创业,我们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创业氛围,还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学生和物业管理企业客户,而这两种人正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一旦确定了某个地点,你就将在这里长期发展下去,没有哪个成功的初创企业是一年换一个地方的。因此你必须找到一个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的地点。
2. 公司承受能力
当你获得了宝贵的融资之后,你肯定希望将每一分钱都物尽其用。虽然在湾区创业你能够更轻松的接触到投资人,但是同时你也要承担比加州多12%的收入税,这部分开销会让你很快再次陷入资金短缺的境地。
还是以我们的企业举例。在了解到湾区的收入税高于加州之后,我们决定放弃湾区,将这12%的资金用在业务开发和产品研发中去。而且,奥斯汀的投资圈也比湾区更加适合我们。当然,投资人类型是否适合你,还需要结合你的业务类型来进行判断。
另外,你还要考虑自己的生活质量。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在创业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我的家庭。旧金山、波士顿和纽约等大城市的生活开销过高,这会导致我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出于对家庭的考虑,也让我放弃了在大城市创业的念头。
3. 商业生态系统
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能够为你提供优秀的人脉、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些因素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你是一家经营滑雪板的企业,你就应该将公司总部设在滑雪圣地旁边,让你随时可以接触到滑雪爱好者,而且这里的投资人、合作伙伴、人才和供应商肯定也会对你的业务感兴趣。
奥斯汀这座城市不但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消费者,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投资人、孵化器、加速器和VC机构,例如ATX Ventures、Capital Factory、TechStars和Silverton Partners等,这些都是诞生于奥斯汀的优秀投资机构。这里还诞生过Twitter和Oculus Rift等著名初创企业。也许多于其他企业来说,奥斯汀并不是最理想的地方,但是对于我们,它是一个完美的创业城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创业之初,你非常有必要仔细选择创业地点。有的时候一个冲动下做出的决定会让你在未来感到后悔。没有任何一个城市适合所有的创业者,你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一旦你选择了一个城市进行创业,这个地方就将会变成你的家。
初中科学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技巧 篇3
一、研读课标,层层分解
教学目标体系一般包括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对前面三种目标的具体化。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逻辑线索进行。具体来说,通过研读课标,熟悉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使课时教学目标都指向阶段目标和课程总目标,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朝着课程总目标的方向前进,每节课达成的目标累积起来最终促成课程总目标的实现。研读课标,层层分解,可以让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有微观考量又有宏观观照。图1是一个从课程总目标出发确定《生物的分类》课时“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案例,倒置的三角形形象地阐述了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相互关系。
二、立足教材,挖掘功能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确定教学目标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一是对教材进行纵向分析比较。即将教材内容置于学科知识体系中考量,通过对与之相关的前后教学内容的比较,理清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把握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明确教材内容的本质特性和价值取向,形成教学目标。二是对教材进行横向分析比较。即围绕某一主题的教材内容,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从知识内容的选择、呈现方式、逻辑结构等方面进行一番比较,在比较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目标。三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遴选出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提炼出最有价值、最有生长力的教学目标。如牛津版初中科学《粒子之间存在间隙》一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就经历了上述教材分析和功能挖掘等过程,该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粒子之间存在间隙。
2.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粒子间隙大小的不同。
3.通过分组实验,体验“证据支持假说”的探究过程,在过程中习得观察、比较、分析的科学方法,同时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以及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基于学情,难易适中
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为依据,还离不开学情分析,否则,教师编制的教学目标就可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后续的课堂教学也会无法进行。学情分析要求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寻找教学的真实起点。教师可以通过专项前测、课前“聊天”、作业批改等途径获知学生的真实起点状况。二是分析学生必须知道什么,确定教学的假设起点。确定教学的假设起点,最简单的方法是“逆推思维”,即从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出发反复设问:“学生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先具备哪些知识、技能”,一步一步揭示出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基于学情,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也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如牛津版初中科学《蒸发与蒸腾》课时“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由于本课核心内容是“设计并实施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实验”,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设计过“种子发芽”、“分辩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等简单实验,但真正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完整的探究活动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为:通过设计并实施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实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初步学习控制变量法,初步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
四、三位一体,目标分层
新课程改革提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但是,三维目标并不是三种目标,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不可或缺。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因此,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可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追求融合式分述。如牛津版初中科学《细胞的结构》的教学目标表述如下:
