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功能与ABCD评分的相关性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某一区域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短暂神经功能障碍, 其重要的临床特点之一是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和继发心-脑-周围血管病的趋势。近期频繁发生TIA是急性脑梗死的先兆, 约20%脑梗死患者有TIA史, TIA发生后90d内卒中发生率为10%~20%[1]。本研究通过超声测定TIA患者颈动脉的结构与血流变化, 进而评价患者颈动脉功能, 并探讨与患者的病情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52例入选患者TIA诊断均根据全部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 女22例, 年龄40~68岁, 平均年龄 (50.3±17.2) 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h内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照组48例, 其中男27例, 女21例, 年龄36~57岁, 平均年龄 (48.6±15.7) 岁。2组在性别比, 年龄构成上无显著差异。

1.2 超声指标

所用仪器为HP5500型彩超, 探头频率为11.5Hz。患者取平卧位, 探头置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或后缘, 从颈动脉起始至处开始至颈内动脉入颅显示不清为止, 显示颈总动脉长轴。采用硝苯地平为负荷药物, 测定服用前和服用后5min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S-peak) 和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 (D-peak) , 由此计算颈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 。FMD计算公式: (反应后管腔内径-管腔基础内径) /反应后管腔内径。

1.3 ABCD评分

ABCD评分由年龄 (age) 、血压 (blood pressure) 、临床特征 (clinical features) 和症状持续时间 (duration of sympt oms) 4项内容组成。对于多次发作的患者, 以最长发作时间作为症状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 各组数值以表示。2组间比较用t检验。颈动脉FMD与ABCD评分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注:2组间负荷后比较P<0.01, 负荷前比较#P<0.05

2 结果

2.1 2组间颈动脉结构和血流速度差异

结果显示TIA组的负荷前内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 负荷前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小于正常组, 负荷后内径小于正常组, FMD小于正常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详见表2。

2.2 TIA组颈动脉FMD与ABCD相关性

结果表明颈动脉FMD与ABCD呈负相关, r=-0.58, P<0.01, 如图1。

3 讨论

有关TIA的定义存在相当多的争议[2], 2003年Kidwell等[3]提出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症”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syndrome) 的概念, 突出了TIA和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 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方法评价TIA的病情。目前临床的“ABCD评分系统”是用于评估TIA预后的方法之一, 该评分系统通过评价患者年龄、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和持续时间来预测TIA后短期内脑梗死的发生[4], 它可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被认为是预测TIA患者预后的简单有效方法[5]。基于TIA的病因绝大多数是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预报因子, 而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始发因素[6]。相当多的血管超声已经证明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在众多指标中, 最为常用的是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 , 血流增加带来的切应力作用于血管壁, 促使NO释放, 导致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 有别于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扩张, 正常值为10%~20%[7]。

我们的结果表明在TIA患者中虽然负荷前颈动脉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其血流峰值已表现出差异, 同时在给予硝苯地平后, 两者之间在血流峰值的增加和内径的变化上均显示出正常组增加显著于TIA组, 因此, 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FMD值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大多数TIA患者的FMD水平均低于正常值同时FMD的水平随ABCD的评分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由此, 我们认为在TIA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的损伤, 表现为舒张功能的不全, 并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表现为加重趋势。

4 结语

通过血管超声可以有效地测定TIA患者的颈动脉功能变化, 其测定的数值并可以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加以利用。

摘要:目的 通过超声测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患者颈动脉功能, 探讨与ABC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52例TIA患者和48例对照组在服用硝苯地平前后的颈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舒张期峰值血流的超声测定值, 由此计算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 。FMD与TIA患者ABCD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IA组的负荷前内径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 负荷前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小于正常组, 负荷后内径小于正常组, FMD小于正常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颈动脉FMD与ABCD呈负相关 (r=-0.58, P<0.01) 。结论 超声测定的TIA患者颈动脉功能变化可作为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关键词:颈总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声,动脉粥样硬化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0.

[2] 毕齐, 王力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思考[J].中国卒中杂志, 2008, 3 (3) :166~168.

[3] Kidwell CS, Warach S.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syndrome di-agnostic criteria[J].Stroke, 2003, 34:2995~2998.

[4] Rothwell PM, Giles MF, Flossmann E, et al.A simple score (ABCD)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at high early risk of stroke after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Lancet, 2005, 366 (9479) :29~36.

[5] 杜敢琴, 孙圣刚, 富奇志, 等.ABCD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的急诊评估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8 (3) :193~196.

[6] 王拥军.氧化应激与缺血性脑血管病[J].中国卒中杂志, 2008, 3 (3) :163~165.

[7] Moens AL, Goovaerts I, Claeys MJ, et al.Instrument, or an Experi-mental Tool 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A Diagnostic[J].Chest, 2005, 127:2254~226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下一篇: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溃疡面病原菌特点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