1.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初步学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2.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用绘图的方法记录现象,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体会绘图方法记录现象的简洁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不必硬性强调“齐头并重”,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属性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所侧重,也就是说在考虑目标全面性的同时,更要注重目标的可行性,否则,精心设计出的全面完整的教学目标常常难以落实。
分层是指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一般可将教学目标分成三层:发展目标,适合A层学生,要求学生除了达到课标所规定的目标外,在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继续拓展和提升;中层目标,适合B层学生,要求学生按照课标要求,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有明显进步,争取达到优秀;基础目标,适合C层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当堂课所授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向灵活运用方面努力。
五、准确定位,表述清晰
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表现四个要素。从根本上讲,教学目标最终体现为学生的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不应是教师,而应是学生。许多教师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和“培养学生……”等方式叙写教学目标,如“使学生初步学会测密度的方法”等,这样表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需要去掉“使学生”,将目标定位为“初步学会测密度的方法”等。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应根据目标领域的不同和认知水平的分类,从相应的表达词中选择,如牛津版初中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领域尝试水平的行为动词有:找出、比较、分类和归纳等。这样教学目标才是具体、明确、可观察和测量的,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导教、导学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表述不要过于繁琐,更不能变成令人厌烦的文字游戏,要遵循语句简单性、语义简单性、语用简单性三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洞察学情,这三者均是为了“确定教学目标”,它们之间没有孰先孰后之分。教学目标的确定,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能够对众多的教学目标进行取舍,提炼出最有价值的核心目标,清晰准确地进行表述。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能引领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最终使学生发生预期的变化,实现发展。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更需要专业实践能力的支撑。
确定技巧 篇4
关键词:工程,投标,价格,确定,技巧
0 引言
投标价格是指在工程投标过程中, 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 自主确定其工程造价 (包括工程所需的成本、拟获利润、相应风险费用等) , 并希望能够接纳的工程承包时的交易价格, 在整个投标过程中, 由于各投标人采用的技巧和方法各不相同, 各家投标报价之间形成很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很好掌握中标的关键因素, 很有必要研究差异形成的原因和投标报价决策时的技巧。
1 形成差异的原因
1.1 各自拥有的优势不同
建筑行业属于一种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 处于产业链的下游, 在当前建筑企业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有的拥有雄厚的资金, 有的释放了大量的生产要素, 如劳务、机具, 有的拥有众多的专业技术人员, 各自在生产经营中的优势各不相同。
1.2 利润目标值不同
企业最大目标是获取更大的利润, 但有的企业机遇较好, 并不急切求得中标, 从而追求较高的利润, 可有的企业不得不降低利润率, 急于争取份额以维持生存, 形成生产经营的目标不同。
1.3 选择的施工方案有差异
施工方案的选择在大中型项目和一些特殊的工程中, 对成本影响较大,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如工程进度是否合理、工方案的优化、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等, 是形成差异比较大的原因。
1.4 管理费用的差别
在清单计价模式下, 企业社会沉淀、大小、所在地域、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主要从事行业, 就会产生较大的管理费差异, 也决定了管理费用在投标价格中的敏感性。
1.5 认识上的差异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 投标企业对价格持续走低的认识有差异, 通常情况下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 保证预期的利润及考虑一定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最低成本价, 但个别企业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而一味追求低价。
2 投标组价的基本要求
2.1 基础数据要准确
在投标报价编制过程中, 通常以原材料价格、人工价格、机械价格为基本要素计算基本单价, 再考虑一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确定精准的工程单价, 也就是说基础价格几乎决定了总价, 所以确定准确的基础价格是做好预算和组价的前提。
2.2 取费费率应符合文件规定
投标报价时通常按照行业规定、企业实际和投标竞争情况计取间接费率、利润率和税率, 这既是投标报价的依据也是将来施工时向业主计算索赔费用的依据, 所以在选择和计取时要符合规定, 也要有依据。
2.3 分部、分项单价计算合理、正确
在做各分部、分项工程单价时, 应做到施工方案可行、施工工艺先进、施工设备配置合理、工程单价所选定额子目正确, 这样才能有合理可靠单价, 并且在与类似工程相比时出入不大, 符合常规。
3 价格确定的技巧
投标人为了取得满意的投标成果, 争得投标报价的主动地位, 弥补某些报价失误,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利益, 为了实现这些经营目标, 除了自身具备了投标取胜的实力外, 还需要将自身实力变成实现目标的技巧, 在投标价格的确定过程中可采取的技巧。
3.1 不平衡报价法
在总价基本确定后, 通过调整内部各个项目的报价, 以期既不提高总价, 不影响中标, 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
3.2 突然降价法
为了迷惑竞争对手, 可将通过各种渠道、手段刺探到的情报进行分析、归纳, 先按一般情况报价或表现出对该工程兴趣不大, 到快要投标截止时, 突然降价, 然后把降低的部分分摊到各清单项内, 以期取得更高的效益。
3.3 多方案报价法
为了降低总造价, 吸引招标人, 有时对于一些招标文件, 如果发现工程范围不很明确, 条款不清楚或很不公正, 或者技术规范要求过于苛刻时, 则要在充分估计风险的基础上, 可以提一个建议方案, 按多方案法报价。
3.4 先亏后盈法
为了开拓某些重要领域或可持续建筑的工程, 在第一期工程投标时, 可以将部分间接费分摊到第二期工程中去, 少计算利润以争取中标, 在第二期工程投标时, 凭借第一期工程的经验, 临时设施以及创立的信誉, 比较容易拿到第二期工程。
3.5 争取评标奖励
在招标文件规定某些技术指标评标时, 使招标人比较注重的指标适当地优于规定标准, 可以提供优于规定的指标值, 评标时能给予适当的评标奖励, 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
3.6 许诺优惠条件
招标人评标时, 除了主要考虑报价和技术方案外, 还要分析别的条件, 如工期、支付条件等, 若投标人主动提出提前竣工、低息货款、赠给施工设备, 免费转让新技术或某种技术专利、免费技术协作、代为培训人员等, 均是吸引招标人、利于中标的辅助手段。
4 结束语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残酷, 处在弱势的施工企业想要占有市场, 施工企业一定要认真分析各竞争对手之间价格形成的差异, 从业人员要掌握预算组价的基本要求, 价格确定时决策者通过一定的价格确定的技巧和方法, 不断分析总结, 实战模拟提高投标报价水平, 充分考虑叠加各方因素, 进而果断作出决策, 才能保证市场承揽中有高中标率, 项目有高收益, 使自己的企业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安茶.国际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技巧与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 2012-03-25.
[2]马楠.建筑工程预算与报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